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 国际法主体地位 可行性

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趋缓,有效需求增长放缓

受制于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和财政压力等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速较上年放缓,显示出复苏乏力的迹象和信号。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难以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依然较为突出。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依旧低迷,银行放贷能力尚未复苏,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尚未有实质性好转。欧洲债务危机时有爆发,对本来疲弱的经济复苏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财政重建和刺激经济的“二难选择”中,欧洲经济很难较快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日本经济在对美国和中国的双重依赖中有所恢复,但其受外部影响较大,未来仍有不确定性。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尽管回升势头较好,但在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疲软的情况下,高增长能否持续存在较大变数。总体而言,2011年世界经济将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较紧。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动力,但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活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拉动社会总需求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

就投资需求而言,2011年既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总体上投资增长将小幅放缓。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各地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高涨;“新非公36条”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不利因素主要是2009年为应对危机出台的刺激性政策逐步淡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效应逐年衰减;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于严厉;财政支出重在结构调整,政策向保障民生领域转向。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010年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下降,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减弱。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企稳,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呈现高增长趋势。1-11月全国出口名义增长33.3%,进口增长40.3%,而去年同期则分别是同比下降18.9%和15.7%,2010年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意识世界经济复苏,外部环境好于去年;二是2009年出口增长为负19%,出现低基数效应;三是稳定出口政策继续显效。

2011年,美国、欧洲、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增长缓慢,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注意趋势严重,人民币升值预期、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有所恶化,同时受上半年基数太高等因素影响,预计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比2010年将有所放缓,贸易顺差也将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削弱。

北非中东局势不稳,日本地震危害影响短期难以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提升,贸易摩擦增加,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这些因素导致出口增速放缓。生产商宁愿更多向本土市场供货,而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明显减少。许多国家采购商都认为今后中国工人工资将会大幅上涨,产能势必将会被压缩。从去年末开始已经有生产厂家出现供货推迟现象。相对于出口大幅下滑,对美欧的进口增速基本稳定,机电产品进口占比最大的日本呈现下降趋势,资源类进口稳步增长。总体来看,2季度外贸增速回落已成定局,贸易顺差仍将继续下滑。

三、物价水平居高不下,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2010年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由1月份的1.5%逐月回升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预计2011年物价总水平(CPI)增长呈小幅回落的态势,且前高后低。总体看,导致物价下行的因素增多增强,导致物价上行的因素减少减弱,预计全年CPI增长2.5%左右。推动2011年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很大,一方面来自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粮价震荡和上涨在国内的传导。二是要素价格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为主要形式,特别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已成定势。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与此同时,2011年经济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放缓,产出缺口缩窄,有利于坚强通胀的压力。趋紧的货币政策将逐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货币供应增长逐步回归常态,对通胀压力也有减缓的作用。

受经济运行惯性影响,2011年上半年CPI涨幅仍处于高位,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新高。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下半年CPI涨幅将出现回落,全年通胀走势前高后低,呈现见此回落的态势。

四、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整体维持上涨局面

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延续着200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但速度明显放缓,波动性加大,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回到了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2011年恶劣的气候表现将导致北美、欧洲、南美等主要农业产区普遍歉收,使农产品供给减少。主要金属及矿产则受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的影响,需求将进一步走高。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断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资金动力。随着经济复苏和通胀蔓延,2011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维持上扬趋势,但全球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尚不足以支撑持续大幅上涨,其间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国家也加大对市场投机的打击力度,在多重复合因素作用下,大宗商品短期价格走势判断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五、 经济政策以紧为主,由宽松型向稳健型转变

货币政策取向在上半年以紧为主,2季度往后,政策调控的频度将有所下降,以寻求抑制通胀和维护增长之间的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抑泡沫、控投资、调结构、强民生。央行去年10月以来实施了包括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紧缩性措施,以回收过分充裕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中长期来看,由于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日本地震后重建需求的支撑,中国仍然持续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广《201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时事报告中心组学子专刊2011年04月

[2] 《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及政策:通胀形势主导预期变化》平安证券,2011年2月

