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防护;对策

随着口腔医学的高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口腔医疗行为日益增多,口腔医院(科)的感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应对随之而来日益增多的口腔医疗废弃物,引起了口腔医务人员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面对特殊的院感管理问题也提出了新课题[1,2]。

1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种类[3]

感染性废物口腔诊疗机构诊疗工作与综合性医院门诊诊疗工作不尽相同,其疾病受口腔特殊的组织解剖生理特点的限制,分科细,治疗途径多,产生的医用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多,例如:污染的各种敷料,如:棉条、棉球、棉签、小纱布、小毛巾、牙胶、小纸捻等,数量众多的敷料均染有血液、唾液,成为医用废弃敷料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非感染性口腔医疗废弃物诊治牙病所使用的各种重金属类,如汞、砷、铅等特殊废弃物;病理科废弃的各种病理组织切片标本;检验科废弃的各种血液标本、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废血清、废标本、采血用品等;修复科、正畸科废弃的技工印模材料、石膏模型、石英砂等;药剂科废弃的挥发性、蒸发性化学药剂废气;各科室废弃的损伤性刀片、缝合针、扩大针、金属车针、拔髓针等,同样对医院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及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推广使用,对预防口腔疾病诊疗起到了预防作用,受到患者、医护人员的欢迎。但增多的医用废弃物如:一次性治疗盘、口镜、镊子、探针、漱口杯、手套、胸巾、印模、托盘、注射器、针头等的处置使医院难以承受。这些废物可成为最直接的污染源头,成为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传染源。这些医疗废弃物在医院的产生不仅对医院内医务人员有造成感染的危险,也可能污染环境造成社会疾病的流行。

以上这些口腔诊疗活动产生的口腔医疗废弃物由于种类繁多,也给口腔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增加了难度。

2口腔医疗废弃物的流转和处置方法

2.1口腔医疗废弃物的流转 加强口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首要工作就是保障口腔医疗废弃物不发生随意丢弃,其处置的过程必须在可控的状态下。了解口腔医疗废弃物的流转和处置情况,便于掌握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关键控制因素,也为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城市的口腔医疗废弃物在口腔医院(科)中的流转一般经历下列过程:第一步,口腔医疗废弃物在口腔医院(科)的相关部门产生以后,现场被放置在专用的塑料包装袋或盒中;第二步,口腔医疗废弃物包装好以后,被运至口腔医疗废弃物在医院的临时贮存点;第三步,口腔医疗废弃物由专门的车辆运输到指定的单位,通常是有环保资质的废物处置单位[4]。

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在流转过程也略有区别。大型医疗机构(通常指二、三级医疗机构)在病房或其他产生口腔医疗废弃物较多的地方设置了若干临时存放点,并在一个工作日内被运送到本院统一的医疗废弃物临时贮存点。小型医疗机构(一般是指门诊部、诊所等)产生的口腔医疗废弃物较少,口腔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不愿上门收集,医疗机构只能自行将口腔医疗废弃物送至附近较大型医疗机构的临时存放点[5]。

一些调查研究中许多医护人员表示了口腔医疗废弃物的关键控制点应放在容易发生违规现象的环节,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则认为应特别注意造成口腔医疗废弃物污染,处置人员则向调查人员抱怨由于医护人员将针头等锐器放入塑料袋,而造成其在收集口腔医疗废弃物时造成的伤害[6]。

2.2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法 口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就是口腔医疗废弃物的处置[7]。现有小型口腔医疗废弃物焚烧设施及其操作都不符合GB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CJ/T3083-1999医疗废弃物焚烧设备技术要求等标准的要求[17]。我国县级和农村的口腔医疗废弃物集中焚烧率更低。

"非典"和"禽流感"出现后,政府对口腔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加大了重视力度,但我国口腔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无论在观念上、管理上,还是在技术、设备上都比较薄弱[9]。

