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的公务员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常熟,程璐一眼就能被认出是“异乡人”。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她,即使穿着平跟鞋,在众多江南女子中也显得鹤立鸡群。她留着短发,显得颇为干练。不过,这并没有使她起初在基层的工作顺利多少:毕竟对于成长于哈尔滨、工作在辽宁葫芦岛的她来说,常熟话几乎就是一门外语。
程璐原本的身份是电子商务专业博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讲师。和其他数百名高校专家一样,2015年夏天,她来到苏南乡镇挂职。
2008年,江苏启动了“科技镇长团”的试点,推动高校派出教学、科研骨干,到常熟市的14个经济板块担任党政副职。后来,这项工作逐步扩大至江苏97个县(市、区),团员的派出单位从最初的江苏省内高校拓展到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并涵盖多个政府机构。至今,已经共有8批高校专家们来到苏南挂职。
这些被期望深入企业一线,深入乡镇最前沿,帮助企业摸清情况、找准对策,实现转型升级的专家们,在一线遇到了什么,又实现了什么?
镇长帮租房
结束一年的挂职任期后,程璐选择继续挂职。
这个选择,在一年前她初到常熟时恐怕还难以想象。 第八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左二)走访当地电梯生产企业,协助对接金融机构
当时,简历在网上挂了半个小时就被常熟市“挖”走的她,一心想着能马上大展拳脚。
常熟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服装产业年成交额高达1200亿元。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网络销售的冲击,常熟的实体服装产业受到不小冲击。根据常熟市政府官网数据,常熟市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下降6.8%,纺织业下降4.6%。
“电子商务”这个听起来时髦的专业正好符合常熟市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程璐说,“我就被挖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不过,一到基层,这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博士发现,实际工作和她的想象大相径庭。
“挂职之前,常以为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与高校教师差不多,按时上下班,周末双休。可真正来到基层,却发现并非如此。虞山镇的同志们有时开玩笑说,我们的口号是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程璐说。
来虞山镇挂职的第十个月,她转发了一条“基层公务员为什么集体沉默”的文章,并评论道:“近十个月的时间,已经体会到基层公务员的不易,他们的坚持难能可贵,真心希望更多的群众理解和支持他们”。
事实上,长时间以来,这个自称“青椒”的群体,一向是在媒体上对公务员批评最多的群体之一。
更出乎她意料的,是基层工作内容之繁杂,涉及面之广。这位实际上主管虞山镇经济服务业的副镇长,既要去常熟市商务局做培训,也要为拍摄淘宝“卖家秀”照片的企业出谋划策。
自从挂职后,她的朋友圈风格变得非常“碎碎念”。一天,她甚至还要在朋友圈当起免费“房产中介”:她了一条村集体的房产信息,并写道“拜托各位如有开设公司办公以及开设培训机构等需求的承租户可与我联系,租金面议”。
从象牙塔来到基层的不适,不是程璐独有,甚至颇为普遍。
一个反映更多的问题是,机关和高校做事风格的差异。
“在高校开会讨论问题,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了,但在政府发言,必须有‘接下来我谈三点’的条理。”一位科技镇长团团员说,“包括开会的座次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有时我也会想,简单一点不是更好吗?”
