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6502
1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背景
2011年,教育部在多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基础上颁发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普及和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地方性高校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也在在线开放课程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地探索,具体表现为两种存在形式:在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下的信息平台上的开放课程和各高等院校校内信息平台上的开放课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教师都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受限于很多因素,在线开放课程在地方高校的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相关人员的水平不够高或者经验还不够丰富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则是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在线开放课程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制约。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经济因素制约
开放课程是信息技术在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结果,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两者结合的结果。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首先需要的是大量IT硬件的支持,离开了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软件,在线开放课程就无从谈起。但在高等院校内部,教育经费使用在信息设备方面的资金是相对有限的,相较于隶属于教育部和某些部委的院校雄厚的资金相比,多数地方性院校的办学经费并不充裕,这导致了多数地方性院校对于信息建设所能投入的资金比较有限,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的资金也不够充裕,这些都明显制约了开放课程的质量和表现形式。
开放课程一般都是在线形式表现的,一方面需要流畅的网络播放速度,一方面需要精致美观的视频效果,还需要播放过程中的功能处理手段。所有这些要求有专业的摄影设备,后期剪辑设备及其专业人员,强大的电信网络支撑和高性能的服务器和一些必要的专业软件,而且这些需求不仅在建设时候需要,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维护期内也仍然需要,这对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经费而言是个不小的压力。在进行资金使用平衡的时候,容易被置于次要甚至可以忽略的位置来考虑。
开放课程除了流畅的播放速度之外,还要求有一些辅助的教学形式,比如在线作业,在线提问,在线讨论组,在线教案、在线考试、在线批阅等功能,这些功能仅仅依靠浏览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求专业化的软件来实现。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尚没有能够完全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的此类软件被开发出来。国内已有的一些软件虽然能够基本提供上述功能,但界面非常不美观,看起来比较粗制滥造,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心情,使教师和广大学生没有使用信息系统及软件的欲望,这和大型电商网站的精美程度相比远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面软件的提供方缺少意识,认为教育软件只要能满足基本功能就够了,而忘记了“教育本身也是需要美的”这一理念,另一方面是受资金制约。如果对软件进行大幅度美工处理,势必会增加很多成本,也会给后期维护和运行增加很多硬件、软件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加使用成本,这对本来就对教育信息化投入不够的地方性高校而言,将是更大的压力。
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度因素制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除了在经济因素方面有制约外,在制度因素方面也有制约因素。我国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在性质上基本以公办教育为绝对主体,民营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地位,这使得高教系统内部仍然明显存在按政府思维方式进行思维的结果,各基层工作人员和教师也都是以是否有利于申请项目,是否有利于评职称作为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准,这就导致了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高等院校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没有完全将有利于学生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这直接导致了大家在进行在线课程建设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对某些环节不愿意精益求精,在缺乏经费支持时不愿意主动工作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4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社会因素制约
在线开放课程在美国由斯坦福、MIT等世界名校开展以来,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定影响力,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线开放课程的背景不仅仅是广大社会群众需要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减少的结果。即使是在美国,近年来由于经济问题,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减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线开放课程才得以逐步出现并发展。
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是舶来品,我们在学习美国新东西的情况时,也应该看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由于大力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可以增加知识的共享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专业教师数量的依赖,当在线开放课程做得很成熟的时候,可以明显减少教育投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但其社会因素在于如果在线课程做得非常成熟而且成功,那么众多的高校教师去做什么?这是直接涉及到高等教育未来存在的功能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了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了。正是由于这个问题有发展成为社会问题的可能性,所以一些制度层面的设计难以进行下去。比如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是否加入了在线课程学习的培养学分?如果加入了,比例又有多高?目前的情况是,在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仅仅是作为一个教学项目而存在着,而不是课堂上所必须的内容。由于社会问题导致制度问题,再由于制度问题导致这些在线开放课程难以获得足够的建设经费,难以获得足够的重视程度,难以获得较高的使用率,难以获得良好的维护和再开发、扩展。
5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在确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策略时,需要明确理念问题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个对未来有准确预判的发展理念,就不会有能够切实指导实际工作的应对策略。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等教育,这和教育信息化丝毫不矛盾,不能够因此而认为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表现形式会对高等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考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5.1加强对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社会问题是最宏观的问题,是高等教育本身无法控制的问题。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等词汇不断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而信息化也已经深入地影响了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高等教育行业,如果不能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发展的话,将使高等教育陷入关起门来,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所以,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管理机构以及基层教师等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理解信息化、网络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只能主动去迎合它,而不能企图扼杀它。
当开放课程等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确实会导致有老师都做什么去的疑问产生,这同样也属于理念问题。高校教师不应该是个教书匠,不能将教师们都捆在课堂上,实验室、校办企业、社会兼职、服务政府、社会都是高校教师能够发挥能量的场所,高等院校不能做关起门的象牙塔,而应该敞开大门,融入社会,成为服务社会的一部分,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应该看到,教书匠式的教师虽然在初、中等教育中仍然占主力军位置,但在未来肯定会被高等教育所淘汰,作为教师也应该意识到发展趋势的变化,主动调整适应这个新的趋势,以延长自己的职业年龄。
