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79-01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基于以上的理论,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多次尝试和总结,如今,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1.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对所提的问题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笔者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2.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3.以兴趣和爱好为动力,在课堂上选择适合的曲目

学生们普遍喜欢"网络歌手"以及"偶像派歌手"演唱的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易于上口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在日常教学中,在课堂上,除教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欣赏的"规定曲目"外,其间有计划、分单元地穿插普遍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作为辅助欣赏曲目,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如:著名歌星周杰伦"亦唱亦说"带有rap风格的演唱,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对其演唱的歌曲情有独钟,课间同学们相互传唱,同时对其从事演艺事业的有关报道较为好奇,对此,我们在课时安排上,可预留几分钟时间,或欣赏有关歌曲片断或与学生相互交流、互动,这样一方面可引导对流行音乐关注的学生,课后关注了解当今乐坛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就有关作品的内容、风格、节奏等作简单总结、点评,以巩固有关课本的知识点。总之选择辅助欣赏作品应建立在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同时兼顾把教材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融汇于欣赏的作品中,使学生学得轻松。

4.品内涵,"提问法"和"对比法"不失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提问法",即教师在欣赏音乐前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且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首先教师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然后欣赏全曲,接着提问有关乐曲的情绪、节奏、速度等,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全神贯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使之对此曲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对比法"就是对作品进一步深入的欣赏,这也是音乐欣赏的方法之一,对学生而言通过对比,能够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可在同一作品中对比,也可在不同的作品中进行对比。在教学中灵活适当的对比,使学生对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5.激励音乐创新

音乐欣赏教学要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励音乐创新。老师要为学生探求学习、创新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和环境氛围,让学生感性地接触音乐,再进行理性的想象,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设计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创造能力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音乐欣赏就是进行音乐教育强有力的手段。

6.培养情感体验

坚持以感受音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在表现内容方面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表达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文学修养,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要非常准确贴切,教师对音乐欣赏所作的提示应精练而生动,语言要富有诗意和美感,要使人很容易就对音乐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长亭惜别》与《楼台会》两段音乐,采用的都是大、小提琴对答重奏的演奏形式,旋律也都非常优美而伤感,但表达的情绪情感却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用准确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提示学生:《长亭惜别》表现的是一种恋恋不舍的离别之情,旋律缠绵委婉、深情而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音调时断时续,形象地表现了祝英台想吐露真情而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态。因此,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情感表现力是令人无法抗拒的,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7.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引发学生音乐想象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第2篇

一、营造审美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情感体验的观念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营造出音乐艺术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情感体验的观念,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音乐教室创造了音乐教学基地、展现了多个著名音乐家的图像和信息,从而在日常教学中影响着学生;第二,依据校园课间循环播放激发学生情感的音乐,或者是让学生自主提供优美德育音乐资源,在课前时间展示,从而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提升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案,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学生是教师提出问题和知识的接受者,但是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是依据“灌输式”教学方案,这样会影响实际教学工作质量。由此,在实施音乐欣赏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案,依据多样化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形式展现音乐艺术独特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工作:(1)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2)依据媒体技术创造优质的情感教学场景;(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流行歌曲。实际案例证明,情感的表现不只在古典音乐中,在流行音乐中情感也非常丰富,流行音乐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音乐情感中自主展现和理解。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前播放几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如《十七岁的雨季》《同桌的你》《中国话》《水手》《稻香》等,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流行歌曲,有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三、支持学生创造,完善情感体验

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证明,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明确音乐欣赏教学工作是一种思维学习,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等,这些情感的终点就是人们的内心,而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塞?约翰生提出:“理智像太阳,它的光是恒久的、不变的、持续的;而想象,则像发光的流星,不过是稍瞬即逝的闪耀,其活动无规律,其方向亦不固定。”由此可见,在实际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指导学生发现和明确音乐教学中的魅力,支持学生更多地去创造,不断地去想象和整理活动,以此提升情感体验。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梁祝”这一曲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次欣赏过程之前明确梁祝故事的情节,并且依据学生自身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想象当时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故事中最为经典的两位主人公分别化蝶而去的场景,就是学生蕴含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期。还有,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法国圣桑创造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自由想象动物狂欢的场景,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们在狂欢节的形态有效地描绘在自己的脑海中,理解歌曲中动物的心态和情感。

四、不断创新展现,优化音乐情感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第3篇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上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它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我们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上欣赏课就有同学说话、打磕睡、偷听MP3、甚至开始写别的作业,这种尴尬的局面,根本不可能使我们的欣赏课达都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初中音乐欣赏课内容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们要求我在音乐课教唱,我非常高兴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要在以前,周杰伦含糊的演唱风格是我所不太接受的,当学完歌曲之后,我问了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曲”,很多孩子回答除了喜欢周杰伦之外,还因为这首歌曲优美抒情充满了江南的味道。孩子们的话让我既吃惊又很高兴,可见他们的耳朵还是很灵的,我就抓住契机给同学们讲授了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引出了江南丝竹音乐《中花六板》,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与锦绣。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欣赏民族、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通常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