第八批科技镇长团江宁团团长的东南大学产业党工委书记周勇告诉《t望东方周刊》,不同背景的团员适应角色的时间也不同,有过行政工作经验的团员适应角色更快,但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只做过科研项目的团员角色适应相对较慢。
一年的历练之后,团员们显然对机关的工作适应不少。在不到一小时的采访中,程璐四次提到了常熟市市委书记王r对电商的重视,以及他们向王r汇报工作的情况。 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花三个月时间学方言
跟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有讲究,面对工作对象,也就是基层企业时,讲究同样不少。
在到企业调研时,程璐发现最难的就是与车间工人交流,“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因此要从一线获得有效信息和数据非常困难。后来,通过向基层公务员学习,她发现得先和工人们拉家常、套近乎,再进一步沟通,这样效果就好得多。
当然,拉家常也不容易。吴语系的常熟方言对她近乎外语,但在基层工作,包括开会时,工作语言都是常熟话。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程璐坚持在清晨听了一个月常熟地方台地方话版栏目,终于勉强懂了一点意思,随后,一共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基本能够听懂常熟话。
和程璐不同,让李晓强比较头疼的是企业主们。
2015年8月,李晓强在到常熟市支塘镇挂职副镇长前,刚被晋升为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副教授。33岁的他戴着框架眼镜,看起来颇有些书生气。
不过,他面前的企业主们倒是一点也不含蓄。
“高校打算向我们企业要多少钱?我将来能赚多少钱?我利用高校的技术,这笔钱什么时候能赚回来?”这是2015年夏初到支塘镇时,当地企业家们问李晓强最多的三个问题。
在企业主们听来,李晓强研究的方向十分高深――“静电纺丝、功能纳米纤维”。这位主持过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曾在日本和丹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专家,到了基层之后发现,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在基层经常无用武之地。“注重研发、放长眼光”这些话,不少乡镇企业主们从来不放在心上。
时间长了,李晓强把他碰到的企业主分为三类:只关注“钱”的企业主;愿意与高校开展合作,并以某种形式对高校进行回报的企业主;以及只希望无成本地从高校拿到技术或希望通过高校教师人脉网推销产品的企业主。
遇到第三类企业主,“自然要尽量远离”;对第一类,他有过不少尝试,“不过这一年里没有一家合作成功的”;只有第二种“值得感情投入”,“该合作合作,该喝酒喝酒”。
李晓强的经历并不少见。
第八批科技镇长团浦口团团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管委会主任刘宇雷告诉《t望东方周刊》,刚开始去企业调研,很多企业不了解“科技镇长团”是干什么的,觉得这是一个政府的任务,企业就随便派人写一写调查问卷。第一次发下去800份调查问卷,只收回来了100多份,其中还有不少虚假信息。
不过,一旦有机会合作,李晓强便乐得参与。虽然是支塘镇的副镇长,但当古里镇的波司登国际控股集团需要与江南大学纺服学院的教授们进行资源对接时他也会出面协调资源、参与座谈。
不过,这样的合作案例在一年内并不多见。
和程璐不同,在一年的挂职时间完结后,这个被程璐称呼为“二货强”的海归就离开了常熟,回到了原来的岗位。
给企业“把脉”
和大多数同批团员的选择不同,在一年时间走完后,程璐选择继续留下。克服了方言障碍的她,后来的工作可谓颇有收获。
尽管电子商务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不过,程璐发现,不少企业员工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仍然十分简单,认为电子商务只是在网上卖东西的企业不在少数,他们还意识不到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重要性。
“当地企业对电商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们认为电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恨的是,尽管花了很多钱和时间,但是他们做得并不好,甚至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程璐说。
因此,程璐的不少工作,就是给企业“把脉”。
比如,一家传统的生产木门的企业虽然在亚马逊等线上网站实现了一些销售,但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始终不太顺利。
经过调研分析,程璐发现,其绝大多数利润都花在了运费上,因为只是产品从常熟空运到北美地区西海岸的费用就有4000多元人民币。
程璐为企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海外仓以及在美国本土注册品牌,基于产品的利润非常高,在海外建仓成本相对比较低,由此可以解决销售渠道的延伸问题,在当地注册品牌可以解决品牌本土化的问题。
另一家以生产男装为主业的传统服装企业,迫于日益摊薄的利润,投入了超过300万元用于发展电商,却收效甚微。
在与企业负责人和车间工人交流后,程璐发现,这家企业在线上推广的产品只针对身材比较特殊的人群,因此受众较窄,订单非常少。她给出的建议是,电商订制化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建议企业改变目标消费群体,从特体人群转变为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精英人士。
提高对企业家的辨识力
随着成本的上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苏南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需求着实不小,这为程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和她相比,李晓强们的专业应用范围相对较小。不过,虽然发挥专业技术的机会不是很多,但他们却可以在诸多企业和高校之间充当“月老”。
李晓强的同事王树根就是其中一位。现在被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聘请为“科技副总”的王树根告诉《t望东方周刊》,2012年左右,这家以生产防弹衣、消防服等特殊服饰材料――高性能纤维的企业遇到了技术瓶颈,因为特种纤维的纺织、加工和染色需要前沿技术,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料可参考,急需高技术人才的指导。
正是在“科技镇长团”协调的技术对接会上,王树根了解到这家企业的技术难题,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
对于这些象牙塔里面走出来的高校专家们来说,经济颇为活跃的苏南乡镇,可谓充满吸引力。
“我们为企业提供工艺指导,同时,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为我们培养研究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课题,而且还为高校解决了一定的科研经费。”王树根说。
李晓强说,2016年,江南大学和古里镇的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合约,为企业开发新产品,除了研发出来每一项新产品有奖励外,企业还会从他们的销售额中提取1%作为后续的研发经费转到学校账户。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可能还是高校之外的可能性。
一、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猛。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在我国:IT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总的来说,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难免会出现专业人员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饱和的现象。
