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视表演的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 校本课程
一、背景与现状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但是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需求。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它的开展,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我校研究并制定了符合本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展将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一个五彩缤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目标与意义
本校开发的英语校本课程为选修类课程。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是我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其特点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兴趣性的。它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强调课程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绳,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校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大多为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使学校校本课程更切合当地和学生的实情。这套教材的编写,使全体英语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师整体的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具体实施
1.课程内容。本课程共设置了20个课时,学习主体为本校七、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但英语知识积累较少,所以本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了一些英语游戏、歌曲及影视等材料。
2.教学方式。
(1)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根据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3-4个学生为一组,负责一个课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或制作道具等,系统梳理知识。然后课堂上该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资料,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创新的过程是校本课程独特的教学模式。(2)组织英语角或文化沙龙。遇到诸如节日的话题时,可以将课堂改为英语角或文化沙龙,让学生在过节中学习、体验西方文化。(3)制作小报和墙报。学生可以定期在有关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前后,编出一期相关的内容来配合教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3.评价方式。校本课程不设终结性的考核制度,而以形成性评价(星级)为主。旨在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时星级:出勤情况,占综合评定的20%。未出勤1次扣一个星级。(2)课业星级:课堂参与情况。占综合评定的40%。过程性评价。(3)成绩星级:心得体会等材料,占综合评定的40%。
根据以上规则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四、实施的效果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英语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本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得到了顺利的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一个个英语文化场景的再现,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西方文化,有效地配合了英语课堂教学。(2)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本课程实施以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英语思维得到了锤炼,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潜力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掘。(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主动性的增强,省去了教师在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时间;学生能动性的提高,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节省出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用于对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形成良性循环。
五、总结和反思
本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些美中不足。首先,对课题的理论研究缺少专家引领,分析思考缺乏一定深度。其次,本课程属于选修课程,缺乏普及性。一周一个课时的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在课程性质和时间的设定方面还需进一步斟酌。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时期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随着这一课题的不断推进,我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体会也会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方向,使得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趋于成熟,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法;内容;语言组成
在初中英语教材不断改版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总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实验教科书的特点,希望在教师教育领域,尽可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迎合学习者的需要。通过对教材的教学法、内容、语言组成的分析,尽可能为其提高在课堂教学上科学决策的能力提供建议。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教材探究过程中呈现的基本框架源自Bob Adamson的《中国外语教育史》,围绕教学法、内容和语言组成三个方面展开。
【基本框架(成果)】
教学法:
《英语(新目标)》教材单元的主体结构框架可分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check。本文首先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全五册涉及的相关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如图1所示:
■
图1 各种教学法所占比例
由此可见,尽管编者认为教材主要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其占比还不算是压倒性的。其中直接法、听说法的辅助作用较明显,而结构法和交际法的使用比例十分接近,这使得课堂教学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接下来,本文将对任务型教学法和直接法在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方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如图2所示:
■
图2 第五册第十单元Section B的4
