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课程培训

建筑课程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课程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课程培训

建筑课程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存在方式 生成性教学 人本主义

引言

笔者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受传统教育,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在校期间,如果努力记住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课本上的知识,一般在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做法,都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自身所受的应试教育到担负起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着极大的转型困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笔者在2006年下半年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班,并修了一门以人为本的课程――英语教学论。在我看来,这是生成性教学的一个实例,这使我的教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何谓生成性教学

美国的伊利莎白・琼斯教授和约翰・尼莫教授合著有《生成课程》一书,在书中,他们认为,生成性课程的核心乃是带有特殊背景的教师与处于一定情境中的具有个性的学生对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而确定课程的生成过程。[1]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认为:“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课程。”[2]目前国内对生成性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多以小学课堂为研究对象,且多是对单节课的研究,较少触及整门课程的教学理念。[3][4]本文以教育硕士师资培训的一门课为实例,以课堂录音为数据来源,讲述这门课的教师存在方式的独特及其教学效果,对今后的师资培训的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二、生成性教学实例

(一)英语教学论课程

英语教学论是一门面向教育硕士的师资培训课程,以期让他们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教科研上的进步。一般的上课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讲授中外各门各派英语教学法、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忙于记笔记、背笔记,为写论文拼拼凑凑。但幸运的是,我的老师走了一条新路,她改变了她在课堂中的存在方式。我们英语教学论的老师姓李,我们就称她为李老师。

(二)教学理念和课堂存在方式

李老师坚持一个教学原则:不要刻意去教学生知识,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她推崇的教师在课堂中的存在方式是“真正的教育者也必然是被教育者”。[5]她说:

如果你没从学生身上学到东西,说明你没把学生激活起来。你把学生当成receiver(接受者),你是一个authoritative figure(权威人士),你总是让学生接受你的东西,所以你怎么能学到东西呢?最后教师就枯竭了。

(课堂录音2006年10月23日)

在她的课堂上,桌子每次都被重新排成U型,而她总是坐在学生中,参与学生的讨论,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啧啧称赞,她总是说在学生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向学生学习的态度是促成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

她是教教学论的,她必须得把她的教学理念传授给我们。但她不想说教,而且希望我们也不说教。她说:“你用telling(说教)让学生改变、让教师改变是做不到的。只有你的being影响他们,就是要show(展示),尽量不要tell。”(在这里being就是教师的存在)

那么,她自己的being是怎样的呢?又是怎样影响学生们的呢?在第三节课中,学生D在口头展示中提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提到中“破四旧”,她插话了,以下是这部分内容的录音转写:

D(在讲台上):“破四旧”,把他们认为是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破坏掉,其实这些都是精华。这些都是文物,要是留下来,有多好。

李老师(坐在学生的位置上):这儿我插一句,现在旧城改造也是这样。

D:中国文化底蕴太深厚了,东西太多了,是不是不珍惜啊。人家国外的话,一点历史他们就拼命地保护。

李:我们主要没反思,当场没反思。比如说,××地方有一座六百多年的寺庙,那时旧城改造,要造广场,把它用炸药炸掉,第一次没炸掉,第二次才炸掉,炸掉以后,报纸(报道)出来了,这是马后炮。

(课堂录音2006年10月9日)

这时她的存在方式是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讨论着这个话题。学生的发言激活了她的生活体验,她忍不住要插话了。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个全知全能的“神”,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不能冒犯的绝对权威,她和学生都是这门课的资源。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学生的知识来源是多渠道的,课本、生活实践、网络资源、报刊杂志都对学生有教育意义,而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更是学生宝贵的知识来源。

(三)催化生成的语言――实现课堂动态生成的途径

她上课很少长篇大论地讲,而是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然后进行回应,在回应中不是旁征博引,引用教育大家的话,就是援引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在座学生的实际经验,听来十分享受。

李:其实,教学工作是一种有灵魂的东西,它是有激情的。课程就是活生生的人,做孔夫子。很多老师都想做孔夫子,包括我们在座的人。刚才从F讲的故事中就知道,她非常想做一个孔夫子。还有那天那个Y同学,她很想做孔夫子,她就是Einstein这句话,教给学生imagination(想象力),要比教给他们知识有用的多。她相信这一点,她就这么教了,她也很想做孔夫子,对吧?

