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围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凌子玉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青.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
一、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以及修理,其相关的修理维护费用、折旧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核算,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有效延长固定资产寿命,大幅度降低固定资产修理维护费用等,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及综合竟争力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国资委对于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常常将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价值、盈利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在众多考核指标中,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反应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价值、盈利能力的具体指标,而固定资产的项目前期管理、闲置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工程管理等均能改善EVA指标状况,提升EVA创造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3.有利于资产使用效率、效益的提高
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能够有效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内部配置效率,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管理和保养,可以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二、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核算不够细致精确
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按照相关要求,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购买时间、产品型号以及规格等基本信息,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以及固定资产总账,并由财务部门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然而,企业固定资产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情况的存在增加了固定资产核算、日常管理的难度,致使相关管理制度常常流于形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实际执行,固定资产管理极不规范。一是大部分企业未能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实物卡片账,仅仅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二是未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核算、清查以及盘点,会计差错严重,致使固定资产记录内容不够准确;三是已经报废或者盘亏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处理,账账不符、账物不符等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固定资产存在着实存账无、账存实亡等各类问题。
2.固定资产判断标准及确认计量不够准确
在新会计准则下,取消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完全通过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相关核算办法来确认和计量。显然,这种确认方式灵活性较大、可操纵性较强。在固定资产具体确认过程中,往往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混淆,判断不准确。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等后续支出,按照新会计准则,如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要在发生时计入期间费用;反之,则应当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后计入固定资产,但会计人员经常无法准确判断,使得账务处理出现偏差,对利润有所影响。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试运行状态及验收合格后,会计人员根据有关资料,对工程项目进行暂估结转固定资产账务处理。部分企业工程竣工结算比较滞后,较长时间不能办理正式结转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致使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不够准确,账面金额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其计提的折旧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
3.固定资产预算流于形式
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捐赠等方面较为随意,并且固定资产的入账不够及时,致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各个时期固定资产的财务状况以及增减变化。以这些不够准确的信息为基础编制出的固定资产预算,常常不切合实际,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掌握不够全面,致使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够到位。
4.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及计量难度高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其他经济环境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对部分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可收回金额是由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务处理中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此在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其相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仅缺乏权威性,而且容易出现较大偏差,对每月计提的折旧费用也有所影响。此外,在确认可回收金额时,贴现率的确定也是影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无形中对于确定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了实务操作难度。
三、提高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水平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权责明确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日常管理中,务必将权限交于不同的部门,有效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格局,并且严格落实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务必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意见,深入结合各个部门的考核机制,确保形成的制度符合企业实际。同时,各部门也要严格遵守有关固定资产的内部规章制度,财务部门与各部门相互协作,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增减变动以及维护修理等管理制度,并监督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执行。
2.提高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在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和账务处理中,常常涉及到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主观判断,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这些主观判断的准确性,务必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加强职业判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3.增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
企业应当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维护以及报废清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通过信息系统设计固定资产自动计提折旧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盘点工作效率及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确保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状况,提高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
4.准确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
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内部核算及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必须满足相关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方可计入,否则将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账务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判断标准,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办法,能够准确的界定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准确地划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
5.定期对固定资产状况进行及时清查、盘点
企业务必根据财务制度,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逐项检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在具体清查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清查中发现的一些闲置固定资产,积极寻找处理渠道,进行行业内交流或者市场上进行出售等,补充企业的现金流量;对于一些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相关程序及时与财务部门核销相关资产;对于实存账无的固定资产,深入分析其来源,并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名称等基本情况入账。
6.完善企业固定资产减值规范
