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9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且包括很多数学公式及计算,导致很多高职学生对此望而生畏,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和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法强调理论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西方经济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学设计围绕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而展开,教学内容隐含在教学内容中,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对任务的分析与讨论,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需要涉及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互协作与自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完成对知识的探索与构建。对学生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对教师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将更充满个性,教学效果将得到极大提高。

2 高职西方经济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高职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好。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面对充满理论与数学计算公式的西方经济学,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很多学生反映西方经济学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对高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经济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时,要能用经济思维方式去思考,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与全新的经济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实现这种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主动探索、建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协作和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能性。首先,这门课程涉及的理论与内容均与我们日常生活事物密切相关。通过选取合适的经济现象作为任务来安排教学,让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其次,西方经济学这门课涉及税收、国债等财政学知识,又涉及货币发行、利率调整、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学知识,涉及创业、投资、营销等财务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知识,还涉及人口、就业等人口学、社会学知识。很多经济现象的分析都需要用到统计学和会计学的知识,学科的交叉现象很强。因此,一定的知识探索能力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发现、积累、建构知识。

3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诸多好处,一是可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二是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解决了西方经济学难点较多,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因为从任务出发,学生在合作与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主动探究、归纳知识,使得所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在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呢?本文以“均衡价格理论”为例来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西方经济学中的运用。

3.1 教学目标确定

高职西方经济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经济分析能力,并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去分析复杂的现实社会经济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实施之前要对相关知识与理论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分析工具,此外,在目标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技能目标的提高,同时,态度目标的实现也不可忽视。根据上述要求,本文设计了“均衡价格理论”的目标。“均衡价格理论”主要围绕“价格的确定与变动”展开。因此,从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理解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的含义;熟悉价格变动的各种情况并掌握供求定理;了解价格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技能目标:能根据供求变化预测价格和交易数量变化趋势;能根据价格变化判断其对市场的影响。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注重团队协作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养成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习惯。

3.2 教学任务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联结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所以教学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应是能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此外,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任务可以不止一个。在任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是任务的设计要明确目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较多,而高职教学中所安排的课时一般在52~60课时之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很难包括课程内容的所有方面,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取舍与选择,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二是设计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兴趣等方面均有不同,任务实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均衡价格理论”一方面描述价格的确定与变动,另一方面又阐述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考虑到课时的安排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重点放在“价格的确定与变动”上。基于此,选择“房价的确定与变动分析”“iPhone 6价格的变动分析”与“我国汽车价格的变化分析”三个材料设计教学任务。

3.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围绕“提出问题分析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而展开,具体来讲,教学过程包括经济现象引入、经济知识研修与经济思维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以“均衡价格理论”为例,在经济现象引入方面,以“房价变化分析”这个任务来展开,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价格的确定与变动不仅受消费者影响,还与生产者的决策密切相关,由此引出教学内容,并对相关内容与原理进行简单解释。在经济知识研修方面,围绕“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变化”这个任务来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巩固前述的基本原理,学习使用“供求图”分析工具,还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原理与分析工具去分析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变化的原因,并对其未来价格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此同时,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主动对学生在团队协作等态度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在经济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以“iPhone6价格的变动分析”为例,巩固学生所学,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

3.4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不仅需要教师评价,还需要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为学生的任务实施效果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基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有利于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课程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4 结 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更好地实现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调整,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任务的设计要认真思考,仔细衡量。任务的设计纪要新颖独到,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的目的,涉及的内容又要恰到好处,涵盖所要讲授的新知识。此外,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学中的众多假设条件。其次,教学设计无需面面俱到,要适当留有“空白”,给学生充分思考、主动探索留有余地,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次,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虽然不同的学生均有差异,但应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强调全员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小梅.“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在高职课程设计中应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认为学习情境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和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

1.创设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教师一方面应该努力挖掘这一点,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时,一开始我便叙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更注重生活品质,旅游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选择。假设你一家人准备去旅游但对目的地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旅游进程更加合理,请同学们设计一下旅行的路线。同学们兴趣大增。此时,我便提出此次旅游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比如旅游费用的数额、旅游时间的限制,等等。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以及费用上能设计一个经济实惠旅游路线。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的工作中,上网查资料忙碌开来。这一堂课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2.创设探究操作情境

