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技术安全

物联网技术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联网技术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联网技术安全

物联网技术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09902

0引言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出现了毒奶粉、苏丹红、毒豇豆、龙口粉丝、染色馒头等食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领域警钟频敲。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检测和环保体系以及监管追溯信息平台不健全、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为了确保全国人民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在我国建立食品跟踪、管理、追溯的“源头到餐桌”的信息溯源体系,将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上我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提高,物联网已经逐渐从产业远景走向现实应用。

1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已逐步向专业化生产方式及全球化贸易模式的趋势发展。据报道,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口食品因添加剂不符合卫生要求、农药残留、食品污染等问题而被查扣,从而引发贸易纠纷,影响国际贸易。

品牌是食品企业的生命,是食品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保证食品安全。否则,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食品企业便难以为继,如前几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食品安全事件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引发大量食源性疾病,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并且,食品安全事件增加医疗费用,造成国家财政支出上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目前的食品行业中,食品由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就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由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中间环节如果增加,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客观上就会增加。一方面,生产者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的行为选择,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如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或接触到传染源都将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我国只是在控制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并没有将食品供应整个环节连接起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食品检验,对食品供应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等手段,但由于管理不严,并且操作失误和人工误差,经常会导致效率低下和出错率较高等问题。为此,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建立起完整的一套可溯源性食品信息,可以追溯“从源头到餐桌”中的各个环节的全部信息,从而可以追究相应环节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经提出,并在全球引起越来越高的关注。所谓物联网,就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在互联网上人是主体,而物联网则可以是人类生活中具体的任何物品,物品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讯以及信息交换。物联网具有智能属性,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进行自动操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以及物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控制和管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任何一个物品都可以在这张网中,从而实现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智能化定位、识别、管理与监控该物体的目的。这里的“物”主要有如下功能模块:CPU、存储设备、操作系统、信息接收器、数据发送器、数据传输通路、专门的应用程序、世界唯一的网络识别、通信协议。

物联网的组成:典型的物联网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由信息采集系统(RFID系统)、产品命名服务器ONS(Object Naming Service)、信息服务器PML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实体描述语言)和应用管理系统(Processor) 等组成。其中:

(1)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以及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软件,主要完成产品EPC 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采集和处理,以及产品的识别。

(2)产品命名服务器ONS。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在信息服务器PML与各个信息采集点之间建立关联,实现产品PML描述信息与物品电子标签EPC码之间的映射。

(3)信息服务器PML。由用户创建并维护信息服务器PML中的数据定义规则,用户利用XML对物品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并根据事先规定的规则对物品进行编码。在物联网中,信息服务器PML为了便于其它服务器访问,以通用的模式提供对物品原始信息的规则定义。

(4)应用管理系统。通过获取信息采集软件得到的物品电子标签EPC信息,并通过产品命名服务器ONS找到物品的信息服务器PML,以Web的形式向互联网用户提供诸如信息跟踪、查询等功能,用户也可以通过无线PDA或手机实时了解物品的情况。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要求能够识别和追踪食品供应的每一个环节。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将互联网与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识别和管理智能化。

3.1系统结构

系统由3个层次组成:①传感层:以RFID、传感器、EPC编码为主,从生产开始,将统一的EPC编码标识植入食品,在食品生产和流通关键环节安装读写器,自动记录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动态记录,实现对“物”的识别;②传输层:将数据通过网络技术保留到互联网上的食品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海量数据传输共享;③应用层:是各种商业模式在物联网上的具体应用,包括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供应链信息平台等系统软件操作平台。

3.2系统构建

3.2.1数据采集

以RFID、二维码核心技术为基础实时监控食品生产的相关现场活动,进行图象数据和EPC编码数据的采集、传输和管理。将数据采集和跟踪贯穿到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的全部流程中,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来自于食品第一线,信息采集可采用无线PDA、 RFID阅读器等方式,来获取食品的实时相关信息。

3.2.2标准

标准主要包含RFID、二维码标准,可分4类:技术标准、数据内容标准、一致性标准、应用标准。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相关的标准内容主要有:商品条(GB 12904码)、时间表示法(GB/T 7408)、数据元、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以及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GB/T 18391 2002)等。

