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郊游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问题;思考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面对教学大纲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够专业、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不仅影响教育质量,还不利于国家的幼儿基础教育。为此,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需突出童趣化色彩,紧跟时代和社会的脚步,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特色,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制定新颖的教学方针,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为促进整体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与形式突出音乐教育的创新性。因此,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可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教育对象的基础、能力和天赋等,以及音乐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分为多种类型的层次,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为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指的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音乐水平着手,考虑他们的固有水平与潜在能力,将其依据嗓音条件与音乐素质分为多个类型的层次。教师可以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形式、发声练习与歌曲练习等,为教育对象提供适合个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此调动整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声乐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潜力,进而突破最近发展区的瓶颈,发展至下一阶段。分层教学法可有效解决师范学校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问题,实现因材施教与有目的性的音乐教育效果。
二、幼儿师范学校音乐课程内容的幼教化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和其他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有着明显区别,需具有异常鲜明的幼教化,学生不仅需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还应掌握将知识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和方法,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扎实音乐基础与掌握传授技巧,他们在学校期间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专门学习,可以在毕业之后独立开展与组织各种类型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同时,在当前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乐器教学,大部分教师运用的仍然是师范式音乐教育形式,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的开展关系不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些音乐知识与未来的工作存在何种关联,而且教师几乎不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和考察,只是按照个人教学思路和经验传授音乐知识。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应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变得幼教化,真正突出幼儿教育的专业特色,可亲自去幼儿园听音乐课,考察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并在声乐课程中适当增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课时,讲解和传授儿歌的发声方法与特点,要求学生不仅可正确唱出幼儿歌曲,还应会指导幼儿演唱歌曲。
三、幼儿师范学校应重视儿童歌曲弹唱结合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践中对儿童歌曲弹唱课不够重视,在儿童歌曲伴奏这一教学环节往往由乐器教师进行讲解和传授,但是并不注重演唱,声乐教师则只关注讲授幼儿歌曲的演唱而不注重伴奏方法的讲授。这样的教育形式除音乐基础稳固、天赋较好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整合之外,其他大部分学生不是能演唱不会弹奏,就是能弹奏不会演唱,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统一。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儿童歌曲的弹唱结合,将弹奏与演唱整合。比如,在幼儿师范学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扩大教学力度,不仅讲授儿童歌曲的弹奏特点和要求,还应和声乐教师合作与配合,由他们指导如何演唱儿童歌曲,做到弹奏和演唱课程教学的相互整合,将学生培养成全能的幼儿音乐教育人才,既能够掌握歌唱儿童歌曲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拥有高水平的钢琴弹奏技能。同时,钢琴教师可在课程中加入幼儿启蒙乐器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幼儿乐器的教学特点与方法,并适当增加一些中外幼儿歌曲的弹奏曲目,诸如:《小孔雀告诉你》、《青蛙打鼓》、《猫咪真稀奇》等。并开展体态律动与节奏训练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双脚、双手等节奏训练,提升钢琴学习的实效性。
四、幼儿师范音乐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制作,将钢琴或声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分解和记录,播放形式可使用慢动作、放大等,让学生更加直观仔细看到演奏的细节。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进行共享,传输到学生的电脑或手机上,让他们在课下自主观看与学习。同时,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大多是幼儿教师,既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需运用更加完善和科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以幼儿教育专业为切入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将来需要来到幼儿中间,走进家长和孩子,应构建一个幼儿园、社会、家庭等一体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在音乐教学内容方法,应及时更新教学目标,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融入其中,转变曲目单调乏味的情况。另外,幼儿师范音乐教师需要开展一系列回归活动,让学生重新感悟与体验童年,从教、唱和弹儿歌着手,使其在幼儿情境中提升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五、总结
针对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从专业的教学特色着手,不仅考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以教授他们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幼儿,使其在毕业之后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工作。
作者:薛丽红 单位: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参考文献:
[1]王荣.浅谈幼儿师范学校音乐理论教学的改革策略[J].音乐时空,2013,(03):135.
【关键词】民族音乐 传承 高中音乐教学 作用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几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将学校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践研究落到实处,也使得学校特色文化逐渐形成。学校创设校园文化,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以来,我们学校在改革中进行整合、拓展与探究,在完成教材中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入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究及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感知及鉴赏能力,并扩大音乐视野,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在教育中要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与此同时,又将各民族的风格通过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音乐所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教师多元文化知识,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民间舞蹈。教师不仅在学习中了解了民族音乐,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系统学习,这一方法可使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
(二)运用多元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以往,我们的音乐教育忽视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平时的电视或一些媒体中稍有了解,但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能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反而学生对于一些流行音乐较为认同。
所以,在高中民族音乐教学中,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及民歌风格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及视频,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赏析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更好的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快乐。故而,在音乐教学中更新以往音乐教育理念,以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本观念,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贯穿其中,灵活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通过音乐来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歌曲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提高学生对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能力。
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
三、教学方法
巡回指导法 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同自己的父母出去郊游时,或清明扫墓时见到过小溪吗?那肯定听过山谷里小溪流水的声音吧! 那你能模仿一下它的流水声吗?
