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废物处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废物;环境保护;治理

一、医疗废物处理的现状

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些关于处理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但是目前来说,还是有部分机构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不能达到要求。这主要包括以下问题:有的医疗机构没有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而是随意进行堆放处理,这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有的医疗机构没有按要求包装好医疗废物,而是简易包装,没有贴上任何的辨识标签,这对医疗废物的处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有医疗机构将废物处理的地点设置在人群多的地方,这样的行为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这会使医疗废物上的细菌进入空气中,从而附着到人们身上,引起疾病。针对以上种种现象,我们发现的整个医疗废物处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二、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处理的问题

其实一些科室都承担了各种医疗费用,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来更好的处理医疗废物,对医疗机构进行废物处理进行资金支持。

2、服务方提出的问题

在进行医疗废物处理的时候,管理人员可能会沾上或多或少的废物、细菌,因此,为了管理人员的自身安全,以防止细菌的传染,也为了不让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破坏,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定期体检。很多医院把废气物成本算到科室头上,这样做是很不好的,因科室已经为处理废气物消耗许多消毒剂,每月开支几千元不合理。为了防治工作人员交叉感染、受伤以及二次污染,就需要集中处理好一次性医疗物品。其集中处理的方案可以借鉴“中美儿童医院”的针筒集中处理方法。对使用过后的针头的进行“打弯”处理,这样不仅仅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而且还大大的浪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如果废气物分类很细,那么其所需要的空间就会增大,且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很麻烦。如果在分类时不小心将物品分错类或者分类标志不是很清楚,那么就很容易将其当做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

3、其他问题

某些科室,如急诊科室病人输液多,应考虑具体情况,增加输运医疗废物的次数。可考虑在病房内制作一个“收集箱”,由专人每天回收,统一集中处理病房内病人的废气物。

三、医疗废物处理有效措施

医疗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加强法制、统一规范、落实制度、综合利用”,这是加大医疗废物处理改革和加强现代化综合医院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医疗废物的集中化管理,综合利用是医疗废物的处理趋势,解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粗放化管理,达到集约化管理的效果,有利于减少医疗废物对社会以及人民大众的危害。

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程度所决定的,为了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医院就需要一个专业的管理小组,其组长主要领医院领导,小组成员则是医院废弃物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在院内进行广泛宣传其重要意义,提高从业人员依法行医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以小组为中心,人人参与的,全院各个部门同心协力的环境。

1、加强条例学习,落实制度

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涉及到医院各方面工作人员,因此凡是与医疗废物有接触的的工作人员(含医生、护士、医技、药技、工勤等)均需参加院内举办的培训。要求人人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的方法、技能和原则。

2、成立小组,责任到人

医院应成立由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医院感染科室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管理组织,下设各科室或班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的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联动小组,形成一套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体系。联合协调相关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使其大力支持和配合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协调,统一标准、要求

卫生监督部门和医院主要分管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统一标准和要求;同时应加强培训,提高上级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能正确指导、监督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

4、全面管理,逐个突击

必须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和交接签收,杜绝医疗废物的扩散、流失。不但要管好个大医院的医疗废物,也不能漏掉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等小的医疗机构。

5、重视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主要是针对组织正在面临或可能的的危机事件,而针对危机识别、危机防范、处理等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医疗废物的管理,可以说是医疗机构内危机防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医院来讲,同提高医疗质量,抓经济效益是同等重要的。为了进一步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需要组织医务员工重新学习认识危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如“非典”造成危机事件的发生。有效的危机管理是医疗机构临危不乱,借以立足的法宝。

四、结语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做到无菌、无污染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进行各种医疗手术及其他医护治疗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医疗废物,那么如何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就成为医院十分重视的问题。毕竟,人们希望在医院看到的是干净的床铺、整洁的地面,这样会让病人安心在医院内休养生息。因此,有效地处理医疗废物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医院必须对这件事负起责任。医院每天都会产生不少的医疗垃圾,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垃圾进行有效地处理,将会影响到医院对医疗质量,而且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也为了保护病人,有效处理好医疗废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是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长期处理与监测的。环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坚强,它不能受到本不该有的破坏,我们要做好能够做到的事情来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夏侯娟.江西省医疗废物处置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13

[2]梁娟娟.医疗废物典型组分热解―焚烧过程中无机氯析出及二恶英排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王佳裕.二氧化铈催化臭氧氧化医药废水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4]魏炳方.机械旋拧封口的医疗废弃物收集装置的研制[D].南昌大学,2013

