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学专业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税法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会计学本科专业基本设置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为主干的专业课,辅之以会计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等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一般同时设置税法相关课程。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所说:“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
由于税法与会计工作有密切联系,在很多情况下对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方法等有决定性影响,要求会计学本科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税法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税务筹划已经成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方面,税务筹划对纳税人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求纳税人系统、熟练掌握税法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税务筹划技术。会计学本科专业系统地进行税法课程建设十分必要。
一、税法相关课程的设置
税法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筹划》(或称《税收筹划》、《纳税筹划》)、《税收实务》和《国际税收》等课程。目前各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对税法相关课程的设置不尽相同,其中《税法》一般为必修课,《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税收实务》和《国际税收》一般为选修课。由于大学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多数会计本科专业或开设《税法》及《税务筹划》或开设《税法》和《税务
会计》,部分侧重注册会计师方向或侧重税务的院校开设《税收实务》和《国际税收》。
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选择
1.教材选择。开设《税法》及《税务筹划》的专业有两种开设方式,教材的选择根据开设方式不同而不同:一种方式是分别开设《税法》和《税务筹划》。先开设《税法》,一般每周3学时,然后开设《税务筹划》,每周2学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税法知识和税务筹划技术,学时较充裕;缺点是学习税务筹划时要求对税法知识相当熟悉,因为税法是以前学期开设,需要复述一些税法规定。作为两门课程来开设,每门课程选择独立教材即可,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多,一定要注意税法更新非常快,教材必须选用能跟上最新税法变化的相应教材。
另一种方式是只开设一门课《税法及税务筹划》(或称《税法及税收筹划》),每周4课时。这样的教材不多,许多院校是选择一本税法教材和一本税务筹划教材,同时使用。一般先学习某税种的税法规定及税额计算,接着学习该税种的筹划技术。这样设置的优点是在学完某税种后即学习该税种的筹划,效率比较高,限于学时不多,往往顾此失彼,各院校可考虑学时选择开设。
开设《税法》和《税务会计》同样也有以上两种开设方式以及相应教材选用,一是分别开设《税法》和《税务会计》。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税法知识和税务会计知识,学时较充裕;缺点是《税务会计》中有关所得税会计部分与《财务会计》中重复,设置教学计划时要做好调整。另一种方式是只开设一门课《税法及税务会计》,将《税法》和《税务会计》进行整合。
2.教学参考书选择。税法的一大特点是更新非常快,教材往往跟不上税法的变化。如果选用的教材上有已被废止的税法规定,任课教师必须补充相应最新条文,势必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可以考虑使用最新的税法考试用书作为教学参考书,如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教材(或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考试用书的优点是最新最权威,缺点是体系不太合适,它的体系是为考试用的,不如一般的高校教学用教材知识点讲解系统全面,不过这一缺点可以通过任课教师的讲解弥补。总体来说,因为注会《税法》教材的权威性及更新快,许多院校用它做教学用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除了课堂讲授外,要积极尝试其他方式,尤其突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方法创新。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已经很多,本文强调以下两点:
1.重视实践教学。税法相关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必须结合案例,结合实践。可以通过录像观看、税法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实际操作。如现在企业普遍实行电子报税,可以请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多媒体讲解模拟电子报税过程,或购买仿真电子报税软件,建立电子报税实训室,由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报税业务;对《税务筹划》的教学,应将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和企业作为主要实践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或利用中税网等互联网上的实际税务筹划案例让学生分析,练习综合运用会计、税法和税务筹划知识的能力。
2.习题库试题库作用有限。在建立精品课的过程中,一般会建立该门课程的习题库试题库,但税法课程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税法课程的习题库试题库作用有限。税法是以现行税法条文为标准,两年前建立的习题试题库可能因税法的变化已经不再适用,即使建立了习题库试题库也必须不断更新。可以考虑使用当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习题(或注册税务师税法习题)作为参考。
四、师资队伍建设
1.税法课程的教师应具备综合专业基础
首先,税法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一定会计知识,熟悉企业会计核算实务。这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务处理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实行纳税申报制度,需要纳税人具备相当专业的税收知识和会计知识。尤其对《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把所得税讲好。
其次,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师除精通税法外,还必须具备财务管理知识。如税务筹划在计算时一般会用到折现计算,另外,税务筹划中有企业筹资的筹划,就需要用到财务管理中筹资方式的相关知识等。
2.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会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借此提高税法专业素质,提高税务操作能力;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到校外实习,教师实行轮流实习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目的是增加教师的实际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对提高授课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总之,税法相关课程有其特殊性,在组织教学时应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选择教材及参考用书,精心选择教学方法,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教学效果,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税法知识结构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宁宇.关于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税法相关课程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6)
[2]姚爱科.试论《税务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的整合[J].会计之友.2009(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探讨
钢琴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着一样的特点,都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工程,需要我们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计划、统筹并付诸实施才能完成教育目的。但是,与其他的专业科目相比,它又有自己特殊的要求,需要我们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切实做好这项工
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科目做出科学的分析与探讨,为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
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科目教学存在的特点分析
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科目教育存在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并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保障钢琴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琴弹奏的困难程度比较高
作为“音乐中的王者”,钢琴具有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的演奏特点,这就对我们演奏者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演奏者如果在某一个环节上达不到具体的要求,那么想要弹奏好钢琴是非常困难的。
