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精品课程;课程开发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高专)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高规格的职业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成功的经验值得中等职业学校借鉴。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精品课程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就应该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

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是全省最早的旅游专业学校之一,为南通地区唯一的旅游类特色职业学校。学校秉承“以崇德为根本,以强技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中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目前学校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内涵发展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点,因此学校决定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并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第一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具有全新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精品课程,对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以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并具有辐射推广作用,对学生就业与生涯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示范性优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

1.精品课程开发和精品课程设计的研究

开展市场调研,形成课程开发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依托行业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课程开发原则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制定课程标准,研发项目课例,形成项目课程。

2.精品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模式有鲜明的针对性,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探究式、任务式、体验式、团体合作式、技能训练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动手参与,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各种教辅设备优化教学手段,丰富多种教学资源,建立课程资料库,增强师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探索科学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形成由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参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平时教学过程性评价和考核(考试)诊断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3.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探索专业课程师资培养途径和方法,对课程负责人员从职称资质、教学能力、行业知名度,团队合作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拓宽外聘专家来校参与精品课程教学活动的渠道。

4.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技术含量要高,要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建立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制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5.精品课程管理机制的研究

学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要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从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进行选题,周密组织加强研究着眼提高质量,建立精品课程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操作

中职旅游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和研究活动。

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整体规划、重点建设和反馈激励三个阶段。

1.整体规划

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精品课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工程,其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问题。精品课程“五个一流”内涵的科学界定,涵盖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管理等不同的层面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当中,并制定切实可行,适合本校教育教学特点的实施方案

在市场调研和提高教师认识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印发了《关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的文件,明确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础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办法,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自身任教科目的实际,积极申报精品课程项目。

2.重点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要求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不可能同时把所有课程都能建设成精品课程,为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重点的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我校从申报的20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经过认真评选,重点确定了10门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重点项目,学校统一颁发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证书,重点给予这些项目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每个项目组根据要求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工作。力争在建设期内把立项精品课程真正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课程。

3.反馈激励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在精品课程建设内涵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本课题组从精品课程的学术性、开放性、学习互动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校级精品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

1.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提高课程的学术水平。要抓好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⑴要有高水平的精品课程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必须是该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前沿,指导并带动课程相关的学术科学研究,能够领导各课程组教师关注并投入相关的学科建设,并引导课程组教师将最新的科研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从而从学术水平上提升课程内涵。⑵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梯队、还是从教学梯队建设的角度来看,课程建设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课程研究和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建设效果,特别是精品课程。老中青、高中低职称教师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形成一支有活力的教学团队,同时为课程建设提供了经验传承、创新研究紧密结合的师资力量,为课程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以课程基本建设为根本,规范课程建设要求。⑴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执行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进度安排表、教材、教学参考书、考试大纲等。教学大纲是执行课程教学任务的最基本的依据,它规范了课程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明确了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形式的要求等等,为教学任务执行者提供了教学基本标准和参考。教案、考试大纲等都依据教学大纲制定,为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提供了规范。⑵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基本档案。如:课程教学信息、音像文档资料、教学标本、典型教学档案、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特色讲义等,这些资料文本和基本档案的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有助于课程教学任务承担者扬长避短,继承历史过程中好的经验和成果,或在原有的教学资料中提练教学改革的思路等。

