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级会计会计实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会计实务 运用
一、会计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会计实务中的所坚持的会计原则很多,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实际成本原则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等。以下将简要介绍三种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稳健性原则
1、内涵
稳健性原则又叫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只要是可以预见的损失或费用,都要通过会计予以记录和确认,对于没有把我的收入,则不能确认和入账。因此,不确定性是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面对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财产的托管人、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围了减轻受托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投资分析与合理决策,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一般要坚持稳健性的原则。
2、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从资产定义的角度来看,由于在稳健性原则指导下企业不会将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作为资产来核算,这推动了企业在财会方面的制度改革。如针对我国且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许多企业都对财务进行了调整,相关部门也制订了新的规定,如对于坏账预备,原制度规定,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要经财政部门审批才能冲销,这导致了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账,难以及时解决,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而新制度中,坏账预备和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以及计提比例都由企业自主确定,这样能使会计工作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从收益确认的角度来看,稳健性原则坚持不高估收益,不低估负债,主要表现在: 第一,短期投资所取得的收益作为原始投资成本收回,不再作为当期损益。第二,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当期损益。第三,对于使用借款购置与建造的固定资产,不再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作为标准。第四,企业如果确定被投资单位发了净亏损,可以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作为限度。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是会计实务中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配比原则
1、涵义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在这一规定中很明显的体现了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配比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时间上说,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与费用的确认的时间段要保持一致。这是因为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相比较的结果, 只有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才能准确把握某段时间内的收益情况。第二,在计量上,具有配比关系的收入和费用相互确认时要相匹配。即比对一定量的收入与费用时,必须是应计费用,或者说, 在确定一定量的费用的同时确认全部收入。
2、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配比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只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收入确认时积极贯彻配比原则的有关规定。例如,就商品销售收入与劳务收入的确认而言,除了要满足其他相关条件外,还要符合配比原则,确保相关收入与成本都能够比较可靠地计量;就劳务收入而言,要按成本确认收入,如果预计已发生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 则应该按照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转换成成本,如果预计不能得到补偿,则应该按照补偿的标准确定收入,并将其计入当期费用。;就建造合同收入而言,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 则只能根据实际成本加以确认。第二,在出售资产使用权时运用配比原则。出售资产使用权是指出售方将企业的一项或者几项资产的使用权无限期的转让给买房,并一次性收取购买方的相关款项的行为,在转让后,卖方不在承担任何维修的责任,但是在合同上卖方仍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部分收益权的行为。
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一)会计方法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会计方法主要有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五种。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将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汇总、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会计信息的过程,是其他方法的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其他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有一定的程序,如:选定项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提出结论五步分析法。指标对比法、因素对比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都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会计监督方法是指在对会计核算与会计分析资料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经济业务是否合法有效。
(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
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有利于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第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可以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进行登记,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三,会计凭证。这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明确责任,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第四,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可以考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状况,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去顶盈亏与价格,方便企业经营决策。第五,财产清查。通过清查实物,核对账目,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际状况,提高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应用;问题;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5.06.092
1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1 在资产方面的应用
1.1.1 在固定资产中的应用
在目前,企业会选择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合法,也就是加速折旧法来作为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减损的形式是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并且从企业的商品销售中来获取一定的利益和补偿。采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时,各时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但是在加速折旧法下,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则少计提折旧。折旧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符合谨慎性原则。
1.1.2 在期末存货核算中的应用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当存货价格处于上升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造成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当期的利润。反过来,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下降时期,企业选择先进先出法人为地调节当期的成本费用,违背了谨慎性的要求。所以很多企业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资产期末价值,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典型表现。
1.1.3 在无形资产中的应用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四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1)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企业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稳健的估计。同时,由于自创商誉不符合可靠性原则,如果将自创商誉作为一项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这样会导致企业信息的用户对企业的前景抱有盲目的乐观,这就违背了谨慎性原则,是极其不稳健的做法。因此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这些规定都充分体现出谨慎性原则。