2.中职学校的学制短
在中职教育中,学校的学制一般设置为三年,前两年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最后一年则为外出实习的时间。由于钢琴弹奏具有较高的难度,它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在短时间内想要将它练习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两年的学习时间,学习较好的学生也只能练到车尔尼五九九程度的水平。
3.学生间的素质差异比较大
由于学生来自的地域不同,之前接受的音乐教育水平和层次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对钢琴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基本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区别性地对待,这也给学前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科目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学前教育钢琴科目教学存在特点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来安排课程的设置以及科学地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详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琴科目的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约为十八周。首先,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结合钢琴教学的内容,一个课时安排的新内容不能太多,否则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消化不了,也不能安排的太少,从而放慢了整个学期的整体学习进度。其次,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认识规律。
2.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
学前教育有着自己专属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前教育的特点,将它与中职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钢琴教学的特点进行充分的结合来选择教学的方法。此外,还应该避免学生弹奏那些技术达不到的高难度曲目,避免养成不良的弹奏习惯。
三、总结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科目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我们根据学前教育的实际条件、学生的钢琴基础以及中职钢琴教师的综合能力来客观地制订。在此,也希望有更多、更科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呈现出来,为促进钢琴教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岚岚.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
[2]顾晓华.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的思索: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节奏教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gjg121012);毕节学院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g201110)
作者简介:罗爱忠(1980-),男,毕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研究, (e-mail)aizhongluo@126.com。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目的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的需要,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文章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工程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体系,阐述了该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毕节学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2904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课程设计环节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1-6]。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包含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设计、地基基础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相应课程给定的设计题目,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确定相应的方案,最后进行计算、绘图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毕节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后续毕业设计的重要前奏。综合这些年与生产单位的接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当前课程设计还存在如下不足:首先,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某一门专业课讲授完成后安排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每一门课程孤立进行,与其他专业课的衔接较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脱节;其次,课程设计题目往往是一个单一的给定题目,人人一样,无法调动学生进行设计的激情和主动性,设计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及生产实践的需求;再次,现阶段课程设计优劣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为例,分析现行课程设计的不足,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满足行业生产实践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新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管理模式的建立
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前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为中小学培养教师。随着学校的发展及学校定位的不同,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城镇化及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像土木工程这一类的应用型专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工程类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及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设计管理及质量也相应地大打折扣。为明确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结合毕节学院教学实践的体会,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确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总体规划和框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7]。工程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学术性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及技术转化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设计以及各种计划等。对土建类专业而言,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偏向于设计和规划等方面。技能型人才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所设计的图纸、规划等转变成土木工程的相关产品。技术性人才同样也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但是与技能型人才所不同的是该类人才主要从事组织管理、生产服务等工作。基于上述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为主线,确立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框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指导思想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土木工
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要求和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完整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综合运用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及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而技能型人才主要是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罗爱忠, 等新建本科院校土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以毕节学院为例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及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和目标。
(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及建筑详图的绘制。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着力培养学生建筑方案及施工图绘制能力。
