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大型医院人员密集,存在各类安全风险的区域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尤为重要。多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如监控系统、红外防侵入系统、门禁系统等在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广泛的被采用。文章介绍了某医院在安防系统的综合管理与应用上的方法与经验,详细阐述各类系统的管理、维护、使用以及系统间相互配合,使其实现安全技术防范作用最大化。

关键词

安防系统 监控系统 红外报警 综合管理

一、引言

大型医院的院区面积大、建筑物多,人员密集且流动量大,加之大型医院先进设备多、固定资产种类多额度高,且存在毒麻药品库、放射源等高风险区域,安全防范工作十分重要。医院安防系统的设计应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的安全性,减少失窃等治安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及医院财产安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解决医患纠纷,维护良好医患关系和正常的医疗秩序。因此,在大型医院建立完善的安防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型医院安全防范系统组成

医院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简称“安防系统”)涉及到多种独立子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大型医院的安防系统设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及相关规范,选择使用各类子系统,并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实现最经济、有效的安全防范。

某大型三甲医院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10万公顷,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余张,设有68个临床、医技科室,附设临床医学研究所及培训中心,每天院内人流量都保持在1万人以上,人员密集,因此日常保障医院安全与正常医疗秩序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医院管理人员投入大量的工作。

本文以该大型三甲医院为例,介绍其安全系统的组成与日常管理情况,突出其各子系统的管理与应用特点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配合互补,实现了该院安防系统兼顾治安安全与医疗安全、同时满足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结合的功能需求,提高了医院安全防范工作水平。

三、安防系统管理与应用

参照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与北京市地方标准《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等级与技术防范防护级别》的相关规定,该三甲医院的医院风险等级为三级,安全防范工程应为三级防护,按照三级防护级别,安防系统设计较为全面,涉及范围广,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安检系统等子系统,系统地囊括了医院治安安全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一)视频监控系统

1.监控系统组成

中心监控室(含各子监控室),系统主机、前端摄像设备、监视器、硬盘录像机、电源(主电与备电)等。该医院根据不同监控位置,将视频监控实行按功能分配管理,分为公共区域监控、重点部位监控、财务收费监控、药房发药监控、以及病床监控(如ICU、急诊等)等。目前该医院共有中心控制室控制的监控400多个、其他科室管理的监控160多个,有效保障了医院公共安全与医疗护理安全的技防要求。

2.管理与应用

日常应用管理:将所有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如毒麻药品库、放射源库、液氧站、锅炉房等)的监控统一划归医院中心监控室管理;财务窗口、发药窗口以及特殊病床等监控划归科室管理与使用。中心监控室管理的监控每日有专人值班,负责监控的查看、录像存取、系统控制、维护等,日常管理制定了严格规章制度,如《值班员工作职责》、《交接班制度》、《安防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系统维修记录》、《查询录像记录》、《监控录像隐私保护制度》等。科室管理的监控仅有科室相关人员操作与观看,当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对药品发放、钱款收取等有疑义时,可经审批由中心控制室人员代为查看录像。此外,院内有专业技防公司人员常驻院内,专门负责监控系统的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保障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与管理。

监控系统管理:(1)定期盲点排查。经过两年的排查与完善,该医院公共区域包括院区各出入口与各主要道路、院区各公共区域,各楼宇出入口与各层走道、候诊区、电梯厅等均设置监控,基本达到全覆,满足相关标准的三级防护要求。(2)定期系统维护。该院每日由中心控制室值班人员交接班时,对所有监控进行排查,发现故障立即报修;同时每月由技防公司人员对监控系统进行维护,保证所有监控画面完好、录像存储时间不低于30天、备用电池供电不低于1小时等技术要求。(3)监控优化与升级。中心监控室主管人员根据日常情况定期对所有监控进行梳理,评价各探头的监控区域是否合理,对监控区域进行综合调整,达到监控的最大优化度;同时需要对视频画面质量进行评判,适时更新设备,保证画面分辨率、监控覆盖率和系统运行等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防入侵报警系统

防侵入报警系统包括前端红外探测器、监控中心报警主机、操作系统、紧急报警装置以及远程传输装置等。该医院针对院内重点防护区域情况,分别对医院门诊收费、各药房、财务处、采购库房、放射诊断科、放射治疗科等区域安装了12套红外线防侵入报警系统。报警主机操作系统同样设置于医院中心监控室,有利于安防系统的综合管理与应用。

日常使用与管理中,科室人员负责每日按要求进行布撤防;中心监控室值班人员负责检查科室布、撤防情况,必要时提醒科室或实施远程布防。如红外报警信号传输到中控室时,中控室人员需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必要时进行紧急处置。需关注的是,当发生报警时,中控室留守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联动,迅速通过监控观察到报警现场情况,提高时效性。

