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与责任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生死观教育 生命观教育 信仰教育 

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根据自身对生命观和死亡观的理解,将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如下: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 

一、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 

所谓生死观教育,是指以对死亡之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认识为基础,提升对生命本质及其多重性的理解,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丰富生命、完善生命,进一步超越死亡,提升生命的品质,获得更多的人生幸福。它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关键与核心。而进行以生命三重性为主导的生命观教育则是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点。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的生命有三重性甚至多重性,主要包括血缘性生理生命(肉体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其中,生命的后两重性才是人之生命的本质,也是人文生命的内涵。由于人的生理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我们的生理生命,同时,更要重视以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为主的人文生命的力量。理论同样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特别强调人文生命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生命观应该是对生理生命、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完整认识,帮助大学生建构起科学的生命观念,努力创造人的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此基础上探寻生命价值、人生依据、人生意义,才能达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超越死亡的目的。 

二、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 

所谓信仰教育,是指通过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教育灌输.使人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的教育行为。信仰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重点。众所周知,无论哲学、宗教或其他科学中的人生观之信仰,无不是围绕着死亡问题展开的。信仰建构起人的意义世界和超越世界,是大学生反思生死问题和一切人生行为的终极指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当是死亡教育。信仰缺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信仰缺失表现在人的内心没有敬畏、神圣的东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人没有恐惧,也没有追求,就是没有信仰的表现。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时代的影响,出现信仰缺失的问题。其次,信仰缺失表现在对死亡的拒斥上。信仰是通过对死亡的理解来确立的,生命的超越性和意义世界只有借助对死亡的理解才能获得。别尔嘉耶夫说:“如果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因为,意义与终点相关。”中国儒家文化对“不朽”的追求,佛教企图对死后世界的超脱,西方文化对“上帝”的敬畏,都是以力图通过对死亡的理解来确立自己的信仰,找到人生行为的根据。最后,信仰缺失表现在文化传统的失落上。文化传统是信仰之根。一个人只有置身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理解自己的人际生命和精神生命,才能了解生命的意义,找到终极意义和通向超越世界的道路。在中国文化中,无论儒、释、道哪一派文化,都旨在为建构人的信仰和意义的世界提供某种价值追求的参考。例如,追求精神“逍遥游”的道家文化;主张出世的同时也要在现世中积极修行的禅宗文化,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三不朽”的儒家文化等。对中国人而言,脱离了这些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信仰的失落。当然,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不能只看他是否信仰什么主义或者什么思想,而是看其生命有没有终极关怀和终极诉求,表现在为人处世和精神生活中是否有所敬畏,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因此,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主要的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时代导向,帮助人们了解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生死智慧,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并使其成为其内心真诚体认和敬畏的行为准则。 

三、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 

事业与职业是不同的。职业的目的是谋生,是为了获得报酬而工作,因此无须全身心的情感投入;而事业则不同,它往往是一个寄托人情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相当热忱的投人并付出

[1] [2] [3] 

全部的情感。事业与职业虽然有较大区别,但若处理得当,也是可以实现统一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代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要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方面,很多年轻人积极支教、支边的热情,令人感动;但另一方面,很多工作无人问津,更有很多大学生常常“跳槽”,以至于多年以后还是居无定所,有的甚至干脆待业依靠父母生活。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有的人认为只有符合自己兴趣或者是满足自己要求的工作才值得去做,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可事实上,他们恰恰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工作更换中虚度了人生。一位哲人曾说过,人活着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生存而奋斗为他人而活着;第二种是实现自我价值;第三种是造福社会。经常更换工作既没有达到生存满足之必需,更谈不上实现自我价值。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上名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名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或者说至少不是最理想的,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因为责任感的支撑而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而责任感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只有当大学生意识到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延伸的途径,我必须对它负责,才能够做到为此无悔地付出。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倡通过立德、立功、立言的方式发展自己的事业,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会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愿望。这说明,因为死亡的必然性,才使得人们千方百计地想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点什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对事业或学业的追求,而不仅仅停留在把工作作为谋生手段的层次上,而这正是人们实现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效手段。 