(2)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制订和施工平面图的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内容,掌握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3)概预算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图及施工现场情况,计算相应的工程量、直接费、间接费、成本及利润、税金等。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概预算设计的过程、土木工程投资的构成,从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结合上部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并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绘制相应的施工图。 (5)钢结构屋架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屋架形式的选择及尺寸确定、支撑体系的布置、屋架内力的计算、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以及屋架施工图的绘制和材料用量计算。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无盖结构布置的要求及构件编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和绘图能力及综合运用相关力学分析的能力。
(6)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确定、荷载和内力计算、配筋计算、施工图绘制等。通过该课程设计,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力学知识、混凝土构件计算原理和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课程设计是整个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之一,因此,必须把课程设计置于专业课程整体的教学组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整个系统中统筹考虑,切实加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力度,强调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结合土木工程建设一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制定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各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大纲及实验课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及管理办法等,并依据这些规定,相应地制定了各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及评价考核办法。
3. 精心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构建合理的指导实施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计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能担任相应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还必须胜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中,除了应具备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精湛技能外,还必须对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环境、心理等因素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合理制定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中,要正确处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关系,把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缓解毕业设计的压力,调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节奏。在毕节学院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该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即可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指导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集中指导、单个辅导、电话及网络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整个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质
量息息相关。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针对专业课程中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的专项训练,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了解主要的技术法规和政策,并具有相应的文献查阅、技术文件写作和工程制图能力。因此,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重要。根据毕节学院多年来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提前针对课程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而且通常是几门课程设计集中安排。这种安排虽然有利于课程设计过程的集中管理,但是,由于课程考试也集中安排在期末,两者之间出现一定的冲突。为了缓解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前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以房屋建筑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两门课程为例,毕节学院主要做法是: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可以在讲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针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可以在讲完土压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如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及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初步掌握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前进入设计角色。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提高设计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接触土木工程行业,在日常接触到教学楼、多层单元式住宅、幼儿园、别墅、边坡、基坑等土木工程项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依据课程设计特点及要求自主选题,这样可以提高其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
3.强化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规范的运用,明确土木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土木工程相关规范是土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及安全性的重要保证,相关的专业教材由于时间差,涉及的规范陈旧或者只是讲授一些理论性知识,根本没有提及规范。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时更新规范并补充相应的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相关规范的运用,包括图纸绘制的相关规范等。
4.实行量化的时间安排及考核程序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将设计集中于某个时段突击完成,造成了课程设计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最后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重修。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对每一个过程需要定量化的时间安排,反复检查、讨论、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对每一个考核程序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最终结果的考核。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独立性。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对课程设计的相关管理和教学方法保证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通过土木工程相关管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的反馈,课程设计的质量将影响毕业生在后续的工作及设计中融入其工作环境的速度,因此,应不断加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岱新,孙伟民.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沈蒲生,等.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肖琦,贾玉琢,刘洋,等.土木工程专业“一实两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3, 23(5): 69-71.
[4] 冯硕.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能力的探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4(4): 77-80.
[5] 郭业才,姚善化.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9): 165-167.
[6] 黄仕伟,王默识,崔山.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学改革与实践,2002 (3):21-23.
