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流课程建设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认真做好特色专业工作的基础上,以学生受益面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兼顾学科与专业分布和发展需要,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构建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吸引一大批一流的教师授课,探索出创一流教学水平和培养高水平教师的新途径、新机制,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整合为一体,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教育技术的改进,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明确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目标,切实制定好相关制度

1.方案明确,制度规范。按照学校教学基础建设工程要求,认真制订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思路和保证措施。参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精品课程评选办法及标准,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精品课程评选办法、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等相关文件,为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奠定基础。

2.逐课推进,整合建设。学校下达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提出工作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任务要求,在仔细分析本单位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学校统筹审定各教学单位建设计划后,与各教学单位签订精品课程建设协议,明确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要求组织实施。各教学单位要从学校发展的高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整合优化专业课程资源。认真研究自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整体规划,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抓课程建设,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提前遴选出准备重点建设一批课程,做好近期和长期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来说,就是分步骤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成熟一个确定一个。从课程建设的层次来说,就是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系列课程,以至于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

3.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管理、验收办法。对于精品课程的遴选,采用课程建设项目申报立项制度,以项目的形式,课程申报自评,教学单位初评推荐,在通过学校组织的公开答辩和专家论证后才能确立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学校将根据建设任务和要求,实施动态监控,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根据课程建设验收标准,要求每门课程将精品课程立项时的情况与精品课程建设验收时的情况进行对照,并按照《精品课程验收办法》申请验收。立项的精品课程经过一阶段建设后,不一定成为精品课程,只有验收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的课程,才能正式命名为校级精品课程,择优推荐参加次年度的省级精品课程评选。对于未能按期或按质完成课程建设任务的,学校将视情节对课程负责人作出相应处理。如果出现建设迟缓、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情况中止建设项目,停止建设经费资助,另行滚动填补其他课程。

4.适时总结,推进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每个周期结束后,学校主管部门都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得失,针对存在的不足,制订整改措施,改进下一阶段工作,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全部结束后,学校将全面总结工程实施所取得的成果,表彰成绩突出的教学单位和个人。

处理好精品课程与其他基础建设工程的关系

1.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为基础,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围绕品牌特色专业来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与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力度,有利于高校建设各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是建设品牌特色专业的具体解决途径。无论什么专业,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案,最终都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上,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体系,即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实现。有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有完备的专业培养方案。因此品牌特色专业需要有精品课程来支撑,品牌特色专业最终要落实到精品课程建设上来。各高校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就必须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有长远的规划,以突出主干专业为基本原则,使之不要过于分散,以便着力建设具有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含义不仅是要上好这一门课,而且是一项包含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材和实践教学设备与实训基地在内的系统工程,如果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精品,将这些精品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个专业理所当然地就是一个品牌特色专业。

2.要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必须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工程。整合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构建教育资源网络,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确保精品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协调一致,提升精品课程的整体水平。每门精品课程的开发都离不开相关教育资源的支撑,事实上精品课程开发大量的工作是素材资源的收集和制作,而这些缺乏有效管理的教育资源又难以收集和共享。如果我们能将分散、无序的资源整合起来,使教师能方便、高效地将其利用于精品课程建设之中,将极大地缩短精品课程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因而,学校在鼓励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着手解决好资源的管理和共享问题,切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工程。

3.要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必须做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实行精品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遴选制度。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是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学名师,应具备教授职称,并担任课程主讲,由其负责精品课程的教学组织、改革与建设,履行相应的基本职责。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精品课程科研工作,丰富精品课程的内涵,保证精品课程能够持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后继有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使青年教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针对每个青年教师的实际,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使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其次,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甚至出国留学,以拓展学术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负责人要带领他们参加相关的教改项目和教学研究课题,引导他们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和参加教材建设,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提供保障措施,切实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在组织管理上,学校实行宏观管理,教学单位监督指导,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的体制。学校工作的重点是经费支持、政策保证和组织验收,课程建设的过程和重点在教学单位。

1. 认真建设精品课程,加强管理和指导。实行评估――建设――再评估――完善的全过程,将立项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在评估中,精品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对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对立项的精品课程,学校实行跟踪评估,采取滚动竞争的方法,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确立后,每门课程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年度报告,接受学校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评估。在评估中实行同行专家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对不按学校要求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对不符合精品课程条件的课程不予以认定。