(课堂录音2006年10月23日)

这段话是在第五次课讲的,那时她就已经发现了学生的内心。这段话不仅鼓舞着F和Y,也促进了大家的学习。善于利用实际、利用身边的活生生的教学资源的教师总能让学生觉得如沐春风。所以,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善于观察,善于联系实际。

有一节课,在讲到转变时,她更是发挥了她惊人的记忆力,一下列出十几个学员的发言内容:

李:现在到了激活每个人的时候了。F那个故事,那个高中生已经非常渺茫了(F的学生因生病而万念俱灰,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她是怎么改变他的,她用什么东西在改变他。三个小偷的故事(有一节课,三个学员分别讲了自己如何处理班上学生偷钱的故事),那些学员怎样改变那些“小偷”的。

(课堂录音2006年 11月 20日)

在这之后,她又提了十几个学员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转化,她关注着大家的转化,并激励着大家的转化,当她听到学员们的故事而深有同感的时候,她说自己因激动而“毛孔都张开了”。[5]

新课程就是需要这种类型的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又把教学目标融合在教学任务中,并且不着痕迹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施。这段话,总结了学员们在这之前的学习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让学员们自己总结自己的转变,以领悟教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转变,也就是实现她自己的教学目标―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班上,有一天,学员WJ在眉飞色舞地做着课堂展示,但他的观点中有些让人不能苟同,李老师没有打断他的发言,在他发言后进行了这样的回应:

李:还有对WJ的echo(回应)……有些话我想问你,你提到“神动”,就是让学生成为你WJ,那么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也觉得是对的,“一个好的老师就是怎样让学生成为他自己”。不是说你不对,你也有你的道理,你的价值观、教育观,你也是对的。你在讲的时候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你讲得非常好的。一个老师怎样让学生成为他自己,一个学生没有了自己,人云亦云。要让他成为他自己,首先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教育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他自己,首先要激活他内心的世界。

(课堂录音200611月20日)

让所有学生都成为跟教师一样的人这种观点是与李老师的教师要向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但WJ上课发言较少,而大家也觉得他属于还没有被激活的学员,那怎么把问题说清楚而又不伤害他的积极性呢?李老师在肯定他发言的作用时,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她那么有说服力的发言中,学员们自有评判了。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互动时的态度特征。其中最核心的几条态度特征就是真诚、关注和同感。[6]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李老师关注学生上课的发言,真诚地评价学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生成性资源――“为什么满堂灌了,学生成绩反而好?”

开放的课堂是新教学理念,教师预设了教学目标,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根据具体情况,师生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这是生成性教学的理念。[1]

学员中有一人(WY)是本地的,她一边教书,一边还来上课。用她的话来说:“……其实没什么时间去备课。基本上上课时间一到就拎着一本书跑到教室里去了。到的时候我就说:‘同学们,我们的课已经比别人上慢了,啊,你们不要讲话,听我讲啊。’”她没时间批作业,就利用上课时间讲。这样处理教材的时间少了,学生操练的时间也少了,然而学生的平均分反而提高了,排名第一。这使她百思不解,感到痛苦了。她的问题一提出,学员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是她个人的魅力所致,有的认为学生们体谅教师边读边教的辛苦,自发学习,有的甚至出言惊人:满堂灌是好的![5]这个讨论持续到第二天,有个学员讲了一个故事,使在座的人颇感信服。

F:我觉得我要用一个比喻来告诉WY:蝴蝶破蛹而出。蝴蝶从蛹里出来,很漂亮,很美丽。人们很羡慕,很欣赏它们。但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蝴蝶在蛹里时,中途把它拿出来,因为(按正常情况)它在出来之前,要经过漫长的、痛苦的历程。科学家为了减少它的痛苦,就自己(人为地)打一个洞,让它出来。它确实也变成了一只非常美丽的蝴蝶,但是马上就死了。所以,我觉得,满堂灌不一定不好,但是你现在学生考试考得很好,我倒觉得跟这个蝴蝶很像,就是这个成绩是短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都可以出成绩,一个是永久的,一个是短暂的……”