3口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现状研究

口腔医疗废弃物是一类危险废物,因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空间感染、急性传染和潜伏传染的危险,如果在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有不当行为,就会对社会产生危害,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10]。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口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对医疗机构口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现状开展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3.1口腔医疗废弃物"源头"管理 口腔医疗废弃物的产生源是口腔医院(科)。从口腔医院(科)自身抓起是口腔医疗废弃物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医疗废弃物种类较多,性质各异,因此在收集处理过程中做好分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要将带有传染性废物和非传染性废物严格分开,尽量减少有毒有害废物的数量;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废物要分类收集,以利于废物的运输、贮存和处置[11]。

3.2口腔医疗废弃物的运输管理 口腔医疗废弃物的运输是口腔医疗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运输过程中应当确保安全,不得丢弃、遗漏遗洒口腔医疗废弃物,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未采取污染防治和安全防护措施,则极易造成污染[12]。口腔医疗废弃物应由具有许可证的单位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和处置,采用全密封安全卫生的专用车辆运输,防止运输中撒漏,运输途中应选择好时间和路线,避开人口密集的地区和交通高峰时运输。运输车辆要经常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消毒处理,装卸搬运时要稳妥,容器不能倒置,防止废物洒漏和包装破裂,装卸搬运人员要佩带好防护用具,防止传染疾病。

3.3口腔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 口腔医疗废弃物可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13]。分类收集的废物有些可以分别进行处理,也可以集中处理;有的需要高压灭菌,有的可清洗和化学药剂浸泡消毒;需要进行焚烧处理的可以在医院内设置焚烧炉,也可以设立区域性的焚烧处理站,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医院的废物的集中焚烧处理。

3.4实施减量化与无公害化管理 减少废物的体积和数量是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通过破碎、压缩、焚烧等手段大大减少废物的体积和数量,缩小运输、贮存和最终处置所用的空间。在处置过程中应遵守各项环保、卫生法规标准要求,杜绝产生二次污染,贮存、运输的废物必须密封,防止飞扬。口腔医疗废弃物存放时间不能过长,以免腐烂产生恶臭气体,未经过处理的不能直接填埋,以免污染地下水,废物焚烧必须使用专用焚烧炉,焚烧烟气应符合排放标准。

目前,我国对口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口腔医疗废弃物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口腔医疗废弃物处置不规范,达不到环境和卫生标准的情况较普遍。对于这些问题及对策我会在下面的个案分析中详细阐述。

4济宁市口腔医疗废弃物处理个案分析及对策研究

4.1济宁市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现状 济宁市区域范围较大,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经过调查,济宁市现有医疗机构169家,其中医院116家,无床位的医疗机构53家,169家医疗机构均设有口腔职能科室,产生口腔医疗废弃物,日产量0.103吨,见表1,表2。

卫生监督在对医疗废物的检查过程中,发现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安全管理上有着不少问题,下面对问题进行总结:

4.1.1组织管理及制度不健全表现在 小规模的口腔诊所无组织及制度,较大规模的口腔诊疗机构虽然有组织制度、但不健全。未建立主管和监管部门,或两者未能协调配合。对医疗废弃物的类别、规范、处置缺乏足够的重视,使组织管理制度落实和执行流于形式,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各级部门重视。如:无专职管理部门;医疗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的协调、检查、监督职责不到位。

4.1.2分类环节控制不严格 医院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分类、收集、回收、运输等环节应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程序,但我们在检查时发现:诊疗后废物混放、混装;如损伤性废物与医用其他废物混放、混装;医用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混送;医疗废物装袋过满、封口不严导致的医疗废物散落等现象依然存在,电梯旁、楼道内、甚至马路上都可见到医疗废弃物留下的痕迹。未建立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或记录不完整,这些为传播疾病埋下了严重隐患。

