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随着各大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原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医疗设备人员的工作内容已不是维修和维护那么简单。医疗设备系统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修护申请、维修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设备检测等进行统计,为设备管理提出更科学的方案,同时也能对设备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使用和维护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因长期搁置不用,而存在严重的锈蚀,污垢长期沉积在表面。一些小型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轻拿轻放,使用完没有及时放回原位,而是随意丢掷,使得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主要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中没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缺乏责任心。

(二)设备采购机制不完善

医院都考虑到了医疗设备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有极大的帮助,就开始大量采购,但缺乏完善的采购制度,医院各部门与采购部门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大,盲目引进各种设备,甚至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财力,重复购置的医疗器材长期搁置不用,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导致器材长期搁置,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医疗工作中。

(三)设备管理人员的缺乏和能力有限

在我国的医院中,有许多中小型医院,并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只是由维修工和保安进行,没有专业的维修队伍。有的医院虽然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医疗器材性能和维护方法不了解,维护时会对设备的性能造成危害,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满足不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医疗设备更新滞后和忽视报废设备的管理

有时医院为了俭省成本,较少医院开支,对一些需要更新替换的设备仍是继续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虽然也能使用,但其性能落后、技术存在偏差,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限制医院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报废的医疗设备,就弃之不管,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计管理,就被丢弃在仓库,当做废品卖掉,比如那些一次性输液管和针头,直接当做垃圾扔掉,就会给一些黑心商造成可趁之机,二次消毒继续贩卖,给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一)建立严格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机构应制定设备维护方法和管理制度。设立一个设备维修档案,主要记录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维修人员名单、维修时间、维修结果、维修费用等。再设立一个设备购置和使用情况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及更换零件的情况,这些档案都要归入档案,然后定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结果要另行记载子啊档案中装档保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专门的采购机制,有专门人员进行采购工作,要求采购人员要及时与各部门的领导沟通协调,确定采购项目,然后制定采购计划,写一份采购申请书,得到医院审批。再有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性价比对比,必要时可以采取医疗设备竞标,确定性价比比较高的厂家。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疗采购的进程,还可以增强医疗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

(三)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报废程序,首先要对报废的器材提出书面申请,待设备管理人员认真检查,做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些资料装入档案后,才能进行报废处理。其次对于已经报废的器材,要进行二次检查,对于器材设备上,还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拆卸,重复使用有价值的零件。

(四)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应设置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出医学设备管理方法的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权威来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医疗设备的正确高效地使用。不仅要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尤其是医院有关部门,应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保证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对管理设备不合格的,要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惩戒。

(五)制定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人员的考核方法,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首先,对各类医疗设备基本操作方式的考核,对于医生、护士和设备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操作考核,严格操作规章,采取理论和实操两种考核方法,评委进行打分,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其次,对医疗设备维护的考核,将医疗设备基本维修和保养方式作为主要考题,如对设备档案的记载、设备线路检修、外观检测、内部保养等这些知识。最后对设备在使用中的突况进行考核,如在使用中突然出现不运作,使用中突然坏掉等等这些突发状况,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这些情况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都会出现,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后的成绩将进入医疗工作者每季度或每年的考核最终成绩,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

三、结语

随着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增多,如何维护和维修医疗设备,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设备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地进行,满足患者对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医疗工作上的需求,对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鲁闽.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84-86.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第2篇

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不仅是衡量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却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使得医疗设备相关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在影响医疗质量进步的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新管理理念,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升管理层次,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并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以下我们主要从决策管理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能保障医疗设备安全的使用,一定要有规范化的管理。医疗设备保障从宏观方面来看,它是指医院医疗器材管理部门围绕着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质量问题、成本问题以及产生的效益问题等研制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进行一些技术活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有没有精确的职能定位、内部管理条例齐全与否和技术队伍建设及培训制度严格与否,将对医院诸方面的建设以及医疗设备的质量保障与维护管理等带来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医疗设备保障有严格的管理规程,动用设备要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医疗设备的质量保障的标准应该是在保证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率、操作完好率的前提下,大幅度的增长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成本获得全方位的降低,经费结构得到深层次优化,医疗设备按标准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对医院来说是具有无比重大意义。医院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较高的医疗水平、切实有效的科研课题、井然有序教研活动、扎实深入的教学工作。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这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是否有序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医学科学研究水平的起码标准。医院设备的管理的具体内涵包含如次方面:设备技术含量、使用效率、应用程序、安全保障、质量优良等。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查,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也被纳入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范畴。