很多学生害怕因为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太多找不到工作,而实际情况是:十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八个是菜鸟。同一专业,同一个班,甚至同一个寝室的人,相同的四年学出来的有天壤之别。只要你学得好,何愁找不到工作,何谈没有好待遇。也别担心学这专业的人多,如果学生都像上高中时准备高考一样努力,找个好工作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二、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究竟如何?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业务量也急剧发展,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当前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管理社会,可以这样说,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不出门,不管什么事,都可以在网上做好。电子商务最终端就是向这方面发展,所以电子商务前景是非常好的。绝大多数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因此急需电子商务人才。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给予了极大重视。
三、工程造价专业
工程造价专业是近几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新增开的工程方向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就业前景较好,男女生都比较适合学习,但是由于要跟着工程走,虽然比建筑工程工作环境好,但是相比较其他专业还是比较辛苦的一门专业。
学这个专业将来可以在设计院或者造价咨询公司从事工程概预算工作,也可以在招标咨询公司从事标底报价编制工作,还可以在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或者进行工程结算,总之,就业前景很好,路子较宽,至于到底将来怎样,不是完全以专业决定的,这个行业有一辈子碌碌无为的,也有年薪百万的,将来如何,靠自己而不是靠专业。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单位、项目业主方、招投标公司、房地产企业及工程咨询、设计等单位从事相关的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并可考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
四、文秘专业
文秘专业就业不难,但是想要有好的薪资待遇,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大型的公司有一定的竞争机制,如果你确实做得好,老总不会看不到,自然会在合适的时候给你加薪。但是大公司往往不容易进,而且老员工比较多,文秘事务的处理新员工不会有太多的机会。一些小的公司往往更能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来的。目前我国的文秘从业人员大部分属于初级文秘,只负责一些接待、文件打印、文件报表制作和文件归档整理工作,和文员差不多,薪资水平不高。但是可以在慢慢积累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通过文秘等级考试,逐步向高级文秘方向发展。普通秘书的月收入在两千元左右,如果是助理秘书工资能达到五千元,外企公司的高级秘书在八千到一万。秘书职业以后的发展是做行政、人力资源或者后勤方面的经理,或是负责自己熟悉的工作。因为他们与各个部门都打交道,对于公司的架构和业务都比较了解,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可估量的。
五、日语专业
日资企业对本地人才的需求继续呈现旺盛态势。目前落户上海的日资企业已达5000家,近70%为制造类企业,今后一两年内将进入中国投资长三角地区的万余家日资中小企业也以机械制造、时装加工生产类为主,因此,相关的机械制造师、时装设计师、各类操作工,以及企业担当(日企主管)的职位需求最多。此外,贸易类、服务类日资企业数量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贸易主管、销售经理、市场经理、营销服务等岗位需求数量也很大。据人事专家介绍,日资企业所需人才的突出要求是懂日语、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即“能说会做型”;同时要有日企特别重视的做事勤奋、为人谨慎、讲究仪表、懂得礼貌等优点。据了解,日资企业薪资一般管理层高于国内企业1.5倍,技术操作工高于国内企业50%-70%。实习生薪资也有两三千元。
除上海以外,日资企业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大连、烟台、青岛、苏州、无锡等都有分布,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
六、数控专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对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和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将成为迫切需求。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而且要求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械理论知识。因此,既有学历又有很强的操作能力的数控加工人才更是成为了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推动本地区的发展,政府必须去获得关键性的信息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进而实现对于政府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和使用。而政府信息能力正是某个地方政府用来获取关键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其产生或带来更多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能力。对于政府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够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决策水平,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二、政府信息能力的内涵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大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行政事务,加强了政府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政府的公共决策、社会经济管理等诸多职能的实现都要通过信息技术作为媒介,政府其它能力的发挥逐渐依赖于政府的信息能力。可以说,政府信息能力在电子政务的积极促进中,一举而跃成为构成政府执政能力的基础 [1]。这就对政府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我们对政府信息能力的定义应该包括两个部分:(1)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即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共享;(2)政府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即用通过电子政务等技术途径实现政府对经济、社会等管理职能的支撑作用。
三、电子政务对于政府信息能力的提升
政府信息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许多复杂要素和作用机制,比如政府信息资源构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政府对信息资源控制和管理并应用到政府职能中的过程。无论哪一个要素或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政府的信息能力。