四、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 

爱是幸福的重要要素之一,爱与宽容的教育、幸福教育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认为,人的意识主要包括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而情感主要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都渴望爱与被爱,尤其对爱情更为敏感。针对大学生这种特殊的现实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其主要的内容应涉及如何处理好和父母、亲人、朋友、同学、异性等之间的人际关系,怎样表达爱和怎样尊重爱等。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理解父母的艰辛,珍惜友情的可贵,尊重爱情的谨慎与崇高,但在现实中游戏人生、认为越无情越酷的人也不在少数。 

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把恋爱分为两种:立足生活的恋爱和立足生命的恋爱。前者追求生活的感受与当下的快乐,所以会“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后者则是追求一种灵魂(这里的灵魂指的是精神式的追求,而不是鬼神式的灵魂)的融入,并以找到生死与共的人生伴侣为目的,所以会认真对待。大学生应该从生活感觉之“性”提升为生命安顿之“情”;有了生命安顿之“情”再去享受生活感觉之“性”,唯有如此,才能够获得健康的爱情生活。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是生死观教育的延伸。人只有在对生命进行全方位认识,对死亡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情感的可贵。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让他们理解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贵,并上升到社会性人际生命的高度来对待;更要让他们意识到被爱是幸福的,付出爱更是幸福的;意识到除知和意之外的情感获得是人之幸福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更是人之生命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 

人人都渴望成功,可一生中却常常遭遇失败。甚至可以说,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反倒是非常态的。我们的一生中要面对学业的失败、事业的失败、情感的失败等挫折,当代大学生则更是如此。因为,在大学阶段,人生的各种事务还未定型,学生的人生观和处世方法还有待提高,加上在应试教育阶段中形成的依赖心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失败。若是碰上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且是必需的。要教育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生命和死亡的基础上,善待生命、享受生命,培育一颗饱含热情、充满生机的心灵;理解成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同样失败与挫折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回避,只能积极去应对;假想自己站在人生终点和死亡面前,激励自己积极从容应对人生的磨难;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得之淡然,失之垣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当然,并不是说应该过“苦行憎”一般的人生,否则又将走向对生命理解的另一个极端。我们既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正确理解死亡,更要享受生命。我们无理由排斥物质的享受、工作的轻松舒适、无压力等愉悦之事,更不是要主动去寻找失败与挫折。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生教育;初中教学;重要性

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1.1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发展生命。尊重生命是基础,珍爱生命是关键,发展生命是目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让他们知道,母亲生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极不容易。十月怀胎、分娩过程所经历的痛楚,是做子女难于想象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因为它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它承载着家人、朋友的真挚的爱,那种想活就活、想死就死的念头是一种对亲友极不负责的表现。要让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生命和他人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2 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关键。生存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危机状态下的生存,涉及生存意识和逃生、救护知识。生存意识属于人生观和心理问题。逃生救护知识适宜于专题讲座和模拟演练的方式进行。二是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人们只能处在最低要求的状态和由此产生的意识和行为。三是一般意义的生存,也就是人的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生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化生存意志,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通过生存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和技能,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1.3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要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追求幸福生活。要帮助学生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要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帮助学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三生”的核心,人生在具体时空中表现为生活,生活的总体就是人生,对生活起指导作用的人生观,是解开“三生”之谜的金钥匙。

2 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学家将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这时期的学生感觉特别敏锐发达,思维特别活跃,开始对各种事物提出疑问,并试图去探索和解答,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些生理变化又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变化。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三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三生教育中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告诉学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要珍爱生命;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应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3 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方法

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我校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保证学时,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具体做法如下:

3.1 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三生教育

通过对三生教育基本内容进行学理分析,由此来认识三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学生为本,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生命、生存、生活”的系统的教育。有教育人士说过,在人的自然生命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中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习有关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远离危险与侵害,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是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他们一方面已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但另一方面,对自立带有不少片面的理解,对父母、老师以及他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生活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

3.2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到事例,深入浅出地、通俗易懂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我校选用“三生教育”的教材编写得很好,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介绍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学生理解和体会起来不觉得吃力,很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学《珍惜生命与爱同行》一课时,创设了两个情景。第一个情境:2008年8月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一幅幅悲壮而惨烈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一种悲壮的氛围中。第二个情境:播放了媒体《生命的列车》,并让学生轻轻扑在桌子上闭上眼睛,然后想象自己和同班同学被困在一个小山洞里,山洞就要倒塌,只有一个人有离开的机会。而老师则随着媒体中的悠扬口哨声,轻轻朗诵着“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人生一世,就好比搭车旅行……”媒体播放完后,抬起头来的学生们都已热泪盈眶,有的女同学甚至泣不成声。当问到“你会把生的希望留给谁?”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是自己,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而在模拟写遗言时,很多同学都写到“爸爸、妈妈:请原谅我的不孝,我无法报答你们的恩情……”通过两个情境的设置、音乐的烘托和教师激情的渲染,把学生的情绪、情感一步一步推向了。这是一堂成功的三生教育课,它不仅仅是说教,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

3.3 充分利用社会新闻资源,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引导学生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材是一本有字书,社会生活却是一本无字书,它本身就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活教材”,使用好这本活教材,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4 多与家长联系,利用好家庭中的有利因素,沟通亲子关系,排解亲子矛盾,帮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

有家庭责任感是初中生必备的思想品质,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长大才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有所作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应具有家庭责任感,,应培养初中生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家庭成员不论年龄大小在家庭中都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一个人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生活美满幸福贡献一份力量。让初中生具体做到主动承担家务,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分忧解难,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等。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带动在家庭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

3.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6 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生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即按照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去为人处事,严以律己,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号召同学们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反映,让那些诸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乱涂乱画等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近年来,学校强化“三生教育”展开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歌咏比赛、书法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比赛等,进一步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化,丰富了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生天天有活动,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局面。通过强化三生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举止言谈规范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

3.7 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在课堂内外开展一些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感悟,自我完善和提高

经常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也是迅速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好办法。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尝试活动,亲身体验,如针刺疼痛的感觉;学踏板车摔倒了,自己站起来,不叫痛,继续滑。等等(当然,跳楼等危险动作是不能尝试的)。通过实践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在活动中真正体验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

4 结论

三生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博大精深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三生教育”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将贯穿于初中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生 生命观 调查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28-02

“医学本质上是关于生命的哲学,是一门坦然面对生老病死、正确对待有限健康,在与疾病共生中寻找快乐和幸福的价值论哲学。”我院作为一所培养高等医技人才的职业院校,医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命安危,更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为了解我院医学生的生命观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职业人格的形成,结合我院学生特点设计了此次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校六大专业的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输入与处理。

1 结果与分析

1.1 医学生生命意识

当医学生被问及“你是否同意人的生命很宝贵,应该珍惜生命?”时,同意的占92.3%;无所谓的占8.2%;不同意的占2.9%。这表明大多数的医学生能意识到生命的难能可贵,要善待生命。但是部分医学生对于生命宝贵的认识仅仅局限在人类自身的生命上,约1/3的学生对于上实验课用的动物和社会上的公然杀生现象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心,认为很正常。7.4%的学生认为人可以主宰其他任何物种在对自身生命品质的评价上,认为充实的占68.4%;感到平淡的占26.3%;觉得生活乏味、没意思的占5.3%。部分学生因为并非自身意愿而选择所学专业,因而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处于封闭和抑郁的状态中。在看待死亡这一问题上,72.7%的学生认为人终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能坦然面对;17.1%的学生对死亡心存恐惧;10.2%的学生表则忌讳谈论死亡。也就是说超过1/4的学生对死亡采取回避、漠然的态度,个别学生对死亡存在着错误的危险认识,认为由于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是件好事,可以减轻人口负担。