2.积极建立精品课程支持、激励机制。经二级学院推荐确定的符合专业建设需要的重点课程,经学校评审符合立项条件,予以立项,对每门立项的课程,学校提供一定的课程建设经费,分年度视课程建设情况下拨;经评审鉴定优秀者给予经费资助的同时,确立为校级精品课程的评选的重点对象,并以扶植培育为省级精品课程。对课程负责人,由学校颁发聘书,按年度颁发岗位津贴;对主讲教师,在教学工作量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吸引了一大批名教授参与本科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给本科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经过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摸索出一套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步经验,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2] 余胜泉,朱凌云,曹晓明.教育资源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

[3] 张敷荣,张武升.建国以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4).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提高人才质量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改善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和方法,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是完善课程建设。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中西医结合基础方向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二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三是开展学生助研工作。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前提下,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有专业特长的研究生到试验室做兼职工作,发挥学生在科研中的作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重视基地建设

打造一流平台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平台,是取得一流科研成果必须的硬件设施。因此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学科基地建设,切实有效地整合资源,努力形成自身优势。特别是要着力保障科研、教学和工作所需场所及相关设备。

1实验室建设

首先,围绕目前的学科研究方向,积极改善试验场所条件,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实验仪器设备更新,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其次,紧随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结合自身科研实力,预测将来所要开辟的新的研究方向,提前布局,筹划安排新的试验场地,购置新的仪器设备,为新项目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再次,与校内其他学科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通过共建、共管等方式,实现试验资源的优化组合。最后,在保证投入与建设的前提下,通过定任务、定项目、定指标、定期限,构建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的试验基地,为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2教学场地建设

本学科的课程主要由基础课和实验课组成,因此教学场地也主要包括教室和实验室两部分。实验室建设上面已有论述,这里重点说明教室的建设。教室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场所,因此应该具备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和配套设施。如宽敞明亮的教室,较小的噪音污染,标准的教室桌椅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3办公场所建设

办公场所是学科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应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具体情况,设立较为宽敞的办公场地,避免学科人员在办公时相互影响。此外,还应根据需要购置基本的办公设施和用品,以保证日常办公的正常进行。

拓展资金渠道

加大经费投入学科经费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保障上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争取专项经费。要积极争取各种专项经费支持,所获得的建设经费,应遵循“保障重点,支持必需,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二是争取课题经费。学科建设应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广泛动员学科成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高级别课题中标率,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三是争取社会资金。在搞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努力争取企事业、社会资金用于学科建设。建立学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专利申请工作。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龙头,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以争取更多的学科建设资金。

加强对外交流

增进相互合作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制订年度计划,选派优秀的学科成员参加国际国内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或到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院所进行考察研究。同时,联系和接纳国内外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到学科工作和交流。推动本学科与上述单位的相互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技术提升,以做强现有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

落实自我督查

组织阶段评估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自我督查和评估,是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并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学科规划的实施过程怎样,效果如何,都可以通过评估得到反馈。

一是成立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二是组织阶段评估。阶段评估工作的重点,是考核本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发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保障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档案工作;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任松芹(1974-),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教务处,馆员。(山东烟台26400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38-0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3~2010年,教育部已经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3862门,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实施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从上到下,形成三级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管理与优秀的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构成了精品课程档案。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档案多是纸质材料,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运行、验收等整个过程,其材料主要以电子文件为主。[1]精品课程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在课程网站上与之有关的通知文件和课程共享资源,有效记录、保存精品课程档案,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重要意义。

一、精品课程档案的内容

1.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档案内涵相当广泛,有体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如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申报材料及批准、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总结等;有体现教学共性资料的,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听课情况记录、教学工作总结、重要教研活动记录、教材建设、考试大纲、试题库、学生成绩等;但更多的是教师个性化的资料,如典型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心得、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材料,以及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摘抄或剪辑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声像资料等。

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是为了了解哪些材料属于归档材料。精品课程在申报、评审、运行、验收整个过程中,其材料基本以电子文件为主。如申请书及其汇总表格直接通过网络报送电子版,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制作成网页形式,只需报送网址。产生的纸质归档材料主要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申报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课程函件以及学校签字盖章的精品课程申报表。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源和实体资料两种都要储存备份。

2.按项目建设过程分类产生的归档材料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归档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运行、检查验收等全部过程。

申报阶段的材料要求:“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申报学校在申报平台上,登录‘精品课程工作网站’,录入本年度推荐的精品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学校名称、课程网址等信息”。[2]

运行阶段的材料要求:“申报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并要求“每门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2]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3]有形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效果及特色、学校政策支持及辐射等指标,也就是说每项内容发生较大改变,其相应的材料也应做变更并归档。以师资队伍为例,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工作发生变动,所在学院应及时填写变更决定,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精品课程授予单位。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形资源正是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改革与实践产生的成果,如果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有所调整,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可能发生一些改变。