1、电子政务能改善政府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行政目标,除了要合理利用人才、资金、物资等资源,还必须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以使现有的信息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满足政府现阶段的信息需求。这里提到的信息资源是广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政府信息、信息软件和硬件设备、信息工作人员等。相应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的概念,它的管理对象包括政府信息、信息设备、信息工作人员等要素。电子政务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对这些要素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对政府信息能力的发挥产生着影响[2]:①电子政务能有效地解决政府信息源的问题。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府内部的信息平台,政府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迅速地获取政府系统内、外部的信息,有效解决政府信息的获取问题。②电子政务能够提高政府信息处理与利用能力。通过各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把公务员从传统纸质的报表、文件中解放出来,通过系统的搜索引擎和联机下载可以随时取用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提高了信息处理、加工的速度。 ③电子政务能够提高政府的信息分发与共享能力。通过因特网和政府内网络,政府信息实现了对公众最大范围的和传播信息,以及对政府内部最有效的交流和共享。
2、电子政务提升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
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行政水平的一种手段、途径,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政府更好的实现职能。现阶段,政府职能由行政管制型、经济建设型逐步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途径显得尤为必要。而电子政务正是在信息化时代孕育而生的一个产物。政府运用电子政务主要实现以下职能:①提供公共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时代里,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政府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是政府的重要服务职能。②提供在线服务的能力。在线服务能力是政府以政府网站平台,以后台的信息系统和工作人员为支撑,为市民和企业提供远程办事服务的能力。电子政务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传统需要在窗口办理的业务搬到网络上进行,甚至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创造更多传统无法提供的公务服务。因此,电子政务是提升政府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的有效建设来提升政府的信息能力。
四、福建省政府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
1、信息能力受制于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过去 50 年来,因考虑,国家基本上对福建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业项目投资甚少,以至于福建的基础设施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3]。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不仅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问题,安全设施的不到位还导致政府的信息安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信息资源的数量缺乏、质量不高。因此,信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到了政府信息系统的完整性,无法建立起信息准确、及时、完整的上传下达机制,这就好比一个肢体残缺的运动员,没有健全的身体如何能赛出过人的成绩。“数字福建”实施以来,福建省政府对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竞争对手一相比,差距就显现了出来。比如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处于全国的超前水平,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实现了宽带化、数字化和广覆盖,还建成国内最大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大幅增强网络交换能力[4]。台湾的基础设施早已突破了量的层面,而转向了质的提升,从单纯的网络建设转主攻方向为宽带网络建设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5]。比较之后应该承认,福建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仍较落后,全省数字化总体水平仅30%左右[6]。大部分历史积累的资料、图件、档案尚未数字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存在起步晚、发展慢、力度小的现象。许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存在着分散、浪费、低水平重复的问题,而部分亟需建设的设施和资源却极度缺乏资金和人员,呈现出投入浪费与缺乏并存的局面。与其他省份相比,基础设施是福建的短腿,如果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几年内可以得到改观,将大大促进福建省政府的信息能力乃至整体的政府竞争力的提高。
2、信息整合的思路清晰,重复建设资源过多
信息的共享和利用能力是构成政府信息能力的重要部分,但电子政务在福建省的实施时间不长,许多基础设施也刚刚建起来,一些资源整合的大项目仍然处于实施运行阶段,因而信息整合的效果还未显现出来。在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各政府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部门封锁,使得信息共享障碍严重的现象,呼吁制定统一的标准,确定清晰的权限,建立政府部门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激励机制。如今,福建省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的思路是清晰的———“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根据各部门的业务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应用和扩充”,并且也有由国家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政府制定的《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管理办法》、《福建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办法》和《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实施办法》[6]等多个条例从法律上作出了规范。但是,电子政务的目标能否实现大部分取决于该政策是否被有效执行,而不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因而整合的过程无疑是艰辛而痛苦的,目前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信息资源的整合进一步由规划阶段走向实质阶段。此外,政府的信息资源有面向公众的、面向企业的以及面向政府内部,其中最亟待解决的是面向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企业对于政府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的要求更高,而福建省政府面向企业收集的信息大部分缺乏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和增值,这些未加工的信息当中就极容易掺杂不良信息,对于企业发展造成误导。另一方面,方方面面向企业收集信息的机构层出不穷,重复采集现象频繁,这也是造成企业(特别是民营化企业)在配合政府整合信息资源时候的积极度不高的原因。这些现象的出现就是政府信息能力的薄弱体现。
3、信息能力对于政府职能的支撑作用有限