宏观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当前,应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做好通胀预期管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加强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季回升1.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7%,比上半年高0.6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GDP环比折年率为8.7%,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经济增长的持续回升,伴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人民银行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5.4%,比上季高7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最低值(60.9%)回升14.5个百分点;银行家信心指数为55.4%,较上季大幅回升15.4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增速快速提升,制造业景气指数稳步上行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比一季度5.1%和二季度9.1%的增速分别提高7.3和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3.9%。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速为3.7%,高于上年四季度-1.3%的环比增速,增长态势强劲。

反映工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长加快。9月份,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月高6.2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6月份发电量增长下滑以来,当月同比增长率连续两个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1%,增长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

重工业生产增长超过轻工业的差距扩大,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今年6月开始超过轻工业,7-9月,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轻工业2.1、3.4和3个百分点。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升。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PMI在2008年11月探底后一路回升,目前已连续回升10个月,并且连续7个月运行在50%以上。

三、国内需求稳步走高,进出口持续改善

投资高位运行。三季度当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实际增长41.4%,比上年同期高22.9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三季度投资季环比增长率为3.9%,增速比上季有所降低。

1~9月,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幅比1-8月高1.3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4.9%,增速比1-8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消费继续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5.1%,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7.0%,比去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速为17.7%,比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速为4.2%,比上季提高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

出口环比转正,进口环比高位回落。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上季回升3.1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上季回升8.6个百分点,当季贸易顺差392.8亿美元,比上季增加45.1亿美元。季节调整后,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季环比分别为1.5%和9.7%,出口环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进口环比保持增长。

从商品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总体出口增速。9月份,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5.8%,分别比上月高7.7和10.1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速比总体出口增速高8.9个百分点比。

四、物价同比降幅触底回升,环比上涨

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3%,较上季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与上季持平,其中,9月当月CPI同比下降0.8%,环比上升0.4%。二季度成为CPI本轮下行走势的底部。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为7.7%,比二季度加深0.5个百分点,据人民银行测算,环比上涨1.9%,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0.7%,环比上涨0.6%,三季度成为PPI本轮下行走势的底部。

8、9月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CGPI价格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其中,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6%和1.9%,环比分别上涨0.12%和0.14%。三季度企业商品价格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上季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

五、企业利润状况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降幅持续收窄。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增长-10.61%,较去年同期19.39%的增速低30个百分点,但较今年前2和5个月的增速分别高26.66和12.24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3.8%,在上季回升5.2百分点后再次上升3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家预计四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4.7%,较上季回升1.7个百分点。

9月份,由于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及非税收入的继续较快增长,促使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0%,增速比上月降低3.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1~8月累计同比增速30.4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上月提高15.5个百分点。1-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5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收支相抵,1-9月全国财政收大于支63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02.6亿元,财政收支压力未得到明显缓解。

六、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信贷投放总体宽松

9月末,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速分别为29.5%和29.3%,分别比上月末高1.8和0.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上升20.4和11.5个百分点。目前,M1和M2已经分别连续3个月和7个月在25%增速以上运行。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M1增速高出M2约0.2个百分点,为2008年5月份以来首次。

消除季节因素后,9月份M1和M2环比折年率分别为8.3%和22.7%,MI比上月末下降17个百分点,M2比上月末上升17.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增速加快的态势尤为明显。

今年以来,贷款持续大量投放。前9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元。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三季度当季新增贷款1.30万亿元。

七、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预测

(一)经济增长趋势 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监测的经济景气指数表明,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先行俞成指数都已经触底回升。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也显示,三季度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9.9%,较上季上升5.3个百分点,是自今年一季度达到谷底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回升;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2.6%,较上季上升4.4个百分点。三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上升2.1个百分点至58.1%,是自去年三季度以来连续第二个季度上升。

在投资方面,企业投资意愿继续上升。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0.4%、49.8%和47.7%,比上季回升2.1、2和1.4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三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增长,居民投资意愿不断攀升,储蓄意愿有所回落。居民储蓄动机以预防性为主。