[5]王轩明.废弃医疗仪器设备逆向物流的回流量预测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6]张璐.利用热等离子体熔融处理模拟医疗废物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废物;污水;管理

医疗废物、污水管理是保证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整的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系统,防止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污水而导致传播性疾病传播和环境物染。按医疗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加强医疗废物、污水管理的监督检查,减少环境污染。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成立由站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站长、各职能业务科室、组成的站内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实行站长―职能科室―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分级监督制度。业务科室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收集,检验科负责污水的管理;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运送工作;质控科负责对医疗废物从生产到处理全过程制度、措施的制定,并按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检查督导。

2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的培训

2.1业务人员培训本站将有关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分类要求,职业安全防护等知识打印成册,发放到各科室,重点内容有专业人员带领全体职工学习,一般内容要求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为使全站职工牢固掌握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2.2保洁人员培训大部分保洁员文化水平不高,医疗感染知识欠缺,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了解不够。对保洁员、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3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

3.1建立医疗废物贮存室贮存室建在远离医疗、生活区,并且防盗、防鼠、防蚊蝇、防蟑螂;标识明显的“医疗废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2医疗废物的登记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对各科室送来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并与专用运送车工作人员进行登记,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焚烧时间、交接人双方签字。登记资料要保存3年以上。

3.3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医护人员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投入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的容器内。(容器为黄色,锐器盆和垃圾袋)袋装放至3/4时,由值班人员用胶带封口,各科分类密闭收集包装好,送到废物贮存室,并做到日产日清。

3.4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各科室运送到医疗废物贮存室的污物由专职人员管理,每天由本市统一使用专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车,车体上标识有“医疗废物”来收集,装车完毕对暂存室进行消毒。专运车封闭,无渗漏液。

4严格污水监督管理

4.1分别排放医疗用水,生活用水,卫生间用水要分开排放,由专业人员定期检修,以防管道堵塞、渗水、污水外渗污染环境。

4.2污水的消毒化验室的污水,先存放在专用容器中,因为洗板排出的污水含有病毒,所以严格按杀灭病毒的比例用“84”消毒片按1∶20比例先进行消毒,1 h后再排放到医疗用水的下水道。

4.3污水消毒效果的检测质控科每月抽检污水消毒时“84”消毒液的浓度。防疫站定期检测污水消毒后的余氯量,余氯量≥10 mg/L,类大肠杆菌

5督查与整改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325-02

中图分类号:R 197.323文献标识码:Bお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如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将可能对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危害[1~4]。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去年卫生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标准中,也将医疗废物处理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可见医疗废物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院在近几年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摸索出了一些管理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及制度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在《条例》颁布后,为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院领导根据《条例》精神,召开了院领导及相关重要部门会议,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医院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及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主管医院感染的副院长、后勤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门诊办、供应室、检验科、药剂科、总务科等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实施由院长职能科室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务人员病人、陪护人员的管理流程,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同时,将规章制度成文并下发到各个科室,要求每个科室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明确责任,各施其责,共同做好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措施、奖惩办法等的制定,并按相关规定,定期对全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医务部、护理部、门诊办分别负责医疗、护理、门诊等系统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及检查督导;检验科负责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的就地灭菌、消毒工作;药剂科负责过期等药品的运送及焚烧工作;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焚烧、处置等工作;供应室负责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可再返回本科室的监督工作。各科室均指定专人负责,并要求各科室对本科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特点制定各自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目标,使各科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三、开展全院医疗废物知识培训,提高意识

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取得的成效[3]。医疗废物处理规范与否,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5]。医疗废物管理要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更需要全院每位职工的参与。我院对医疗废物知识培训十分重视,多次派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的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举办的医疗废物知识的培训班。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要求全员培训,人人过关。采取下发学习资料、上大课、举办专题讲座、提问及考试等方式,分期分批对医务人员、后勤人员、保洁工人、专职收集医疗废物人员焚烧工人进行培训,对新分配及新调入人员及时进行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岗前培训,重点培训与医疗废物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如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为: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环保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类别分类;本院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要求、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登记、安全防护知识;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等。通过不间断的开展培训,我院培训率达100%,培训后进行相关考试,合格率达100%。在今年1~6月,我院还要求各科室开展每月一次的医院感染控制学习,均以医疗废物管理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意识,提高人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依法管理,重视重点环节的质量

