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琴教育;儿童启蒙;音乐能力培养

一、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音乐教学

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认识水平较低,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遗忘等问题,从侧面上印证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性与困难性。在漫长的学琴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艰深的钢琴演奏技巧,还应充分了解构成音乐的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乐思维所应用的音乐语汇、语言和语法,包括音阶、旋律、和声、复调和曲式等知识。除此之外还涉及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提高的不只是钢琴技巧水平,在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音乐思维能力上都有所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又反作用于学生的钢琴演奏水

二、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目的和内容要素

随着现代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钢琴教学体系的建立,钢琴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全新的音乐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如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蒙台梭利音乐教育体系和铃木教学法,等等。他们本着用音乐教育来培养人、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更强调以音乐为本体对孩子们进行乐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将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课题列为重中之重,并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训练。也就是说,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教师就应该思考怎样使学生利用这些技术要素来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在音乐心理学范畴中,音乐能力主要包含五项内容,分别是音乐情感、体验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想象能力。

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又称音乐感受力,即乐感。这种能力是相对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而提出的。所谓自然情感体验能力,即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内化的能力,而主观内化这一过程的产物,即是人类的感情,包括喜、怒、哀、惧等。在音乐范畴内,自然界客观事物被指代为音乐事物,音乐情感体验能力的基本特征就是对表现某种音乐内容的体验,这种体验正是情绪体验,这一点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的产物不谋而合。达尔克罗兹认为,“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可见,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音乐修养,更是增加对生命的感悟,达尔克罗兹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学生音乐情感能力的客观必要性。举一个实例:学生学三和弦和小三和弦时,教师应该通过反复弹奏,对比这两个和弦的色彩,询问学生听到两个和弦后的不同感受。由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大多处于前运算时期,因此对于抽象感受的表达可以由具体的事物替代,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大三和弦像晴天,小三和弦像阴天,通过直观的天气变化来增强孩子对两个和弦色彩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学习钢琴音乐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钢琴学习的核心内容。

三、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原则与方法

由于钢琴学习的复杂性,决定了钢琴教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任何层次的钢琴教学都要不可避免地面对钢琴启蒙教学任务。如何使钢琴启蒙教育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是钢琴启蒙教学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启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著名瑞士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识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至七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七岁左右至十一二岁);形成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后)。从中不难发现,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拥有符号和模仿能力以及直觉思维的能力。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模仿成年人做一些事情,对于一件事情的表面现象能够作出一定反应,从一种特殊的情况推到另一种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的事情,逻辑思维还没有出现。因此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应主要以模仿、联想的手段进行。

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模仿、联想的教学手段又要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在游戏中让儿童体会到钢琴音乐之美。精神分析学派学者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提供儿童发泄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途径,使心理得到补充。因此钢琴教师在教授启蒙阶段的琴童时,应以学生为前提,以钢琴音乐为媒介,情感体验为目的,辅以鼓励等手段,进行具有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的钢琴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启蒙阶段儿童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及培养音乐能力的内在要求,笔者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教学划分为三项内容:音乐欣赏、韵律活动、歌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项内容往往同时进行,不分先后。音乐欣赏音乐的学习从聆听开始,聆听可以培养儿童的乐感和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 柯云燕. 试论家长在儿童钢琴教育中的责任与作用[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

[2] 薛瑾. 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对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儿童以后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早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完全是从0开始的感知,我们在对儿童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中要抓住儿童的心理思维及生理感知注重其发育节律,从儿童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进行研究。本文对音乐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如何去开发这种早期的音乐教育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以下个人观点:开发儿童音乐教育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音乐教育材料,然后在材料中寻找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潜在因素,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进而从婴儿期、幼儿期和童年期这3个不同年龄阶段来进行主要分析。最后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1些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教师应该不断地创造新的方法,设计新的活动,促进幼儿在综合的、不断与人交往合作的、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启蒙教育;音乐才能发育

ABSTRACT

It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o do some early musical training and research to children for the diathesis education. It plays acrucial role to the growth of the children.the first feeling that the human beings have of their outer world all begins with zero.Sowhenwe do the early musical educatioonal research,we should know 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childrenspsychological thinking and physical perception and do some research about the differentperiods of the childrens growth.

