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企业战略决策教授K.Andrens首次提出SWOT分析法,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抓住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简单、清晰、针对性强,常常被运用于管理决策的各个领域。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顺应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把握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
(一)优势分析
1、节能减排态度明确且坚定,再加上国家立法保障,使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变得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n-/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2、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总量控制、市场准入等限制性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研发和转化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近年来,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卓越。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下降明显,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这些无疑将成为未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巨大优势。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河南省已经完成了三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通过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
(二)劣势分析
1、环保意识仍很淡薄。河南省人口众多且环保意识淡薄,使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且污染治理较为困难。再加上河南省正处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消耗和环境状况的每况日下。2、高碳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河南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粗放型的能源利用路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以根本扭转,这无疑将长期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3、清洁能源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河南省煤炭、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绝对优势,比重达到89.9%左右。清洁能源相当匮乏,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还没有起步。这些将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清洁发展机制被引入了《京都议定书》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无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提供最好的契机。2、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得到鼓励和推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中实行减税和免税的优惠政策等。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的形势逐渐转好4、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实施。人们对绿色产品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促使企业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日益趋向于低碳。这些条件都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四)挑战分析
1、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气温升高导致喜马拉雅等高山的冰川消融,对淡水资源形成长期隐患;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安全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的频发,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也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2、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政府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环节常常脱钩。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来约束和限制公民的行为。3、激烈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河南省完成生产总值230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但郑州市在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生产总值排名却有所下降。可见,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河南省必须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凸显优势,赢得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三、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及无碳能源,是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低碳及无碳能源在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会减少碳排放,因此,对低碳及无碳能源的开发可以调整能源结构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
河南省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减轻碳排放压力。河南省发展林业和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和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农作物品种,探索二氧化碳清除率高的造林模式和种植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明显的生态固碳系统。
(三)强化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
河南省能源技术领域主要存在利用率低、碳回收技术落后以及替代能源使用较少的状况。因此,河南省能源技术近期的发展方向应是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为主,加强碳回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为辅。
(四)制定合理的低碳经济法规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现状及对策
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对环境为题的关注不断地提高。从2010年8月起,我国开始在低碳城市发展试点,这使得环境会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对环境会计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也给予了一定空间。环境会计说到底是为了客观的像大众解释企业环境会计状况,对于企业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及时向大众披露相关信息。世界的环境会计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而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起步晚技术落后严重的阻碍了环境会计在国内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融合,促进了低碳会计理论体系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使得社会各界开始多角度的对其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关注,例如它的目标、假设、方法等等。总而言之,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开始发展。
一、对低碳经济中环境会计的认识
低碳经济概念在英国首次被提出,它包括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产业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等部分。这一理论使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发展模式也得到普及与发展。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国也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对企业发展产生了相应的要求,低碳经济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改善能源使用情况,减少浪费和污染的现象,也要求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为保护社会环境资源切实努力。
所谓环境会计,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下企业依法执行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尽最大努力节约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做到资源能源优化处理,为促进企业真正的实现能源节约,实现绿色利润稳步发展做出贡献的监督者和实行者。环境会计需要信息准确的披露出来,但是同时受到全局性和政策性的约束。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环境会计问题逐步受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对进入低碳经济发展充满希望,但在我国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依然受到一些意识观念的阻碍,对其进行的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趋于表面化,特别是环境会计体系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薄弱等问题。
企业发展的压力大部分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企业全力向环保方向发展那么必然会带来支出增加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相对弱化,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环保问题视而不见。因此,环保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还是政府的管理和惩治的力度,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利用信息使用者的身对信息进行实时关注,同时不断地并完善相关政策,为环境保护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环境信息无法直接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所以多数企业对环境会计的了解并不够,在利益的驱使下逃避企业本身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的环境会计发展目前不但目标不明确,而且计量的标准也没有统一。尽管环境会计在表明看来只会利用会计的方式对社会环境的资源进行控制,并对资源的优化利用有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境会计理论还和体系。况且主动参与的企业较少,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没有准确的认识。这以现状主要是受到社会整体发展环境的影响,纵使少数企业披露信息,但所披露的信息也会受到多方限制,例如,领域限制等等。并且披露的内容等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些都是环境会计行业现状需要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环境会计实施的对策
想要实现我国环境会计的完善,首先要提高企业的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广泛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高大众对环境责任的认识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实施环境会计政策。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这将是推广环境会计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要根据环境会计的特点,学会利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方式来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完善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依据适当的环境原则对环境会计制度进行制定和修改,促进环境会计可操作性的提高。最后,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及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并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逆的趋势,受到它的影响环境会计的发展也势在必行。因此,对进行环境会计研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计坤.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1(12):15.
