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范文第1篇

“05方案”实施10年来,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课程建设趋于规范、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仍存在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瓶颈亟待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亟待深入等问题。需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原则,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管理,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目标任务,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建设标准;创新计划;独立学院

DOI:10.15938/ki.iper.2016.06.01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6-0055-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新方案(简称“05方案”)实施的10年(2006-2015),也是独立学院设立发展壮大的10年。10年来,独立学院思政课紧密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在设立中发展、在改进中加强、在实践中推进,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思政课教学的良好基础已经形成。尽管这项工作目前仍处在改革发展阶段,但思政课教学已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独立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10年的主要成效

10年来,独立学院思政课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成效,对独立学院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并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经验特点,有力地促进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

顺应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而产生的独立学院,在其试办初期,对思政课设置的问题虽没有做具体规定,但教育部已明确要求,“独立学院要建立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1] 其实,早在1987年《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中就已经明确:“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为确保民办高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建设者,1996年原国家教委明文规定“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的课程”。2005年高校思政理论课“05方案”实施伊始,教育部明确规定:民办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本规定执行。[2]为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和管理,教育部强调,“独立学院及其举办者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独立学院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资源和师资、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3]这些都为独立学院组织实施思政课提供了政治条件。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董事会、管理层逐渐认识到:思政理论课是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趋于规范

10年来,独立学院思政课建设按照“05方案”实施要求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初期教学基本上是套用公办学校的模式,统一使用规范教材和5T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学分、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机构设置从教务部门负责聘请授课教师上课到设立思政教研室,再到专门成立二级教学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齐抓共管格局的进一步形成,思政课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教学管理趋于制度化和规范化。图书室、人文社科实验室、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等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专兼职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基于独立学院师资聘用特点,专任思政教师在6-15人之间,基本保证了思政课教学和教学研讨的开展。思政课专项建设经费保障从无到有,有力地推进了思政课课程建设改革和教师队伍培养。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思政课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明显改善,为维护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贡献。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目前,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形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尽管目前这支以“80后硕士”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独立学院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以广西9所独立学院为例,10年来,广西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经过系列培训、研修和集中备课会的学习,以及各种比赛的锻炼,这支队伍逐步走向成熟。据笔者统计,近年来,广立学院自有专任思政课教师队伍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广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1项,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1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6人。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困境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践教学

1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研究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按照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中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作用;且从就业而言,网络工程专业在计算机专业中就业需求量最大,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重视度较高。中华民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以在理论指导下,坚持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相结合,运用能够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的主体和内容,进一步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推理辨别是非能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大纲编写中,以专业课程知识教学为载体,以德育为基础,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道德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运用德育主体思想,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使其转化成为具体而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

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因此,我们应该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加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队伍中,共同努力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改革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探索改革方式方法,及时总结经验与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以“思想政治课”为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哲学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结合以下内容进行设计各教学主体和教育活动。核心价值观--富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圆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展现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敬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研究和创新精神;为此,本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因此,以本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衔接密切,可以很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教育作用。

2课程建设基础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期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系列技术人才的培养;十三五”期间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样是以计算机网络系列技术作为主要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和专科生的一门专业核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TCP/IP体系结构与网络互联的前导课程。本课程围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系统地讲述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TCP/IP分层、网络性能指标、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网络路由、传输层协议、网络应用等,同时通过课堂讲授、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知、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内外许多大学已将计算机网络语言列入了本科教学计划,掌握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也是网络工程本科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设定的是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教学,分别包括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路由交换技术,及其相关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存储课程等。

这两年,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同华三和华为公司合作的课程内容,也是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系列课程和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等课程。其中2019年初的集中实训采用了宝德等公司方案,引进了该公司的讲师,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构建中小企业网络设计,构建高性能园区网、无线网络技术等课程的集中实训。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教学在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规划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课时间分别是:15-16计科开在第4学期,15-17网工开在第2学期,17计科开在第4学期,18网工开在第2学期。由此可见,开课学期逐渐提前,该课程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3课程建设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