1.2 在损益方面的应用
1.2.1 在债务重组方面的应用
债务重组收益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交换资产产生的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不是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一点正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若是出现债务重组损失,那么就划分到当期利益损失或获得中,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这样一来,低收益确认就会得到保证。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上体现为两点,从债务人来说,在以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只能确认债务重组的损失,在重组过程中增加的净资产,增加到资本公积,只有在收到补价的一方才能够确认收益;从债权人方面来说,用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时候,修改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则不应该确认,不得将这部分或有应收金额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1.2.2 在租赁准则中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要求承租人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价符合谨慎性原则。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一规定,明确了融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包含在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里。资产实际购入的成本是由最低的租赁付款额现值体现的,如果低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则资产入账价值应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1.2.3 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应用
借款费用会计准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借款费用能否资本化首先要界定区分的界限。借款费用非资本化期间,则费用不得资本化,只能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才允许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正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中的不得高估资产的要求。
2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运用中的问题
2.1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准则相互矛盾
2.1.1 与权责发生制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应计制原则,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其核心是根据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而谨慎性原则却是把还没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费用提前计入损益,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核心发生了冲突。
2.1.2 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
在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下,财产物资的计价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有物价变动情况时,除了国家有另外的规定外,企业不得调整账面价值。可是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存货可以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计价,市价指的是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存货计价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显然背离了历史成本原则。
2.2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制约
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时,谨慎性原则具有的主观性比较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也有相应的影响力,这样不确定的会计信息就会产生。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事项,比如“合理核算”是确认、计量费用和损失的标准,但也不能忽略不一定会发生的费用、负债,并且也不能秘密计提准备。尽管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颇为迅速,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一是部分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弱,业务水平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不能够及时地把新制度运用在会计实务中。二是虽然部分会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应用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这部分人员存在职业道德问题,又或者出于某种目的,滥用谨慎性原则,已达到私利。
2.3 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依照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形势,我国经济基础和国家财力还没有强大到普遍运用谨慎性原则,所以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具体国情,所得税要达到目标,即要求确保国家及时缴纳税收和稳定的财政收入。所以,在所得税确认时,在时间上,提前计量收入类、资产类,延迟确认费用、负债;在金额上,多计收入、资产,少计费用、负债;在对国家财政收入有利的情形之下,默认不确定性项目。但是谨慎性原则在确认计量过程中,要求必须记录能预见的费用和相关损失并予以确认,不能确定的收入,则不能记录和入账。谨慎性原则与所得税政策相冲突的不协调的表现在金额、时间和性质上。针对税前列支费用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八项准备金的提取为例,坏账准备超过3‰以上和其他七项准备金都要调整纳税所得额,使得企业要补交所得税,企业增加当期现金流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条件受到限制。
3 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完善措施
3.1 加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法政策的协调一致
为了促进企业合理地积极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协调统一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缩短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沟通协调中使税收合理化,减轻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导致企业纳税负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真正主体,因为必须由他们贯彻使用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使得会计报表反映信息真实、可靠,这些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学习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道德质量,帮助企业显现出更加客观真实的财务情况和经营取得的成果。
3.3 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合理的确定各个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矛盾。在会计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只能在坚持真实性原则这个前提条件下进行运用。当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或其他原则与谨慎性相互冲突时,选择什么样的原则是由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来决定,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时,优先考虑谨慎性,这样能够更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安排这些会计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
4 结 论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谨慎性原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正确的使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会计报表所呈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影响,更进一步会影响报表的用户因这些反映的状况和成果作出的投资、筹资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所以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摸索着前进的。只有坚持谨慎稳健的态度,才能在保证日后企业积极健康的前进。在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扩大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使用的范围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情,使谨慎性原则渗入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只有真正的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才能为企业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全面的相关信息,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才会更加的完善,才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静萍.合理使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J].天津经济,2011.