3.以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为核心,狠抓课程教学质量。⑴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当前课程改革首要应解决的问题,就是课程建设组的教学改革理念的问题。课程组的学术理念、教学改革理念,是指导课程组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理念不创新,课程建设将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层次,精品课程建设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⑵精品课程应重点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一要体现先进性,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不仅要积极将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上来。二要体现信息丰富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大的信息空间,现有的知识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需要,不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丰富课程的信息量,将会使课程学习变得空泛,缺乏实际内容,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4.以课程教学评估为手段,促进课程建设出成效。⑴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针对性强的评价体系。很多高校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和评审指标体系,完善了一套评价体系。但是,如何针对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评价,应有一套更为细致的评价细则。如作为职技高师院校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其课程评价体系与普通高校的评价体系相比较,对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强化实训实践环节等课程教学特点,就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权重和评价角度。⑵建立多元化的精品课程评价渠道。精品课程评价多元化评价应结合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团体的人员:教师、学科专家、学生、管理人员、专门的评价机构等等。第一,确立老师评价主体地位。教师既是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参与者,又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实施的执行者,其评价的核心地位显而易见。第二,重视学生评价的重要作用。作为课程影响的承受者,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学习需求,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评价非常有必要的。第三,建立学科专家、管理人员、评价机构评价渠道。课程专家可以从多方位的学科建设角度、管理人员和评价机构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素和成效等方面对课程的共性元素进行评价,不同角度评价都有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整合课程有效资源,保证精品课程质量

1.建立较动态开放型的教学资源库。动态开放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不仅是精品课程建设有效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为所有课程建设实现资源共建的必须途径,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既可以节约资源开发成本,也可以直接共享高水平有效资源,对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促进精品课程建设速度,拓宽精品课程建设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课程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对教师队伍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探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确保《酒店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酒店英语;师资队伍;精品课程

H319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四季、香格里拉、丽思-卡尔顿等多家著名国际酒店品牌相继进驻,我国酒店业的管理越来越趋国际化,因此酒店管理专业颇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与喜爱。《酒店英语》精品课程的教学在当今的国际化酒店行业中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来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文件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在这“五个一流”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都需要由一流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精品课程建设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发展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教师的课程建设意识,激发了教师的课程建设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切磋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通过相互听课和进行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门课程之所以成为精品,是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们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依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处于先进水平。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研究的途径

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显得相当重要。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常见的形式是各种假期研修培训,但是由于培训往往停留在听讲座等理论形式,跟不上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需求与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校内校外教研活动、假期培训班、自我进修研究生、博士学历等,有限的途径无法满足教师发展日趋多元化的需求,导致目前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无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科研水平能力偏低的情况。

(二)复合型教师比例不足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主要来自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缺乏所授专业的专业系统知识,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往往会遇到来自相关专业知识的困扰。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我院担任《酒店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全部出自语言教师,他们英语功底深厚,教法娴熟灵活,但是缺乏酒店企业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缺乏全面了解,难以在酒店实践教学中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和指导。

(三)英语能力在实践岗位中得不到应用

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近年来,我院与香格里拉等一批际著名酒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岗位分配上欠缺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全面衡量,作为实习生,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往往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客房服务员、楼层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洗衣房服务员、门童等。学生的工作岗位极少需要使用英语,不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更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教师自我发展途径

1.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学院应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方案,通过校本培训、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以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青年英语教师攻读在职酒店管理专业硕士、博士等以上学位等方法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综合水平。通过各项激励政策积极在《酒店英语》学科教师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其他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完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强化集体备课力量,备课组集体研究、授课教师再创造,保证了学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由学院制定明确的课改目标和实践步奏:规范学案设计流程,分教研组进行学案设计培训;建立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课改方向;通过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课改积极分子校内公开课、教师随机抽签上“研究课”,即时检查新课改实施情况;备课组内教师听“转转课”,鼓励其他学科教师互相观摩课堂教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研讨制定班级小组建设与考核细则,推动课堂改革纵深发展。

3.参与高职教材开发

依据高职英语教材“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特点,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开发工作。教师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开发教材,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更有利于课程质量的提升。笔者曾参与我院教师开发的《酒店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体验到教材编写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参与教材编写不仅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也提升了自我学习的动力,形成了多层次、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二)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

1.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某一方向的专业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深入学习某个其它学科,甚至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关的行业技术等级证书,如餐厅服务员证、导游证、中高级翻译资格证书等。“双师型”教师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建设,也有利于英语教师今后个人的职业发展。

