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乐的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民族声乐 教学 艺术
1 前言
中国音乐学院的金铁霖教授为民族声乐的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对金铁霖教授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的精华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民族声乐教学特色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使我们能清晰地认识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艺术的重点及魅力所在。对民族声乐教育实行更具体和细致的透视及客观分析,可为各大院校的声乐教师提供经验和素材,并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在新时期内不断更新、发展而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2 民族声乐教学的精华
对于民族声乐教学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应根据金铁霖教授所提出来的中国民族声乐的七字标准:声、情、字、味、表、养、象。这七字就是我国民旅声乐学派中核心的内容及美学思想的融合,包括了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很多层面,展示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审美这一特征。
2.1“声”
声指的是科学演唱方法及声乐技巧,本质就是学生需以科学艺术歌唱的嗓音技术进行发声训练为原则。同时把科学唱法和民族声乐声音个性及特色结合在一起,让科学性的技术发声与中国民族的语言、作品风格和表达方式等能协调,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契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审美及大众欣赏的习惯。
2.2“情”
情是指在演唱具体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感情表达比较重要。这是由于在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表达与鲜明民族性之间紧密联系,尤其是演唱情感表达方式及方法与中国群众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观众喜好相一致。演唱者在歌唱的时候“以情动人”,声音中充满“感情”就能感染观众,打动观众的心。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练习。
2.3“字”
指的是艺术歌唱的语言吐字,艺术歌唱的语言咬、吐字与生活语言中咬、吐字存在区别。歌者用汉语普通话歌唱民族声乐作品时,咬、吐字的发音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如曲三绝:字清、腔纯、板正;以字带声中“字正腔圆”“以字行控”等等经验理论。在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时,教师解决学生咬、吐字及艺术歌唱技术发声的矛盾,以及真正解决掉这个矛盾时,可以采用矛盾统一这一方法。
2.4“味”
即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的风格及韵味,歌唱者需运用科学演唱技巧及特殊表现手法,唱出民族声乐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及韵味。这种韵味的生成是在歌者熟悉歌曲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以及了解歌曲来自的民族地理环境、民族语言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才能如此完美、准确表达出民族声乐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及韵味。
2.5“表”
即歌唱时伴随的表演及动作,民族声乐也属于表演艺术,在直面观众演唱时,歌者除了用自己优美动听的歌声感染其以外,还要有优的台风、丰富而生动的面部表情、适合的肢体语言等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的辅助手段,创造一种和谐、完美的歌唱舞台环境。歌者的面部感情会随着歌曲内部情感而变化,演唱者还要学会“用眼睛说话”的艺术,用眼睛和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让观众能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和魅力。
2.6“养”
即培养及提高歌者的文化修养、音乐素养及艺术素质,演唱者在具备高声乐演唱的水平的基础上,还需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乐理、中外音乐史等音乐理论的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绘画、文学、书法和摄影等艺术知识,从而提高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帮助演唱者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内容、歌曲情感。
2.7“象”
即歌者的舞台形象、气质及风度,声乐艺术外在需给人美的视觉享受,从而才能在歌曲歌词、旋律及声音中体现美的内涵。因此在演唱之初,歌者必须在后台化妆,以华美的服饰、优雅美丽的形象、纤美的身材、无可挑剔的气质等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让观众体会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美的飨宴。
3 民族声乐教学的方法
3.1歌唱基本状态训练
对于民族声乐初学者的教学,声乐训练之初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一个歌唱姿势,首先是歌唱站立姿势的培养,即身体稍微前倾,重心下移,挺胸收腹保持自然,展现出舒展和积极的状态,站立姿势可在音乐表演室内进行;其次是歌唱呼吸训练,歌唱呼吸需要按照歌曲内旋律的高低、长短和强弱进行调节,教师可采取“急吸缓呼”的训练方式进行,让学生把双手置于腰腹处,呼气放松,再很快把气吸入,直到腰围后背出现膨胀感觉,并把吸进的气进行保持,让呼和吸两种力量能相互配合,造成对抗,在腰部附近产生压力,发“嘶”音将其缓慢呼出。最后进行开口练习,让学生做出“打哈欠”状态,喉咙内会呈现打开的状态,软腭也会随之抬起,能使学生的声音处于垂直、掩盖和通畅的状态,并运用腰腹力量发出“嘿”音,声音需有竖立感,放松其喉部肌肉。在发“嘿”音的过程中,注意声母的起音、中间打开及最后归韵,从而能建立很好的咬字和吐字基础。
3.2发音训练
初学者的发音训练需采取五度连贯音训练方法,由自然声区起步练习。待自然声区稳定后,可让学生向上方及下方扩展,可为学生制定出旋律下行发声练习。发声练习的母音选择,可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其发声训练,因此,不能盲目选用发音母音。初学阶段可采用u、io这2个中性母音进行搭配使用,从u唱到io其过渡比较自然,不会影响学生声音的和谐统一。坚持练习小字一组d,唱至小字二组d或者e,自然声区的训练就是为了实现真假声的合理混合,产生较好的混声效果。等到学生掌握了自然声区后,再进行过渡音训练及高声区、低声区拓展训练。过渡音训练可采取五度连贯音练习法,从而减少学生在过渡时由于心理或者生理上导致的各种问题。如民族声乐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高音较多,处理声音时需柔美,并做好渐强及渐弱、弱高音等的处理。