5.2明确开放课程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是为了应对不断持续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在我国,同样也面临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所以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缓解教育经费的不足。在线课程的建设不能满足于“能用就行”,而是需要不仅能用,还要好用,爱用。这就需要对于经费的使用要本着建设精品的原则,不能大伙一起蜂拥而上,而是要建一个成一个,要建设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放课程,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开放课程。高质量的开放课程可以向社会开放创造效益,可以提高学校的名望,增加收入形式,而低质量的开放课程只能是浪费金钱,最后变成个形象工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后教师的工作岗位会不会消失呢?应该说,教书匠式的教师岗位确实会减少了,但“导师”角色的教师岗位不会减少,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人和组织学生学习的人,应该是教学生学习方法的人而不是教学生知识的人。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开放课程来解决,教师不再应该是教书匠,而是企业实践人员、社会服务人员和学生的导师三个角色为一体的职业。这种新式的教师应该是互联网环境飞速发展下的未来高等教育教师需求的主流。而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能够从事企业实践的教师,也必将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高等院校的收益不应该局限于教学生的收入,而是更应该重视社会化服务和企业收入带来的收益。
5.3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统筹
在进行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对硬件、软件都有一定的需求,尤其是软件方面的需求更是非常苛刻。本着建设精品、宁缺毋滥的原则,政府应该对公开课程软件的建设严把关、负好责,避免大量重复低质软件开发,对选择为使用标的产品,要提高标准,不能仅满足于能用,还必须好用和美观,在使用方面,考虑人为因素,使在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享受、愉悦的过程,而不是令人感觉厌烦无味的过程。
事实上,很多企业早已瞄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大蛋糕,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而其中精品软件肯定为数稀少。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要把要求明确化,公开化,要鼓励企业联合开发精品应用软件,而不是单打独斗。软件开发投入和采购可以完全社会化,而不必一定都要由教育财政资金来买单,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成本压力,也可以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感,也有利于高等教育融入社会之中。
5.4从制度角度创造适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环境
为了鼓励开放课程的使用,应该进行制度调整。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逐步淡化职称与收入挂钩的高等教育人事政策,使得广大教职工能够专业于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之中,而不必整天琢磨职称问题。对基层公务员的收入的提高方法同样也可以适用于高校教师的管理,使得高校教师的收入与职称有关,但关系不是特别显著,这样可以释放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省下的资源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不是用于大批量制造垃圾论文和进行所谓的各种创新项目之中。
从高校角度来说,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逐步增加在线课程学分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从制度上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打开局面,培养能够熟练进行开放课程教育的师资力量,并培养学生的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趣,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研究
一、开放教育三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央电大的老牌传统专业从中央电大建校之初就开始设置。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30年来从广播电视阶段到网络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完整的远程教育历程。30年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不同形式下的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是最为宝贵的。进入21世纪,电大的远程教育进入基于网络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起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就有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模式设计和招生办学。从200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经历了初期、中期、后 期 三 个 发 展 阶 段:初 期 阶 段 (2000 秋 -2009春)是基于固有资源的学习阶段,它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基本是以课堂面授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搬家与在线资源保存(含下载)学习模式;中期阶段(2009秋-2014秋)是基于动态资源更新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央电大此时更新了办学思维,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模式变更为教学规则组合模式,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模块化,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通识课、实训课、实践课,本科还有补修课程。专业规定学分,在学分的规定范围内,模块课程自由组合。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在顶层将专业和课程设计纳入网络在线教育能够实现的学分管理框架内,即为学分银行使用奠定基础。这种模式是以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设计模式,但是课程的运行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后期阶段(2015秋-2017春)是基于 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实施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此时进一步转换了办学理念,将运行于 Moodle平台的(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工具)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先行的模式变更为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同步运行的模式,即:专业负责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在基于 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上随时更新资源、随时实施交互、随时进行教学、随时实施教学监控、随时进行教学行为统计和管理、随时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价、随时生成课程教学资源。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的普及和升级已经呈现出一个自媒体+移动的崭新面貌,慕课(公开课)和移动碎片化资源倒逼远程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尽快跟上技术的步伐。Moodle平台的产生,使这一切成为现实。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全面投入运行,在新的平台功能的框架内进行专业重新设计,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已经水到渠成。在新的平台模式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国开学习网可以自由地复制、使用或者修改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界面栏目,增删教学内容。界面课程学习内容和行为列表都显示每个在线者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访客使用细节,登陆者可以对课程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和搜索,按各自的需要登陆课程,和接收信息,并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平台理解成一个自媒体的学习平台,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空间。在国际方面,关于远程在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尽相同,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大不相同,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土专业,韩国、日本有汉语和汉文学专业,但是学习和研究角度与我国大不相同,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1982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没有真正设计出具有远程和成人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结构。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者都从全国重点高校遴选专家、教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电大教师只负责课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经委托北京的一流普通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助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主编主讲,编写出一大批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课程教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基本是对普通高校的模拟,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除了使用广播和电视播课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的远程特性,形式上还是课堂搬家。尽管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大最早开设的文科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领先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80年代初招收成人专科,先用广播语音授课,1987年后开始转向电视授课,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实施教学。