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实操专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教材缺少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会计教材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仍旧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阐述不生动。各种往来交易的发生过程也只能靠学生通过字面来联想、揣摩和记忆。像一些难点章节、处理方法比较复杂的章节,如投资、会计要素计价、取得、发出、转让、注销等,由于涉及的明细科目较多,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这种机械记忆的方式,时间久了就容易遗忘或记混。
虽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互动教学,但是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更不善于去积极思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概念知识、解题过程来应付考试,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没有真正地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几乎没有系统理解全书内容的能力。枯燥的理论教学,常常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扎实和稳固地掌握。
2.学生实习机会有限,会计实训缺少真实感
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保密的,很多单位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而目前的会计实训,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具体内容。学生也只能通过实训教材来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来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这些实操通常与实际的财务工作相差很远,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会计实操能力。
3.教师队伍实操能力相对教学需要较弱
从目前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教学岗位后,正值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外,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现今教师教学正逐渐地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二、根据所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相应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合理的师资结构,一方面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考虑引进一些有实际财会工作经历的教师,如果这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聘任部分企业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定期在学校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对学校的教师做专业培训,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了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会计职称考试,甚至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兼任一些社会职务。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理论课程以“实用”为主。其次,会计每一门课程应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不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都从建账开始,而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内容分散到每一门理论课程的操作课中,形成一种阶梯上升方式教学与实训。重点是《基础会计》课程,其理论教学注重基础方法的教学,本课程包括从凭证填制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账簿登记等内容为主。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开设、过账到试算平衡表编制方法即可,因为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运用较为综合的会计知识。
3.重视教学硬件建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条件
《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岗位实训;三是综合实训。这些实训以手工模拟为主,也可以上机操作。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前是很少有机会去企业进行真正的会计岗位实习,因此校内的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是学生锻炼会计基本技能的重点,学校必须重视会计实训实验室基本设施的建设。会计实训室应成为学生从事会计实操的演练室,要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演练,学会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在会计实习时,除了要配备必需的实习设施外,还要有能力强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如可以外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进行会计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另外,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要从硬件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聘任社会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也可以送学生到其他附近的中职学校作交流培训。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因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允许非本单位员工接触到一些关键数据,所以学生去企业多是进行一些表面工作,抄抄凭证,帮忙跑跑腿,但在实习过程中最起码了解了会计工作场所环境、基本操作、工作流程等,这些基本的东西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后联系实习单位,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财会工作环境及实际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财务管理专业调研分析
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筛选出4项调查内容,并对调查进行综合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知识调查数据显示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财务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选择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达到lOO%,选择税法的达到93%,选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均达到91%,选择证券基础、国际金融知识的有43%,选择ERP原理与应用知识的有62%。而有的课程选择比例较低,则可作适当删减、归并。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奠定了良好的会计核算技能,才能掌握财务管理的核心技能。
(三)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表中请企业财务人员从专业课程当中选取3~5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告分析的比例较高,这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一致。
(四)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在所调查的单位中有87%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应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有81%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尚不够,必须加强实践技能学习,要多问多钻研;有65%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探究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财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具备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企业认为是可行的,可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管理型和技术型应用人才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都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人士的参与。
(一)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框架,才能促使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联系得更加密切,才能改变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方式。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核算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根据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图4。
(二)根据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如图5所示。
(三)以点带面。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导向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以点带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率先对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实施课程改革。
第一,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行业财务专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上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课程每个工作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以每个学习小组成立的虚拟企业基本理财业务操作为载体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室的设施、仿真财务管理业务,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改革。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了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七个理财项目作为本阶段的教学内容,每个理财项目包括任务安排、知识储备、调查分析和项目操作四个教学步骤:第一步,任务安排。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创建一个虚拟企业,由小组成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负责经营本企业,每个理财项目学习以前,给学生安排本项目的实训任务,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步,知识储备。老师向学生讲授每个理财项目要求的基本财务知识,进行知识储备,并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第三步,调查分析。让学生针对每个理财项目开展实地调查,进一步向企业学习,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第四步,项目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建立的虚拟企业中完成每个理财项目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并组织分组讨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进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精选实训内容,突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认知实训、案
