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通过传统农业技术生产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先进农业技术体系。“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是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则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获取农田内不同单元小区农作物具体生产的环境信息,并由此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精细化、准确化的农业微观经营管理的新思想。3S技术是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中的核心技术,3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数字化建设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并逐渐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

一、GPS、GIS在大豆上的应用现状

3S技术中,作为单项的GPS、GIS技术在大豆行业中已得到某些应用用。例如,GPS用于高效的智能路径规划系统,通过GIS技术建立的大豆配送系统,减少了每天出车数量,平均降低了行车里程,降低了配送的成本;运用GPS与传统(皮尺、测绳)方法相结合对地块进行实地丈量,准确地掌握了各区域的实际落实面积情况。GIS在大豆中的应用更为令人瞩目,基于Internet+GIS+MIS,采用三层体系结构的大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将GIS技术和Web技术融入大豆行业的信息管理,实现了大豆的信息可视化、管理网络化、图文一体化,很好地实现大豆行业的资源共享问题;黑龙江根据大豆生长发育生态条件,确定大豆种植适宜性气候生态指标和区划原则,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气象、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得到全大豆种植适宜区划数据,为大豆企业进行原料基地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GIS、模拟技术和土壤肥力改善方面的研究结果建立起一套大豆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可通过链指针方式,在地图上分省、县、乡多个层面查询大豆土壤肥力信息,进行优质大豆生产的施肥推荐,为各级大豆公司指导农户更好的进行大豆平衡施肥,指导大豆专用肥定点厂相应地进行复混肥生产和大豆专用肥的调配提供了依据。

二、3S技术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展望

GPS的优势是精确定位,GIS的优势是管理与分析,RS的优势是快速提供大豆生长与农业生态环境在地表的分布信息,它们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发展。随着3S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实用化,其具有实时或准实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必将给大豆生产开拓一块崭新的天地。所以从3S技术的特点和大豆生产的内容分析,可以预见,3S技术将在大豆产生上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

1、改变以往的大豆生产调查作业方式。由于3S技术能快速、实时地获取地面三维信息,整个过程将以自动化作业为主,省去了以往图像繁重的校正工作及手工作图的作业方式,人工劳务介入量大大减少,作业步骤变得简单,周期缩短,成本将大大降低,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2、增强对大豆病虫害及一些灾害天气监测能力。我国进行了机~星~地航空遥感试验,已实现了侧视雷达扫描图像的实时数字传输,保障了对灾害事件的全天候监测,并快速地通过通讯卫星向远距离发送,这将为3S技术应用到大豆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使在大豆生产的整个过程受到适时监测,各种相关、有用的信息得到反馈,根据数据分析系统对大豆病虫害和冰雹、雪弹子、干旱、连绵雨等的发生及时提供依据,并合理决策,能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大豆的损失。

3、在大豆平衡施肥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以3S技术作为重要支撑技术,通过对各种植区土壤样品指标的测定及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分析,并对大豆样品的分析及数据汇总,结合土壤资料,融合GPS、GIS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建立种植区土壤养分数据库、土壤物理性状数据库和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数据库,为大豆分区施肥推荐、区域性大豆专用肥配方的快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为大豆种植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在传统的大豆生产区划过程中,由于没有GPS定位,没有GIS系统和RS数据,只能参照行政划分的界限,依靠人工制图,大体上规划出每年生产种植结构分布及区划图,对大豆生产的指导作用不大。21世纪的大豆种植区划技术则将基于3S等高新技术,将多种来源的气候资源信息、土壤信息、地形地貌信息和卫星遥感信息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融合分析、综合应用,区划的精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质量级。一个县级区划,在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支持下,精度可达到村级、种植地块级,突破了传统区划方法中资料以点代面,区划结果仅能够做到县级的局面。这为切实掌握各种植区的气候生态及其分布情况,对于大豆原料供应点的布局、规划及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在我国,大豆的供求矛盾最为明显。大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而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少、积温不足等原因,大豆的产量一直没有较大突破,因此,结合实际研究出适合的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提高北方大豆产量质量,解决我国大豆供求矛盾的主要措施之一。

1 从大豆种子的选用和种植方面提高大豆的产量

1.1 选用优质的大豆种子进行栽培

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播种前对种子严格挑选,从根本上提高大豆的生长效率和收获产量。