诸多学科组成的专业课程是高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要素,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广泛实施,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校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立足陶瓷文化为特色,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现。在专业教育体系中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全过程,多模式,广覆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做人做事原则融入专业教学。本次研究项目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体系,进行思政改革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礼仪意识。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知书”,更要“达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礼仪教育。通过课程导入部分,不仅要把课程内容说清楚,而且也要介绍课程的德育目标内容,让学生们知道未来肩负的民族使命是什么,要求什么样的从业道德,国家对岗位在全球化竞争中的要求,以及有哪些是未来从业不能触碰的部分。该部分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水平与觉悟。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程教学效果,项目实训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这部分将结合实际的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培训授课,对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讲解,通过和校企合作企业团队的项目实训,让学生有目的的提前感受在创业中的激情,掌握专业技能,参悟领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实践教学)的探究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的主流,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形式简单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这在实践学教学中既没必要实效性也不够突出。课程化管理能很好地解决现阶段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深刻阐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特别是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课程化管理。如教社科[2008]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第17条明确规定:“完善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的学分,形成长效的制度机制。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主要有四门必修课程,是有内在严密逻辑的课程体系,整合了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特征。单靠一门课程或者几门课程简单的结合,无法体现其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这个思政课的作用和功能。这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其实践教学。作为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在学校发展和定位上,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如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突出以特色办学为发展始终,按“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特点”的规律办学,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应用人才。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为践行高校的办学宗旨,必须推动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这是独立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现状的考察,存在整体性缺失、内容安排单一、资源重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缺陷,需要改善和提升。(1)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安排。现有实践教学通常将思政课具体化为四门课程,各门课程再细化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然后分别按照每门课程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实践和理论割裂开来,并使实践教学只是成为了理论教学的补充。如有独立学院长期安排了实践教学,并围绕“基础”课开展了大学生活规划、法制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纲要”课开展了暑期红色社会实践、走访荆州历史古迹、评析历史人物等主题活动。并规定了实践教学计入学生成绩,占每门课程平时成绩的50%左右。在探索实践教学过程中,虽已取得一些成绩,并在相应的课程中形成了制度的规范。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随意性比较强。首先,没有形成规范和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其次,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内容,更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开展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再次,实践教学组织缺乏统筹不能保证教学效果。(2)实践教学的内容单一。思政课的教材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编写,内容统一、规范。实践教学以思政课的教材为依据,以思政课的理论内容为蓝本,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并不阻碍实践教学的丰富化,但是有些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唯理论出发,唯课堂出发,唯学校出发,视线教狭隘,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化。(3)实践教学持续性不够。由于实践教学中涉及到的不仅是思政课的教师,还有学生,学校及社会各部门,加大了实践教学的难度,很难长久。如暑期红色社会实践由于涉及到安全、管理及经费,工作繁琐,耗费的精力大,不确定性的因素多,一度不能持久。再加上其他管理部门参与的力度较小,工作基本由思政课的教师完成,教师压力和阻力大,挫伤了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受阻。(4)实践教学资源的重合。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学院各部门之间就实践教学沟通、协调较少,大家各自奋斗,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叠和浪费。资源的重合是很多学校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其实,志愿者活动、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等活动可以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合理的利用资源,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5)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是对实践教学的激励,也是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置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标准,对实践教学也从学时、学分上作出了规范化的认定,但是仍有部分独立院校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政课的成绩规范之内,而只是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参考标准。而且在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方法、考核时间上没有具体的说明和规范制度。有些独立学院虽已把实践教学的活动纳入到相应的课程之中进行考核,但不够规范,也没有制度上的认可。

