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一、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都还小,绝大多数都在3-6岁之间,仅有少数的个例,但年龄相差也不会太大。这样的年龄也就表明幼儿的可塑性较高,处于培养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够让幼儿被启蒙,并且热爱上音乐。其次,幼儿幼儿都比较好奇,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所以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确保幼儿能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幼儿,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是学习的主人公,所以他们的主体地位都必须得到尊重。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时,必须强调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自由的音乐学习中进步,并且获得发展。其次,音乐课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它需要学习者从视觉、听举、动觉上进行感受。它不仅仅有美的体验更有情感的表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幼儿的整个人都带入到音乐教育中。让幼儿与音乐创作者对话,穿越时空的隧道通过音符的美来感受作者的情怀。比如说在进行《小星星》这首歌的授课时候,教师可以带幼儿观看星星的图片、视频,让幼儿先从视觉上获得体验。在倾听这首歌,从听觉和动觉上感受作者描写星星亮晶晶的美,这样能够让幼儿迅速走入歌曲的世界,从而达成音乐教学的目标。

三、幼儿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音乐课程的开设十分重要,但是当下的幼儿音乐教学课堂却问题众多,严重影响了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笔者经过总结,主要将问题分为两类,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师的教学方法能?蛑苯佑跋煊锥?对于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虽然做到了幼儿教学中所需要的爱护和关怀,但是对于音乐课知识的传递仍然是按本宣读,不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幼儿的自由主体性和独特性,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这样的音乐授课是不符合幼儿需要的,也是不符合课程开设标准的。

四、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音乐教育

笔者认为,幼儿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解决。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并且要结合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幼儿的个人特点进行,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音乐教学,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 民族音乐 音乐教育

一、民族音乐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代,我国的音乐教育已初具规模,西周时期,出现了较为严格的学校网络,统治者把乐教视为“国教”,把乐教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推崇音乐教育。孔子认为音乐教育可以把人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是人的思想全面形成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民族音乐的教材很难找,适合幼儿的教材就更难找,民族音乐虽然有很多精品,制成幼儿作品的却很少。据统计,除了香港雨果公司和台湾风潮公司做传统音乐音像资料外,目前国内还没有看到一本相对集中介绍和适合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或民间音乐教学的教材。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发展更加密切与广阔,我们在学习、借鉴外来音乐的同时,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音乐教育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音乐对幼儿素质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音乐是思维强用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和思想情感等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首先,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好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其次,音乐教育不仅只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而且和我们如何更快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音乐还可以喧泄感情,有益于身体健康,使生命和谐。好的音乐能感动人,是精神的源泉。

三、要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和研究

幼儿园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一件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幼儿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从朗诵童谣、学习民歌小曲、表演地方戏剧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比较喜爱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介绍等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在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和热爱情趣。

四、要加强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力度

通过媒体和文体活动传播民族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政府、社区和学校(幼儿园)都可以开展。前不久,深圳市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社会团体联合举办了“深圳首届校园民族艺术巡礼活动”,有1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了民族舞蹈、民歌演唱、民族器乐、中国戏剧、民间美术摄影等项目的展示活动。

我园近年来在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中,倡导在教材选用上尽量多选用民族音乐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方法上,倡导将现代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结合使用;在校园广播和音乐欣赏上,注意多给幼儿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等,尽量多给孩子们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和营造接受民族音乐熏陶的环境氛围。

五、要加强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有抢救民族音乐”的意识。要重视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特别是即将流失的或已经漉失的民族音乐、地方民间音乐。这个工作不单是由政府和音乐专业人士来做,也可以发动有志于传承民族音乐和热爱民族音乐的人士来做。幼儿园热爱音乐的老师和有责任意识的老师可以做收集民间音乐和歌谣这项工作,还可以发动家长一起做这项工作。上学期,我园利用暑假,给教师布置了一个收集和推荐民间童谣、民间音乐,特别是广东闽南地区的童谣和音乐的任务,然后将老师们收集的民间童谣、民间音乐编印成册,供老师们教学参考使用,为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

其次,要面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大力开发多种类型的民族音乐的音像制品和教材教具。我国的音像制品和教材编印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编制和出版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民族音乐的音像制品和教材,大力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传承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

再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民族音乐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文艺演出活动和幼儿生活中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导向上要注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在教材的选择上和文艺节目的编排上要注意选用适合幼儿的、经典的、民族的音乐题材。幼儿园可以建立民族音乐资源库,为教师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和活动提供方便。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