在外贸方面,三季度进出口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进出口状况回升,企业未来信心继续增强。

预计,200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将继续回升,GDP全年增速将超过8%。

(二)物价变动趋势

从物价景气指数看,人民银行测算的CPI一致合成指数仍处于下降阶段,但降幅趋缓,呈现出触底迹象;从先行合成指数看,未来CPI价格将在今年底触底后开始回升。

2009年三季度,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继续上升,从二季度的45.6%上升至48.8%;人民银行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66.7%,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

宏观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理财;资金;增值

一、宏观经济走势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运用得当,经济形势良好。宏观经济形势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产生影响,还会对客户选择个人理财产品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首先,宏观经济良好,股票、债券等理财产品的替代品收益率相对较高;其次,宏观经济形势对货币政策的取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售。因此,个人只有进行合理分析,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道路。

二、个人投资理财理念

1.个人投资理财理念要理性、自律

现实中,很多人抱着发财的心态,轻信不法分子,盲目投资,结果血本无归,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恶劣影响。因此,投资时头脑要清醒,不能盲目跟风,找出适合自己的套路,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才能规避风险,有所收获。所以,理性投资很重要。再有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去投资,不要想着一下子能赚回多少,平常心去看待,事先做好计划,对盈亏做到心中有数,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情绪自然稳定。

2.了解和掌握投资理财的知识

在个人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投资理财的知识是必然的。首先个人投资理财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因此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时事动向,保证投资合法,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其次,了解储蓄、股票、债券、房地产、保险等投资工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降低风险、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损失。

三、个人投资理财方式

1.储蓄

储蓄的安全性高、手续方便、形式灵活、继承性是其他投资方式所不能比的,因此深受人民群众青睐,是大家最常使用、最保险的一种投资方式。它是银行利用信用形式,把人民群众手中多余的货币资金吸收到银行里来,再把储蓄存款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投入到,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银行则向储户支付利息。但有时利息太低,加上扣除利息税,储户得到的回报不高,会使储户的投资热情受到打击。

2.债券

债券一般是由国家或企业发行的证券,投资渠道稳定、可靠,有一定的面值,同时含有一定收益率,比较适合个人投资理财。分为国库券、银行债券、企业债券等类型。其中收益较高、安全性较好的当属国库券,它是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权威性最高的债券,是投资的首选品种,也可以买进一些银行债券或企业债券,这两者的利息收入高于储蓄,只适用于不敢冒太大风险,手上又有长期不用的资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可以考虑。

3.股票

股票是个人投资理财方式中风险最大、收益最高的一种投资,属于高风险资产,投资者需要自己承担风险,所以投资要谨慎。在投资时只有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降低风险,并且获取高收益,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股票价格的走势进行正确预测,需要投资者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资讯,及时避开陷阱,使自己的投资行为更安全,同时头脑冷静,量力而行,准确把握时机,科学决策,还要时刻关注外界的股评,考虑问题周密,这样才能在股市立于不败之地。

4.其他投资方式

除以上三种投资方式,还有外汇投资、艺术品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等。但是不管哪种投资,哪种理财方式,获利性、风险性、流动性各不相同。所以在个人投资理财时应该谨慎,取得风险、流动性与收益三方面的最佳组合。

四、个人投资理财的规避

投资就有风险,区别只是风险大小不同,个人投资理财也是如此。个人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机构风险、诈骗风险、操作风险,所以要认真对待理财风险,完全避免风险不可能,只能尽量避免,一方面对风险进行预测,认清理财的风险,才能减少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合法的交易,尽可能将投资风险转化出去;还可以把风险分散开,尽量地将投资风险分散在几个不同的投资上,以便互补。所以我们每个人要理性储蓄,一旦制订理财计划,要持之以恒,如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理财专家。

五、结语

宏观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加强

初步统计,2009年GDP增长8.7%。从同比增速看,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6.2%、7.9%、9.1%和10.7%,经济增速在逐季加快。从季节调整后环比数据看,2008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4.3%,是2003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2009年一季度开始明显回升,折年率为9.5%,而同比GDP增速则在去年二季度开始反弹。2009年二至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达11.4%、11.0%和11.3%,平稳较快增长。