看来你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在这美丽的山谷中,小溪还会唱歌呢!你们听,他的歌声有什么特点?
师范唱旋律
这是一条欢快的小溪,听,这里有两条小溪,哪条是欢快的小溪呢?
那使小溪欢快的秘密在哪儿呢?
我们现在把休止符唱出来。
这里有个附点四分音符,它可难唱了,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美妙的歌声。歌声要求。
移调练习:
伴奏
这么美的歌声用什么乐器伴奏呢?
说说看怎么敲?
根据你的节奏老师改变了一下出示在大屏幕上
我们一起来哼着歌一起敲一敲。
学唱歌曲
聆听:
在听的同时,你能把音乐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吗?
好听吗?好听在哪里?
速度怎样?你怎么听出来的?
在这么美的小溪边你最想做什么?想知道老师在小溪边最想做的事情吗?我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做我们喜欢的事吧!
随音乐律动
老师的情绪完全被你们感染了,真想唱唱,现在老师来唱唱,你们在心里默唱。(师范唱)
你们也想唱了吧,现在会唱旋律的同学就唱旋律,有困难的同学用“啦”来哼唱。
完整唱全曲
这么美的小溪这么美的旋律配上一首诗才行,请同学们来当一回诗人,美美地把歌词念一遍。
念得真不错,现在就跟琴来唱歌词吧!
第一段连起来唱,这一路陪伴小溪的除了太阳、月亮、农民、洗衣姑娘还有谁呢?引出第二段跟琴唱。
创编表演
如果想为歌曲锦上添花,还可以添什么?
出示节奏
出示双响筒,你觉得双响筒适用于哪条节奏?让我们伴着歌声一起来敲一敲,你们用拍手的方法,师示范!择优选一位学生来敲打击乐器。
出示碰铃,我们可以怎么演奏?同上
出示串铃,这乐器的声音像谁的歌声呢?怎么演奏?可以用在哪里?同上
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下面的孩子用你们的歌声来迎接小溪!(点击伴奏生唱
六、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这堂课在欣赏过程中重点不突出,对重点把握不好,没有突出欣赏的目的。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可让学生哼唱旋律。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在唱歌环节方面
1、在听完范唱后,老师应弹奏旋律时,边弹边唱,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2、在唱歌方法上欠缺,做得不够好。应带学生先唱谱,熟悉曲调。毕竟有一部分同学的识谱能力较弱,所以应顾全大局,照顾大部分学生。
3、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稍微放慢一点速度,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得更扎实。
关键词:古诗词;古诗新唱;校本课程
一、研究背景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是一颗璀璨瑰丽的明珠,更是不可多得的歌词资料。
2007年起,学校开始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让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利用文化橱窗,让“四书五经”“论语”等一系列经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于广大师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着手开发《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让学生“唱着歌儿学古诗”。经过四年的实践,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师生情操、提升表达能力、活跃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广泛收集专家们谱写的古诗词歌曲和积极引导学生为古诗词谱曲的创作活动,逐渐开发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的“古诗新唱”作品集。与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同步,与节日节气相结合。在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为我校的“书香校园”增光添彩。
三、实施策略
1.“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编,直接影响着课题是否成功。所以,教材的选编一定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相投。同时,又要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同步,还要与当时的季节、节日相关联,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还要难易适度。
(1)广泛搜集古诗歌曲
我们根据选材的要求,收集了许多古诗歌曲,还有相关网站。校园广播利用课间循环播放古诗新唱歌曲,下课铃声也是古诗朗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提高素养。
(2)编写古诗新唱教材
经过多次筛选与修改教材,现在主要以谷建芬老师所编写的《新学堂歌》为主,再补充一些学生原创作品及教师改编内容。当然,我们的教材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改进、成熟。
(3)课程设置
为了使“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能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先从一、二年级开始设置课程。每周一、二年级各一个课时古诗新唱课。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学期初就制订教学计划,再通过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
2.“古诗新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所以,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是最快乐、最轻松的。为了让学生在学唱古诗的同时,又不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新唱”课。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古诗新唱”的教学模式。
(1)唱诗课
唱诗课是“古诗新唱”课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唱诗课如同音乐课中的歌曲教学,主要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歌舞表演形式(先学歌,后表演)。
(2)赏诗课
赏诗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①赏诗,就是欣赏一些佳作名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②通过聆听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讨论继而学会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3)综合课
综合课是在学生对古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主旨等更深一层的东西。如,绘画、书法、舞蹈、演唱、制作、朗诵、编创等。