[7]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civil enginee
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taking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o aizhong, fang juan, chen changlu, lei yo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bijie univesity, bijie 55170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goal of most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is to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serve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urbanization, many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established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took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presented an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main lin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for graduate design quality, and described specific steps of implemen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practice in bijie university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中等专业院校 语文教学法 教学设计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语文是关于汉语和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研究语文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语文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教育理论学科。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中等专业院校执教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教学人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以下是本人关于中等专业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设计的一点浅见:
1 整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现行的教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全部讲完。因此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将类似的部分放在一起串讲,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一部分不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则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习完成,教师只需要进行略讲,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即可。
笔者对教学中等专业院校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初读。这是让学们对全本书进行阅读,从整体上对教材结构进行整理,教师可以从教材当中着手,把教材的内容还有结构详细整理出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目录不明白,那就没办法继续做学问了。目录和提纲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时候,应该从目录开始。②细读。这可以理解为,读每一个题目,还有每节课的前言,这样也会了解课程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思考列表,把一些内容盘螺在一起,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整体印象,这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 加大课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等专业院校的课程较多,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却很少,因此要加大课前预习任务,加快课堂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一节课的末尾就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正式上课时收集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疑点难点进行解答,课后要布置课后练习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同时,多做课前预习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从教后指导他们的学生进行自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大课前的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样独立的思考方式会让学生能力慢慢地体现出来,学生在学习当中,慢慢地将知识融入在内容中,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出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准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预习、阅读;学会了动脑;最后把学的内容理解透彻。这便会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让学生懂得一些预习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3 精心设计开场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场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序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开场导入方式的方法有故事导入、多媒体教学、模拟课程内容情景等。开场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和要点;要有直观性、启发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开场方式还要兼顾趣味性、艺术性,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当然,导入方式也要简洁,不能喧宾夺主,占用了主要内容的授课时间。
对于开场导入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1. 抓住领题,明确重点;2. 直截了当,省时提效;3. 以旧带新,自然过渡;4. 设疑导入,提高学习兴趣;5. 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6. 谜语导入,开拓思维 。
新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除了上面叙述的以外,还有一些音乐、游戏、听故事、表演、画画等导入方法,但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求变,有灵活性;2. 求精,有概括性;3. 求巧,有趣味性。
4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收集相关课程资料;上课伊始,用精彩的开场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交流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和学生共同学习书本内容,探讨如何实施课本所传授的教学知识;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和讨论的心得,进行模拟教学,检验所学的知识,强化学习效果;课末,课堂情况进行总结,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学生掌握为目的,不可呆板地按部就班。
总之,教师应牢牢把握中等专业院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语文教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劲松.试述新课程下的“教”与“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44(11):112-114.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改革;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针对服装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需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设计部门是服装企业的生产命脉,设计师掌控着对企业产品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设计师对服装款式的把控、结构的分析、甚至样板绘制、工艺流程等工作岗位起着整体监控,协调的作用。所以设计师不但要对服装款式设计要有良好的造诣,也要有市场分析和样板的能力。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要适应企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价值体系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考虑到服装行业的技术更新和生产设备的发展,我们必须抛弃不适合专业发展特点的陈旧的、过时的课程,应以实用性为主,删减实用性不强的偏难、偏深的理论内容,将更实用的更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力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跟据企业对设计人员的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可以把传统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美术课改成人物速写和色彩搭配,使之和效果图、款式设计形成专业课业群,根据层次的高低以模块形式授课。款式设计和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类核心课程,也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服装企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差别。增加市场营销和品牌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款式流行与市场供求关系有正确的认知。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上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可把教学内容带入企业生产现场、品牌专卖店,进行现场上课。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服装博览会,服装订货会拓展眼界,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和企业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带领学生参加设计比赛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强化角色认知,并弥补学校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经验的缺憾,最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是现代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建立专业教学网络平台,时时更新行业资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掌握融合在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技能。根据学生课程进展情况,布置工作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按企业的实际设计要求完成作业,将众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串联。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把企业的真实产品、工艺标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在为企业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企业提供项目、课题任务。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开发,再到样品试制,组织大货生产一条龙的跟进,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在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以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调整和重构,所以要求教师要学会探索、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要善于利用一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的升华,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学生成长环境,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避免单一化、公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来接受专业知识,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好的职业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通过调研,设计拟定典型的项目工作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来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并给予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则针对提出的任务按要求去独立完成训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练习、评价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建立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或校办产业,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训练岗位能力,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以双重身份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实训课时,给学生以不同角色分工,分别委以设计主管、制版主任、生产班长、市场调研员等身份,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职能作业,教师则通过岗位分析,让学生融入实际的企业环境中,促进学生技能的获取和吸收,最大限度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变化频繁快速的今天,服装承载更多的是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蕴含着当代人文精神,服装是艺术与科技、物质与文化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极具时代感,永远走在时尚的最前沿。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多思巧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布置趣味作业,比如对喜欢做手工的学生可以在在教学中穿插拼布、布艺等创造性技能,针对爱时髦的女生可以插入流行的发卡、头饰、手包等制作工艺,这些看似即兴变化的课题项目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十分有利。另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会随着教师的激励,越来越多地去主动思考。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而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思维活跃,从而更加轻松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要依据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及学生的认知来进行,既要做到科学具体还要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让课程改革跟上时展的节拍,不断探索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技能性人才,就会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设计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