例分析、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第一,认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对财务管理工作及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哪些工作以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了解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对财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了解环境对财务的影响、相关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相关法规等。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找准学习方向,是学习阶段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教学实施上,首先,由专业辅导教师在入学时进行专业介绍;其次,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再次,利用寒假、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学提交实习心得或者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利用主题班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实习、调查情况交流。
第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精选案例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点评,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专项实训。专项实训是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专项调查分析和虚拟企业中相关项目的具体运作,主要训练学生的专项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包括企业实习和企业培训两部分。企业实习的地点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和生产流水线两个部门,由专门工作人员指导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企业培训是由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的专业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企业。培训内容包括该企业文化的特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授课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由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互动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就实习和培训过程中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请教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管理的方法和体验企业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发展核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人才的动态来构建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讨论的问题。只有以能力框架为指导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经济与企业的动态发展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能力观》,《职教论坛》2004年第1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经济体组织,主要注重关于民生方面的经济内容以及与社会福利方面的业务,缺乏新经济市场下的利益刺激,因此事业单位在整体会计发展历史上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种客观事实也反应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其自身规模也难以扩大,更不利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建设。
(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事业单位对信息化理解过于片面。当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把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片面的理解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单纯途径,缺乏深刻认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新型的会计管理技术是需要把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应当有机的集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统一化。最终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解决内外部会计工作的实质转变,使其真正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无纸化。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从自我做起认识到其重要性。2.事业单位信息化需求不明确。所谓信息化需求就是与事业单位与之配套的功能,以及出现问题能否解决对应问题,使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措施更加明确化。目前对于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受传统会计的影响,当信息化会计进入事业单位的情况下工作方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在思维方式以及工作体制中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而这个变化过程又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因此目前事业单位正缺少这样一种解决措施及配套的方案。
(二)会计信息化的完善与管理
1.缺少科学完整的相关制度。科学完整的信息制度才能是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得到充分的发展,目前我国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相关配套制度需要我们去不断改善完整。现如今虽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引入信息技术,但是也没能够形成一个独特的成型的会计体质,因此在工作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漏洞,它涉及到会计的每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主管人员对会计部门管理制度更深一步的去了解应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就能在瞬息变化的市场条件下处于不败之地。2.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事业单位信息化出现参差不齐的标准。因此事业单位存在没有规范性的管理制度,所以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比较落后。信息化安全以及保障体制都难以得到保证。
(三)增强会计信息人员思想意识、意志
1.事业单位信息化教育落后。目前由于事业单位部分人员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来应付自己的工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事业单位在选用人才方面模式比较固定,内部本身人员的流动性较差。他们一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也不屑于去接受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冲击力使他们措手不及。这也严重阻了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2.事业单位获取信息化较于落后。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形成一个传统的管理体制,缺乏明确的指引性法律法规来吸引年轻人员为事业单位注入新鲜血液,这也使得在挖掘青年潜能、创新思想意识大打折扣,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这也是导致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低的重要原因。
(四)无法获得有效的针对性信息
一个事业单位要顺应时展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施信息化工作管理,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信息体,特别是会计部门要接收各种杂乱的财务信息,而这些信息又缺少一定的规范性,没有规律只能靠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成为会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与事业单位所匹配的会计信息技术平台并不能完全筛选出有效信息,以至于会计信息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到了财务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迄今为止,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多漏洞,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就要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意识
当今社会受到信息化时代的作用力不断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首先要与时共进步,加深对信息化的建设和研究,积极投入其中有其独到的见解能够的意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信息化建设,把重要性放在第一位,大量引入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应当从自身认识到其重要性,不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操水平,以小组模式定期交流意见、总结经验,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不断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努力地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现代信息管理环境是错综复杂,与之相应的处理系统也多种多样,因此给事业单位建立对应的会计信息化体制带来了很多困扰。从根本上来讲,会计信息化的客观存在条件就必须要有完整的硬件系统和软件设施。为了保证这一体制的建立能顺利进行,体制建设管理建设永远与时代共进。单纯解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片面的不具有说服力的,一定要约束健全有关的制度。
(三)优化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
做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建设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支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建设认识不全面的现状,做好传统观念转变工作,提升对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对于事业单位信息建设的完善和事业单位发展非常重要。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体系,加大对会计信息化投人,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发展。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必须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完整的实操性强的体制与事业稳合,达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功能转变目的,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提供战略支持。
(四)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1.人才培养是关键。人才培养是任何事业单位不可否认的,同时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事业单位要想从根本上发展信息化加强人才培养便是重中之重了。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就是记账、算账并没有去深入研究其独有的特性,但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会计信息化也开始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手工化趋于自动化,从有纸化趋于无纸化。这就在无形间要求我们提高财务人员主动学习会计软件的积极性,使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来适应新环境下的财务处理系统。2.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综合实力能力。此外,财务人员的学习主动性也是较于滞后的,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系统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同时采取奖惩制度从而来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主动性,来鼓励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共同构成推动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白延飞.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治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3.