1.2 医学生生命责任感

在如何看待医务工作者失职致病人死亡这一问题上,有8.3%的学生认为这是难免的,2.3%的学生表示将来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私事置病人的生命于不顾,1.3%的学生甚至会因为利益的驱使对病人加大治疗剂量、乱开药品、做重复检查。对待自杀行为,89.5%的医学生认为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生命的蔑视,是不可取的;3.2%的同学不顾父母亲人的感受,认为自杀是一种勇敢的行为,表示可以理解;7.3%的同学认为生命无欢乐可言时自杀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方式。同时,约1/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曾有过对生活极度绝望,想一死了之的念头,甚至有3.1%学生承认有过自杀经历。对于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神圣使命的医学生来说,敬畏生命、严谨从医意识淡漠,生命责任感欠缺的现状令人堪忧。

1.3 医学生生命价值认知状况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2012年4月发文通报,湖南省内几所高校相继出现大学生自杀身亡事件,一条条正值青春年华的鲜活生命戛然而止。网络上报道17岁男孩为了拥有苹果产品不惜卖肾致残,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和物质的欲望让我们胆战心惊。通过调查,我院医学生在个体自然生命的认知上,表示喜欢自己的占27.1%;一般的占69.8%;不喜欢的占3.1%,超过1/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表明部分医学生对个体自然生命的认同度不高,看不到自身优势,不会欣赏自己,不能悦纳自己,表现出自卑、自贬的情绪。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医疗事业又是直面生命的一门学科,因此,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你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的调查中,认为取决于创造财富多少的占19.5%;事业有成的占6.4%;奉献社会多少的占21.2%。由此可见,当代医学生对人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虽然选择对享受生活、追求信仰的占了较大的比重,但部分学生倾向于追名逐利,功利性较强。

1.4 对生命教育的需求程度和途径选择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活动为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历程和意义,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熏陶、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升华教育,倡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调查表明,我院76.5%的医学生认为开展生命教育很有必要;有7.3%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这表明3/4以上的学生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愿意接受生命教育,从而提升生命价值。在“希望学校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生命教育?”的问题上,有22.6%选择专题讲座;18.7%选择课程渗透;39.7%选择实践活动。这表明医学生更倾向于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灵活的形式,在活动中主动感悟生命的价值。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医学生缺少对生命科学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在生命认识上的无知导致了他们对生活、生命的错误态度。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期,90后的医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并存。调查结果显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价值认识偏颇,部分医学生存在狭隘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和一些不健康的享乐主义心态。为此,我们必须对医学生加强生命价值教育,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只有献身社会、服务他人才能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教育在使人认识和尊重自然生命的基础上,更多应注重实现价值生命的启发和引导。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要善于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索人生的价值,使他们懂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要在精神世界里追求更高的境界。

2 建议与对策

2.1 以专题讲座为引领,强化医学生的生命意识

紧紧围绕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三大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如认识生命篇:“不同文化信仰下的生命观、死亡―生命的最终归宿”;珍爱生命篇:“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感恩父母、善待生命”;守护生命篇:“灾难自救与逃生技巧、临终关怀护理”等。通过开辟校园论坛,营造“赏识生命、悦纳自我”的生命教育专栏。在日常管理和学生工作中应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环境这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应改变传统的生命教育理念,在推崇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崇高品质的同时,重视躲灾避险、安全自救的教导与训练。牺牲自己、成就他人固然是一种高贵的人格品质,但我们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也并不能就此轻视自身生命,更不能陷入“珍爱自己的生命就是自私的表现”这种认识误区。生命作为人的载体,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人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世界上所有的伤害都抵不过生命的消失。因此,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都应有一种对父母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这种意识的力量应该强大到使人无论在生活中陷入多大的困境都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寻求解脱,好好活着本身就是给予父母最好的报答。

