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劳务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工程造价;审核;意义;内容;措施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工程总价格。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由于工程造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各工程项目参与单位的利益,因此在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应充分重视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不断提升预结算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素质。
一、审核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由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依法约定的建筑工程所需要费用的总价款。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筑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及竣工决算。认真审核工程概预算,可以使资金做到合理分配和合理投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基本利益,而加强竣工决算审核,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重要的措施。
二、工程造价审核质量控制的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工程造价审核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才能节约建设资金,才能为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立足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工程造价审核工作是人为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工程造价审核工作才会顺利进行,质量控制也才会取得很好的业绩。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同时严格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的监督与抽查,这是确保工程造价审核工作质量的有力措施。坚持质量标准:建设项目实体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而对于工程造价的审核则没有严格的条文规定。然而我们的审核工作也决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要在工作过程中注意积累不同建筑类型的各种投资决算数据,以此作为日后审核工作的控制数据,同时注意与以前数据发生偏差时的数据分析,找出偏差原因。贯彻合理的职业规范:工程造价审核人员在工程造价的审核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公平、公正、合理,不存偏见,坚持原则。
三、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1、审核工程量的准确性
工程量审核是最重要、最繁琐、最细致的一项工作。工程量审核必须以工程施工图、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为依据,并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严格按照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进行审核,以防止工程量不准确而增加工程造价。对有变更签证手续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不能有签证就计入工程造价,应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审查签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防范不切合实际的支出,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
2、审核材料、设备预算价格
设备、材料预算价格是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内容,应重点审查。审查设备、材料的价格是否符合工程所在地的真实价格水平,如果采用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价,要审查信息价的时间、地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规定调整。
3、审核定额套项准确性
审查项目名称和内容是否与要求相一致。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以及材料价格的套用是否合理。对于换算的单价,首先审查单价的换算是否是定额允许的,其次,审查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机械、材料中的哪部分,换算的方法是否正确。对于补充定额的审核,审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符合编制原则,以及预算单价是否合理。
4、审核各项取费标准的准确性
审查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定额和施工期间有关工程造价政策的规定。预算外调整的材料价差是否计取了间接费。审查有无乱计费、乱摊费现象。
四、工程造价审核的质量措施
1、建立健全合理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是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根本保证
工程造价咨询业业务范围广,从土建、装潢、暖通、水电,到市政、修缮、古典园林、绿化等,涉及多学科、多专业。按照不同的审核环节和事项,考虑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依据工程项目结构、规模因素,并跟成本与效益挂钩,制定符合各自专业特点的审核质量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利,做到赏罚分明。各专业人员在实施过程中需相互配合、相互协商,这就要求规章制度在具有操作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不仅是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根本保证,而且还对咨询机构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专业技术队伍,是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关键所在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证明:要提高审核质量,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人的因素,即广大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在职员工的岗位培训;二是招聘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三是行业间内外部的交流。作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能力要增强,业务要拓宽,素质要提高,因此,咨询机构今后招聘录用执业人员的素质将会越来越高,从而适应咨询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必然趋势。
3、规范审核操作程序,按章按序办事,是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重要措施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是集技术、经济于一体的业务工作,它要求广大从业人员既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技能,更要懂得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行事,依法执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省建设厅2004 年290 号文件,具体明确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关问题。其内容包括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适用范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合同与结算;工程量清单实施等。因此,从业人员不仅要认真学习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以此来规范工程造价的计价行为,维护建设工程各方的合法权益。具体体现在:
(1)认真阅读施工合同文件,正确把握合同条款约定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认真阅读施工合同文件,凡施工合同条款中对工程结算方法有约定的,就应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工程结算。
(2)认真审核材料价格,做好询价调研工作
