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安全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本次绿盟科技公开发行股票2115万股,募集资金3.94亿元人民币,发行价格为41元/股。

绿盟科技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安全业务的企业之一,自创立以来专注于信息安全领域,主营业务为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专业安全服务。公司主要服务于政府、电信运营商、金融、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级用户,为其提供网络及终端安全产品、Web及应用安全产品、合规及安全管理产品等信息安全产品,并提供专业安全服务。

绿盟科技拥有强大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实力。公司初创时期就成立了绿盟科技安全研究院,也成为国内安全行业顶尖的技术研究团队之一。十余年来,团队一直专注于漏洞挖掘、漏洞分析、逆向工程、防护算法的研究,协助Microsoft、Cisco、SUN等公司解决了40个以上的系统安全漏洞问题,累计经CVE和Security Focus认证的安全漏洞共43个,其维护的安全漏洞库(NSBL)也成为国内最权威的中文漏洞库,成为国内云安全技术研究的先行者。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绿盟科技上市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公司信奉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责任感;同时以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流程、专业品质,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公司内部强调依靠团队精神来实现理想,分享知识和快乐;通过持续创新以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安全需求;公司内部推崇业绩文化,重视员工回报,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2009年,公司被《财富》杂志、华信惠悦(全球四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联合授予“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绿盟科技、博腾股份、东方网力三家公司均产生了老股转让,新老股比例分别为:1:1.2031、1:1.2245、1:1.3300,打破了此前市场揣测的“老股转让比例不得超出一比一”这一传闻。而三家新股发行与老股转让比例的适度浮动,也表明监管层并未采取“一刀切”。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讲话不难看出,监管层意在促进维护市场公平,兼顾新老股东利益,合理设定新股和老股数量,平衡投融资双方的利益,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创业初期:把握机遇走自己的路

1995年,网络开始涉足中国市场,网络安全市场当时在国外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国内更是一片空白。北京天融信公司的前身――北京天融信技贸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关村挂牌,成为中国首家网络安全公司。

1996年,随着网络安全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对信息网络安全要求的政策出台,国内鼓励厂商自主研发安全产品。天融信紧紧抓住并牢牢把握重要机遇,克服重重困难,推出了我国第一套自主版权的防火墙系统,并被应用于政府的首个网络安全项目、也是当时最大的安全项目――国家统计局600万元安全系统集成项目。就此,这家当时瞄准了防火墙市场的国内安全厂商,开始顺利踏上信息安全之路并进入国产网络安全产品厂商前列。

“我是在1997年1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到北京天融信公司的,那时对防火墙还是一无所知,也没有想着在这个公司长远发展下去。因为我的专业是学金属材料专业――计算机模拟计算,只是因为对计算机行业的一点兴趣以及希望有新的机会,能将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转型,便进入了天融信公司。”于海波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

据记者了解,天融信公司是属于当时将产品尽快推向市场并得到应用最好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是防火墙,该防火墙于1996年6月研制成功,属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防火墙系统,并通过国家安全部与电子工业部联合主持的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务院信息办在1997年12月还曾将天融信防火墙列为重点安全项目向全国推广。“我当时进入网络安全行业可以说对网络安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于海波说,“1999年前,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基本处于萌芽状态,专业从事信息安全的国内厂商可谓凤毛麟角,防火墙厂商只有天融信等几家,防病毒厂商主要包括瑞星、江民等,用户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是防火墙、甚至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产品以单机版杀毒软件为主”。

可见,早在当年天融信决定进入网络安全行业时,天融信就在技术、研发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随着国内信息安全市场的需求逐渐明确,防病毒、防火墙已经成为信息系统事实上的标准配置产品。防病毒、防火墙、IDS是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的支柱型产品,入侵检测(IDS)和VPN的需求上升最快,物理隔离网闸、身份认证和安全管理平台的需求也有较大幅度提高。政府上网工程、网上审批工程、电子政务工程和12大“金”字工程的实施,将政府内部网、企业内网、电子商务网与Internet互联是必须的功能,因此防“黑客”入侵攻击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任务,而内外网边界安全设备的防火墙更成了需求热点。由于市场对防火墙需求强劲,与此配套使用的其他安全类产品自然也“热”起来了,成为新的需求亮点。

