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90后以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是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长大的一代人,何为素质教育?那是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国家当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还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宗旨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为宗旨。当前90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点呈现较为突出,客观分析90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日后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素质教育在当前90后大学生中的现状

(1)缺乏基层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基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高与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分数”就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与低的金标准,学生的固步自封,思维简单,创新能力低下,最终影响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其次,传统模式阻碍了发散性思维的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而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还是过分强调聚合思维的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向。还有,90后大学生的基层经验非常缺乏,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处事的情况下,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2)综合素质较弱,尤以思想素质更为薄弱。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对物质利益追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首先,在读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为振兴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较少数的大学生文明道德修养极度缺乏,无道德认知或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严重脱节。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所做之事严重违背了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从而出现了不少的拼“干爹”现象。其次,目前在高校里,思想教育是以知识教育和规范教育为主,情感教育为辅。思想教育内容只局限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情感关心相对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成为一种说教及行为的约束,影响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加强对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加强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深化和完善相关体制改革

大学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人才基地,首先就必须对传统教育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把单一以“教和学”的模式,变成“教、学、用”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方式上把过去的以“课堂说教”模式的方式,改变成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2.2 努力构建90后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

90后大学生,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较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培养起来的一代新人,在个人表现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但相比70后、80后,这一代人在身心素质方面要明显薄弱,当前各大高校应在加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方面提供人力物力,因为这是摆在当前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一个重大难题。高校除了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还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高校要全面提高90后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不是单纯地去帮助那些已经或者将要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把提高90后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要积极引导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把身心素质教育渗透到90后大学生的课堂内外及生活中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学院活动及校级活动,促进90后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新时期人才。

2.3 着重培养90后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专;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尽管国家提出进行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很长时间,但是对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并没有预想的场面,总体来说是因为素质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种种摩擦,不能很快的融合在一起,这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的表现尤为显著。如何正确的实行素质教育,促进素质教育作用的发挥,值得我们的刍议和探讨。

一、我国中专化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素质教育在我国中专学校的开展不是很乐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导,综合来看,其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首先,老师教学思路和模式的滞后性。老师在化学课上,注重要求学生对化学元素或者是公式的记忆,只寄希望于通过讲解达到目的。同时老师的教学目的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化学过程只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实验的重要作用。有的老师上课时很少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或者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化学器材,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最后,教师的讲课主要侧重于考试的重点章节或者是重点知识,忽视了对课本的整体性把握,导致学生化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某年某省的中专化学考试中,考察了焓变的概念、方程式及应用问题,这是选修课上的知识,由于老师没有讲解,导致该题的正确率非常低,不能正确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的成才深造不利。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

何为素质教育,我们国家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就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性

根据素质教育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其全面性的特点,素质教育不再只考察队学生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其它类方面,例如思想品德或者是身体健康都有所涉及。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保证学生符合新时期人才的要求。

2.范围的广泛性

素质教育并不是某个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是针对所有的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适应新形势下的种种变化,做新世纪的新人才。

3.发展性

素质教育关注的不是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未来的成长,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基于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此更具有优越性,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根基性

素质教育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根本。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方面的技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偏离既定的人生轨道。

三、中专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1.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要想正常的发展下去,首先就是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思路。老师应积极的贯彻新课标改革的有关规定,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破除原来应试教育的桎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等,例如有的老师将我国古代的一些化学制品制作成卡片或者是其他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历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还要讲清楚现阶段我国的化学发展现状,通过与日本、美国或者是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对比,查找不足,从而实事求是的学习。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好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有的老师化学实验完成之后,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随身带走的行为值得大家的肯定。

2.注重实验教学

传统的只注重课本知识而忽略实验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因此必须加大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实验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实际的了解课本中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既能体会到动手的乐趣,又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课的比重。老师应该给学生具体的讲解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并由老师进行评价,将学习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意志力的磨练和对自身要求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讲解钠元素的课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钠元素的活泼性,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也就更深入。因此,实验教学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无可厚非。

3.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围绕重点章节或者是重点知识点,必须保证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全面性。首先,教学上改变过去传授制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在化学知识上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或者是实验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例如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时要认真仔细的倾听,并且耐心的讲解,在实验过程中,不注重单一模式的实验方式,鼓励学生仔细的研究,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全新的实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其创造性或者是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锻炼。

四、结束语

新课标的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于学校或者是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中专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点,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加强对于实验课的关注力度,通过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保证素质教育在中专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曹发根.化学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03).