信息能力对于政府职能的支撑作用有限,特别是对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福建省政府已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使公务员能够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办公处理软件、即时通讯工具来提高日常事务的处理效率。电子政务最直接、最广泛地使用在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对外信息公布和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这一层面。其中,福建省电子政务实施最成功的案例属于“数字鼓楼”。 数字鼓楼”是一个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集语音交互应答、专业呼叫处理、传真、电子邮件、计算机网络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综合平台。市民通过这个平台向政府进行咨询、投诉、提建议等等,还可以随时查询了解政府部门的办件处理进程和结果。数字鼓楼的做法对于福建省的电子政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在技术上、操作层面上实现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应而也受到了公众的欢迎。但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政府职能的履行却仍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现有的电子政务平台仍然只能做为政府在行政职能的辅助手段,公民要办手续、搞审批,还是要到窗口排队,现阶段还无法实现网上“一站式”办理。因而,就用户实际需求而言,政府网站现有的公务服务供给量与服务方式远未达到满意水平,电子政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项目仍有待进一步丰富。
五、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进福建省政府信息能力的提升
政府信息能力内涵丰富,其内容随着时展不断地变化和翻新。通过运用电子政务这个工具,政府信息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和信息管理的作用机制两个方面来共同修正。
1、公务人员个人信息能力进而到整体信息能力的提升
在某种意义上,政府信息能力也可以看成是全体政府公务人员信息能力的综合,所以要想提升政府信息能力的整体水平,就应该从个体入手。假如政府的公务人员缺乏基础的信息能力,比如对信息最简单的分类、检索、加工能力,那又何以提高政府的信息能力。政府应该围绕着基本的信息管理基础技能、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安全等内容,开展多轮的公务员信息能力培训。结合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加强业务系统培训,提高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办公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应该将信息能力纳入到福建省公务员录用、任职、晋升等过程的参考指标,促进公务员信息能力的提高。
2、加大重点项目投资,解决政府信息能力的基础问题
信息资源、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的建设其实就是狭义上的电子政务的建设,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电子政务建设就是政府信息能力建设。其中,政府信息技术是政府信息能力的必要条件,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系统是政府信息能力的两个关键点。没有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政府的信息能力无从发挥。所以,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和政府信息系统建设是政府信息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而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和政府信息系统建设的唯一途径。
一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的基本现状及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88份问卷,回收70份,有效问卷60份,占85.7%。其中男生33人,占55%,女生27人,占45%。调查研究显示:
1.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成为就业标准。
超五成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是通过网上投简历、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等方式寻找就业岗位,求职方式主动化、多样化。在对待专业和工作性质方面,有68.3%的毕业生认为可以找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但不一定需要专业对口。这一现象也说明当前毕业生的就业观更趋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有63.3%的毕业生把未来发展潜力(包括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作为就业的优先考虑因素,而对薪酬和福利的注重度只占了38.3%。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样的选择更趋于理性。
2.就业地区过度集中。
据调查,大部分毕业生的工作地点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及安徽省内,极少数工作地点是在其它中小城市或城镇、乡村。基于以上选择,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方面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迅速发展经济和建设城市的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工作待遇。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家庭经济负担普遍较重,尤其是家在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能够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不仅可以迅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同时他们也有能力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也为自身今后更好的生活奠定经济基础。三是我校是省属普通院校,绝大多数毕业生是省内生源地学生,所以毕业后在省内就业的也就比较多。尽管毕业生就业地点过于集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度的集中,必然会导致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才闲置,同时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增加难度。
3.就业质量不容乐观。
大多数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花费的时间比较短,有60%的毕业生在一个月内找到了工作,但是就业质量并不高。在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中,只有16.7%的是从事技术类工作,销售类的占了38.3%,而且61.7%的工作单位是在私企,65%的工作待遇是集中在1000—2000元/月,2000元/月以上的只占18.3%,3000元/月以上的仅有一个人。据我省统计局调查显示,2010年淮南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5856元,也即月均工资为3821元,可见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待遇整体水平偏低,远低于淮南市平均工资水平。
4.毕业生的创业观念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当前就业难,只有28%的毕业生会考虑自主创业,25%的认为应届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不会考虑自主创业,而47%的暂时没有考虑过。这一现状也说明了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缺乏自主创业意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资金支持、相关工作经验、家人支持等,另一方面是学校缺乏创业课程教育,大多数毕业生对创业认识也比较浅薄,也致使他们创业观念淡薄。