成长期:重视渠道和创新,打造民族品牌

2001-2003年,是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成长期,国内的信息安全厂商与用户共同成长;主流厂商密切跟踪、学习,并逐步掌握国际最新技术;用户深入了解信息安全技术,国产品牌产品得到认可;多种信息安全产品面世,“联动”成为安全产品走向。

这期间,天融信公司根据各地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也开始了地方分支机构的建设。于海波告诉记者,他曾于2001年初,被派到广州负责分公司建设。从最初的2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从最初的几百万销售额发展到2003年的3000多万的销售额。

在整个信息安全产业方面,用户对信息安全的多样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安全厂商的发展,同时也使国内厂商逐步掌握了国际最新技术。2000年,国外信息安全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是进口产品,不能在国内进行技术上的快速变更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使得更多的用户转向使用国产安全产品。如天融信开发的NGFW3000有很多功能是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开发定制的。之后,2002年推出的NGFW4000,创新性地使用了会话检测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防火墙的性能以及过滤的内容深度。

随着诸多国内、国际信息安全厂商进入国内市场并加大投入力度以及政府的扶持,国产信息安全产品与品牌得到普遍认可,使国内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平均达到40%左右。到2003年,总体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亿人民币。同时从2000年至2003年,天融信公司连续四年市场份额均居国内安全厂商之首,同时还联合多家国内知名安全厂商,共同倡导推广TopSEC联动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为用户构造了一个以防火墙为中心的联动的集成防御体系。

2004年,虽然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继续快速发展,使国内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需求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安全建设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过渡,即企业从发现问题后再修补的“产品叠加型”防御方式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主动防御过渡;安全产品从“孤立的产品形式”向“集中管理”过渡。

面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天融信的对策首先是围绕“完全你的安全”,打造全线的网络安全产品、全程的专业安全服务和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天融信已经拥有了网络卫士防火墙、网络卫士VPN、网络卫士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卫士过滤网关、TOPSEC安全审计综合分析系统、网络卫士综合管理系统等6大系列近20多款安全产品与安全应用系统,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

于海波认为,信息安全行业是个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行业,“水分太多”,一定程度上会误导用户。网络系统安全必须是整体的、动态的。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构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要使优秀产品、服务等环节形成整体的安全策略。另外,必须有统一的、动态的安全策略,一个相互联动的、高效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于是天融信全力推出了以“完全你的安全”为基础的全网整体解决方案,从技术、管理、运行三个层面帮助用户搭建一个安全管理、监控、检测、加固、优化、审计、维护安全平台。

结语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国家政策强力推进了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加强集中了管理和集成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广泛展开,社会服务各领域信息化的应用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不断涌现,信息消费在扩大内需中作用逐渐凸显。展望第四季度,落实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的配套措施也将密集出台,信息化管理与运营体制将发生新的变化。

信息化与两化深度融合

2013年第三季度,国家密集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等促进信息消费、两化融合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文件,促使我国工业行业两化融合向更深度拓展。

在电子政务方面,201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取了18个省、59个市(县、区)作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试点。各部门、各系统逐渐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正在逐步建立中,同时“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国家标准的编制也将提上日程。

大型企业在完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基础上向产业链协同应用演进,目前中石油、中石化95%以上的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实现了电子采购,一汽等汽车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撑起了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制造和销售。

电子商务平台与ERP连接工业制造模式演进方向由大规模制造逐渐转向个性化定制、按需生产、众包模式。智慧工业园区正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同时工业云应用也在不断创新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模式。

与此同时,信息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国产信息终端崛起。目前,我国智能电视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70%,联想取代HTC成为安卓设备品牌第2名。第二,数据流量高速增长。据统计,1-8月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2202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和移动数据业务对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贡献分别为12.4%、69.2%。第三,信息服务增长明显。软件技术和服务消费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6月,电子商务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了15%。而随着4G牌照在第四季度的下发,又将会刺激新一轮的信息消费,运营商将继续加速4G网络建设。

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扭转低迷

在宏观经济弱势复苏的背景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全年以来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行业景气度日益提升,盈利能力也将继续改善,软件出口低迷局面也出现了转变。

