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检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验式;民航英语;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12-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航业在增进中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其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单位在用工招聘时,也将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录用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对口培养民航服务人员的高职院校来说,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民航英语专业知识,更要训练和提升他们利用英语服务日常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客观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已不能满足民航业的用人需求,这就需要英语老师紧跟时展脉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体验式教学理念与高职民航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其陈旧的学习方法,让英语学习由照本宣科的过程变成运用体验的过程,通过真实或者模拟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体验,并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使学生能够领会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从而提升能力素质,达到和超越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体验式教学综述
体验式教学是由体验式学习发展而来的,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来源比较广泛,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主要有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理论,瑞士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取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人的学习是基于体验的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体体验,即实际的经历以及体验。二是观察和反思,即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的活动和经历。三是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即通过思考和分析,抽象出合乎事实逻辑的概念和理论。四是应用实践,即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概念。
在20世纪90年代,体验式教学开始引进我国,并得到发展和应用。从库伯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中,笔者得到很大的启发,通过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高职民航英语的教学中,具体过程如下:一是体验,主要形式有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观看演示等;二是讨论,通过小组活动、集体讨论等方法实现;三是小结,通过分享和传递相关内容来实现;四是实践,主要通过实训室模拟、机场实习应用来完成。
二、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加具体、详细和直观地描述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民航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下面以民航英语教材中机场安全检查单元课程为例,来进行系统说明。
(一)体验
体验主要分两个环节,即现场参观和录像演示。
1.现场参观
带领学生到机场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熟悉机场安检人员的工作程序、规范用语,了解机场关于禁止随身携带物品等有关规定。使学生对整个机场安全检查的工作环境、检查程序、业务职责等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学习机场安检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录像演示
因受条件限制,参观地点只能选择国内机场,且国内机场绝大多数用中文交流,所以到机场参观只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知识,但如何在安全检查中用英语与旅客沟通交流,学生则无法体验。组织观看机场安检工作英语录像的目的,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机场安检过程的理解,更能使学生熟悉如何用英语开展安检工作,为下一步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二)讨论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议题,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从而明确机场安检章节的学习重点。需要讨论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检查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安全检查的程序、方式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二是安全检查中常用的英语表达法,主要包括服务用语、专业术语;三是安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
(三)小结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而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安全检查这一章节中,首先,学生汇报出人身检查的服务程序:打招呼――安检门检查――手提探测器检查――处理相关物品――告别;然后,学生汇报出人身检查的常用语句:Please go through the gate one by one. /Please stand here, on the platform. /I need your passport to write the receipt. /Please sign your name here. /Please put your lighter, mobile phone, calculator and key here. / 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flammable items cannot be taken with you into the aircraft. /Put your baggage on the belt please. / If you can’t come back within a month, we won’t keep it for you./ Now the inspection of your luggage is over.等等。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人身检查的常用英语服务层序:打招呼(Good morning./ Hello.)――安检门检查(Please go through the gate one by one.)――手提探测器检查(Please stand here, on the platform./ I will check it with hand detector./ Please?raise?your?arms.)――处理相关物品(These items are not permitted on board. /We can keep them for you within one month or you can abandon them./ You should pay 50 yuan.)――告别(Checking is done,thank you for your corporation./ Goodbye.Don’t forget your hand baggage. /Have a nice trip!)其他项目,如证件检查、随身携带行李检查等,依次类推。
(四)实践
1.情景模拟表演
情景模拟表演,是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根据规定的情景设置进行表演。首先,由教师设置表演情景,要求学生完成证件检查、人身检查和随身携带行李的检查。然后,学生按规定情景进行后台准备,自行分工表演角色,准备完毕进行表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通过课上的情景模拟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英语表达法、熟悉服务程序、了解服务礼仪。
2.实训室即兴演练
实训室即兴演练,由教师事先设置若干演练场景,学生随机抽取演练题目,在没有准备时间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现场表演。即兴表演与情景模拟相比,训练难度有所提升,重点考察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机场安检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设置证件检查(没有登机牌)、人身检查(携带打火机)、随身携带行李检查(携带仿真手枪)等情景,学生抽取题目后,教师随机指定表演角色(旅客或工作人员),让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发挥,教师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机场实习
通过学校的实习安排,组织学生到机场进行实习。机场实习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验目标的设定
在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时,体验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如果体验目标过高,则会挫伤学生体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今后的体验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体验目标过低,则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形成挑战性,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乏味的感觉,使体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发现两者差距过大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做出调整,以便保持学生的体验热情。
(二)体验内容的设定
在设定体验内容前,教师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爱好后,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使体验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三)实践情景的设计
