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的对象是听众,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我的学生是盲人学生,他们在盲校进行各科目学习,在老师、社会、家长的关爱中也是一朵朵吐露芬芳的鲜花;依然能迸射出耀眼的火光。
我在盲校担任1至9年级义务教育段音乐课教学,下面就选用中小学两个班级的两节音乐课的片段来表述。
红河谷
选自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略影第1课时)。
盲校初中三年级学生通过九年的音乐课学习、课外音乐兴趣小组的训练与培养,已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与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充满自信及自我参与的渴望。通过听觉效果的作用来弥补视障不足,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与渗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
听学二声部歌曲《红河谷》(加拿大民歌);学生要以自然、流畅、和谐的声音来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要求初中三年级学生掌握好歌曲中的弱起节拍;体会《红河谷》单声部与多声部合唱的不同意境;二声部旋律学习时,采用听记旋律的方法学习,这是音乐课堂中“视唱练耳”训练的一个深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老师制作演唱的歌曲《红河谷》,并随着歌曲给学生介绍这首著名的世界民歌。
……
三、教学扩展
课堂扩展学习:
1.听记并模唱《红河谷》二声部旋律及歌词。
2.通过听赏与演唱歌曲,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从这首歌曲中所获得了怎样的体会?用如同朗诵诗歌般的音调、和谐的声音,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表达这首歌曲,从而体现集体合作创造音乐之美的快乐,充分调动音乐作品的流动感与生命力,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和声之美。
音乐在空中回荡
选自盲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
五年级共有12名学生,三名女生,九名男生(其中有两位学生五音不全)。这个班级的学生很喜爱音乐;音乐感觉比较好;能进行两个、三个声部的演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学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结合本课内容介绍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见强渐弱”;听记二声部旋律,提高“练耳”的深度。
2.情感认知: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自然纯朴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
【教学难点】
在学习演唱中要留意弱起小节、渐强与渐弱旋律线的表现;大音程跳进时音准的把握;两个声部音准、节奏与和谐的把握。
【教学过程】
……
(三)课堂扩展
1.听记二声部旋律;形成二声部合唱,使歌曲更加丰满美好。
2.音乐扩展联想:(根据学生的回忆,演唱一两首这类风格的歌曲)
【案例反思】
一、两课后记
1.《红河谷》
这是一节为长三角特教老师开的一堂展示课。初中三年级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音乐颇有兴趣,听到老师的范唱开始,那种自我表现音乐的情绪就一触即发。两个声部的速记令听课老师竟然不敢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音乐的和声之美表现得令人交口称赞。
2.《音乐在空中回荡》
通过二声部的听记学唱,将《音乐在空中回荡》这首歌曲表现地比较完美丰富了。同时,在和谐美好的音乐氛围中,心灵得到了进化与提升。
二、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准及专业技能,给学生更高更美的范例
通过案例反思,深深感到要想做一名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具备先进教学手法的优秀特教音乐老师,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中提取更多的养分,充分阅读教育家的专著,用老师的知识与专业能力,培育出有独特芬芳的花朵。
三、给盲生更多的扩展空间,让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我们的盲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音乐之梦:希望将来长大成为一位“演奏家”、“歌唱家”。作为一名特教音乐老师,要从技能与素质方面给他们提升的空间,给他们创造机会,帮他们搭建各种舞台,让他们在“音乐之梦”中找到快乐与尊严。
四、注重整合,促使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从小学大学都可能在一个学校读书成长。因此,我们有时间通过课堂、课外辅导、各类舞台来提高整合他们的音乐素质与音乐技能,给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五、始终贯穿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使盲校的音乐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
柯达伊教育体系内容非常丰厚,其中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柯达伊的音乐教学体系中注重“基础――多声部音乐教学”,他认为“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在周而复始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X|”节奏变为“XXX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例:2/4(XXXXX|XXXXX)|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关键字初中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28-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1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校还有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2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节奏,让学生边打“××|”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节奏变为“××××|××”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4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音乐;游戏;教学策略