3关于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的思考

(1)内涵界定。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就是独立设置使之为一门课程,按照标准化课程开发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做出整体设计,提出要求和执行标准。(2)课程化管理的实施步骤思考。第一步确定实践教学任务,以理论的整体性和学科整体化为要求,构建符合思政课发展趋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二步确定可行性项目,综合考察学校、学生、教师的可承受能力形成典型的实践教学项目。第三步建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高等教育及学校人才目标要求,确定学生成长及认知规律的发展,将典型的实践教学项目转换为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课程必须体现教育的原则,体现学生成长的规律,这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实效性能否实现的决定性环节。是学与做的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知识力量内化为学生能力的过程。第四步确定学习单元、设定学习情境,这是将课程内容具体化为一个个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过程,直接针对理论和现实。(3)课程化管理的方法与原则思考。首先,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需要考虑课程内容设置的结构和逻辑,以使教学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综合应用和配置。其次,课程体系应包含目标、学时及内容,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教学的内容为纲,以时代脉搏为点,以学生热点为面,以学院特点为色。再次,学习情境设计体现思政课发展的原则。(4)实践教学具体环节的思考。第一,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根据各独立学院学时安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保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要重点关注课程受众对象特点和课程内容指向的这两个基本要素。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较弱,在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以形象而生动的课题为主,研究性课题为辅。第二,根据教育部和独立学院特色办学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项目式实践教学的专题内容。依据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内容、学院学生特点、专业设置、社会热点及用人单位职业要求,可以设置大学生生活规划,志愿者服务,红色社会实践,德育习得,荆楚文化鉴赏,法制精神与实践,社会调查,口述历史,石油精神与石油文化及自选项目等10个项目,以形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蓝本。第三,依据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特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打通教师队伍、学工队伍两支队伍,结合教师队伍和党团干部队伍,将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教学活动与学校党建、团委活动主题相结合。建立大德育队伍,专任教师、党团干部和辅导员通力合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队伍模式的建设。第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环节,学校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务处是管理者,思政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专业系部是后盾,应有力配合。特别是需要根据学校及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全的保障实践教学的相关文件,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肯定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方案的实施,从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肯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第五,完善考核机制。有效的考核和评价能够很好地反馈实践教学的成效和问题,这是检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实践教学提供方向和依据。需要具体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直接计入学分,完成得学分。

作者:史苗苗 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长明.大课堂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金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J].学习与实践,2011(11):54-56.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同其他层次的大学生一样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不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高校思政课建设05方案”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需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必修课,这2门课程与本科院校使用的是同一教材。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还是生源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简单压缩,没有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置,导致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缺乏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多数高职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教条化、书本化过强。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需求,重讲解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说教轻心灵感受,缺少有富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虽然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从在方式上还是传统的教师系统讲授,只是把教案、部分案例转换成电子格式投影到屏幕上,这实际上还是传统讲课方式的重现,只不过是披上了现代技术手段的外衣而己。

(三)实践教学实施困难,多数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个基本形式,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小,加上缺少必要的经费保证,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名无实。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及统一安排,可学校这一问题上的缺乏整体部署和指导,将实践教学任务交由任课教师承担,单靠教师的往往是困难重重。不少学校的实践教学因担心安全问题,实践教学完全以校园内部活动取代,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不能适应当前职教发展。据调查,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且一些高职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不够厚实,缺乏实践和生活的积累,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少数教师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政治信仰模糊,对社会主义前途表示怀疑。在师资培训上,由于缺少经费,许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参与社会调研、出席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从而造成一些教师信息来源狭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探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映出来的问题向我们表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多个层面。我们应努力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从高职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教学丰富到学生的专业结构中去。其次,要突出高职思政课教学特色,必须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践教学可以进行专题研讨和辩论演讲等形式,除此可以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就地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学校生活行为考察、社会公益活动和助人为乐活动以及社会典型人物事迹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把握课堂节奏,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向学习型、讨论型和应用型过渡。

(三)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突出高职特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把学生定位为即将走向生产第一线的人,要重点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现代企业观在要求良好的职业技能之外,对人才的勤奋、敬业、诚信、合作、创新等方面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将专业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利用相关职业的内容来丰富和阐明思政课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行符合企业与社会的要求,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学互通的平台,让学生真实感受职场岗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崇高的思想素质、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明确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可以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采取社会考察、学术交流、学历提升等措施,培养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力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魅力的师资队伍。

(五)实施多元考核方式,建构发展性评价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考察,改变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方式,实行多元考核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核。可以通过设计学生评价记录册,把课堂参与、课堂作业、日常行为表现、学习体会、实践报告、期末成绩等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思政课程建设特色方法范文第5篇