[2] 陈劲岚.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 素质教育 调查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从2007年起,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规范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完善素质教育手段、试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入手,逐步形成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申报了学校《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设计了《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调查问卷》,分别对在校生、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开展抽样调查。本文对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从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视角,对中职学校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的综合素质教育进行评价,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1抽样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总人数为1000人,其中顶岗实习生占70%,毕业生占30%,问卷回收率73%。

顶岗实习生即为中职校三年级学生。所谓顶岗实习,是将学生安排在企业的某一实际工作岗位上,由企业人员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生产任务,实现企业效益;同时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完成学校的实习教学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综合考核,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验。顶岗实习生调查实际回收问卷数为443份。

毕业生的调查对象,我们抽取了工作年限满一年及以上者,工作相对稳定的学生。实际参与人数287人。

1.2问卷调查

由于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工作地点比较分散,我们着重在成都市及周边城市选择了几个点开展调查。其地域环境相差不大,参与调查学生的工作环境、收入状况、生活环境、继续教育环境等都比较近似,使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进行对比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调查,对问卷的归类整理分析,形成如下总体评价。

2.1中职生对学校实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有较高的认同,对掌握专业技能和学习理论知识,认为二者同等重要。

(1)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实际工作是否合适”的选项,“适合”与“不合适”各占40% ,20%的学生选择了“无影响”。这说明,学校开设的课程对学生工作有帮助,但与实际工作也有脱节。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只能学习一些很基本的专业技能,有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学习和掌握,所以有较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了“不合适”。

(2)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应注重什么”选项的选择,有57%的学生选择“理实结合理论偏轻”,33%的学生选择“理实结合理论偏重”,只有10%的学生选择“只注重动手”,对于“只注重理论”选项无学生选择。我们经常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理论知识很有必要。

(3)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的必要性”的选择,“很有必要”占73% ,“没有必要”7%,“无所谓”20%。这反映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求。

(4)对“开展形势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否必要”的调查中,认为“很有必要”70%,“没有必要”10 %,“无所谓”20%。这反映出中职生的心智成熟,关心时事政治,具有政治信仰和理想。

(5)在“音乐、美术课对中职生有用吗”的调查中,有57%的学生认为“很有用”,认为“无所谓”30%,有13%认为“没有必要”。

我们通常认为,中职教育应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教学应重实践轻理论。但从上述五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生看来,理实同等重要。学校开设的课程,不仅要开设专业课程,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形势教育等课程仍很必要。

2.2中职生普遍认为,学校的人文环境、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成长有较大影响。

(1)在“职校学习对你工作帮助较大的是什么”的选项中,43%的学生选择“好习惯”,“好品格”23%,“专业技能”27%,“文化知识”7%。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功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他们一生都受用的一笔财富。

(2)对“课外活动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选择结果:“各类文体活动”70%,“各类兴趣小组”13%,“上网”12%,“上图书馆”5%。这说明大多数中职生比较活跃,喜欢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兴趣小组,学校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很有必要。

(3)对“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对你参加工作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方面”的回答,43%是“参加技能训练”,有27%“参加社团活动”, “担任学生干部”的有20%,也有10%愿意参加“班主任等的思想教育”。说明学生希望在校期间的活动以提高能力为主。

(4)对“在校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的回答,43%的学生认为是“环境”,30%认为是“班主任”,回答是“同学”的占17% ,是“任课老师”的占10% 。这说明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5)在“如果重新入学,你有什么样的希望”的选项中,67%认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17%认为“尽力使自己思想成熟”,16%认为“珍惜在校时光”,没有学生愿意“和以前一样”。

(6)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看法,认为应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占43%,应该实行“军事化管理”占33% ,对“封闭式管理”模式只有13% 认同,有11%认为可实行“开放式管理”。 这个选项结果,应当引起我们对我校目前正实施的封闭式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新思考。

(7)对“在校生应培养什么素质”的回答,“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57%,“社会适应能力”27%,“动手能力”7%,“吃苦耐劳精神”9%,还有2%的选择了“其他,如待人接物、礼仪,自理、自制、自控、自强意识,身体素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仍然是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8)对“中职教育应偏重课堂学习还是素质拓展”的回答,“两者并重”80%,“重素质、轻学习”17%,没有学生选择“重学习、轻素质”,应偏重“其他”方面的占3%。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思考问题还是很理性的。