(课堂录音200612月4日)

(五)学习效果

1.学生的课堂展示

英语教学论的课程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在前期是教育硕士们的个人经验的陈述和读后感。个人经验总是结合在读后感中一起展示给学员,又激起大家的阵阵回应,气氛热烈。课程的后期转入介绍国内外教学理论。学员们先后展示了自己所研究的专题:1.教学反思,2.教育叙事,3.教师转变,4.教师知识,5.教师身份认同,6.学习共同体,7.情感教学,8.现象学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应用,9.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

当学员们聆听这样的课堂展示时,几乎都喊:“太震撼了!”这些平时和自己朝夕共处的同学原来有着这么深厚的理论素养,震撼之余大家都抓紧看书,以期轮到自己的时候也不落人后。因此,课堂展示总是理论有深度,而又联系个人实践,展示之后,总是当场引起回应。学员们自发进行讨论,所学的知识一旦与大家的实际情景联系起来,引发的思考就不限于课堂了。

2.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感

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员普遍对这门课有兴趣,并且感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较好的了解,并且自觉阅读了许多有关教师发展的理论书籍。在一次对学员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能感调查中,发现学员对这门课兴趣很高,以下句子被学员认为“经常如此”:

1)这门课很有趣。

2)这门课是所有课中最有趣的。

3)这门课使我对教学感兴趣。

以下句子被学生认为介于“有时如此”和“经常如此”之间:

4)这门课我学得很好。

5)我做了口头报告很有成就感。(口头报告指课堂中学生分专题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6)我懂得了很多关于英语教学的理论。

7)我相信我能把这门课的知识运用于我以后的教学实践。

在采访中,许多学员表示学这门课很快乐,DU是这样说的:“……置身于这样的一个集体中,我感到自己很光荣,因为每每想到我的同学这么棒,对我也有很大的促进,我思想上转变了很多,……我很喜欢这个学习的过程。”[5]另有学员表示这门课提高了他们的数据敏感度,拉动了他们的思维宽度。总而言之,这门课在学员们心中是成功的,是有益于他们的教学实践的。

结语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知识来源。这种高高在上的存在方式使师生缺少沟通,而在新课程理念中,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已有的旧经验,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而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共同感悟、共同成长,这种存在方式就是“真正的教育者也必然是被教育者”。正如李老师多次对我们讲的一样,不要刻意去教学生知识,要让学生去发现。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Carl Rogers说:“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的,都是无用的,对于他的行为极少,或者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教的结果不是毫无意义就是可能有害。”[7]李老师正是从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她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她的课堂教学过程开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协作交流意识。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实践诉求.[EB/OL].省略,2006-08.

[2][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0.

[3]张所滨.莫让生成性资源悄悄流失[J].江苏教育,2006,(3).

[4]封淑一.把握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EB/OL].省略,2006-03.

[5]黄爱凤.英语教学论[R].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建筑课程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训包;合作办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21-02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适合发展的途径,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举措,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在这一大环境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CAT)深入发展与澳大利亚办学实力雄厚的北墨尔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NMIT)合作办学项目,选取本校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契合点,发挥学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学习澳洲有特色的职业技能标准及职业培训体系,并将其适应性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融合,使中澳合作由形式向内涵进一步渗透,将我院中澳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我院广大教师以合作项目为契合点,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整体办学质量。本文以澳大利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Diploma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CPC50210,2014,Jan)的技能要求及核心能力单元分析为出发点,探寻TAFE培训包对高职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培训包CPC50210

根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的合作形式,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可获得NMIT建筑专业专科文凭。因此,合作项目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在充分理解澳方建筑工程技术专科文凭培训包中职业技能要求及考核要求基础上,将其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最终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培训包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CPC50210属于澳方建筑、水管及服务培训包CPC08下的建筑类专科文凭职业技能标准。它包括8项就业技能及18项能力考核单元。它是建筑行业委员会结合建筑承建及建筑主管部门,在考察建筑行业发展及实际需求中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能考核参考标准。CPC50210的推出是为了满足施工人员各项工作需求,其涵盖的职业名称为建造师,职业标准涵盖了行业所需的通用技术的核心能力单元,建筑行业所需的培训和评价需要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或高仿真工作环境下进行。