检查验收阶段的材料要求:“对于2003至2009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高教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2]

二、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现状

1.档案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

在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系到课程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申报阶段,由于时间紧,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申报材料的填报,材料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准备得比较完备,而对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精品课程档案的搜集以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主,以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参与为辅,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档案训练,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规律缺乏了解,忽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资源规范制度等教学档案基础工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没有及时收集、归档,当需要查询和使用时,无处可找。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对课程档案工作缺乏责任意识。

2.精品课程档案建设规范性、系统性不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档案建设也需从申报、评审、运行直至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建设周期,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文件中提出“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课程的运行过程中档案建设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且由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网页的形式展现其教学资源,其档案资源以电子文件为主,传递过程中或因计算机网络等产生技术问题,一些课程的网站建设处于随意状态。

目前,高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主要限于校级,精品课程档案基本上是教学院部上交多少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再移交多少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且教学院部的文件(档案)二级管理没有统一规范,各部门、各院部自行建设,自行管理本单位基础资料。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全部移交给学校,既给学校档案管理带来负担,也造成查阅不便;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移交学校时,由于从档案形成到归档时间过长,部分主要材料遗失,致使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完整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精品课程档案的构建

1.强化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将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增强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要注重收集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并及时上交;稳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明确管理职责

按照文件规定,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由申报学校存档。高校要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课程建设所在院部、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各司其责,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课程建设团队是精品课程档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体,应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整理、申报、汇总及归档,并将课程档案管理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课程建设所在院部不仅要加强前期申报阶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强化后期建设的检查、督促;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文件,对精品课程档案建设定期检查和验收,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宣传,拟定精品课程归档范围,明确归档材料要求,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研,档案人员要充分挖掘精品课程档案内容,并能根据教学人员需求,将收集的文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科学归纳、筛选、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向三次文献加工发展,形成系统、权威、深层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3.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管理

精品课程档案管理规范与流程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以每门课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进行归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内容上要保持连续性和成套性,教学过程和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考虑到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验收要求,则更应当注重过程材料的归档。重要批复文件作为事件的结果可以先行单独存档,[1]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重要的声像文件如课堂教学录像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备份,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应留有备份。

4.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将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与课程自身结合起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网络向校内外师生提供课程共享资源。一是对课程档案的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教学系统平台运转,共同使用,把电子化归档和纸质材料归档保管相结合,提高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与效能。二是建立档案的实体资料库和网络资料库,实现实体资料库与网络资料库的双重储存。合理设计课程网络资料库的数据结构和界面,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环节和流程的特点,反映多形式教学档案资料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4]

5.增强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水平的检验。精品课程的实施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及其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就要求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目管理应和其他教学档案一样,按照教学类档案业务工作规范进行编目整理,有针对性地提炼加工课程档案信息,如可做成精品课程咨询服务和教学与研究档案库,放在学校档案室主页上,传递给教学人员和学生,拓宽服务领域。[5]及时为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提供服务,促使档案资源实现最大程度共享。

参考文献:

[1]高永青.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归档范围及要求[J].档案与建设,2011,(5).

[2]教育部.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EB/OL].省略/new/zhengce/Announces_detail.asp?Announces_ID=159.

[3]施晓秋.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品课;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65-02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精品课程建设是该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1]。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使学科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体系合理、内容完善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更加符合学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改进了原有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制定一套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防灾科技学院也非常重视精品课建设,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精品课建设,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被学院列为2016年精品建设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系统接受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方面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纪律和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实验科学思维、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各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科技工作打下基础。

二、精品建设课程实践

1.精品建设课程建设规划。以防灾科技学院相关文件为依据,在广泛调研、学习和团队研讨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切实可行的高标准建设规划。