职业教育论文2000字(一):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设计及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摘要:2019-2020年,《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务》课程工作组以中国茶的运输为主线,将中国茶史与世界史相结合;将传统茶文化传播途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与当今的介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相结合;在现代篇将传统茶文化延伸至年轻人喜爱的奶茶文化,加入了奶茶品牌营销、牛奶和砂糖的供应运输、电商平台传播,以项目实践的方式完成中国茶的历史疏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代入感,完成《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务》课程的线上教学总设计。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传播;茶运输;线上教学;项目化

该课程的线上教学将古今中外的茶输出路线,按照地圖板块、发生年代、茶的品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形式等多维度层级划分为二、三级子项目,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中的所有关键知识点进行合理拆分,融入进每一个子项目任务;同时注重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在《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务》课程中注入爱国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让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小的项目任务的方式获得人生观的成长,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完整教育结构。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务》课程工作组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学院组成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团队;第二梯队是思政课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第三梯队是企业专家团队。三个梯队集思广益,共同建设课程资源与学习数据,包括:授课视频、非视频资源、课程公告、题库、测验和作业、互动交流情况、考核情况、学校SPOC使用情况。

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团队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不够

课程的线上教学总设计主要由第一梯队的老师负责,思政课教师和企业教师提供建议,资源建设中可以获得计算机教师的帮助。课程建设中最关键的就是团队的默契度,虽然课程组团队成员构成较为合理,尤其是第一梯队,汇聚了三所职业院校的物流专业骨干教师,但团队间成员分散,只能通过QQ群直播、电话会议、微信群等方式沟通交流,成员有各自的个人事务,也都非常忙,能凑在一起讨论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沟通回复不及时,团队的默契度欠缺。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务》课程特性是需要团队成员走出录播室,不能闭门造车,教师深入现场,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中进行一段实地跟拍,最好是沿着某条茶运输路线,完成多式联运的全程跟踪报道,但疫情期间活动自由度受限,又加上缺乏制作经费和录制团队,在课程资源建设上缺乏创新,不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直观感受。

2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缺乏地气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实务》课堂教学的设计线比较单一,课前及课中以资料查阅、在线讨论、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开展,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线上教学资源完成学习,课后每个小项目给学生布置对应的任务和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很好的实现“翻转课堂”,与学生沟通的形式单一,学生缺乏积极回复,课堂教学的设计并不能很好体现当初加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初衷。

3课程资源建设与企业实际衔接不够紧密

以二、三线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条件是不足以完成该课程的的实践录播,为了保证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质量,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实践或现场录屏,就需要得到相关企业的大力帮助,需要茶企、物流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等多方协助,但因为人脉资源的限制,找不到相关的合作企业,与企业实际衔接的紧密度上打了较多的折扣。

4课程团队对中国文化、地理历史及人文科技一知半解

要高质量的完成这门课的线上资源教学,不仅仅是了解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团队成员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对地理历史及人文科技都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不牵强,不生硬的提升课堂层次,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既能实现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又能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课程团队在中国文化,地理历史及人文科技方面还是一知半解,只能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阅、观看记录片的形式慢慢补充这块短板,在课程资源的制作上肯定会受到学识水平的局限而施展不开。

针对以上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程工作组会一如既往的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在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发动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建设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经济转型背景下,产学合作面临一定的挑战。职业教育领域的产学合作关系到社会人才的供应,也关系到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迎合经济转型的实际情况,对产学合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制定合理的制度以及管理机制,为产学合作提供强力支持。论文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产学合作受到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对產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产学合作的长远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济转型;职业教育;产学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5-0050-02

1引言

现阶段,经济转型导致社会的人才需求出现一定的变化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让以往在职业教育中沿用的理念和方法已经不再满足客观的需求,产学合作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院校、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都需要在产学合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思考以往产学合作中的不足,分析如何对产学合作进行改革,让产学合作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对地方经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了解经济转型下产学合作的实际开展情况,院校、政府、行业以及企业是否在产学合作中出现一定的偏差。