很多教育学家都曾经说过,小学生天生对游戏保持好奇与兴趣,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丰富音乐教学活动。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指出:“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笔者从利用游戏创设音乐情境、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利用歌曲帮助小学生掌握节奏三个方面,讨论小学音乐课堂中游戏教法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游戏创设音乐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主动开展的任何活动几乎都是以自身的爱好为出发点的,只有在兴趣这一内在动机的驱使下,他们才会更加认真、积极地从事某项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身心特点,利用游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教授《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在课堂开始之初,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今天,老师带着大家看一看美丽的草原,看看草原上都有什么。快活奔腾的马儿,结伴成群的牛羊,他们都在草原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人们与这些动物是彼此的朋友,人们喜欢骑马,这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人们喜欢挤出牛奶做奶茶、做马奶酒。在草原上,人们不是住高楼大厦,也不是四合院,而是搭起了蒙古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还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草原上的图片,让他们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草原中的景物。小学生都被我的故事深深吸引,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说:“既然大家这么热爱草原,那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草原的歌,好不好?”学生兴致十分高昂,回答:“好。”于是,我展开了兴趣盎然的音乐教学活动。
二、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很多音乐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单纯讲述这些知识,会让低年级的小学生感到云里雾里,使他们不容易理解歌曲中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虬镏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使其明白创作者的意图,与创作者在心灵与情感上达成共鸣。在讲授《拉勾勾》这首歌曲时,由于学生经常在生活中与自己的家长、玩伴等一起拉勾勾,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拉勾勾代表的是一种承诺。因此,我设计了拉勾勾的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在班级中,我会选择一名学生,向他求助,如果他选择与我拉勾勾,那么他就一定要做到。比如,我对一名十分调皮的孩子说:“你可以帮我维护好班级秩序吗?你可以认真听课,不在教室内乱走,也不要随便跟同学说话吗?”这个学生选择与我拉勾勾之后,就必须要遵守班级秩序。然后,我让全班同学之间都开始玩拉勾勾。学生都认为这个游戏十分有趣,于是,我对大家说:“大家喜欢拉勾勾吗?”学生回答:“喜欢。”我再说:“那我们一起唱一唱《拉勾勾》这首歌好吗?”学生大声回答:“好。”在教学结束之后,我还告诉所有学生,大家一定要懂得遵守承诺、团结友爱。
三、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
节奏一直是小学低年级音乐的教学重难点。实际上,除了特别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大部分小学生在刚刚接触音乐教学时,总是无法掌握歌曲节奏。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小学生总是喜欢根据听到的歌曲,按照自己的节奏演奏或歌唱,甚至还有一些小学生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演唱世界中,殊不知,他们的调子早已跑到九霄云外了。而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组成一首美妙的歌曲的基本细胞,因此,准确掌握歌曲节奏,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让节奏教学由枯燥、乏味转化成形象、生动。在《一对好朋友》的节奏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掌握3/4拍的节奏。然而,由于他们之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所以在学习中感觉难度较大。于是,我让学生以3/4拍的节奏为基础,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每当学生叫出另外一个学生的名字,那个学生就要站起来“接龙”。整个游戏过程不可中断。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手帮助学生打拍子,让学生在“接龙”游戏中习得3/4拍的节奏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游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教师要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使他们能够理解歌曲中的人文情感;教师要利用游戏帮助小学生掌
