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范文第1篇

诗歌欣赏音乐美节奏运用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才统称为“诗歌”。“诗”与“歌”自古就是水融,不分彼此的,“诗”即“歌”,“歌”即“诗”。古代的《诗经》,极盛时期的唐诗、宋词、元曲,在当时就是为人们吟唱的歌曲,有的还颇为盛行,“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凡有井水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也很重视现代诗歌的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优秀的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歌里的音乐在我的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与韵律上。诗歌的节奏,就是一连串的声音的高低、快慢和停顿,相当于音乐的节拍,没有节奏,就没有诗歌。格律诗的节奏形式,五言的主要是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的大多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现代诗也是有节奏的,它的音节也是有变化规律的。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然句子长短不一,字数多少不等,但节奏鲜明,基本上是以三字为一顿,与歌曲的3/4节拍颇为相似。

此外,诗歌的音乐美还体现为韵律和谐。诗歌讲究押韵,即每句或隔句的最末一个字用韵相同或相似。选韵的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音乐气氛,传达不同的情感。例如舒婷的《致橡树》,诗歌中的“你、己、曲、仪、雨、起、里、意、戟、离、息、依、里、躯、地”的韵脚为“ī”或“ǖ”,读音相似,发音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柔和细腻的情感。一般来说,抒发高亢激昂感情的诗歌,常常使用响亮的阳韵(带鼻音的韵母),这种韵母洪厚响亮;抒发优美、细腻,或悲怆、凄楚的情感的诗歌,多用不太响亮的阴韵(不带鼻音的韵)。此外,诗歌常常运用章句重叠的手法,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对应的只换几个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章句重叠,回旋反复,犹如歌曲的旋律,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由于节奏和韵律,便形成了诗歌特有的音乐美,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朗朗上口。

因此,在诗歌的欣赏与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与旋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旧体诗有格律,讲究押韵与对偶,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格律诗的音乐美。现代诗歌没有这些要求,现代诗歌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节奏丰富,变化多端,很难找到统一的格式与规律。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呢?我们可以借用歌曲的元素与形式来体会这种音乐美。

歌曲有鲜明的节拍,诗歌也是如此。以下以《再别康桥》为例,找出这首诗歌的节拍: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西天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歌的首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末章“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重章叠句,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这两个章节以双音词作为状语,诗句以六字句为主。其余各章节也多以双音词或三音节词作为定语或状语,如“轻轻的”“河畔的”“软泥上的”“榆荫下的”“悄悄的”,每一章节的诗句也是以六字句为主,因此可以以3字为一拍,套用歌曲的3/4节拍来吟诵,其中的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可以延长其中一个字的时长为一拍(在歌曲中用增值线“__”表示),或两个字合为一拍(在歌曲中用减值线“XX”表示),于是,这首诗歌的节奏可以用歌曲的简谱表示出来:

再如,诗歌《祖国・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我的母语/热血一般的黄河的波涛/我的母语/是群星一般的祖先的名字/我的母语/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我的母语/是春鸟舌尖跳动的民歌中国/我的母语/是丁香凝结的雨巷/我的母语/是傲雪绽放的红梅/我的母语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我的母语/是划开天幕的雷电 /奏响黎明的号角/我的母语是一种链接/我的母语是一种文明/我的母语是一种财富/我的母语是一种骄傲……

在这首诗中,“我的母语”四字句回环往复,形成这首诗歌的主旋律,这个诗句可以2字为一拍,以2/4的节奏来演绎,或可以4字为一拍,以4/4的节奏来演绎。

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句子成分特点的分析,借用歌曲的节拍,来确定诗歌的节奏。

在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诗歌,就能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在朗诵时还可选用与该诗歌节奏以及感情相符合的配乐,达到“歌”“诗”合一的和谐。这或许就是诗歌给人们带来的一个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审美体验。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作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提高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了匹配社会需求,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点。音乐教育能够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音乐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先机。谁也不能否认,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已经发挥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然而音乐教育仍然是高中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高中音乐教育至今难以匹配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音乐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美育落实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能够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念,因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美育是一个熏陶、感发的过程,是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的一种精神激励。在现代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作为一项非智力因素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育能够帮助人更新自身的情感,使人能够合理的沟通理性、感性,促使自身协调发展,进而拥有健全人格。现阶段,市场竞争激烈,现代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大,音乐作为美育落实的重要途径,能够在感染人的同时丰富人的想象力,提高人的文化水准,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二)音乐资源具备潜在素质功能

