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升学历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学 教育 学习方法 培养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提高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核心内容。从历史学科来看,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能力。提高读史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边学习边思考,疑难的地方要求作上标记,以便在听课中加以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质疑问答,主动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在具体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如在新的知识比较中设疑,和现实生活联系处设疑,课本没有充分论述的地方设疑,自己学习难点上设疑等,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学习实践中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灵活记忆的方法

增强记忆能力“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基础历史知识,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的识记多于抽象记忆,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针对学生实际,启发学生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例如: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材料加以凝练、压缩进行记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如《》内容可记作“五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由中英双方商(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此外还有数字归纳记忆法、谐音趣味记忆法、关键字词法、字头法、歌诀记忆法等。

三、教会学生纵横向比较历史知识

培养理解能力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历史概念,抓住事物本质。初中学生尤其要学会纵向和横向比较法。通过比较历史事件中的异同,更好地理解、梳理知识。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创造力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学生的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创新,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力。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结合我国教学现状,若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造力,则必须进行相应课堂创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传授时,也应当注意对其思维习惯及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

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当学生面对疑难问题时,必须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成为教学主体,课堂上的所有物理教学活动均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的,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只能够被动接受,而无法学会思考,在思维模式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在中学教学中,存在部分极为落后的观念,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降低课堂学习效率,片面认为独立思考对学生成绩毫无意义[1]。因此,学校应当改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则应当以课本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将其中的知识重点及公式传授给学生,通过将问题同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结合,鼓励学生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减少对老师的依赖。使学生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独立解决的习惯。教师应当主动放权,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并逐步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对于疑难问题能够学会在摸索中寻求解决方法。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对一些物理问题进行思考时,能够遵循正常的思维逻辑和方式进行思考。由于初中生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应有的物理思维逻辑能力,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要加强引导,对于思考的方向、思考时应当注意逻辑性原则及相应的一些物理法则应用。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提问,往往更能够带动学生的踊跃参与和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相交换思考问题时的着手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使物理教学更有趣,并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使物理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二、提高学生创造力

1.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工作。初中物理课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对于物理现象及物理原理拥有更直观的理解。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课堂容量要远高于过去,并且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更专注于教学内容,并且使一些物理问题能够更形象地呈现在脑海中,丰富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2]。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有明显提高,并且直观的影像资料更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通过设置相应的课堂小结,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理,并加深理解,无形中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沉淀与积累,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总结中能够帮助学生找出学习难点,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与多媒体教学中的影像等相结合,提高其联想思维能力。

2.借助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创造能力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进行物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学会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学生在亲身参与物理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突发奇想,并尝试进行一些富有创造力的实验,教师则应当加强对其引导,在保证实验安全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对于不懂的问题或者是物理现象进行大胆尝试与实验,将所掌握的物理学知识,通过实验进行反复的验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进行探究型的实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积极引导,并借助实验不断提高学生创造力。例如选取一部分需要进行实验探索才能验证的物理知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挥其创造力,使实验能够将所学知识一一验证,使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得到积极肯定,选取的实验必须有针对性及启发性,加强对创新能力的渗透培养,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造力。

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通过不断创新,逐步树立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力,从而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范文第3篇

一、转变授课方式,实施开放式教学。

我们传统思品课堂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生吞活咽”。这种方法实质上是有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弊端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要么厌学、成绩差,要么就是机械式的学习,只知道书本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极差,更谈不上创新思维。

开放性试题往往要求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甚至会有一些与课本知识关联不大的课外试题。所以必须有与之对应的开放性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灌输”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课堂。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自主掌握大部分知识点,并引导他们举一反三,还要让他们主动提出难点,并尽量自主讨论解决。再者就是作业要有研究性,要鼓励学生“做错”,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并尽量让学生们自主讨论解决这样的“为什么”。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既使学生能够吃透课本,又能使他们学到许多生活中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增加活动课程及课外知识的比例。

当前许多开放性试题以设置活动的形式出现,设置实践性的活动课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具体做法为针对适宜开展活动的课程或探究性试题出现较多的知识点,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准备,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如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关于保护环境的模拟问卷调查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适的问卷,具体的操作步骤。在课堂上可以让几位同学扮演调查者,其余学生扮演被调查者。待问卷回收后指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甚至提出整改意见。

