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企业的用人标准已经从简单的专业对口提升到了人才综合素质的层面,这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呼声和新需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当下严重的就业压力,就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现实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弊端和就业能力现状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弊端

1.较弱的集体意识和人际关系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在校大学生多是80后,甚至90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中迈入了大学校园,这部分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由于在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上存在一定差异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合作的意识则较弱。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表现出了较差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缺失则反映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势必会影响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独立工作能力。

2.有教严重的功利导向。高校是社会构成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具有“社会人”属性的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也受到市场经济较大的影响。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透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显现出目光短浅和很强的功利功利性。学习上只关心考试成绩,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

3.身体、心理上的问题。目前部分大学生通常会用孤立极端的观点去看问题,对遇到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一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在日常学习中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在日常生活上缺乏奉献精神,没有奉献意识;缺乏自理、自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的普遍看法是:男生整体高于女生,并且这种趋势随年级的升高而越发得明显;城乡学生就业能力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能力维度上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评估分数都低于学生自我的评估值,尤其是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这两方面。“我们不是找最优秀的,而是找最合适的,我们要的是人品好、有上进心、踏实的中上等年轻人”,这几乎成为知名企业招聘大学生的共同看法。

一是职业核心能力较差。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其中前三者属于方法能力,后几者属于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与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们需要有一批为国家富强把职业当事业的干劲足、悟性强的年轻人,而不是单纯求职的人。”是用人企业挑选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一方面,近几年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对自己评价过高,不能领悟别人的精彩之处;合作意识欠缺,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专业技能不足。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就是专业技能,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

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如在应聘时,一些大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缺乏谈话策略和技巧、对薪水期望的表达方式以及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的恰当运用等。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措施

1.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注重品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挥的程度和服务指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方式并不局限于理论课,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教育内容和形式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比较直接相关的有学生成绩管理行为管理的各项制度及管理水平,政治思想教育、德育课、礼仪教育、各种文体活动、义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教育中到企业进行的各种实训、实习等,这些方式对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2.重点培养核心竞争力。社会尤其是企业在用人时需要有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般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并不严格要求。有些企业招聘人才的第一关是笔试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试题中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内容,而是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一定的潜能,是不是一块可造之材。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你有兴趣和潜力,单位就会给你机会。人力资源部门都有明确的人才素质模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经验,三是能力。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商务知识等;经验包括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经验、领导经验等;能力则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推动能力,二是专注能力,三是影响能力,四是实干能力。

3.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必须明确教会学生如何创新是最重要的职责,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第二,要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要从创造型人才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厚加宽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要改革传统的考试命题和考试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思想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加强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结合。用科研成果指导和推进课程改革,使之在科学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创新型人才还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素质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加强沟通交往能力,协作意识的培养。大学生仅凭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在求职场上争得先机,还需要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通过交流和表现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进而缔造成功的个人事业,而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可能会限制事业机会和发展。沟通能力是一种能证明自己和让对方发现你才能的能力,它包含了一个人从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到处事和应变等各方面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沟通能力的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迅速地给对方留下“可信”的印象。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让学生经常自发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都是培养这方面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历练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途径。

5.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胡晓旭,姚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2]史辉.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J].内江科技,2007(9).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范文第2篇

1 认知非理性因素

1.1 非理性因素的概念 非理性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人类非理性的心理现象, 包括人的意志、欲望、情感、情绪等, 另一类是指人的非理性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包括人的直觉、灵感、顿悟等[2]。非理性因素是不受人的目的和意识所支配的,是意识主体非逻辑性、非程序性、非规范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非理性因素与自觉的理性意识相对,不受人的理性所控制,但对人的社会生活、社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是人的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3]。而人的认识过程就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在认识的辩证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1.2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激发、驱动和控制的作用。在我们的心灵领地里,非理性因素处处可见,并且还呈现出了纷繁复杂的现况,我们心里的天平一定要保持平衡,拥护它的积极方面,回避其消极一面。例如,乐观的心境、坚忍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饱满的情绪往往就能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不过,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的作用。我们大学生应该坚持正确的认识方法,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运用其积极方面增长我们的见识和才干,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2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在面对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时,在面对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很容易将自我的利益放大。出现道德滑坡,诚信出现危机[4];自私任性,惟我独尊[5];一个人为中心,感情淡漠;缺乏正义感、民族意识、责任感等。