4.1.3规范操作不严格表现在 诊疗使用后注射器与针头不卸或不分类;一次性治疗配套盘器械用毕不分类混放一起;一次性手套、口杯、纸巾使用后丢弃在生活垃圾箱内等,缺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的意识,既没有保护患者,也未到达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4.1.4对相关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表现在 医务人员防护认识不到位,防护认识淡化,认为医疗废物怎么处置是保洁员、院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的事,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思想重视;缺乏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安全防护专业技术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尤其是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从事医疗废物收集工作的一般是保洁员或物业公司,由于这项工作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人员更换频繁,导致了培训及防护工作跟不上,而针对这一人群的职业健康体检更是无从谈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工作人员未经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及防护知识的培训,素质较差,从而造成了医疗废弃物不规范收集处理。

4.1.5集中处置工作不能全面落实 济宁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仅3家,收费较高,赢利的目的性较强,与医疗废物处置的公益性及社会性不能较好的匹配,造成了参与集中处置的单位经济负担太重,影响了对医疗废物处理的投入,小的诊所因为费用太高,不愿加入集中处置;而集中处置单位为降低自身成本,经常不能及时清运医疗废物,对不好收费的小单位不予接受,这些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1.6医疗废物包装物及容器不符合要求 部分小牙科诊所盛放医疗废物不使用黄色塑料袋,而是随意放在纸箱里或黑色垃圾袋里;部分医疗机构虽使用了黄色垃圾袋,但无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盛放针头、安瓿等损伤性废物的锐器盒使用不普遍,部分单位将针头等损伤性废物直接混入感染性废物盛放在垃圾袋中,有些虽然分类放置,但盛放损伤性废物的容器多为纸箱子或各种小瓶子,都不符合规要求。

4.2城市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对济宁市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研究和问题的提出,本人意识到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通盘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及社会监督部门要在明确划分责、权、利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对口腔医疗废弃物产生、贮存、运输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对城市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提出的对策:

4.2.1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由后勤部门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组织,医教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协助监督检查。各科室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标准执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对医用废物有分类收集、分类装置、分类标示。对生活垃圾在公共场所设置带盖垃圾箱,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直接接触污染。每日科室有保洁人员对医用废物收集、分类、运送至医院放置点进行交接记录,每月统计上报。改变目前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状。

4.2.2加强医疗废弃物设施的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排放的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医用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定点、定车、定位、定装置、定专人的运输流程;防止医疗废弃物在收集、分类、运输过程中丢失、遗弃或混入生活垃圾,给社会、医院造成污染;开展对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技术研究,变废为用,变害为宝。

4.2.3加强环节控制与规范操作 医院从医疗器材敷料用品使用后产出源头抓起,实行严格的统一采购;科室从领取数量、种类进行把关;保洁员对使用后的敷料废物类规范收集,分类装袋贴标示,定时定点交接给医院负责废物存放处理专业人员;省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定点医疗废物回收公司,定期规范密封运输焚烧点处理。从而杜绝医疗废物流入社会,达到防止污染源扩散污染环境及危害社会人群。

4.2.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环保职能部门的协调 统一省内建立医用废物焚烧处理点。解决目前各医院尤其是离城市较远的中小医院各自为政,购置焚烧炉焚烧医用废弃物,即达不到完全焚烧毁废物,又造成空气质量环境严重污染;解决目前存在的另一现象大医院负担高额回收医用废物费用,中小医院无力交费、无力投资,无处设点,加之经费受限而出现的医用废弃物混杂于生活垃圾中运出医院外丢弃或填埋;医院则应解决好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场所,对贮存时限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出判定[15]。反馈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2.5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宣传教育 在国家危险废弃物的名录中,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排在第一位。尤其是口腔诊疗后的医疗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很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形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因此,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弃物相关的宣传普及教育至关重要。开展书面宣传与授课培训相结合;科室检查与纠正不合理的分类、处理方法相结合;强化医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重视。使每个医护人员都意识到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做好个人防护,并积极参与。从而减少和避免因医疗废弃物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2.6加强院务后勤部门的监管力度 确保医疗废弃物从初始产生、回收、分类、装袋、运输、焚烧,做到交接手续等全过程进行重点关注,做到万无一失。并有定时巡查督促管理分工职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解决、关注、汇报,防止对医院内外环境造成污染。这样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医疗废弃物流失,还可明确废弃物管理各环节责任,起到一定约束和监督作用。