1、就业基本技能要求

CPC50210的业基本技能分为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及事业心、计划与组织、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包括分析,评估,解释技术性文件的能力、理解专业相关术语、定义、符号象征及语言的能力、维护及汇总报告及信息的能力、准备复杂商务文件能力、解决争端的能力、有效交流(与专家及相关团队)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所在工作团队中展示领导才能、合作性及高效性地完成操作方案的能力、监督工作进程,有需要时指导其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其他人协同解决难题,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有需要时向上级咨询建议的能力、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及种族的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建筑物、建筑环境及能源保护方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评估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完整性、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发现不足及补偿办法、找出合适方法解决工程延误问题、解析工程支出变动,采取补偿措施、维持建筑现场安全、在做决定时运用数据分析。主动性及事业心包括开发并创造性运用节约资源的措施、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实施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促进持续的进展、开发及审查工作场所维护性文件。计划与组织包括监督计划进程及现场施工组织或工程项目组织,包括落实进程及保障体系、协调并管理建筑的建造或拆除进程、监管工程花费量、监督材料购置体系、监督承包商合同约定义务的执行情况、协调设计进程,协助取得工程批文。自我管理包括掌控自我表现,达到要求的服务标准、合理安排工作先后顺序及职业发展层级、会自我反省,提升自我表现、在复杂环境中能有辨别力和判断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接受新观点新技术的能力、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工作表现的能力、善于向同事学习,

做高效团队一部分等。技术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掌握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运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及管理工作等。

2、就业基本技能要求分析

根据其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符合18个能力单元的要求,其中有13个核心能力单元,5个选择性能力单元。其中13个核心单元为:(1)遵从职业健康和安全条例中风险管理(2)控制工程质量(3) 控制项目风险(4)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低层建筑住宅的建筑过程(5)选择并拟定建筑合同(6)分析并做出工程预计花费(7)运用建筑结构原则控制底层建筑住宅结构(8)准备并评价投标文件(9)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中层建筑的建筑过程(10)监控中层建筑项目的支出(11)监督中层住宅的规划及现场施工(12)管理施工工作(13)在中层建筑住宅中运用适合的建筑结构原则。五个选择性能力单元需要从能力群A(共11个)中至少选择3个,从能力群B(共32个)中选择2个。能力群A及能力群B中的能力单元包括在创新性环境下工作,创建数据库,在建筑材料选择中运用适当的标准及发挥适当的监管功能,撰写建筑报告等。

二、培训包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我院在研究澳方CPC50210就业基本技能及能力单元要求的基础上, 努力做好课程匹配及课程体系设置,为实现培训包技能要求,提升我院学生就业能力做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1、课程考核内容

根据就业基本技能标准,我院提出中澳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建筑施工与管理能力,懂得国际工程施工规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应为单一的书面知识,而应定位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在知识的应用或模拟应用中,考查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及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对于《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内容,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更要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分析、评述及选择不同材料的能力,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应用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进行监的管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新材料的出现及运用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2、课程考核形式

培训包能力单元要求下的考核形式,是开放性的,是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理解及应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多样化,逐渐去除一张卷子定成绩及试卷成绩所占比例过高的状况,扩大过程性评价涵盖的科目范围,引导学生形成重平时积累、重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考核的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等,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和简单实作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仍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在课程考核中,主要以教师在各个教学单元设计的项目任务来评判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协调配合能力,多动手,多动脑,能有计划性的完成项目设计或项目实施任务。对于防水材料的学习,要求考核学生对于沥青类防水材料、改性沥青类防水材料主要品种及应用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具体工程考察,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撰写某工程中不同建筑部位选择的防水材料报告,同时由其他小组成员评判,从不同的报告中选出最佳方案,以此来使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防水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应用范围及运用中注意的事项。

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学生在现行学分体系下,最终需要成绩来实现学分的积累。因此,成绩输出的方式仍然是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的结果。在借鉴多种考核方式,融合多种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细化出具体的可行的标准,使学生公平的得到课程的分数。以《建筑材料》为例,我院的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进行了如下的分配:

三、结语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合作办学上已经走了将近10年的春秋。办学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办学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一方面得力于两国教育部门及两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也得力于我院立足本校特色、学习澳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其中以TAFE培训包为支撑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能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合作办学的课程关注,并发扬在合作办学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带动我院越来越多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 石伟平,匡瑛. 比较职业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吴雪萍,周婷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改革新动向[J].职教通讯,2013(31):27-32.