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毕业生自身因素。
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就业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毕业生自身缺乏实际操作技巧和工作经验,就业期望值太高以致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困扰毕业生最多的因素就是工作经验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盲目寻找就业岗位。
2.学校就业指导不足。
调查显示,54%的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是一般关注,12%的是不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网站;3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一定的作用,17%的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学校多一些用人单位的信息,同时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前,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从方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与当前就业形势脱节,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往往只是开展简单的课堂教学,内容多以理论传授为主,授课教师也多是非专业教师,如安排院系主持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党务秘书和辅导员等来开展就业指导课,他们缺乏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开展就业指导课时就不能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及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联系,因此造成学生不愿意上就业指导课,对学校的就业指导网站不关注甚至是不知道,导致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无法深入,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指导效果。
三对策与方法分析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学校应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顺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对自身价值进行正确评估,降低就业期望值,理性地选择职业,积极主动到基层就业,实现自身的利益协调。学生要调整学习观念,主动地去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平时多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等,增强就业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实际技巧和经验。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而电子商务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适应不了市场的人才需求。所以,当前的教学模式急需改进,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我系组织安排大三学生在我市知名的百货商场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见习,通过见习,让学生了解熟悉经营管理类的相关业务流程。另外,安排大四学生在我系实验机房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学习专业相关的软件流程操作,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当然,这些短暂的实习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是杯水车薪,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安排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
3.强化就业指导。
第一,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如开展就业指导课、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开展招聘专题讲座等等,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培养就业意识。第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当前,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没有明确方向,哪种职业适合自己,或者自己能从事什么行业都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低年级时就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课程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征文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特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自己当前的理论学习和今后的求职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最终的毕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完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向毕业生最新的招聘信息以及公务员、选调生、选聘生、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考试报名公告,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要靠科学的数据来支撑,而在数据之中,国情可以宏大到家国命运,也能微观到一饭一衣。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样,是谁在治理中国,而消费里的中国透露了什么样的经济图景?用数据解读国情,用数据讲述故事,常常会加深抑或颠覆我们过去对于国情的认知。
谁在治理中国?
每年至少有100万年轻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图跻身其中,而每录用1名公务员,社会需要付出成本2.6万元。在这一万多个招考的职位中,你可以和4895人抢夺一个热门职位,也可以选择无人竞争的冷门职位。
不过,最终他们中只有不到2万人能如愿以偿。每10个公务人员中,大概只有5个具有公务员身份,而剩下5个中有2个连事业编制也没有。
并且,对大多数人来说,公务员的晋级之路十分漫长。
全国能够升至处级的公务员有60万,其中6000人能够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而要真正成为4万名厅局级干部中的一员,他们一般至少还需要10年。当官至厅局级后,组织部门会从中选出1000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
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意味着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
粗略估算,中国各级政府“雇佣”的人员在1400万左右,他们分别任职于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宗教组织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如果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总数1339724852人计算,每不到10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名公务人员或政府“雇佣”人员。
官员的时间去哪了?