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些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得出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只做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教师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插入“艺术字”功能时,有一项内容是:插入艺术字到幻灯片中。我没有讲操作方法,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操作,只是提示:从“插入”菜单中找有关图片的命令。学生从“插入”菜单中找到“图片”命令,在插入艺术字、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怎样对艺术字进行再加工呢?我及时鼓励:“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一定会完成任务的!”学生们仔细地操作着,然后在一起相互探究着。不一会儿,有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其中的一个学生双击了艺术字,出现了艺术字重新编辑的窗口。“祝贺你们!你们成功了!”他们那灿烂的笑容像春天盛开的花朵。有几个学生听到了,立刻围过来:“怎么操作的?”“噢!是这样啊!”“快回去试试!”学生们高兴地操作着、讨论着。最后,我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小结。

3.创设竞赛情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现代人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各种挑战,参与各种竞争,适应时展的需要。作为现代人能善于与他人合作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参赛选手,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利用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创造欲望,都想成为比赛的优胜者的这种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使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才能为学好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通过竞赛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大管家》中的键盘操作与学习时,我设计了一节键盘指法比赛课。对于学生来说,键盘指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内容,但仍有不少学生的这项基本功不过关,如姿势不对、指法不规范、输入速度太慢,等等。学生觉得练习指法枯燥无味,不想下工夫练习。我就提出要进行比赛,学生一听到要比赛,学习的劲头来了。打字的姿势端正了,“一指神巧”、“二指禅”也不见了。有问题时,及时看课本或问老师、同学,领悟指法学习的奥妙之处。小组长还主动去查看组员的练习情况,并进行指导。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竞赛活动,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学生学会了打字,举行学生打字比赛,绘画比赛,等等。

4.创设具有艺术美感的情境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比如上多媒体,我们在课前收集一些好的素材作品,经过整理,让它们构成一幅幅无比精美的图画。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让他们被深深吸引着,完全陶醉。然后导入课题,提出要求,让学生上机操作。通过制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习,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5.创设“角色”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才会觉醒起来。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自我表现的机会,争取让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我认为,教师的工作有时就像导演,他可以把学生按课程的需要转变成各种角色。我在上Word小报制作时,让学生扮演学校电子板报比赛评委,分别对多个电子板报进行评比,等等。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下,精神集中、情绪高涨,并积极地进行回答,在这样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既迅速又牢固。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用语言描述的,也可以是实物演示,可用图像、音乐、表演等艺术直观形式来表现,也可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模拟。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主动探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近几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身边的景观艺术要求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景观艺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景观艺术设计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各大高校中,景观艺术设计已经变成了热门学科。景观艺术设计也成为了当下热门的行业选择。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开展生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生态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学生运用合理化的知识来设计景观。

1生态与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完成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的在追求生活中的质量,对于身边的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刻期待着有着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设计出现,能够更亲密的接触大自然,全身心的放松心情,得以慰藉,还可以大饱眼福。景观艺术设计不应仅仅满足人们对于美的体现。更应该科学、合理化,借助于生态的景观艺术,不仅能创造有美感的?h境,还能使人们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与美共存。景观艺术设计者必须尊重并且敬畏自然,以便于人们与自然有着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们富有诗情画意、宁静清新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景观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我门应该积极的去看待。很多景观设计的设计者生态意识薄弱,往往不能把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放在首位,盲目的追求利益、快速。给人门和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对于学习景观艺术设计的学术和设计者都应积极的进行生态教育。在各个环节中都应使其尊重生态。

2生态教育方法

2.1生态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一般情况下,景观艺术的设计一定要满足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过程要遵循以科学设计为原则。不要去随意破坏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同样要考虑地方的生活习惯、习俗等,遵循生活规律,进行景观生态化原则。实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给人们带来更优质、更美感、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2.2生态教育中的植被选择教育

植物是景观艺术设计中唯一的生命,它不仅具备生态功能,同时更加具备重要的审美功能,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加强景观绿色植被的应用,尽量选取符合当地地质、地貌的本土植被和有功能性的外来植被引进。首先本土得植被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容易快速种植、生存。能够快速形成绿化,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快速的形成绿化工作也更加生态合理化。同时也应根据当地的情况针对性的选用一些外来功能性的植被,来增强当地绿色生态化的设计效果。来完善空气的质量;来调节城市的温度;来增强尽管的观赏能力。同时要根据不同场地对植物的种类、植物搭配、植物分布、植物的空间做好合理的分析。总而言之。景观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完善的准备,运用多样化、有功能、有选择性的选择对生态有保护作用和改善作用的植被。

2.3生态教育中的视线教育

景观艺术设计中视线是人们对景观审美最主要的体验方式,视线的合理化是体现一个景观是否符合观赏者最有效的检验方法。所有的景观都离不开视觉的体验,它是设计者在做景观设计时是否达到美的科学依据。在景观设计中,无论是景观的分布、分类、景观的长度、视线的焦点、视线障碍等,都是视线观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对位置、方向等视线的重要条件做好合理的计划和研究。以避免观赏者不法直观的欣赏景观艺术。违背了景观建造的初衷。