4.2.7加强专业培训与监督治理 对医疗废弃物处置操作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学习,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胶鞋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免疫接种,防止其操作中健康受到损害。提高他们对医院医疗废弃物危害的思想认识,提高在岗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

4.2.8加强医疗废物包装,贮存管理 科室按要求分类、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3/4时进行封口或密闭容器,有明显的标识,送至医院固定放置点;医院按要求有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贮存不超过两天时间,并设有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绳、防盗、防儿童接触安全措施等,专车、专用、专路线运输,并做好记录,如产生单位、类别、送交科室、日期等。

5结论

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诊疗后的医疗废弃物产量、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医疗诊疗结束后带来的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离国家对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新法规条例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都必须意识到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在为数不少的医院,医疗部门还未从旧的医疗废弃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缺乏正规的实行办法和运行机制。且经济政策、处理废弃物、废水的技术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发展。出现政策管理办法与现实操作脱节,有漏洞、有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应在确保诊疗疾病安全的前提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金属类医疗器械,重复消毒灭菌使用,以减少医疗废弃物产量,塑料垃圾产量;减少使用器械中诸多中间环节的污染;改变过去管理、处理模式,向综合治理方面发展去研究和探讨。将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重点放在具有传染性危害的关键医疗废弃物品上。狠抓严格回收--严格分类--严格包装--严格运输四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医院各部门相互协作与沟通,发挥各部门监督管理职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医疗废弃物造成的医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减少医疗废弃物给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医院成本的投入,为患者、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诊疗环境。使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更趋合理化,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使口腔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真正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

[2]刘振声,金大鹏.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8-19.

[3]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弃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4]杨彩莲.口腔医疗废弃物的处理[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7,14(1):11.

[5]肖西平,张健莉,黄利虹,等.加强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4-915.

[6]张宝莲,牛淑芳.基层医院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62.

[7]龚光明,周红芳.医院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4,15(6):48-51.

[8]王志华.关于医疗废弃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8):54-55.

[9]吴舜泽,孙宁,周丰,等.中国医疗废弃物管理处置现状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5,25(1):36-38.

[10]韦爱荣,罗建设,陈风婵.关于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的管理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3):418-419.

[11]魏玉英.口腔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干预[J].职业与健康,2006,6(20):1748-1749.

[12]姚林燕.依法管理口腔医疗废弃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2-913.

[13]贺瑞军.口腔医疗废弃物的种类和处置方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8(4):42-43.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1-5.

[15]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弃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废弃物管理审计的内容

1.废弃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废弃物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问题。废弃物的处理如焚烧或掩埋,经常会导致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和地方的一个污染源。这一问题随着消费和生产方式的恶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严重。

审计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此问题的意识,对废弃物管理系统的审计可以揭示管理系统和责任部门的不足,确认需要改进的领域以降低废弃物引发的危害。并且审计总是与财务风险相关,在废弃物管理审计中,环境和健康风险是最重要的问题。包括评估由废弃物可能引发危害的严重程度和评估废弃物引发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种废弃物固有的和潜在的危害。从可持续发展思想来分析,实施废弃物管理审计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废弃物管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2.废弃物管理审计的重点

(1)废弃物政策的问题。废弃物政策是废弃物管理审计的法律依据和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可以以国际会议或协议为审计标准来审计本国是否存在废弃物政策;废弃物流和废弃物类型也可以作为审计人员审计是否存在废弃物政策的起点,这样审计可能会揭示出有关某一废弃物阶段或废弃物类型处理政策的缺失,同时,也揭示出在废弃物流的不同阶段的废弃物政策和一般环境政策的差异。