在实践环节中,情景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职业特点,符合岗位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对职业岗位有清楚的认识。此外,情景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在民航英语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扩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这一模式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一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英语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V.Kohonen.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s cooperative learner education. In D. Nunan (ed.),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承包管理有创新
学院成立了一体化工作领导机构,组建了专业教师团队,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领导层带领全校领会一体化教学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和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而学院创新的承包制度,就是学科带头人牵头作为承包责任人,聘任班主任管理班级,聘任相关教师任课,完成相关专业班级的全部教学、管理任务,直至毕业。由承包人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制定各学期教学计划、课程表、教学进程表等教学文件,报教研室和教务科备案。每学期末,学校按承包责任制管理办法考核承包结果,承包人负责按照工作量核发费用到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循序渐进见实效
开始课改后的第一个学期,学院首先对钳加工和普通车床加工试行一体化教学。在一片质疑声中,打破原有教学体系,对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做了调整,灵活确定讲授的章节内容与进度。在讲授一定量专业基础课后,开始钳工实习和车工实习。但是由于部分专业教师对一体化认识不足,导致第一学期的实训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为此,学院在学期末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了一体化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六个步骤,学会运用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表、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能力考核表、岗位工作能力考核表等内容。
在学习和实施这些表格时,学院又发现,表格的确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分项考核学生,但是填写表格工作量大,学生不会客观评价自己,且试点班班型过大,没有平行对比参照组。于是,学院通过增加人手,为班级管理专门配备考核员。同时为和岗位对接,将学生分组。结合设备工位情况,每小组分设组长、安检员、质检员、材料员。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有了飞跃式的进步;班集体树立了强烈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
第二个学期,课改工作进入探索学习阶段。教学团队成员反复研读相关资料,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制定了车工和数控车工的中级考核方案。通过执行,不断总结经验,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六个环节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一阶段,开发了两个有特点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在数控编程教学环节,为让学生了解G00、G01编程格式特点和应用范围,采用图形源于网络流行元素“”(见下图)。
通过第二学期的探索学习,学院同样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思考。一是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工作量大,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二是学院的基础设施还需加大投入,力争配备一体化工作站;三是急需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能力。而这些工作需要学校多部门的合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和组织力度。
因此,学院在第三、四学期总结经验,进入学干结合阶段,逐步完善一体化教学的各项管理工作。在这一阶段,学院成立了教研教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体化教学资源配置方案、教研教改实施方案、一体化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一体化教学改革岗位责任制、一体化工作总体规划等,从管理与制度层面切实保证一体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一体化课改的逐步推进,试点班学生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不仅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上有了很大提升,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及专业能力也大大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144-03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少数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先进性存在局限
一些院校由于资金的限制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训设备的台位数很难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院投入重金购置的实训设备,符合当时的技术水平,但由于工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设备逐步落伍,学院难以同步更换设备。
2.实训时间受到限制
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足够的训练时间。尽管目前多数课程可以在一体化实训场所实现教学练合一,但这仅局限在课堂。由于设备台位的限制及实训场所管理模式的问题,学生其他时间的训练很难得到保证,因为此时设备正被其他学生上课所用,或是实训场所不能连续开放。因此,不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能无法进行操作训练。
3.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局限
尽管各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做了较大的努力,采用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新型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大量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训内容是教师统一决定,使学生无法自主选择和创新。可能有的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方面的技能,而需要其他技能的提高,却不能在这宝贵且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练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4.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工科专业的操作训练,危险性通常都比较高,若操作疏忽,不但容易损坏设备,更重要的是易对操作者产生伤害。另一方面,作为高职教育,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熟练工,而是能分析应用和操作检修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能面对问题,大胆地提出新见解,自行设计方案并实施。这也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但这种方式对设备操作所隐含的危险性也必然较大。
5.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师的新老更替,多数学校都引进了不少年轻教师。尽管引进的年轻教师学历较高,但由于这部分年轻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因此,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在专业教学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割裂,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观念,优先安排理论课教学,而实践教学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职称、绩效津贴、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专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
6.实训教材缺乏创新,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实训教材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内容简单、实训教学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极不适应,影响了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甚至存在沿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教材的现象,内容较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
7.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评价不科学
目前,大多实践性课程的考核评价依然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忽视了实践过程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形成性考核,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指标侧重于知识的掌握,而没有涉及学生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考核。考核方式多以书面笔试为主,单一固定,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上述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