2.2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

生命教育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实践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可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亲身感受教育与启迪,提升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生命是一种责任,热爱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是对生命高度负责的体现。通过组织参观医院产房、婴儿院、手术室、太平间、殡仪馆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恐惧,教育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通过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增强生命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德育基地,让学生学会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通过组织参观监狱、看守所、戒毒所或消防安全、防艾滋病展览等,使学生增强法律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维护生命的尊严。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升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以学科渗透为过程,提升医学生的生命价值认知与体验

课堂教学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生命教育应构建思政课―基础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渗透体系。一是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心理健康、人文素质修养等课程在生命意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加强医学生伦理道德基本规范教育的同时,系统地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二是重视医学基础在生命意识教育中的认知基础作用。人体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是生命认知教育的基础。三是丰富临床专业课程在生命认知中的实践体验。临床课程是学生直面生命、服务病人的专业课程,也是医学教育的最终归宿。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对生命结构、生理特点、生命规律获得科学的认识,使学生理解生命、欣赏生命,进而关注生命、爱护生命。

生命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生命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职业院校医学生生命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作用,才能为个体生命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立体的良性教育空间,在关爱自身生命的同时,善待他人生命,这不仅是医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职业人格健全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崔婷婷.医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948-950.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文化观念;Titanic;生命;爱情;文明

影片Titanic以主人公Rose与Jack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及Titanic豪华客轮首次出航的壮观与悲剧为主线,给观者以思想的洗涤,10多年来该片获得了一系列奖项,观者也从多种角度对该片进行了分析。在Titanic沉船事件近100年之际,笔者尝试从文化观念视角进行解读,以获取对影片Titanic更新、更进一步的理解。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制度及观念(精神)三个层面,其中观念是最核心的层次,下文从生命、爱情、文明几个维度解读影片中传递的文化观念。

一、生 命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无法避免。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及面对死亡的态度却千差万别,影片从以下视角向我们传递了关于生命观的理解。

视角一:影片开头阶段,有几句对生命理解的对白:“I figure life is a gift and I dont intend on wasting it.You never know what hand youre going to get dealt next.You learn to take life as it comes at you.To make each day count.”这些对白的意思是,生命是一份礼物,不能浪费它,我们不可能准确预知明天,因此要学会接受当下的生活,要让每一天都有所值。其传递的生命解读是:生命是宝贵的,需要倍加珍惜,生命也是现实的,需要把握和享受,这是对生命价值更加现实的理解,是对生命过程的积极阐释。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奔跑的镜头,它传递的生命含义是:生命需要积极争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视角二:影片结尾部分,有一段经典对白:“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Youre going to go on and youre going to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ing towatch themgrowand youre going to die an old,an old lady warm in her bed.Not here.Not this night.Not like this.You must do me this honor...You must 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ouldnt give up,no matter what happens,no matter how hopeless.Promise me now,Rose,and never let go of that promise”.对白中Jack希望Rose别放弃生命,并要求Rose答应永远遵守诺言,Rose对Jack作了承诺,保证永远不放弃生命。正因为如此,尽管主人公Rose一度认为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但当她发现Jack冻僵的脸之后,她醒悟过来,她知道自己要生存下来,她向返回的救生船吹响了求生的口哨。Jack当然也渴望活着,渴望回到自由王国,但最终选择死是为了让Rose能够生存,得到更多的幸福,他对生与死的理解及行动令人肃然起敬!Rose在面对死亡时由胆怯到麻木,再到对生存积极努力,“Rose推开那个飘浮的木头,开始用尽全身的力气吹哨”,在她的理解中,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关心自己的人和自己关心的人,她为Jack而活着,这是影片中传递的对生命更深、更高的理解。