[2]马淑娟.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0.
(一)1.广义的金融资产
广义的金融资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资产负债表中除了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之外的资产。具体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2.狭义的金融资产
狭义的金融资产,共分为四类,具体如下: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具体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类。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并获利。
2.基于管理上的需要
3.属于衍生工具。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注意:会计处理时,也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来核算。
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企业才能将某项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直接指定的原因):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管理上的需要。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等,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定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其基本特征如下:
1.到期日固定;
2.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3.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
4.是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确认条件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工作 作用 完善
一、企业税务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因为企业税务会计工作是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收规定进行的活动,也是对企业以货币形式体现出对企业税务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核算与监督,因而企业税务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本人所在单位(某国有公路投资开发公司)的实际工作,本人认为企业税务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税务筹划作用
简单来讲,税务筹划是指企业采取合法的和非违法的方式在企业纳税环节和有利于资金周转方面的策划和安排。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体现对税务资金运动过程的核算与监督,而且应用如税负因素分析等诸多方法,使得纳税人明确如何利用非违法的方式来达到企业自身权益的最大化。以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为例,结合行业的实际工作,深刻体会到税务作为本公司成本支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数额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着本企业的经济主体自身的实际经济效益。而通过税务筹划,依据税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并结合公司自身的经营特点来进行筹划本公司的经营活动及纳税方式,来实现享受税收优惠,不多纳税目的。总的来说,企业税收筹划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首先是在符合税法及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以偷漏税为代表的“偷漏骗抗欠税”都不是纳税筹划。此外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纳税筹划必须按有利于纳税来安排,例如在工作中,通过采用合法的手段进行节税筹划和规范整理纳税人账目,来实现涉税零风险,这样也有利于纳税,以实现本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构建企业税务会计,实施税收筹划有利于完善国家的税制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二)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监督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要保证企业正确、完整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由于不熟悉税法规定而未履行纳税义务或多缴纳税金所受到处罚或损失。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经常会有税收规定的计税依据与本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反映的依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是由于核算方法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差异;列如:在期末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对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异调整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调整,业务招待费、广告费、捐赠支出的扣除,相关资产准备金的调整等都会出现差异。因此,应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和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对企业资金使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目前根据我国税法在对相关税种的申报、预交税款、汇算清缴等相关规定时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范围,同时也规定了在企业困难时可以对相关的应缴税款申请延期缴纳等类似的时间规定。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企业又十分重要,这样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利用这些规定对企业的税务资金的运动进行筹划,使企业的税务资金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时间价值。这样一来就对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者在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完善企业税务会计工作的一些思考
基于企业税务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起着上述作用,结合本人在公司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企业税务会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建立完善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使之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大势所趋。在会计核算仍然要遵循会计准则前提下,所建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也应与会计准则相匹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涉及税种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并设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以本企业为例,在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条件下,增加税务会计总账模块,对每一笔涉税业务在核算时都会自动生成到税务会计总账下的帐表中,这样就能及时反映出企业的应纳税情况,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提供相应的信息,避免了企业税收会计核算呈现无序状态。
(二)做好纳税调整,使得企业更好应对税务稽查,规避风险
纳税调整不仅要求税务会计相关专职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熟悉,还要求他们对税法运用自如,能够准确地分析计算出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异所在。在纳税调整问题上,很容易形成税务风险,企业必须谨防纳税调整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问题。目前我国现行税法对企业利润的计算与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向税务机关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应及时进行纳税调整,使得企业更好应对税务稽查,更好的防范风险。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来讲,如果在本企业纳税申报时,该调整的项目没有进行调整而造成少缴税,税务机关很容易认定为偷税。