该题要求学生把上一环节3c中的搞笑故事告诉同学,并组织投票选出“最佳笑话”“最尴尬笑话”和“最有创造力笑话”。这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task)时,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现力,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加以熟练运用。
直接法(Direct Method)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形式语法的教学方法。原则是以模仿句子为主。如,第三册第六单元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pairs of twins[1-3]in the picture.”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听对话,给图中正在唱歌、弹吉他和打鼓的几对双胞胎编号。此时学生只需看懂给出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利用已经学过的词汇来分辨听力句子中包含的关键信息,不必依靠母语解释。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利用磁带中纯正的语音来锻炼学生的听力,继而引导后续的口语模仿练习。
教材语言的真实性较强。编者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到中学生所关注的人、事物和事件,选择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言。例如,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生日聚会、年会的,Section A的1a陈述连线题中就有如下内容:
■
图3 第四册第五单元Section A的1a陈述连线题
图3提到的西方人参加聚会需要带的伙伴、穿的衣服、乘坐的交通工具等,也是中国学生参加平时的生日会、同学会经常碰到的方面,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共通之处。而随后的回答,比如,聚会迟到,感觉抱歉,“玩得开心”的表达也符合大家的情绪体现,真实可信。但问题和回答中分别反复以“I think I’m going to...”和“If you do,you’ll...”开头,有些机械和生硬,缺乏灵活变通。
内容:
教材的内容服务于教材的设计理念,真正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体现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已有材料的前提下,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英语使用联系起来。为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笔者综合分析调查1~5册话题并作了分布统计,如图4所示:
■
图4 全五册话题统计
其中形象具体的“自我与人际交往”话题占很大比例(44.25%),其次是“事物描述(26.23%)”和“休闲活动(19.67%)”,而“地理(3.3%)”和“科技与人文教育(8.2%)”等抽象知识性内容较少。这里的“自我与人际交往”包括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及其在家庭和学校里的人际交往,“事物描述”涵盖了学生时常接触到的学习、生活用具和其他可以进行简单描述的身边事物,“休闲活动”指的是学生参加的课余和假期的各项活动,“地理”是有关国内外的基本地理常识和故事,“科技与人文教育”包含初中生能接触到的简单科学知识和实例,以及国内外文化熏陶下的素质教育。
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教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细节,真实性强。因而初级学生就可以灵活地运用交往语句。其中出现的大量关于人际交往的阅读和练习旨在促进学生的口语和社会交际能力,而其他的事物和休闲活动描述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有话可说。然而经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编者对地理、科技与文化教育等常识性、知识性、有内涵的内容选取不多,导致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用语言的接触较少(毕竟初中生正在学习相关社会和科学课程,可以适当结合英语学习)。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这个单元鼓励学生讨论各自笔友,如“来自何方”以及他(她)的相关个人信息;引导学生把知识和个人经历结合起来,如填写自己的个人爱好等;提示学生填写符合生活需要的资料,如填写学生信息卡。如图5:
■
图5 第二册第一单元Section B的3b
从上面的图文可以看出,教材要求学生先读懂右侧的学生信息卡,然后完成左侧的填空。这个练习的选材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往中常见的“笔友”话题,所用的信息也是联系中经常使用的,属于中学生所熟悉的“自我与人际交往”方面。继续深入分析能够发现,因为教学对象英语知识积累的局限,其中的单词和句子简单而单一。这虽有利于教师巩固和测验词汇和语言点,但如此表达较死板,没有明显的连贯和统一(如再加上一些“and”“but”等词)和惯用语搭配,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我表达。
本文研究分析过后得出的建议是,教材编订者可以适当变化听说读写的练习顺序,在材料中更新和融入英语地道表达、中国文化生活环境等的相关内容,在书本最后附录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拓展部分供学生需求。本次研究尚未对教材中地道英语表达的具体设置方式有所涉及,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完善此文。
参考文献:
摘 要 如何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增强高职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每一个职业院校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在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办学,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战型实训基地,对接职业与岗位,对接企业文化;通过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融合等途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做粗浅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职业标准 高职课程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2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Based o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LIU Ju
(Dalian Staff and Workers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3)
Abstract How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vocational students to adapt to social empowerment,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problem is solved every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have faced. In this paper, the marketing profession in my school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der" schools, companies deeply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bat-type training base, docking occupation and job, docking enterprise culture; and vocational skills identification through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other ways, in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constructing Voc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system of doing superficial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vocat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research