2医疗设备保养和检查的范围

医疗设备管理涉及医院各方面利益,建立健全责权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明朗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组织,切实强化对这一重要工作的领导,全方位多层次的发挥其效用,这是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保证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是一项无比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地预防设备出现故障的和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延长。预防性维修的范畴包括保养与检查两部分,是相互作用并形成互补的两项常规性工作。通过性能、状态检查来考查设备的完好率,通过保养来提升设备的性能、状态,使设备消耗得到减少,使设备故障隐患得到排除,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转情态。

2.1设备保养 一般工作是做好医疗设备仪器的防尘、防湿、防蚀,并派专门人员保管、定期做好保养、定点安置存放、定期实施检验。

2.1.1日常保养由医疗设备仪器使用专人负责,它的常规项目是做好表面清洁,对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进行紧固,对运转是否正常的情况作全方位的检查,对零部件是否完整也要彻查。

2.1.2一级保养由仪器专门保养人按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常规进行,主要是有关内部的清洁状况,检查有无异常情况的隐藏和发生。随机进行局部检查和做出合理的调整。

2.1.3二级保养由仪器专门保养人联合仪器修理人员一道开展此项工作,严格检查设备仪器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对设备仪器精度进行适当调整,关键时刻对易损部件进行更换。

2.2设备检查是对仪器的工作状态、工作过程显现的精度以及磨损的程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精确的校验。这些常规工作经常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每日检查:经常在下班前或交班时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由保管人员或者操作人员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医疗设备作为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进行医疗活动的物质基础我们医院管理阶层从思想上重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制度。工作中引入奖惩机制,管理上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资产明细账目,实施三级管理制度,使经费报销与资产挂账相结合,控制好资产购进、使用和处置各环节,做到会计账与资产明细账、资产明细账与资产实物一致,保证了医疗设备资产管理规范、有序地进行。

保证医院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运行工作的最佳的技术状态是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任务。那么,迫切需要研究医院医疗设备的工作运行状况,按程序合理地运用医疗设备,使用先进的检测方法,随机使用多种维修方式,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费用和维修费用得到节约的前提下,对现有医院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此来增强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达到医院医疗设备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室;安全管理;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03-02

供应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承担着各种医疗器材的清洁、包装、灭菌、保管、发放、回收和敷料加工的任务。因此,实施供应室安全管理,对供应室员工自身安全、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作、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地保障。医院供应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物品,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1 人员的安全管理

1.1 实行制度化管理:目的在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1.1.1 医院供应室实行制度化管理首先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流程。

1.1.2 做到用制度管人,如岗位责任制、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查对制度、无菌物品存放制度、质量监测制度、下收下送制度、收发物制度、职业防护制度。

1.1.3 制定的管理制度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考虑其可行性,否则成了一纸空谈。

1.1.4 制定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必须符合规范而且要细致,每一个步骤细节都应该写清楚,使初学者容易掌握。

1.2 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消毒技术规范》,院内感染知识,消毒供应室业务技能,职业防护技术知识。

1.2.1 制定培训计划,对新上岗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做到使每个员工都能认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2.2 开展业务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如下培训方式:定期邀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组织员工集体讨论问题,自学专业知识然后定期考核,从而达到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目的。

1.3 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监督和考核是促进各项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

1.3.1 供应室应设质检员一名负责检查各种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程度、导管及各种引流管、代用皮管是否粘连、破漏阻塞以及消毒灭菌是否合格。

1.3.2 每周护士长总抽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

改措施,抓落实。

1.3.3 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2 物品的管理安全

2.1 灭菌前物品的管理:回收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必须根据污染程度、不同材质和形状立即分类,严格按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和精洗四个步骤采用多种清洗方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是灭菌工作的开端[1],清洗消毒效果与灭菌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严把各种物品、器具的清洗消毒质量关。

2.2 灭菌后物品的管理:经高压灭菌后的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应先查看化学检测包是否合格,其次检查标示的3M化学指示胶带是否达到灭菌色泽,有筛孔器皿关闭筛孔,再检查灭菌包是否潮湿、松散、破损,无菌包掉落地上或接触污染物品均算做灭菌失败,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列。无菌物品应储存于离地20cm-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橱柜内[2],有效期为7天。无菌物品发放时,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规定路线有专人,封闭式运送车进行发放。

3 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3.1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必须请专业人员进行,每台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有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有定期的检测和保养,记录齐全。

3.2 灭菌器的管理:灭菌器要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管理,灭菌器的安装及调试必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验收合格才能使用。作业人员需参加培训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坚守工作岗位,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3 下收下送车辆的管理教育工作人员爱护车辆,定期检查,发现损坏现象及时更换,平时保护备用车辆以便应急。下收下送车辆每次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干净,用紫外线照射1h,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4 讨论

