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管理细则

图书馆管理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管理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馆管理细则范文第1篇

图书馆管理资料主要可以分为政文管理资料、业务管理资料、人事管理资料以及设备管理资料四大类。图书馆政文管理资料包括各种相关的党政文件、会议记录、内部研讨资料、规章制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日志等。业务管理资料包括工作汇报、馆藏量、经费数等各种与图书馆日常业务相关的资料。人事管理资料主要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档案资料和用户的档案资料。设备管理资料包括图书馆各设施设备的购置、使用及维修等的记录资料。

二、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起步较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及利用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缺乏专门的制度,管理不统一。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收藏没有规范化,很多管理资料只是简单的形式化的存放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整理分类和标引,管理缺乏条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第二,整理的管理资料没有安排专门的存放位置,保护措施缺乏。整理好的图书馆管理资料在收藏时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保管,文档残缺现象严重,长期无人整理使管理资料不断膨胀,降低了管理资料的开发和使用价值。第三,整理收藏的管理资料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图书馆管理资料分为政文管理资料、业务管理资料、人事管理资料以及设备管理资料等四种。在整理和收藏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重要性标准,导致各种管理资料的收藏比重失衡,可开发利用性较低,重藏轻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管理资料的作用发挥。

三、加强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有效措施

第一,强化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意识。图书馆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充分认识图书馆管理资料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及其日常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严格贯彻专人、专制、专室的“三专”政策。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制度,明确工作细则,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保证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鉴定、收藏、利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另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管理资料存放室,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资料的集中保存和统一管理。第三,加强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收藏的信息化建设。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整理和收藏工作中,可以实现图书馆管理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有效的简化图书馆管理资料整理和收藏的工作程序,可以实现图书馆管理资料的快捷检索、统计、编目和管理,缩短了资料整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所收藏的图书馆管理资料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价值。第四,重视对所收藏管理资料的开发利用。整理收藏图书馆管理资料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要把开放利用放在资料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上,避免重整理轻利用现象的存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管理资料检索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图书馆管理资料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充分地发挥管理资料整理和收藏对图书馆的长期建设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总结

图书馆管理细则范文第2篇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其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之一。而采用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不仅符合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学生的支持也将有力地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图书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改善图书馆的内部环境,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因此,探索建立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勤工助学的机会,参与图书馆管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图书馆发展,是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作用

(一) 对于大学生来说

1、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身在其中使人感受到知识的神圣,这里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道德修养。学生们天天与图书、期刊打交道,对其进行清扫、整理、上架,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爱惜图书馆的资源,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他们在图书馆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各种类型的同学进行交流接触,能够掌握更多的交流技巧,能够在简短的时间抓住核心问题,能够在谈话中学习他人所长,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沟通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锻炼和提高,这些都是在图书馆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而使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体现。

2、减轻经济负担,有助完成学业。相关报道指出,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4。目前高校每年都有许多学生来自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为圆大学梦而令其父母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圆梦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 不能因为家庭的经济原因剥夺他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才获得的、且来之不易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协助完成学业,而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让贫困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帮助图书馆进行图书清理、分类编目、完成卫生清洁、图书上架、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获得薪酬,贴补生活。既能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安心完成学业,园了大学梦;又能使他们在参与图书管理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为走出校门融入社会铺垫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3、学生在学校上课,是从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从而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学校的图书馆,是校园内的“大社会”,而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参与图书管理,就是踏入了社会实践,是从书本中学习社会知识,从而提高做人的社会技能,是实现渔与熊掌兼得的一件何乐而不为的事情。所以,高校图书馆与学生优异成绩的获得、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解决冲突的灵活技能的提高、社会阅历的提升等等,都有其重要的直接关系。

(二)对于图书馆来说

一是监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时刻呈现在读者的监督之下。作为老师、及图书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也能促使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辅导学生开展管理工作。充当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而作为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管理员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能了解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一些意见要求,并能及时向图书馆进行反馈,使图书馆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又能将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下传给读者,取得读者的理解、配合。通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情况,同时图书馆也能及时了解读者的想法,加强互相的理解和信任,真正提供“以读者为本”、以馆藏资源为纽带的全方位服务。