1.收集要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必须了解医疗废物的分类,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应分别装在黑色和黄色的塑料袋中,不得混装。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5类。损伤性医疗废物如医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等,使用后直接置于注明有“损伤性废物”及警示标识的黄色利器盒内,待盒满2 / 3或3 /4时,将投放口锁紧,置入医疗废物周转箱内;其余的医疗废物分别置于有警示标识及有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的防渗漏的黄色包装袋内,袋满3 / 4时,封扎袋口置于医疗废物周转箱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高压灭菌或采用化学消毒处理后,感染性废物包装袋装,封扎袋口置于医疗废物周转箱内;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2.运送、贮存及登记科室的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运送,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按时间、线路运送。周转箱为封闭式,确保医疗废物在运送过程中不发生泄露、抛撒。科室及贮存地分别设立登记本,登记内容:医疗废物来源科室、种类、重量(数量)、运出科室时间、运送人签名;贮存地交接时间、双方经办人签名,最终去向等。运送工具用有效氯2000 mg/L含氯消毒液檫拭或浸泡后备用;贮存地物体表面用有效氯2000 mg/L含氯消毒液檫拭;贮存地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禁止饮食”的警示标识;管理人员离开贮存地必须上锁,严防拾荒人员或儿童进入。

3.注重安全防护接触医疗废物时刻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为此,我院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及处理的人员配备了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乳胶手套,胶鞋等,并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对他们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五、加强监督考评,不断整改,长抓不懈

有了一整套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及应急方案,对做好医疗废物管理有了基础,但监管工作则是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证。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全院的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规现象即给予扣分,并将结果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凡在上级部门相关检查发现问题并扣分的,按分值对个人及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定期将监督检查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向主管院长汇报,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以确保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在我院的顺利实施,有效的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长期工作,我院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去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两次检查及卫生厅的多次检查中,医疗废物管理环节均达标。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成绩,应不断继续努力,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刘丽杭,李慧平.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及规制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4(3):21-23.

[2]倪晓平,蔡一华,俞中,等.医疗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探讨与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09C911.

[3]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5-1267.

[4]姚林燕.依法管理医疗废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2-913.

[5]丁国英,王兆凯,李萍.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30-931.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人群乙肝的高发和结核病、艾滋病、梅毒等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医务人员正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性,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和关注。为了解我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发生职业暴露37例,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发生的职业暴露个案经追踪均末发生感染,调查对象均为医院的工作人员。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职业暴露发生的个案记录,对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及导致发生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工作类别分有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清洁工及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医生、检验人员、麻醉师,见表1。

2.2 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可分为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空气污染、其它相关因素,见表2。

3 讨论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基层医院不同工作类别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分别是护士、处理医疗废物人员、医生,医护人员发生率高是由于侵入性操作及接触利器的机会较多,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由于每天都要接触感染性及损伤性医疗废物,所以也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 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危险因素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缺乏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严格落实标准防护措施。表1 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表2 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构成比(%)

4 防范措施

4.1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为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除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防护培训,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防护培训基层医院不够重视,工作人员对防护知识不熟悉,自我防护意识也不高,特别是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护士。有一些调查显示[1],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缺乏,对那些患者的血液、体液有传染性知晓率仅为36.2%,有37.9%的人不知道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而且防护意识淡薄,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工作,是减低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防范措施之一。

4.2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2]由美国CDC1995年提出,我国于1999年引入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中。标准预防就是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粘膜, 均需进行隔离,它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更是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4.2.1 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及其污染物品,医务人员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接触清洁与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当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污染的床单要及时处理,对传染病病人应针对相应的隔离要求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有无破漏,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损坏。据报道[3],英国一位护士被一名患艾滋病的非洲病人的含有新鲜动脉血的注射针头刺破皮肤,两周后,她的血样检查呈阳性。因此,工作中使用一些防护用具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医院已经提倡使用双层手套,这样有助于更有效地隔断肝炎病毒等感染。