艺术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较小,其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生活化教学已是迫切需求。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途径,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将音乐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与音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音乐教学内容偏离幼儿生活,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少教师选择的内容一般都局限与教材,极少考虑到幼儿的爱好兴趣与学习需求,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度也不够,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是相分离的,联系不够密切,影响其学习兴趣。其次,音乐教学方式偏离幼儿生活,目前,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将幼儿当做学习与接受音乐知识的储存器,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方式机械生硬,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与幼儿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协调。再次,生活环节难以挖掘音乐教育元素,幼儿园音乐教育实现生活化,需要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音乐元素,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活动中。但是,一些教师则极易忽视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并难以挖掘其教育价值,从而影响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与热情。

二、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学,首先应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可将自然生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广阔无垠的自然界能够给人们的审美带来灵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诸如风声、雨声、蛙鸣、流水和鸟叫等,这些原生态的自然声像,不仅悦耳动听,还是幼儿比较喜欢模仿的对象。自然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音乐审美情趣,与课堂学习唱歌相比,无疑更具优势。同时,教师也可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产生的感想,是一种以声音形式的艺术。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比较感敏锐,比如,风吹树叶声、水龙头淌水声、电话铃声等,这些声音的节奏和频率各不相同,教师可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2.幼儿音乐教学形式生活化。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教师可借助游戏、情境和绘画等方式实现,特别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具有假定性、自发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可以有效改善乏味、僵硬的课堂形式,促使幼儿回归本性,保护他们学习音乐的渴望。幼儿音乐教师可采用谜语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并锻炼开发其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谜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可有效触动幼儿的好奇心,并训练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感悟生活中雨水的音乐知识时,可采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还能够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培养其音、意、形的审美感知,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3.幼儿音乐教学过程生活化。音乐指的并不是纯粹的声音,而是声音和语言、舞蹈和动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将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用身体、双手和嘴巴等进行练习和实践,才能让他们对音乐学习内容产生最直接和有效的体验与感知,真正体会到音乐知识的艺术魅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将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其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的讲解。教师可将一些生活化内容改编为音乐,比如,《扫地歌》:小笤帚,单手拿,大笤帚,双手抓,扫了星星扫月亮,乐坏小草和小花,屋子扫得净,才是好娃娃。由于歌词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学习起来容易掌握,还能够让他们的双手和身体得以解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知识学习中来。

三、总结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需要,还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途径,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武江丽.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07-108.

[2]郑雅勤.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J].读书文摘,2015,16:165-166.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新生入园的哭闹现象是每位带小班老师头疼又心焦的问题。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被很多人称作是“第二断奶期”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带有“分离焦虑症”。音乐能让新入园的幼儿快速从情感上接纳陌生的老师、亲近陌生的伙伴,熟悉陌生的环境。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浅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

一、通过音乐来转移新入园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情绪,拉近师生关系

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优美的琴声本文由收集整理、洪亮的鼓点,甚至有节奏的拍手都能短时间把孩子注意力吸引到一起。早晨,幼儿入园,设置情景,让幼儿寻找在哪发出的节奏声音,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周围环境。随着幼儿入园的时间,音乐形式每天都有新变化,让孩子不断探索。

另外,组织新入园幼儿的活动以音乐活动为主。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玩,音乐的流动性、富有变化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恰恰迎合了幼儿的天性,满足了幼儿的欲望,给幼儿带来的快乐。幼儿找到乐趣情绪就稳定了,对新环境新事物就产生了喜爱,就良性循环起来,爱上幼儿园。幼儿歌曲《我上幼儿园》,歌词很直白的讲述“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让孩子明白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唱熟练后,可以把“问声老师早”改成“和老师抱一抱”“问声小朋友好”;音乐游戏《找朋友》,我找小朋友做朋友,活泼、接受力强的幼儿找还在懵懂、迷茫的幼儿握手、敬礼、拥抱,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幼儿之间的陌生感。

二、让幼儿快乐的歌唱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的到位要求很严,因此机械的练习消磨了幼儿的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快乐”从何获得?在音乐教学中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边唱边表演。

在活动《打鼓和小鼓》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看了打鼓和小鼓“游戏”理解了“大鼓唱歌的声音是通通通,小鼓的声音是咚咚咚”的现象,同时也让幼儿在观看中第一次接触了歌词,接着我通过让幼儿分别扮演打鼓和小鼓,在边玩边唱中进一步熟悉了歌词,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我又启发幼儿想象还会用那一个身体动作来表示打鼓和小鼓在唱歌,在一系列的表演中幼儿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处于愉快的状态。

三、激发幼儿兴趣,进行趣味性的唱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歌,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歌唱教学的探索活动,我发现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逐步引导幼儿从乐听—爱唱—会唱,才能唱好歌曲。