[2]武丽华.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4(10):16-18.
[关键词]辽宁会展 市场 发展战略
会展是一项和其他行业联系非常紧密的行业尤其是旅游业,交通业,运输业等,中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拉动了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辽宁省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经济发展状况在中国一直备受瞩目。《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的东北三省的经济态势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而辽宁有是三省重要省份其经济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会展业作为城市的面包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中应该起排头兵的作用。所以,制定好完善的会展业发展战略对辽宁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辽宁会展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会展业发展较早其主要城市像沈阳,大连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展会城市每年办展数目及质量在业内都有很高的评价,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辽宁省共完成会展经济总额5768.52亿元。2006年辽宁省举办各类会展292个,成交总额1 554.7亿元;总展览面积1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会展数量和效益明显上升。在省领导高度重视下辽宁省会展业发展逐渐呈现出专业化不断提高,品牌化不断增强,市场化不断加大,会展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的趋势。但是经管如此,虽然辽宁省会展也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会展主题雷同,重复办展严重;政府垄断经营,会展市场化程度不高;会展业人才匮乏;会展国际化程度低;会展企业实力不强;旅游活动尚未充分地参与;法律法规体制不健全,办展活动有欠规范等,这些问题有的不仅仅只有辽宁省会展业还有其他的会展城市甚至全国会展业都普遍存在,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原因的,只有克服这些短板才能使得辽宁省会展步入更科学的发展轨道上。
二、辽宁省会展业未来发展战略
国人一直有个误区认为会展业就是大型的摆地摊的,拉拢一批人带一批东西随便找个地方摆个摊就是一场展会,不管来什么样观众只要来的人多就是大展览,不管来的参展商质量如何,参展商多就是高质量展会,也正是由于这些误区才会导致目前国内会展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会展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源自于市场最后又反作用于市场,好的展会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一场失败的垃圾展同样会浪费很多的财力物力,最终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基于会展业的特点来为辽宁省的会展业进行规划。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有着便利的陆路交通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系全国各地的铁路交通网为辽宁省会展业的发展提高了基础。同时,沈阳是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有着雄厚的物质条件来举办各类展会,由于重工业发达,可以借助这点来开发特色展会。硬件设施方面沈阳有辽宁工业展览馆;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其中位于苏家屯区的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是集大型博览展示、会议、经贸洽谈、商品交易、信息交流及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东北地区首家具备高标准、大规模的现代化展馆,是沈阳地区乃至东北地区与国际间进行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2.凭借地区优势,打造国际品牌。大连更是国内最早提出发展会展经济的城市,市政府提出将大连建设成为“国际会展名城”的目标,对会展业规范管理可归纳为16字: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规范秩序、各方配合。1996年,市政府就成立了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经贸展览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1999年,为进一步理顺展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大连市贸促会与市外经贸委、工商局颁布了《大连市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大连拥有着发展会展业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比如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方的小香港,城市形象良好对于参展商和观众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会展业和旅游业可以联合的非常紧密。还有便利的海上交通都为大连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优势。目前为止大连已有自己的主题展会每年的大连啤酒节和大连服装节都能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大连。而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就拿2005,2006,2007这三年来看,2005大连举办会展123个,交易额323亿元。2006年,大连共举办会展119个,展出面积87.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6%;专业展会所占的比重达到75%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42﹪;2007年上半年,大连市举办会展30个,比去年同期下降25%,但是展览规模4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展位总数16375个(海外展位1 154个,占7%),参展企业数9 845个(海外企业632个,占6.4%),海外参展国家和地区53个。
三、总结
辽宁省会展发展总体规划方向应该是立足省会沈阳和海滨城市大连,加大对这两座城的会展扶持力度,不管是政策上还是财务上都应给予优先权。努力打造沈阳和大连成为辽宁省会展业的两条腿,只有这两条腿硬了,辽宁省会展业才能愈走愈稳,愈走愈远。用这两条腿走出辽宁省会展业的精彩,走出辽宁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王伟娅.辽宁会展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8.6
1、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经验不足、缺乏人脉,大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学生参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年轻、有激情。但是经验不足,创业也是单纯学生组成团队,没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创业期间内部因为缺乏社交技巧导致团队意见不合,工作、报酬分配不均,内部凝聚力瓦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交能力,无法快速建立商业人脉,扩大和留住客户群,都会导致大学生创业竞争力薄弱。