3.2.3网络

网络是将所有分散的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中的数据信息上传到数据中心。通过网络及XML技术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所有数据一旦输入就可以立即查询。

3.2.4协议

主要指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采用的网络协议,除了必须的网络协议外,还有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通讯协议。RFID 网络协议SLRRP是一种简单、灵活的阅读器网络协议,可用来在控制器和阅读器之间传送状态、控制、配置和标签信息。

3.2.5监管平台和数据中心

食品可追溯系统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从“从源头到餐桌”中的各个环节的追踪及其过程的反向追踪。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可以信息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将质量产品控制策略传输到公用数据中心,建立监管平台。

3.2.6应用系统

一般由开放的数据终端组成。通过数据终端可以查询食品的原料来源以及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信息。

4结语

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食品产业链数据,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安全,从而保证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

参考文献:

[1]梁正平,纪震,林佳利.基于三位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3).

[2]卢子甲,郑现伟,谭斌斌.物联网技术及应用[J].企业家天地,2009(12).

物联网技术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煤矿安全;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TD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44-01

一前言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又增加了极为重要的砝码,作为现在无时无刻强调“安全重于泰山”的大中型煤矿而言,物联网系统是否建立更是践行安全生产理念的重要明信片。笔者在我集团煤炭企业供职多年,亲眼见证了企业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从完全人为监管到现在智能化监管的华丽转身,更对煤炭事业未来的蓬勃发展充满了信心。

二物联网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概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视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由上述概念不难发现,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无疑为煤炭开采这一高危行业构建更为完善、安全的监控体系提供了科技支持。原来的煤炭企业,开采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极易引发事故却不能保证及时有效的救援(因为很难进行实时监控和危情预判,更无法精准锁定事故区域),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障碍。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掀开了科技发展推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崭新一页,为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高效精准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提供了技术保证。如我集团部分煤矿已经引进并发挥了较大作用的KJ222(A)人员定位系统等,都是信息时代科技成果与煤矿安全生产相结合的体现。

三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无线远程视频监控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部分煤炭企业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煤矿安监技术创新这一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技术,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防范能力,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效益。

1.矿山综合信息化系统。

煤矿矿区综合信息化系统是将先进的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信息和现代管理等技术相结合,将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运行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提供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的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自动化是煤矿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手段,对提高煤矿的生产运行状况、安全水平、事故灾害预测预报以及生产业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权威资料显示,很多有条件的矿山都开始逐步建立了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E矿山管理系统”,该系统有出煤量查询、矿井视频监控、报表发送、人员定位、安全信息报警等功能,可以将井下人数据监测、视频等信息实时传输到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在煤矿管理人员不在现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手机实时掌控矿井产运销等环节,了解矿井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清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提高煤矿管理安全水平。

2.矿井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及计算机能讯技术,在井上调度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区域布置矿用射频定位器。定位分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和无线寻呼。

四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作用

煤炭开采行业本身是一个高危行业,多年来,全国各地煤矿瓦斯爆炸、透水等相关事故时有发生。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并在煤矿进行应用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煤矿的安全系数,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1.物联网技术可以起到预防、监控作用。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控、预防、预测事故,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成为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基于矿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感知矿山”就是物联网技术成功应用在煤炭行业很好的例证。“感知矿山”通过全面感知,对矿区的人(人员定位、无线通信)、设备(综合自动化)、环境(安全监控、矿压监控等)全面感知,并通过高速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同时还具有直观形象的应用,通过3D GIS矿区全息展示,来全面感知矿山。