在影片中,Jack用自己的激情、年轻的生命及对生命的朴实理解为Rose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洗礼,使Rose认识到,只有与Jack相处的时候,她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Jack让她懂得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并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影片通过他们在危机中表现出的思想与行为向人们传递对生命过程及生与死应有的积极态度。

二、爱 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理解,影片对此表现得淋漓尽致。My Heart Will Go On是一曲回忆的、欲挣脱世俗追求真爱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相信每一位经历过爱情洗礼的人在听到这段音乐时,都会被它再一次感动。通过这首乐曲,我们仿佛读懂了超越生死的爱,感受到了无尽的悲情,影片主要通过以下视角阐述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视角一:影片通过对比的手法,将Rose选择贵族的爱和Jack之间的爱作对比,来表现人间朴素的真爱。Rose这个集美貌与聪慧于一身的贵族千金,毅然抛开名誉、金钱和地位,与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画家相爱,这看似偶然,其实却是必然,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追求自由和浪漫真爱之心。Jack挽救了Rose的生命,也挽救了Rose的灵魂,当Rose对Jack说“等船靠了岸,我跟你走”时,Rose已完全摆脱了金钱和权利的俘获而获得新生,爱情使Rose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新的生命,而灾难的发生使爱情得以升华。“You jump,I jump”,这句经典对白既挽救了生命,又唤起了爱情,这场灾难给许多人带来了痛苦,同时也对人们完成了一次爱情的洗礼,它传递的爱情观是真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视角二:影片通过Titanic沉没的大背景,以生命为代价来衬托爱的伟大,告诉我们,当面对生死离别的时候,怎样奉献爱情,爱情的真谛并不仅是两个人在一起快乐活着,还应懂得把自己幸福的机会甚至生命让给别人。灾难发生后,Rose放弃了生的机会毅然跳回即将倾覆的轮船去陪伴没有机会逃离的Jack,而Jack最终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Rose,并鼓励她继续活下去,这些向我们传递的是人间真爱,是真爱的至上表达,只有强烈的真爱才能体现“爱情价更高”的内涵。Jack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让Rose获得幸福,但是Rose又不想和Jack分离,他们之间相互告别;当Rose对生命麻木之时发现了Jack冻僵的脸,她醒悟过来,她为了Jack,为了这份爱情,而选择了生存下去。这些都是真挚爱情的如实写照,它揭示了爱情的至高境┙纭―奉献与牺牲。

视角三:影片中除了主人公Rose和Jack的爱情外,还提到了几对老夫妇感人至深的爱情,这是患难爱情的见证。在巨轮即将沉没、人们争相逃命的危难时刻,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夫妇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忙于逃命,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而床上另一对年迈的夫妇则静静地相拥而卧。或许只有到这个时候,人们才会理解“老伴”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 与所爱的人同眠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它告诉人们在爱情长跑及其多彩生活中,应学会惺惺相惜,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真爱。

古今中外,爱情都是个永恒的、令人心醉的主题。爱情是神圣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缘模但仅有爱情而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可靠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当“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在宝马中流泪,不在自行车上笑”等择偶观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时,我们需要呼唤如影片中那样的真正爱情,因为真爱是人性美的重要体现。

三、文 明

文明是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它是个历史概念,必然反映历史现实并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文明主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分,下文从观念视角探讨影片中传递的文明内涵。

视角一:道德水平是文明的重要标尺。美国人伊文思夫人将自己在救生艇上的座位让给了一个孩子和她的母亲;男人们默默放弃生的希望,将生的希望留给弱者;救生艇上的妇女和孩子们为丈夫和父亲哭泣等,这些行为都是道德文明的重要体现。而细野正文粗暴地推开别人,强行乘上救生艇,卡尔先是用钱后又抱着别人的小孩,声称是小孩的惟一亲人,他们的行为却与道德文明背道而驰。 影片中通过这些对比,告诉人们什么是文明行为,给人们以价值观的洗礼。“妇女儿童优先”,这是英国人奉献给世界的一个让人感动的文明规则。在Titanic的海难事故中,据统计数据表明,有69%的妇女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但社会学家波普诺在一本书中写道:“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此相应的是,二等舱乘客的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轮船的头等舱主要由有钱人住着,二等舱乘客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这表明,文明发展有其阶段性与现实性,影片中传递的是文明规则的应然表现,而文明规则的实然状况则是文明规则与财富、权势和声望等生存规则矛盾的结果,而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低就必然成为文明的重要尺度。