随着买方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产品销售日益艰难,迫切需要掌握一定营销理论与营销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是从我国人才供求市场上看,存在一定的供求质的失衡。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深度合作,各职业院校仍然“闭门造车”,依据传统的模式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导致大批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相脱节,从宏观意义上讲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问题症结主要在于专业与职业岗位要求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等。为了解决企业用人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认为应该首要实施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体系课程构建于实践研究。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质上是把职业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点,认真分析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在能力、素质及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要求,并据此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开发,以期培养面向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面结合大连职工大学为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就我校在校企双主体办学,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双主体办学、与国家职业技能坚定衔的具体做法,探索职业标准的高职体系课程构建。
1 校企合作,实施了“订单式”办学,构建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
我校与大连珍奥集团实施校企合作,深度办学,成立了“珍奥商学院”,“订单冠名”,校企合力培养掌握扎实的营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适应企业需要应用型初级管理人才――助理店长――店长等。为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要求。
1.1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设置专业于课程,量身打造企业需要人才。在专业开发、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改、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合作企业深入研究,专业教师与合作单位主管领导、经验丰富的区域经理和优秀一线销售人员多次分析商谈,确定了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计划,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定位,设计典型职业活动,构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订单课程+顶岗实习”四个模块,五个阶段的课程体系。
在公共基础课部分,我们遵照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用沟通技巧、商务礼仪、商务应用文实训、通用管理能力、英语等课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及基本文化知识等。
职业基础有:营销法规、市场营销基础、统计学、营销信息技术、管理学基础、服务营销管理、广告理论与实务、零售管理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满足其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职业技能课程,主要有零售管理实务、市场营销策划、现代推销技术、客户服务管理等课程,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如市场营销基础对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市场营销基础》和《市场营销技能》三级,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订单课程,我们与企业深度合作,组建了以大连珍奥集团冠名的“珍奥订单班”,结合企业特色文化,开设订单课程,包括兴趣、追求、演讲、企业文化、服务意识、销售技巧、店内日常服务流程、产品知识等。
顶岗实习,最后一年,学生进入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销售管理、营销策划、推销谈判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零距离”上岗,完成实习、就业。
1.2 建立实战型“珍奥核酸”连锁店,为教育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对接职业与岗位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和企业订单培养的需求,我们在学校实战型商业一条街门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让出大学生孵化基地门店,装修改造成“珍奥核酸”连锁店,作为订单班学生实训基地,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教学实训环境。学生以员工的角色进入零售店,接受企业式的培训、管理,企业区域经理、连锁店店长作为顾问,在真实的销售环境中指导学生产品推介、客户开发与服务,训练了学生的礼仪、接待、观察、交流、操作、服务等职业综合能力。
1.3 对接“珍奥”文化,在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与理念,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
订单培养不单纯是使学生接受岗位技能的培养,还应了解企业文化对员工成长的要求。我们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我们的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珍奥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职业素养。
为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深入认识和好感,我们组织学生到珍奥集团总部和连锁店参观、培训,感受企业“大爱”文化,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珍奥集团秉承“立足生命科学,造福人类健康”的宗旨,弘扬大爱企业文化,以“诚信、行善、积德、尽孝”作为珍奥人行为准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捐款希望工程、老龄事业、慈善事业。让学生懂得珍奥倡导大爱企业文化,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了解珍奥由于始终恪守诚信经营的道德规范,对国家他严格按章纳税,使珍奥集团连续多年位于大连市纳税50强之列;对员工实行“平等、尊重、关怀、扶持、同乐”的人性化管理,不仅从不拖欠薪资,同时设立“爱心基金”帮助困难员工;对顾客以“诚信、行善、积德、尽孝”行为准则,进行“真诚、周到、朴实、自然、亲切”的服务;对供应商和经销商推行“结盟双赢”的经营理念。通过企业文化对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感热心公益、感恩社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
2 融合职业技能鉴定构建高职体系课程
在充分考虑合作企业需求的同时,我们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 构建职业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