另外,在学习歌唱时,经常要求声音达到高位置,而最能体现出高位置的声音主要有“假声”,唱“假声”的时候保持喉咙部处于打开、松弛的状态,气息不僵,上下才能连成一条比较垂直的气柱,发出的声音偏向柔和、圆润、通畅和统一的状态。演唱者也比较省力。根据骰声特点及音色,在保持住假声演唱时,将声音放出去,并加上声带具有的张力,进而形成混合声的最佳效果。
3.3歌曲的选择和表现
在民族声乐歌曲作品选择上,需将美声唱法作为选择的基础,再按照学生嗓音的特点进行选择。教师可选择旋律优美、曲调简单的民歌如《康定情歌》《蝴蝶泉边》《走西口》等,让学生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民族唱法需具备科学的发声基础,从而让声音有所发展,进而胜任较大声乐作品。另外,学生还需要对全国各地的优秀民歌进行详细了解,如:内蒙民歌《嘎达梅林》、广西民歌《刘三姐歌曲精选》、江苏民歌《茉莉花》等,从而掌握各民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类唱法。歌曲表现上,学生在演唱民歌时,需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将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特色和思想内容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4 结束语
声乐艺术的综合性较强,它要求歌者在身心、理解力、文化涵养、音乐修养和文学修养等都具有一定的深度。而民族声乐教育更要求歌者的歌声中蕴含民族的风格和韵味,将民族特色表现出来。民族声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仅需具备中国民族声乐“七字标准”,即声、情、字、味、表、养、象,因为这七字就是我国民旅声乐学派中核心的内容及美学思想的融合,让学生能在这些练习中了解民族声乐的精髓,进而将民族歌曲唱好,唱入骨髓。
【参考文献】
[1]郭建民,郭兆龙,赵世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变奏曲――王品素与金铁霖[J].音乐生活,2010(1):15.
[2]赵世兰.金铁霖及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J].中国音乐(季刊),2007(4):232.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兴趣情感发声训练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期,孩子们往往喜欢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带着颗颗童心,对歌唱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少儿声乐是针对孩童时期的嗓音条件、歌曲表现、情感表达等全方面的素质进行的一种科学的声乐教学形式。
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孩子的自身潜质与兴趣。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追求学生气息和发声的准确性,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质。声乐要求我们以一个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声音,以声音的各种变化来传达美与情感,最终使歌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完美地展示音乐魅力。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是少儿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几岁开始学习声乐最适宜
4~6岁的孩子,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一半不到,胸腔小,呼吸浅,多用的是头腔共鸣,因此声音特点是清脆、甜美而明亮。那么,如此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好能够自然发展,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各种形式的儿歌作品,培养孩子的乐感,同时,在表现音乐时,简单的肢体动作的诠释和配合在少儿声乐的训练中尤为重要。
儿童从7岁开始学习声乐是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独立学习发声技巧,可以基本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同时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表现歌曲的能力,有利于少儿长时间的持续声乐歌唱的学习。
二、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三阶段
1.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所从事的活动有兴趣,活动就会成为一种能够使少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其实,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还是比较高的,那么维持孩子这样的状态并进一步提高这种状态,是为下一步的歌唱训练做充分、必要准备的前提。歌唱训练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训练之前,先制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进入歌唱状态,并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及时激励,使学生始终维持高涨的演唱情绪。唱、演、欣赏各个方面同时进行,使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不断扩宽,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2.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少儿对事物的理解没有概念性,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协调能力更是相对弱一些,因此针对少儿的声乐训练,以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感知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加强各歌唱器官的协调配合更为恰当。针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在歌唱中可以有效地协调配合歌唱器官,保留住儿童明亮、自然的音色,在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1)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并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运用气息。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些例子,如吹蜡烛、打哈欠等状态,让学生进行亲身体会,从而陈述自己呼吸时身体器官的变化特征,用这种亲自体会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地解释了呼吸的原理。
(2)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其实是一种艺术化了的说话。儿童歌曲大体分为两大类,欢快的和抒情的。我们常说,唱歌咬字要做到字正腔圆,听众才能轻松舒服地听懂歌曲的内容。那么,在表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歌曲时咬字吐字也略有区别。