视角二:人性与责任是文明的重要表征。影片中,让观众心灵深受冲击和洗礼的是人性的善良和船上工作人员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巨轮即将倾覆之时,那些忠于职守的工作人员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始终竭尽全力地组织抢救工作;乐队在人们各自逃命之际却一丝不苟地继续他们的演奏,总设计师安德鲁一直到最后还在愧疚中记录着沉船的准确时刻,白发苍苍的老船长平静地与Titanic一同沉没;一位父亲深情地亲吻小女儿之后,泪流满面地与亲人诀别;一对贵族老夫妇在死神来临时紧紧相拥含笑而眠,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等。影片通过这些场景以折射人性之美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这里人性与责任已然成为文明的重要表征,并指引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视角三:实事求是是文明的历史实现。甘地曾经说过,“文明的要义不在于获取更多,而在于自觉地放弃。”如果Titanic的船主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那么这艘巨轮也不会因为高速行驶而遭遇灾难。Titanic事件表面上看来是船撞到冰山,实际真正的冰山却是船主内心的浮躁和虚荣。如今的人类面临各种生态危机和社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没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追求物质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同时没有考虑到信仰、伦理、美德等文化观念层面的适应性,没有考虑到文明的历史性。影片中传递的求真务实思想是文明实现的精神指引,也是文化观念的重要内容,它期望人们在各类社会实践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积极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 赵圣辰.《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支点[J].剧作家,2007(01).

[2] 刘嘉.论《泰坦尼克号》中美的体现[J].文学教育,2007(03).

[3] 张恒涛.泰坦尼克的冷酷[J].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2009(02).

[4] 蒙.我心永恒――电影《泰坦尼克号》赏析[J].新世纪文学选刊,2009(08).

生命与责任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教育哲学 基础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Existential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Basic Education

YUE Ya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College,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western humanism trends, existential philosophy also had broad influenc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Review our basic educational reform;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active concepts in existential philosophy. The purpose of basic education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ir existence and creation, to realize a full and meaningful lif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aim, basic education needs train students' seek quality, lead them to cherish life, help them to select bravely and to be responsible.

Key words existential; educational philosophy; basic education; revelation

存在主义哲学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德国的唯意志论者尼采的哲学思想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开辟了道路。①20世纪后半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战争和死亡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应运而生,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注重人的存在和人的现实生活状态,这本质上是二战留给人们的创伤和反思,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危机的感悟。同时,存在主义哲学也形成了自身的教育哲学观念,不仅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教育改革,现今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1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因此,正确理解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首先要把握存在主义哲学家们的基本主张。德国的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注重强调存在的意义:认为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没有个人的存在,其他一切事物就不可能成为真实的存在。哲学研究应该重视个人存在的问题,通过阐明,明白存在的意义;借助于交往――与世界的交往(认识,征服,体验到客观的存在)、与人的交往(用仁爱,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与神的交往(有信仰,真正实现自我的存在)――实现存在。②

法国的萨特,作为当代最具影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可以为自己构造意义,人的存在意义的获得,完全在于个人的选择。萨特是无神论者,他不认为有什么上帝或“第一原理”,所以,既然人是无缘无故地被抛进这个荒唐的世界的,没有任何先定的本质,那么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我们自己构造意义,即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样。所以,人的本质是人选择的结果, 既然人的意义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一切都是可能的;既然人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他也要完全为他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③