(1)分析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掌握扎实的营销基本理论,具备娴熟的营销专业技能,能够从事现代化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技术型、应用型初级管理人才。通过在校系统学习,走向社会后能从事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业务活动,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开发、商品市场投放策划、客户服务与管理、销售管理以及销售促进与公关,等等。我们一改过去计划侧重营销理论授课,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市场营销、推销与谈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为了与职业技能考试紧密结合,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国家营销专业的技能鉴定,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除了考虑与企业及岗位有效对接外,还兼顾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对接。在原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礼仪、营销职业技能训练、现代推销与谈判等课程,并且缩小理论课时,增加市场营销技能训练。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营销技能、推销与谈判、营销法规、营销策划等课程,我们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体系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标准与课程内容。这样,既保证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的教学需要,又能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2)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与创新。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变一主体为多主体,使学生动起来,全面参与教学过程。采取演讲、分组讨论、互评自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引领、推销实战等多种方法,理论教学渗透实践内容,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在课堂教学的,教师力求精讲,尽可能减少理论讲授时间,并且在内容侧重教材以外的前沿知识的补充。这样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是他们有更多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教师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在便于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上,如市场营销、推销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讲台上推销,黑板上调研,而是要走出校园,让学生深入辉山乳业、点石健身中心、招商银行、恒大地产、珍奥集团等企业,在市场实际操作中学习、锻炼、成长,切实掌握推销等技能。另外,我们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录制了系列微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目的。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体系课程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将以创建课程体系为契机,以就业为切入点,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企业和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探索、实践,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注:本论文参与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JG14 EB061 《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一)“基于标准的改革”的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从总体上看,这次改革本质上是基于标准的改革。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评价是基于标准的教育体系的组成要素,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这四个要素是否能够协调一致。[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于标准的教学是重要环节,同时,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也尤为
重要。
学业评价是保障课程改革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国许多省、市、区县都展开了不同规模的学业质量监测,这些学业评价都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试图通过监测数据,为教学改进服务。服务的目的达成与否,学业评价与标准的一致性是关键之一。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不仅仅是教育评价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基于伦理学的重要课题。如果根据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评价结果做出教育推论与决策,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是极大的不公正。[2]意识到这一点,反思近十年来笔者参与的大规模语文学业质量监测,测试工具与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如何?真是一个应认真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拟对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展开探索。
(二)核心概念界定
文中所言“基于标准”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3]它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4]
学业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通过测验等方法,对学生在校课程学习中取得的学习成就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5]要使学业评价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反映学习结果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差距,保证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前提之一。
二、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SEC(Survey of Enacted Curriculum,简称 SEC)模式。这是帕特(A. Porter)等人在2001年以课程实施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而成的,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加以编码,可以考虑学习内容和认知要求这两个方面,来判断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一)研究过程
使用SEC模式,需对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划分,以制定二维分析表来分析二者的一致性水平。
1. 确定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
(1)确定内容维度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学习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部分。但在纸笔测试中,适合测查的为前三部分。
