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用推广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安康市:测土配肥;现状;措施
为了解决当前农民在肥料施用上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和重化肥轻有机肥的问题,2004年农业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安康市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全市的10个县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践证明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可持续农业的重大举措。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
自2006年以来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围绕“测、配、产、供、施”五大技术环节,共采集土壤、植株样品4.78万个,化验分析6.21万项次。开展采样地块调查4.14万个、农户施肥调查1.36万个、田间试验725个。建立农户施肥长期观测点390处、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236处。与企业携手在全市建立279个肥料供应网点。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318万亩。建立示范基地703个,示范面积638万亩。
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2013~2015年统计数据,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主要农作物平均增产32.01公斤,亩,减少化肥用量(折纯)2.33公斤,亩,节本增收8.64元/亩。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42.47万亩,增产粮食达26.97万吨,农民节支增收达7.67亿元。
1.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民科学施肥的意识。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过程中,安康市各县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其它农业增产增收技术进行综合配套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逐渐改变了农民盲目过量、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的传统用肥陋习,破除了头脑中“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老观念,增强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目前,农民的施肥观念已发生较大转变:一是由重化肥轻有机肥向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转变;二是由重氮磷肥轻钾肥向氮磷钾肥合理配施转变;三是由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向大中微量元素肥兼顾转变。
1.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肥的流失和残留,降低了肥料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1.4测土配方施肥为安康市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料。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为安康市积累了大量的耕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些基础数据将为安康市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5测土配方施肥的开展提升了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各项目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土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培训学习,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很多项目县采取从社会招聘、行业内部调剂等方式,选聘人才充实土肥队伍,提高了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
2存在的问题
2.1对测土配方施肥认识不足,影响长效机制的建立。现阶段部分人员只是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个短期的农业项目来看待,他们认为只要上面给安排项目了就做,没有项目了就不用做,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到作为一项长期稳定的支农惠农政策来抓。从而影响了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的建立。
2.2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各县区土肥站虽然每年都采取不同形式宣传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是宣传培训的力度和广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该项技术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幼,且文化水平较低.对测土配方施肥缺乏认识,参与意识不强,难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还依然存在。
2.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当前安康市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应用在玉米、小麦、马铃薯、水稻和油菜作物上,对于一些区域性特色的作物还没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如茶业、魔芋、烤烟、蔬菜等,而茶叶、魔芋已列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发展面积在逐年增加.而这些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作物还没有建立起施肥指标体系,农民还在按照传统的经验施肥,迫切需要在这些作物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4土肥技术推广队伍的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康市土肥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难以满足测土配方施肥长远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市县级机构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缺乏,而且土肥技术推广队伍还存在着人员年龄老化、专业水平低等问题。据对全市县级土肥机构调查,县级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平均为4人,土肥专业的只有3人,部分项目县最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都已经接进40岁,这对今后土肥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必须予以重视。
2.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不完善。一是没有形成技物结合模式。目前大多数农业推广部门对与肥料企业紧密联系有所顾虑,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协助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抓配方肥营销网络建设,忽视了推广部门在配方肥营销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往往是根据土壤化验结果,提出配方施肥技术建议,由农民到市场按配方购买肥料,造成施肥建议卡发放与配方肥推广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配方肥的推广应用。
3对策措施
3.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认识,持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强化测土配方施肥的组织领导力量,建立工作制度,细化工作程序,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在人员、机构和编制调整以及干部配备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适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土肥队伍中来,不断壮大土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建立鼓励现有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规章制度。完善测土配方施肥装备设施,改善土肥质量监测和土肥信息服务条件,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供体系保障。
3.2加快项目成果的推广与普及。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黑板报、宣传栏、建议卡上墙、技术手册、宣传画纸以及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知识、测土配方施肥所取得的成果。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和普及,让科学施肥技术深入人心。
3.3加强科研,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汇总分析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数据,进一步完善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科学指导性。同时根据当地特色产业,进行试验分析,结合专家经验法,探索建立本区域特色产业的施肥指标体系,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范围,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好技术服务。
