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口头叙述型作业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口头作业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的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口头表达进行应用。讨论、演讲、讲故事、口头评价分析、表演、辩论、朗诵等形式的口头作业,不但动了学生的嘴,而且动了学生的脑。如八年级的有关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又通过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在这时,教师要及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二、观看欣赏型作业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紧密联系课本内容,组织要求学生观赏指定内容的电视节目、文章、音乐、摄影、自然风光、案例、作品等,不断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丰富阅历,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观赏分析,过程体验内化,及时总结反思提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品质。如:如七年级有关融入社会生活,陶冶高雅情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欣赏音乐、欣赏美景或欣赏美术作品,既进行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体验,也陶冶学生高雅情趣,教学效果比干巴巴讲或学生自学阅读要好得多;八年级有关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电视台播放的法庭纪实,了解有关诉讼的程序,使学生丰富了知识面,拓展视野,巩固了教学内容,取得不同非凡的效果。

三、调查搜集型作业

开展调查搜集,让学生关注社会现象、问题,利用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写出调查报告、总结,并师生互相交流体会。使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融入社会,熟练了调查搜集的方法,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调查搜集过程中,也会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结果也会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学生的个性也就表现出来,潜能也就充分发挥出来。如八年级有关公民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搜集几个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事例,交流各自的体会。学生搜集事例,在课堂上意见不统一,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的好方法,既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熟练了方法、培养了能力。作业配合课堂,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做作业也有了积极性,态度就自然认真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四、创作设计型作业

思品作业不只是一根笔、一个作业本、再通过读书写完成这种传统模式。学生制作设计也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好方式。如七年级学生制作自律书签、办手抄报;八年级制作法制板报,设计环保活动方案等。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设计等,加上评比等环节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在制作、设计过程中,学生既得到感情的体验,又展示了劳动成果和综合能力,同时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创新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展示了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符合新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作业设计是为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

[2]《思想政治教育》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组织全县性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从精彩的课堂反思上好此类课型的因素: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引领学生力求占有更多的资源,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引发怎样上好语文课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教学反思

一、我县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这种课型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新鲜活泼的形式受到师生的喜欢,同时也受各种考查的青睐,往往成为考查最活跃、最新颖的题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新的课型教学激起了广大教师探求的热情,然而,在我县对这种课型的教学却极不乐观。有的老师固执地认为只要能做题、会考试,综合性学习可有可无,教到书上这个环节干脆跳过,就算中考遇到这种题目,那就看学生的运气。有的老师也知道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中考一般是10分左右,功利思想作祟,将生动的实践活动变成空洞的解题方法指导。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

为改变我县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也为学校教学提供一些示范,笔者(笔者是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定于2013年秋季组织一次全县性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活动,由我县的外国语学校、城关初中、云溪实验中学三所学校各承担一堂示范课,三堂课分别涵盖三个年级。外国语学校承担七年级(上)的《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城关初中承担八年级(上)的《旅游资源调查》;云溪实验中学的九年级自定探究主题。准备时间一个月,要求学校必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生成课堂教学的内容。

七年级的《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主体环节是一场辩论,学生分成两拨。正方观点:现代科技对人类利大于弊;反方观点:现代科技对人类弊大于利。学生除了正反方各四人团队主辩外,其他同学可以在每个主辩发言之后随时赞同或反驳。学生占有资料的丰富让人吃惊,特别是许多联系生活的、身边的实例,如弥江河(我县最长的河流)的污染,嫘祖广场的彩灯、塑料食品袋、汽车尾气、蔬菜大棚等作为论据,让我们看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八年级的《旅游资源调查》,展示的是盐亭县的旅游资源,笔者和与会老师课后都感叹:自己长期生活在盐亭,第一次感受到它竟然如此美丽。课堂展示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舌尖上的盐亭。特别是板块展示后针对远方的朋友设计一条旅游路线最为精彩,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抒自见,将盐亭的高山公园、玉龙山、莲花湖、嫘祖陵、文同故里、酸辣粉、母猪壳、回子馍等看的、玩的、吃的巧妙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九年级自定的主题是《嫘祖文化探究》课堂上最动人之处,是学生们七嘴八舌话嫘祖――流传故事、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之后,对传说与神话后面的精神实质的探究,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从中总结出了人物乐于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勇于发明创造的开拓精神、善于包容互补的团结精神和勤于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发言者多数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且有自己的见解,表现了九年级学生高人一筹的概括、提炼、归纳能力,实属难能可贵。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

看到这些学生的精彩时,我们不禁思考,是谁成就了他们的精彩?对我们教学有什么启发?学生长期的广泛涉猎和深厚积累自然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以生为本”,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多数老师们的共识。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教师要心中有轮廓,教学有程序,要有教学的整体规划。每次综合性学习给学生的准备时间应不少于半个月,提前给学生布置,活动就一定得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在准备时,笔者也是反复要求授课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尤其是身临其境的东西最为重要;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题材不必拘泥于教材的设置,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精选话题,小处入手,务求实效。