1.2 选用适合北方大豆的种植方式

1.2.1 窄行密植种植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种植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窄行密植、缩垄增行的方式将种植的行距由60~70cm缩小至40~50cm,据有关试验表明,这样的种植方式可增产15%~20%。从大豆的播种、管理到收获,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化操作,所以土壤的墒情较好,大豆出苗均匀、整齐。采用窄行密植的种植方式,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群体的布置更为合理,有效地减少了杂草的滋生,从而提高了大豆的产量。

1.2.2 等距穴种植法

此法一般是采用机械播种的方法来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用这种方式播种的大豆,出苗后植株间分布合理、株距适当、生长均匀,整体发展平衡,结荚密集。

1.2.3 种植时要合理密植

一般来说,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的单株荚数、粒数以及植株数共同决定的。在种植的时候要根据品种的特性、种植地区的地理特征、气温以及播种的方法等做到合理密植。一般而言,土壤较肥沃的地区可适当稀植,反之则应密植;早熟的大豆品种宜密植,反之宜稀植;宽行距的宜稀植,反之宜密植;如果需与别的植物间作,则要遵循“与早熟矮秆植物采用密植间作,与高秆作物则采用稀植间作”的原则。

2 通过改善施肥方式来提高大豆的产量

2.1 农家肥的增量施用

利用农家肥做底肥。腐熟的有机肥可以产生出有机酸,而有机酸可以将土壤中不易分解的物质转化为易吸收的营养成分,保证大豆所需的营养素齐全。此外,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2 化肥的合理施用

如果要使用化肥作为底肥,就必须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的前10d进行施肥,但不能提前,否则会造成肥料的不必要浪费。春季时,可以结合顶浆起垄将化肥施入垄底,施用化肥时要做到钾、磷、氮的合理搭配,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有关试验数据表明,适合北方大豆施肥的钾磷氮的最佳比例为:平地∶黑土=1∶1,岗坡∶黑土=1∶1.2。

2.3 不同时间和位置的施肥分类

根据大豆施肥位置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种肥、底肥、叶面追肥和根际追肥等。为了保证大豆幼苗期营养充足,可以施用适量的化肥作为种肥,促进大豆幼苗和根瘤的生长,为大豆的后期增长奠定基础。据相关实践经验证明,叶面追肥和根际追肥对大豆的增产也有较好的效果。

3 从大豆的病虫防治方面提高大豆的产量

实践证明,合理、有效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是提高大豆产量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田间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病虫防治。大豆的主要病虫害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根腐病、灰斑病、孢囊线虫、霜霉病等。大豆蚜虫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当田间发现蚜虫且虫株率超过一半或是有5%的植株卷叶时,可以采用100g三乙膦酸铝10%的吡虫啉进行喷雾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25%甲霜灵或40%乙磷铝的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种子重量的0.5%进行拌种防治;大豆的孢囊线虫和根腐病等,可根据土壤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治办法,具体可以按种子量的0.4%混合浓度为50%的多复合剂进行拌种或是采用种衣剂包衣的方法等。另外,在田间发病时,还可以用甲霜灵800倍的液喷洒或三乙膦酸铝300倍液,按照每66740kg的用药量进行防治。

4 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获

适时机收也可提高大豆产量。大豆的最佳收获时期是黄熟期,具体表现为:豆粒发黄、83%的叶片脱落、小部分豆荚变成褐色、大部分豆荚发黄,此时就是收获大豆的最佳时期。另外,在收获时要保证不丢枝、不落粒、不炸荚、不留荚,保证大豆的高丰收产量。

5 总结

综上所述,高产栽培是由选种、施肥、管理、收获等多环节组成的复杂工作。对于北方地区大豆种植者而言,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要认真、谨慎、合理、科学的掌握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为我国的大豆需求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东北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31

引言

黑龙江格球山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目前种植的大豆品种主要为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这些大豆品种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垦区农场的生长环境,而且产量高,大豆的质量好,特别是黑龙江垦区农场在病虫害防治上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使得大豆连年增收。