产业发展态势稳中有落,行业利润持续回升。1-8月,全行业累计完成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较上年同期减小2.1个百分点。行业效益持续好转,实现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25.5%,高出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

部分领域打破缓慢增长态势,产业服务化深入发展。受制造业回暖影响,嵌入式系统软件和IC设计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势头。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加快建设的推动下增势突出,增速高出全行业1.5个百分点。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则增长平稳。

软件出口低迷态势出现转变,嵌入式软件出口增势明显。我国软件出口告别上半年的低迷状况,增速出现回升态势。软件产业实现出口额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速高出上半年8.7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出口增势同比高出去年同期14.8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持续快速增长,中心城市继续引领产业发展。中西部地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增长缓中趋稳。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107亿元和742亿元,同比增长28.5%和25.2%,分别高出全国水平4.4和1.1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550亿元和2018亿元,同比增长23.3%和24.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1和0.9个百分点。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继续引领产业发展。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达56.9%。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速分别达31.1%和2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和3.8个百分点,引领产业服务化发展。

信息安全压力日益增大

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认为,三季度,我国信息安全在政策环境、基础网络安全保障、产业融合、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网络空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存在产业根基不牢、攻防能力不足、技术实力较弱等问题。在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的信息安全压力也日益增大。

我国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攻防能力不足。电力系统是我国网络防御做的最好的,但仍被入侵。美国发动的网络攻击,我国重要信息系统在分钟级内就会被攻破。在X86架构下,美国的攻击我国根本发现不了,“棱镜门”事件中暴露出的对我国的攻击事件,而我国根本没有发现。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网络空间部署正逐步加强。

产业根基不牢。我国大量核心技术产品信赖国外,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大量使用国外基础软件,西方国家便利用产业优势从事网络监控,我们的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产业实力差距巨大,技术产业的落后,国产化替代举步维艰,我国要实现自主可控任重道远。

技术实力较弱。由于缺乏自主技术体系,长期“跟随跑”战术已经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丧失了独立性,技术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拿来主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沦为代工厂。此外,新兴技术信息安全反应过慢。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追踪研究不力,盲目跟风,信息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各类网络犯罪技术也缺乏有效应对。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如果说2013年热炒的大数据概念热让苦闷沉寂多年的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分析师们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成了《财富》杂志眼中“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人士”。那么,后“棱镜门”时代,信息安全专家将成为下一个明星职业。

近两年来,有超过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涌入硅谷的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创业投资迎来了久违的;近大半年来,与网络安全行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比特币从不足50美元飙升至700美元;最近三个月,在中国市场,低位徘徊多年的信息安全行业也迎来了久违的甘露,有关信息安全概念的股票一路上扬。中国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战略则确立了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IT支出将进入一个快速持续增长的阶段。

不得不说,去年爆发的“棱镜门”事件,成为全球信息安全市场裂变爆发的催化剂和导火索。其冲击力已超出信息安全范畴,波及IT行业的每个角落,上至国家、行业,下至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其信息安全策略。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到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由于相关监管政策和防护技术的滞后,可以判断2014年将成为信息安全的“乱世之年”,同时也将诞生大量安全技术领域的“枭雄”。

让我们来预测一下2014年信息安全市场的五大趋势和机遇:

移动安全成为热点

随着BYOD(企业员工使用个人设备移动办公)的流行,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令企业CIO头疼的问题。与PC端与网络方面的安全的相对成熟相比,移动安全还处于拓荒阶段,与市场需求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安全产品和服务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而随着企业和用户对于隐私数据的日益重视,BYOD领域的安全管理产品正在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从2013年11月IBM和Oracle两大企业IT巨头争相抢购移动安全管理产品公司可以看出,这一块市场在2014年会有大的发展。

私有云和云安全兴起

“公有云”其实从一开始推概念的时候, 其安全性就饱受质疑。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 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还是在不遗余力的推动。 而“棱镜门”事件的爆发,使得企业和政府意识到在“公有云”上的数据竟然可以如此不安全。