2.引领学生力求占有更多的资源

资源匮乏是我们许多学生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初中更甚,这也是许多老师力不从心的主因;但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花费心思是可以克服的。从哪儿获得资源呢?教科书资源、学校图书馆资源、影视资源、网络资源、地方资源等都是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笔者还认为,获取资源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教益。如本次的三堂课,学生都能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素材,如《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主题探究,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简单,但由于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实例,如水源、汽车尾气、废弃塑料等污染的危害以及电子邮箱、无线上网、MP4等带来的巨大便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毁灭人类,人类只有用好现代科技,才能使之真正造福人类。认识的升华是在对大量的事例引用、分析、辩论才达到的。

3.给学生展示的空间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施教者及其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使课堂有汩汩而来的“源头活水”,就应该持开放和批评的态度,成为自觉的反思者,从而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在三尺讲台上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下面本人结合两个具体教学案例,谈一点关于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的认识。

案例一: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我爱你,中国》时,设计了歌词的欣赏与改编这一活动。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听、喜欢唱、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大中国》、《国家》、《龙的传人》、《爱我中华》等。欣赏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一首进行改编;要求变换角色,换另个一角度改编歌曲。比如:把“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改成“百年后沸腾的一个夜”,把“枪炮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改成“欢笑声渲染了沸腾的夜”等,然后根据创意写出相应的后续内容。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有些同学甚至边改编边哼唱,俨然变成了创作型歌手。改编完后,各小组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作品演唱一遍。这样的活动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品尝到了获得认可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教学目标也在学生的创作交流中得到了实现。

案例一的反思——体验、感受学生生活,“披文入情”激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而学生对思品课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因此,思品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思品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弄清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课堂的乐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乐在其中”。本案例就是利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充分合作、交流,尽显自我。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创造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把道德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从中教师也会为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能而深深折服!

案例二: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维护消费者权益》时,先在课前以问卷形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权益、消费心理、消费维权作了调查,然后根据问卷所反映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围绕所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个知识抢答活动。抢答的题目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作答的,课堂中抢答的时候出现了争先恐后的景象,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对于得分高的同学我都发给“奖品”,但这些“奖品”都是一些假冒、伪劣或者过期的产品。学生领到“奖品”后非常开心,马上就动手“探究”这些“奖品”。很快就有学生大呼:“这东西质量怎么这么差!老师你被坑了,这是假冒的次品啊!”“老师这东西是过期的,怎么能吃啊!”于是我顺势而问:“你们的什么权益被侵害了?”学生回答:“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继续问:“那我该怎么办呢?”学生马上议论开来,在学生的议论当中我列出了三种维权的方式请学生帮我选择,学生都懂得应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课教学的内容,而且也促使学生产生了想要学习、了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这一新知识的需求。

案例二分析与反思——了解、关爱学生生活,“披文入情”之需。学生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都要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学习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作为教学的铺垫。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课间谈心、座谈会、民意调查、QQ聊天、互发Email等形式,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精神需求。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愿学”。本案例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究发现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下,学生的心态很放松,不知不觉之中就实现了“披文入情”。这种自由开放的心态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和积极思维,更容易使学生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从而实现思品课教学“学文、明理、导行”的三维目标。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

所谓“自选课程”是指学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目标、以精品社团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专长为支撑推出的校本课程。学校推出的自选课程包括人文修养类、艺体技能类、社会实践类、特色拓展类等四大类共42个科目。如“走近鲁迅”课程,通过研究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阅读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感受鲁迅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刻性与艺术典型性。又如“诗画绍兴”课程,通过对绍兴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里弄文化等内容的研究,来进一步感受美丽绍兴、魅力绍兴。此外,还有“美文赏析”“读书促进会”“现在播报”“历史天空”“原声剧场”“日语入门”“书虫俱乐部”“英语演讲”“数学天地”“青藤剧社”“素描天地”“我爱跳舞”“鲁越飞扬”“校园剧创编与表演”“足球少年”“灌篮球手”“饮食与健康”“自护与自救”等等。

在自选课程的实施中,课程均由学生个人自选,学生希望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必须学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学校根据学生选择人数多少来确定是否开设这门课程。每学期初,学生都会拿到一份颇具诱惑力的“自选课程”菜单,然后根据选课情况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学生天性不同,差异必然存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需要做好的,“自选课程”正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四年来,“自选课程”就像一个大舞台,发现并发展了一大批有个性的学生。2012年“青藤剧社”排练的校园剧《生长的树》获得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鲁越飞扬”民乐团每年都把区教体局组织的“器乐邀请赛”和“金秋音乐会”的一等奖纳入囊中;每年由“科学探秘”“数学天地”“原声英语”等推荐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近50人次获区一、二等奖;“青藤艺社”每年有20多名学生通过B级特长生测试。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