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去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80.7%,比上季度上升5.3个百分点,自前年四季度探底到近十年来的最低值(60.9%)后,已累计提升19.8个百分点,达到了2007年3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去年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60.7%,比上季上升2.6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出现上升。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显著增强。

二、工业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状况不断改善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增幅较上年低1.9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月高12.8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12月份工业月环比为1.15%,增幅比上月低0.54个百分点。

重工业生产加快,轻重工业增速差扩大。去年12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1.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1%,重工业生产增速比轻工业生产增速快9.3个百分点,创1998年以来历史次高水平,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企业存货余额持续增加,增势放缓,存货指数连续四个季度回升。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显示,2009年12月末,5000户工业企业存货余额较上月上升56%。

5000户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变化趋势亿元,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上升趋势,但环比升幅有所下降,企业存货增加幅度减缓。2009年4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较上季上升0.4至49.6,连续第四个季度回升,并连续两个季度超过48.9的历史平均水平,同样显示增加产成品存货的企业比例持续上升。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大幅度回升。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在连续下降10个月后,在11月份实现正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25890.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高2.91个百分点,较前5和前8个月的增速分别提高30.65和18.41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调查的5000户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在2009年12月份也呈现大幅回升。

三、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投资快速增长带动GDP企稳回升。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2009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30.5%,为2006年8月以来投资增速首次超过30%,此后,去年5~12月投资累计增速均在30%以上。全年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139亿元,同比增长30.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5.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2009年城镇新开工项目344769个,比上年增加87694个。

2009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67.2%,增幅比2008年提高61.8个百分点。尽管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增速在下半年出现回落,但全年增速仍处于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实际消费和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增长。2009年全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5.5%,实际同比增长16.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季调后月环比增长基本稳定。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回升。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去年四季度有38.0%的居民认为本季消费支出较上季增加,已连续3个季度平稳增长;有39.3%的居民预期下季消费支出增加,比上季提升7.9个百分点。

进出口持续回升,贸易顺差收窄。从2008年10月份以后,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出现负增长。2009年一季度形势最为严峻,5月份以后,进出口降幅开始减缓,12月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7%,出口规模相比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已经恢复了96%,外需进一步回暖;进口同比增长幅度连续下降12个月后,11月份增长26.7%,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12月份快速攀升至55.9%,国内需求增长强劲。

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速看,进口在去年2月份就表现出复苏迹象,之后一直保持正增长,并且在9月份以后环比增速逐渐走高;出口在下半年也表现出稳定的复苏迹象,12月份进出口月环比均达到历史高位。

2009年全年累计,出口同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1.2%,贸易顺差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7亿美元。去年四季度5000户企业景气调查中的进出口企业订单指数为54.1%,比2009年一季度的最低值高24.8个百分点,预期下季订单指数为52.9%,仍处于扩张区间。进出口企业销售情况和总体经营状况在逐季好转。

四、就业形势趋于好转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快速回升和国际经济步入复苏过程中,沿海省份许多企业订单回升,并接近金融危机前水平,劳动用工出现了短缺现象。

2009年4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显示,居民未来就业景气指数从去年1季度的42.2%,逐步上升到4季度的53.1%,连续2个季度高出50%景气值。12月份PMl分类指数中的从业人员指数为52.2%,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6月份以来一直位于景气区间,显示制造业的就业情况好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较2008年减少102万人,达到1102万人,远超过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

五、物价全面企稳回升,房价快速上涨

CPI、PPI等主要物价指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从高位持续回落并出现负增长。从季节调整后数据看,CPl月环比在2009年2月份进入正增长区域,PPI月环比在6月份进入正增长区域。2009年下半年,主要物价指标先后触底回升。CPI同比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较11月份高1.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下降0.7‰PPI同比在连续12个月下降后,12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上涨