2、大学生创业缺乏市场洞察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许多大学生只是从书本上认识创业,趋于理想化,对创业没有感性认识,对创业停留在想象中,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但“眼高手低”,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多是“纸上谈兵”,认为只要有好的创意和好的技术,就一定能成功。对市场、行业、消费对象的了解不够充分,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走向,不了解创业的消费群体在哪,也不懂财务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缺乏经营经验和技巧等等。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竞争,更要求创业者对营销、财务、管理、税务、法律、风险等都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对这些知识比较匮乏,社会经验有限,经营理念淡薄,对市场特点、产品营销方式等了解不深,通常难很难准确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与手段等并不能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
3、大学生创业素质低,缺乏抗压抗挫能力强硬的心理素质是创业的前提,体现在对创业风险的清楚认识上,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压力,需要很好的控制情绪,较强的减压抗压能力以及不怕挫折,越挫越勇的精神。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持一种比较消极和畏惧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都是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无法承受巨大的身体、心理压力,无法寻求帮助和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以失败告终。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具备良好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大学生自身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环节。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创业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创业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人力、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为之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如果提倡创业教育的话,很多大学生势必不会认真在课堂上学习,而除去摆摊创业去了,事实相反,真正的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大多是学业比较优秀,勤学好问的学生,而且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应该将创新创意、科技化的创业理念贯彻始终,不提倡大学生摆地摊、开奶茶店创业,荒废学业。所以大学生自身应该从大一开始了解市场行情、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多听创业方面的讲座,学习成功人士的优秀经验。创业前做好准备。要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要了解创业的相关途径,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并且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为今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
2、参加社团、学生工作,锻炼各方面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团学生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更够培养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公众演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而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力等等,而这些能力也是创业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其次参加各种社团有利于大学生结交更多的朋友,锻炼社交能力,扩大人脉圈,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一起创业。最后要多参加一些模拟创业大赛、创业创意大赛等比赛,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请老师为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来为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3、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前接触社会最后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兼职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并且多是端盘子、推销之类的简单、重复性工作,但是在这些工作中能够提前解除社会,解除各类形形的人、了解各类消费对象特征,锻炼了自己的忍耐力、销售商品、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交际能力;进入企业实习,则能够了解企业的经验运作流程,积累管理企业的经验,为创业做准备。
三、结束语
在我国有许多地方都存在着产业集群,而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状况也都不一样,而大部分集群产业的发展状况都不容乐观,这些集群产业中的中小型企业都不具备自主品牌,企业也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整体上看过于分散,所以发展方向也不固定,可以说都是各顾各,即使贴牌生产也可以。而市场环境却不允许这样,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迫使这些企业必须开始改革,那么这些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必须从贴牌生产向集群品牌生产发展,这样整体上集群品牌具备了影响力,中小企业也具备了竞争力。
关键词:
发展速度;竞争力;品牌;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5802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不断成立,并且发展速度也很快,其发展空间也很大。对于地方来说,这些中小型企业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非常大,它的地位也不能被取缔。对于服装产业,虽然品牌多、产业广,没有垄断式产业,却形成了部落模式的集群反应,集群内独具影响力的中小企业微乎其微,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独自品牌,而占据市场份额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品牌优势。而集群品牌创建的意义就在于如今市场竞争力已转变为品牌竞争力,中小企业若要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建独立的自主品牌,因为若要获得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机会,就必须建立自主品牌。
1我国集群产业现状分析