2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影响

2.1对人才培养结构的影响

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让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得到一定的促进,但是随着经济转型,产业技术迅速升级,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经济的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对高职人才的现实需求增加,对中职人才的现实需求在减少。国内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开始变成集约型增长[1]。产业的类型也开始逐渐向着资产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方向发展,产品的技术含量迅速提升,需要的劳动力是真正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另外,如今企业对人才也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方面,岗位技术的难度不断提高,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技能水平,还要具备适应力以及终身学习理念。

2.2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背景下,职业院校受国家经济体制的约束,专业的设置是政府主导的,院校要结合政府的规划,设置于自己的专业,并按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招生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计划,这样的模式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代,国内的职业院校开始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的设置[2]。但是很多的院校并未从以往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专业设置非常盲目,哪些专业热门,就设立哪些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并不符合经济的客观需要,并不满足产业结构的实际需求,人才并不符合当地行业和企业的客观需求。

2.3对产学合作管理模式的影响

管理模式也是产学合作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在经济转型中,政府的职能以及管理主体出现一定的变化,结合当下国内产学合作管理的发展,不断制定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对院校的实际发展是非常重要的[3]。

国内的院校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出一些高技能的人才,因此,注重开展产学合作。但是企业参与一些合作项目的积极性并不是非常高,即便参与一些项目,合作的积极性也并不是非常高,双方的合作层次是比较低的。例如,一些参与合作的企业,仅仅是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些场所,将学生视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并未建立管理机制,很多的实习师傅并不会将真正先进的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实习形式化。

2.4对产学合作动力机制的影响

动力机制关系到产学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当下经济的转型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国家需要很多生产建设以及管理服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对产学合作进行完善。调动企业以及院校的积极性,实现深度的合作。企业和院校都有参与产学合作的利益基础,但是如今产学合作并未获得稳定的动力机制。首先是学校方面,一些院校的理念落后,没有形成为企业服务的重要意识,在产学合作的实际开展中,对企业的项目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对员工培训也并不是非常积极,没有借助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以及知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这样企业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其次是企业方面,企业本身在产学合作方面没有形成十分成熟的理念,因此,在产学合作也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国家并未制定法律制度,规定企业要承担的任务,很多的企业对产学合作没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一些企业参与合作项目时,多数并未从战略的角度进行认识,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以及选择学生就业层次的合作。

3经济转型促进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的对策

3.1完善产学合作政策

职业教育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做法,在产学合作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产学合作的支持,在财政方面加大投入,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共同承担合作项目保障机制。在产学合作中学生的实训基地、企业税收以及贷款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不断在产学合作中作出成绩,并激发院校的积极性,在政策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学生实习中,院校、企业以及学生的义务和权利,从而让产学合作的过程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3.2转变企业对产学合作的观念

企业需要意识到高技能人才对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产学合作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是为企业进行人才输送的重要过程,学生的技能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才会得到提升,院校本身在资源上的局限性,需要靠与企业合作才能达到培养目标,所以双方是相互需要的关系。在产学合作中,企业要及时为院校提供一些用工需求以及行业信息,如某方面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及科技的更新,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企业要加强与院校的深入交流,指派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为学校设置相关的课程,并强化学生实践指导,让院校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使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符合企业岗位的客观需求。在产学合作中双方要深入了解,明确双方改革的方向。

3.3设置合理的专业以及课程体系

院校需要注重对专业的合理设置,体现出对社会的适应力。首先,开设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专业,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符合行业以及企业的客观需求。因此,在产学合作中,院校要明确市场人才的实际需求,在专业设置之前,让相关教务人员对当地的企业人才需求展开调查,深入企业对人才类型以及标准进行充分论证,确定专业的方向。其次,院校进行专业的建設,要注重体现学校以及区域的特色,结合学校的情况和区域的特色,对师资、实验设备以及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对于原专业进行适当改造,设置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

课程体系方面,主要是注重学生文化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专业课要结合岗位的情况,降低专业课的系统性,提升专业课的灵活性,让理论和实践相互衔接,让学生更多参与一些实践课程。

3.4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责

在产学合作中,行业协会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因此,要注重发挥产学合作的实际作用,保证产业和院校之间可以实现充分合作,并避免在其中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