3.4强化技物结合,加快解决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采取“测土、配方、生产配方肥、供应配方肥和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的服务模式,选择实力雄厚、诚信服务兼具参与热情的肥料经销商,运用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采用配方肥直供等模式,逐步构建配方施肥销售基层网络,有效将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从而达到提高技术的到位率,覆盖率和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的目的,切实解决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配方肥质量监管,保护农民经济利益。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resource of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eacher, student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 Enterprise solution must come from the whole enterprise solution, conform to reality of schools. Its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must be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plete construction scheme on constructing target, idea, scheme, step of enterprise resourc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project, providing usefu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enterprise resource.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库企业资源;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步骤
Key words: enterprise resource of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construction goal;construction scheme;construction step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86-02
0 引言
我院数控设备维护专业教研室的专兼职教师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数控设备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企业资源子项目建设,从项目申报,提出建设思路和方案,落实任务,历时三年,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等待评估验收。
1 项目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增强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能力为目标。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加快校企合作体制改革步伐,紧跟教育教学改革和行业技术发展,持续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
1.1 构建区域行业信息平台,引领专业发展方向 广泛收集区域内外行业相关信息、发展规划等,分析当地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开设等情况。实时修整适合本地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体系等基础资料,创建、规整实训条件,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1.2 建成企业解决方案资源,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调研数控系统生产企业、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选取典型的数控设备应用案例、维修案例和提炼数控设备设计、制造、维护案例,进行企业解决方案资源建设和相应的企业培训学习资源建设。为在岗人员技能培训、中职毕业生在岗继续教育、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优质的开放资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快捷的支持服务平台。
2 项目建设思路
2.1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组建多元建设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组建多元的专业化建设子团队,成员主要包括行业或企业专家、校内外专业带头人、校内一线教师、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2.2 面向各类学习者,项目式设计企业解决方案 以需求为导向,面向数控设备生产企业、数控设备应用企业以及社会学习者,项目式设计企业解决方案资源建设项目的结构和功能;实行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等各类人员的资源利用的成组与个性化管理,建设教学可用、实践可用、技术可用的优质资源,以满足专业教学及其各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
2.3 落实保障体系,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 建立资源建设组织管理机构与体系,实施项目责任人负责制,落实项目责任,明确近期任务与远期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同时紧跟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在学校企业不断收集资源库用户新的需求及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持续建设企业解决方案案例,并及时更新上网。
3 项目建设方案
3.1 专业级资源建设 应用高职教育理念,结合区域、行业经济特点,建设涵盖专业调研资源、专业建设方案资源、专业解读资源等内容的专业级资源,建成专业调研资源,专业建设资源,专业解读资源,以供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专业开设与建设参考需要。
3.2 素材级资源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好用为原则,自主开发建成文本类素材资源、图片类素材资源、动画类资源、视频类资源、课件资源等。如表1所示,以供不同用户二次开发或学习使用。
3.3 企业解决方案资源建设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分解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企业典型案例进行企业解决方案建设如表2所示。
3.4 企业培训学习资源建设 面向不同用户需求,兼顾专业建设需要,收集、整理专业所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各类学习资源12个;建设企业典型案例解决方案培训课程3门。建设培训课程2套,企业案例、标准类资源、产品技术类资源多个,如表3所示,以满足企业培训需要。
4 建设步骤
按照“前期准备”搭建队伍、落实任务;“中期建设”三个阶段分步实施;“后期应用”必须考虑不同用户需求。同时兼顾项目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确保资源库的持续更新。(表4)
5 项目应用
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工作运行机制、互惠共赢动力机制、沟通交流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机制,促进深度合作。①校际推广。强化资源推广力度,力争在川、陕、甘片区相关高职院校推广使用。包括前期宣传培训、应用试点及推广普及等力争在五年内达成目标。②校企推广。在数控系统制造企业、数控设备制造及数控设备使用企业积极推广应用,包括用户培训、试点应用及逐步推广。
6 特色创新
①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架构全新的专业资源体系。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员工及社会其他人员等不同学习对象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基于先进教育理念,为用户提供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员工培训、继续教育所需资源与快捷的服务。②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构建系统化生态支撑体系。聚集行业、企业多方优势;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确定各方责任与任务,推动各方的深入合作;依托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合力持续建设系统化、可视化的专业资源,惠及各方,助推各方长效合作,持续建设,形成资源库持续、快速建设的长效机制。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可视化虚拟现实环境。综合应用动画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多途径开发典型动画、典型图片等培训资源,实现抽象内容形象化,搭建集学习、实训于一体,克服传统教学资源的时空局限性,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效率,降低教学成本。
7 结论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让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实施。在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同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规章的支持,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红兵,李移伦.探索如何基于企业素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J].电子世界,2012(14).