1.7%,全年累计下降5,4%。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CGPI),其同比在连续12个月下降后,11月份转为正增长,12月份同比上涨3.4%,全年累计下降5%。CGPl月环比提升,下半年月均上涨0.7%,12月份上涨了1.4%。

从结构上看,去年12月份CGPI中的投资品价格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1.4%;CGPI中的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2.7%;CGPI中的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1.5%。

2009年3月份以来,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已经连续10个月正增长,同比房价自去年6月份转正后加速上涨,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11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5%,涨幅比11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比上一轮房地产价格高涨时期的2007年高20.8%,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2007年同期高7.4%。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已超过2007年下半年的高点,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也接近或超过2007年的高点。

六、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信贷投放总体宽松

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2009年12月末,M1同比增长32.4%,比上年同期提高23.3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提高9.95个百分点。M1和M2已经分别连续6个月和10个月在25%增速以上运行。12月末货币流动性(M1/M2)为36.3%,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为2008年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货币流动性明显增强。消除季节因素后,12月份M1季调后环比折年率为14.4%,比上月末下降4.7个百分点,M2季调后环比折年率为5.2%,比上月末下降14.9个百分点,增速均呈高位趋缓态势。

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1.7%,比上年末加快1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其中12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798.3亿元。从结构上看,2009年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6.7万亿元,同比多增4.1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短期贷款2.15万亿元,同比多增5241亿元;新增人民币票据融资4563亿元,同比少增1898亿元。

七、中国经济运行趋势展望

从总体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的趋势有望不断得到巩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经济增长趋势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先行合成指数都已经显著回升,显示出未来经济将延续企稳回升的趋势(参见图18)。

在投资方面,在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推动下,企业投资意愿继续上升。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投资意愿也逐步恢复,去年4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1.2%、50.5%和48.1%,比上季回升0.8、0.7和0.4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去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小幅回升,居民投资意愿略有增长,储蓄意愿有所回落。城镇居民判断收人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2季度的12.6%,回升到4季度的17%,并预期2010年1季度上升至22.1%。同时,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从2008年4季度的51.8%(2004年以来最低点),逐步回升至2009年去年4季度的66.5%,达到2007年以来较高水平,居民贷款消费意愿已回升至较高水平。

在外贸方面,2010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也应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频发,我国贸易条件重新恶化,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仍比较严峻。

(二)物价变动趋势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物价景气指数,2009年四季度CPI-致合成指数已经触底回升,与先行合成指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回升形成呼应。目前,CPI先行合成指数继续上扬(参见图19)。

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2009年三季度的48.8%上升至四季度的51%,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四季度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73.4%,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上升。

从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货币信贷存量较高、国内需求继续回升和资源性基础产品价格调整等因素,对2010年最终物价水平产生上涨压力。同时,近6年来粮食连续增产,对稳定食品价格涨幅起到积极作用,部分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消费市场供给充裕也将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宏观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调查涉及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企业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但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去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去年基本持平,比2000年增加1.5个百分点;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2001年和2000年分别减少5.9和4.2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图1)。图1

1995~2002年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二)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本次调查涉及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2/3(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1/3(33.3%),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投资力度的普遍认同。不过,认为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不足”的仍然超过一半(53.5%),与去年调查结果大致相当。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去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去年降低了6.9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去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去年降低9.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出现一些诸如汽车、通讯工具及房地产等消费热点,但总体消费需求不足状况未能得到改观,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见表1)。

表1

企业经营者对国民经济需求状况的判断(%)

(三)主要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

关于主要要素市场的供求状况,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超过半数的只有原材料一项,比重为54.7%;认为“供求平衡”超过半数的主要是能源和交通,比重分别为64.5%和56.3%;认为“供不应求”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信息,比重分别为72.6%、75.3%和67.8%。

与1999年的调查相比,认为上述各项市场要素“供求平衡”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加了5.5~21.8个百分点,说明上述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均有所好转。

与其他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相比,人力资源总量的供大于求和人才市场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十分明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分别占75.8%和70.7%,而认为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占85.4%。