建筑课程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 建筑设备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01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建设的需求,切实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和高素质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将培养方案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设置关系密切的课程,拓宽培养对象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具有跨学科知识能力,从而增强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大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为了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笔者所在教研室在自动化专业的大四阶段设置了楼宇自动化专业方向。楼宇自动化是一门有关智能建筑方面的新型交叉学科,涉及建筑设备、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等[1],在自动化专业应加强建筑设备的课程,使学生对被控对象有较深入的了解,面向智能建筑系统单体(如建筑设备监控),培养楼宇自动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许多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并不一定了解建筑设备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及控制过程,因此,对于自动化专业学习建筑设备类课程在知识结构方面是必要的。

2 教学内容及方法

建筑设备类课程工程应用性强,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在自动化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的基础知识,继而深入理解各种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原理、功能和相互集成模式,并能初步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方案设计。

2.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由建筑给排水系统及其设备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及其监控、其它建筑设备的自动化三大部分组成,知识模块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内容结构框图

2.2 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设备自动化》是楼宇自动化的核心课程之一,涉及知识跨多个学科、多专业,而学时相对较少[3]。因此,我们按“ 轻理论、重应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

“轻理论”是指在有限的学时里面尽量简明扼要地介绍,并做合理的学时分配。主要涉及到两部分内容:第一,建筑设备及自动化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热工基础、流体力学基础、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等,我们只需要简单介绍即可。第二,建筑设备(如给排水设备、暖通空调设备)的工作运行原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可谓是一窍不通,因此在授课时可稍微较前者多安排学时,力求在较短学时内,让学生对这些设备的运行工作过程有感性认识,该部分内容侧重实验室教学,通过实物让学生了解各设备的具体名称、相互连接关系、系统工作流程等。

“重应用”即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种类型建筑设备的监控原理,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能自主设计监控系统。比如:能根据各建筑设备的监控要求,确定系统的控制方案,绘出大楼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图,掌握传感器、阀门和执行机构的选型,设计各个子系统被控设备的监控原理图、并对输入输出的控制点数进行统计[4]。

3 配套实验

理论教学方式无法使得学生全面了建筑相关设备的结构及运行过程,而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实际的系统涉及安全问题,但实验教学又是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6],因此实验室是开设本课程教学的保障条件,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致力于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常用附属设备,了解各设备的组成与安装,并对该系统中用到的各类传感器、执行器及控制器等的形式、功能及安装方法有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实践掌握智能楼宇中的建筑设备涉及的各种自动化技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配套实验室的平面图布局如图2所示。

目前开展的实验教学项目如下:

①理论教学项目:建筑设备基础、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②实践教学项目:上述课程的实验、BAS实训、课程设计、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

③技能培训项目:开设学校及社会人员培训课程,如楼宇自控技术培训、智能楼宇管理师(员)培训。

图2 实验室平面图

4 结束语

在自动化专业开设《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通过精心组织授课内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从历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既精通自动化专业,又具备建筑自动化系统相关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因此,自动化专业开设建筑设备类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学生运用自动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各教学环节的改进和完善,其效果会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娜,王俭,刘西建,段晨东.智能建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4):71-73.

[2]董春桥,袁博,张亚男,徐玉党.“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建设探讨[J].暖通空调,2006,36(7):49-51.

[3]杨绍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A].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10:237-241.

[4]鲁祥友.“建筑设备自动化”应用型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98-99.

[5]余志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实训室的规划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59-162.