2001秋季,按开放教育试点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北大中文系以及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中央电大与北大中文系的努力一直坚持到2003年春季结束。到了2005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联合办学,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尽管经过了20年的办学经历,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创新方面没有大的成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结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目标设计等几个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组织是学管理,协作分级教学,所以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省级分部(省级电大)、地方学院(地市分校)、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四级办学机构的教学职能分工明确,在统一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就专业建设而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性规则模块的设计,以及课程框架和课程选择范围的制定,并负责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省级分部(省级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落实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确认,以及在课程框架内对课程选择进行确定,并负责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地方学院(地市分校)负责专业结构的实施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落实,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教学点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自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负责学习者在专业结构内的学习和完成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学分,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学员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辅导学员课程的学习和学业的完成。作为省级电大的专业改革,由于受限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结构的限制,其改革的主动权是有限的。省级电大只能够在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内对课程进行选择,其改革的主要空间是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专业结构方面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课程选择;专业教学方面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非统设课程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开设特色栏目,进行特色教学活动;专业管理方面重点在于建设灵活机动的专业管理和教学团队,制订可操作的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实施方案、团队活动制度、团队活动空间、团队建设考核机制;专业目标设计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规律反思。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国开、省、市、县教学系统建设机动、灵活、高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利用 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及承载功能,建立真正的基于课程为单元的专业模块化结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多种媒体资源+移动 APP输送的自媒体终端资源课程;在 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开展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动态资源更新与随时活动积累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组合课程,真正在互联网上体现出语言与文学两个不同模块系列的课程特色,建立起特色课程基础上的特色专业;通过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开发网络课程,锻炼教师网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素质,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 Moodle平台框架内重新进行了专业特色教学设计,为开放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
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内容方面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性也由课程类型决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本土类课程的汉学性,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性,文学类课程的艺术性,文化类课程的史学性、通识类课程的社会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教与学的改革,由此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特色。在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为:教学主体方(教师)的网上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设计;教学客体方(学员)的学习资源获取、在线停留方式、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效果反馈、学习成绩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中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后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更新了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是我们受过去初中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初期设计的“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能够充分满足“在线教学”的 Moodle平台功能和它支撑下的国开学习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为此进行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去一直采用教务规则先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首先满足教务管理要求,课程教学也是管理规则重于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学科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特色极不明显。为此尽快设计一套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团队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有的语言+文学特色,即语言方向的逻辑性、理论性;文学方向的形象性、艺术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社团组织活动的感染力和文化艺术影响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课开发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感染力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运行在平台之上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例如在每个课程界面开设的“特色栏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2-3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和“汉语言文学课程团队”的专项活动。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率先探索网络“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初期、中期摸索阶段发展之后,受后期阶段慕课+移动学习新模式的影响下的专业教学规律。它是在受 Moodle平台启发下,专业教学思维的体现,这在新型网络教学环境下,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意义。它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学分银行落实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建设设计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过去一直是面授和初级远程教学模式,在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体现远程“在线学习”特点方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教育研究在专业建设理论方面提供“在线课程”支持下的专业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传统性专业,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秋季开办)从全国电大2000年开放教育办学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支柱性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和招生规模一直很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省也是专业教师队伍最齐全,教师素质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本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产生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自媒体+移动学习时代,本专业率先进行新媒介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新的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了适应国开即将教学计划变更为教学规则,将专业课程模块化、组合化,实现真正的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模式设计,避免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改变 “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形成的专业思维定式,使专业教学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方面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和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建设一大批满足“在线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 Moodle平台功能支撑下国开学习网上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具有非常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在聘请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结合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功能,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在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的指导下,研究了升级版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对象需求类型、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教学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特色课程建设、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含课程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毕业生追踪调查效果)、特色专业活动社团(含专业学术组织、专业特色组织、专业学生组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研究试点聚焦基层教学点,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反馈修正,通过课题组和专家研讨、会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本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座谈讨论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践验证法、专家指导法、实际验证法。聘请了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具体内容。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包括对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的调查。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得到预期结果。经过多年的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一直徘徊在专业管理和课程资源建设的层面,未能够达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与新媒体教育技术融合研究的水平。本项研究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特色”研究,将专业建设的课题研究回归到强调专业学科特点上来,使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由教学研究提升为学科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全省广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才干,也才能够使广大学员得到高水平的专业学习收获。这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和最实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俊洪.网络时代的中国远程教育:问题与出路[J].开放教育研究,2002(3):8-12.
[2]徐海波.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3]钟志贤,黄林凯,范艳敏,宋灵青.远程教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访远程教育专家 MichaelG.Moore[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4]杨开城.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5]杨婷婷.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5).
[6]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7]李松坡.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程 MOOC教学模式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8年,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上提出Mooc这一术语,继而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这一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开始在世界范围的教育界推广。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2009)设计和引导了这门课程,即“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随后,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2010)开设了PLENK(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twork and Knowledge)。不久,大批著名的大学教育工作者考试常识以这种课程设计形式,这种网络学习试探性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Daphne Koller和吴恩达创办了课程时代(Coursera)这一理念,Coursera旨在和顶尖级世界大学合作,在线共享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伴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Sebastian Thrun基于斯坦福大学试探性课程总结出“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得到来自190个国家的16万学生群体的参与和支持。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共同创办与开展了Udacity这一共享课程,旨在提高校内教学质量、推广在线教育和研究和开发新的教育技术。国内范围内,以在线教育发展(MOOC)国际论坛的举行为契机,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就“在线开放”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共享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开展高水平高校间在校生跨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旨在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扩大和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群体范围。可见,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大规模开放教育模式纷纷涌现并得到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渠道和学习模式,逐步成为网络时代人民学习的新途径。笔者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建设为研究背景,立足于MOOC教育模式,探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二、MOOC教学模式初探
面向全校享受网络资源的各类学生,首先在全院师生范围内普及MOOC教学模式下的七个项目,Udacity,coursera,edx,udemy,futurelearn,canvas network和open2study。在普及中不断推陈出新,摸索最适合我校师生的大规模网络在线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资源配置,使课程设计不断趋于结构化,真正做到网络资源共享共建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完美结合。在这个课程资源逐步视频化的年代,推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微视频课程,探讨以微视频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建立我校与其他优秀高等院校的趋于联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近年来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在线学习、随时学习、互动学习、翻转学习、社会化学习等一系列新理念吸引全球众多名校参加到这一教育改革浪潮中。开放式MOOC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到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外语课程的建设,就如何因应全新的MOOC教学理念为广大学生乃至更多的语言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此研究,本校师生对MOOC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的认识会更深一层,提高教学质量,造福本校师生。最后,鉴于目前外语外贸学院是我校唯一未设实训基地的院系,笔者试图在一系列基于MOOC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基础上,提出一套建设外语系实训基地的可行性方案。
MOOC的开放性使学生方便快捷地找到全球各学科最高水平的课程。但是,目前对于同样的主题,不同高校所提供的课程水准不同,我校学生在选择吸收和利用这些在线资源时,还不大具有洞察力。笔者通过对不同高校课程的比较、融合和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最新最权威网络的在线课程。最终根据本校学生的兴趣及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一套系统化的选修指南,帮助学生建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是传统大学所缺乏的。传统意义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限制,比如规定学习时间、地点,甚至规定学习时间里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必须在一起。MOOC教学模式主导下的学习方式加灵活,学生可以摆脱场所和时间的限制,真正做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助式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大都轻车熟路,甚至产生职业倦怠。MOOC可以有效促进公平竞争。在开放的背景下,优质课程会迅速脱颖而出,理念陈旧、手段落后的课程将被淘汰,这就促使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苗.中国英语写作课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6(3):293-301.