3景观艺术生态化设计中的问题

大多数设计者对于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有一定的误解,普遍的是停留在多搞绿化的层面上,但实际上生态的景观设计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的创新,如果还是停留在用大面积的绿化来提高景观艺术已经很难收到应有的收效。同时成本也会随着大大的增加。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我门要多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避免浪费资源、增加不必要的设计成本,选择更加合理且能够真正起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要本着减少成本、增强保护效果,合理性的运用多样的、创新型的景观设计。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1.终身性。学习型社会的首要目标就是构建人们的终身学习环境。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学习只是一个阶段性过程,主要历经小学、初高中、大学及进一步深造。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蕴含了无数先人的思想结晶和探究成果,需要人们穷尽一生甚至代代相传地去发掘、传承和发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思想和创新也是没有边界的。因此,学习不是人生某个阶段性的任务,而需要贯穿于人们的整个生活历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来完善自身,提升自我价值。

2.全面性。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另一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维护社会快速稳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向专业化技术发展,而高校专业化课程体系培养的人才只掌握了单独的技能或者片面的理论知识。但是,社会经济逐渐走向全球一体化建设,许多行业标准也实现国际统一化,服务要求标准在各行各业中愈发显著,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水平、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灵活应用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等。

3.开放性。学习型社会采用的是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时间上不再局限于学校阶段,它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实现终身教育,包括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每一个阶段;第二,空间上不再局限于学校,人们可以在家里、在公司、在图书馆、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学习;第三,知识上不再局限于相关资历,无论是在职的学生,或者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商人,还是中途辍学的少年,都能继续学习;第四,方式上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人们可以利用书本、手机、电脑、报刊等各种介质、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可以独自潜修,也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与别人互动交流。

二、社区成人教育的作用

1.构建全面教育体系。全面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使得公民的知识水平结构不平衡,基本上70年代前的公民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大力地推进教育建设,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使得这部分人群所接受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综合人才要求。所以,加强社区成人教育能构建全面教育体系,让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和知识结构不全面的公民能进一步地学习,与时俱进,共同进步,健全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2.加强成人全面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膨胀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在周边环境影响下有所扭曲,太过追名逐利,利欲熏心,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而通过成人教育可以培养成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维护社会稳定;其次,社区成人教育提高成人知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自我价值;最后,社区成人教育注重提高成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提升成人综合能力。

3.促进社会发展。首先,社区成人教育能够提高成人利用相关知识和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从而减少了社会矛盾冲突;其次,社区成人教育能加快脑力劳动向智力劳动的转变,促进社会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还有,社区成人教育能提升成人的道德素养,丰富成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最后,社区成人教育提高成人的创新能力,能有效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构建社区成人教育的实现方式

第一,加强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宣传,让成人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环境中;第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举办社区阅读活动、交谈会、文艺鉴赏活动等,激发成人的学习兴趣;第三,健全成人教育机构体系,将成人学校、社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普通高校、教育机构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成人全面教育;第四,构建完善的社区成人教育网络平台,创立社区公众微信、QQ群、社区官方微博等,加强社区成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传播正能量以及开展线上教育;第五,充分挖掘成人教育资源,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无形资源整合在一起,合理高效地配置和利用,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建设。

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构建社区成人教育,不仅能丰富文化知识底蕴,还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我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区成人教育,注重德才兼备,加强道德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让成人得到全面发展,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陈文沛.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社区成人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16-19.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社会 技工院校 机遇与挑战 方法分析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实实在在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必备知识和能力。而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近年来,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从内容到结构、到授课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培养对象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以农村生源为主,且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从培养目标来看,技工院校以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计算机课程只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使之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处理生产实践当中的常见问题。全新的形势,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

一、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环境给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

1.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同时,各领域的工作也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可以说,当前社会,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我们已经无法找出不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将来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工院校的学生理应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生活和生产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现如今,信息技术类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这一方面为技术院校计算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学生之间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因此,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也不宜再顺沿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创新与发展。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校园网络的普及。近几年来,技工院校,特别是进入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的技工院校,其硬件水平得以大大提升,不少学校已经做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相应的师资培训也提高了教师的应用能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校园网的普及既丰富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手段,也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二、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1.分层次教学