2.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可用于煤矿(地面、井下)安全生产、煤炭行业综合信息化等,不仅提高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更多的是涉及到生产,如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传感网络对矿区煤运皮带、煤仓、洗煤厂、水仓、变电站等各个生产相关设备系统的感知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矿区的自动化生产能力,是“两化”融合的典范。同时,通过网络化可实现矿井目标定位安全管理信息的充分共享,为矿井各部门及上级各层领导及时提供实时监测信息与历史信息,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五结论及建议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数字化意味着安全和高效。物联网技术缔造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新纪元的同时,笔者认为,煤炭企业还应当与移动通信行业、研发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校积极展开合作,并依托自身的技术人员,根据矿井安全生产实际,自主设计、综合开发利用信息化系统。可以想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煤炭企业将在安全生产事故防范上利用更多的新技术,逐步完善企业安全规范,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系数,开创煤炭企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梁久祯.无线定位系统(物联网工程与技术规划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物联网技术安全范文第3篇

特种设备的重大事故几乎都是各类微小和不易察觉的隐患和故障长期积累而成,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通过科学的预测方法,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侦测出设备的故障和非正常现象,就可以提前预知特种设备的运行是否向更危险的发向发展而提前采取措施。

随着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以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计划的推出,物联网成为各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物联网技术是以物联网为数据传输技术、综合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缩写RFID)、传感技术、图像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运营服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于一体的物物相联的数据网络,实现人和物的智能感知、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追踪、信息追溯、智能管理、大规模数据挖掘、被动决策、主动决策,实现物物相联、人人相关、人人相联的智能信息化数据链。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型数据分析软件的成熟化,尤其是物联网这种综合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出现,使通过信息化技术装置来实现特种设备安全预测提供了可能性。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不同设备、不同企业分类监管模式,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有效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作业过程,最大程度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并可同时实现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指挥及快速责任追溯。

运用物联网技术

构建分类监管模式

物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在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集人员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特殊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

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包含了数据库、前端设备状态监测、警报控制、应用控制、日志模块、报表系统等;具备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关键部位失效状态、管道泄漏、设备能效监测(如锅炉等)、传感终端状态监测、RFID终端状态监测、临界警报、运行统计、周期报表、设备台账、维护记录、数据访问控制、权限管理、共享接口等。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监控

对于后装系统,采用在关键部位安装基于ZigBee(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个域网协议。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和3G通讯技术的无线传感器及数据网关,监测特种设备关键部位状态(如锅炉、工业压力管道、移动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以出厂参数和特种设备检测标准为基准数据,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法》为法规依据,对特种设备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特种设备故障预警、事故报警。

对于前装系统,采用与设备控制系统接口的方式,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以特种设备检测标准为基准数据,实现特种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事故警报。

基于RFID的特种设备关键部位失效监控

采用专用RFID标签,监控大型游乐设施(如客运索道、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等等)的关键部位安全螺栓,采用集成传感器的RFID标签监控关键动力部位(气缸、轴承等)状态,实现特种设备关键部位的监控。以特种设备检测标准为依据,以《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为参考,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状态预警和事故警报。

特种设备维保状态及人员资质监控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对于安全事故的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多发生在使用阶段,其中违规操作、维保缺失(如电梯)是主要原因。依照《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对有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设备必须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的人员方能进行操作和参与维护保养工作。但现实情况是许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为节省成本逃避检验、聘用无证人员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对于操作和维保人员的资质、维保状态的监控成为最大难题。采用RFID、人脸识别、人体感应技术构建的人员资质监控系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系统由前端终端和监控平台组成,前端终端集成RFID、人脸识别、红外人体感应、图像采集和通讯模块组成;以人员上下岗刷RFID卡实现人员基础信息的采集,通过人脸识别与RFID卡内人员信息进行校验,防止借证、伪证人员对设备的操作,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可在发生预警或故障时对现场进行图像采集。

特种设备维保状态及人员资质监控系统对于电梯、锅炉、起重机械等经常发生借证、无证上岗操作的设备使用单位可起到严格管理的目的。

电梯使用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必须进行定期维保,并且必须是具备维保资质人员进行现场工作,本系统可实现维保日期预测、维保状态预警、维保人员资质监控、维保人员工作内容监控、定期巡检监控、梯内人员数量监控、紧急状态求助等功能,可达到对维保工作和人员的准确监控。并且预留有电梯设备运行状态接口,可协调电梯生产厂商与终端进行数据接入,同时实现运行状态的监控。

