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1篇

1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的后盾

针对2年前质量管理重视不够,管理松懈散漫,医护人员行为规范随意性强的现状,院领导班子专门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研究决定引进先进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重资请国际质量管理咨询公司进驻我院培训指导,实施运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初步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时建立强化“立体”质量管理,即院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院质控科、科质控小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2 制度健全,是质量管理的前题

根据体系要求,制定了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法律法规、职责权限的程序文件,到诊疗规范、操作程序等一系列作业文件,使全体干部员工人人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职责权限、行为准则。

3 形成质量考评体系,是质量管理的保障

对各部门、各科室,尤其是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结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考评标准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考评标准及要求,自2004-2006年几经修改,制定出第一部“新余市人民医院全面质量考评标准”,制定修改医院的全面质量工作方案及奖罚办法,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分析、评比,奖优罚劣。到现在将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修订改版。

4 严格考核,是质量管理的手段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每月对各项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各职能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每月下科室检查指导工作,对不合格项发出质量信息反馈,要求责任部门分析原因,提出预防和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职能部门检查验收整改情况,对确因客观原因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到有关院领导。

5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目标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2篇

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加强我县医疗机构内涵建设,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病历质量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病历书写行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强化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促进人员素质及执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患者权益和就医安全。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开展此项活动。

四、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全县医疗机构开展病历质量评比活动,另设病历质量评比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政股。各单位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五、活动安排

病历书写质量评比活动分二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评阶段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根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开展自查自评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病历书写质量,积极开展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二)全县评比阶段每个单位推荐5份或5份以上由不同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参加全县评比,县卫生局组织病历质量考评小组,对参评的医疗机构病历质量进行考评,对病历质量评比结果进行总结。各单位务必于2013年3月10日前,将本单位推荐参加全县评比的病历报送卫生局医政股。活动设个人奖与集体奖二类,均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个人奖的奖励对象为医务人员,由县劳动竞赛委员会以予奖励;对获得集体奖项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并作为2013年度年终考核医疗方面内容的评分参考。

六、病历选择

各单位的出院病历5份。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3篇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4篇

近年来,国内学者、实践工作者已经从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内部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全过程控制等角度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一个浩瀚、庞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含许多有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这个大课题下,本文对“持续改进模型”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对审计需求的满足程度。这种吻合程度、满足程度均与内部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即吻合程度及满足程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反之亦然。从“外延”来看,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结果的总体质量,即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结果质量。其中,内部审计结果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实现内部审计结果质量的保证,是内部审计结果质量的必要条件。

(二)持续改进循环模型 持续改进循环模型,即“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之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于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进一步完善和广泛宣传。最初主要用于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管理,现在已被广泛地灵活应用于医疗管理、教育管理等领域。

“PDCA”循环所代表的含义如下:P(Plan)是计划,即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D(Do)是执行,即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内容的细节;C(Check)是检查,即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是行动,即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图1所示,它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其二,每一个PDCA循环都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解决一批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这意味着质量管理每经过一次循环,质量水平都有新的提高;其三,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

二、持续改进循环模型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改进循环模型是不断经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程序周而复始的循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这一方法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可以灵活、有效地应用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结合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循环模型各自的特点,将持续改进循环模型引入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可对持续改进循环模型各环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图2所示)。

(一)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审计项目质量的事前控制阶段。切实做好审前调查,并编制一个详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是此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

(1)切实做好审前调查,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审前调查是审前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项目审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重视审前调查是发达国家审计的惯例,审前调查所花时间一般都占到全部审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对审前调查不够重视,在审前调查这方面的工作相当欠缺,往往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甚至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省略此环节。高质量的审前调查应以“由浅入深、调查全面、重点突出”为调查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调查方式、方法圆满完成审计调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管理方式、创收及其分成情况、内部控制状况等被审单位的内部情况,以及业务关系网、银行账户、对外合作办学等被审单位的外部情况;二是了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情况,如: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以前年度审计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审计建议的采纳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三是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文件资料,如:“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专款专用、预算管理等;四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选择并掌握适当的审计方法、审计重点,为实现审计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如:被审计单位为学校校办企业,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有:校办企业的经营收入及其上缴学校的情况,是否存在滥发福利,是否存在资金体外循环搞“小金库”等。