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不断蜕变与发展,集群品牌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化以及建立了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表现在集群规模化的背景条件下,各类小企业、家庭式生产方式型企业都具备各自的产品优势,商标、以及logo,这也是判断产业优势的依据。而这种集群式产业的生产量,以及总销量,也是判断产业规模的基础条件。集群品牌如果具备了竞争优势,从中小企业的获利情况看,地区整体销量有了提升,那么这些集群中的中小企业为集群提品,那么这些中小企业的销量也会有一个连锁反应。因此,产业集群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就是依托型,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一些小企业依靠着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企业去发展,这些小企业前期不具备品牌,可采用贴牌的方式,为知名品牌或大型企业提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可建立自主品牌,这也类似于我国的发展方针,先富带动后富,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但是在我国产生的这些集群产业中大部分带头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盖过了集群品牌,而这些企业的领导力却发挥的有限,没有起到预期的领头作用。对于这两种不同的产业集群,理论上分析依托型集群品牌的品牌知名度较高,因此品牌价值也相对比较高,销量也必然相对较高,那么产业集群应该以产量为主导;而覆盖型集群产业中各个企业没有自主品牌,集群产业整体知名度也不高,因此这类产业必然以质量为竞争力,在生产产品时质量一定会得到保证。而实际上依托型集群品牌却是质在起主导作用,覆盖性集群品牌量起主导作用,而这种发展模式在理论与实际上恰恰相反。
通过对两种集群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覆盖型集群产业知识对一个区域,或者说所处区域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对于整个国内、以及国际市场还不具备影响力。而依托型集群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一定知名度,其品牌知名度不管是区域还是整个市场而言,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在我国市场大环境下,产业若要考虑长远发展,必须考虑产业转型,由覆盖型向依托型转变,而依托型企业也应该打破固定模式,领头企业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2我国现有集群产业案例分析
2.1普兰店服装产业集群品牌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普兰店服装产业”集群品牌已经有了雏形,并对大连地区拉动经济建设有了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当前大市场环境下这显然还远远不够,普兰店服装产业品牌建设在国内市场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国际上还不具备影响力,这就使集群品牌接下来的发展受到了影响。集群品牌区域内,各中小企业各顾各,大部分企业依旧采用贴牌和无牌式生产,甚至出现假冒现象,对于相对来说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没有带好头,导致市场很混乱,没有秩序。
2.2普兰店服装产业集群品牌转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在众多消费者意识中认为,普兰店服装产业集群仅有整体品牌“普兰店服装产业”,而集群内被鲜为人知的著名品牌却极度匮乏,更没有领头企业的形成。而这种集群模式就是“覆盖”型集群模式,集群内存在众多无名品牌、贴牌品牌、以及弱势品牌。
虽然国家目前对国内服装产业表支持态度,因此普兰店服装产业在国内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人们只知道普兰店服装,对于创世、金源利、鑫华服装等品牌却一无所知。如果想改变这种市场格局,就必须想办法转变集群品牌模式,从“覆盖”型集群品牌向“依托”型集群品牌转变,重金打造可塑品牌,建立两个以上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品牌,而大杨、富田、罗蒙具备这种条件,这几种品牌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可先塑造这几种品牌。
2.3“覆盖”型集群品牌像“依托”型集群品牌转变的支持案例
在我国有许多由覆盖型集群品牌向依托型集群品牌转变的案例,江西景德镇陶瓷集群就是经典案例。已有一千七百多年陶瓷制造历史的景德镇,曾被称作“中国瓷都”,由于企业市场意识淡薄,没有把具有竞争优势的个别企业做的更强,小企业也是贴牌生产,以致后来者对景德镇造成了致命威胁,而景德镇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景德镇陶瓷集群生产面临挑战额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表现在大小企业对市场定位、以及品牌定位方面。把这些原因归结为两点:(1)整个景德镇陶瓷制造企业大小千余家,但是起领头羊的大型企业却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都可归类为家庭式生产,这种环境模式致使在“量”上没有竞争优势,在“质”上也得不到保证,当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景德镇没有品牌可言;而选择购买的消费者在质量上也没有得到保证,而同时,全国已经出现了多数知名品牌瓷器。(2)在覆盖型集群模式大环境下,景德镇陶瓷市场非常混乱,廉价的产品不断降低了景德镇陶瓷的品质,甚至沦为地摊货,而市场也在不断的萎缩,这对整体集群品牌也造成冲击影响;而各类小型企业只顾自己利益,技术外流、门槛也在不断降低,定位也越来越模糊,次品横行,以致消费者在做选择时也对景德镇陶瓷产生怀疑。
种种危机表明,“覆盖”型集群品牌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起到制约作用,企业也缺乏个体知名品牌,而解决这些危机的方法就是,由“覆盖”型集群品牌向“依托”型集群品牌转变,否则景德镇陶瓷集群品牌的市场地位以及影响力会被后来者取缔。
3“依托”型集群品牌创建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式生产这种大环境下,普兰店服装产业是代表性之一,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生产方式若要获得持续竞争力,“覆盖”型集群品牌发展模式必须转型为“依托”型集群品牌发展模式,最终发展为以两个以上大型知名品牌为领头羊,形成整体品牌、知名品牌、小型企业跟随知名品牌互动式发展的局面。
3.1“依托”型企业领头品牌的创建
从集群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考虑,培养领头羊作用知名品牌的关键点在于集群内拥有竞争优势较强的企业。企业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地位,采用“稳扎基础,不断拓展”的品牌战略,目标是进军国际市场。在稳扎基础的过程中,必须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含金量高的新产品,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
3.2拥有弱势自主品牌企业的提升
在“覆盖”型集群品牌大环境下,普兰店服装产业大多数自主品牌定位不清晰,没有品牌发展计划,若要转变集群模式,这些中小弱势企业必须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在企业资本允许范围内,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广播大力进行推广,也可以品牌联盟的方式进行公关推广、促销。同时明确目标消费人群,有针对性的建立目标市场,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以多样化迎合市场的多元化。
4总结
普兰店服装产业集群由“覆盖”型集群模式向“依托”型集群模式转变是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品牌查略以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普兰店服装集群而言,向“依托”型集群的转型,在保证各个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华,廖果萍,先礼琼.常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