1.加大实训条件建设力度
实训条件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既要重视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又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1)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按照“源于现场,虚实结合,学练一体,校企共建”的原则,进行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要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方式,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虚拟实训室、虚拟工厂,使学生通过虚拟平台真实地了解掌握各种技术,保证实训的开放性、针对性,使学生训练不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对已掌握的技能,学生不必再浪费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行选题,同时也可以和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实现新技术的资源共享。(2)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质量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本着优势互补,校企“双赢”的原则,采取“请进、走出”等方式,选择装备水平高、技术岗位多、新技术应用广泛、管理规范的周边大、中型先进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为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学校应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并聘请企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与便利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并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校企紧密合作对高技能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一是学校要求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教师到企业为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践锻炼,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教师参加岗位技能培训,使其在技能上至少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三是聘请企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有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四是改变传统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高职实践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参照职业标准,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1)完善与规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应突出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交融并进,提出课程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工作对象、工具、工作要求以及评价标准等。(2)教学
内容面向生产实际。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确定,应结合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以项目、案例、任务的形式进行设计,体现出完整的生产过程。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一个完整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同时感受职业岗位的工作氛围和职业要求,以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既要满足近期就业“必须够用”,还应考虑到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迁移可用”,同时还要不断引入现场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相关内容,使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跟上专业的发展。(3)加大“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力度。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参照职业标准,并且单独设置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应设置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处理复杂故障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突出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
4.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坚持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引导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四阶段、现场教学等不同形式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工作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
在教学场所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利用“校中厂”或“厂中校”。紧贴合作企业,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实现双赢。可打破传统的学期、学年、假期的观念,树立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制定教学安排,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工与学的矛盾。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采用“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即三年教学进程共分为8个学期,其中将第4学期设在寒假春运期间,在车站顶岗作业的过程中完成“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课程的教学;第6学期设在暑假暑运期间,在车站完成“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课程的教学。学生在现场教师的指导下直接顶岗独立工作,包括售票引导、售票、进站组织、检票、安检、站场广播、候车室服务、站台引导、出站服务、长途列车乘务等岗位工作。实现了教学与生产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的教学组织,既完成了课程教学,又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5.转变实践教学形式
.
(1)模拟型向实用型转变。改变传统的模拟性实训项目,把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从现实应用中提取素材,直接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接轨。(2)指定型向自主型转变。过去的实训多由指导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根据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其创造力和自主精神受到很大制约。应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由教师提出实训任务,按照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力。(3)验证型向创造型转变。验证型实践的目的在于求证“已知”,创造型实践的目的在于探求“未知”,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应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强调创造型的实践教学。(4)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工作适应能力。
6.加强实习实训教材建设
实习实训教材的建设,应突出其综合性和职业性,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贯彻“依照职业标准,突出工学结合,体现校企合作”的建设理念,校企共同分析专业岗位群主要岗位工种的工作过程,依照相关职业标准,总结归纳各工种必备的操作技能,明确学习任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营造职业氛围,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开发出教材应具备既满足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需要,又体现职业岗位标准、作业标准及操作规范的特色。
7.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考核形式,加强过程考核力度,注重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的养成。制定并完善多元参与、多种形式、多个指标的全方位考核办法,即:(1)考核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专兼职教师评价。(2)考核指标多维度。以能力考核为核心,强调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考核。(3)考核方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可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类型的考核方式。