3 正确引导积极地非理性因素,规避消极的非理性因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非理性因素的驱动作用、激发作用还有控制作用都能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我们生命中乐观向上的态度,控制我们消极的负面情绪就可以进一步地完善我们的心理素质,增强我们应对挫折和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而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意志等因素也促进了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关注我们的情绪、情感,促进自身心智健康发展;关注……总而言之,始终坚持科学正确的非理性因素作用原理的指导就是全面发展我们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事物的联系是具有普遍性的。反过来,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认识能力的提升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了较高的综合素养,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更加开阔,我们的认识也将不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更多的是剖析其背后的深意。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我们认识过程中积极的非理性因素,从而使我们达到更高的认识境界。

4 感悟

一名大学生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明显变化,也有心理上的悄然改变。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我们的认识观也在逐步完善,日趋成熟。而在我们对于人、事、乃至世界的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就我而言,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系专业的大学生,我更是有着切身体会。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我们这个专业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瞬间灵感火花的迸发,非理性因素积极作用中的激发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独到的直觉、灵感,另类的视角,这些不可名状的,非逻辑性的情愫往往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思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打破沉闷,给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例如,最近我需要发明一个创意镜头,想了很久还是毫无头绪。然而,当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草坪上跳绳的时候,仿佛有什么触动了我,我突然就有了一个奇妙的构想。草丛间的小生物们,它们眼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能以它们的视角看世界呢? 于是我用跳绳拴着摄像机将其抛出至抛物线,落入草坪后又拉起,记录下了一次“草丛奇遇”,完成了一个独特视角的创意镜头。其实这只是列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灵机一动”。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共性,较之从前的学子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感却不坚定;富有创新精神,但往往缺乏持久的意志力;热爱生活,但抗挫折能力却并不乐观……这些在我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也有着这样的种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非理性因素来进行“自我救赎”了。不仅是我,还有和我一样的大学生们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地运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将科学理论内化为实际行动。在策略上,千万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控制作用,应当自觉端正我们的生活、学习态度,努力加强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目标,控制自己消极和错误的情绪,刺激自己积极进取的情绪;在方法上,更是可以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中情感、兴趣和爱好的积极诱导因素,将其作用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相信长期的锻造可以使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收获更加成熟、睿智的人生。

综合素质的体现其实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一招一式皆可展现我们的综合素养。这也再一次地提醒我们,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我们成人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日后步入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过硬的综合素质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更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所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关于对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的研究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我们也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坚持积极的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这将指导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塑造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蔡景华论.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38(10):133-134.

[2] 解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非理性因素的培养[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3):102-104.

[3] 高雪梅,奚晓岚.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中的非理性因素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92-94.

[4] 王媛.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0,8:222-223.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美术有很多的实用性,能够促进人的品质的塑造和思维的开拓。因此美术教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大学生在生活中就必须认识到美术对自身的影响,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的开拓创新。作为社会上将来发展的人才来说,大学生不具备完善的人才基本素质,那么就不能够将来的在社会中更好的发展生自己的创新发展、个性化特长等优势也无法展现,因此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学方式,发展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在高等教育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思维的开拓,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多元化教学,是美术发展的重大进步,也对其一个人的身心素质的塑造有良好的形成效果。

1.美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就是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创新型学习,不断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乃至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一名技术性的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是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勇敢地去进行创业发展,具有冒险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从而在将来的发展中做一个创业型人才。那么无论是成为哪一类人才,都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用于开拓进取的决心。

1.1 个性化发展,创新思维方式的养成

所谓的个性化发展,就是根据学生个人不同的体质、性格、爱好、优势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察,对学生的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方式,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能够对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学生的兴趣就会增加,就会勇于去克服困难,同时会不断地发挥其优势进行思维创新,从而有利于其在某一方面做到创新和发展。

1.2 团队协作和竞争思想的培养

在教学中,比如美术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分小组比赛,比如绘画比赛等,在绘画比赛中,小组内部自行安排,比如擅长描述的、绘画技术高超的等,各抒己见,不断地完善绘画水平,和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当然在其他的教学内容中同样要注重学生团队协作和竞争思想的培养,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的爆发,教学课堂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从而促进其团队协作和竞争思想的养成。

1.3 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高等院校教学课程中,通过学生的自己努力动手操作,不但能够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历能够形成自己的理念和思维表达方式。能够对其良好品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时一定要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教学课程方式,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践,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从而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创造力和思维表达力的提高。使其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2.美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1 美术教育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美术课堂相对于其他文化课堂来说比较轻松,本身美术绘画的过程就是对人的身心放松的思维活跃的过程,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就业压力等,因此通过高等教育美术课堂的开展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2.2 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尤其是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既不要一次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能够太容易,让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要适当的进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稍微提高难度,设置目标,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2.3 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的教学方式、开展学生画展评价的课程、也可以给定相应的教学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等课程的教学,通过这样的课程开展,学生不但美术水平会提高,同时自身的表达能力和互相之间的交际能力都会明显改善。尤其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也会增加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3.美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重要影响