在演唱欢快类歌曲时,对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首先要保证快速准确,并马上与韵母结合唱出字的韵母。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舌、喉、腭的动作都非常轻巧、灵活的配合,并必须要用“心”读字,这样便可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演唱抒情类的歌曲时,曲调慢而有序,咬字需把韵头、韵腹、韵尾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会导致出现沉重的鼻音,应在快唱完一个字的韵尾时,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使整首歌曲更加感染人。
(3)喉部打开练习:在歌唱中喉部要求保持打开状态,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细节可以辅助找到这一感觉:当口中含口水想说话时,喉咙的状态就是开着的;人一边打哈欠一边说话时喉头也是开的状态等等,让学生自己亲自做做就能体会这种感觉了。
(4)面部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始终保持面部机能的自然放松状态。歌唱中易出现的下巴僵硬、不会微笑等问题,都会影响歌唱声音的正常发挥。一般说来,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通常处于比较理想的位置。当笑肌抬起时,口腔内硬颚和软腭随之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会自然打开,这是最理想的歌唱状态。歌唱的初学期,应该建议学生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自己的面部状态是否自然放松、是否协调美观。
3.歌唱情感与表现力的培养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不具有像形状、色彩等的可视性特征,因此,它需要对审美知识进行不断的获取,对审美经验进行不断的积累,才能具备深刻的审美理解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歌时,首先应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针对不同的内容运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感表达等,给出相应的引导。歌曲中的一些力度、速度、强弱等记号都可以帮助理解和表达音乐形象。孩子们的歌声是纯真的,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同时,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更能立竿见影。让学生从小就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尤为关键。在教师帮助理解音乐语言的同时,视听的结合,如对美术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同时加强,可以促使儿童情感对音乐更快、更准确地产生共鸣。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要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涵、情感表达出来,使歌唱者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学生歌唱表现力的培养更为关键和重要,要求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并能够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感染自己、感染别人。
三、对少儿声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随着人们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少儿声乐的培训课程也风起云涌,很多声乐教师都在通过自己对声乐的理解与研究,设计出多种独特、有趣的声乐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歌唱能力。
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我,对于如何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以一种新颖独特并且深受欢迎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也做过很多的思考和研究。期间,通过一些网络和书籍,刘锐老师的“快乐歌唱”教学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孩子的天性是纯真快乐的,以玩耍、游戏的行式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歌唱学习中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歌唱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孩子与生俱来的表现欲,同时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孩子们而言,动听的歌唱不仅可以引导其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同时也可以使其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声乐的学习实践,可以使孩子锻炼其心理素质,提高其表演能力,同时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喜悦。总之,少儿声乐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继续学习、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品川三郎.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吕永深、缪裴言译)[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郑兆琳.21世纪儿童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多元化发展;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36-01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一)继承与吸收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在绵延的时间里,它继承了传统的民歌、唐诗、宋词、明清曲艺和诗经、楚辞等传统艺术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吸收和提炼了其多种艺术思想和艺术形态的精华,慢慢的从众多的古典艺术形态中抽离出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态上,既可以看到我国缤纷古典艺术的结合,又可以看到我国缤纷古典艺术的创新。