(2)制定好审计方案,是有效质量管理的前提。审计方案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具备以下特征:具有指导性、针对性,重点突出,操作性强。高质量的审计方案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减低审计风险。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审计方案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误,或认为编制审计方案是向内审机构领导交差,或认为审计方案是审计资料归档的需要,或认为审计方案大同小异没必要编制,造成编制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不强,详实度不高。审计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审计项目、审计方法、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风险分析与评估、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分工、具体的时间安排等。在编制审计方案初步拟定后,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审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力争审计目标明确,范围适当,重点突出,方法适宜。此外,在总的审计方案下可以进一步拟定各审计要点的审计作业方案,有助于提高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对象除了各学院、各行政部处,可能还包括附属医院、附属小学、校办产业以及各式各样的二级单位,这些单位各有特点,因此,审计方法、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安排等方面应“量体裁衣”,密切联系实际。

(二)执行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事中控制阶段。控制好审计项目进度,把握好审计证据,编制好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好审计报告是此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1)控制好审计项目进度,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基石。在审计项目转入具体实施阶段时,审计人员应以审计实施方案为依据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领导也应以其为依据对审计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不少高校内部审计由于不重视发挥审计方案指导审计实施的作用,审计方案形同虚设。可能出现以下影响审计质量的问题:不能按时完成审计任务;超范围审计;审计完整性不够等。为保证审计方案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审计操作人员应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并对已发生的影响审计项目进度的事件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审计操作人员应定期与高校内审机构负责人沟通当前的主要工作、重要变动以及疑难问题。除特殊情况外,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方案执行。

(2)把握好审计证据,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核心力量。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应具备充分性和适当性两大特点。其中,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切忌“以偏概全”;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即:审计证据既与审计目标相关联,又能如实反映客观事实。

把握好审计证据应注意如下事项:一是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突出取证的重要事项。二是根据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采用多种方法搜集多形式的审计证据。其中,取证方法有:审阅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抽样法等。审计证据的形式有:书面、实务、视听、电子数据、口头、鉴定、勘验笔录等。三是通过多渠道搜集审计证据,并考虑审计证据间的相互印证性,准确判断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四是合理评价审计证据。

(3)编制好审计工作底稿,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审计工作底稿可以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检查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点。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具备规范性、清晰性、准确性三大特征。

编制好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意如下事项:一是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与填写应规范,填写的主要内容有:审计事项、审计时间、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程序、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结论、审计操作人(签字)、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人(签字)、复核意见和复核时间等;二是审计工作底稿后应附上充分、适宜的审计证据;三是认清问题的事实,搞清问题存在的客观性;四是准确界定问题的性质,是违纪还是违规,是一般问题还是重大问题,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性问题;五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结论表述应清晰、明确;六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后,审计组长应对审计工作底稿及附于其后的审计证据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有:审计程序、时间安排是否按审计方案执行;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事实是否如实反映;取证的手段是否恰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和评价是否合理。

(4)撰写好审计报告,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审计报告是审计全过程的缩影,是向外界公告的载体,是内部审计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具备客观性、适当性的特征。

保证审计报告的高质量并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审计报告的结构应清晰明了,审计报告的内容应详略得当,审计报告的文字表述应准确、通俗易懂;二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全部如实反映,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定性;三是审计评价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依据,有理有据、准确、适当;四是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应具备准确性、全局性、针对性、建设性、可操作性;五是在审计报告初步拟定后,在发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最好就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当面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六是需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先由审计组长复核,再由内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组长复核并修改后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最后将审核并完善后的审计报告向学校校长、分管内审机构的党委部门、分管被审计单位的学校副校长、被审计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三)检查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事后控制阶段。审计组(或人员)的自查与互查、内审机构领导的检查、各级领导和内审人员风险排查是此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审计组(或人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自检自查或互查,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事项、审计项目的完成进度、审计证据的详实与客观、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与谨慎性、审计评价的客观与妥当等。在检查中,及时纠正和采取补救、预防措施,不断完成自己负责的审计任务,不断的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领导需要做的工作有:其一,通过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与分析,加强与审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进行阶段性指导,向审计人员提供意见或建议;其二,在审计项目初步结束后,依据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质量标准,评价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结果质量。检查是否按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是否达到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以及对审计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否较高等。