特别是顶岗实习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建立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学生自我三元评价机制,强化过程考核。在实习工作结束时,学生、企业、学校均应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作为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根据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收获作出自我评价;企业指导教师重点关注实习过程考核,按照学生对相关岗位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职业素养的高低给定评价成绩;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及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定评价成绩。在此基础上由系(部)顶岗实习工作指导小组依据三方评定结果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给予综合评定,考核合格以上者获得学分,并颁发“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
8.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促进实践技能的提高
治安学专业是我国公安高等院校中较早设立的公安类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治安学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地方大学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治安学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上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公安机关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但进入新时期以来,高校本科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难以确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混乱,教育教学亟需改革。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动必将导致课程体系及结构配置的调整,而合理完善的课程科目及课程配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一、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困境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它决定了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具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该具有不同的质量标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应该多样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受制于我国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一定历史时期,一般的质量要求是相对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一直以来,治安学专业就是为公安机关服务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从事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保卫、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专门人才。但在新的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的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做出调整。我国《公务员法》实施后,实行公务员招考制度,必须按照空缺职位的具体要求,一律面向社会实行职位竞争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不再是理所当然地进入公安机关工作。这一现实促使治安学专业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否则就是无的放矢,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08年公安部党委从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大局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出发,决定改革和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之后,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展开,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规范进人机制。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要遵循公安工作改革的思路。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出台对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它提出了新的要求。诚然,高校治安学专业教育应该注重专业基础,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但高校治安学专业教育也不能无视司法考试,至于是否围绕司法考试设置课程体系,以司法考试教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并把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依据之一,对此学术界持有不同的看法,也颇为引人关注。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还受高等学校之大学精神影响,大学精神对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功能。治安学专业也不例外。例如,西南政法大学其大学精神为博学、厚德、笃行、重法,前两者为大学之一般精神,后两者为法学教育的特殊精神,其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无疑就烙上了深厚的法学教育背景印记。总之,高校本科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修正,以此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般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机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倾向于定位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治安学是具有强烈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要求治安学专业教育必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现代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性和动态发展变化,要求治安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多元化,就是要培养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较宽的适应面,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即所谓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公安工作的一大特点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较强的业务综合性与交叉性,所以,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应当既是一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又须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质,能够广泛胜任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作为专门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警察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全面系统掌握治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衡量标准,首先应是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其次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就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应当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现代科技人文知识的掌握。通识教育是为培养独立人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作准备,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扩展就业机会。治安学专业还要主动结合社会需求,教育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公务员考试,按照公务员考试的需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此外,鉴于当前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无法回避司法考试制度,那么,高校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拓宽人才培养空间。但一定要分清主次,决不能以此替代专业教育。本科治安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强调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治安学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专业内容具有动态发展性,治安领域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是不断出现的,治安学专业的教育内容必须反映这种发展变化。坚持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就必然会淡化专业教育,而过分突出专业教育又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根本上的解决办法就是强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地方大学开设治安学专业的时间一般较短,警务技能的训练条件不足,需要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训练。新时期公安工作对警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治安学专业要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政法类院校偏重于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而综合性大学注重培养法律研究型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高校的确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教育,是法学教育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1]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实现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p#分页标题#e#