通过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在进入技工院校之前已经具有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了。但是,由于学校区位不同、学生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同一班级内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相同,于是一部分学生感觉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都会了,听起来索然无味;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觉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太难,消化不了。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教学水平、专业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在学生报道之后,对其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并将学生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应用能力较强,且所学专业与计算机关系较为密切(如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B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般或较差但所学专业与计算机关系较为密切;C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般,但所学专业与计算机联系并不密切;D级学生级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且所学专业与计算机联系并不密切;针对A级学生,可以少讲授一些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基础操作,重点放在操作技巧、网络技术和与专业相关的Phtoshop、3D Max、Flash等软件的应用上,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B级学生,则强化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和Office操作基础,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之后,再结合专业需求,讲授Phtoshop、3D Max、Flash等软件的应用;对C级学生则将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巧作为重点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D级学生则重点做好Windows和Office基础内容讲授,强化学习方法指导,使之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当然,想要做好上述工作,任课教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备课、授课。

2.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的动力。计算机课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天然优势,只要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就一定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切入点,进而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务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灵活化。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善于结合具体的生产生活实例展开讲解,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在,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技工院校已经都不同以往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生动,课堂信息量变得更大,教学的有效性更高了。如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通过类似于央视新闻联播且自动播放的PPT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在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网络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时,不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拆卸计算机,而后再依次复原,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是众多教师的共识,而问题由谁提出、由谁回答才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必须承认,提出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如,在让学生掌握应用Excel处理数据的技巧时,我们可以先呈现给学生一个杂乱无序的学生成绩表格,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无序给数据处理带来的难度,进而提出“如何改进成绩表,以方便数据处理”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人认为应该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有的人认为应该按学号(或考号)排序,还有的人认为应该将前十名学生和不及格学生名单筛选出来,如此等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如何利用Excel来未完成这些操作的问题,而后请几名学生分别到教室前边完成相关操作,教师则只对其操作加以点评和补充,点出其操作关键点,这样的教学可谓是快乐而高效。

4.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与其说技工院校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技术,不如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独立地展开思考与分析。不管学生是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信息化的社会当中都无法避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起码也要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 中,教师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课本中几个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而应该拓展到相应软件的使用技巧,让学生熟知不同软件操作过程中的类似点与不同点,以便学生能在毕业之后,根据工作需求自己学习其他应用软件。如,当学生学完Word的基本操作后,会学Excel软件的应用,不妨结合Word中的字体设置方法来讲Excel当中字体的设置,以使学生很快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当然,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国产办公软件WPS那就最好不过了。一但学生掌握了软件的使用规律,自主学习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面对种类繁多、功能复杂的各种应用软件,课堂教学未免太过单薄了。但是,不管技术如何进步、软件如何发展,其基本操作都是类似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软件的操作规律,就能迅速地学会其他没有接触过的软件,并能顺利掌握基本操作。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其中不乏免费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句话,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就拥有了徜徉知识海洋的法宝。[3]

5.强化师生交流与沟通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学生从课本上所学到的内容永远也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的学生总会在课堂教学之余,向老师请教与课本内容相关但又不属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由于技工院校班容量较大,教师不可能利用课间的时间来逐一回答学生的问题,但又不能将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变成学生问题的解惑时间。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借助QQ、电子邮箱、微信等技术手段与学生实现交流互动,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解决问题,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在这一方面,教师务必克服课外辅导学生是“份外事”的想法,及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与质量。对于技工院校来说,计算机课程应该重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应该以坚持笔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笔试来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通过上机操作来考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当然,最好能再辅以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出勤情况。所有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坚持做到平时成绩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因为盲目追求分数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查。

另外,考虑到技工学校的特殊性,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在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一个综合性、应用性的课程设计任务。如,在学生学完Word的操作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应用图文混排知识为自己制作一份精美的求职简历;当学生学完Excel之后,可安排学生对某次考试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甚至可以让学生就一个学生多次考试的成绩给出成绩浮云曲线;在学生学完PPT之后,可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制作自己专业的宣传片;在学生学完基本的Photoshop操作之后,可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素材,让学生设计学校的招生简章。为了给学生以成就感,可以为每次设计设立奖项,如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优秀设计团队等,并在考试评价是给予相应的加分。 做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考取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证书,以帮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日后就业提供砝码。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经不可能离开计算机技术了。与此同时,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文化基础课程,更应该是素质教育课程。对于技工院校来说,计算机课程应该突出其基础性和应用性,重点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上下功夫,着力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理应同时考虑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社会岗位需求,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玲.在计算机基石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J].硅谷,2008(19).

[2]吴小莉.对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探讨[J].新西部,2013(15).

[3]杨春;曹燕燕.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职能定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