(四)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经营比较有利

关于入世后国内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8.1%认为“影响不大”,17.7%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16.5个百分点。

关于入世后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9.8%认为“影响不大”,13.9%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22.4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和经济类型的企业看,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认为入世后对企业经营“有利”大于“不利”较多的均是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五)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比较稳定

本次调查从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利率、财政性税费水平和国债发行量几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感受。

从货币供应量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货币供应量“多”、“适度”和“少”的分别占12.7%、55.3%和32%,与2000年调查结果大体相当。

从银行贷款利率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高”、“合适”和“低”的分别占21.3%、45.9%和32.8%,与2000年相比,认为银行贷款利率“高”的增加8.9个百分点,而认为“合适”和“低”的分别减少3.2和5.7个百分点。

从财政性税费水平看,仍有较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财政性税费水平“高”,比重为79.7%,比2000年微增2.8个百分点,认为“合适”和“低”的比重分别为16.8%和3.5%。

从国债发行量看,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债发行量“偏少”的占25%,认为“适度”和“偏大”的则分别占42.9%和32.1%,与2000年没有明显区别。

由此可见,两年来企业经营者对政府宏观调控诸多指标的判断差异不大,这说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相对比较稳定。

二、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一)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别占39.5%、46.1%和14.4%,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5.1个百分点,而1999~2001三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7.7、20.6和19个百分点,均低于今年的调查结果,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从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分别为48.9%、48.1%、46.6%和43.5%;而国有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为31.7%。

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分别占48.4%和42.5%,明显高于小型企业的30.8%。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较多,比重为43%;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良好”的比重相对较少,分别为36.6%和35.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存在。

从不同行业看,餐饮、房地产、社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电力、煤气和水及制造业中的医药、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塑料、橡胶、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服装等行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0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企业效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大体相同,企业盈利面由去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今年上半年的61.7%;亏损面比去年同期的24%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亏损面比去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二)企业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1.9%,比去年减少1.2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停产”、“半停产”企业比重最低,为7.9%,比去年减少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4.7%,比去年减少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6.7%,比去年减少2.2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比重较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比重为20.1%,明显高于各类非国有企业,而且比去年还增加了3.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8.3%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生产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9.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个百分点;28.9%的企业保持不变;21.9%的企业销售量“减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个百分点。

企业销售状况具有明显的地区、规模、经济类型和行业差异。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明显好于国有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行业看,目前销售状况较好的主要是电力、房地产、采掘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有色冶金、橡胶、化工、非金属矿物、电子、塑料等行业。

三、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企业下期经营状况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综合经营状况比较乐观,44.6%认为下期经营状况将“好转”,45.2%认为“不变”,只有10.2%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4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6.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多34.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多29.3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7个百分点以上,国有企业多19.6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以及制造业中的电子、医药、服装、塑料、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预计下期经营状况较好,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而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橡胶和仪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对下期的看法相对谨慎,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企业仅多20个百分点左右。

相对来说,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及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乐观程度比其他类型企业低一些。

关于对下期效益状况预计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70.1%的企业预计下半年盈利,比上半年实际的61.7%增加8.4个百分点;而预计下半年亏损企业占13.5%,比上半年实际的21.5%减少8个百分点。

(二)众多行业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行业发展潜力,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行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都高于认为“较小”的比重,其中,认为发展潜力“较大”的比重超过半数的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57.5%)、煤气和水(51.9%)、餐饮业(50%)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76.8%)、电子(61.9%)、造纸(57.6%)、交通运输设备(56.7%)、橡胶制品(54.3%)、专用设备(54.1%)、仪器仪表(51.8%)、有色冶金(51.6%)等;相比之下,企业经营者认为发展潜力“较小”的行业主要包括批零贸易、采掘业等(见表2)。

表2

企业经营者对所在行业发展潜力的判断(%)

(三)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关于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56.8%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3%的企业保持“不变”,20.2%的企业计划投资额“减少”,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多44.6个百分点。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非国有企业对未来投资的意向又进一步增强。这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非国有企业未来投资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民间投资趋向活跃,有望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