(二)借鉴与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外交往的力度逐渐加大,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西洋音乐学校的出现和西洋音乐教育的普及为我国的艺术文化领域增加了新的色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流行音乐对内陆的广泛渗透,为我国的民族声乐带来了新的审美观念。对西洋音乐元素的借鉴和创新,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不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水平。
(三)融合与发展
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优秀的音乐人才远赴海外,学习外国的音乐艺术,他们回国后,所学的西洋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的演唱、表现形式展开了相互的学习和借鉴。通过学习和借鉴,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实现了相互了解、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在表演技巧、理论实践、艺术创新、艺术培养等方面,指引了我国民族声乐科学、系统、多样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表现特点和演唱技巧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表现特点
1、演唱个性的多元性
我国民族种类较多,各个民族根据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有着体现自身民族特点的演唱风格。
2、演唱语言的艺术性
我国民族声乐在演唱上强调“字正腔圆”,要协调好发音与咬字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发音咬字准确的基础上体现演唱者动人的声调,使的歌唱效果甜美好听、音质红润饱满,实现寓意准确、发音清晰、精神不折、气节不倒的艺术境界。
3、演唱音质的表现性
在任何音乐艺术中,音色、音质是关键的审美标准。在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过程中,追求音色的厚实、甜美,讲究咬字的清晰、准确,在艺术的表演形式上能够实现很好的表现性。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1、头腔共鸣的发声区域在鼻腔上方,在演唱时颌关节打开,进行声波的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让发出的声音感觉明亮、集中。
2、口腔共鸣是人的声音从喉咙出来到达的第一个共鸣腔体部分,它要求口腔在自然打开的条件下,气息通过声带发出的基音顺着硬腭向上的方向运动,进而使气流在离开咽喉之前,实现口腔前部和上部共同的振动,使得发音圆润饱满、音色动人。
3、鼻腔共鸣要求基音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气流在口腔硬腭上的集中点向后进行移动,使得口、鼻、喉腔之间的空间更大一些,声波传到这些腔体时使得声音更有穿透力。
4、胸腔共鸣适应于低音区,它要求咽喉腔在半打开状态下发音,使得声波在喉头附近有更大的振动,进而传递到整个胸腔引起共鸣,可以让共鸣器官达到一定的放松,实现气流的自然涌动。
三、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中需要优化的一些地方
1、在自然形成阶段,由于学生的声音没有经过训练,要凭借自身的条件进行模仿,通过对乐曲的不断练习来体验对发音、节奏的把握。
2、在纠正练习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这个时候学生会很不适应教师纠正后的发音,个别学生会出现短暂的水平“退步”现象,这种现象是暂时的,教师和学生要积极调整好心态,努力度过这个阶段。
3、在系统、科学训练阶段,教师和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配合,彼此形成默契,学生会很快的进入科学、系统的成型阶段,可以完美的去演唱曲目了。
总而言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悠久文化沉淀积累的精华,作为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教者,笔者倡导所有的艺术界的同仁,不断加强学习,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人才。
一、声乐艺考的现状
在声乐艺考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县级高中,这其中也有不少的声乐艺考生来自农村地区,对声乐知之甚少。也有许多人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靠文化课成绩考不上大学,才被迫走上声乐艺考的道路。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是因为真心地喜欢歌唱,为了自己的梦想,才选择了声乐艺考之路。声乐艺考生的数目虽然众多,但是他们在嗓音条件、音乐素质、艺术修养等方面相差较大,可谓鱼龙混杂。同时,有些声乐艺考生在观念上对声乐的学习存在误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认为声乐学习可以速成;(2)“大嗓门”派;(3)表演性差;(4)心理素质差;(5)实践经验少;(6)在选择高考曲目上贪大求难;(7)各类艺术院校招生信息掌握少,报考院校盲目性很大。
二、针对声乐艺考生声乐教学的思考
1.声音概念的建立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
声乐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正确的声音概念的指导下,构建演唱者自身乐器并熟练运用这件乐器的过程。所以,人们会问,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声音是错误的?好的声音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这就涉及到正确的声音概念的问题。许多学生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而盲目地去学习唱歌,致使自己走了很多的弯路。
那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概念是正确的呢?邹本初在他的著作《歌唱学》中对于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归结为八个字:通、实、圆、亮、纯、松、活、柔。而金铁霖教授在说到歌唱的声音时,他主张具有真声同时又具有假声的“混合声”,这样的声音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通畅、圆润和高位置。笔者认为,正确的声音概念最主要的方面有:通畅性、松弛性、圆润性。这三点基本上能体现出正确的声音概念的实质内容,也便于学生理解。通畅性,主要是指声音的上下通畅,自然流畅,有一种“竖”的声音柱的感觉,没有阻碍感和憋闷感,舒服自然。松弛性,指声带的起音要自然,声音的流动自如,声波的震动规律,声音不紧张,发音器官放松。圆润性,指的是声音的音色圆滑,声音柱有光泽,具有柔和而温润的特性。在对声乐艺考生进行声乐训练之前,教师应把正确的声音概念传授给他们,使他们的目标明确,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这对他们的学习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简单化、具体化、生活化
针对声乐艺考生的声乐教学,属于声乐基础性教育工作,也是整个声乐教育过程中的启蒙阶段,面对的是声乐基础较差,甚至是没有接触过声乐的“白纸”状态的高中生。因此,从教学方法上,声乐教师要尽量做到简单化、具体化、生活化,应用生活中的例子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把声乐描述得很神秘、很抽象。