基于多部位应用的

监控平台软件系统

从监控平台软件系统示意图(见图1)可见,数据监控系统包含了数据库、前端设备状态监测、警报控制、应用控制、日志模块、报表系统、图像处理、语音处理、GIS、事故分析、预案分析等功能模块;具备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关键部位失效状态、管道泄漏、设备能效监测(如锅炉等)、传感终端状态监测、临界警报、运行统计、设备生命周期监控、维护记录、数据访问控制、共享接口等功能。

物联网技术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关乎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对其施工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虽然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安全管理的水平依旧不高。特别是施工项目的规模以及施工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交互量等使得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及策略。基于社会实践的需求,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

1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概述

早在二十世纪末期,物联网的概念就被提出,指将所有的物品通过信息传感器等与物联网连接起来,进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随着对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物联网的内涵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前我们所谈及的物联网主要指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这种信息传感设备不仅可以实现对信息的传输,还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联网。物联网的结构主要可分为四个层面即: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以及应用层等四个层面。1.1感知层结构分析。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其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对物体的感知、识别、监测以及数据的采集,是由各类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感知层能够实现灵敏、可靠以及全面的物理感知。1.2网络层结构分析。网络层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传输,是各类通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的融合体,主要有2G、3G以及4G通信网络、互联网以及无线网等。1.3处理层结构分析。处理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主要由目录服务以及空间的信息管理等组成,对应用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1.4应用层结构分析。基于以上三个层面结构上,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应用,通过应用层,物联网可以与各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

2物联网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公路工程施工区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管理优势,进而对施工现场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2.1减少施工、管理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可能性。公路工程的施工区环境复杂、区域面积大,施工人员基本上是分散作业。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是很难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的。而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对人员以及危险的区域进行精准的定位,如果人员与危险区域位置出现重叠时,就说明人员已经进入危险区域了,这时就会存在很大的危险。系统就会自动的提醒施工人员,及时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2.2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与安全。施工材料的质量与安全是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的基本保障,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射频技术无需打开商品的包装就可以对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识别。进而保障材料能够安全进场施工。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原材料进行全程的监控与管理,对材料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获取进而促进智能化的管理。2.3对结构构件进行适时的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对其构件上射频技术标签的安装,对构件的位移以及裂缝等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得。如果这些数值的变化比较接近构件的范围值时,通过射频定位技术就能很快的发现危险的构件,并且及时的对其进行加固与修复,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收集,并且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的找到构件结构破坏的因素。从设计以及施工上对因素进行把握,进而避免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的安全隐患问题。2.4对设备的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控。在施工的机械设备中可以嵌入感应器,感应器可以对机械设备的内部应力、振动频率以及温度、变形等参量的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传导,进而对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进而有效的保障施工操作人员以及周边施工人员的安全。2.5利于对现场进行合理的调度以及对资源进行控制。对于人员、材料以及车辆的入场顺序与出场顺序,物联网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物联网对其进行控制主要是保证人员以及车辆出入的安全性。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人员、机械以及材料的施工等流动频率的控制,减少施工现场因为资源的拥堵、混乱等造成的安全事故,进而促进公路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

3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施工的区安全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虽然物联网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问题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加强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使其更好的应用于施工区的安全管理,对于促进我国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交通学术研究综述•2012[J].中国公路学报,2012,03:2-50.

[2]吴彪,宋成举,徐慧智,王君祥.基于车辆运行特性的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行车风险分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4,01:10-14.

[3]马建,孙守增,杨琦,赵文义,王磊,马勇,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康军.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中国公路学报,2014,05:1-96.

[4]钟连德,李秀文,侯德藻,黄凯,武珂缦.公路施工区限速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公路,2010,03:176-180.