从IT行业的发展来看, 在并行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硬件性能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的趋势下, 云计算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这样将会促进“私有云”的大力发展, 同时也会促进基于“私有云”的安全技术的发展,例如德国一家创业公司就推出了基于“私有云”的一体机。 预计在中国市场, 出于安全的考虑, 不少公司和政府也会把云计算计划从“公有云”转向“私有云”平台的搭建,但首先需要解决“私有云”的安全问题。 这种大环境下, 国内的IT安全厂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云计算应用开发商和云应用服务商、电信服务商都面临新的市场机遇。

工控网、物联网安全受重视

其实,早在2010年出现的“震网”病毒以及其后的“火焰”病毒,就已经使得人们意识到工控网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而“棱镜门”则使得随之相关的工控网和物联网的安全也提高到国家政策层面。 随着中美就网络安全对话机制的逐步形成, 特别是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战略,将使得工控网、物联网安全,特别是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开始被最高层关注。

预计2014年中国政府会推动重要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建设,一些重点企业也将开始对工控网的安全进行投入。而在中小型工控网和物联网领域,比如智能楼宇、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等的安全,也会成为企业IT安全的一个考虑因素。

安全培训市场大幅增长

“棱镜门”事件折射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隐私数据保护意识的薄弱。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出更加有针对性和手段多样化的趋势, 通过电子邮件、社交网络、U盘等被黑客实施社交工程攻击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安全意识已经成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最大“漏洞”,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其实是每个CIO或信息安全官最头疼的问题。

而“棱镜门”所引发的, 不仅仅是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传统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也一样开始重视起来。 网络安全培训市场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预计在2014年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数据安全市场重新洗牌

如今,全球政府都面临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透明和数据开放改革,以欧美多国政府推动的OpenData开放数据项目最有代表性,但是不久前美国政府医保网站的安全漏洞为全球政府敲响了警钟,政务大数据的开放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推动群体智慧创新,另外一方面政务数据上网也为黑客打开了一扇窗,政府网站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比过去严峻得多。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不仅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还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日益重视,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也普遍提髙了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

1.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与评价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根据近几年国际上出现的信息系统故障事件分析,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1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中断1天,将对其声誉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天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信息科技风险的深刻认识和日益重视。2008年7月,银监会颁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明确各银行的法定代表人为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第一责任人,并要求逐级签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书。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组织全国金融机构开展了奥运信息科技风险全面自查工作,并相继对各主要商业银行进行了现场专项检查;国家审计署也在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的2008年度全面审计工作中首次引入了信息科技审计的内容,着重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站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髙度,分析当前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国家有关监管和审计部门推出的这些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对银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政府对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尚度重视。

2.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本要求

在2004年正式公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重新修订了银行风险的分类和定义,强调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不仅要重视传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而且要将防范操作风险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并将信息科技风险明确划归操作风险的范畴,从而使得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银行提高IT治理水平的需要

根据IT治理模型,IT风险管理与战略一致性、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构成IT治理总体架构,而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各家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从单一的信息安全转变为涵盖生产运行、应用研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全面IT风险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银行的信息化程度和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后,商业银行已普遍认识到信息科技方面一旦发生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办理,还可能会对银行的声誉和市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更加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对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髙的要求。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相应举措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委员会(ISACA)的信息系统风险控制和IT审计工作的最佳实践指南,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关注IT治理、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即项目开发与变更)、IT服务交付与支持(即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等五大领域。在上述领域,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了各种风险管理措施。下面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为例进行介绍。

多年来,工商银行坚持“科技兴行'“科技引领”发展战略,建立了集约化的科技组织体系,并逐步建立了与国际大银行相适应的先进的科技体系和技术平台。自2006年起,工商银行正式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了全行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1.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工商银行成立了信息系统应急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主管副行长任副组长,信息科技部、办公室、个人金融部、运行管理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和组织信息系统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灾难备份和恢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等工作。科技部门定期向董事会、行长办公会、技术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工商银行总行以及分行的科技部门均设有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部门,建立了一支专业的风险防护队伍,为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8年,国家有关监管、审计部门对工商银行目前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都给予了较髙的评价,认为工商银行构建了较完整的信息科技治理结构,构成了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科技审计三道防线。