[2]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12):46-50.
关键词:在线课程;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开放大学
一、引言
开放大学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它体现在学习的意识开放、地点开放、时间开放、学习资源开放等方面,并通过这种开放的学习理念引领学生学习,既能满足学生共性学习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1]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成为开放大学的重要发展战略。2003年以来,《斯隆联盟报告》(SloanConsortiumReport)主要通过调查的方式,持续分析和预测了每年度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该报告以在线学习所占的比例划分课程类型,认为在线课程(OnlineCourse)是指课程的大部分或全部内容通过在线方式完成,通常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在线学习内容比例为80%及以上。[2]通常情况下在线教育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学习平台有Blackboard、Moodle、Sakai和Edmodo等。其中,Moodle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在线学习,以课时内容为主,可以将课堂内容按课时进行分类,按章节对此门课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支持70多种语言。[3]从传播的过程和系统角度分析,在线教育可以划分为单向型在线教育模式、双向互动型在线教育模式、协作学习型在线教育模式和发展型在线教育模式等四个发展阶段。[4]英国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简称OU)在十年前开启了OPENLEARN项目,是针对在线课程的学习机会和教学过程,随后又开展了在线课程项目———未来学习“FutureLearn”,为欧洲及全球的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开放在线课程。课程建设是远程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优质的课程资源是开放大学保证其教育质量的核心竞争力。英国开放大学坚持优质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效的课程教学管理、可靠的课程质量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成为世界远程教育成功的典范。我国远程教育急待改变目前课程建设不够深入的局面,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课程资源建设规划,从远程学习需求、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媒体特性设计开发在线课程。
二、英国开放大学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
1.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团队组成
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开发包括印刷教材的出版及学习材料制作和课程上线。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周期通常情况下是2年,第一年的前6个月主要是学院进行战略、预算、规划的申报,后6个月是课程团队同技术团队设计讨论、细化、确定设计开发详细方案,第二年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参与人员有教师人员和外部人员,共350人,预算费大约16亿人民币,每年要开发150门课程,维护400门课程。课程设计开发工作由学习与教学创新部门下的转化分部管理,该部门还包括有战略、规划和资源,教学,研究等分部。转化分部由技术(增强学习)、委员会和开发与成品三个小部门组成。其中委员会有5个专员、24个高级项目经理、10个项目经理以及法律团队。[5]其中,5个专员中有4个专员一一对应4个学院,对其负责,剩余的1个专员是负责商业市场或者企业业务的。高级项目经理管理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运作。项目经理是比高级项目经理稍微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工作是对在线课程开发的具体管理。法律团队的工作是处理知识内容版权的问题。学院提出课程开发要求、预算费用和战略规划。学院组织课程设计开发团队,成员包含系主任、课程团队负责人、课程质量领队,课程质量经理、课程团队主席、课程经理、学术团队(全职教师8-10人或者更多)、课程助理。转化分部组织和管理团队,为学院课程开发团队服务,成员包括1名委员及1名高级项目经理,学习技术主任及高级学习技术设计员,主任(HeadofV&A)及成品员(SnrProd)。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团队还与学习和教学解决部门(LearningandTeachingSolutions)相关,该部门组织媒体团队,成员有媒体委员、媒体项目经理、编辑媒体开发员、图像开发员、交互开发员、维护版权、测试和质量控制的、视频和音频。[6]课程经理主要是管理、控制开发进程及成本。媒体团队负责在线课程媒体的选择、呈现,也可以根据工作进度参与到别的课程建设团队中去。整个设计开发团队形成后,是以公司的形式开展工作。学术团队与媒体团队的交流和沟通由专门的协调员负责。
2.在线课程制作的相关因素
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之前需要弄清楚使用对象即学生与课程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详见图1。与学生相关的因素很多,学生面向课程(印刷教材和在线课程)、兼职教师、学生支持团队、学生会,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为课程服务的是课程制作团队和课程上线团队。课程制作团队主要是设计开发课程。课程上线团队负责维护、改进、设计课程网站及考试。与课程上线团队相关联的是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而且,兼职教师与全职教师也相互关联,都要提供学术服务,兼职教师不能解决的学术问题,就推送给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同学生的比例是1:20。全职教师的工作有提供学术服务、课程教材设计开发、专业研究工作以及招聘和管理兼职教师,全职教师队伍包括校本部全职教师和分中心全职教师。
3.在线课程设计开发的模型
OU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以学历或学位为目标,第一步是学习设计,建立课程模型。第二步是学习技术设计,内容是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和及其顺序等的设计。第三步是开发,包含标准的制定,实体模型,以及试验等。第四步是草案、目录或者成品的序列以及测试。第五步是检查与试用。第六步是实时分析和学生反馈,调整修改。最后一步是评价。设计与开发过程的每一步必须遵循教育学基本原理。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组成部分是以成果为目的将其分为评价和活动,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活动是指学习活动的设计,线下进行设计,主要类型有吸收、发现、掌握信息,交流产品经验,交互、适应。评价和活动按顺序和学习量实施,又分为反映与证明、内容与经验、交流与合作、指导与支持,这些通过moodle平台实现。反映与证明主要是博客、文件夹、测试、评价、考试。内容与经验是文本、图片、视频、音频、新开发的资料、重复实用的、第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是论坛、维基、Google文献搜索。指导与支持是学习日历、辅导、信息技术支持、专业词典、图书馆。总体原则是设计开发过程要求符合开发流程,学习活动类型分布均匀且符合教育学规律,学习材料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4.