[2]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29号).
1. 大型、中型数据中心高效制冷与自然冷却系统:对于新建数据中心,应用集成iFreecooling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的CyberMate(双循环)高能效空调系统,冬季可停止压缩机运行,通过制冷剂泵实现高效安全自然冷却。机组设计为高效涡旋压缩机、EC风机、电子膨胀阀、高效制冷剂泵等高效高可靠性器件,充分实现了制冷系统的高可靠性、高节能性。该解决方案和产品已经被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客户广泛应用并推广,与常规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比较,北方地区全年节能率超过40%,可充分降低数据中心全年PUE值。
对于在用数据中心,可通过英维克iFreecooling自适应多联(双循环)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通过制冷剂泵自适应多联循环,利用制冷剂相态变化,在低温季节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根据室外温度条件以及室内热负荷情况自动判断启动或停止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运行以及室外冷凝器运行,通过iFreecooling系统的制冷剂的相态变化,实现高效自然冷却。iFreecooling启动时,能够减少约96%的压缩机能耗、超过25%的冷凝器能耗,整机节能率超过70%。该解决方案和产品已经被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客户广泛应用和推广,实现空调系统全年节能35%以上,机房节能15%以上。
2. 高热密度数据中心、模块化及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高效制冷与自然冷却系统:适合设计或部分设计有高功率机柜的,对PUE有较高要求的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集装箱数据中心。可应用靠近热源式冷却的XRow高效冷却方案,提供多种定制化设计。英维克的XRow列间空调,具备多种送风方式,可与封闭冷热通道配合设计,获得更佳效果。冷却方式包括:风冷、冷冻水、制冷剂循环等多种方式,结合iFreecooling 间接冷却技术,可实现高效自然冷却。该解决方案和产品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客户广泛应用和推广,实现空调系统节能超过30%。
关键词 时间质量监测;脉冲触发;通讯计算偏差;动态网络延时;时间偏差补偿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56-02
时间同步是变电站保护设备运行的基础,时间信息对变电站实时数据采集、控制、事故追忆和事故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规变电站时间同步多采用时间信息单向下发(广播)方式,被授时设备并不对接收的时间质量效果做回馈,对于站内智能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时间信息站内综自系统无法主动监测,特别对装置内部板卡的时间信息更是缺乏监测手段。对于保护设备内部时间精度是否满足需要(毫秒级别),由于缺乏必要手段值班人员现场很难通过现场人工识别。
不同时期变电站由于存在设备硬件老化、线缆接触不良、时间处理软件缺陷、存在多时间源、对时网络延时、管理等原因,导致变电站内不同保护设备时间不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变电站运行及故障分析带来诸多,特别是在无人(少人)值守情况下该问题的发现更为困难,给故障分析定位带来的不便更加突出。
本方案对保护设备时间监测设备(tmu)对设备的时间信息采集方式进行了优化创新,通过已有网络利用通讯软报文方式实现对保护设备的时间信息采集,通过动态测算网络延时,保证设备偏差监测精度满足故障定位需要,避免对保护设备过分改动,并在变电站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具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1 常规方案
常规保护设备时间质量监测手段是时间监测设备(tmu)通过输出可编程脉冲,利用脉冲触发保护装置遥信节点,产生对应的soe时间信息,时间监测设备(tmu)通过通讯网络采集保护设备的soe时间,通过分析设备soe时间信息来判别该装置的时间质量及偏差程度。常规时间监测原理如图1所示。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时间监测精度较高,但是该方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时间监测面不够细致甚至太粗,方案不具备实用价值。由于受不同保护装置性能限制,一般采用时脉冲触发保护设备遥信点soe信息。这是因为触发脉冲太过频繁容易影响保护性能,并导致监控系统太多无效信息,影响正常信息监测,同时这种方式对于保护设备时间跳变或者多时间源等异常难以快速监测。