建筑课程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建筑行业 安全教育课程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21

1 前言

作为高危性的建筑行业来说,其安全性是非常受到重视和关注的。我国专门出台了相关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也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相关的安全教育也是必要的,高校可以作为建筑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长期把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安全事故的重点防范,从而切实发挥出高校在建筑行业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 国内外建筑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隐患是较多的,这是由于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建筑行业是安全防范的重点行业之一,它一般是在露天进行生产经营,工作环境较差,生产施工涉及到的环节也繁多而复杂,从而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往往成为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同时,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导致了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难度偏大,要实施安全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国内外有关安全教育的现状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情况较为正规,他们一般是由专业的培训中心或学校来具体实施,比如说,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还有些发达国家的建筑高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把它当作一门正式的课程来设置和教学,比如说美国的专科院校就由统一的院校进行课程管理。因此,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而我国的建筑安全教育现状则不够规范化,安全教育的自觉性不够高,相关的管理与监督体制还不够健全,整个安全教育的情况不够理想。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高校的有效参与,一些高校仅仅把安全教育当作一个非常小的章节进行一下介绍,并没有把它纳入到教学的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有较大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没有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高校学生作为将来建筑行业管理的主要人才构成,他们的这种状况必将深深影响到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安全管理质量。

3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虽然我国高校在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高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安全教育应有的作用。这是一种矛盾的现实状况。由于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尽快改革高校中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尽可能地实施一些创新举措,从而切实提升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安全工作水平。具体改革与创新途径如下:

3.1 改革并创新教学目的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它应该改变传统高校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把它纳入到高校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明确该项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扎实地把握好各项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技能,要让学生清楚地知悉建筑行业中潜在的各种危险与安全隐患,明确告诉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与义务,让他们真正把建筑行业当作一项安全生产的必要性行业。

3.2 改革并创新教学内容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应该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更多地了解到建筑行业中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技能、安全管理手段,牢固树立起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清楚地定位自己在建筑工程中所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要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应有的安全责任,要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明白,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生产必须与专业需要相结合,要能够把各种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教育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各门课程当中去。

3.3 提高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教学深度、教学形式与方式、教材使用以及开课时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视,这也使得相应的教师配备有所欠缺。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尽快改革并创新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各项配套项目,尤其是提高课程教师的整体素养,让他们能够具备更高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较好的教学技巧,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课程真正贡献出应有的教学作用。

4 结语

当前,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采矿业的事故高发行业,但是,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又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高校在建筑行业安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尤其要改革并创新当前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真正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让建筑行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让人们放心、安心地从事这种行业,提高该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安全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这也有利于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宏,冯光灿,罗雪松.高等院校建筑安全教育课改革[J].建筑安全,2012,(5).

[2]宋进朝,冯敏,翟瞻,韩文静.强化安全教育的高职建筑工程教学思考与研究[J].才智,2011,(32).

建筑课程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建筑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24-02

1 引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1]。为了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住建部于2006年颁布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称ESGB 2006),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多年来这一举措有力的推广了绿色建筑的普及,广大民众的态度也从刚接触时的懵懂慢慢转变成对绿色建筑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15年1月,全国已评出2538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2.92亿m2[2]。

ESGB 2006颁布了近10年之久,其相关指标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住建部在2015年1月开始实施新版标准(ASGB 2014)以取代之前的版本。无论是ESGB 2006还是ASGB 2014的实施都对建筑师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建筑师绿色建筑评价方面的能力也成为高校及建筑行业各部门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

本文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容入手,分析其对建筑行业和建筑师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绿色建筑评价对建筑师工作产生的影响

2.1 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

早期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由于涉及的专业广度深度和需要专业的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如CFD、BIM等系列软件,普及难度大,因此大多数设计单位都是寻找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相关项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的工作。但是,第三方机构毕竟不是建筑方案的设计者,其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也受到自身设计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制约。

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规模较大的设计单位开始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机构来分担相应的工作和研究,规模小的单位也不断招收可以完成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方面工作的人才。部分高校也开始开设绿色建筑设计方向的专业,如山东建筑大学招收“绿色建筑设计”方向的试点班[3]。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师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