(三)加大力度对税务会计师的业务培训
从事税务会计是一项需要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税法知识及实际工作经验为一身多能型人才,所以税务会计工作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一个重要因素。税务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专职税务工作,他们从事着涉税工作,担负着多项职能,负责企业相关税务业务处理,对避免企业在向国家纳税时发生不合法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税务会计师对于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和企业税务会计的构建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税务会计工作最主要的目标是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一致更好地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那么税务会计师业务能力的高低将导致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保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对专职税务会计师的业务培训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国家也应制定用一套税务会计职业准则来规范税务会计人员工作,对于从事税务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业,并建立后续教育及年检制度。目前,我们国家各地的税务机关、院校、中介机构及互联网都有为企业的税务会计提供咨询和培训业务,这也使得税务会计师可以及时掌握国家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提供良好平台,能够更好的保障税务会计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国家和企业都重视对税务会计师的培养才能使这一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语
综上所述分析,不难发现,企业税务会计构建和完善对企业税务筹划、企业税务管理及企业更好的应对税务稽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企业税务会计岗位,聘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税务师从事该工作,更好地完成企业的税务工作,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能够顺利地发展。同时,鉴于税务会计师对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税负等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相关企业也需要重视专职税务会计师的培养,从而促进税制的发展,更好的实现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转玲.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现代商贸工业,2009(9)
[2]谭维庆.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现代商业,2008(4)
【关键词】 中级会计实务;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一、计算分析题
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计算分析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
(一)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额不能抵扣),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2007年1月至4月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购入一批工程物资,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2.工程领用工程物资210.6万元。
3.工程领用生产用A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00万元;购入该批A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未对该批A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应付工程人员职工薪酬114万元。
5.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5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
6.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其他支出40万元。
7.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B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购入该批B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额为3.4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支出5万元。未对该批B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成本中耗用B原材料的增值税额为3.4万元,经税务部门核定可以抵扣;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38.3万元。
8.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9.剩余工程物资转为生产用原材料,并办妥相关手续。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逐笔编制乙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借:工程物资 234
贷:银行存款234
(2)借:在建工程210.6
贷:工程物资210.6
(3)借:在建工程 117
贷:原材料――A原材料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
(4)借:在建工程 114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4
(5)借:营业外支出 45
其他应收款5
贷:在建工程50
(6)借:在建工程 40
贷:银行存款40
(7)借:在建工程28.4
贷:原材料――B原材料 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4
银行存款 5
借:库存商品 38.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或进项税额转出)3.4
贷:在建工程41.7
注释:对于增值税的处理,站在业务发生的时间前后以及所发生业务的经济意义来分析,在工程领用材料时按照税法规定要将进项税额转出,将来所生产的产品消耗材料的进项税额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再作“进项税额”或冲掉“进项税额转出”,两种处理思路都是对的。
(8)借:固定资产 418.3
贷:在建工程418.3(210.6+117+114-50
+40+25-38.3)
(9)借:原材料20 [23.4÷(1+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23.4
÷(1+17%)×17%]
贷:工程物资23.4(234-210.6)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在建工程核算。其中试生产产品销售和成本结转以及剩余工程物资转入原材料有一定的难度。其他都是最基本的处理。此题与教材例3-4基本相同。所以此题不应失分。
(二)京雁公司和甲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年末均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假定产品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格。2007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1月1日,京雁公司以3 200万元取得甲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60%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当日,甲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5 0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 000万元,其中股本2 000万元,资本公积1 900万元,盈余公积600万元,未分配利润500万元。在此之前,京雁公司和甲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6月30日,京雁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件A产品,销售价格为500万元,销售成本为300万元,款项已于当日收存银行。甲公司购买的A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3.7月1日,京雁公司向甲公司销售B产品200件,单位销售价格为10万元,单位销售成本为9万元,款项尚未收取。甲公司将购入的B产品作为存货入库;至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对外销售B产品40件,单位销售价格为10.3万元;2007年12月31日,对尚未销售的B产品每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万元。