固定资产减值规范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固定资产减值的准确程度,企业应当在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的企业指导性标准,并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现象进行多方位的界定,明确折现率的确定及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保值增值;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146-02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那些使用期限超过一定年限、单位价值在一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尽管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多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管理惯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因此,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改善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不仅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总体目标的实现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贯穿于在企业生产活动的始终,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到报废等环节。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包括企业房产、地产、设备等多种内容,牵涉到的管理部门也较为广泛,包括生产、经营、会计等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方法较多,如日常监督、定期维护、评估等。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能占到企业总资产的90%以上。因此,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率,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减少资产流失,不仅是每个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更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物质保障。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非赢利组织形式之一,在核算上纳入预算会计进行管理,与企业相比其核算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问题。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一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许多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原因、部门之间的分工原因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2.固定资产的定期清理报废存在问题。首先,固定资产的报废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作为非赢利组织的特殊性,其资产管理有着特殊的行政审批程序,这影响着固定资产报废的及时性。其次,内部职工对固定资产的“国有”这一概念的理解仅仅与“私有”相对应,这种理解仅仅树立了职工不“挪用、盗用”国有资产的意识,但是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国有资产的账实相符问题缺乏认识,这就影响了固定资产报废与销账的同步性。最后,由于现在的离任审计将固定资产价值增量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报废资产的及时性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较长,跨任期使用现象比比皆是,同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即固定资产实物价值在逐渐降低的时候其账面价值却保持不变,这样在固定资产达到可报废状态时,后任领导就不可避免地承接前任领导任期内购置的固定资产而减少责任。
3.固定资产的入账单位不够统一。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商家往往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延米、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地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4.固定资产存在使用效率问题。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往往承担着一定的行政职能,这种行政隶属关系要求事业单位要接受上级部门的任务委派。当其在接受任务时,往往也伴随着(比如科研项目)调拨引起的资产的大量增加,但是在任务结束后,这些因特殊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骤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还继续使用,其余的固定资产却进入闲置状态。
5.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事业单位的所有物品、钱财均是事业单位的资产,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的差异。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于购买时一次摊销。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因此,固定资产在采购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却慢慢被忽视了,如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有效使用等等,忽略了资金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实物。
6.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新的《会计法》突出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又要求法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因此,法人已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开始重视,但是这种重视的思想难以变成现实。
三、加强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研究
1.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数据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实物资产管理系、财务核算体系等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克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引入谨慎性原则,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占有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情况。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二级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情况。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均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单独列示,并应增列“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余值;增列“固定资产净额”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点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实际价值。
3.将基本建设会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资产的行为。作为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除外购形成外,也经常发生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利用财政基本建设拨款、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各项基本建设工程。对基本建设工程形成的实际成本支出也应作为单位资金支出做出相应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
4.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发生盘盈、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通过增设“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溢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调拨、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加强事后监控。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应当列入年度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经财政部门固定审核后,通过政府采购或者由财政部门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同时,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政绩、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6.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1)在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系统,根据要求建立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资产管理计算机化,实现资产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及时、准确、全面、高效、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单位资产及其变动状况,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数据,实现对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2)单位会计人员应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把握好采购、登记、使用、报废等关口,对资产的日常增减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做到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参考文献:
[1] 隋玉明,王雪玲.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
[2] 隋玉明,王雪玲.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
[3] 隋玉明,王雪玲.我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研究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对煤炭企业的财务会计影响