2.2 对建筑师工作的影响

从工作范围方面看,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逐渐增多,建筑师平常处理的工作范围也更加广泛。相对于ESGB 2006,ASGB 2014在评价指标项、评价方式及加分项方面进行了修订。这些变化使建筑师处理的工作不仅要完成设计方案图纸绘制以及与结构水电暖通专业进行协作,完成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等方面研究的工作,还要重新了解评价思路的转变。

从工作深度方面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7项内容都需要完成相应的附件内容,如风模拟、日照分析、室内采光等方面的模拟。但是建筑师在接受本科教学中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并且,由于涉及的专业范围太广,短时间内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造成了实际工作能力需求和建筑师数字化能力之间的矛盾。

建筑师刚毕业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学校阶段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并不能使自己马上胜任绿色建筑评价相关的工作,工作期间还必须得花很多时间去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才能循序渐进的参与到相应的工作中。

3 培养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中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对策

3.1 建筑师教学的培养计划需要融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的内容

《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4]中涉及到绿色建筑的内容较少。如《建筑物理》课程涵盖了37个知识点,然而参考学时仅为72学时,虽然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础内容,但是在这么短的学时内难以实现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结合。

另外,规范还对《建筑设备》、《建筑数字技术》等课程规定了部分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深度以熟悉和了解为主。如《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中对建筑技术辅助设计软件方面有对Ecotect软件的使用要求,但是参考学时仅为4学时,BIM软件为14学时,对于软件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当然,部分高校在课程规划中设置了相应的任务,采用BIM软件技术辅助完成建筑课程设计作业[5]。

所以,很多学校也结合自身的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加强绿色建筑方面的学习。如李娟发表的“建筑物理教学中引入绿色建筑理念的思考”、周嫱发表的“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两篇论文都对重庆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的绿色建筑教学实践做了介绍和分析。

笔者认为建筑学本科教学也不应拘泥于规范的规定,还应该顺应形势的需要,在专科、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计划中融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应尝试与相关软件企业合作,如与天正、斯维尔、欧特克等公司开展交流,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邀请资深讲师给学生授课。同时,也可以发挥高校教学团队的优势,开展校企间的“产、学、研”的合作,同时也可以为设计单位开展相应培训服务。这样,建筑师在学习和培训阶段就能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绿色建筑评价方面的内容。

3.2 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多开展相应的培训

住建部不断扩大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项目的范围,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软件也较多,常用的软件有:PKPM软件系列、绿建斯维尔系列、天正建筑系列、phonics软件、Ecotect等软件,刚参加工作或者平时这方面软件接触较少的建筑师一时难以掌握如此五花八门的软件工具。所以,住建部在颁布相应规范的同时也应同时推动相关培训项目的开展,以推广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法。比如在每年的执业建筑师培训计划中加入绿色建筑评价的内容,在设计高层次阶段普及相关的内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应该积极加入到培训的行列中来。

另外,图纸的审查也应设置相关的规范,以保证建筑项目较好地落实绿色建筑设计。如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颁布《绿色建筑工程咨询、设计及施工图审查收费标准(试行)》。有了相应的审查标准,建筑项目的实施就能更好的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措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

3.3 建筑师需要有提高自身工作水平的意识

(1)建筑师应该在就业前进行职业规划,结合企业对员工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自身的发展制定一个大致的计划。在学生时代或者工作初期,寻找各种机会增强自身绿色建筑方面的工作能力。

(2)建筑行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建筑师转变思路,寻求突破。在国家提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在绿色建筑越发重要的行业趋势下,建筑设计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视夺度,结合物联网+、VR虚拟现实等新方向,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开拓新思路,不断创新。

(3)建筑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协调工作能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⒒崾菇ㄖ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协作沟通更加广泛和深入,这就需要建筑师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坚持以建筑设计为龙头,在整体上把握建筑项目的方向。

4 结语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将越来越普遍,特别是ASGB 2014的建筑适用范围更广[6],而具备绿色建筑设计及评价能力的建筑师数量缺口仍然很大,这就需要高校、设计单位、建筑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从各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建筑师绿色建筑评价的数字化设计能力水平,力争使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张 川,宋 凌,孙潇月.2014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统计报告[J].建设科技,2015(6).

[3]周 嫱.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 2014.

[4]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