在鲁迅外国语学校的“适性课堂”里,学生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的课堂我做主。在我们的课堂里,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或程序,教师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建构的交流平台。

2013年5月4日,我校潘森琴老师在长三角初中名校课堂观察活动中执教《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的公开课。教学过程大致如下:新课引入后,学生通过“自读”,找到了这节课的四个关键词;继而学生自发地进行“自做”,开展磁铁有关性质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得到大量数据后,学生自如地开展“自悟”,讨论出“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这样一个完整的结论。国家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裴娣娜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的陈秉初教授听完课后,对这堂课作出了“适性课堂,学生做主”的评价。

2014年6月,我校任红斌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在“国家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课例评选中获二等奖。该课先采用无标点、简繁体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乐”读古文,再让学生从“值得收藏的文言重点字词,非常喜欢的优美句子,深有感触的内容,难以理解的句子、情感”四个角度任选择一到两个进行阐述,在互相交流中落实重点字词,赏析优美词句,把握内容、主题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触摸作者灵魂深处的怨愤孤寂,明白永州的山水只给他带来暂时的快乐,却无法排遣永恒的忧伤。一个“囚”字既是柳宗元政治生命的写照,也是人生思想的反映。这样学生不仅学了文章,还走进了文学伟人的内心,明白了永州十年对柳宗元文学创作和哲学思想的意义。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进入了生活大课堂。

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个性的舞台,是“适性课堂”的重要目标。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与权利,是“适性课堂”的不懈追求。通过选择、质疑、对话、辩论、推理、评析,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对文本知识、文本解读的自主建构,进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是“适性课堂”的最终目的。对此,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着探索。

三、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借助自主作业,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每节课上,我们都设置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内容。资优生可以选择难度大的内容,学困生可以选择双基要求内容。教师进行评价时,若学生能正确完成自己选择的内容,就能获得优秀。在课后练习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从老师提供的作业超市(每一份作业都有三个部分:基础过关、巩固训练、培优提高。基础过关是每一个学生必选的内容,巩固训练和培优提高则是学生的自选内容)中选择适合的内容完成。在双休日作业上,我们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差异性评价。双休日作业不只是书面作业,作业素材不全由教师提供。七年级的双休日作业,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情况,从两个活动作业中选择一个完成。如从“做一份家庭指纹库”和“制作一个简易温度计”中选择一个。八年级的双休日作业,要求书面作业和活动作业相结合。书面作业以帮助学生对前一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建构为主;活动作业则为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的社会实践调查,如从《身边的水资源调查》《社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中选择一个完成。九年级的双休日作业,主要是自主反思,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内化和再建构知识。为了让双休日作业和学生更贴近,在七、八年级的双休日作业中,有一部分作业素材是学生提供的。如:七年级学生提供了“制作一个暗盒”“观察家养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研究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等十多个素材;八年级学生提供了“调查小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柯桥城区雾霾现象”“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等十多个素材。对双休日作业的评价,我们更多地去分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更多地去关注学生采用的方法和具备的能力,以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学习精神和个性发展。

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

【设计思想】突出人水关系,依据新课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均水资源少、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从而进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水资源又是最重要的,因为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特别是当今世界缺水、水污染和水浪费问题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认识世界水问题,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内容: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和“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两部分。

重点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具体对策。

(2)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好表现、求知欲强,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以图导学,以案导学,让学生用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策略与手段】利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和音乐伴奏,采用问题驱动、学案导学、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10分钟循环播放《水循环》的微视频及动画片等,让学生了解梗概。

【教学过程】

一、情境荟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水循环微视频;江河、湖泊、水库、小溪动画片;水在人体中的比例、水资源的利用图片等,让学生认识水资源。

教师设疑提问:水资源的概念和属性?人体中水大约占了多少?水资源有哪些利用价值?这些水资源都来自哪里? 水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河流径流量的大小,那么河流分布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等一系列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依据目标,按照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参看多媒体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学习内容(1.认识水资源;2.了解水资源;3.走进中国站;4.珍惜水资源),同时思考解答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短缺问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情况如何?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等?),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搞清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小组长调控学习状态,并总结小组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参与各小组的交流讨论。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疑问,引发全班讨论,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营造多维互动氛围,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三、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归纳精讲:(1)由于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及异常,导致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所以,水资源是夏秋多、冬春少,易造成夏涝春旱,解决措施是兴修水库。(2)由于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水资源是东南多、西北少,且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欠佳,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影响农业生产,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3)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低,浪费水、水污染现象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所以,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尤为重要!

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整理完善好自己的学案;教师再精选习题,采用选择题、填图题、连线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题等题型,分成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学考体验三个层次让学生练习,查漏补缺、反馈矫正,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堂堂清”。

四、课堂小结、随堂检测:

师生共同梳理小结,然后教师出10个小题,用5到10分钟的时间检测学生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