1 东北大豆常见的病虫害

1.1 东北大豆的病害

东北大豆的病害有多种,茵核病、灰斑病是主要的病害。

大豆菌核病通常是在7月份下旬发病。所体现的症状为大豆茎杆上产生褐色病斑,在表面上有白色菌z体,呈棉絮状。逐渐地,白色的颗粒转变为黑色,这就是“菌核”,老鼠屎样。剖开大豆病株的茎杆,就会看到菌核。大豆病株转变灰白色后,逐渐枯死。

大豆灰斑病在6月上旬―7月中旬发病,特别是阴雨天气,大豆正处于嫩荚期和鼓粒期,此时发病的几率是非常高的。所体现的症状为叶片枯黄,大豆的种子、豆荚、植株的杆茎也会遭到灰斑病的侵害,逐渐地,大豆植株的叶片就会脱落[1]。病株上生长的大豆成品品质也严重下降,导致大豆减产。

1.2 东北大豆的虫害

东北大豆的虫害有很多种,诸如红蜘蛛、蚜虫、四星叶甲、食心虫、潜根蝇等等。

大豆红蜘蛛是用刺吸式口器对植株造成危害。无论是红蜘蛛的幼虫,还是红蜘蛛的成虫,都会危害大豆的成长。大豆所表现的症状是叶片脱落、生长较迟缓导致植株矮小,大豆的结荚数量少。如果大豆的植株病症很严重,就会在叶片上呈块状病斑,大豆植株也因此逐渐枯死。

大豆蚜虫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体现为叶片的背面有透明稠黏的分泌物,为蜜露状,叶片会皱缩、卷曲,严重会导致植株枯萎,直到死亡。蚜虫会导致花蕾变形,饱满度不够,花朵数量少而且非常小。

2 东北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2.1 防治东北大豆病害的有效措施

黑龙江垦区农场在大豆病害的防治上,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主要从4个方面解决大豆的病害问题。注重大豆的选种,黑龙江格球山农场主要种植的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在田间管理中,发现有带病的大豆植株,就及时清除,而且农场还采用了轮作换茬的方式,对大豆病害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大豆种植中,采用化学药剂治疗措施,用化学药剂治疗受病的大豆植株,治疗的时间短,见效快。采用化学药剂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预防,需要用药剂拌种的方式,采用化学除草技术,可以将种子中病体及时消除,并消除杂草中所存在的病源。

黑龙江垦区农场在大豆种植中,更为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在病害防治工作中,为了避免化学药剂污染环境,还采取了物理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提高大豆的健康指数。

2.2 防治东北大豆虫害的有效措施

大豆遭到虫害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黑龙江垦区农场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对策。所种植的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大豆品种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地老虎、圆跳虫等等。大豆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样可以降低大豆遭到虫害的几率。

大豆种植的初期阶段,在种子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个大、饱满的大豆种子。在种植之前,使用药剂拌种,做好种子的包衣防治工作。在种子阶段和大豆的幼苗阶段,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遭受到害虫的侵害。

当大豆植株正处于生长期,主要的虫害就是蚜虫和红蜘蛛。在虫害发现的初期,要及时地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以避免植株病情严重,抑制虫害蔓延。

当大豆植株处于末期生长阶段,此时大豆正处于灌浆时期,食心虫就会侵入到豆荚中。所以,要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对大豆的豆荚、豆粒予以保护,以保证大豆的质量。

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其中,除草是重要的环节。如果杂草量比较少,可以人工除草。随着大豆进入到生长期,草也会长势旺盛,此时就需要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将草中的病虫源消除,为大豆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将大豆田间的杂草及时清除,这样可以避免杂草与大豆植株争肥,还能提高大豆田间的通风质量。

3 结束语

黑龙江格球山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多年来,农场对优质大豆的种植技术不断探索,特别对病虫害防治技术予以高度重视。农场在近年来选择种植了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大豆品种,对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配合使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仅提高了大豆的质量,大豆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1 农业合作社大豆生产发展瓶颈

通过对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大豆生产情况的调查走访,总结分析得出兴聚科技合作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合作社在大豆生产中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缺少大型机械,土地规模扩大受阻

目前合作社现有的大型机械数量有限而且不配套,无法完成更大规模的作业,制约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和作业的标准化。以前拥有的小马力机械与大面积的作业根本不相匹配,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的中耕机械的伤苗率、收获机械的收获损失率和破损率有待降低,农业机械很难达到农艺标准,影响农业标准化的实现。