这种综合课中,着重说一下“编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让学生成为“创造型”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编创主要由以下几种:编创节奏、编创动作、歌曲创作。低年级学生不会编曲,但他们很会翻唱。例如,学生将学过的古诗《草》套入了人音版第四册《郊游》中,唱出来别有一番情致。这种创作,让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有了自信,有了成就感,一定会更加喜欢“古诗新唱”课。
四、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古诗新唱”课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内容、指标共10分:(1)朗诵水平与表演技巧5分。要求节奏得当、语调语速与内容相互协调。(2)普通话水平3分。要求语音标准、吐字清晰。(3)形式与仪表要求2分。要求格调高雅、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1.课堂评价
每学完一首古诗歌曲,在每节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测评,表现优异的学生发一朵小红花,集够三朵即可上“古诗新唱歌星榜”,让他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2.演出评价
每学期通过“六一”“元旦”两个文艺演出,将所学古诗新唱以多种文艺形式呈现,让整个校园充满艺术气息和书香气息。
五、成果与反思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古诗新唱”课程已日趋成熟和完善,编写了两套共四册“古诗新唱”教材。同时,也使“古诗新唱”课成为校园的一个特色课程。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学科综合 音乐本位 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学习中求实践,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务实,在务实中求发展。努力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取较高的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在高效课堂下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则是我校今年教研的重点。
一、“同课异构”之“异”——异之“优”
音乐课堂教学如同一幕戏,教师就好比戏剧中的导演,不同的导演根据自身对剧本的理解创作出风格迥异的剧目。而“同课异构”则突出了这一优越性。不同的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学生情况,加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采用各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形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教学构思,拓宽了教学思路,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同课异构”为老师们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发参与的热情,博其所长,取长补短,真正达到教之研,研之优。
三年级《小伞花》这首歌,以情为主,以唱为本,结合校园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团结友爱、珍惜友谊的情感。三节教研课围绕这首歌,紧抓情感教育这一主线展开异构,展现了风格各异的音乐课。
第一节课,它的“异”在于以“雨”为主线,利用雨不同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共鸣。第二节课,始终以“人文素养”教育为主线,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用情引唱,让学生感知音乐所表达的团结互助之情,学生在乐趣乐学中,自主掌控歌曲轻巧、活泼的情绪,体会友情的真挚。第三节课,也就是我执教的这节课。我的异构则是借助柯尔文手势培养学生自主识谱的能力,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节奏及音乐知识,并在深情演唱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友谊之花开满校园,互助互爱之情撒满人间,从而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感。
二、“同课异构”之“异”——异之“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教学中许多矛盾、许多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尤以“学科综合”这一理念所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学科综合”。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它渗透并融合了科学和人文精神,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当一节节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反思:这还是音乐课吗?这是不是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音乐综合的误区呢?
一年级《快乐的小木匠》这首歌,是动画片《小熊猫学木匠》的主题歌。这首歌节奏鲜明、情绪欢快,表现了小熊猫一边做木匠活,一边快乐的歌唱的情景。
“同课异构”教研课镜头一:
导入环节——师说:“小朋友们,老师平时在家可忙了,要做好多事,小朋友们看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根据老师模仿的动作说出答案,“拖地、擦桌子、炒菜、洗衣服……”接着又问:“你们妈妈在家辛苦吗?你会做哪些事情?”学生踊跃交流后,师再问:“你想做一个勤劳人还是懒惰人啊?”这时,引出复习歌曲《勤劳人和懒惰人》。此刻,8分钟已经过去,新课还未导入,但是品德教育已经初现成效。紧接着,师从刚才的勤劳人引出农民伯伯的辛劳,激起学生共鸣,进而让学生背诵古诗《锄禾》,接着用古诗与学生共同进行多种形式的节奏诵读,再导出新歌中的歌词,进行节奏训练。就这样,一节课25分钟过后,新歌还未揭开神秘的面纱。但是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以及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已经深入心田。
新课程倡导“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音乐是本,音乐综合需要把握好一个度,一味的为了综合而综合,把一些与音乐教学无关紧要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则偏离了音乐的本质,失去了音乐的主线,将音乐这一主角置于尴尬的群众演员的位置上,本末倒置,其音乐独特性被湮灭。
“同课异构”教研课镜头二:
节奏训练——师:“火车轰隆轰隆向前开,看,谁想跟我们一起去郊游?”(出示小鸭)“小鸭怎么叫呢?”“嘎嘎、嘎嘎、嘎嘎、嘎”学生一起模仿小鸭叫。接着在火车开动中,又分别出现了小鸡、小猫、小狗等动物,学生分别模仿其叫声……教者通过创设情境,开火车去森林游玩,在此情境中进行节奏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本意较好,但是这一环节却没有将本课歌曲的重点节奏适时解决,反而让这一环节成了一个无效、多余的内容,且设计的动物数量也过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求知欲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