2)对保护设备要求太高。需要被监测保护设备能提生soe遥信节点,在现场多数低压保护由于很少有备用开入量,很难满足该要求。
3)现场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方案由于需要为监测保护设备提供脉冲触发回路,需要在现场布设大量的脉冲信号线。特别对于已建成变电站改造难道会更大。
常规方案的缺陷导致在实际使用效果有限 ,在新建或已建成变电站推广应用过程不足需克服来自保护厂家各种不便,从而导致该方案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2 优化方案
本方案通过对现有变电站网络结构及通讯模式的充分调研分析,对常规时间监测设备(tmu)对保护设备的时间信息采集方式进行了优化创新,避免对保护设备遥信节点配置过分依赖及减少施工节省投资,保证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tmu监测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目前iec60870-5-103规约已经在常规变电站大规模推广使用,tmu设备利用变电站已有监控系统通讯网络即可方便实现对保护设备的时间信息通讯软报文方式的实时采集,即通过iec60870-5-103规约定时总召模式和常规问询设备变位信息方式获得保护设备时间质量信息。
tmu软件优化分析通讯过程通过定时测算动态测算网络延时,进而对采集到保护设备时间偏差进行动态补偿,保证设备偏差监测精度(500ms以内)满足绝大部分故障分析需要。tmu对于脉冲触发保护产生soe信息不再作为主要获得保护设备时间信息手段,仅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对重要设备时间质量监测及获得网络延时标准判断方式之一。
3 监测原理
iec60870-5-103规约中有两类时间信息表示方式:4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cp32time2a)和7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cp56time2a),
两种时间信息的精度均为毫秒级。
总召唤响应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1)均包含时间信息,满足提取保护设备时间信息需要。通过对iec60870-5-103规约总召唤及遥信变位信息上送流程分析,经过对通讯延时的科学修正后的保护设备时间信息能满足站内保护事件定位分析的需要。总召唤及遥信变位信息上送流程见下图所示。
3.1 时间信息获取
1)tmu设备定时(默认10分钟)发出总召命令以收到设备第一帧总召遥信响应时间为t1,则通过提取报文内保护上送时间信息并根据网络延时对时间进行修正后对比,超出时间定值偏差定值则告警输出。
2)tmu设备通过召唤一/二级数据命令获取保护设备实时变为信息,通过提取报文中时间信息,和tmu获取报文时时间信息对比,超出时间定值偏差定值则告警输出。
对于通讯方式获得保护设备时间信息的方式,影响监测精度的主要原因为程序及通讯延时,产生延迟原因见下图说明,可以看出影响保护设备时间偏差的主要包含程序处理时间t1、t3,网络传输延时t2,由于程序处理延时相对固定,对时间监测影响最为主要的是网络延时t2的测算。因此要保证监测信息的精度重点是对通讯延时时间的修正。
3.2 网络延时偏差修正
1)对于重要设备通过可编程脉冲触发遥信产生soe方式精确判断装置时间偏差及网络延时数据。
2)多数设备通过定时统计方式计算网络延时,具体方式为设定发送报文时间为t1,则得到响应报文时间为t2,则网络延时?t=(t2-t1)/2(含程序处理延时)。
4 试验验证
该方案在山西某110kv变电站实际运行,通过测试各种不同背景流量及保护状态实验效果对比分析,试验方法为每种状态下各试验三次,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不同网络流量及保护状态下,通过报文计算得出的时间偏差数据精度满足<500 ms,满足变电站站内保护故障定位需要。
5 结论
本文提出基于常规变电站利用已有网络采取通讯模式获取保护设备时间信息,并通过对程序动态测算网络延时对时间信息补充,最后达到对设备时间质量监测的目的。这种实现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方案具有现场实施方便、时间监测面广、时间监测密度大、监测效果精度较高的特点,使得该变电站设备时间监测方案具有极强可行性,并在变电站实际使用验证过程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跃海,张道农,胡永辉,等.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7):82-86.