二是图书馆不仅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融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的领地。大学生参与学校图书管理的社会实践,图书馆不仅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更为学生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相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实践性、趣味性、主体性、社会性。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材的摇篮,而高校的图书馆更要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材成为合格公民做出贡献。

(三)对大学生和图书馆来说

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助于了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方式,很快熟悉和掌握期刊和图书的分类和排架,为其他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提供导航帮助,与此同时,加强了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为其今后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帮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生活的艰难,加深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有助于培养其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3]。同时,通过他们特殊身份的工作,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图书馆的工作,对纠正部分读者认为图书馆仅仅是一个借阅图书、外加阅览室的错误认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岗前培训,工作目的定位欠妥

(二)参与管理的岗位劳动强度不均,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

(三)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规范管理,桥梁作用未充分体现,业务不熟悉。由于学生管理员大多没有系统地接受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培训,所掌握的有关业务管理知识十分有限,一旦在工作中碰上技术性较强或与其它业务有关连的问题时,难免束手无策,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之其本身不可避免的流动性质,决定了其业务水平不可能达到图书馆管理所要求的水平。其管理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四)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三、针对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对策

(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1、坚持以人为本,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在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方针,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2、认为图书馆人本管理应该以“图书馆员”为本

不错,在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员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图书馆的竞争由馆藏与建筑转向管理与服务,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地功能、交汇地功能和生产地功能的发挥中,都已经并将应当担任主角。因此,我们应当在当代中国的图书馆管理中,实现从“读者第一”到“图书馆员第一”的管理理念的转变;因为只有实现这一转变,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在图书馆界进一步唤起人们对人才资源的更大的重视,才能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各个业务环节中更充分地体现出图书馆员的主体作用,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影响,以新的管理思维和观念跨入21世纪。

(二)实行严格选拔、合理分工、岗前培训的用人机制

为弥补现有图书馆人员在专业上的不足,高校图书馆可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商,改变用工招聘方式,根据图书馆的条件和需求招聘符合要求的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分工,发挥其特长,这样更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而招聘来的学生在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快更好的开展工作。

基本素质培训主要着重于加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的建设,从心理、思想以及高等教育培育方向上帮助他们更好解压,自勉自励自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能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同时图书馆作为重点防火单位,也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其中。

基本技能培训则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的工作特点,加强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图书的分类和编目等专业知识。

这样通过严格选拔、合理分工、岗前培训的用人机制,能为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好的科学发展的基础。

(三)完善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桥梁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设置专门为勤工助学学生服务的部门,有其按一定的时序上、下课、实习的作息安排,而勤工助学学生的稳定性不够,经常要更替新的学生,有必要为他们专门成立一个机构规范管理,专人专职负责勤工助学学生上岗培训与全面管理工作,以维护勤工助学学生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在制度上制订并完善严格的学生管理细则,规范其行为的同时,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义务,做到职、责明确。

(四)建立监督、评估管理体系,确保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加强图书馆队伍自身建设,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带领学生参与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随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工作正在蓬勃发展,其内容、形式也将不断创新、改善。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相比其他相对成熟的图书馆业务而言,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探讨,随着高校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尚需在高校图书馆改革不断深化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吸收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作用明显、意义深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蔡焰辉. 谈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J]. 图书馆,2005(5):104-105.