2.项目开发管理

针对由于版本质量造成的应用研发风险,工商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保障应用系统研发质量。一是不断改进研发和测试管理流程,加强需求管理、项目方案审查、研发过程管理和项目质量控制;二是及时优化调整应用版本、测试和投产策略,针对版本投产比较频繁等情况,明确了“版本集中投产”的原则,切实降低因版本投产和生产变更带来的风险隐患;三是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力卩强沟通和协调,实现风险共担。

3.运行维护和操作管理

生产运行风险是信息科技风险的突出表现,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统计,大约有50%的生产运行风险是由管理操作原因引起的。为此,工商银行始终坚持“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放在信息科技工作首位”的指导思想,并持续强化运行管理操作的各项措施,降低系统运行风险。一是建立了全行统一集中的监控管理平台(ECC),对主机和开放平台等各类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生产操作、监控的自动化;二是通过部署帮助台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性能容量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工具和系统,逐步提髙生产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三是建立了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了应急预案和流程,确保出现紧急事件情况下能够进行妥善处理,将事件影响降至最低。

4.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银行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此,工商银行建立了一支专门的信息安全防护队伍,及时分析和解决存在的各类信息安全隐患。同时,积极落实信息安全体系规范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部署了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防护工具,实施了客户端安全管理。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防御措施,假冒网站、网络攻击等事件虽然时有发生,伹没有对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工商银行成功抵御了针对网上银行系统的恶意攻击,保障了电子银行业务正常开展,维护了企业声誉。

5.业务连续性管理

多年来,工商银行始终坚持“数据集中处理、主机灾难备份、平台多点接入、业务跨区受理”的原则开展信息系统技术体系建设,自行建立了国内同业领先的完善的技术灾备体系。2003年以后,工商银行建立了核心业务异地灾难备份系统,实施了同城磁盘镜像,成为国内同业第一家同时具备同城和异地灾备系统的银行,为保障信息系统的连续性运行奠定了技术基础。与此同时,工商银行依靠自身力量制定了《信息系统连续性运作计划(ITCP)》,并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进行一次全行业务级灾难恢复应急演练,模拟在上海的生产中心发生灾难或信息系统长时间无法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将全行核心业务切换到北京的灾备中心的技术和业务处理,有效保障了灾备系统的有效性。

三、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需要思考的若干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在实施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面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关注信息科技风险计量和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对于银行来说,操作风险本身就是一种比较难以控制的风险,目前世界银行业也没有一种公认的成熟方法来计量。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2007年所有的银行都要开始按照协议规定的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来计算经济资本,进而控制操作风险。伹据调查,60%以上的银行未从2007年开始对操作风险实行量化管理,大多数银行的预期实施时间是2010年〜2012年。可见,银行业在对于整个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流程、计量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探索还远远落后于传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等领域。而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除了人为误操作因素以外,还与日趋复杂的信息系统软硬件环境直接相关,因此要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度量和评估,存在更大难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国际上一些大银行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伹迄今为止真正构建出有效的、完善的、可量化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的银行却为数寥寥。因此,国内银行业需要首先考虑建立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科学衡量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同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在信息科技管理领域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以指导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提髙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正确认识灾难备份体系建设的内涵

建立完备的灾备体系对银行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伹灾备体系建设应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和原则,是否所有银行系统都遵循同样的标准建设灾备系统,是商业银行在灾备体系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银行可以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灾难恢复的时效性要求和银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参考相关国际标准n,综合评定划分灾备等级,确定业务恢复时间(RTO)、业务丢失时间(RPO)等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按照相应的标准开展灾备建设。目前,国外现代化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此种做法,首先确定系统的灾备等级,并相应实施不同的灾备策略,重点对关键设施和系统实施髙等级的灾备保护措施。

因此,建议国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各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级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优先确保关键设施和重要业务系统的连续性运作,在实现灾备体系建设目标的同时,也相应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3.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需要业务部门的关注和共同参与

与应用产品创新工作需要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完成类似,虽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更多关注的是IT领域,伹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与业务部门息息相关。

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在科技部门建成了灾备系统的基础上,需要业务部门制定业务层面的应急计划,指导业务人员在信息系统中断和恢复时进行业务的应急处理,从而与科技部门协同开展应急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