认真审核材料价格,搞好市场调研,亦是提高审价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价格有指导价的按指导价,没指导价的按信息价,没信息价的按市场价。审价工作的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材料市场价的调研。不论施工单位提供的是材料采购合同,还是材料发票,都需要审价人员认真审核,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关键词:路桥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才慢慢建立,许多企业单位也逐渐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有效地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于未来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优势,特别对建设工程等大资金投入的行业[1]。针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为将计划当做建设工程控制的目标阀值,然后定时将工程施工操作中的具体支出资金和目标阀值实施对比,仔细分析具体支出资金与投资控制目标阀值间的差异,总结出现差异的因素,然后进行有效地控制和改善,进而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
1.路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不足
1.1缺乏成本竞争意识
随着建筑市场的招标活动愈演愈烈,现阶段部分施工单位于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时,直接忽略了最基础的市场调研和施工勘探,过度地参加招标活动。不瞻前顾后的提高中标资金,导致部分施工单位处于极度亏损状态。据调查发现,部分施工单位不进行成本预测,向银行借款进行垫资施工,造成企业的营业额度每况愈下,由于缺乏成本竞争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2成本管理措施不健全
部分施工企业于成本管理过程中,并不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具体体现的方面:于项目施工的操作中,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当做独立的内容进行探究,并不是采取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相互辅助的理念,把成本管理与工程的预算管理、技术管理、工期管理、分包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进行有效地组合,未将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网络化整理。当今部分项目单位的成本管理措施较为传统,侧重成本的核算,而忽略项目施工中的预测与总结。
1.3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落后状况,而部分施工单位将工程成本管理于常规上的会计成本核算划上等号,仅对具体出现的工程成本实施归纳、记录与计算,绝大意义上将成本结果作为事后资金的管理,由此又将作为下一道工序的成本控制依据,于成本核算上管理体制并不完善。针对项目成本管理一般为根据财务部门的核算方案,该中核算方法和体制时常由于财务方案的时效性滞后,进而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工作。项目成本核算在财务账面上,则无法进行修改,该容易导致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失控。
1.4缺少合理的惩罚奖励体系
部分项目单位因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对接不紧密,导致员工产生“做多做少一样的局面”的想法,进而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特别是部分国有单位由于长时间受大锅饭观念的影响,自身的思维意识已经成为了固定模式。针对原该受奖励的工作人员,则进行“意思意思一下”的管理方式;而针对敷衍了事和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则进行简单的教导,该管理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惩罚奖励机制。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将引起工作人员的各种不良情绪,进而出现消极怠工的局面出现,影响了日常的成本管理工作[2]。
2.路桥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措施
2.1加强成本管理的标准化
按照工程成本管理的范畴而言,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中心点为完善成本控制的标准,所以,针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措施则需要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常规情况下,实施固定成本控制与预算控制,不管为预算控制还是定额控制,均根据其资金的经济性质来进行合理的分析,一般可划分为机械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控制管理。
2.2加强工期和质量上的成本管理
建设质量属于路桥工程项目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而为加强建设质量上的成本管理,则需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专业化的施工,施工过程中需仔细操作,避免产生报废与返工的局面,坚持将低成本与质量好进行有机的结合。一个项目工程的工期越短,则施工成本则越低,同时,也并不是施工的工期越短即越有利,而是将工段缩短在有效的范畴内,则施工的工期就会不断提升。工程工期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1)为了提升有效工期而实施的方案资金。(2)避免由于工期延迟而造成的业主索赔现象。合理地进行质量和工期管理,防止过度赶进度和抢工期的局面出现,和谐地计划施工工程的进度,尽力降低人为因素的罢工、停工出现的成本损失,促使施工成本的实际支出和目标阀值避免较大的差异,积极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和功能[3]。
2.3机械费用和材料费用的成本管理
路桥工程项目的机械费用和材料费用主要表现在混凝土费用、石料费用、施工设备费用、钢筋费用等。该些费用属于整个路桥工程项目中的主要费用支出,属于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所以,需按照项目工期进行优化配置各种材料的运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设材料收到市场经济的制约,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和管理材料的质量、采购、验收、运输、使用和核算等几个方面。(1)采购员于采购材料前,必须了解市场行情、材料的规格、型号和具体的用途,避免出现纰漏。(2)购买过程中需了解材料的厂家是够合格,而且进行货比三家,选择最佳的施工材料,避免质次价高的现象产生。(3)材料的运送过程中,尽量采取短距离采购,减少运输成本的支出,降低材料的二次搬运。(4)按照施工工期进行科学地规划材料的批次和批量,减少材料的堆积与流动资金的投入。(5)提高材料的收发、记录、领退等管理,避免过度的浪费与损耗,尤其是水泥、钢材、沥青等三大材料的管理。
2.4人工费用的成本管理
针对人工费用的成本的管理,不仅需要符合工程项目的发展需求,而且需节约各种开销,以目标阀值与取费标准当做管理的根据,积极引进劳务市场管理系统,加强人工劳务队伍的建设。项目企业于内部创建公平的竞争上岗机制,进行双向择选,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实现工效挂钩的自主用工体系,合理地安排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人工费用的投入与工作效率形成正比关系。此外,需严肃把控非生产人员的构成比例,合理地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减少辅助用工与零散用工的费用支出[4]。
2.5完善责任考核机制
根据国家工程建设的规定,完善责任考核机制需责任与权利相互综合,并且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准化原则和规范化原则。
施工工程经理部属于一个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独立经济系统,施工工程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为全部工程管理人员和全部施工人员,该则构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领导中心的成本管理系统。把项目管理费用、利润费用和施工费用进行划分归类,将全部的成本实施细化与量化管理,将每一环节、每道工序、每一阶段的管理安排到每一个人进行管理和负责,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同时,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特长,给予相当的权益,辅助员工进行有效地履行职责。于责任安排下完结工作目标和任务之后,进行合理地奖励每一个负责人的员工,彻底打破传统均衡式的绩效评定,而针对不负责任和敷衍了解的员工,则给予相对应的惩罚,尽量避免罚工资的管制,该严重影响员工的心情和家庭经济。完善各项责任考核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成本管理的有效进行,健全整个路桥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赵永恒,刘瑞.浅议路桥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科技与市场,2012,19(7):236.