图书馆管理细则范文第3篇

图书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逐渐呈现多元化

图书馆系统作为人文社科资源的储存室,不仅涵盖了基本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丰富适量,而且部分图书资源还涉及典藏珍本孤本、核心技术专利、高级商业机密等等,其所具备的竞争效用以及经济价值不言而喻。而通过与之适配的图书资源利用管理工作的布展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显著的价值效用,尤其是在科技竞争成为产业经济发展改革的实质上的主要比拼方式的现阶段,对于涉及以上核心图书资源的统筹管理这一综合性的实践操作工程,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相关行业自身科技创造竞争实力的全面体现以及综合实力的整体凸显。所以在新时期背景阶段下的图书馆资源管理工作也不再仅仅是行业机器的一个组件,而是转化为助推社会经济产业效益提升改善的潜在增长点与核心突破口。

图书馆管理模式途径的更新改进以及具体措施

1、改进更新借阅模式,凸显循环集约的基本理念

借阅是图书馆管理工作最为主要的体现模式与利用方法,需要进行图书资源借阅的群体对象直接从图书馆系统对应的储存区块取得所需图书资料,并登记相关借阅信息,然后在阅览室进行就地查阅或者抄录,这种即时性的借阅基本属于普通式的内部借阅;而经过特别许可后带离图书馆进行细致长期参阅,一般都是外部借阅。

而由于部分珍藏版的图书资源通常都是原始数据的副本,而且大部分为单份,又有个别涉及高级核心机密的图书档案只有原件,也不提供副本,这样就使得有限的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无限的需求量。

针对以上既存问题,我们可以适时改进拓宽现有的固定单一的借阅模式,推行一般图书资源适度增加副本数量、高级图书资源允许阅览室内集体阅览、适当延长外部借阅效等一系列可以增加图书资源重复利用的新模式、新方法,同时继续加强提升借阅制度的实践管理执行力度,从而在实现图书资源有效利用、充分管理的基础前提下,迅速有效地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2、扩展利用新方法新途径,构筑图书资源统筹管理的网络平台化

随着数字化图书资源档案管理、图书信息的电子数据检索、借阅流程的网络化管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系统中的深入渗透,这种集约化、智能型、高效率的科技手段也迅速凸显其在市场化、产业化、人性化的新时期经济运营模式下的信息爆炸格局态势中的契合辅助优势,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当下图书资源管理工作量大、收集整理效率较低、典藏服务实效性差等集中性的瓶颈困境。

而通过图书馆资源计算机网络平台化的运作管理,阅览者则可以随时、即时地对所需借阅浏览的图书资源进行及时便捷地查阅、对自身的图书借还信息实时比照以及搜索浏览最新的收集入馆的图书资源概况等等。这种计算机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图书管理的工作量、提升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也拓宽了图书资源的管理途径,从而促使图书馆管理机制从传统单一型向科技集约化转变。

图书馆管理工作结构方法调整改进中的细节要点

1、细化多样制度机制的创设应用

制度化的章程细则不仅可以规范化、具体化一系列步骤流程的图书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效,也可以调整优化行业系统既存的图书资源利用的管理结构,所以继续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的创设既是前提,也是基础;其次,行业范围内的图书资源工作者也可以聚集一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达成切实可行的图书资源利用管理工作方面的规范协议,实现行业内部的图书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果共享,从而使得相关机制多元丰富。

2、侧重图书资源管理体系的软实力提升

当代行业群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转变为人才科技之间的“软性实力”的对抗,所以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管理工作来说,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涵养再培训、职业素质再深造、实践技能再锻炼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图书馆管理决策层一方面可以定期定点地聘请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过硬的图书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进行集中式传授教学,将最新的图书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传输推及,保证受教群体对最新式最前沿的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另一方面则可以组织相关图书管理人员接受集中式、长期性、灵活式的综合技能培训,尤其是对于新招入的图书管理人员,更加需要细致具体地进行培训磨练,从而使其的心理素质、职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扎实的提升改进。

图书馆管理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统计;自动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5-01

一、图书馆统计工作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数量性

通过数字揭示图书馆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业务的数量特征,以定量和定性分析图书馆各项业务(如馆藏文献量、借阅量、读者数等定量统计及读者偏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定性统计),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多样性

图书馆统计方法多种多样,按统计研究方法分类,可分为人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等;根据统计手段分类,可分为传统人工统计、自动化网络系统统计。