唱歌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要形式多样,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我们会用唱歌的方式互相问好,有时让幼儿跳一段律动,有时突

转贴于

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节奏,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蚂蚁搬豆”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一个幼儿当扮演大蚂蚁,另一部分幼扮演小蚂蚁,配上道具“大豆”,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四、音乐融合生活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题材,引导幼儿大胆表现。例:妈妈切菜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掌握三连音等节奏。我们可以将音乐教育融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音乐教育可以与其它教育领域相结合。例如:可以将音乐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来表现。在音乐故事《小红帽》活动中,不但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还能激发幼儿表现力。音乐就这样在故事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情感教育、发展

众所周知,刚出生的宝宝,只要一听到欢快的音乐,便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听到沉闷的音乐,便会不知所措。可见,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也可以说情感就是音乐的“灵魂”。然而,我们知道学前班儿童刚刚步入“校园”处于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对某些事物或事件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但是音乐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通过强烈的情绪对比及鲜明的情感描写让儿童感受不同的情感变化,当这种情感恰恰符合儿童的内心感受的时候他们便会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自己拥有的真实的情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幼儿教育问题日益凸显,音乐教育也备受人们关注。其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音乐源于生活并体现于生活,如何更有效的让音乐融入幼儿教育中,是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下面我对音乐教育与幼儿情感发展进行了详细探讨。

1. 幼儿情感教育内涵

所谓幼儿情感教育实际上它是指教师为了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认知因素,把教学因素与情感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感受到活动所渗透的情感内涵,丰富幼儿情感体验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如今,教育不断改革,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现,幼儿教育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情感教育也逐步发展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幼龄儿童还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与体验,那么音乐语言、肢体语言将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做好幼儿的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音乐教育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及激发人类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可以使幼儿瞬间变得兴奋起来,也可以使幼儿从紧张害怕的情绪中镇静下来。幼龄儿童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关键阶段,越多机会的接触不同情感、内容形式的音乐活动,他们的情感世界也会慢慢变得丰富、充实。他们会慢慢理解及领悟爱、美、丑、同情、合作、友善等。音乐教育通过愉悦的音乐活动将旋律、节奏、和声、乐器、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潜移默化的对幼儿情感进行熏陶、感染。例如在学习小班歌曲《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时,通过音乐节奏、旋律的熏陶,幼儿既能体会到有妈妈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又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体验爱的真谛。然而在学班歌曲《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歌曲时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对王二小的勇敢、正义、不怕畏惧的精神产生一种敬佩的感情。通过音乐的教育,幼儿内心的情感会慢慢变得复杂、丰富。

3.音乐教育让幼儿感知到美的情感,美的体验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通过音乐可以让幼儿感知到美的情感,美的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中美的情感与体验也是情感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而音乐对儿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正是幼儿对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反复的音乐活动中产生美感,感知到美的情感体验,产生对美的热爱。例如在大班歌曲《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中,幼儿可透过音乐领略到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流水淙淙产生美的幻想、美的情感。对美好未来产生美的憧憬。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多创设一些审美情境,挖掘作品的审美价值,让幼儿对音乐作品产生审美期待,唤起儿童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美”的作品中,领悟音乐所传达的情感真谛与内涵。

4.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如今的幼龄儿童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个人主义强,我行我素不懂得体会他人的感受,更不懂的团结、合作的道理。然而,学前期的儿童社会交往范围逐渐扩大,情感体验也日益变得复杂。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中心,以齐唱、合奏为主,这样一来,形成了相互合作的教育模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幼儿心里产生团结、互助、合作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音乐在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方面并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实现的,而是通过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来表情达意,从而对幼儿情感世界,道德情操产生影响,达到以乐辅德的效果。例如,在歌曲《一分钱》中通过欢快的旋律,让幼儿形成拾金不昧的美德。

5.音乐教育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健康的人格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音乐教育,将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对人格的形成又有所不同。例如通过领唱、领奏、等方式可使幼儿消除胆怯、自卑的心理,变得自信、勇敢,形成坚持、自立的性格。而通过合唱、齐唱等方式又使幼儿产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形成谦虚、友善互帮互助的性格。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反之低调、沉闷的音乐则使他们低沉、消极的人生态度。

5.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及激发人类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对促进幼儿健康、个性化成长和情感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深刻意识到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自身责职所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质量观,加强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注重情感功能的运用,构建新型的教育理念,使幼儿音乐教学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上,为儿童全面、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向阳.试谈幼儿音乐情感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