握音乐节奏,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兴趣;游戏;表演;发展个性
音乐是表演艺术中的一种。它通过有组织的乐和音所形成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健康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唤起人的激情,鼓舞人的斗志,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音乐又是美的艺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低年级唱游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感受、欣赏、表达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让他们在多样的听听、唱唱、跳跳、玩玩的教学活动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去。生动活泼的唱游实践活动不仅对孩子有熏陶感染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会怎样思考,以及怎样操作的本领。
我认为,音乐教学方法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气氛的实践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唱游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应试教学需要而定。我在唱游教学中基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们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活动的形式,游戏是孩提时代的艺术,是小学生的特性。寓音乐知识于音乐游戏之中,正是符合了孩子们的特性,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学生在游戏中对新知识的学习便产生了特殊的渴求,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进行学习。音乐游戏有许多种类,现选择几种介绍如下:
1、知识性游戏。
如“编旋律”游戏,目的是让孩子们熟悉七个单音不同组合的唱法,从而记熟各个唱名。(首先准备七张音卡)
do re mi fa sol la si
游戏开始,教师弹(唱)一个唱名,第一位学生便将相应的音卡取出,在由这位学生选唱另一个唱名,请另一位学生选择音卡(以此类推),最后由这七位学生一起将新排列的旋律唱一遍,然后游戏又可重新开始。
2、趣味性游戏。
如“猜谜语”,往往能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字谜”游戏,山上还有山――出;十张口一颗心――思;一月一日非今天――明;旭日东升――九;等等。
3、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
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采用“开火车”的游戏。将教室设计成山洞、列车,让学生扮演乘客、调度员等角色,由“列车”上的一位“乘客”击拍,拍对了“调度员”就可以允许该列车继续通行。这类游戏儿童玩起来兴致勃勃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能力上得到了发展。
二、律动――引导学生感知情绪
音乐能表现雄壮、优美、活泼、喜悦、悲哀等多种多样的情绪。律动就是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和感受情绪,并通过动作将其表示出来的活动。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感情。律动的动作一般比较简单易学,活动范围不大,要求动作要合拍,要有音乐性。对初入学的孩子来说,律动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内涵美和节奏美。
如在欣赏《童年叮叮当》时,我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用踏步表示进行曲的风格,用渐轻的击掌,,渐渐蹲下的姿势来表示乐曲结束时的渐弱。律动帮助学生解脱学习音乐的困惑,律动让学生转动了脑筋,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表演――发展学生个性
音乐属于表演艺术,音乐美在表演中产生,唱游也离不开音乐的表演,它是律动的再发展。要孩子们充分地表达歌曲的情绪,最佳的方法是歌舞表演。我编排了《我有一双小小手》、《幼儿园里好事多》等一些反映孩子天真烂漫、活泼的表演动作。不仅使学生理解和表现了歌曲的主题、体会了歌曲的色彩,而且是他们懂得了生活中的诸如吹号、握枪、踏步等许多动作都可以作为舞蹈的语言,完美地表达歌曲。
在演唱《种太阳》时,学生们已从创编动作发展到自己创设情境和选用道具了。有的同学为扮演“太阳”设计动作,有的扮演歌中的人物,有的扮演南极的企鹅,有的扮演北极的
熊,连椅子也成了孩子们种太阳的的道具等等。当歌曲唱到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会结许多的太阳送人时,“扮演角色的这些人”还一个劲的抢不停表示高兴。这些带有情节的创造构思犹如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展示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现在学生已不满足于徒手表演,而喜欢手持道具来参加表演的色彩。教《卖报歌》时,他们会带来报纸,表演卖报的小孩;唱《请你唱个歌吧》,学生会将纱巾披在肩上当作翅膀翩翩起舞;唱《泼水歌》时,学生们会去打一盆水表演泼水的这一情境等等。
“游戏、律动、表演”是唱游教学之中的三条基本途径。这三个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交叉或联合使用。
1、律动――游戏。一般用在知识点的认识中。如认识一拍的节拍,让学生通过感受一一不同的节拍游戏中,引出一拍,再用体态律动方法,做四拍一个固定的动作,让学生在动中感知节拍。
2、律动――表演。这是一个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语言动作发展为音乐语汇创作的过程。如《我又一只小羊羔》歌曲,从模仿小羊羔的形态到创作为小主人小羊,小羊爱小主人的情境表演。
3、游戏――表演。 一般为揭示课的内容或创设情景所用。如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先玩“狼吃羊”的游戏。通过游戏导出欣赏音乐,这样学生能将游戏中的情景运用到欣赏中,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曲的不同情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