This text to role in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and how develop such early music education.go on initial analysis.get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 view out of: Develop children music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different goal choose different music education materials.then may promote infants to socialize the potential factor developed to look for of the material.and carry on education in an appropriate way.And then come to carry on main analysis from three different age stages: Infancy.infancy and childhood one. Discussed to som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course finally. The teacher should create the new method constantly.design new activity.promote infant in a comprehensive one.constantly until people associate cooperate.creative music activity get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Propagation; Music to development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1

1、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1

1. 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1

2.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的意识与技能………………………2

3.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2

4. 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3

2、怎样去开发儿童早期的音乐教育………………………………………3

1. 从0岁儿童的潜能开发入手…………………………………………3

2. 利用幼儿的创造力去激发他们的音乐想像力………………………4

3、如何针对各个阶段的儿童进行合适的音乐教育………………………4

1. 婴儿期…………………………………………………………………4

2. 幼儿期…………………………………………………………………4

3. 童年期…………………………………………………………………5

4、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1些问题及解决方法………………………………7

1.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7

2. 如何促进儿童音乐才能的发育………………………………………8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启蒙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改革

开放几十年,中国在艺术、医学、文化等领域均受到国外的冲击。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崇洋思想,导致民族音乐发展迟缓,人才凋零。这种思想对我国学龄前儿童音乐启蒙、专业音乐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导向等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在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中,虽然教师也会教唱如《茉莉花》等中国传统歌曲,各专业音乐院校也开设了《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等理论课程,并相应开设了各种民族乐器的专业课程,但是,西洋音乐已经被“神话”,很多师生以学习西洋乐器、演奏西洋曲目为“时尚”,学习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中国曲目则显得“土气”。导致了学龄前儿童启蒙、专业院校音乐技法学习都是围绕着国外的各种教材展开。几十年来,国内民族色彩曲目创作寥寥。纵览20世纪以来世界上通用的音乐教学体系,绝大多数都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学习对于儿童甚至是成年人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如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其主要思想就是学校音乐教育应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日本的铃木镇一音乐教育体系也是围绕着母语教学展开的。由此可见,民族化、本土化的音乐元素对于音乐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

学龄前的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很弱,所以必须要依靠教师、家长进行引导才能习得新知识。但是该年龄段的儿童模仿能力极强,对于一切外界因素都十分敏锐,是学习的极佳时机,这个时期所学的知识会影响其一生。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孩子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是语音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如果在此时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将民族音乐的元素大量融入进去,那么孩子的思维和潜意识里就会存在民族音乐的记忆,对于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相反,如果这个时期只是单纯进行西方音乐教育,那么就算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儿童,也很难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建立起兴趣。以柯达伊教学体系为例,在他的教学思想里,民族音乐的教育是首当其冲的,他在年轻时与好友巴托克游历了整个匈牙利,搜集了许多当地的民族音乐,并对它们进行改编,使这些乐曲更加适合儿童的演唱及学习。再将这些音乐融入合唱教学,一方面提高儿童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的教学中,可以参考此教学法。由于我国学龄前音乐启蒙教育多以歌唱为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搜集各地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对乐曲进行改编。如保留原曲,对歌曲进行重新填词等。类似于“花儿”这种表达成年人情感的民歌,可以将其中与儿童年龄不相符的歌词进行改写,从而使音乐更符合儿童的思维。山歌类民歌音域宽广,可以将曲调进行改编,降低部分音高,使歌曲更适合儿童演唱和学习。再如,将一些抒情的南方音乐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对于培养儿童合作精神以及训练儿童音准有着很好的效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能将中国不同地域的音乐元素合理融入到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势必会增加他们的民族心。