内审机构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应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内审机构领导的风险排查内容主要是制度机制;内审机构科室领导的风险排查内容主要是业务流程与制度机制;内审人员的风险排查内容主要有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等方面。通过风险排查可以及时清除内审机构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的风险隐患,有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四)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事后控制阶段,这一阶段是建立在检查阶段的基础上,根据检查的结果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审计工作质量或审计结果质量较差,就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改进提高;如果审计工作质量或审计结果质量很好,就总结经验,将其标准化、规范化,并加以推广。在持续改进循环模型中处理阶段是一个循环的关键。处理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从审计实践(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审计实践,指导审计实践,并接受审计实践的检验。这个阶段完成了认识辩证过程的二次飞跃。因此,此阶段在内部审计质量持续改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借助持续改进模型这个管理工具,抓好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点,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并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蜕变,舍去糟粕,保留并深化精华,促使内部审计质量持续改进,日臻完美。

参考文献:

[1]陈武朝:《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持续改进》,《审计研究》2010年第3期。

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第5篇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宣传教育形式多样

为了加强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卫生局及各医疗单位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和信息通报等工作,以保证管理年活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动员大会后,各单位及时传达上级相关精神,组织系统学习,为活动开展奠定组织和理论基础。县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医院也制定了本院管理年实施方案,召开了“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动员布置大会,让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人人知晓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强调该项活动的重要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卫生局《蒙山卫生简报》、《蒙山信息》对“医院管理年”进行宣传报道,医院也利用宣传栏宣传,以及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医院管理年”的宣传。医院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讨论内容,为“医院管理年”营造气氛,使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人心。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一是医院领导班子和“医院管理年”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现,科室负责人为科室“医院管理年”活动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切实加强以“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的领导。

二是将实施方案中的措施、指标进行细化,逐条分解到各科室相关人员,使管理年活动深入到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深入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依法执业,规范行医,强化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医院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无擅自扩大诊疗科目、无聘用无证人员、无违规医疗广告、无对外出租或承包科室等现象。所有聘用人员均经卫生局审批,无非卫生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现象。做到有证执业,杜绝非法行医,确保医疗安全。

四、狠抓医德医风,树立良好形象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医疗单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等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教育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八项行业纪律》,严禁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接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红包”、物品和宴请。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回扣、开单提成等违规行为。同时,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号码,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收集患者对医院工作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到位。实行院务公开,医院将医生简介、专家专科介绍、药品价格、大型设备检查均在医院醒目位置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病房设立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处,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落实便民措施,设立导医咨询,提供人性化服务等,配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服务水平,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树立了医院形象,创造了良好就医环境。

五、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网络健全。医院有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各科室有医疗质控小组,每季度末均进行综合质量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建立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保证和巩固基础医护质量。医务科注重医疗环节质量管理,落实三级查房制度,加大病历和处方的检查力度,病历、处方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定期检查临床、医技科室、各门诊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实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医院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管理年活动,全方位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改善了服务态度,也规范了医疗行为,降低了医疗费用。不但提高医疗质量,而且确保了医疗安全。

六、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

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了规范的经济活动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分清级次,责任到人。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严格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

七、存在问题

在这次自查中,我们发现了工作中一些薄弱环节,如:⑴有的医疗、护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⑵抗菌药物管理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⑶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未开展消毒环境卫生监测。

八、今后打算

1.在今后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经验,力求将经验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以建立长效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把管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工作长久地延续下去,努力实现医院管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