审美教育是提高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自身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而美术教育过程中,是最能够体现审美素质的一门学科,通过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的开展,从而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3.1 促使学生在绘画和大自然中找寻美

户外写生,参加画展等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增加其美术阅历,对美术画画形成一定的评价和欣赏理念,同时增加其美术素材,增加操作时的个性化表达和画画类型的优势选择。通过对别人的作品进行参观,有助于学生体会情境,户外写生能够使学生对大自然的景象更加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力量,既亲近了大自然,亲近了阳光和大地,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教学课程内容,增加其学习乐趣,感受美术带来的美,大自然带来的美。

3.2 促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找寻美

在日常课堂、生活等一切活动中,都要有一双找寻美的眼睛,学会主动的去发现身边的美,让学生欣赏到的审美主体更加的生动具体,也能够在其他的学科中发现美,从而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4.结束语

多元化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的单一性,促进了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比如创新能力、心理健康、人文素质、审美素质、意志力和性格的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增加了大学生的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美术带来的美好,同时促进了大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素质的塑造有良好的形成效果,促进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德伟.美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197-198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人际交往;健康人格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智力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符合现代人才素质要求?按照科学人才观,“高素质”并不简单等同于“受过高等教育”。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取决于你的素质是否全面。素质越全面,能力就越强。人的素质好比一只木桶,其容量不是取决于那根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板。这也是人才素质问题中的“木桶原理”。人的素质的方方面面很像组成木桶的一块块木板,你的素质板块比较整齐,你的综合素质指数就会比较高,能力指数也会相应比较高。如果素质板块参差不齐,则素质能量发挥就因为有短缺而大大降低。所以,决定人们能力大小的,有时候并不在于人们拥有哪一项专长,如果其他素质方面有短项,你的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根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作用的多余。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最有力的事业发展工具之一就是人际网络,人际关系已成为今天我们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从大学毕业生双选会上反馈的信息来看,用人单位通常首选的是那种既有专业才智,又善于合作,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才干和人际合作沟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后一种素质。

任何一个在社会中从事职业工作的人,都需要具备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具有与各种对象合作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关系”社会,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与各种人际关系相联系。要理顺各种关系,连接各种有利关系资源,并和各种关系合作、协调好,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方面人们在工作事业竞争中往往会遇到人际沟通障碍,许多机会很可能因为在人际沟通中发生的某一点疏忽或一点缺陷而与我们失之交臂。另一方面,生活中有些人会让我们感到特别有能力、有素质。他们在工作事业中成功率比较高。你做不了的事,他做了很可能成功;你处理不了的复杂关系,他轻而易举就理顺了。这是为什么?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具有足够的教养,懂得足够的人际沟通技巧和艺术,他们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他的观点,愉快地选择与他合作,甚至自愿帮助他完成任务。我在所带班级中,一是鼓励学生加入系团委、学生会,让他们在参与学生管理、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社交能力;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现代人才,大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素质,懂得处理各种复杂微妙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全社会都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人际交往的社会规则,做一个自尊而又尊人的受欢迎的人,一个善于沟通和与人合作的人,一个能够有效运用各种资源的人。

二、健康人格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畏惧失败、与他人竞争时自卑、缺乏面试经验已经成为影响求职成功率的主要问题。有些求职者竞争实力本来不差,但是应聘经验不足。回答问题不是紧张回答不上来,就是回答一些不着边际、答非所问的话,临场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给主试人印象不佳,从而痛失良机。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多数,相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讲,独生子女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及物质上的满足,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存在着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坚强意志的磨炼,存在着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差等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顾埋头读书、很少与社会接触,对参与社会交往和竞争有惧怕心里。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最害怕与自己熟悉的人同台竞争,特别是比自己强的人,“未比先输”的自卑心理严重。有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又表现出眼高手低等人格缺陷。有人说“人格即命运”,也就是说,除了才华和机遇,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健康的人格,使人在困苦中品出快乐,在失利时取得成功,在平凡里创造辉煌。