系统维护中,中控室人员需严格遵守《值班员工作职责》、《交接班制度》、《安防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等管理规定,每日交接班需要检查报警系统的完好性,及时报修故障,合作公司的专业维护人员1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维护人员每月对所有报警主机进行系统检查,检查系统布撤防与报警信号传输是否有效,显示系统是否准确显示各类事件,报警声音音量是否超过100Db,布防、撤防、报警、故障信息的保存时间是否超过30天等,使系统运行符合各项技术规范要求。

(三)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主要由前端识读部分(前端的卡片、读卡器)、中端传输部分与电源、后端的管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门禁系统具有隔离非授权人员的作用,主要应用于收费处、挂号处、配药间、核医学室等区域,同时是病房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此医院根据工作需要在财务收费、配药间、各层病房区域安装了门禁系统点位共129个,有效防止了上述区域的闲杂人等进入,避免了失窃、纠纷等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了病房管理,有效提高院感防控效果,为患者提供了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

日常应用门禁主要分两方面:对非病房区域安装门禁,目的为了安全防范,保障医院财物安全以及药物安全等;病房区域全面使用门禁系统,不仅为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同时是规范探视时间,加强病房管理,避免感染等的重要措施。医院为每层病房安装门禁,制定规范的病房探视时间,非探视时间门禁系统启动,本科医护人员应用授权卡刷卡进出,其他相关人员由每层保安予以身份核实再予放行;探视时间时,门禁自动关闭,患者家属可按病房要求进入病区探视。门禁系统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率,增加了病区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医院病房管理水平。

门禁系统日常检查由相关管理人员负责进行每日系统检查,检查门禁整体是否完好、锁扣是否存在问题,避免系统的故障引起误操作。同时将门禁系统主机、电源开关等同样接入中心控制室,确保24小时值班,当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可以保证立即予以自动或手动切断门禁系统,不影响人员疏散等。

(四)巡更系统及其他安检设备

巡更系统的主要用于内部管理,是对内部安保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与记录。巡更点的设定需要根据院区建筑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白天、夜间无安保措施的区域能够按时巡逻。巡更系统的长期坚持使用,是保证其发挥作用的最重要措施。

此外,医院核磁室等区域具有强磁场的特点,严禁任何出入患者和医护人员随身携带金属物品。医院针对此类现象,专门在2个核磁室外安装了金属探测安检设备,对每个进入核磁室受检的患者进行金属探测,避免发生意外。

(五)多种系统综合应用

上述各种安防系统发挥中不同的作用,但在应用中,往往需要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设置红外防侵入报警的区域往往安装有监控系统与之形成联动,当区域发生报警事件时,值班人员可以立刻通过联动找到该区域监控画面,从而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现场情况。再如核磁室安装了金属探测设备,但为避免部分工作人员忽视安全,不对患者进行探测即带入核磁室的问题发生,医院就安装了监控系统用于监督检查,两种安防措施的配合使用既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又加强了职工内部管理。因此,在日常中使用多种安防系统综合应用,使其安全技术防范作用达到最大化。

四、结束语

安防系统不仅对医院起到了安全保卫的作用,而且为医院内外部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使医院的整体安全防范水平、医疗安全、医院管理水平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赵丽娟.医院建筑安防设计浅谈[J].安防科技,2007(1):70-71

[2]余勇.医院安防系统应用及目前市场状况分析.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J].2009(4):100- 105

[3]赵光辉.浅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2(4):9-10

[4]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患者的含有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血液、体液,各种传染性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同时在工作中也要面对各种化学生物试剂等危险物质,极易造成感染。作者通过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提出了安全防护对策和工作中个人预防医院感染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止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1 危险因素

1.1 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许多实验室有文件有制度,但对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标本管理制度,消毒清洁制度,实验室进出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缺乏具体的的规定。对实验室进修人员,实习生及清洁人员未作上岗前培训[1]。很多的检验人员只重视业务学习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差,对生物安全管理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全面的生物安全防控知识,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险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认为是多余的。在工作中不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不穿工作衣,不带工作帽,口罩,手套,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无菌物品使用时间不标识,超时使用,消毒液容器使用后不及时关闭,难以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工作结束后不能对科室空气,操作台,检验仪器,地面等及时清洁消毒,消除污染。部分检验人员戴一副手套进行标本处理,书写化验单,电脑操作,不仅容易产生医患之间交叉感染也存在实验室感染的危险。

1.2 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全:检验科大多业务面积不足,工作室布局不够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分开,标本采集,检验,工作人员休息,值班各区缺少明显的隔离带,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随意进出休息室,值班室。接触生活用品,检验标本也容易造成各室的环境污染。实验室通风条件差,流动水设施配备明显不足,洗手与标本共用一池,未配备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致使感染机会增大。