[2]dl/t 667-1999.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公司已开发出了全面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一系列软件产品,推出了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形成了为农综合服务、农产品安全、农业电子政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五个重点拓展领域,其产品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广泛好评。
农业,一个古老而纯粹的产业,正因为与信息技术的联姻,而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新潮、越来越复杂。
未来的农业会变成什么样呢?对此,一直致力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从农产品追溯到农业物联网
关于未来的农业,上农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农机变成了智能机器人,点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浇水施肥都是自动控制,消费者能够掌握农产品的前世今生,甚至每平方米都能种植不同的作物,并获得极高的产量……
旧有的农业模式正逐渐被颠覆,物联网的介入正渐渐改变着古老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
近几年,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了我们无限遐想,而农业可以说是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物联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为数不多的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应用示范基地,上农信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上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那时,国内农产品生产标准严重滞后,监管缺位,上农信就选择了食品安全追溯作为公司的一条业务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从源头去追溯食品安全的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监控生产源头。之后的几年里,上农信通过自主创新,开拓进取,承担了多个国家和地方项目的建设。其中 “RFID技术在畜牧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 课题还获得国家863科技计划支持,可视为上海本地在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上研究工作的起步。崇明的“长江精准农业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爱森“城市猪肉安全追溯”、覆盖全市的“世博蔬菜安全追溯系统”、鲜花港“智能温室”等项目的应用和推广则为上农信在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2009年,物联网在国内骤然升温,借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上农信推动上海农业主管部门将农业物联网发展重点立足于上海市农业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选择农产品安全、精准农业、农业疫情疫病检测和预警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产养殖业等领域,设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应用推广工作,全面推动上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上农信与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共同合作成立了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2012年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组建,联合上农信、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致力于农业物联网的研究。这两个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持续创新发展,而且也为上农信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新的支撑。
全方位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上农信致力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已经形成农业物联网成套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粮食、果蔬、食用菌、畜牧和水产品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上农信动物及动物产品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检疫、接收、屠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与追溯。采用RFID电子芯片、二维码、动物耳标等智能标识,利用图像识别、GPS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建立被监管对象的动态跟踪机制,全面覆盖动物的精细养殖、生产养殖环境监控、疫情和疾病的远程监控与诊断、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多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方案可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帮助监管部门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地产及输入性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的检疫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起到了事后追溯的作用,还加强了事前防范,事中监管,防患于未然,做到全程监管,随时追踪。
2.上农信果蔬及食用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立足于大型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从全局出发建立整合蔬菜和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配送、零售的信息平台,利用信息采集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全面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长势,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形成多种特色农产品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作物的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方案采用电子标签、追溯码等物联网技术,按照“全程监管、分段溯源”的原则,在生产企业、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门店间建立实时信息传递通道,共享订单、收货单、退货单等业务信息,实现了供应链互动,提高农作物生产供应的及时性,突出了产品的安全监控和溯源服务,提升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上农信农机物联网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利用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发和部署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作业调度指挥。方案采用了上农信自主研发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大幅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系统可靠程度,相比于传统的差分GPS系统,具有成本低、部署易的特色。本方案实现了整地、施肥、播种、灌溉与收获等田间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保证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建立了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和农机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为支撑的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条以农机共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有力地支持、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