二、专业音乐教育

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而言,该年龄段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此时加强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对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这类学生将来从事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创作、演奏的机率是相当大的。以铃木镇一教学法为例,其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即是母语教学,他提倡以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用母语进行教学,并进行大量重复练习。虽然他的教学法针对的是儿童,但是对于专业音乐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参考作用。我们不能单纯将母语教学中的“母语”理解为本国的通用语言,还应该理解为本国所特有的音乐术语与音乐体系等。比如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学生会接触许多国外作品,这些作品的音乐表情术语都是以作曲家的本国语言写成的,学生若想搞清楚这些表情术语的意思,就只能靠查字典解决。但是字典中的解释又太正式,许多学生在一首作品练习完之后还是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一知半解,甚至对作品的速度都无法准确把握,比如“Adagio”与“Largo”,字典中的解释分别是“柔板”与“广板”。学生无法搞清楚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该如何演奏。此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人的语言思维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反观许多中国本土音乐,开头都标注有“深情地”“活泼地”等让人容易理解的表情术语,相比较而言,中国学生还是更容易理解中国式的表情术语。几乎每一所专业音乐院校都开设了曲式分析、歌曲写作等课程,比如曲式分析课,教师让学生欣赏学习的大多是贝多芬、肖邦等国外大家的作品,对于国内的作品涉及寥寥;在歌曲写作课上,老师教授的也基本是国外大小调的写作方法,对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的写作基本没有涉及。这就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风格,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发扬它了。国外的音乐学习都是以本国音乐为主体,以铃木镇一所在的国家日本为例,日本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专业型还是普及型,都强调从小学习本国音乐、将音乐教育植根于本国土壤。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民族音乐;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能够继承和发扬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音乐的学习还是其他方面,一味封闭自己和一味借鉴别人都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将优秀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力发扬民族音乐。所以,应该加大民族音乐在音乐鉴赏课与音乐理论课中的学习比例。例如,在最有可能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歌曲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这些民族音乐,从中学习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并学习这些调式的情感色彩,更好了解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也为学习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而对于曲式分析课,教师不要将欣赏的乐曲局限在古典主义时期,可以选择我国古代的古曲、近现代创作的乐曲进行欣赏、分析。这些乐曲既符合本国的国情,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植入民族音乐的思想,更加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铃木教学体系的另一个教学方法,即定期组织音乐会,也适合专业音乐院校借鉴使用。此方法用在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对于行动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要容易很多。音乐会这种形式在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很常见,但是,大部分院校的大部分音乐会都是演奏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甚至印象派大家的作品,就连声乐音乐会演唱的也大多是西方的歌剧、咏叹调,涉及中国的作品少之又少。对于这种情况,器乐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器乐改编曲,一来减少学生对于此类乐曲的审美疲劳;二来可以将民族音乐以一种更新、更吸引人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而声乐教师可以选取我国近现代,甚至是当代的一些优秀歌剧、音乐剧供学生学习、表演。许多业余人士,甚至是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传统民族声乐的认识还停留在京剧、越剧等传统戏曲上。殊不知,我国从开始到如今,几十年里产生了大量表现我国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歌剧和音乐剧。如由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歌剧《运河谣》,就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副悠长的民族画卷,表现了中华儿女善良正义、勤劳勇敢的特质。这些音乐便可以作为声乐音乐会的首选曲目,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也可以使音乐会“西洋化”的情况得到改善。无论是柯达伊,还是铃木镇一,甚至是其他本文没有提及的教学体系,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围绕的核心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就是音乐教育本土化。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的课程基本理念。2001年音乐教育改革后,我国一直在大力强调推进音乐民族化,但是这些思想也一直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实施。无论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专业音乐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国外著名的教材,欣赏、演唱和弹奏的乐曲也基本都是国外的著名乐曲。人的生理机制是刺激—反应模式,也就是说,个人的音乐素养不仅和遗传因素有关,更与外界的环境刺激有关,只有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刺激,引起相应的行为。不可否认的是,国外一些作曲家非常伟大,但是他们身处的国家和时代与我们完全不同,所以对于他们创作的乐曲一些学生甚至是老师无法理解都是在情理之中。民族化的音乐不同,它是植根于中国本土,将中国人日常生活元素都融合其中,这样对于乐曲的情感理解就更加容易。综上所述,基于民族音乐的音乐教育,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对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 特点 重要性 开展途径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形象性和感染性。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形象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音乐作品内容和形式是有机统一的一种艺术美的样式,其内容总是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构成的外在的、感性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总是可以凭着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具有感染性的特点。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幼年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幼儿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而儿童音乐本身的娱乐性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喜爱音乐活动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原因之一。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技能性和综合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具有必须具备的技术。技能性的特点是幼儿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明显特征之一。在音乐教育中体现技能性,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启蒙幼儿教育,为幼儿示范、演示,带领并指导幼儿练习,幼儿才能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等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中大胆地表现,积极地探索和创造。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学习,并记忆巩固,这样幼儿的听觉能力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使记忆力得到不断发展。