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关系到劳动者素质的优化,更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学阶段是人格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可以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达到人格的不断完善。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积极进取、善于学习、勇于开拓、奋发向上和自强不息的人格特征。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5-0085-02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科研能力素质、应用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合作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1-2]。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态、结构及其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跨越生物、医学、农学乃至药学的一门新兴学科[3]。进入21 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已在生命科学的各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实验耗材昂贵,这就需要充足的实验经费的支撑,并且存在学时数少、学生人数多等因素, 因此,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对相关教师而言将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各高校普遍认为,本科生科研活动对于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近两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探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查阅资料、完成实验、优化实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等。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并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不仅为学生营造了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而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有利补充,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迫切性

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隶属于生物化学教研室,承担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具有原理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步骤多、时间长以及所需经费高等特点,而现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学时为18学时,内容多以基础实验技术为主,学时有限,在较短时间内及有限经费下,学生的综合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不能满足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从学生参与科研的目的上看,本科生参加科研的目的比较明确,意在各方面锻炼自身能力,包括科研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也有的学生是为将来出国、找工作等增加筹码[4]。学生参与相关教师科研,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进行训练,例如:植物DNA提取、总RNA提取、PCR扩增、RT-PCR、DN段的酶切与连接、质粒的转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ACE技术、原核表达技术等,同时,还获得了额外的实验经费支持,开创出“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的双赢局面。

二、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由于思想道德素质涉及的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问题,是人成才的关键。所谓的思想道德素质,解决的是人的信仰和价值取向,它能够保证人正确的发展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调节个人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而教师在管理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科研素质,让学生意识到做实验、搞科研应该在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前提下去开展,要有大局意识、合作意识;要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因此,学生在完善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5]。

(二)有利于专业及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

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体,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责任,而且有义务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全面把握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景,并积极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6]。

在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时,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支持,这就促进了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查阅大量资料,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科研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积累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技术原理、仪器使用方法等知识。同时,经历科研的流程,在科研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培养查阅文献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以及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等,促进专业及科研能力素质的养成。

(三)有利于应用及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全面训练,动手能力大大加强,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仪器操作方法,为其他类似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是灵魂,要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教育工作突出的一点就在于要把创新贯穿到工作中[7]。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好奇心、兴趣、求知欲,提高大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8]。在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操作过程、掌握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步骤、探讨实验方案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不定期地以交流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交流和表达自己实验进展及对实验问题的见解,提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交流中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有利于合作能力素质的培养

目前,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合作意识差。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顺利完成,需要成员间的相互配合,其实验特点是耗费时间长,实验步骤多,各步骤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若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实验将无法进行下去,甚至前功尽弃,而且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实验方法或操作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同学间互助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要求学生间要及时沟通,互相探讨、实验各步骤之间需要密切配合、沟通、帮助,才能高质量的顺利完成任务。因此,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有利于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经过参与科研,学生会意识到要具有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科研任务比较繁重,身体素质是各方面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他就无从谈起。从而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时,无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地重复,付出大量时间和劳动,才能得到期望的结果。这无疑锻炼和培养了实验者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而这又恰是创新者所必备的心理素质[9]。相反,在学生顺利完成科研的过程中又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本身也是促进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一剂良药。

三、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

在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中,对学生的报名、考察、选用过程不完善,导致一部分学生有兴趣就来,觉得枯燥就离开,无法约束学生的随意性,同时也使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受挫。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需要对学生参与的环节有效地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时间安排的不连贯性

一方面,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多,中间常有不间断的等待时间,同时完成一个连续完整的实验持续时间长,需要实验者有较长的集中的时间来完成。而学生的课程安排分散在每天的不同时间,通常没有充足的集中的时间完成,影响实验进程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科研需要经历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这就需要相对较长的适应时间。很多本科生是初次参加科研活动,对查找文献、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分析数据等一些基本科研方法不了解,都需要时间来解决,但学生课余时间有限,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科研实验成为突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三)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科研

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教师需要付出劳动,同时也需要科研经费的支持。目前,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指导学生科研的教师有限,每个教师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有限,经费也有限,并且完成实验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而每一部分内容可以安排的学生人数有限,因此,同时安排学生参与的人数就有限,只能解决部分学生参与科研的要求,不能满足众多学生参与科研的意愿。

(四)受到教师科研项目内容的限制

在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时,其选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每一个科研课题涉及的实验技术有限,只能包含一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就存在实验选题和实验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不能根据兴趣选题,也不能将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都进行训练,从而限制了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义彬.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2]程轶,汪小飞.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科技信息,2009,(23).

[3]王玲,秦永燕.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4).

[4]李冬梅,张玉平.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3).

[5]刘文初.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6).

[6][7]葛建,卢秀莲,黄丽红等.高校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过程的探索[J].科学与管理,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