[2]罗飞飞.论路桥工程项目的成本估算与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2(7):116.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王琴(1967―),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原理、教育政策。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加强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调查发现,中职毕业生就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就业期望过高,职业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职生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做好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特征
(一)学校普遍建立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组织机构,确保了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正常开展
中职学校普遍设立了负责学校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专门设置的,有的挂靠在学生科或市场部,其中,单独设有就业部的达70%。这些机构都有专门负责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总体来说,职业指导队伍基本稳定。从事职业指导工作6年以上的人员占54%,其中25%已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些职业指导人员长期从事毕业生的推荐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的工作也使他们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顺利完成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另外,调查显示,职业指导人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其中,30岁以下占10%;30――50岁的占58%;51岁以上的占32%。这种老中青相结合的人员结构有助于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开展顶岗实习,提高了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为了培养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学校注意紧贴上海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学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如中华职校成立了“研发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成立了“市场部”,专门调查研究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在培养模式上,中职学校普遍采取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三年制的中职学校普遍采取了“2+1”或“2.5+0.5”的教育模式,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3+1”、“3.5+0.5”的教育模式,确保学生在最后一年或至少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且,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学校注重实习岗位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关系,对前来招工的企业进行仔细考察,对没有用工诚意的企业单位一般不安排学生去实习,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三)职业指导人员在实践中探索了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多种形式
除了单独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外,职业学校还通过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1)在实习前开设有关讲座,向毕业年级的学生宣传劳动法、讲解有关从业的心理准备、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有些还开展了模拟面试活动。(2)邀请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人员来校做就业形势的报告。(3)邀请学校已走上工作岗位并作出一定成绩的往届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扩大对所学职业的了解,建立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走向社会就业的自信心。(4)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了解所学专业对口行业的工作情况。如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去东方艺术中心参观。
二、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未能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由两块构成的,一块是由德育课教师讲授的《生涯规划》,一块是由招就办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围绕实习工作开展的就业服务活动,这两块工作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调查显示,有78.9%的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由教务处或专业科负责,德育课教师承担,而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面试技巧、劳动法律法规等讲座由招就办或学生科负责。由于德育课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不多,对中职生在职业生涯中遭遇的问题也不很清楚,因此,教学中出现偏重理论传授的现象,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对学生思想触动不大,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培养流于“纸上谈兵”。问卷显示,在学生认为有效的职业指导方式中,职业指导课程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8%。而招就办在学生毕业前一两个月开设的讲座偏重于学生面试就业技巧的传授,这对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熟悉职业生涯有帮助,但短期内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可见,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就业服务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成功以及学生就业的质量。
(二)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
职业指导科学性不强,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的职业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的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并与社会上的某种职业相对应。职业指导最终指向是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要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必须对个性心理特性和能力素养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否则,可能造成人与职的不匹配,学生不适应岗位的要求。比如,学校招就办人员在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时一般实行“择优推荐”的原则,而这里的“优”大多凭借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班主任和教师的主观印象。这些主观看法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一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谈到,有一年他们在推荐学生实习时,一位大家都认为非常优秀的学生到了就业岗位却非常不适应,而另外有一位平时不怎么优秀,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心目中比较“差”的学生到了推荐的岗位上却把与之竞争的大学生给比败了,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还说,公司所有的岗位任这一同学挑选。可见,教师眼中的“优”与企业用工的“优”存在一定差别。这是比较极端的事例,但在实际的顶岗实习包括就业推荐中,潜在的人职不匹配的情况还有很多,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应而跳槽;有的可能在实习考察结束后,更换职业;还有的甚至会在就业与升学中犹豫徘徊,以致于毕业时还没有作出选择,最终贻误时机。
(三)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一些中职毕业生进入岗位后,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学校就业办的问卷显示,2007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学生就业,其中一次推荐成功率在70%以上的学校仅占34%,需要学校推荐四次以上的中职生达38%。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认为“录用的中职生中,有80%及以上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只占48.3%,而且这些都是与学校建立较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可见,学校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规格还不是真正地了解,中职毕业生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依然严重。我们在访谈中,企业界人士也阐述了这一观点。中职毕业生不适应岗位要求,主要表现为:
1.动手能力差。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专业来说,中职生的技术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海先锋药厂一位制药车间主任谈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非标准的东西,即与企业流水线的标准不一致。如企业的有些设备,学校公共实训室里也有,但这些设备与企业里的设备有所不同,不能拆卸,而企业则要求员工能够在15分钟以内把机器进行拆卸并安装,了解机器的构造原理,劳动局考证对此也有同样的要求,然而,学生适应机器的能力较差,缺乏动手能力,每年能够考取资格证书的寥寥无几。
2.社会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淡薄。有的企业用工的专业性不强,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团队协作精神是用人单位一再强调的。然而,问卷显示,团队意识最不被学生看重,有37.2%的学生把它放在就业所需素质中的第五位也就是最后一位,仅有10.03%的学生把它放在首位。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能与其他员工和睦相处,也影响到企业的录用。正如一家企业的老总所言,如果我录用了你,我还得另外找人帮你协调人际关系。
3.缺乏吃苦精神和责任意识。由于上海技能型人才短缺,一些行业,如建筑业、制造业等,认为中职生薪酬要求不高,稳定性较强,对中职生很是欢迎。然而,这些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吃不起苦,顶岗实习过程中,在岗位工作不几天就不再来企业工作的学生占1/3左右。而且,有的学生在离开企业时,也不与带教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打招呼,责任意识淡薄。可见,中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准员工地位,缺乏角色转换意识。
三、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全员参与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目标定位明确、组织管理严密、运作过程畅通的职业指导管理机制,形成一个有组织、协调一致、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首先,成立主管校长参与的校级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统整学校职业指导资源,对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及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其次,成立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委员会,形成企业关心、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第三,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包括职业指导课程讲授在内的职业指导工作。如为学生提供职业决策咨询、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开设各种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测试、收集并职业信息和就业信息;办理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各项具体事宜,做好毕业生的信息跟踪和信息反馈工作等;积极与社会职业服务机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等等。
(二)建立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让学生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下,把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系统。依照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了解职场要求,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一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通过测评等手段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课程教学、讲座、企业参观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职业世界,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个人条件,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和职业群,包括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学识、态度、从业资格以及获取资格的途径和方法,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薪酬待遇等等,准确地把握职业岗位标准,不断完善自己,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接轨期,毕业班的职业指导侧重于就业指导,包括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及指导求职技巧等,积极为学生联系顶岗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同时,这一阶段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素质,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三)提高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
为提高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有效性,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1)开发利用人格性向测试软件,对学生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挖掘个人潜质,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2)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组织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需求。第二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了解就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第三年,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在真实职业环境背景下认识自我、了解职场。(3)建立和完善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网站,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资料和各类职业信息资料,诸如劳务市场用工需求情况及预测分析、相关专业的企业情况、企业用工标准、专业技能和工资待遇等信息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职业知识、心理素质、家庭状况、个性差异等资料,以便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工作。(4)为学生提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
另外,必须改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采取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职业前景有一个切实的了解,准确认识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位置,科学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四)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些中职毕业生之所以在就业岗位上出现种种不适应,问题的关键是因为中职生到了工作岗位后没有成功实现角色转换,自我角色定位不准确,因此,我们应在中职生一入校就对其进行教育,强化他们“入学即就业”的观念,狠抓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始终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方式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以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点也是学校的职业指导与社会职业指导不同的地方,即学校职业指导不仅是提供就业援助,还担负着教育的任务。以育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五)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首先,职业指导中渗透创业意识的教育。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让中职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创业是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其次,对希望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请一些创业有成的人员来校作报告,让一部分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对创业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包括工商、税务知识、劳动政策法规,业务谈判技巧及毕业生创业方面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力争通过创业教育,让中职生从谋业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第三,模拟创业过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讨论其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并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对其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