在线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在OU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设计的学习活动将在moodle学习平台中具体实现,是呈现课程教学过程的必经步骤。在线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中,学习活动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点,也是学习环境最佳的分析单位,教学活动中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在线学习的质量,而在线课程是在线学习环境的中心,所以在线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就越发的凸显出其重要性。学习活动有7种类型,它们是吸收、发现、交流(交互)、创造(制作)、实践、尝试、总结。[7]吸收活动即同化信息。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材料、案例)学习时能理解和思考理论和概念,学习行为包括阅读、看、听、思考、使用、观察、检查、想、学习等。实践活动即在真实情境下利用所学的知识。基于学习或者实践科学的模型,学生需要运用学到的技能和知识以及理解进行实践操作,学习行为包括实践、运用、模拟、经验、开发、调查、执行、参与。尝试活动是对无法进行实践的一种补充,即在模拟环境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交互和适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及时收到反馈并调整修改,学习行为包括实验、开发、试验、提高、模仿、模拟。OU的在线课程界面必需的模块有:进入路径(accessibility)、查找路径、帮助、学生之家、图片、学习计划(以周展开)、新闻、论坛、学习资源、评价资源、辅导教师网站、图书馆资源、推荐、首选设置、反馈、调整链接。[8]
三、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开设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比较困难
开设一门在线课程是个复杂而又费劲的工作,对于教师而言,有太多的新技术、新名词要去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困难重重:担心学习费用,害怕失败,缺乏在线学习方法和预备知识,学习时间很少,没有机会参与面授,缺乏学习技能,缺乏自信,缺乏信息技术技能或者不会使用电脑。[9]开放在线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使所有教师都得到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教学特色的机会。学生们自主选择参与不同教师开设的开放在线课程,“如何参与”“是否完成”,都给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支持服务带来挑战,需要教师有足够在线教学能力才能应对。[10]但贝茨(Bates)一直都认为,期望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发在线课程(他称之为“独行侠”模式),是很难产生高质量课程的。优秀的远程教学需要各种团队用各种不同的技能来支持专业学者。[11]
2.在线课程界面设计不合理
课程导航不清晰,学习路径不明确,无法返回上一级界面或者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课程版块设置不合理,存在空链接。缺少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不完整,甚至无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呈现单一,媒体选择不恰当,缺乏交互和评价,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课程网页文字按照文字教材堆砌,页面比较长,内容冗长。教学视频存在质量问题,没有引导指南和辅导。缺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推荐资料,不利于学生进行线下学习。
3.在线课程实际应用不足
在线课程设计与实际应用不对称,重视教学内容表现,学习资源的重复堆砌,数量和类型都比较多,让学生难以着手开始学习,轻视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缺乏灵活性,辅导和引导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在线课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设计、课程间重复性的套用学习活动设计或者干脆没有学习活动设计的现象,即“学习活动”的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有的分部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较少,一个完整的教学班中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学生参与。
四、结论与建议
1.在线教学技能培训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有巨大差异,在线教学时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知识和技能。然而,许多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大多没有远程教育专业方面的背景知识,在线课程教学的经验不足。基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对从事远程教育的新手教师进行远程教育背景知识和在线教学的岗前技能培训,以及入职后教师的远程教育技能提高培训,例如,新媒体的使用、新的在线课程设计开发、新的在线教学方法等。使得所有教师在课程(指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教学、管理方面游刃有余,同时建立在线课程可持续的、良性的循环发展。
2.设计开发过程中学术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有效合作
英国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源于其良好的开发流程,高品质的学习材料,课程设计开发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协调合作,以及媒体团队的有效支持,满足了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同时学生支持团队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继续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和保证了教学质量。OU每个年级的在线课程有统一的设计模块和课程结构,但每个年级课程界面是各不同的,方便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国内的在线课程设计开发还处在探究设计方法阶段,例如学习方式、学习经验、教学理论的设计以及针对过程的设计,把完整教学过程拆分成不同的部分,如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等。其设计开发的过程大多数情况是课程负责教师一人负责,自己联系技术人员完成,所谓的“独行侠”模式。从OU的经验来看,设计开发一门优质的在线课程需要课程团队和媒体团体以及管理团队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3.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体验感和满意度
OU的在线课程上线后,有试运行的阶段,这期间会调查学生的使用情况和满意程度,一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课程设计开发团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果后,对在线课程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正式上线使用。而电大系统的在线课程没有在试运行阶段进行调整的阶段。在线教学中提供学习工具、社会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通过学生对学习工具的选择,对社会网络的利用可以确定学习者个人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特征。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学习特征,学习准备和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是影响在线教学的因素。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查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感与满意度。