三、治安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培养目标制约着课程体系设置。高校现有的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不足,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需要规范
高校治安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即是否要突出公安特色教育。因为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妥善处理反映公安特色的专业课程教育与强化厚基础、宽口径、注重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公安院校普遍重视公安特色教育,过分突出专业课程教学,淡化了综合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地方院校治安学专业因各种原因其课程体系设置中专业课程教育不够突出,难以满足公安机关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实际上,为了规范治安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公安院校曾于2005年8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公安院校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座谈会”,对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其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这对于开展治安学专业教育工作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公安特色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公安实务方面的教学、训练。同时,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还必须考虑适应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现实需要,而现在的课程设置则普遍是与这一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毫无疑问,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与公务员考试结合起来,适应公务员考试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治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老化,课程之间逻辑关系不明确、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存在。时代变迁,社会治安现象和管理模式的变化,需要对某些课程进行整合,设置一些反映现实治安工作实际的新课程。如公共危机管理、社区警务战略、网络安全监管、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等课程没有得到重视和开设。治安学专业教材建设一直也存有较大争议,因为治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大多涉及的是治安管理业务,因而一些课程就成了法律、法规、规定条文的注释和解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治安学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普遍是对公安工作业务的经验总结解释多、介绍多,而理论研究、理论基础显得薄弱。至于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则比比皆是。如犯罪防范控制与社区警务、公共安全管理课程,治安基层基础与警察学、治安学概论,治安秩序管理与处置等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内容上的交叉重合现象。治安学专业现有的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要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办好特色教育,就必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大限定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人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外警察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比例都很高。
关键词:微视频;Role-play;商务英语;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周峰(1979-),男,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与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2013-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I类)“基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的高职《商务英语应用》课程改革”(编号:kg2013790),主持人:周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78-04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英语教学,为枯燥、单一的语言教学课堂带来了生气,也为英语教学创新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课、微视频等这些在新媒体环境下“微时代”所产生的“新事物”,已经越来越受现代人尤其大学生们的喜爱。与文字、声音、图片相比,视频技术融声、色、光为一体,其独特优势已成为许多领域中的主流应用[1]。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微视频(Micro Video)泛指时间较短的视频短片(一般为30秒至20分钟)。微视频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纪录短片、DV短片、微电影、广告片段、视频剪辑等,可通过手机、电脑、摄像头、DC、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设备拍摄、录制或播放,具有直观性、互动性、草根性等特征[2]。
一、微视频Role-play项目概述
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为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过去教师播放视频教学录像,学生观摩学习这种“输入模仿输出”单一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被“观摩思考实践反馈”这种更高端更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在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中应用微视频Role-play项目是指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学生以个体或自由组合表演小组的方式,模拟指定项目主题中的职业情景和岗位行为(即通常的“角色扮演”或“岗位模拟”),全程用英语完成交流,并将其拍摄成微视频作品,提交给教师的过程[3]。由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有利于培养其包括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增强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平台。最近几年,微视频Role-play项目在国内部分高校的外贸类EOP英语课程(外贸职业英语类课程)教学中已经开始应用,但整体来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其应用与研究也仍然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
二、基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分析
基于微视频的Role-play项目与以往的视频教学有着根本性区别(如表1所示)。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身份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而成为知识技能的体验者、模仿者与实践者;教师的身份也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引导者、监控者与反馈者[4]。相应地,课堂组织形式也发生了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从教学对象来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具有语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模糊、学习激情匮乏、学习方式单一、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特点。而国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又大多定位于培养适应外贸业务员或外贸商务助理工作岗位要求的英语应用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工具准确、得体地进行工作业务交流,十分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针对这一课程特征,若在其教学实践中应用微视频Role-play项目,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其实际应变能力,从而贴近真实的就业岗位。
从教学原理来看,微视频Role-play项目融声、色、光于一体,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可亲身体验真实、生动、立体的主题情境,通过外部刺激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积极反应,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外贸职业岗位语言技能以及相关文化信息的感知、理解、内化和实际应用。
从教学评价来看,采用微视频Role-play项目作为课程评价手段,能从学生最终要达到的课程标准和语言技能要求逆向出发,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期末终结性、单一性考核这样“一考定音”的评价模式为课程过程性、多元性、反馈性评价,突出课程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根本性变革[5]。