课堂教学还要增加适于学生学习的时事和课外知识的比例,尤其要重视那些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再者就是要对学生关于时事的不同意见加以肯定,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事例,加强学生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三、开展专题训练

当前的许多开放性试题虽五花八门,但其不外乎是“活动、意见、倡议、论文、时事评论”等。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训练,特别是要重视有关时事。根据个人经验,在训练初期可以制定一个答题公式,先让学生“死板硬套”。待一段时间后开始鼓励学生自主编纂答案。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42-01

一、引言

历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既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历史教学工作承担了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职责。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积极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平衡师生关系,将教育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更好的对学生的全方面素质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对学生主体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进而更好的发挥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的个性和自身职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成长。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并且减少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依赖,逐渐的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自身具有对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开发的责任,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成长。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朋友遍天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解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万隆会议以及中美建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并且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了解外交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逐渐的养成自主关心国家大事与时政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的发表对国家外交工作的看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我国建交历史中一系列的事件,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对历史的认同。在不断的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价值,感悟主体性学习地位。

三、对学生独立探究意识进行培养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的也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内容,没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分配教学权利,并且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无形中养成自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意识与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醒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且做好科学的规划。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古代青铜器“鼎”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鼎的特点和代表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一些关于鼎的成语(三足鼎立、、人声鼎沸、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通过让学生自主发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讲述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青铜器,来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有艺术观赏价值与社会的适用价值。通过学生主动的发言和阐述,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与意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生活中的现象,布置合理的课后思考探究作业,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良好的体现。

四、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优秀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自我探究水平不断提高,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也是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就会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过于局限,并且总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利于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一个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内容。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历史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思维方法和历史知识内容。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机械牛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得无产阶级革命对我国的影响,并且通过提问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与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学生在自主的思维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更好的得到启发。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并且认识到无产阶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秉承这一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工作必须围绕学生来开展,并且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注重对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独立探究意识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的转变,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把握自身学习过程,引导和推动学生良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升学历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生 踝关节损伤 原因 处理 预防措施

1.踝关节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损伤分类

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比较复杂,它的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踝穴位,使踝关节的侧向运动和内翻运动幅度增大,所以足跖屈位是踝关节最不稳定的角度。另外外踝比内踝长1厘米,内侧韧带比外韧带坚强,当跑步的时候足离开地面就自动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踩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或踩在球上及别人的脚上,身体失去平衡,都可能发生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可分为部分韧带撕裂,韧带完全断裂和半脱位及脱位。其中以外侧韧带损伤最常见,尤其是距腓前韧带损伤更多。

2.踝关节损伤的征象及自我检查方法

2.1疼痛和压痛

脚踝扭伤立刻检查能找到的具体的压痛点,如踝尖部有敏锐的刺痛点,说明有韧带的撕裂性损伤,由于踝关节的保护性反射,伤脚不能行走或支撑体重。

2.2肿胀和淤血

踝关节韧带的损伤往往合并关节囊的损伤,所以都有肿胀发生尤其外踝肿胀明显。踝内翻造成外踝扭伤时,内踝也受到挤压伤,所以内侧三角韧带也有一定程度的肿胀,扭伤的第二、三天可以看见扭伤周围出现青紫瘀斑。

2.3踝关节松动

如运动范围超大或侧面有“开口”征象时说明韧带完全断裂。牵拉踝关节有移动感时说明有踝关节半脱位,如果全脱位则局部有严重畸形,如有骨折发生则要通过X光片的检查才能确诊。

3.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3.1思想上不够重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常是因为锻炼者缺乏预防意识,缺乏体育锻炼的保健与康复的理论知识积累,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锻炼中没有积极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特别是中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思想上麻痹大意,体育锻炼方法不科学、无计划,有时情绪急躁,急于求成,不遵循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引起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器械练习打闹或者开玩笑而使注意力不集中,保护与自我保护做不到位,极易引起损伤。

3.2准备活动不充分

一些中学生认为准备活动会耗费大量的体力而不愿意做或是做的时候偷懒,在神经系统和个运动系统与运动器官的功能都没有达到与紧张激烈的运动相适应的状态就进行剧烈运动,结果是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没有打开、身体协调性差,运动的时候就会有胳膊和腿都不听使唤的感觉。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这样才能使关键的运动部位不受损伤。