1.3 检验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由于检验科工作繁忙,检验人员长期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各种传染源密切接触,并经常使用针头,刀,剪等锐器;在工作中如不注重个人的防护,随时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如试管的破裂,标本溅撒到皮肤,黏膜甚至眼部,锐器导致皮肤,手部被刺伤等意外。[2]

1.4 医疗废弃物及检验仪器处理不当:采集标本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检验后的废弃试管,玻璃培养皿等。这些刺伤性的废弃物最易造成工作人员的针刺伤,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有发生HBV,HCV,HIV等感染的危险。废弃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细菌标本等生物危险性极高医疗废弃物。有的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为了减少成本对医疗废弃物,废水,医疗垃圾投入不足,或工作人员缺乏感染知识,使检验科的废弃物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操作中使用许多仪器需直接与标本接触显微镜,离心机,冰箱,培养箱等污染称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2 安全防护对策

2.1 改善环境,加强生物安全设施建设: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医院应加大对检验科业务用房改善投资,合理布局,严格划分工作区和生活区,各区有实际屏障隔断,微生物实验室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张贴“生物危险品”标识,限制非实验人员随意进出,每个工作区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改善洗手和手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消毒,灭菌设施,防护和处理医疗废物的所需要设施。[3]

2.2 加强消毒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根据检验部门工作特点制定科室医疗环境及检验用品的清洁消毒制度。把科室消毒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保洁消毒处理。特别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立即消毒防止扩散,无菌品启用要注明启用和失效时间,对患者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使用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做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凡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必须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及条例的要求进行消毒和处理。

2.3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标准的预防即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 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的途径主要是经接触,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因此在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手套,处理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有高度传染性的微生物标本时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结束操作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在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应及时洗手,需要明确到手套不能代替洗手。[4]

2.4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结合本院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的应急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的防范措施,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做到生物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使检验科工作人员树立牢固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由于检验科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纠正工作中不良习惯,最大限度控制实验室感染,降低检验人员职业性感染概率,保障医疗安全,也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全面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5]因此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知识学习,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已成为检验人员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梁建群,宾利.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7):148-149

[2] 童燕.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41-242

[3] 牛洪敏,张梦兰.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0(5):72-73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实验;生物防护

【中图分类号】R446-4

0.引言

在我国相继出现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中,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防护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实验室感染上要足够的重视,在实验室教学工作中,安全是首要位置【1】。由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的特殊性,实验的工作对象是病人的标本,都存在着生物传染的风险,如何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让操作人员不被病毒感染,环境不被感染,是每个医学检验学生的必修课。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主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问题

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学生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良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实验工作对象主要是病人的标本,包括人体的分泌物、体液、血液等。具有多种传播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风险。如果学生操作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将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的可能。

2.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

2.1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根据实践调查,有66%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职业暴露后,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防护用具,有64%的学生对自我防护措施仅仅只是了解,而不知真正应用,73%的学生把课本带入实验台,不能脱离书本M行操作,64%的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经常玩手机,有24%的学生偶尔在实验室内吃东西。部分学生对无菌观念认识不足,参加实验课不认真,对理论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实验操作后的菌液直接导入下水道等,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防护观念非常淡薄。【1】

2.2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多项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规则,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中生物防范的重要性,对于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没有给出相应的标准,对医疗过程中废弃物没有做好相应的处理,临床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

3.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与解决方法

3.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的必要性,有资料显示【2】,有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教师不了解防护知识的基本知识。这种现象导致我国学科建设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不够完善,导致很多检验人员没有专业的检验知识,对生物安全缺乏了解,对生物安全的危险性不够重视。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临床实习生对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够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的不够,导致自我防护意识缺乏,但是他们又是接触感染无最多的人员。因此,必须将培训工作放在他们身上。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补充,使他们重视生物安全的危险性,加强培养专业的生物知识,从而防止病毒感染的危害。

3.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对实验室中意外产生的事件,有效对培养医院人员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运用生物安全装备,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等。加强对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的培养。应当按照严格考核标准对人员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才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3加强技能培养。

在形成了基本防护意识之上,再加大力度,对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技能进行培养,让检验人员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清洁工人、临床实习等采取现场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有着事半功倍的结果。

3.4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清洁与消毒。只有这方面做到位了,才能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正常运行,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在购买仪器设备时需对生物安全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设备仪器的安全,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生物安全的环境。

3.5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还需进一步的加强,有效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对人员的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必须严格落实。对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与应急处理的事项进行严格的审查,为了使制度取得有效的成果,应适时的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优秀的人员进行鼓励,从而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制度,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6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则,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应根据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的环节实施协调。