2.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模式

从经济成本来看,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应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模式,建立酒店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及酒店行业兼职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专业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为英语教师培训专业技能,英语教师为酒店专业教师培训语言能力,相互取长补短。跨学科合作操作方式如下:在授课前,英语教师将同专业教师以及酒店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备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分别先向学生介绍行业基础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并由英语教师负责展示工作场景英文对话;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酒店兼职教师结合酒店业当前的行业规范和具体操作要求,对知识进行补充说明。

3.加强实践培训

英语教师完成校内专业技能培训后,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酒店调研、顶岗实习或者利用学生酒店实习的机会,要求带队教师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于《酒店英语》学科教师来说,参与实践的部门必须是英语使用较多的部门,这样更能增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调研、实习等实践,英语教师能及时了解行业最近动态,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及酒店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

(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1.拓宽实习岗位的分布

现阶段,学校与酒店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多为前厅、客房、餐饮部,这几个部门往往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学愿望强烈的学生来说,在这几个部门中工作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英语能力提升的要求。因此,在学生进入酒店进行实习前,可以通过能力测试、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选取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不同岗位的实习,如让英语能力优秀的学生进入酒店的人力资源部、营销部、公关部等更能体现英语能力的部门进行实习。设立多元化的实习岗位,不仅能满足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更能为酒店发现人才、储备人才提供有利的条件。

2.邀请企业人员进行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的信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促进教学改革。学院应聘请酒店资深人士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养的提升。同时,企业人员和教师一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有利于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五、结束语

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课程,关键因素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而精品课程的“一流性”与“示范性”的特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水平,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相信,一支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专业化、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建成,定将有效推动《酒店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并最终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教学规范、指导有效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祝瑞玲 祝瑞花.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新疆: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10):17-18.

[2]马悦 申永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7,(11):32-33.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摘要:创建精品课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建设精品课程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提高建设精品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精品课程;信息化;教育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制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各高等学校都纷纷把建设精品课程列为重要计划,不惜资金制作精品课程,都想在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质量何在?效益何存?如果不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谈何精品?如果只为了贪图形式上的虚荣,岂不是劳民伤财?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呢?怎样才能真正开发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呢?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是值得我们为之探讨的话题。

认清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

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学内容都面临着激烈的挑战,Internet的普及,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建立,为学习者充分、便捷地获取、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遍访名师,自主选择专业,自己制定学习方案,教育的权威被打破了,尤其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要主动构建自身内部心理,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环境虚拟化。这必将引起教育的全面变革以及教育机构的重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急需探讨的问题,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由传统的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问题。而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教育资源信息化,精品课程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正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

吃透教育部精品课程评估体系指标,

把握好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正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接着又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先后有2004、2005年度、2006年度的评审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有年度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同时反映出对精品课程探讨的不断完善,但总的说来,都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可见,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我们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开发精品课程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06年度)》为依据,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综合评估指标共分为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教学队伍占20分,教学内容占23分,教学方法与手段占24分,教学条件占15分,教学效果占18分。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分二级指标,这些评估指标对我们开发精品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每一个指标也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06年度)》,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建设精品课程之前,应该先要吃透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尤其要吃透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明确奋斗目标,同时,建设的网络课程要符合《国家精品课程上网技术标准》,如果达不到技术标准,那么就很难实现网络共享。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思想的

师资开发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没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师资开发队伍,就不可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和应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现代教师不仅仅要精通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意识,具备现代化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既要有使用硬件的能力,又要有独立制作出良好教学课件的能力。因为,他们要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搜集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然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并熟练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面对WTO对教育的挑战,必须有一批既有强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又有能够熟练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巧妙整合起来,能理解和适应网络课程,并能参与网络课程制作的优秀教师队伍,依靠这支队伍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化学习需要的优秀网络课程。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学校硬件配置