(9)对“在校期间最值得怀念的是什么”的回答,“同学情谊” 43%,“师生友谊”47%,也就是说90%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较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10%选择“学校环境”。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数处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是他们身体成长、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中职校的教育管理,对其习惯养成、性格形成、生活态度、职业思想等等都会有较大的影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看法,但学校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以拓展素质为主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人性化的师生交流方式等,都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毕业后仍然对学校充满无限怀念。

2.3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中职生有清醒的认识;但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还有些模糊。

(1)对“中职生应具备哪些竞争优势”的调查,“吃苦耐劳” 为47%,“较好的动手能力”30%,“较高的综合素质”13%,“优秀的成绩”10%。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生,在工作岗位上受到职业岗位要求的约束和职业环境的熏陶,认为职业能力中吃苦耐劳和动手能力是关键能力。

(2)对“当前就业形势难易”的判断,认为“困难”有50 %,“容易”23%,认为“不好说”有27%。目前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生就业形势还比较乐观。

(3)对“在校生开展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的调查,60%认为“非常重要”,有33%的认为“重要”,认为“不重要”的占7%。

(4)对“用人单位看重学生哪些素质”的调查中,选“为人品质”的37% ,另外,“专业技术能力”33%,“能说会道”20%,“写作能力”3%,“仪态仪表”3%,“计算机操作能力”7%。品质和专业能力仍是首要。

(5)“对中职生的社会发展前景的评价”看法的调查,有37%认为是“好”,有30%为“一般”,也有33%认为“不好说”。可以看出,大致各占约30%,也就是说,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还看不清晰。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中职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渐被企业接纳,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4%以上。但到了工作岗位后,多数中职生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线的技术工作,处在最基层。虽然顶岗实习了一年或工作了一两年,学生仍看不到发展前景。

3.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3.1问题分析

通过对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看出,我校目前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理实并重的问题。目前,学校在教学中推行重实践轻理论的要求。这个教学要求是基于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理论知识难度大的基本判断而作出的。而在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应“两者并重”,这说明中职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需求。

(2)课堂内外并重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占学生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课外素质拓展是学生发挥非智力因素、培养能力、发展特长、适应环境的重要形式。但二者并重,学校难以兼顾。

(3)眼前与长远并重的问题。一般中职学生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取得中专学历,大多数就业,少数继续深造。中专学历和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3.2对策建议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或建议。

3.2.1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实结合。

“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和技能,后一年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三年中各有侧重。第一学年,学校可加重基础课程的安排,以夯实基础为主;第二学年,学生主要在专业技能学习站学习专业课程,以夯实专业技能为主;第三学年,学生主要培养实践技能,以实现校企“零距离”的目标为主,最终实现理实结合。

3.2.2课内课外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不论课内还是课外,都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课堂。对于较薄弱的第二课堂,学校可通过设立讲坛、开设专题讲座、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开设素质教育课、主题活动等形式,将课外素质教育阵地建立起来,使第二课堂进入一日常规。用常规教育的手段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使课内课外统筹协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3多学制并存的学习模式,可提高中职生的学历层次。

多学制并存,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完成中职学习教学计划的同时,可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学习同专业专科层次的课程。只要专业相同,学习内容有很多是相近的,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对发展前景模糊不清,是因为他们的积淀不够,学生需要知识的积淀和能力的积淀。知识的积淀可通过继续教育解决,能力的积淀可在工作中实现。多学制并存的学习模式,可提高中职生的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职场竞争力。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Q:学唱歌、跳舞上兴趣班就是素质教育吗?

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当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它们远远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或者说一句到家的话――它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这是属素质教育提倡的范畴: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

Q: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是什么?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要义:第一,是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人整个的内在的生命体的能量的释放;第二,应该是有个性的发展――人与人是不同的,十个手指头都是不一样齐,我们要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培育;第三,对孩子的发展道路的选择,要尊重规律,尊重人的发展规律。

Q: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

第一,我们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之后,教育结构开始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参加高考的人数下降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发生变化了。

第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契机,就是调整高等教育价值观。考上大学的人多了,就业结构就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还是按照过去的精英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告诉家长,大学毕业后孩子能找到“坐办公室的工作”,家长就会对高等教育不满。

第三,现在,山东高考独立命题,独立划分数线。这就意味着,国家给山东50万招生计划,你山东的孩子考满分,还是只有50万个孩子能上大学;考80分,还是50万个孩子上大学。山东成为独立的高考单元给了教育改革的空间。

Q:素质教育能“解放”山东的孩子吗? 怎么“解放”?