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为血液、体液标本,也是试验中传染性最大的物质,需重视血液体液在检验中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乙肝与艾滋病等病毒的出现,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有着很大的威胁。因此,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生物标准,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设备进行检验工作。避免产生间接性与直接性接触标本,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做好准备,在适时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防护意识,才能制度和防止传染源头。【3】

4.结语

医学检验试验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问题,是所有医学院所面临的严峻现象。应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对策,加强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防护,保障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丽兰,全裔.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6:2094-2095.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种形势下,医院为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有效增强,就必须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其中,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同于病区护理,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疗效获得,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预后情况造成较大的影响[1]。基于此,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未施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7±3.9)岁;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并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引进安全防范的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7.2±4.1)岁;择期手术46例,急诊手术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有关手术室护理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与查阅,在总结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医疗差错引发因素的基础上,组织医学专家及相关医护人员展开交流与探讨。最终制定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措施,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于2014年4月起正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可将绩效考核纳入医护人员的奖金评价指标中,从而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去全面、有效应用。最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疗差错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疗差错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1医院方面;①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操作流程也不具备应有的科学性、规范性。有的医院一直采用以往陈旧的工作制度及流程,也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些制度进行更新与优化。这也导致医院管理人员不够重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也难以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预见,例如经常会存在接错病人、用错药物的情况,而且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最终引发护患纠纷及医疗事等。②医院管理人员未能科学合理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使得工作秩序杂乱,护理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量,进而给其带来了非常大的身心压力,从而出现情绪焦躁、疲劳等情况。在此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就极易出现护理操作失误。

3.1.2护理人员方面;①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及素养,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进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并且不具备强有力的应急能力,难以准备齐全临床医生所需的手术物品,并且也未能充分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因而在配备手术医生时,默契度不够高,进而对手术造成延误。②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不安全因素可导致的危害产生深刻认识;有的护理人员不够仔细、认真,无法安心开展本职工作,这些均可导致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

3.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3.2.1促进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医院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提供充分保障。具体来说,医院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手术室查对制度,确保对每位患者做到氧气、急救药物、电刀及吸引器到位,在接待、进入手术室、麻醉前、消毒皮肤前、开始手术前等阶段进行严格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手术科室等情况[3]。

医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护理安全工作总结一

20xx年,护理部在医院董事会的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在全院护士长大力工作支持下,按照国家卫生部《二级医院护理安全审核标准》认真抓好各项护理安全工作,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努力保证护理工作安全进行,2012年未发生重大护理安全事故,但是存在不少护理安全隐患,现将2012年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总结如下:

一、20xx年发生护理安全问题

全年共发生不安全事件33起,其中投诉1起:骨一科护士为患者拔输液针时,扎到病人腿上。未佩戴腕带6起,腕带填写不全5起,抢救车内物品过期4起,口头医嘱未及时登记3起,未执行一人一止血带10起,防坠标识未挂2起,科室之间交接病人护士未签字1起,吸痰器未处于备用状态1起。以上护理不安全隐患未造成病人严重后果,但是也给我们护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

1、为患者拔针扎到病人腿上,护士工作中动作粗鲁,没执行在工作动作轻的要求,造成病人痛苦。

2、腕带佩戴情况,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腕带不能及时带上,没造成后果,但是给工作带来不便。

3、抢救物品过期及吸痰器没处于备用状态,责任护士没有定期查看,护士长监管不到位。

4、一人一带治疗操作,部分科室没做到,护士在工作中操作麻烦,不方便。

5、病房抢救患者后,口头医嘱未及时补填,值班护士下班后忘记填写,科护士长第二天未检查抢救物品情况,造成急救物品不能补充到位。

三、整改措施

1、20xx年对全院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护理部及科室加强管理,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

2、规范全院护理人员服务行为,提高有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减少或避免服务投诉事件。

3、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防范于未然。

4、新上岗护士、实习护士严格进行岗前培训,增加法律意识与护理安全意识。

5、护理部定期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并提出及时整改。护理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安全问题是永恒的问题,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会更加细心,坚决做到零失误。

护理安全工作总结二

在医院各级领导帮助及门诊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门诊护理工作得以安全顺利进行,半年来无任何差错及医疗事故发生,现将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1、定期组织各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相关文件及各项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保证了安全生产。

2、坚持护士长节假日查房制度,强化了慎独精神,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3、每天下各科检查工作,要求各科经常学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工待下岗制度。利用一切机会向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逐级强化责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防患于未然。

4、各科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分析,及不良事件登记。发现不安全苗头认真进行分析处理,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5、及时传达医院质管委员会会议精神,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传递有关护理差错事故的案例警示,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确保了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