(二)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欢快情景。

(三)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

音乐和语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像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四)音乐教育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幼儿歌曲源于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而且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三、如何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教育

(一)创造多元音乐氛围,培养灵敏的音乐感受。

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应注意创造优美的音乐环境来开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多方面联系、相互作用及影响,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三)联系生活,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提高歌唱的质量。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创新能力。

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音乐启蒙教育不是为了学习音乐而进行教育,而是为了开发儿童大脑的潜能。让孩子在不懂得音乐的年龄就开始学习音乐,在玩耍中接触音乐,让音乐尽可能地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挖掘心灵的潜能。

参考文献:

[1]云瑞芳.儿童版画教学与儿童创造力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1.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教育目标理解的不深入,使得老师们偏重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表述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二者的核心都是“感受和表现”。而在实践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她们更重视幼儿唱歌的音调是否准确、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节奏乐敲击得是否整齐,因而形成了音乐活动突出技巧训练的局面。

2.教师思想、行为的模式化,影响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能力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但是如果请幼儿园的孩子们用动作表现花,会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动作是这样的:双手托腮,头儿稍歪,两腿半弯,嘴角上扬,好象孩子们见过的都是一个品种的花,这就是模式化的产物,培养幼儿创造力并不是摒弃模仿,音乐活动中的模仿是需要的,但模仿阶段必须较快地跳过去,使幼儿进入探索期,让幼儿带着模仿中依稀记得的动作、声音,发展自己的动作、旋律及节奏。

3.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个性化成长。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现在看来,它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忽略音乐教育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偏重学科知识性教学,注重语言、计算、外语等学科的教学,而把音乐教学简单的认为只是唱歌跳舞。即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只注重唱歌、跳舞技能技巧教学,忽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更忽视了节奏感的培养;即使开展节奏教学,也只重视尖子培养和纯技巧性训练,而忽略了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审美情趣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严重阻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家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幼儿的第一任音乐教师是他们的母亲。家庭是幼儿最早的启蒙学校,家庭成员是幼儿最早的老师和同学。但有些家长在对待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和偏激行为。强压、逼迫幼儿学习音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条件盲目地要求孩子进行乐器的演奏学习,或是用粗暴、命令的态度对待孩子练习乐器,这样不仅学不好乐器,甚至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盲目地攀比,扼杀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多数家长都喜欢在孩子之间进行攀比,能力强的孩子赢了,会变得骄傲自满;可输的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回到家可能会再遭到父母的训斥,而这些孩子也许从此不会再学习乐器。这样的盲目攀比扼杀了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3.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儿童歌曲创作数量越来越少,能够在孩子中广为传唱的儿童歌曲几乎难以寻觅。反而孩子们对流行音乐的痴迷程度令人吃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成为流行歌曲的发烧友,成为天王、天后的粉丝。第一,不适宜的歌曲,可能会对幼儿的发声器官造成影响。幼儿的发声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流行音乐节奏复杂,音域过高过低,幼儿长期学唱会使之声带变厚、张力减退、声门闭合不严、声音变粗,严重的会造成弥漫性流血、水肿、失去演唱能力甚至会失声。第二,不适宜的歌曲对幼儿心理健康有严重的影响,部分流行音乐的低俗和恶俗会导致幼儿对音乐的艺术性认识及品味降低。第三,优秀儿童歌曲的缺乏,不利于幼儿良好意识品质和乐观性格的养成,还有大部分流行音乐缺乏优秀儿童歌曲应有的教育性及指导性,误导了幼儿的价值观及审美观。

三、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

1.重视幼儿整体发展

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对幼儿个性、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现在新课程中的音乐活动目标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透过提供的音乐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音乐经验,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以参与求体验,以创造求发展,应该明确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习艺术,每个孩子都能够学习艺术,真正艺术教育的含义不是培养什么家,而应该是育人。在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并能把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教师应该充分的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及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水平。