硬件设施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保障和前提条件,硬件配置太低,就无法制作出符合技术要求的精品课程。在制作精品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摄像机、采集卡、计算机硬件、软件等等一系列的相关设备设施。如果这些设备配置太低,制作的效果与质量就难以保证。比如,如果摄相机的像素太低,视频画面就会不够清晰,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计算机硬件配置太低,一些对系统要求较高一点的软件运行速度就缓慢或无法正常运行。迄今为止,资金一直是困扰我们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很多学校由于资金短缺,硬件配置得不到改善,建设精品课程就成了一个难题。《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教学方法与手段”就占了24分之多,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就必须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需要配置较好的投影仪、计算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施等等,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想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配置状况,这样才能为建设精品课程提供硬件保障。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与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技术主要有: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技术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建设精品课程的能力,使建设的精品课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助于提升精品课程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知识爆炸”的局面,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成为时代的需要,只有不断的“充电”,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教师在掌握好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现代教育技能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不仅“能教”,而且会“会教”。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培训新教师的时候,开展教育技术的培训,但普遍只重视了对多媒体设备设施的开关与保养问题,忽视了对全新教育理念的传播,忽视了教学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培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应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教育,加强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作为教师,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不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掌握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其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建设精品课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品课程其质量是值得怀疑的。不少学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网络课程游离于教育教学规律之外,一个学校或一个主持人不顾硬环境和软环境的限制,盲目上马,结果网络课程变成是课本、黑板和教师讲课的网络表现形式而已,花了不少钱,建起的网络课程大多无人问津,更谈不上什么精品。所以,建设精品课程之前,先要制定好对策。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了建设精品课程的对策,希望能为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信息技术;共享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19-02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高职院校共有600多门的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积极投入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下面就本人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总结几点体会如下:

一、建设内容要紧扣国家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1 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具有先进性,应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体现了一个教研室、一个系、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形象。在教学实际中,对教材的选择、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主讲人的确定往往不是一个教师完能够独立成的。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开拓,也离不开教师间的互相配合,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2 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有效性,要反映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也要反映出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强调的是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因此,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应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必须、够用”为尺度。突出技能的培养,对于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案的内容要协调一致,要能体现本门课程的特点,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具有清晰可行的改革思路。

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自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精品课对教学效果极为重视,要求教学要有自观性和趣味性。为此,在精品课中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上师生的良性互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材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需求,精品教材与精品课程相呼应。但目前市而上的教材多而杂,可以由课题组根据精品课程自编教材或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的内容应该实行动态答理,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相配套的教材却不可能做到及时修改,所以采用动态教材或电子教材也是非常可取的。教材选择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要选择侧重能力培养的实例教材。

5 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要大胆创新,制度灵活不僵化。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成熟的东西不多。应在借鉴国内外的优势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之路。

二、建设过程要依重信息技术

精品课程的内容最终要在其精品课程网站上,所以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突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类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网站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问题:

首先,要突出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网站的构建上必须充分考虑教与学的互动性,如设置清晰简洁的导航菜单,提供丰富详尽的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等,以此来体现课程的精品性。

其次,要体现教学资源。在网站建设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应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资源的选取上,各课程都应提供相应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和习题库,以此体现课程的系统性。除了静态资源的使用外,生动形象的实例也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课堂录像可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章节的精髓,动态的FLASH可帮助学习者理清程序的执行过程,而在线测试系统则为学习者提供了衡量自身水平能力的标准。

最后,要实现师生的交互。网站必须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通过BBS、实时答疑系统、Email等可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信息和疑难解答。网站开辟“课程互动”窗口,学习者可通过点击该窗口访问课程答疑论坛。老师以管理员身份登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预留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和设计题,学生以普通用户身份登陆,将自己的答案上传到论坛上,或就学习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交流。

三、精品课程的共享与应用

建设精品课程在于共享与应用,精品课程的持续发展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在积极推荐本校精品课程的同时,国家、各省,乃至各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借鉴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依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适度调整和重组,让精品课程真正进入学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