(三)连续性

随着知识需求不断更新,新的业务内容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延伸更新,其业务的相关数据不断积累。这些数据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的最真实、完整的记录,也是宝贵的历史数据,是研究图书馆服务质量、图书馆管理活动发展规律的依据。对于这些规律与特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统计工作制度化

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和标准,制度和标准的制订要切合实际、科学、完善,职责清晰,以规范统计工作,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首先,图书馆管理者要对统计工作给予重视,提高统计工作地位,将视为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要有主要领导负责并合理分配人员,加强业务办公室与其他各部门的统计分工合作。专人对统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并负责检查、核算、汇总各部门报送的统计数据。

各部门要有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搜集原始数据、填制报表及其他统计调查工作,从而建立以业务办公室为中心的统计工作体系,实行“馆领导一部门领导一兼职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将统计工作分配到人,做到职责明晰。分工与合作相互协调,这不仅能够减少多头统计造成的“数据打架”情况的出现,还能准确、客观地汇总分析一线数据,确保分析结果真实可靠。其次,完善报表填报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各部门要严格统计报表填报制度,按规定的填报要求、及时登记、提交本部门相关业务数据,并报送业务办公室。此外,各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业务统计台帐,按月登记主要指标数据,尤其是流通部门,更应该按日(周)登记统计台帐,做到日记录、月汇总,保存所有原始数据:数据上报后不得擅自修改,以免重复统计造成数据失真。图书馆还应加强数据质量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对专兼职统计人员均实行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谁负责,用责任意识来保持统计工作的准确性、连续性,不搞“突击”。再次,建立统计报告制度,重视统计分析工作。数据只是统计的原始形态,而统计分析报告则融合了数据、图表、实际情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及对未来预测等信息,更便于领导阅读、理解和利用,有利于上下级的沟通顺畅。各部门不仅要做好细致的数据统计,还要定期分析统计资料,提交阶段统计报告。例如,在每项统计调查结束或部门半年、年度总结时必须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向相关领导报告调查结果及本部门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从而为领导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任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既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加以重视,以制度严格规范。

(二)统计工作标准化

统计工作标准化主要是指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统计格式等内容的规范化操作。图书馆可以参考评估定级所依据的《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因为《评估标准》的细则就是具体化的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和行业标准,对于评估定级后的图书馆工作及下一次“迎评”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书馆需要确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便能全面直观地评价图书馆各部门乃至全馆的工作绩效。图书馆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藏书统计、读者统计、文献流通统计、工作人员统计、经费使用情况统计及科研项目统计等。《评估标准》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细化,并在细则中详细列举了具体指标对应的统计内容与方法,图书馆可以据此设置业务统计月报表及图书馆年报中表格的填报项目。随着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图书馆业务分工细致且相互联系,统计工作应将各种业务数据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和加工,以汇总表、一览表、统计表等具体细化表形式体现,并且要保证这些细表与月报表、年报表相一致,形成相对固定的统计表格样式,以免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此外,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地域内、系统内的专题工作研讨会并组织本馆内部的专题工作研讨会,以便于同行之间沟通认识、交流经验,同时根据自身实际,也可在本馆内部甚至在本地域、本系统内形成统一的统计标准模式,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实现信息共享。

图书馆管理细则范文第5篇

促进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合作,实现图书资源优化配置,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趋势,而与学校校图书馆源整合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创新举措,是集约文化教育资源,提高文化教育资源利用水平的必然,是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积极探究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和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一、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有利于集约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办强教育文化事业。两种类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更好地贯彻执行了图书馆法规宣言,提高了建筑资源、文化资源的社会使用效率,扩大了图书馆的辐射范围,壮大了彼此的实力,增强了图书馆服务地方教育的能力,丰富了学生、教师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教育使命,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基地,社会效益显著。