医院供应室的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展现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状况。安全管理是供应室管理的核心,只有重视安全管理,供应室的各项工作才能正常运行,为医院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实践证明:严格管理制度,规范行为操作,科学人性化的实施,是落实供应室安全管理的关键,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伍爱主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7(86).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第4篇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对此,我院重点加强了对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此六项标准在消毒灭菌、监督监测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 加强制度化管理

我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下科室了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根据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做到日有检查,月有计划,年有目标。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标准,每月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重点,月末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做日常监测及定期抽查。

二、 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从布局着手管理,供应室的管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采取规范性的路线,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不准逆行。各区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区与辅助区分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设实际屏障;并分别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和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采用封闭式设计;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为弧形设计;电源线插座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采用防返溢式;污水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 加强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质量管理

3.1 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大部分的常规器械,手工清洗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并配有清洗消毒机、半自动化内镜清洗操作台、手工清洗操作台、超声清洗机及干燥箱等清洗设施。严格执行清洗步骤:预处理初洗无机物处理精洗烘干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四、 提高人员素质

4.1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4.2 搞好人员配备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搞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配备,把好入口关

五、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管理

5.1 储存一次性无菌器材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库房保持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500cfu/m3,温度保持在(20±2)℃,湿度保持在60%±1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品放置于离地面20cm的铁架子上,离墙壁5cm,离屋顶50cm,专管人员要登记物品到货日期、数量、型号、失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物品积压,造成过期浪费。

5.2 下送管理一次性物品下送管理,我们采取全面下送临床,每天由专人下送,下送人员每日对下送车进行整理,下送回来的车要进行消毒、冲洗,放于存车间。无菌物品已经发出,即使未用也视为污染物品,按照污染物品处理规程处理。

六、 防护措施

6.1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并落实到细节,各类流程图上墙,严格按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回收污染的器械和物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特别注意锐利器械如:刀片、缝针、针头用血管钳夹取。

6.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积极开展预防自身职业暴露感染知识的培训,明确各类物品、器械的处理要求,操作流程并进行评价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预防知识。

七、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忽视或个别人员的失职,将会造成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同样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人参与管理,从我做起,强化责任心,互相把关,注重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3.

医疗器材设备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直观检查,误诊,厂商处理

曾几何时,CT一词成为先进检疗的代名词。许多医生依靠它提供的显影结果,做出正确判断,挽救了不少病患的生命。在老百姓眼里,它就是《西游记》里孙大圣的火眼金睛,能看穿人的五脏六腑,让疾病无处遁形。因此一有疑难杂症,“到大医院做个CT去”成为很多人自然的想法。

什么是CT呢?它的中文全称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和电子计算机结合的高科技产品。相对于传统的外表检查和手术检查,CT检查无创伤,效果直观,准确率较高。

这样的好东西自然多多益善:早一天普及,早一天为广大人民群众减少疾病困扰。但因为技术含量较高和一些技术限制,我国的CT机特别是高端机绝大部分来自国外:日本、美国、以色列、法国、德国是主要出口国。通用、西门子、施耐德等厂家的产品因品质和供能的优势,价格不菲,2009年一台机器大约93万美元,(含设备运输和安装),之前100多万甚至更高。这样的价格只有大城市的甲等医院承受得起,一般的医院只能望而却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国产CT设备的进入,CT机的价格正在逐步下落,大量的医院甚至卫生院拥有了自己的CT室,“CT检查0元”的叫喊声不绝于耳,似乎一夜之间平民医疗的春天来了。

真是这样吗?大约从2000年开始,医疗误诊的报道渐渐多了起来,很多集中在肿瘤和软组织病变方面。而这正是CT检查的强项。很多人开始探求原因:设备少的时候准,设备多了经验丰富了为什么问题就多了起来呢?原本救死扶伤的医生们开始成了众矢之的:职业道德说、专业不精说、医疗腐败说......除此之外还有医疗体制说、疾病隐蔽说等等。甚至有传闻:全中国能看懂CT片子的大夫不超过10个。透视图一下子成了天书,大夫们成了玄学隐士。

平心而论,现在的大夫在知识面、理论水平和接触新事物上都比改革开放前的要高,不论是学制还是教材选用、考核方法、岗位入职都要严格许多。近些年医疗改革和医德医风建设又是如火如荼,职业道德不好说有多高,最起码不会比以前低。不超过10个人能看懂CT片子更是无稽之谈,透视图是断层图像,检查的是生物组织的客观变化。一位医生朋友风趣地说,看CT片就像我们常玩的找不同游戏,从两个近似图像里面寻找不同之处。而这个病变位置在初诊时就已经有了判断,用片子只是进行佐证和具体研究。看来经验说也是夸张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一些来自卫生部和计量检定部门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一部分问题。根据卫生部相关报告统计,2004年国内5800台CT机中有40%是二手的,而2001年国内CT机二手比例占到50%以上,这种现象在全球其他市场从未出现。