(2)由废弃物所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风险也是废弃物管理审计的内容。审计管理必须明确政府采取的可以降低对环境造成危害事项发生可能性的措施和可以限制对环境或公共健康造成的不利后果的措施。这些风险包括近期风险和远期风险,防范近期风险的措施如保证废弃物安全运输的措施;防范远期风险的措施如处理废弃物的工作人员是否被告知其在工作中存在的对环境和其自身危害的风险等,另外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的不利影响。

(3)审计要关注废弃物管理政策是否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即审查废弃物管理活动是否遵守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审计人员应评估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评估环境管理和监督机构实行的监管活动的效果,还可以评估国家某类废弃物处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审查废弃物管理系统的框架是否有利于应对废弃物产生的威胁,责任划分是否清楚,相关责任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权力履行其对废弃物管理系统的责任,实施的政策或手段是否可以保证达到目标和在投入上是否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达到最佳。

(4)废弃物管理的监督。检查废弃物处理不同水平的废弃物的活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各种确保公众遵守与废弃物有关的协议和目标。要建立一个给政府提供有关废弃物管理的各种相关的、可靠的、有用的信息保证系统,收集的信息必须和目标相关,如果信息是统计数据的话,还必须保证基本资料收集、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质量。当违反相关法规时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手段,可以是建议、劝告也可以是强制措施,如罚款、关闭废弃物场、收回许可证或允许或建议更多的实践。

3.企业内部废弃物审计管理

企业废弃物管理政策主要包括遵守有关废弃物管理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工业危险废弃物转移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承诺,提供和建立企业废弃物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履行责任的具体措施,并形成文件传递给全体员工;在设计、开发和运营时考虑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员工废弃物管理相关知识,防范环境和健康风险;研究材料、产品、流程等和企业相关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另外企业应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废弃物管理相关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制度。重点审查废弃物政策目标和相关承诺,废弃物管理相关部门的资金到位情况、人员胜任能力,废弃物政策和制订。

在产品设计阶段应审查产品设计是否考虑废弃物管理要求,如所用材料(含包装物)等是否可循环使用,是否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是否考虑废弃物管理的要求。在材料采购阶段,审查是否以“绿色采购”理念作为指导,是否采购了有毒的原材料等。在制造阶段,实施清洁生产审计,重点审查企业产生哪些废弃物,是如何处置,企业是否将废弃物最小化或予以回收和再利用,是否参与废弃物交换计划,是否有足够的应急措施防范事故性的溢出和

排放。销售阶段要审查是否提供了绿色服务、运输是否安全等。

二、对我国开展废弃物管理审计的建议

1.广泛宣传废弃物管理审计的重大意义,提高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全社会对废弃物管理的认识。在我国广泛开展废弃物管理审计,必须大力宣传废弃物管理和管理审计的重大意义,做好舆论准备,提高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全社会对废弃物管理的认识。要加强宣传,加大对目前废弃物状况和形势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利用媒体和学校等渠道,使越来越多的人获知我国目前的废弃物情况和相关数据,使人们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废弃物问题。

2.加强对废弃物审计人员组织培训,提高废弃物审计人员素质。废弃物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环境保护、废弃物流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才能很好地进行废弃物审计,写出质量较高的废弃物审计报告,圆满完成废弃物审计任务。因此,必须举办废弃物审计培训班,对现有部分审计人员进行社会学、环境学和工程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范文第3篇

各村卫生室、卫生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运送、处置等环节的坏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请各村卫生室或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若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当,流行社会及环境,不仅会造成环境危害,而且会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等环节的管理,经乡卫生院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大湾乡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建立健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人员管理,负责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工作,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及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个人安全防护、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以及监督检查工作。

二、落实责任,规范管理

(一)综合管理

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等管理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做好台帐、转移联单、运送等记录与交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台帐、转移联单等所有资料必须至少保存三年。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暂存管理

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严格按照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五类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购置和修建使用符合相关要求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内部转运工具、暂存场所(暂存间、暂存柜或周转箱)等。暂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周。