4.2.2 利器损伤的防范措施[4] ① 医务人员执行注射、手术、传递锐利器械、侵入性等高危险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力集中;② 工作环境光线充足,区域宽敞;③ 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锐器盒放置在离操作者最近的位置;④ 对不合作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可多人协助,必要时做好约束工作;⑤ 充分暴露注射、手术部位;⑥ 选择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⑦ 操作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针头等锐器,避免徒手将针头插入肝素帽、上手术刀片及将针头帽回套、徒手捡玻璃碎片等;⑧ 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利器盒;⑨ 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如静脉采血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4.2.3 保持医院工作人员有良好免疫状态 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经常处于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中,因此保持他们的良好免疫状态是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医务人员接触的感染中较为常见的是肝炎。据报道[3],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的感染机会比一般人多得多,并被一些机构视为一种职业病予以考虑。一些研究表明,医院职工的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比其它人群高2倍,而且随着在医院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对经常接触乙肝病人的工作人员应注射乙肝疫苗,合理使用免疫制剂,不仅能保护工作人员,而且也能使病人免受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小英,王绿环.护理人员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5,3:50.

2 张彦.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72.

医疗废物处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问题;探讨

引言:危险废物的处理对人们的生活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对于相关的处理技术以及管理措施应该尽快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也要注重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争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1. 广西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处置中心概况

是广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的业主公司是西神州立方环境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固废处置中心是《全国危险废物处置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中的规划建设项目,保障广西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基础设施,该项目主要服务处理14个地市产生的除爆炸性废物以及放射性废物之外的全部危险废物,同时为周边一些自治区重大项目提供环保服务。

广西固废处置中心处在广西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区,投资总额21668万元,占地面积达320亩,每年能够处理的危险废弃物达到4万吨,这其中每年物化处理的危险废物达4260吨,安全填埋的危险废物达39869吨,焚烧处理的危险废物达11522吨,固化处理的危险废物达23757吨。其中配备的固化、焚烧、安全填埋等工艺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都比较先进齐全。当然,其中仍然有一些不足,下文对这些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行相关的简要论述

1.固体废物处理中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广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在处理危险废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概括为下:

首先是附近城市的危险废物的成分比较复杂,而且产生量较大,给处理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经济的额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就导致了大量的垃圾废物的产量也逐年增加,巨量的废物为处置中心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其次是,广西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起步比较晚,现阶段生产危险废物的单位对于废物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另外很多单位没有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混装直接拉往处置中心,这致使后续处理难度很大,也给处置中心的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致使发生危险的概率非常高。还有就是产废单位对危险废物的包装不规范,有选择包装容器不对和包装容器有破损的情况发生。

其次是废物处置方式过于单一,相关设备的配套还不够完善。随着经济水平的额提升,现阶段广西的工业生产发展非常快,工业生产产生的危险废物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正式运营的废物处置中心数量不足,导致废物得不到及时处理,长期的堆积就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

再次是监管能力不够完善。现阶段,广西极度缺少能够专门负责监管废物处理的相关机构,并且在为止分布上也过于集中,无法形成全方位有效管理。另外员工配置上欠缺也很大,职员的业务水平过低,日常的监管工作做得不到位,这也致使危险废物处理的监管无法收到应有的成效。

2.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利用效率的对策

对于处理危险废物的相关问题,首先应该遵循国家环境法的规定,尽量减少废物的排放,对于已经排放的废物,要进行科学的综合处理,尽量加大回收利用的力度,相关的建议措施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将监管过程全面化,减少废物的排放。对于废物的排放要严格控制,进行相关的科学鉴定,对废物排放的种类和数量都要进行严格审查。

其次要加快相关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将其规范化,尽量提升其处理能力。在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全面为全责,争取国家资金建设一批示范项目,以满足处理需求,提高处理水平,加快发展无害化处理技术。

再次要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加强建设当地的危险废物监管机构,形成有效的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健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各级政府下辖的监管机构建设,最终逐步形成能够覆盖全省的处理费伍德监管能力。

最后还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要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处理废物的经营单位和生产废物的单位的监管,降低危险废物的二次污染,同时还有不断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重点监管生产废物的而单位,同时还要引进和研发新技术,促进电子废物收集、利用、处置活动的规范化、产业化。

4.结语

通过上文论述,对危险废物的处理以及处理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广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为例,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分析。由于我国在危险废物的处理方面起步比较晚,相关技术、设备以及管理措施、配套法律等都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应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危险废物的处理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投资,重视清洁环保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的建设,最终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的处理水平。希望上文的论述能对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的以及管理措施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君.危险废物现场调查中常见问题探讨[J].青海环境,2011(2)

[2]张萍,杜伟.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