4.12月31日,京雁公司尚未收到向甲公司销售200件B产品的款项;当日,对该笔应收账款计提了20万元的坏账准备。
5.4月12日,甲公司对外宣告发放上年度现金股利300万元;4月20日,京雁公司收到甲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180万元。甲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列报的净利润为400万元。
【要求】
(1)编制京雁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甲公司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相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2)编制京雁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甲公司财务报表的各项相关抵销分录。(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不要求编制与抵销内部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抵销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编制京雁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甲公司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相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240
贷:投资收益240
(2)编制京雁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甲公司财务报表的各项相关抵销分录
1)固定资产业务抵销
借:营业收入500
贷:营业成本 300
固定资产――原价200(500-3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200/5×6/12)
贷:管理费用 20
2)存货业务抵销
借:营业收入 2 000
贷:营业成本1 840
存货160
[或:
借:营业收入 2 000
贷:营业成本2 000
借:营业成本 160
贷:存货16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
货:资产减值损失 160
3)债权债务抵销
借:应付账款2 340
贷:应收账款2 34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
4)投资业务抵销:
借:股本2 000
资本公积1 900
盈余公积640
未分配利润――年末 560
商誉200(3 200-5 000×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 260
少数股东权益2040[(2 000+1 900+640+560)×40%]
借:投资收益240(400×60%)
少数股东损益160(400×40%)
未分配利润――年初5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40(400×10%)
――应付股利 300
未分配利润――年末560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相关调整抵销处理。其中只涉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等一年的抵销处理,即没有连续编制的要求,所以整体来看是难度很小的。做此题注意一点,就是在抵销长期股权投资时,其中的盈余公积为期末余额,即要考虑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此处需要细心。
二、综合题
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8分,共33分。
(一)甲上市公司(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除特别说明外,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所售资产未发生减值;销售商品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格;商品销售成本在确认销售收入时逐笔结转。
1.2007年12月甲公司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12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委托代销商品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以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A公司代销W商品100件,A公司对外销售价格为每件3万元,未出售的商品A公司可以退还甲公司;甲公司按A公司对外销售价格的1%向A公司支付手续费,在收取A公司代销商品款时扣除。该W商品单位成本为2万元。
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开来的供销清单,已对外销售W商品60件;甲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销售价格180万元,增值税额30.6万元;同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交来的代销商品款208.8万元并存入银行,应支付A公司的手续费1.8万元已扣除。
(2)12月5日,收到B公司退回的X商品一批以及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回相关证明,销售价格为100万元,销售成本为70万元;该批商品已于11月份确认收入,但款项尚未收到,且未计提坏账准备。
(3)12月10日,与C公司签订一项为期5个月的非工业性劳务合同,合同总收入为200万元,当天预收劳务款20万元。12月31日,经专业测量师对已提供的劳务进行测量,确定该项劳务的完工程度为30%。至12月31日,实际发生劳务成本40万元(假定均为职工薪酬),估计为完成合同还将发生劳务成本90万元(假定均为职工薪酬)。该项劳务应交营业税(不考虑其他流转税费),税率为5%。假定该项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计量。
(4)12月15日,出售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D公司股票1 000万股,出售价款3 000万元已存入银行。当日出售前,甲公司持有D公司股票1 500万股,账面价值为4 350万元(其中,成本为3 9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450万元)。12月31日,D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每股3.30元。
(5)12月31日,以本公司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发放给生产工人的产品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实际成本为160万元;发放给行政管理人员的产品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实际成本为80万元。产品已发放给职工。
(6)12月3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E公司销售Z大型设备一套,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3 000万元,从2008年起分5年于每年12月31日收取。该大型设备的实际成本为2 000万元。如采用现销方式,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2 500万元。商品已经发出,甲公司尚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2007年甲公司除上述业务以外的业务的损益资料如表1。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逐笔编制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部分项目的金额。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根据上述资料,逐笔编制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1)12月1日:
借:发出商品200(100×2)
贷:库存商品200
12月31日:
借:应收账款210.6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6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60×2)
贷:发出商品 120
借:银行存款 208.8
销售费用 1.8
贷:应收账款210.6
2)12月5日: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贷:应收账款117
借:库存商品 70
贷:主营业务成本 70
3)12月10日:
借:银行存款20
贷:预收账款20
12月31日:
借:劳务成本 40
贷:应付职工薪酬40
借:预收账款 60
贷:其他业务收入60(200×30%)
借:其他业务成本39[(40+90)×30%]
贷:劳务成本39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60×3%)
4)12月15日:
借:银行存款 3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 600(3 900×1 000/1 500)
――公允价值变动300(450×1 000/1 500)
投资收益 1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
贷:投资收益 300
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500×3.3-(4 350
-2 600-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5)12月31日:
借:生产成本 234
管理费用 117
贷:应付职工薪酬351
借:应付职工薪酬 351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200+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借:主营业务成本240(160+80)
贷:库存商品 240
6)12月31日:
借:长期应收款 3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500
未实现融资收益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部分项目的金额。(表2)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收入的确认以及利润表的填列。属于常规题目,只有第四个事项和第六个事项稍有一点难度,但只要平常练习过此类题目,就不会失分。利润表的填列细心一些就可以了。
(二)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甲公司2007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及以后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甲公司相关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且折旧或摊销方法、折旧或摊销年限均与税法规定相同。甲公司按照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20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08年2月28日完成,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于2008年3月15日对外报出。
2008年3月1日,甲公司总会计师对2007年度的下列有关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存货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50件乙产品和300吨专门用于生产乙产品的N型号钢材。
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的单位预算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5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2万元。
300吨N型号钢材单位成本为每吨20万元,可生产乙产品60件。将N型号钢材加工成乙产品每件还需要发生其他费用5万元。假定300吨N型号钢材生产的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
甲公司期末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1)甲公司对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按成本总额24 000万元(120×200)超过可变现净值总额23 200万元[(118-2)×200]的差额计提了8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甲公司300吨N型号钢材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此前,也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甲公司对上述存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固定资产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E生产线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E生产线账面原价为6 000万元,累计折旧为4 60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为零。E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1)甲公司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400万元。
(2)甲公司对E生产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62万元。
3.无形资产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中包括用于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系甲公司于2007年7月15日购入,入账价值为2 4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按月摊销。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上出现更先进的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甲公司预计丙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大幅下滑。甲公司估计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2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1)甲公司计算确定该专利技术的累计摊销额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200万元。
(2)甲公司按该专利技术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 000万元。
(3)甲公司对上述专利技术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别注明该业务及其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编制有关调整会计分录(合并编制涉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调整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不正确。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进行期末计价。
甲产品成本=150×120=18 000(万元)
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50×(150-2)=22 200(万元)
甲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乙产品成本=50×120=6 000(万元)
乙产品可变现净值=50×(118-2)=5 800(万元)
乙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6 000-5 800=200(万元)
所以甲产品和乙产品多计提跌价准备=800-200=600(万元)
N型号钢材成本=300×20=6 000(万元)
N型号钢材可变现净值=60×118-60×5-60×2=6 660(万元)
N型号钢材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所以要冲销多计提跌价准备600万元,应确认2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存货跌价准备 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0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
(2)1)处理正确。因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所以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2)处理错误。理由:E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所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零,计税基础为1 400万元,所以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1 400×25%=350(万元),但企业确认了462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要冲回462-355
=112(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12
(3)无形资产处理不正确。
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摊销。所以无形资产摊销额=2 400
÷5×6/12=240(万元),账面价值=2 400-240=216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 160-1 200=9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60×25%=24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240-200)
贷:累计摊销40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1 000-9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40(96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4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方余额=600+50-1 400+1 400-112
-40+40+240=778(万元),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7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78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