二、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共享资源的必要性

1.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共享资源共享体制的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图书馆管理都是以行业属性划分进行分制而管理,虽然从纵向上看存在着隶属关系,但实际上馆与馆之间又各自为政,人才物与资源互不共享,从而造成图书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就极大的违背了图书馆全面的、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市县(区)属学校图书馆来讲,由于当地财政资金缺乏,绝大多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馆舍面积小、资源匮乏、质量不高、管理体系不全等现状。如果这样的现状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影响到学校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然而从整体图书馆的资源分布现状来看,学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丰富、完善自己,以弥补学校图书馆资源的匮乏,同时也提升了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又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2.当前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共享资源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属于不同种类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都不尽不同,自身的馆藏体系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促进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城口县中小学图书馆与县图书馆共建共享为例,其问题体现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为文化部门,一般都是由区域公共图书馆负责区域内部和社区图书馆,也就是各级图书馆之间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但是学校图书馆属于教育部门管理范围,一般都是由学校内部的一个部门负责,也就是说学样图书馆仅仅受到学校的单纯管理,各个学校图书馆之间是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并切没有完整的信息沟通渠道。由此可见,在两者的管理行为主体分离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要想实现资源的共享,就需要去解决组织体系的问题。另外,促进资源共享的机制、体制尚不健全。简单来讲,促进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管理基础和数据系统,互借互通难度较大。虽然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但是各地方部门的实施细则未出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没有良好的共享资源的环境下,是难以推动两者之间的合作的。毕竟学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两者管理模式的不同,面对的对象不同,决定了两者在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式、科学的模式,才能够切实地发挥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效能。简单来讲,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对于图书馆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面对对象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效能目标发生了变化。

三、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共享资源的思路和对策

1.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工作机构

由于地方图书馆归政府部门(文化)管理,各学校归教委管理,因此针对于当前图书馆共建共享过程中缺乏统一组织部门的问题,应该积极着手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整合两个图书馆分属不同行业部门的格局。具体来讲,就是两个不同类型图书馆在资源共享的时候,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两馆人力资源,挑选管理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职工,将其吸收到协调机构中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为两馆资源整合出谋划策;二是优化两馆在共建共享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和管理关系,确保两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各自工作职责,保证图书馆共建共享工作的实际效果;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执行情况评价考核机制,按季度和年度进行考核,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弥补和完善。

2.制定、设计两馆资源共享操作性强的方案

由于这是两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探索,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结合两馆之间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以最大限度发挥两馆资源的可利用性。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方法:一是总分馆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将学校图书馆纳入学校图书馆的同时,也将其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不仅仅接受学校的管理,还应接受公共书馆的指导。在共享图书馆资源上进行采编,总馆结合实际需求,按计划统一编写采购书目,统一编目,按不同类型和功用进行分别配送,同时采取一个系统多个平台借还形式实现通借通还。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库共享,信息互通。二是按照网点的分布情况,建立图书馆网总平台,读者(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点借阅图书。当然存在网点放置的资源数量有限,这就需要充分掌握各区域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结合读者需求,选择性的更新、添加图书。三是流动图书馆,也就说结合服务网点的实际情况,以送书上门或者个人外借的方式进行送书服务,利用图书流动服务车将图书、报刊、杂志、影视资料送到学校、社区、等地方,以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建立一支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队伍

图书馆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学科多元化的知识门类,需要专业化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了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还要知道对于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也是促进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共享资源的关键一环。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宣传和教育,召开图书馆资源共享主体会议,营造浓厚的馆际共享的实践活动中去;二是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图书馆共享技能知识学习活动,使他们能够迅速地适应全新的要求,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推动两馆之间的共建共享方面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三是积极组织职工参各种业务培训和脱产学习、外出参观交流等活动,特别是一些在馆际合作、共享资源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图书馆,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这对于快速实现图使馆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促进当地图书馆之间共建共享尤为必要。

4.建立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通用的图书借阅软件系统

在这一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上,应同时建有各图书馆通用的图书借阅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规范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服务和信息服务流程,统一采集读者信息,统一发放借书证,可以对读者的信息及借阅、违规、归还等情况等进行管理和跟踪。通过这一系统,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所有的读者可以完成对图书的查找、续借、挂失、恢复以及通借通还等事务。相信在上述各种措施的作用下,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将不断提升,整体队伍的图书馆管理能力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