4.重视学习效果评价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络教学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46-01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满足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能正确运用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最后还要具有示范和推广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习题及参考文献等能够上网开放,网络课件和授课录像等也要上网开放,这是精品课程教学建设的主要目标。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只有优化网络课程的建设,才能达到这些目的,所以,研究和探索网络课程开发及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现状
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呈现课程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活动,是一种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而组织起来的教学支撑模式。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在内容、功能及使用环境等方面是不同的。
根据网上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网络课程一般由内容、平台和活动三个方面组成。目前,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现有资源库中教师的讲义及教学资料,教师使用的多,学生使用的少;封闭的多,可以交流的少,共享性较差。第二,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平台的更新维护中,造成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浪费。第三,课程平台建设的实践性不强,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设计的特点
1.个性化特点:网络课程在建设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必需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等。
2.动态化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内容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设计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变更和添加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3.交流性特点:网络教学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可以设计出如常见问题库、集中答疑等板块,实现真正的交流。
4.共享性特点: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最大的特点在于资源的共享,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原则,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资源共享性。
三、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几点内容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大纲,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好坏。依据设计的指导原则,要以一种基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的方式来设计网络课程和优化教学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包括信息资源和多媒体的采集,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构建。将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及环境变为现实中的学习环境、文本、视频、音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的应用程序。
3.课程评价:在整个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应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和反馈方法来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
4.课程维护:维护是指网络课程的管理和升级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
四、网络课程建设的不足
1.应注重反馈和评价:反馈和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许多网络课程在教学的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方式,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问卷调查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进行教学上的调整,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2.应注重协作和交流:有些网络课程通过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及兴趣小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如学习小组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班级归属感,极大地激发了师生间交流的积极性。
五、小结
网络教育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更多的高校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参与其中。其中,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发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推动了网络教学环境及模式的改革。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加速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让课程学习真正实现网络化。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现在这种网络信息环境影响下,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开发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朱思玉.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研究[J].剑南文学,2013(3).
[2]肖美花.信息环境下传统高校的网络教育开展策略分析[J].剑南文学,2011(8).
[3]衣治安等.从精品课程到网络课程“一体五化”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