2.通过精品课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教师参加精品建设课程的建设,是学院对各位教师的知识、人品和理念的充分肯定和认可。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充分调动教研组各位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课程组在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前提下,还特别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制订了一系列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并融入到该团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另外,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平台,课程组还经常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3.通过精品课建设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应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下功夫。实验教学内容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势必会造成学生为了完成实验而缺少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对国家和社会是一种损失。因此,课程组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对教学内容作了大革新。(1)基础性实验。对于所有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开设一些基础性实验。这部分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基础知识,另外,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通过本部分实验,学生还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方法、数据处理以及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等。(2)综合设计性实验。有了基础性实验的基础,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实验方法。在本部分实验中,除了一些经典实验内容外,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还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讲明实验要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器材,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这部分实验要求学生:首先选择好实验器材,其次,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路线和实验步骤,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完成实验内容。这部分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3)专业选做实验。我院主要以地学专业为主,各专业都围绕地学专业、围绕防震减灾开设,只是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课程组成员充分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实验项目。通过这部分实验,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这部分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通过精品课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既然实验课程是一门独立性很强、不可缺少的课程,那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应该有一定的要求。防灾科技学院物理实验教学团队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中,为了能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且不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教师在实验之前均会非常详细的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讲解之后还会非常详细地演示实验全过程,学生根本不需要动脑思考,只要机械性地完成实验就可以,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教师要让学生将每个实验项目都当研究项目去对待。教师要做到:不限于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以完成任务为导向,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不越俎代庖,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2)开展分层次、多手段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且农村学生居多,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课程组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次教学:将实验教学向课堂外延伸,提前告知学生实验项目,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阅资料,对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做一定的了解,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达到填平补齐;在综合设计性实验部分,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5.通过精品课建设改革教学管理。高效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的根本。课程组成员根据个人的从教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高效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主要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管理,其他成员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积极完成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实验室整体呈现和谐积极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以上是根据教学经验,结合防灾科技学院的实际,谈一下关于精品课建设的几点体会。精品课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精品课不是简单的课程达标,不是有了好的教材、好的多媒体课件、好的习题集传到网上就能成为精品。归根到底,精品课建设应回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出发点,它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好的技术水平,更要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潜心钻研,锐意改革,教学互动,教研相长,不断探索,才能创建真正的“精品”课程。

精品课建设是一项系统的质量工程,精品课建设的成果应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创业成功率以及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上[4]。

参考文献:

[1]高思礼.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3,(6):4-9.

[2]李瑞东,张新超,葛洪亮,等.物理实验竞赛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6,8(26):224-226.

一流课程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品牌专业;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而高职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高职品牌专业建设是高职专业建设的重点,是高职专业建设的精品化,是高职专业建设的目标。实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把品牌概念引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之中,创建品牌和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大势所趋,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必然。发挥品牌效应,将形成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高职品牌专业?

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

什么是高职品牌专业?所谓高职品牌专业是指办学条件、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教改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达到一流水平,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

高职品牌专业与“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等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高职品牌专业侧重的不仅仅是内部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专业建设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力。

二、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紧扣市场需求,树立品牌特色。

高职品牌专业的建设要求办学理念先进,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紧扣市场需求,树立品牌特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水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打造高职品牌专业需要相应的管理模式做坚实的保障,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就是与社会与企业同步的管理模式,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很快就能适应全新的生活。

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软件技术专业品牌建设规划应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相吻合。软件技术专业应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品牌特色谋发展,以学生就业为根本。”的办学理念。软件专业能够走出去,具有国际化的办学视野,走软件服务外包之路。

(二)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专业人才。

高职品牌专业建设要不断优化与改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培养能力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切实落实课程内容。培养目标为培养中级软件开发人才、软件维护人才和软件营销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应得到社会和同类院校的广泛认同。

(三)打造优秀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品牌专业建设,关键在教师。一流的教学需要一流的专业教师队伍,一流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一流教学的保证,是培养一流的高职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名师出高徒”。这里,“名师”是指在本专业、本行业技术、技能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人,能够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攻关,并取得成果的人。以他们为骨干,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双师”型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

(四)明确专业定位,建设课程体系。

高职品牌专业的定位是学生培养规格、专业建设水平以及教育基础设施条件等的定位。高职品牌专业应有明确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符合教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课程体系的结构与比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精品课程建设是品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企业标准为主线,工学结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与企业共同建设开发专业骨干课程, 并把它们建设成优质核心课程。最终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根据当前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软件技术专业应与软件企业共同来制定符合软件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来建设符合软件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例如构建当前企业所需的JAVA和.NET两大方向的课程体系。以应用项目为切入点, 根据岗位的要求, 调整教学内容, 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以达到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双证”课程的融合, 把相关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等项目教学中。

(五) 很抓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

高职品牌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专业技术水平精湛,拥有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打造品牌专业,就应该把提升学生的素质放到重要位置。做到德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德育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德育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渗透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开展各种主题的软件设计大赛等,形成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职业能力突出,社会声誉好,在人才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对口就业和优质就业。

(六)加大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打造品牌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校内建设和校外建设。校内应该建设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充足完善的实训场所,有多媒体教室和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校外应该建设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要加大建设的力度, 把教育资源尽可能多地配置到品牌专业上,努力使教育教学条件在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保证品牌专业建设的实效。

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应创设功能齐全,校企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模拟企业岗位环境来进行设想、设计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