原来是二手惹的祸。量产了、降价了、谁还会买国外的二手货?经过对比数据,我们发现原来里面存在“巨大商机”。一台国产的中档CT机价格在200万-250万元之间,但是一台同型号国外品牌二手CT机价格可能只有100万元上下,而这种二手CT机在美国医院的回收成本只在10万元之下。

差额利润900%?就此我请教过从美国回来的医生朋友,他们告诉我在美国尽管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法律,但联邦对医疗设备管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加上医疗行业标准规范统一和竞争原因,很多医院和检查机构包括私人机构在设备使用上非常谨慎。在寿期按照规程定期查校,到寿后甚至到寿前就安排新的设备进场。旧设备就折抵部分拆装费交给安装公司。安装公司按废品卖给回收公司,由回收公司拆解。如果是通用这种本土公司的产品,有的型号公司会回收翻新,继续投入市场。大部分拆解或转运第三国。主要部件一个20尺的集装箱就能运走,曾有知情人介绍二手医疗设备运进来经常是不保险的,拆除费+海运费就组成了二手进口CT的成本。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的成本10万元下还说高了,6万块人民币就够用。

国内医疗器械价格虚高是形成二手医疗器械市场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国内器械生产厂家相对比较少,专营及兼营的企业仅有3,000余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涉及医学、化学、生理、生物、电子、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厂家更是少之又少,造成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价格偏高。当一些医院实行公开招标后,产品的价格便大打折扣,多为原来的一半,甚至更低。而有能力举行招标的多是实力雄厚的大医院,他们的器械更新相对频繁。

随着中小城市生活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使部分医院、诊所对医疗器材需求日趋高涨,但是医疗器械的技术含量又使国内许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望而却步,只能依靠进口来补充国内市场的需求,昂贵的医疗设备使许多中小医院望”洋”兴叹。

于是为数众多的地市级医院成了医疗器械采购的主力军。有专家估计,在今后两三年内,中国每年的医疗器械市场超过300亿元。目前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仪器和设备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乡镇卫生院的情况则更加糟糕。医院的医疗器械急需更换,但多数乡镇卫生院、县医院经营困难,无力购买新设备。为此,通过其他途径来得到医疗器械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大事。

新品虚高、经费有限、售价便宜,几个客观条件限制下来,地市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往往成为二手医疗器械的落脚地。于是,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乡镇居民和部分城市居民成了二手CT机的最终“体验者”。21世纪的病人接受20世纪机器的检查,可靠性有多高?就是老中医药要戴个花镜啊,火眼金睛瞪了三四十年早就迷糊了,加上操作人员经验有限,看不清造成的漏诊、误诊的现象在国内层出不穷就情有可原了。

国家难道不管吗?不是1996年卫生部曾与原国家计委联合发文禁止使用翻新医疗设备,1998年前后,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原外经贸部等5部委也发文禁止包括医疗设备在内的二手机电产品进口。但在高额利润诱惑下,人总是比法律灵活的。卫生部2002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时全国有二手CT机1821台,占全国CT总数的一半。这些机器是怎么进来的呢?

让我们利用外贸知识排除一下:拆散组装?拆散件和整机通关对比参看下表。除去许可证件外,散件比政机的税率还高2%,所以这种方式不大可能。

整机进口?税率倒是低了,600万和6万对比的货物价格就露了馅。就算不扣货,差距太大海关一估价,按600万征关税,按二手机器卖。这种纳税光荣的赔本的买卖不做也罢。

按电子原件进口?鉴于CT设备构造的特殊性,碰上抽检就完蛋。

剩下的就是走私和其他非官方渠道了。根据一些资料分析,个人认为在个别关口疏通,以其他设备或科研用途进口有可能。总之有人的地方就“万事皆有可能”。

如何保证广大病患的诊疗准确呢?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重复使用都难以制止的我国,更不用说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报废设备继续使用。市场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疏导。综合各方面信息,从国内环节下功夫效率会高些:

一、医疗设备定期由计量部门校检,保证精确。

二、建立医疗设备循环市场,厂商参与,在寿的设备厂商维修后标明可以低价进入市场循环。

三、到寿设备厂商回收,翻新或报废由厂商处理,未经处理不得进入市场。

四、对医院采购国产医疗设备进行补贴,支持技术设备国产化。

希望经过国家指导,由内到外上下一齐努力,各个环节少一点自己打算,尽早建设出我们中国自己的放心的一双双火眼金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