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学期总课程量的3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兴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这些声像资源,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使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具体方法

达尔克罗兹曾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刻意避开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或是对音乐欣赏这个重要内容简单一讲,粗略而过,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上欣赏课,留在学生心中是一片茫然。现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做法进行探讨。

一、音乐欣赏课要适当与相关乐曲的故事相结合,能吸引学生竖耳倾听,从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用心倾听,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有趣倾听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故事导入法给音乐欣赏课做个开导。要上什么欣赏课,事先搜集或编出相关乐曲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引入,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深入教学内容,然后放出乐曲让学生欣赏,学生个个都认真倾听,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的熏陶。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在学生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学生就很想听这首乐曲的欲望,这时就让学生欣赏,一定起到竖耳倾听的效果。

二、音乐欣赏课要适当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与音乐情感的认识。

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不算很强,更谈不上表现情感,有时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但并不表示他很认真在听,也许他的心早已飞向教室外去了。说实在话,通过我们对音乐欣赏课的抽样调研发现学生对欣赏曲不感兴趣甚至不理解其意。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将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却成为当今音乐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让学生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花时间来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角度看新课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音乐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当好音乐和学生的桥梁。音乐欣赏课不是让学生只是坐在那儿静听,要适当让学生动起来。音乐是一门艺术,但它并不是独立成家,是与其他学科相辅相存的,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适当沟通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的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诗人等学科是息息相关的。在实践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使音乐欣赏课上得更精彩。

三、音乐欣赏课要适当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是传递知识、情感、态度等信息的表达符号,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音乐中如果失去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音乐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语言、神态是使学生对音乐充满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好师生互动,达到以语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感思。例如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一样,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音乐的结果。

四、音乐欣赏课要适当让学生敲起手中的“乐器”,能激发学生感受乐曲的动作美。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课 气氛

一、活跃课堂欣赏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初中的音乐欣赏课程,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新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现代工具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想要活起来,就必须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整改。如欣赏《渔舟唱晚》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像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试着识别一下音乐主题,这样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就会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加强音乐表达鉴赏的能力。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能力上,优美生动的语言是打动听众的良好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美化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优美、欢快的气氛中表达出音乐最美好的一面。另外,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习气氛“活”起来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不断强化音乐的表现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能够得到视觉、听觉的全方面享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二、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兴趣的有无是能否干好一件事情的关键所在,对音乐欣赏课程来讲同样如此。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于后面所讲述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问题导入法或者情境导入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进行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问题导入法,顾名思义是指教师结合所要讲授的相关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时,教师可以在欣赏这首歌之前,提出问题这首歌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情境导入法是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不同创设不同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走进》时,教师可以用的各种民俗文化、名川大山、雪域风情为引题内容,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前首先沉浸在了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这样对作品的聆听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养成一种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也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倾听与趣味性结合的情境模式

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就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真正打开学生的感知器官通道,将学生的视为欣赏的主体参与者,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并且在倾听能力的基础上加入开放式、趣味性教学,才能实现学生欣赏的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倾听效果。不同的倾听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效果,对比性倾听是一种将两部以上的作品进行比较性倾听的方式。通过对比性倾听可以将作品中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对于同一题材的音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之后的音乐效果不同,我们选择曲风舒缓忧郁的与曲风欢快高兴的两种方式演奏《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各种名族乐器热烈的演奏“丰收锣鼓”,或者通过打击乐伴奏演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听觉感受上理解不同的音乐情感。另一方面,在欣赏过程中要加入趣味性情境的创设,以此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思考力。如,在进行《春江花月夜》的民族音乐的欣赏中,老师可以借助优美的音乐旋律进行更为生动的语言性总结与描述,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欣赏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放松,也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力。

四、注重欣赏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其中的情感内涵。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理解和学习音乐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的自身情感与音乐所包含的情感之间的一个交流融合的过程,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变化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首先是试听结合,音乐欣赏可以说是一种听觉与视觉的有效结合,只有将听觉与视觉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如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教师可以在夜晚静谧的月夜下播放词曲,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受之后,在学唱此曲,必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知,试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合作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它能够使教学的内容生动化。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如舞蹈组、综合表演组等,然后结合所学习理解的内容进行合作演奏,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同一小组内的组员之间相互协调和不同小组之间的比较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最后是主题演奏法,根据不同音乐的不同主题,进行主题演奏,这样可以感知作品的风格。如欣赏《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可以选择几首相同主题的作品,帮助理解这一作品的主题,提高对于这类作品的领悟能力,就更有利于对于《大海啊,故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