基于上述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观念。(1)教育应关注人的存在及现实生活的意义。它反对忽视人存在问题的西方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因为它们都把人置于次要地位,使人役于物。主张应该用强调真实的、人道的个人存在来抵消工业社会中的机械化和非人格化的现象。④(2)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应变能力。哈帕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克服个人的“孤独无依”感,要承认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之一员,是人。他强调需要发展学生同世界和真理的关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地球上的处境,发展一种能够对于人类存在的变化作出反应的逻辑。⑤(3)教育要加强对自我选择能力培养。人的本质,也就是人将要成为什么样子,是由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人放弃了自己的主观性,让别人替自己选择自己的本质,这也是一种选择。归根到底,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不是给定的。(4)责任意识教育也是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存在主义哲学肯定人具有选择自主性,同时也指出个人的选择总需要面临责任。个人拥有绝对的选择自由,因而也必须承担因选择而引起的一系列情境变化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实现未来充实而有意义人生的基础。

2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强调人的存在及现实生活的意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的选择能力与责任意识的培养等观点,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应充分吸收借鉴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积极观念,重新审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宗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主动探求的品质、珍爱生命的特质、果敢选择的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2.1 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宗旨

按照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观念,基础教育的宗旨应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创造力,为将来充实而有意义的现实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其中,指引学生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认同和肯定是核心,也是自我实现的前提。其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我存在的巨大潜力,自主能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最后,培养起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危机挑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品质。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的阶段,明确教育宗旨,是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2.2 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品质

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品质,意味着教师要通过创造性教学培养起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主动探求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求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求活动。(2)创新教育教学过程,精心设问。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活动的主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疑、不断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生创新意识。(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预习、学习等,不仅可以开拓视野,更可以促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3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特质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没有个人的存在,其他一切事物就不可能成为真实的存在。这里所强调的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中国自古以来也秉持“生命乃万物之本”的哲学观点,然而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辉煌腾达,青少年一代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匮乏,面对人生挑战和危机,采取漠视生命的行为,造成生命的损害或丧失。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尤其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特质。(1)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建立起自身独特的生命意义世界。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从中感受生命价值的内涵和生命力之美;引导学生树立是非、好坏、优劣、美丑的正确价值观念,明白人生应追求什么。(2)优化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前很多基础教育学校已经将生命教育作为重要的校本课程,探究有效的课程实施形式。生命教育应该采取体验式教育的形式,即通过设置挫折、困难等情景,指导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真实体验生命的双重性,理解不断克服困境,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所在。(3)基础教育学校应继续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承诺,减缓学生学业压力。当前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许多基础教育学校仍然给学生施以很重的课后作业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极易导致学生对生命的价值的漠视和片面理解,甚至导致轻生。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基础教育阶段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

2.4 培养学生果敢选择的能力

对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认识选择的自由,懂得选择的意义。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教育现实中,选择怎么的价值观就有怎样的追求,亦即有怎样的人生。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以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可充分利用对选修课、校本课程等的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选择体验。其次,通过限定选择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广阔的选择空间,明白人的存在是流变的,从而养成学生积极选择的良好习惯。⑥

2.5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赋予教育的又一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存在主义哲学肯定人具有选择自主性,同时也指出个人的选择总需要面临责任。个人拥有绝对的选择自由,因而也必须承担因选择而引起的一系列情境变化的责任。为人的一生奠基的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来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避免推卸责任。具体而言,采取班长轮流制,小组负责制等实现班级事务学生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锻炼,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责任的体验式认识和感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等级负责制班规的方式,强化责任意识,避免责任推卸现象。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很多观点对于当代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使得人们对教育诸多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在解决教育问题方面给我们开拓了全新的视角。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同样也需要吸收借鉴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积极方面。同时,我国基础教育在借鉴其积极内核时,也不能忽视其偏向悲观主义的局限性,应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注释

①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08.

②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10.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史组.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37.

④ 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