而试卷则包括语文积累、阅读、作文。语文积累包括字词积累和语句积累。字词积累是指掌握已学过的常用汉字,有独立识字能力。这与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所指一致。语句积累是指掌握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诗文,积累常见成语、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语言材料。这一要求在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有明确规定。可以说,试卷中的语文积累可分别归入识字写字、阅读两部分。因此,确定的内容维度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2)确定认知维度
我们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记忆、理解、运用、评价、创造。
记忆指学生能回想起恰当、正确的信息,包括两个相联系的认知过程:再认和回忆;理解是指学生能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呈现的信息中建构意义的过程;运用是指学生在给定的情境中使用某种程序完成练习或解决问题;评价是指学生能依据一定标准做出判断;创造指学生能将各构成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
2. 制定二维分析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和每道试题都明确其内容领域及认知要求,并将编码分别填入二维矩阵相应空格内。如何对课程标准进行编码?下面试举一例简要说明。“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一项内容,其认知水平如何划定?达到“认识”常用汉字的程度,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字(词)义,这就不仅涉及再认与回忆,还要求一定程度的理解,因此,该条目的认知水平是“回忆”与“理解”两个水平。
为保证对课程标准和试卷的分析质量,我们请三位专家作为评分者。一位是有22年教龄的市语文骨干教师,一位是区语文教研员,另一位是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人员。每位专家保持了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三人之间也保持了较好的评分者一致性。
(二)研究结果
1.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
在研究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第一、二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进行编码。其中,不适于纸笔测试的条目(比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等)不在编码范围之内;若某一类内容在两个学段中都出现,按较高的认知水平进行编码,不重复计算。具体情况参见表1。
按照SEC模式一致性研究的方法,需要将该表格转化为一个比率表,即把每个单元格中的数据除以总和,具体数据参见表2。
2.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
按照同样方式,以答案所设定的分值对试卷进行编码,得到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二维比率表。具体内容参见表3。
3.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1)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临界值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用P来表示,我们需要知道P值达到什么范围在统计学上才有意义。通过利用MATLAB软件,我们得出P值的临界值为0.78。即:要使P值达到0.05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P值要大于等于0.78。
(2)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在得出语文课程标准和试卷二维数据比率表后,利用帕特一致性公式计算其一致性水平。公式为:
n表示单元格的总数,i表示某一单元格, Xi表示课程标准二维表中第i个单元格的内容,Yi表示学业水平试卷二维表中第i个单元格的内容。
经计算,本研究中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P值为0.88,达到了0.05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说明在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中2014年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高。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完善建议
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高,令人欣慰。但在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进行认知水平划定时,因其表述的笼统与模糊难以把握,这对于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亟需进一步完善。应该有学业质量标准,或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增加表现标准。
(一)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标准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完成各学段基础教育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对其应达到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目前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其设计大致有三类模式:连续性尺度模式、成就图模式和能力水平的案例例证模式。[6]
连续性尺度模式是指用一个跨越年级的连续性发展尺度来表现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比如英国,其学业质量标准渗透在《国家课程》中。针对每个成就目标,将学生从小学1年级到11年级的发展水平划分为依次递进的9个水平。成就图模式是分年级规定的,在明确阐述学科基本概念、内容主题、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科核心能力的类型(知识和理解、思考、交流和应用),将每个类型的学习结果划分为四种水平,规定每个年级的上限水平。能力水平的案例例证模式是用实际案例说明相应的表现预期,呈现体现学生能力水平的任务样例及其分析。
只有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学科能力发展水平,才能对学生表现水平做出准确界定和描述。
(二)在现有课程标准中增加表现标准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内容标准,目标过于笼统,内容概括性强,这会增加人们理解的难度。因此,在课程标准中要增加表现标准。表现标准是对课程提出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规定或要求。[7]能够回答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能够作为表明学生掌握相关内容的证据,它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不过,不同学习领域内各学段的表现标准应该具体化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学业质量标准中描述的对学生能力的预期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作为概括性的抽象概念,每个能力属性应跨越不同类型的任务,覆盖学生在大量问题情境中的表现。因此,将抽象的概念固化为某些具体的行为指标,虽然有助于使用者的理解,但同时可能会导致对总体目标和能力含义的窄化和表面化,[6]有可能会丧失学业质量标准的初始意图和功能。语
参考文献
[1] 刘学智,张雷.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本土化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 (12).
[2]岳喜腾,张雨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韦伯模式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人民教育,2001(09).
[4]崔允t,沈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课程标准框架》述评[J].外国教育资料,2000 (01).
[5]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03).
[6]杨向东.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J].全球育展望,2012(05).