2.注重幼儿主动活动

从教师决定一切转向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丰富材料的提供,使教学活动不仅建立在尊重幼儿内在的独立和主体健康的基础上,而且还为幼儿的终身着想,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当然必要时也有讲授或示范模仿式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首先要让幼儿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在演唱、演奏、表达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跳、听、敲、想、弹、编、讲的活动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增强音乐表现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强调幼儿学习过程

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幼儿的学。新课程中提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要备教又备学,要看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是否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幼儿的学。教师应当在观察了解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幼儿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做到为了幼儿的学而教,为了幼儿的发展而教。在幼儿学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内心情感和思维能力。

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情境教育法情景教育法指既运用了音乐又并不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他活动。教师有意识设置音乐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去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早晨可以给他们选择轻松愉悦的抒乐曲;游戏玩耍的时候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睡觉的时候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使幼儿能进入甜蜜的梦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和音乐交上朋友,并且对音乐产生兴趣。如果仅仅靠一些专门音乐活动的有限时间,幼儿不可能有效的掌握音乐,如果音乐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则不可能成为提高幼儿学习效益、生活质量的手段,因此,我们应该让幼儿的音乐教育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音乐游戏法。根据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探索、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及感知音乐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接受音乐的熏陶。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审美能力。引导鼓励法。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教师可以在收听音乐和唱歌的同时,随着节奏在他面前挥舞手帕或彩带,也可以帮助幼儿做些有节奏的动作。另外,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耐心地启发诱导孩子。在孩子完成某个音乐活动时,教师依据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决不要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幼儿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幼儿园中教学器材缺乏,教师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改造成为音乐器材,如在一个矿泉水瓶里放进沙子、石头之类的东西;用蛋糕盘子合在一起中间放几粒豆子等等,把这些东西按节奏摇动就可以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对于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引进高学历专业教师;组织在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家庭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优化家庭音乐的环境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音乐的地方。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选择一些经典而优秀的音乐素材,或让孩子注意倾听周围环境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在倾听中帮助提高辨别的能力。从小灌输音乐知识,懂得倾听,从不同的音乐类型中选取优秀曲目熏陶幼儿,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正确对待幼儿学习乐器:强迫幼儿学习音乐只会扼杀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家长们要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乐器。对艺术形式喜爱不同,家长给予尊重。幼儿喜欢什么艺术形式父母就尊重他,让他在音乐天地中自由飞翔,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施加任何压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不盲目攀比,遇到困难家长要多给予幼儿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意识到乐器的学习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3.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对于当前优秀儿童歌曲较少的问题,应该鼓励作曲家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多创作一些适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避免成人歌曲侵占幼儿歌曲的领地。在大众媒体的共同努力下,让幼儿音乐能像流行音乐一样广为传唱。音乐通过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幼儿从小对周围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对自己有充足的自信心,培养其责任感,让其有毅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人为乐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为此社会、幼儿园和家长要鼓励与支持幼儿,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给幼儿一块自由的音乐天地。

五、音乐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影响

1.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来看,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基本素质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掘音乐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潜在价值,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音乐表达人类的情感,而情感也可以说是人的生命体运动的一种状态。音乐活动需要全身心投入与体会,因此音乐对人有一种怡情健身的作用。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从特征上说,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炼人强健的体魄。从儿童的角度来说,各种活动不仅能丰富活跃幼儿的生活,而且可以使幼儿情绪愉快,机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灵活自如。不同的音乐活动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学前阶段是听觉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有关研究着曾经做过对成年专业音乐家的调查,发现在2~4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中,有92%的人可能获得绝对音高感;在4~6岁接受音乐教育得人中,这个比例便下降到68.4%。可见,及早地、更多地为儿童提供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听觉的感知和分辨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人人皆备的一种普遍能力,这是当代音乐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许多儿童之所以表现出音乐能力的欠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由于他们最容易接受音乐教育的年龄,缺少耳朵和心灵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天生的音乐能力。幼儿的音乐教育素质主要表现在听觉的敏锐、准确程度、节奏感觉的准确、灵活、反应的敏捷程度和发声器官的音质、音色特点等。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的综合。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是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如倾听声音、歌唱活动、节奏活动、演奏乐器等活动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的所期望获得的儿童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4.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儿童情感,培养良好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