(三)医疗废物安全转运与处置管理

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均由我院与签约的固原市惠众废弃物综合处理公司转运处置,不得私自处置。卫生院负责接收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集中交由惠众废弃物处理公司;卫生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转运至暂存间暂存;各村卫生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安全转运至卫生院。各医疗机构转运原则上1周/次,各转运环节均须做好交接及相关记录。

(四)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的技能及职业防护

1、专业技能

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掌握医疗废物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了解医疗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熟悉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标识、装卸、搬运医疗废物容器(包装袋、利器盒等)、周转箱(桶)的正确操作程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

2、职业防护

在医疗废物处置(收集、转运等)过程中,坚持使用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坚持岗前、离岗体检,在岗期间体检2年/次,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

三、医疗废物处置登记及报表

1、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即:填写《医疗废物管理台帐》,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卫生院接收辖区内村卫生室医疗废物应单独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台帐》。

2、卫生院对本单位及接收的医疗废物交由惠众废弃物处理公司上门收运车辆时,如实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医疗废物运送记录卡》。

四、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医疗机构或科室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检查与指导,每年不少于2次。对于不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处置医疗废物的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处。

附件:1、大湾乡卫生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范文第4篇

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只要是使用电流、电磁场工作的设备都叫电子设备,废弃不用的电子设备则都属于电子废弃物。电子废弃物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及计算机、通讯电子产品等的淘汰品。

电子废弃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简单,对环境危害较轻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及医疗、科研电器等,这类产品的拆解和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另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复杂,对环境危害比较大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脑、电视机显像管内的铅,电脑元件中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质,手机原材料中的砷、镉、铅以及其他多种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物质等。

电子废弃物的危害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也在快速增长,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电子废弃物增长的新高峰。对电子废弃物的处置和资源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指出,我国现在每年产生的电子废弃物的数量为230万吨,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而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到2020年,中国和南亚由电脑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将比2007年增加4倍。实在没有勇气想象,多年以后,蓝色的地球会不会变成《Wall-E》里那个满目荒芜的垃圾场。

电子废弃物的危害一点都不逊于生活垃圾。一方面,电子废弃物严重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大气,危及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大量开采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矿产资源,导致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矿山环境的破坏和矿产资源的日益短缺,又进而引发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

电子废弃物可谓毒物的集成者。如1台15英寸的CRT电脑显示器就含有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和溴化阻燃剂等有害物质,电脑的电池和开关含有铬化物和水银,电脑元器件中还含有砷、汞及其他多种有害物质,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电器产品也都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中则含有碳粉等有害物质。如果将废旧电子产品作为一般垃圾丢弃到荒野或垃圾堆填区域,其中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渗透污染土壤和水质,经植物、动物及人的食物链循环,最终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对之进行焚烧,又会释放出二恶英等大量有害气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电子废弃物的价值

事实上,电子废弃物并不是一无是处。

从严格意义上讲,电子废弃物不应被称为电子垃圾,而应被称做电子旧货,因为在电子废弃物中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等物质。有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可以分离出286磅铜、11磅黄金、44磅锡,其中仅l磅黄金的价值就是6 000美元(1磅=0.45359公斤)。可以说,“电子垃圾”中蕴藏着重大商机,如果将“电子垃圾”中含有的金、银、铜、锡、铬、铂、钯等贵重金属“拆”出来,那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如废旧电脑中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硬盘驱动器等元件富含铜、银、黄金、铝等贵重金属;电脑外壳、电源线、键盘、鼠标中也富含铜和塑料;空调、冰箱的外壳、制冷系统中含有成分比较单一的铁、铝、铜、塑料;其他的取暖器具、清洁器具、厨房器具、整容器具、熨烫器具等同样富含大量的铁和塑料。日本横滨金属公司对报废手机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每100克手机机身中含有14克铜、0.19克银、0.03克金和0.01克钯;另外从手机锂电池中还能回收金属锂。该公司通过从报废手机中回收多种贵重金属,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医疗废弃物处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专项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人们防病治病的重要器具。这次重点专项整治的产品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滴定管式输液器、注射针、静脉输液针、血袋、采血器。