公务员是国家治理的实施者,但拥有项目审批权、人事权、财政权、资源分配权的公务员只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个金字塔式管理体系中,有在编行政人员519名的国务院机关处于最顶端的中枢位置。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务院每24天颁布一项法规,每21.5小时下发一份文件、通知或复函。2013年,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的行政法规有15项,以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的文件、通知或复函共计407份,而以国务院各部门或地方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更是数以千计。
这些法规文件有的批准了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的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调整到3500元,有的管理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供用水,有的仅仅是确定这个清明节小长假到底休息哪三天。
法规、文件的出台少不了调研、开会。作为国务院总理的,每月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3.5次,各种座谈会0.8次,外出考察调研0.9次。此外,每三天要接见一次外宾,每月处理一次公共突发事件。
省长们也同样面临时间不够、压力大的难题。
在2014年1月,省长们有49.2%的工作时间在开会;28%的时间在检查工作,包括走访基层调研、慰问干部群众、下达批示等;9%左右的时间出席各种活动;剩下13.8%的时间会见外党政商人士,他们中有三位在三月接见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公务员是国家治理的实施者,但并不是所有公务员都有资格掌握国家权力,绝大多数公务员和其他职业的人群一样从事着日常的行政工作。
以北京市海淀区城管监察大队为例。过去10年,监察大队的694名执法人员每天罚款1.98万元。平均每个月,这个大队都会接到来自96310热线的举报972件,其中举报无照经营393件、夜间施工扰民148件、违法建设166件、小广告19件、施工扬尘5件、露天烧烤4件。
权力的正反面
中国政府庞大的管理体系可以延伸至7315个城市街道、8.4万个社区,以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59.1万个村庄。政府强有力的社会动员与组织力一旦使用不善,也会给经济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设置过多的门槛。
据统计,中国人一生最多可能要办400个证件。其中,常用的证件、证明103个,如果把它们首尾连在一起,不仅是一幅长达3.8米的长卷,也是“一个人的一生”。
这些证件的管理涉及政府的24个部门。其中,管得最多的是社保部门18个,接下来依次是公安部门17个、民政部门14个、教育部门12个、卫生部门7个、国土房管部门7个、计生部门6个、税务部门3个、交通部门2个、畜牧部门2个、残联2个。
设置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事项,不仅是腐败的根源,也造成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要破除审批权给社会带来的种种阻碍,就需要政府简政放权。
2001年至2012年,国务院先后取消和调整了六批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各省区市取消和调整了3.7万余项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8.2%。
在“两会”上,总理说,去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创十多年来的新高。
截至今年2月,75个国务院部门中,有47个部门公布了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共计1031项。其中,国税总局以87项位列第一。国家林业局以76项紧随其后,其中包括“进入林业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拍摄影片、登山等活动审批”。
治理的成本
每天,中国政府会有353.8亿的财政收入(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累积129143亿元)。一年下来,如果按现在的金价把这些钱全部兑换成黄金,总重量可达5.5万吨――大概与满载时的辽宁号航母相当。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每天的财政支出380亿元。其中,全年的“三公消费”总额已突破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的7.67%。
去年,仅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就高达79.69亿元,这笔钱可以建造3个国家大剧院。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36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99亿元,公务接待费14.34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均出国花费11.26万元,相当于6个人去夏威夷旅行一次的花费;58.23万人的国税系统公车保有量49850辆,与整个上海市拥有的出租车总量50000辆相差无几。
最大单笔消费支出
不管在城市或乡村,中国人最大的单笔消费支出或许是买房。在北京西五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二手房,每平方米售价已经超过了35000元。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人士就算不吃不喝,买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至少需要40年。
房子在中国不仅是生存的必需品,甚至还是一桩婚姻得以成立的前提――买不起房子的男青年可能会受到准岳父岳母的质疑,担心他缺乏养家糊口的能力。而中国式购房背后,隐藏着对经济状况的不安全感。
有钱了,敢花吗?
尽管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消费新热点不断涌动,仍然有一些因素让很多低收入者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目前中国的GDP是50多万亿人民币,各种储蓄类别的资金则在25万亿左右。而美国的储蓄率仅为16%。
与上一代人“不敢花”心态相对,2012年的一份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显示,他们把接近70%的收入主要用于吃穿住行玩乐等方面的消费,很多人都是月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