过去考生多,能考上的机会少,所以大家拼命朝着分数使劲。很多学校就把提升素质的课程减掉,高考考什么我就开什么,本来节假日该让孩子休息,学校一个月才让孩子回一次家。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不高――发展得不全面,发展得不主动,社会实践能力没有,社会适应性差。

我们山东素质教育的主要的价值主张是:三个“还给”.

第一,把时间还给孩子。就是该上课上课,该玩玩,该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该在学校生活就在学校生活,该回家生活就回家生活。

第二,把健康还给孩子。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牺牲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近20年来,山东的孩子和全国一样,但是山东更严重一点――我们的孩子的身体素质比如肺活量、爆发力、耐力素质,包括眼睛的健康水平,是持续下降的。这样下去,对整个国民素质影响甚大。另外一个是心理健康的素质不高。

第三,把能力还给孩子。我们希望孩子的能力强,希望山东的孩子不单拿着学历证书,还拿着我们的能力去闯世界,用综合的素质去闯世界。山东人吃苦耐劳、忠诚,有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还希望山东的孩子综合素质高,有创造力。这样我们山东的整个综合素质,包括我们国民的综合素质、综合竞争力就会往前走。

Q:提倡素质教育,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素质教育和考试不是对立的关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他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和方法强,考试成绩肯定是高的。没有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因为搞了素质教育,成绩下来了,升学率下来了。

Q:推行素质教育这些年,有效果吗?

山东的素质教育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很多指标比五年前得到了改善。我们国家有个五年一次的学生体质状况的监测,孩子们的暴发力,包括肺活量开始恢复。另外,我们的高中校长们都有一个体会,孩子不怕考试了,心理状况比过去好了。

放假的时间比过去多了,这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家长开始有些误解,放假放那么多干什么?很多家长只认为在教室里上课是学习,考试是学习,做作业是学习,他不知道学生自主读书也是学习,社会实践也是学习。孩子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反过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并不大了解。

Q:高考试题能做到向素质考察倾斜吗?

第一,高考的命题和3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试题对于能力考察、综合性的考察,已经发生了巨变。很多孩子丢分是在哪里?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丢在生活经验和知识面。孩子必须有社会实践才有真正的生活。高考命题已经不单单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考试”。

第二,现在的高考录取除了分数之外,要看其他的综合素质,包括面试。

第三点非常关键,考高分的孩子具备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是兴趣,厌学的孩子没有学习好的;第二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好的,没有学习好的;第三个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差的孩子,真正学习好的很少。

Q:有什么特别奉送给家长们有关“素质教育”的建议吗?

第一,教育最主要的,是身心健康。这是基础,丢掉了这个基础,一切美好愿望都会化为泡影。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计算机教学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新的学科领域逐步增多,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计算机成为信息流通、运用的主要工具和载体,社会的快速化和信息化对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进入了关键阶段,计算机作为一项基础教学课程,以其创新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当前,在教育领域内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从根本上来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良好的思维品质等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体制。计算机课程有其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提升整个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一项基础学科成为各类学校必须设置的课程之一,计算机教学在学校中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并获取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和实施。

(一)具有主导作用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滞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计算机是一项信息技术,尤其自身独有的特点,特别是更新换代的频率较高。根据计算的固有特点,计算机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争取利用最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局限在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而不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本身不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是否有效实施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计算机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虽然在课堂学习中也进行一线操作,但却普遍存在着不主动操作、随意操作的现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掌握现代化操作技能的需要,而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真正目的和最终目的,这就从思想深处影响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专项资金不足是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增加,必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范围。计算机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师需要运用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来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逐渐加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需求,但实际运用到计算机教学的资金保障问题却远远不够,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专项资金不足导致计算机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为后盾,计算机硬件设施也不可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专项资金不足是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问题。

三、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实践的途径探索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计算机教师的使命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而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等为目的。面对当前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计算机教学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是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和最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研究问题的,这一点恰好弥补传统教育体制带来的弊端。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必须深入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1]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现代计算机教学需要。

(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知识信息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生产价值,由于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信息所产生的价值表现出巨大的差异。[2]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学科,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协调性、灵活性和迅速性的训练,能磨练性格和品质,进而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素质。

(三)加大对计算机教学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资金是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障,针对当前对计算机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和学校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大对计算机教学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保证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