关键词:课程标准;.NET网站开发;CDIO;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在各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的今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的规范化问题逐渐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培养能够从事企业计算机应用项目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岗位核心能力+基础能力”为导向来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实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究竟按照怎样的标准和规范来实施,科学制定课程标准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规范课程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以《.NET网站开发》课程标准为例,探讨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思路和内容。
2 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s developed)
课程标准是对某门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教材编写及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制定课程标准就是研究课程的总体功能定位、课程目标定位,选择能达到目标的课程内容,并确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实施环节的基本思路[2]。高职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是真正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3]。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1)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任课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的性质,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设计思路,使任课教师更为灵活地组织教学。
(2)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规范课程的教学。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教案和讲义撰写、教学进度安排、实训安排的基本依据,科学的课程标准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授课进程,尤其对同一门课程有不同老师授课时更需要一个合理科学的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标准从课程实施的进程出发,除强调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和应用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程标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注重工作过程的考核,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体验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5)课程标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课程标准给教师教学留出了足够的创造性空间,便于教师不断学习学科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6)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课程标准是由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课程研究专家结合专业岗位(岗位群)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
路(The general idea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curriculum standards design)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设计需要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由学校牵头,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共同成立课程标准建设小组。通过对计算机相关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选取和序化,归纳出课程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中实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1)调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2)由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专业课程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对计算机典型工作岗位的分析,构建课程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编制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融合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课程新技术的发展确定课程具体内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选择和序化课程项目。
(4)实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按项目的生命周期和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来组织课程内容,并按照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程的实施。
(5)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建立考核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完成对课程的评价与考核。
4 《.NET网站开发》课程标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NET website development curriculum
standard)
4.1 课程描述
在课程标准的最前面以表格的形式对课程进行描述,指明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学分、课程学时、教学组织方式、适用专业、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制定人及审定人。如《.NET网站开发》课程标准的课程描述为:课程名称:.NET网站开发,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4.5,计划学时:70(理论35+实践35),教学组织:教学做一体,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先修课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C#程序设计、界面设计,后续课程:.NET框架体系、软件测试。
4.2 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包括课程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岗位和课程性质。《.NET网站开发》课程定位包括网站开发相关职业岗位(群)分析、课程典型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和课程性质。该课程的相关职业岗位(群)定位为四大类网站开发:技术类、设计类、编辑类和交流推广类,与本课程相关的典型工作岗位是网站开发工程师和网站维护工程师,因此可以在课程标准中设计“典型工作岗位、岗位职责与职业能力”表,让授课教师明白该课程在典型工作岗位中的实际需求和地位,以及要培养适合该岗位的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及素质。
课程性质主要是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NET网站开发》的课程性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讲授目前流行的开发语言,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体系的最新主流技术,具备Web编程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动态网站项目的开发,达到网站开发工程师及网站维护工程师的任职要求,并为企业级网站开发打下基础。
4.3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典型工作任务,具备哪些基本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并需要达到计算机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在《.NET网站开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设计了“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及课程目标”表(表1),和计算机程序员职业资格标准表。
4.4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需将职业资格标准有机地融合到典型工作任务中,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总体设计中概述了项目构成,并对大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如《.NET网站开发》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为:针对课程的岗位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了综合教学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和实践项目“在线音乐点播系统”。并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贯穿整门课程,该系统分解为六大项目:网站规则与搭建、用户登录模块、学生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公共类设计。接下来将每个项目又进一步分解成工作任务。
在教学内容的详细设计中对项目进行细化,明确每个项目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知识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学时,如《.NET网站开发》课程标准的详细设计详见表2。
4.5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组织、教学模式和教学建议等。《.NET网站开发》课程的实施按CDIO理念,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这个大项目,按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调试、运行到交付的生命周期流程进行划分;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按“效果展示关键技术讲解学生模仿课堂演练综合实训真实项目实战”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建议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获得CDIO理念中的构思(确定任务,确定技术路线,小组分工)、设计(自主协作、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形成方案)、实施(团队协作,项目制作)、运作(活动评价,成果交流)的整体训练,同时完整地体验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以便在工学结合的实践环境中能以团队协作形式完成真实项目的开发。
4.6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职业能力的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并让行业企业教师参与对学生的考核。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想学、能学、乐学”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NET网站开发》课程注重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15%)+技术知识考核(85%)”组成。平时考核包括“平时作业(5%),平时考勤(5%)+课堂表现(5%)”;技术知识考核包括“子项目过程考核(60%)+期末考试(40%)”;子项目过程考核又包括对六个子项目的考核,每个子项目占10%,重点考核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团队竞赛、作品展示、小组汇报、小组互评等方面的情况。
4.7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
这部分属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NET网站开发》课程选用的教材、实训指导书、参考书、软件环境、工学结合及相关网络资源等。
5 结论(Conclusion)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调研计算机的相关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岗位(职责)和知识能力需求,融合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原则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项目化、工作过程导向、案例等教学方法,结合教师、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从模仿到创新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君,袁利鹏.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
研究,2011(4):61-62.
[2]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
[3] 张圣喜,贺军,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
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110-111.
作者简介:
李淑飞(1974-),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智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