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2008年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贸易、投资、能源、物流、金融等方面已经展开积极合作。随着交流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韩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对韩语人才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韩语专业是针对翻译、商务、货运、报关、旅游、酒店、文秘、管理、语言培训、国际交流等工作岗位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特长、懂韩语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课程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韩语的应用能力、专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进行设置。
一、就业岗位分析
1.单纯的韩语专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目前,只具备单一的韩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韩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越来越多的需要是职业技术型具有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韩语人才,目前在华韩企紧缺的有以下几类人才:①韩语+IT人才;②韩语+技术人才,这里的技术特指机械、电子、化工,特别是半导体微电子人才;③人事管理类人才,韩企越来越多地在中国本土招聘通晓韩语的专业人士从事高级人事管理;④熟悉韩语的财务管理人才。
2.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目前在韩语人才市场参与就业竞争的主要有三类人:①韩语专业毕业生,几乎所有的综合类本科院校及外国语学院都增开了韩语专业,甚至增加了韩语硕士点,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也开设了韩语专业,每年培养了大批毕业生;②赴韩留学归来的毕业生,他们留学时他们更多地选择了物流、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国内较稀缺专业,所以当他们毕业回国后,成为既精通韩国语,又掌握了一门具有较强竞争力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③朝鲜族人,国内有大批母语为朝鲜语并熟练掌握汉语以及汉文化的朝鲜族从业人员,他们的优势在于拥有纯熟的语言基础,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还都拥有某方面的专业技能,所以其竞争力也较强。
二、高职高专韩语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设置结构体系不合理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体系主要是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能力扩展课程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设置体系结构上没有重点,不能突出专业课的重要性。在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上体育、思想道德、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占据课时较多,特别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学生的专业课时严重不足,造成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虽然也开设了一些能力扩展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能力扩展课程理论性高,学习时间短、缺乏系统性等原因,以至于学习效果差。
2.缺乏职教特色
由于近年来高职韩语教育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仍然沿袭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摆脱以往的普通大学本科教育中普遍使用的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模式,韩语专业基础语言课程所占比重太大,和学生的就业相结合的实用性韩语课程,例如商贸韩语、旅游韩语、科技韩语等所占比例极小,这样的课程设置远远满足不了高职韩语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韩语人才的目标需求。
3.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低效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都采用了“韩语+专业+技能”的模式,花费了很多课时,设置了专业方向课程,如财会、国际贸易、文秘等,这些专业在设置课程时考虑最多的是系统性和理论性,最终成了高校相关专业的压缩版,而且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的原因,主要是理论课教学,实践课程很少,甚至没有实训场所开展实训,学生上课认真学的很少,最后都是参加专业培训班的培训后,考试获得相关技能证书,动手实践能力十分薄弱。
4.解决措施
4.1突出“以生为本”。根据高职韩语专业面向的岗位需求,要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相结合,进行应用韩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强化韩语听说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培养毕业生韩语基础知识、韩语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来构建突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从而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4.2在课程设置体系的组成上应该突出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提高专业课程课时量。在符合国家教育规定的前提下适当缩减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尽量去除课堂灌输式的思想教育,重点突出学生的思想修养和个人素质的教育,这也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素质基础。
关键词:企业班组;差异化培训;原因;效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差异化培训的内涵
所谓差异化培训,就是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行业特点、人员特点和课程性质,采取有差别的培训组织和管理方式,使得培训的投入更有针对性和效率,从而产生更高的回报。然而,个别企业正迷失在一个又一个培训的陷阱中:不知道为谁培训,不知道培训谁,不知道为什么培训,不知道培训什么。
二 企业开展“差异化”培训的原因分析
1.企业公司发展与现有人力资源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电网高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人员数量却要求保持负增长。不增数量就只能提高质量,我们唯有盘活人力资源存量资产,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大力培养、开发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才。
2.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培训方式满足不了需求。随着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各项管理工作信息化、标准化程度的提升,以及生产经营工作新技术的应用都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培训效果有了更高的期待。近年来,培训内容从重理论到重技能,课堂从教室到现场,培训经历了重大的转变。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是培训管理的永恒主题。
3.针对以往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个性化,培训效果投入大产出小的问题,培训管理不断进行探索,培训工作进入到新的阶段。一是培训内容从基本知识向能力提升的转变,二是培训形式从普及培训向个体差异的转变,三是培训要求从全员提升向全员提升与高精尖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转变,成为培训工作的新课题