物联网技术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应用;安全;技术问题

近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有效的带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进行应用,其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信息工程安全监理架构,及时发现信息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信息工程的顺利进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安全问题,因此将其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进行应用时,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的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1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的应用

1.1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系统中,物联网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为系统的核心所在,主要是依托于网络平台,利用统一的物品编码手段、射频识别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手段等,可以对广阔范畴内的各类单件产品进行追溯和跟踪。将其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进行应用时,主要是通过对各处应用设施器具设置EPC标志,并采用无线射频手段,实现对工程各个阶段的信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传输,监理人员依据EPC标签即能够获取到产品各阶段包含的信息,从而对生产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判断。即这其中通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来全面采集有用的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汇总,运用移动计算手段来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对信息工程安全进行监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进行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应有过程中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传统的安全监理系统中由于物联网的某些系统无法直接引入相关信息,因此信息加密方法得以产生。在具体提升信息安全监理过程中,设置密钥管理时要做好节点设备和规划工作,实现对无线感知网络系统的综合应用,构建密钥箱,形成密钥环,应用专用的密钥来解锁每一个节点,从而更好的体现出信息和安全性。

1.2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作为物联网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科学模式,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感知及交互能力。当节点受到破坏时,则会造成融合节点无法对正常信息及恶意数据进行分辨,因此在物联网数据融合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安全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具体的融合管理办法,加强对数据信息的验证,这样即使节点受到破坏,用户也能够分辨出正常信息和恶意信息。同时还要进一步对物联网信息存储机制进行完善,这样就可以通过可信定位,从而使节点能够获取到正确的位置信息,提高物联网感知信息的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工程安全监理质量。

1.3路由定位协议设置

由于在节点位置存在许多具有较强隐私性的信息,因此需要有效的提升其安全性能,因此在物联网系统中需要应用到科学的安全机制,实现对信息的全面监测和保护,并对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应用到路由定位协议,从而使节点能够准确对信息的真实位置进行确定,并降低由此而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通过设置路由定位协议,能够使信息交互和感知更具高效性,全面提升信息工程的可靠性,并构筑出一个稳定的系统环境,进一步促进系统的完善。

2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应用的技术问题

2.1信息加密技术

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系统中,由于网络和节点数量有限,如果单纯的采用普通的安全监理方法则会存在数据无法引入物联网系统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处理中,通常会采用信息加密、安全路由协议、数据融合和管理存取等手段,进一步优化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水平。在具体应用信息加密技术过程中,要对密匙进行有效保管,并对全局方案进行预制,并设计多元化的密匙管理措施。通常情况下会采用预分布工作方案,密匙箱在脱机的环境下生成,而且各个节点随机分配到密匙环。通过合理规划,使每一个节点都与相应的密匙对应,从而形成的一个安全通道。另外,还需要将安全路由协议设置在无线感知网络及物联网系统中,这样当网络攻击并设置了恶意节点,可以利用冗余路由网络协议的方式来应对恶意节点攻击,以此来全面提升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是物联网系统感知信息和交互信息的一种科学模式,如果有节点受到病毒的俘获,便会生成一些节点令到系统不能够正确的辨别信息是正常的还是带有恶意攻击性的,特别是对融合节点的攻击性更大,它不但会对下游节点数据产生破坏性,还会对传输到汇聚节点的数据信息产生不良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对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掌握,在数据融合过程中要对信息的安全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衡量,并采用随机抽样并对相互之间的信息进行验证处理,从而有效的提升用户在节点上的捕获水平,对萍聚在节点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辨别。

2.3采用定位协议技术做好信息储存管理

如果一些节点内出现了隐私内容的暴露,监测目标的可靠安全性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构造物联网系统的时候要采用合理保护机制,做好信息储存管理、优化全面管控的处理。一般采用的是具体的定位协议技术,保证信息节点能够精准的获取到实际的位置信息,避免由于定位不准确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确保物联网系统交互能力和感知数据信息的整体安全性,促使系统环境的全面优化。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物联网融合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要求融合节点须具有分辨数据有效性的机制和措施。

结束语

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工作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监理工作的效率,实现以信息工程具体实施进程的全面掌握,实时对整体工程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信息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为信息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对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于能够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应对策略,全面提高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的质量,确保物联网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东华.技术监测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45.

[2]邓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实施模型和技术标准[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0):2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课外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明胶科学与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