对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和折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第八条特别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重约为50%至60%。固定资产大多位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井下,磨损、锈蚀等严重,加之煤矿机械更新换代周期较短,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必需的。由于煤矿固定资产台件多,摆放场所经常发生变化,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工作和折旧的计提工作复杂而繁琐,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必将杜绝部分煤炭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煤矿企业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快捷、方便、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企业会计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超过6万km2,并以300km2 / a的速度增加,其中因矿山开采而沉陷的土地总面积已达60万公顷,因此,地区土地塌陷赔偿和矿山环境污染支出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其实际支出时间大多出现在矿井的衰退期或资源枯竭期。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单纯按直线法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摊销方法应当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关联,为煤矿单位采矿权等无形资产按工作量法摊销提供了理论支持。所谓工作量法就是按照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摊销采矿权的一种方法。实务中,煤矿企业的实际服务年限普遍短于矿井设计年限,无形资产改按工作量法摊销后,缩短了摊销年限,加快了无形资产资金周转,减少了煤矿单位的当期盈利。
4、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就彻底改变了原准则下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中任选其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煤炭企业纳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新的会计政策,煤炭企业在纳税时,应当考虑这些政策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加强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配套措施
优化配置财务会计资源。
煤炭企业财会人员既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和企业制度,又要执行煤炭企业专业会计制度,煤炭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会计工作十分复杂,核算、分析、管理、监督的工作量很大,必须合理分工,科学配置人员。建议下属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可按企业要求分设财务组、成本组、材料组、工资组和综合组,实行科目责任制,分别承担货币资金核算工作、材料核算工作、资产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工作等,这些岗位与企业形成契约关系,工作如何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
3、改革和创新财会制度。
按照新时期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需要,煤炭企业要以会计法为基础依据,结合新会计准则与《煤炭工业成本管理办法》等,对煤炭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创新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权责关系,履行会计各岗位与企业的契约关系,提高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功能。同时要从实际出发,严把关口、堵塞漏洞、挖掘潜力,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快会计岗位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会计电算化等先进运营手段。
4、不断完善和加强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监督条例应当体现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财务总监、实行财务委派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等都是有益、有效的措施。其中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有利于对单位的财务实行垂直领导,可以避免因个人利益而受制于本单位领导,从而减少财务违纪违规的现象,因此可以考虑将目前的财务委派制结合岗位轮换办法将其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
自从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折旧、减值以及盘亏盘盈等价值变动都做出了新规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制度安排、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客观上倒逼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折旧、计提减值等进行处理,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客观;其次,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企业存在利用固定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杜绝了这种可能,企业需要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另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漠
从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漠,对企业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市场营销以及盈利能力上,使得固定资产应有的效果无法得以发挥;其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一般放在固定资产的购买和使用方面,而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报废管理,从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管理职责不清晰,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很多公用的资产设备容易出现损毁、丢失的状况。一些非生产型固定资产,例如打印机、计算机、相机等,往往无法查清使用状况,导致出现长期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很多企业片面的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其他部门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二)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监督及报废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权责不清晰,往往出现各个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固定资产管理非常混乱。首先,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导致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金额、数量等往往无法查清,造成固定资产后续管理的混乱;其次,在集中财务核算实施之后,财务人员不再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实物的购买、折旧与报废等数据都由实物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和整理,再交由财务人员进行记录和处理。由于沟通不畅通以及数据传输时滞性等问题,往往导致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与报表上的数据有很大出入;另外,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及报废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修、出借、出租等情况都没有得到严格记录,在财务部门长期挂账,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从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自身的奖惩脱钩,不利于人员积极性的提高;其次,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管理人员自身知识储备有限,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另外,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加快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另一方面给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企业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涉及范围广、需要各部门协调完成的工作,要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为核心,协调和统筹包括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在内的各个部门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将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价值变动、维修、处置等各项实物管理与价值核算活动的权责予以落实。例如,上海A公司对固定资产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在实物管理方面,从以往简单的设备管理向过程控制延伸,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覆盖到项目立项、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维修、资产报废等全过程中;另外,在价值管理方面,企业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全面监控,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固定资产在初始确认、成本确认、后续的减值准备计提、盘亏盘盈处理等环节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对新准则的规定和内涵进行准确的分析掌握,不断的更新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胜任新准则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企业要根据各个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职责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例如,以往企业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时,往往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操纵利润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减值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旦计提不能转回,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在计提减值时,一定要更加客观谨慎,严格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
(三)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对财务和审计方面的控制,涉及到固定资产管控的内部控制还不多,企业一定要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组织规划控制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架构进行完善,并明晰固定资产管理的权责和职能分工,形成不相容的职务类别,例如有授权审批职务、业务办理职务、会计职务、资金保管职务等;其次,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审批的权限、基本程序以及其他相关职能责任。例如,以四川一家大型民营建筑企业为例,该企业建立了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授权,并根据不同授权批准等级的划分确立了不同的授权金额,明确规定了授权的范围和金额。
(四)利用ERP系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