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切忌专业化、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气息下来”“腔体打开”“高位置”等。不是说这些声乐语言不正确,而是这样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引起声乐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困惑。相比而言,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用“叹气”的感觉把气息顺下来,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用“哼鸣”的感觉去找高位置。
声乐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加上一些必要的手势和动作,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声乐的内在联系。比如,教师可张开双手的手指,像抓住一团面一样,并向相反的方向竖向拉伸,来向学生解释声音和气息对抗的一种状态。
声乐教师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声音的内在感觉画出来。比如歌唱的过程当中,会感觉体内有一根声音的柱子,声音和气息是混在一起的,这根柱子就像一根烟囱一样,内置在体内,它的底座要座在演唱者的腰部,一直通过头顶。这些都是主观感受,但对歌唱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当老师把这些画出来,可以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体会。
3.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化
在对声乐艺考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因为他们的声乐基础差,而把师生关系搞成是一种等级关系,老师就是权威,学生就必须绝对服从。笔者认为,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且学生自己占教学活动的主导,是他自己去探索自身这件乐器,并且熟练运用这件乐器,而声乐教师只是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避免学生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使学生越过一些障碍。所以,在整个声乐的教学活动中,一定是学生占主导,而教师起到辅佐学生的作用。
在对声乐艺考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首先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教师相对于学生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经验和知识,而且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可谓各不相同,更需要声乐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一定的用声方法。声乐教师不要想着让学生去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一道去探索、去找寻学生自己的声音,始终充当学生在声乐的探索过程中的辅佐大臣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声乐教学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4.开设声乐艺术赏析课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声乐艺考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舞台经验少,艺术视野较窄,所以,很多学生对歌唱表演艺术的基本标准不明确。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声乐艺考生开设声乐艺术赏析课很有必要。这门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赏析、观摩,并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一些歌唱家的演唱,如为什么好,好在哪些方面。教师不应对学生探讨的内容加以限制,而应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和探讨,可以是任意方面的内容,只要学生自己觉得好的地方都可以探讨并加以学习。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成功的歌唱家的比赛、演出视频资料,或歌剧、音乐剧、舞台剧等,让学生去开阔艺术视野,去借鉴,去学习。此外,教师也可找一些学生的实践录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比较自身的情况,去改正一些平时自己不注意的地方。
除上述内容外,声乐教师还应对声乐艺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考前的紧张。这也是声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声乐教师还需要向声乐艺考生传授一定的嗓音保健知识,这将对保护他们的嗓音起到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师还要广泛了解各类艺术院校的招生信息等情况,指导学生报考各类院校,从而减少学生报考的盲目性以及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艺考的成功概率。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关键词:声乐比赛高校声乐教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声乐比赛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高校学生认识自我,丰富自我
声乐比赛都是比较专业的比赛,选拔的标准和要求都非常高,对想要晋级的选手提供平台的同时也提供更多磨炼自己的机会,参赛选手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在一轮一轮晋级赛中清楚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找到自我的特点和优点,同时也要深刻认清自己的缺点,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我的不足。所以在高校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去审视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通过讲解和分析声乐比赛中那些成功晋级决赛的选手是如何成功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认识自我、挖掘自我的好处,同时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丰富自我。