1、提高认识,加大监管力度

保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确保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城市卫生安全的大事,是上海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两年来,市政府有关部门把专项整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加强监管意识,强化监管力度。

市药监局去年进行了三次稽查行动,检查了医疗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医务室共2268个单位;今年以来,结合年检,又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制定了监督检查方案,做到每季度有监督检查分析。在抗击SARS期间,市药监局每三天组织一次现场检查,强化监管,以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使用安全。

市卫生局加强对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督执法工作。去年下半年,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889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市和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出动卫生监督员678人次,对医疗机构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后毁形、废弃物的消毒、流转、收集储存和集中处理等环节进行了逐一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整改。杜绝未经毁形、消毒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流向社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经过督查及整改,一些在使用、处置上存在问题的工厂医务室、学校卫生室、村卫生室基本符合要求。

2、制定规范性文件,推进规范化监管

为了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专项监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长效管理,相关的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市药监局组织起草了《上海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和《上海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若干规定》,这两项规定草案已进入立法听证程序。

市卫生局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器械进库”要求,规范进货渠道,规定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必须查验生产、销售单位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索证),禁止临床科室擅自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坚决杜绝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冒医疗用品的违法行为;严格领用、使用、处置登记制度,规定使用后必须及时毁形、消毒、集中处置,以防止流向社会成为疾病的传染源。

3、把住源头、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经过专项整治,本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由原来20多家减少到11家。这11家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厂房改造率达100%,洁净厂房面积增加130%,仓储面积增加了83%,检验室面积增加了65%,原来一些手工操作的工序也改为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为污染。去年底,11家企业均已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的质量意识、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4、重视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处置项目开始启动

根据市政府去年138次常务会议精神,市环保局建立了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的联席会议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就处置设施的选址、布局、医疗废弃物产生量等问题多次进行专题协商,目前已完成了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项目的技术论证工作和《上海市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规划》。选址已确定,市规划局正在审批中。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两年多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专项整治工作,在抓好专项整治,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加强研究,积极采取治本之策,着力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标本兼治,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本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总体上是比较好的,特别在SARS期间经受了考验,保障了城市的卫生安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代表们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一些单位和企业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离规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代表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经营企业要督促限期整改

代表们在检查中发现,个别经营企业的仓储条件还不尽人意,墙面漏水发霉,室内温度、通风及卫生条件较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督促限期整改。

2、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

本市医疗机构对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基本上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但在检查中也发现少数基层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能消毒毁形,甚至将其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处理。据去年11月市药监局第二次抽查,发现少数工厂医务室、乡村卫生室和个体经营户,在使用后不毁形的,其户数占该类总数户分别为12、5%、2、12%和1、38%的比重,如不制止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使未经消毒毁形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再次流向社会,造成传播疾病的隐患。建议市卫生局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管,作专题研究提出对策。

3、抓紧建设医疗废弃物处置系统

去年,市人大在专项检查中发现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建议建造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场所。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意见,市政府第138次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确定由市环保局牵头落实解决。目前该项目总体进展不快。代表们指出,建立全市性集中的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系统,是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这一系统涉及不少相关部门,建议市政府统筹协调,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尽快制定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规划,加快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系统建设。

4、有关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价格等问题

在监督检查中,部分市人大代表还对医疗器械的价格管理、产品开发提出了意见。现在医院里使用的许多医疗产品是从国外进口的,费用昂贵,给医保和患者增加了经济压力,希望有关部门深入调研,进行规范加强管理;对国产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给予政策扶持。一些来自医疗机构的人大代表提出,对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如实心导管等),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消毒的前提下,应允许重复多次使用,以节约卫生资源,减轻病人和医保的经济负担。建议有关部门根据代表的意见,对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