从教学目标来看,微视频Role-play项目应用于高职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有助于高职院校对于外贸类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适应社会、行业对于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三、基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项目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可以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课程体系中大胆引入Role-play微视频项目,尝试和创新发挥学生在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对于该课程学习的动力与活力。
第一,项目设计是基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高职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处。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具有较强的程序性,为使参与项目的学生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教师可根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精心设计“观摩思考实践反馈”为主线的“游戏”程序与规则,从主题情景、角色分配、语言准备、表演技能、问题情景、拍摄技巧、成绩评估、激励改进等各个环节入手[6],做好微视频Role-play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前中后期的准备、引导和反馈工作。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微视频Role-play项目将以情景教学法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主题情景中的不同角色去体验、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并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表现出来,有助于调动学生职业技能习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微视频Role-play项目的课程评价是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此,应重点突出微视频Role-play项目在课程改革实施进程中的过程性、多元性、反馈性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从而保证项目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并及时反馈、妥善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基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基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分为初、中、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实施(如表2)。
课程改革初期以试点与创新为主。这个阶段,课改面不宜过大,实施对象可优先选择在语言基础方面相对较好的商务英语专业,实施课程可考虑专业核心实践类课程。对于任课教师和试点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转变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确定一些有代表性的情景表演主题,并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同时,教师需将已收集归类过的示范视频资源、标准表演文本给学生进行观看与模仿,让学生对此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亲身实践的动力。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和体验,定期进行资源共享与讨论。课改初期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内容主要考点应放在语言交流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合理性上,切勿出现重表演轻语言这样的现象。
课程改革中期以实施和改进为主。课改组成员应积极开展行业与岗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需求分析、专家认证、毕业生回访等工作,确定课程的岗位核心技能、典型工作任务和操作流程,旨在提升项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商务英语专业对于所开设的《外贸业务员英语》这门专业实践类课程,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分析,以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归纳出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所涉及到的五大主题20项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由于这个阶段的Role-play项目主要以岗位单项任务实施为主,行业性与专业性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模拟主题情景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表演场景、道具、服装、礼仪等客观要素的合理性与仿真性,以达到较好的表演效果。比如,对于带领国外客户参观工厂这样的主题情景,拍摄场景可选择校内工科类置放有大型生产设备的实训场所,穿着安全服、戴上安全帽,同时适当准备一些生产(半)成品、工艺流程说明册等辅助道具;对于海关通关主题情景,可以把场景放在校内设有安检设备与服务柜台的图书馆,表演海关检验者着装制服,辅助的道具可以有行李箱、物品申报表格等;办公接待主题情景,则可以选择学生工作室或教师办公室等场地,表演者身着职业装,辅助工具可以有电话机、传真机、饮水设备、文件夹等。
课改中期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应有所提高,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适当关注对职业岗位场景模拟的仿真性,沟通交流的流畅性与有效性,情景表演的自然度与合理性等多项指标的考查。课改组对于这个阶段涌现出来的学生优秀微视频作品要及时进行整理与收录,按照职业岗位任务进行归类,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适当的视频后期编辑与处理。这些优秀作品应在开展课改的专业和班级范围内进行分享与评价,同时对于仍然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与反思,由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为本项目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推广与运用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经验。
课程改革后期要以完善与推广为主。一方面,已开展该项目课程改革的试点专业要发挥其示范作用,对于课改初期中期所积累的优秀作品素材进行整合与包装,形成校内网络共享形式的课程改革英语Role-play视频资源库与剧本资源库,配以作品评价与交流论坛板块,为课改项目的推广打造必要的平台[7];另一方面,课程改革组要积极策划一些旨在扩大课改受益面和影响力的教学或竞赛活动,例如举办校内商务英语Role-play微视频大赛,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参加,参赛选手允许跨年级、跨专业,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与外教共同表演,以提高项目的实战性与仿真性。同时,通过大赛一定范围内的“海选”,课改组还可以筛选出表达、表演能力突出的学生组成精品团队,辅之以专业老师的策划与指导,创作出更高规格的英语微视频作品,使课改后期的作品成果无论在质量和标准方面均达到一定的高度。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后期的优秀作品的场景选取应尽可能接近真实,前往学校当地或附近城市的会展中心、企业工厂、外贸公司、海关码头、机场车站、酒店景点等。在拍摄方面,可以考虑邀请较为专业的摄像人员(如数媒、新闻专业的师生)共同参与,使用专业的DV设备进行全程拍摄。同时,对于拍摄的作品还需进行必要的后期编辑和处理,例如使用Aegisub、Coral Video Studio等视频编辑软件制作片头、片尾、转场、字幕、动画、声效、花絮等效果,可有效提升作品的实效性、观赏性和版权度[8]。
五、教改的完善与提升
教改实施完成后,应在项目完善和提升方面下功夫,可重点关注以下三点:第一,继续跟踪观察和分析实施微视频Role-play项目在高职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改革实施后在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实用性、岗位贴近度、教学实施手段、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资源、课程评价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形成量化数据,并可借助统计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图2为我校该项目教改实施前后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数据对比。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课改前后各项衡量指标的纵向比较以及与其他院校的横向对比。第二,对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梳理与探讨,科学制定下一步要进行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对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具体论证与分析,提炼出一些有效的策略。第三,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可在商务英语类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安装蓝箱或绿箱设备,并对实施课改的教学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将现代AE抠像技术有效运用于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此类课程改革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金辉.英语视频教学的进阶式应用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123-125.
[2]严育.微博和微视频―大学英语学习的新手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130-132.
[3]史雯娜.信息技术背景下视频作业在ESP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3):117-119.
[4]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6):28-32.
[5]罗永勤.英语角色扮演教学的操作与评价[J].宜宾学院学报,2006(9):107-109.
[6]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Harlow, Essex: Longman,199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