(二)有助于高校学生提升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声乐比赛尤其是大型的比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非常高,那些表现不俗的选手基本上都有着良好的唱功,娴熟的歌唱技巧,良好的心态,以及优秀的舞台表现能力等,这些能力虽然是声乐比赛中的要求,但也是每个与声乐专业相关的高校学生对自我设定的目标。高校声乐课堂上,教师不仅培养学生如何提高唱功,还应该更加注重关于歌唱技巧、舞台表现力、心理素质等的培养,通过分析每一个歌手在参赛中的表现实例来帮助学生们培养如何提高对声音的认知,如何高效发挥技巧,如何突出个性、提升舞台表现力等能力。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参加一些专业的声乐比赛,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对于音乐相关知识的讲授都是一笔带过或简单照本念经,很难引起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重视。而在专业的声乐比赛中,不仅仅是对唱功的考核,不是仅仅把歌唱好就够了,而是需要对音乐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等都要有深刻的了解;同时选手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比赛中从容镇定、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以及处理突发事故;当然,竞争意识也是一名优秀的选手在声乐比赛中所必须具备的,在日渐竞争的比赛中,尤其是经历过一轮轮选拔后,选手要承担非常大的压力,如何在更加残酷的竞争中,在一群都非常优秀的对手中脱颖而出,需要选手要有强大的竞争意识,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成功突围。所以在声乐比赛中,对选手的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比赛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片面认知,提升自我音乐技能、音乐素养的同时,也对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其能够均衡发展自我的综合素养。也打破了传统高校声乐教学的弊端,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同时为社会培养歌唱能力、音乐素养、心理素养、竞争意识等综合素养兼具的人才。
(四)丰富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近年来声乐比赛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都在进行不断的创新,这对于高校音乐课堂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在声乐比赛的舞台上,选手选择的曲目不再是以流行音乐为主,而是糅合多种风格、多种情愫、多种故事等特点而进行展现的演唱内容,可以是新歌,也可以是经典歌曲,可以是大众流行歌曲、也可以是小众歌曲,可以是流行时尚风格,也可以是民族纯朴风格,可以是原创歌曲,也可以是经典改编歌曲,可以是边舞边唱,也可以是深情独唱,可以是激情对唱,也可以团队轮唱……声乐比赛丰富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为高校声乐教学增加了更多可供选择和学习的素材和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创新的机会,高校声乐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分析优秀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改编歌曲,自己去创作与歌曲相符合的表演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启发他们创造更多的歌曲内容和表现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高校声乐课堂更加丰富。
(五)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
近年来,声乐比赛中评委对选手关于歌唱的技巧、气息的运用、高低音的转换、音色的处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也提升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标准和艺术标准,同时在近年来举办的声乐比赛中,出现了一些特别的唱法和特殊的声音,比如在CCTV-3《中国好歌曲第二季》中脱颖而出的苏运莹,其声音和唱法都非常特别,表面上可能大众无法深刻理解她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她的风格深深地印在大众的脑海里,并且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而且逐渐被大众所喜欢,她的原创歌曲《野子》更是成为热门歌曲;这说明声乐比赛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审美标准。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特色,启发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特色,挖掘他们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二、声乐比赛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声乐比赛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对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多新的素材、元素以及可供参考和研究的案例,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对高校学生心态、对声乐教学模式消极的影响,需要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上及时纠正和规避这种消极的影响。
(一)扰乱高校学生的心态
随着声乐比赛的创新和变革,深受高校学生的青睐,尤其是一些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引起高校学生的热切关注,声乐比赛让很多学生看到了站在舞台上成为焦点的兴奋,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增加了他们坚持音乐梦想的信息,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和心态。一些节目中出现的炒作事件,“一夜成名”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开始扰乱学生原本安分的心,开始对音乐、对学习产生浮躁心态,他们为了成名甘愿放弃自己的学业,为了追求名利而违背自己学声乐的初衷,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对学习声乐的情感态度,扰乱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和风气。
(二)对声乐教学理念的冲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注重唱功的锻炼、技巧的学习和表现力的提升等,但是声乐比赛的盛行,让很多学生更加关注哗众取宠的唱法:“盲目飙高音”“随意炫技”“花样”表现力等,反而忽视了高校声乐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同时,一些同学开始喜欢模仿某些歌手的唱法和声音,从而忽视了自己本身的特色,学习声乐更重要的是探索自己的特色,发掘自己的优势,从而建立自己的风格,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一味的模仿只会让学生忽略了技能的提升,放弃了自己的特色,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偏离学习的目的,这显然和高校声乐教学的理念是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