三 班组开展“差异化”培训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实施“差异化”培训要有专人负责。班组长应为班组“差异化”培训第一责任人,班组长要站在对企业和员工负责的高度对待班组培训,要认真开展“差异化”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针对班员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实施实现员工成长,班组工作业绩提升,安全生产稳定。业务分管领导应为班组“差异化”培训第一责任领导,要对班组“差异化”培训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考核。
2. 明确培训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年初,班组长和员工个人要分别按照岗位要求,分析各自技能水平、工作行为、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每个人提出拟提升技术职称(技能等级)、拟提升能级、岗位要求的某个技能点等具体化的可行的目标。3. 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将国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现场培训竞赛、职业技能鉴定、能级考试题库等内容相结合,要在现场培训过程中完成对竞赛项目的演练,确保竞赛项目人人过关。
3.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将培训与班员的考核、能级评定、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挂钩,把是否经过培训以及培训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以增加班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增强培训效果。其次要加强工作业绩考核,通过对工作业绩的高标准严要求促进班员学技术钻技术,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 班组做好“差异化”培训的措施
1 首先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做好本专业培训需求调查,有针对性的做好培训计划
做好需求调查工作,是班组差异化培训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个相关的部门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需求调查工作。需求调查是前提,充分做好培训计划是保证,对于在班组差异化培训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都要制定详细的计划,为培训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保证。
2培训模式的多样化
签订“师徒合同”、技术讲座、技术问答、考问讲解和技能示范、反事故演习,坚持作业现场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方式,强调并充分发挥各运行值以及个人的自我培训功能。坚持以赛促训,培训和竞赛并行,以争先赛形式贯穿全年整个培训过程,用竞赛来检验培训效果。
3 抓好书面培训模式,注重实效
书面作业虽然形式老套,但作为现场培训的一种补充,必不可少。
有的人认为,每月一次的作业最好布置,从技术问答书上抄几个题目让大家做就可以了。有的人认为书面作业培训过于古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纯粹属于一种形式,而且易于造假。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培训员要想抓好培训,必须开动脑筋,“缺什么、补什么”,要注重信息收集。我采取的方法是:班员在哪些方面不懂,向我提出了问题,我便在下月的作业中以题目的形式布置出来,促使大家去查阅资料,或向相关专业人员请教,这样知识就得到了更新。
4 开好每期安全活动
我们每月开展四次安全活动,每期安全活动都要求有录音、有互动环节,每期安全活动均有讨论主题,要求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谈感想、谈体会。特别是月初队部安全例会,由队长对上月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指出班员不足之处,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学习、工作经验,提出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大家一起分析讨论,让大家少走弯路。通过这样的交流会,既融洽了各值间的关系,又增加了班组的学习气氛,也利于掌握班员的培训需求。每月一次事故预想是我们班组现场培训体系中的一个特色,在队部安全例会上由培训员事先讲清楚相关的知识点,比如说设备结构、原理、接线等,然后再由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何进行事故处理,大家积极性非常高,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这种互动性极强的现场培训,加深了对现场设备的了解和事故处理的能力。
5 利用多媒体培训,自拍自导自演教学片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是我们班组培训工作中的亮点,为了搞好现场培训,我们利用新设备投运或设备检修机会,进行倒闸操作及反事故演习实战演练,并全过程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作为学习和讨论的资料。
6将培训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各值根据培训员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现场培训,有技术问答、现场考问、实操、演练、技能竞赛、规程、规定学习、事故案例及通报学习等,缺少一项,我们将按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处罚。曾经我们一位队长因未按时完成培训项目受到了处罚。
五 “差异化”培训在班组中的效果体现
1.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通过差异化培训,可以是每一位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或核心能力,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 有利于培养大批优势核心员工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通过“差异化”培训,可以培养高价值和高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其视为产生竞争优势的核心员工,从战略上对其进行内部开发。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广泛深入到培训员工中来开发特定于企业的独特技能。如高科技企业的工程师,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重要的客户价值。企业可以对这类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独特性技能的培养。为完成培训工作,企业还可以制定详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该规划的实施,以鼓励员工建立更有利于本企业而不是其他企业的个体化学习。可以采取一些国外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如交叉培训,消除由于细致分工使员工对枯燥单一工作所产生的厌烦感。
3有利于减少不必要人力资本的流失
对于高价值而非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直接从市场获得。例如,拥有标准化会计技能的会计师,相对于第一类人力资本,这类员工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培训与开发,因为雇员拥有的技能并不是雇佣企业独一无二的。但企业对这类员工的培训应着重于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感。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入观念的培训特别是企业价值文化的培训,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低价值的、且很容易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公共知识”类技能,如普通文秘、后勤人员等,这些人员都可以向一些提供外部服务的员工租赁公司租用。由于这些雇员都是临时性的,如果企业对其进行培训开发,一旦员工离开企业,企业将遭受巨大损失。
4.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成本,促进知识转化
对于那些从事基础研究,不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工程师、程序员和科研人员等。这类人力资本使企业处于两难境地,其独特性决定了完全依赖外部资源难以得到适用的技能,而如果完全内部化则成本过高。对这类人力资本的培训,应集中于促进过程和团队建设、沟通机制、交换程序、工作程序、指导关系等旨在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转化的活动。
总之,企业进行差异化培训,有利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大量优秀职业人士,是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必须重视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