3.3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外界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雨雪天场地较滑;运动场地不平,地面太硬或有杂物,场地不够开阔;运动时穿皮鞋、塑料底鞋、高跟鞋和太紧、没有弹性的服装;器械损坏或连接处松脱,等等。

3.4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中学生尤其是男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在激烈的竞争和有身体接触的比赛中容易出现疲劳、动作不协调,易犯规、冲撞,甚至动作粗野,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4.踝关节运动损伤后的处理

脚踝扭伤之后的处理分早期、中期和后期。对于中学生和普通非专业医人员来讲,掌握应急和早期的正确处理方法非常必要。早期指伤后24―48小时以内,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止血、消炎、防肿、镇痛。

4.1受伤后的应急处理

任何与运动有关的损伤的急性处理和护理都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康复的时间与疗效。最有效早期的处理分四个步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在发生任何一种运动损伤之后,首先要做好应急处理,然后视情况的严重程度作后续处理或送交医院。

第一步,休息。立刻停止运动。尽可能保持受伤踝关节的休息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降低局部的血流,并预防进一步的伤害。

第二步,进行局部的冰敷。运用冰敷能有效地减少出血、水肿、疼痛。在损伤出现后应尽可能快地运用冰敷,可用冰块、凉水、冷气雾镇痛剂,达到使伤处血管收缩的目的。冰敷的时候,不要让冰块直接与皮肤接触,否则可能会导致“冻伤”和其他的皮肤损害。用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局部的冰敷可以对皮肤进行较好的保护。冰敷的时间因情况而异,一般10至20分钟,间隔两三小时进行一次,如果现场没有冰块可以用凉水浸泡。切记不要对伤处进行揉搓或按摩。伤痛剧烈则应口服三七片等伤药。

第三步,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可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减轻,还可以防止侵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踝关节扭伤时,可以用“∪”字形的海绵橡胶垫子套在踝关节上,然后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采用加压包扎可以防止和减轻踝关节周围的浮肿。冷敷是间断性的,而加压则在一天中都可以连续使用。

第四步,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肿胀,促进血液回流。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抬高患肢帮助减少出血和水肿。

4.2仅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处理

伤后24―48小时以后自理原则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淤血和渗出液体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的形成。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热敷等。晚期指伤处肿胀和压痛已消失,但仍有粘连或疤痕形成,功能还没有恢复,处理原则是加强患处营养,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促进功能恢复。治疗方法可用理疗、按摩、功能锻炼。踝关节的脱位和骨折的中后期处理需听从医生指导。

5.损伤的预防措施

预防运动损伤要从多方面进行,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要完成的事情。教师要加强教育,学生需克服主客观原因,保护好自己和同伴。

5.1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对于平常积累的相关运动损伤预防知识要学会运用。提醒学生对于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要进行修缮改进,要让学生学会自测身体状况,了解疲劳的现象和症状,并及时和教师沟通,以免因为局部负荷过重而导致伤害,要培养学生应付环境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5.2教师要加强保健指导

教师要对学生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教师要教育学生做好自我保健工作,身体有异常情况时要找医生检查。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的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

5.3教师要检查场地和设备

对天气、场地、着装、器械等一一对照检查后方可安排学生进行运动。

5.4教师要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器械练习最重要就是要做好保护与自我保护,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移动脚步或者降低重心;摔倒的时候,低头团身、顺势滚翻;从高处跳下,注意屈膝缓冲,等等。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

6.结论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用力不当是导致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保健预防是避免或减少踝关节损伤的主要措施。体育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无论是教学、训练还是比赛,都要做好准备活动,平时注意加强踝关节韧带、肌肉的力量训练。教师要加强责任心,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损伤的发生。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可转化为慢性损伤。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是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治疗后应合理安排伤后恢复性训练,以防关节僵硬。

7.建议

教师和学生都应掌握对踝关节损伤的必要处理方法,特别应熟练掌握现场急救措施,以达到减轻病痛、加速康复的目的。要针对练习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运动处方、安排训练计划。自主练习者应牢记五项注意: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遵从医生的建议与提醒,不宜运动就别动;注意全面锻炼;对于新兴运动要量力而行,逐渐适应;不要强制性自己去练习自己不想去练的运动,心理与生理一致才能保证运动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