1.2 缺少新的高产栽培技术

目前规模化的大豆生产缺少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高的配套栽培技术。现有的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方面潜力有限。

1.3 缺少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目前应用的很多品种的产量潜力与高产品种比较增产潜力小,综合抗性不强;加上新品种的应用转化速度较慢,种性退化,使产量和品质下降,生产上极需产量较高、品种优良的大豆新品种。

1.4 重茬面积大,土地不能用养结合

由于合作社只种植一种作物大豆,重茬现象十分严重,病虫草害发生相对较重,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效益。土地不能做到用养结合,土壤有机质下降,形成不良循环。

1.5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近两年水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豆生产水(旱、涝)问题,尤其是遇到旱灾,灌溉能力低,水分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1.6 农药市场混乱,影响防病虫效果

由于农药市场品种杂乱,药品名称复杂多样,真假难辩,出现了混乱杂现象,药害现象难以杜绝,轻的造成大豆生长发育延迟,药害严重的幼苗全部死掉,影响大豆生产过程中防病虫效果和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1.7 生产成本高,发展资金不足

随着柴油、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大豆生产成本的增加。为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但目前发展流动资金有限,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着合作社的经营发展,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1.8 优惠政策不到位,管理不规范

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还不到位,扶持力度还不够强。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短,制度仍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视野还不开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急需学习先进经验。

2 个体农户大豆生产发展瓶颈

通过对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经过总结分析得出个体农户大豆生产中的存在的如下突出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管理粗放

个体农户目前都是小家小户的分散种植,面积小,大豆品种繁多,无法实行优质优价;而且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也制约了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增产作用发挥较差。另一方面,土地的分散经营和管理,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应用,农户使用的都是小马力机械,农业生产达不到标准化作业要求,影响耕种质量和效率。许多先进的栽培技术不能落实到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由于土地有限,粮食价格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挣钱,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妇女或老人,影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技术到位率低。

2.2 科技水平低,浪费有利自然条件

2010年, 绥化市北林区春季温度低、土壤湿度大,导致大豆播种期延迟。个体农户因担心秋季大豆不能正常成熟,选择了过早熟大豆品种,导致秋季9月12日时大豆已经成熟,为了避免发生大豆炸荚现象,只好开始收获,明显浪费了大量有效积温;而合作社经常和农业技术人员沟通学习,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植了适宜熟期的大豆品种,到9月末大豆正常成熟,充分利用了有效积温,提高了大豆产量。

2.3 品种多乱杂,无法优质优价

优良品种更新慢,品种产量低,质量不高;农民盲目引种,有的浪费积温,有的导致贪青晚熟,种植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家各户种植的大豆品种多、乱、杂,混收、混储严重,销售时无法优质优价。

2.4 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

一方面,随着柴油、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大豆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大豆价格低,销路不畅,豆农纯收益呈不断下降趋势。从农作物品种间比较效益看,大豆种植效益一直低于水稻和玉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往往选择效益好的作物种植,豆农收益的不稳定进一步导致了大豆面积的波动和总产的不稳定。

2.5 整地质量不高,影响大豆生长

个体农户大豆田缺少深翻基础,耕整地技术不高,缺乏大型农机具,达不到作业标准,影响大豆生长。秋整地多数是用旋耕机旋一遍,年复一年使犁底层逐渐上升,耕层变薄,犁底层变厚。播种后如遇到春旱,播种层内的土壤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散失掉,往往造成芽干;遇春涝,水分又容易积存在薄薄的耕层内,由于土壤水分大,温度低,常造成烂种,导致出苗不匀,缺苗断条,因保苗株数不够,影响大豆产量。另外,小马力拖拉机作业次数过多,造成表土粘实、透性差,土壤温度回升慢,不保水,易形成土表径流,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6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联产承包”以后,原来集体的农田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没有配套的浇灌设施等基础设施,造成“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豆生产水(旱、涝)问题,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例如,2007年出现了严重的春旱加伏旱,因为没有相应的浇灌设施,造成了大幅度的减产,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7 种植密度不合理,影响品种产量潜力发挥

农户不能针对不同品种特性、施肥水平、栽培方法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影响品种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一部分大豆种植户凭借老观念,认为大豆大密度才能获得高产,大豆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好,倒伏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2.8 科学施肥理念不够,影响大豆养分供应

个体农户在大豆生产上,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使用率极低,造成土壤板结、保水性和对洪涝干旱的缓冲能力下降。氮、磷过量施用,造成施入肥料肥效的降低,同时造成群体的过早郁蔽,引起经济系数的降低和病害的发生,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形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钾、硫、锰、锌等肥料施入不足,影响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另外,一些农户施用化肥只注重数量,不看含量,常常出现肥量不少,但肥料养分含量低,其所含养分数量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出现产量不高的现象。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良种增产;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大豆是人类油脂和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也是世界种植范围最大的油料作物之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呼伦贝尔市东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素有“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截止到2012年12月32日止,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7.67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54.6%。依托大豆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工作,按照“沿路沿线、集中连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全旗15个乡镇、办事处、1个农场,建设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区20处,以示范带动全旗大豆均衡增产。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力发展大豆种植技术,有优势也有劣势,劣势为很容易就受到机械化水平、积温、降水(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品质和产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优势就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肥沃、温差大、雨热同期、种植大豆效益高。本文就如何规范大豆种植技术来发挥良种增产优势进行探讨。

2 规范土壤耕作措施

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业就是采用有效的土壤耕作,这也是发挥大豆良种增产优势的必要措施,我们应该对种植大豆的地块,根据不同前茬来完成一系列的耕作措施,如耙茬、深松、起垄、秋翻等,这样一来,能够增强大豆的抗逆性,促使大豆根系发育,对大豆种植土壤耕层的热、肥、气、水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另外,还可以采用耙茬或者伏秋翻的方式来对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精细整地,使之达到待播状态,耙细耙平,深松深度不低于24cm,耕翻深度为17~19cm,耙茬深度13~16cm。可用普通起垄犁在小垄窄行密植的过程中打出46~52cm的小垄,可用做台机在大垄窄行密植的过程中打成垄高16~19cm、垄深90~140cm的大垄,使之可达到待播状态。

3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草荒

3.1在大豆播种之前,土壤疏松要达到整细整平的程度,同时底肥务必要做到充足

当大豆籽粒肥厚、宽大时就很难出土,所以,一定要在播种时就做到底墒充足。豆类花荚期是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补足水肥可起到保花保荚、降低无效荚粒的作用;鼓粒期水肥充足可延长叶片功能期,起到增加粒重的作用。养分充足水是关键,因养分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因此浇灌要及时。大豆成熟时要及时收获,避免爆荚造成损失。

3.2绝大多数的大豆播种地区都是采用以土壤处理为主的化学除草方式

为了提高灭草效果,务必要做到防止脱节,随镇压、随喷药、随播种连续作业。可以采用以下的化学除草配方:0.6~0.7kg/hm2含量为48%的广灭灵+0.3~0.4kg/hm2含量为70%的赛克津+1000~1500mL/hm2含量为90%的乙草胺+10~12g/hm2含量为50%的速收+1000~1500mL/hm2含量为96%的金都尔。

3.3要注意因地制宜来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

主要有蚜虫、大豆食心虫、灰斑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以按种子量的0.4%选用50%多福合剂拌种,或者50%福美双拌种。实践证明,通过田间管理措施,往往增产幅度在15%~20%左右。

4 注意生育期问题

大豆品种产量的高低一般与生育期的长短存在着正比关系,生育期短的大豆品种产量低,而生育期长的大豆品种产量高。我们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用大豆品种,以保证稳产、高产,充分利用生育季节为原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般都是选择生育期为118~126d的抗病、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同时,还应该密切注意大豆倒伏性的问题。茎秆强的品种如果存在密度过大、肥水过多的问题,会出现倒伏现象,而茎秆弱的大豆品种也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因此,应该尽量选择产量潜力大、半矮秆、茎秆强度大的大豆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以便能够发挥良种增产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德生,高丽华. 发挥大豆品种优良特性的技术措施[J]. 种子世界, 2005(04).

[2] 耿臻,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 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大豆优良品种[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07).

[3] 耿臻,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 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大豆优良品种[J]. 种子,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