音乐具备强的感染力,当人通过听觉进行审美时,音乐会传递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会作用于人的身心,参与人各项素质的构建。因而,音乐可以全方位地影响人的素质:在生理素质方面,音乐可以促使人身心健康;在心理素质方面,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感,使人拥有高尚情操;在文化素质方面,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文化水准,开阔人的视野,使人拥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在民族意识素质方面,音乐可以帮助人了解热爱自己的民族;在思想素质方面,音乐可以使人的情感品质朝着高道德情操方向发展,使人朝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音乐可以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三)音乐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的迫切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生产力时代,社会已经发展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尊重人创造、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号召能够构建人与人友爱团结、沟通合作的良性氛围。音乐教育无疑为实现上述目标创造了条件,利用音乐教育的感知力,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关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得以强化,融洽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素质,对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四)音乐教育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要求

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党十五大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造能力被列为重点。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因而音乐是美育、更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我国高中学校培养优质人才提供了指导和借鉴的材料。

二、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状况分析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高中音乐教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来,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已经制约了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师资力量缺乏。音乐教育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然而大部分高中学校的音乐教师引进力度不够,现有的音乐教师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第二,教育设备简陋落后。音乐设备的投入力度不够,师生对音乐设备的重视度也普遍不高,使用中的音乐设备经常被损毁,短缺的音乐设备难以及时补充。第三,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因为音乐教育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副课”,很多学校为了迎合高考,不断压缩副课课时,有限的教育时间难以为教育者设计完整的课程体系创造条件,教育者的教学内容也因此支离破碎,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工作难以提升教学效果。第四,学生未能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制约,我国人民普遍未能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在不良的社会氛围之下,学生的思想被误导,很多人因而不重视音乐教育,敷衍对待教育问题严重。第五,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差。由于高中学生的主要精力被放在应付高考方面,音乐教育因此只沦为口头上的空洞套语,由于音乐教育被忽视,很多学生都缺乏音乐基础,还有一些甚至不懂得如何欣赏音乐。

三、提高音乐教育实效的策略分析

音乐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状况不容人乐观。社会各界应该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可以从如下几点出发:第一,正确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认知,将音乐教育做榻逃的一项系统工程;第二,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为落实优质的高中音乐教育夯实基础;第三,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改革现有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信心。

四、结语

音乐作为一门表达人类思想和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有着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将音乐作为一门学习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养成良好的素质,但是音乐教育不等于素质教育,因而无法涵盖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社会各界应予以重视,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音乐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教育实效、提高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欣.论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中北大学,2015.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音乐教育;整合;理论支持

作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学校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在社会教育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也在被相关的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人员所重视,并且在很多学校中已把德育教育工作摆在了整体教育体制中的首位。国家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保障,使德育教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基于此情况也提出了一大部分的重要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中,音乐教育属于一种典型的艺术教育形式,同样也需要划分到德育教育的范围之内,并且对于一个学校的完整程度来说尤为关键。在多数情况下,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密切,有着极大的联系,其中也能较为准确的揭示出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音乐教育意义。将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并对这一方面的理论支持进行必要的分析也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的教育综合实力,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一、加强德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程度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德育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很多的教育机构与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相对缺少正确合理的德育教育方式手段,对教育的内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缺少教育创新,因此也就导致了我国在德育教育上的效果不佳。我国的相关学者对此方面也投入了一定的研究,总结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发现我国社会经过现代化改革的洗礼,并没有走出自身的有一定特色的教育道路,更多的是在重复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的道路。在很多的情况下,不道德的事件在社会中频有发生,造成了社会德育的一种缺失现象。因此,在教育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也显得刻不容缓,可在根本上对很多不良现象进行改进。长期以来,德育教育与学校的音乐教育之间就存有极强的联系性,二者相互作用生存,并且也经历了多次的教育改革,成为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从音乐学科上来看,音乐学科本身就具体有很多的情感性、体验性以及生命性,在学生的人格教育中可体现出极大程度的现实意义,并能陶冶思想情操。因此,透过这一情况可以发现音乐学科中隐藏着的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尤其在学校的德育教育资源的紧缺情况下,就更应当对德育与音乐学科进行必要的整合,使之形成一种新型的德育教育体制,也能更好的将德育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发挥,也保证的学校音乐学科的教育水平,将教育向协调稳定的方向带动,提高教育综合实力。

二、对德育与音乐学科教育的创新需要

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德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在实际完成德育任务,在很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德育理论内容。对于此方面的重要性,我国的相关学者也在很多的不同方面做了一定的论证工作[3]。首先来说,德育教育方式是我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其次,其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也是对德育内容产生实际教育影响的一种必然手段;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中介;其德育的实质也是影响着其中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影响作用下,德育方法也略显落后,并且教育形式单一,很多学校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此方面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德育教育的改革也是很多学校与教育机构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并且有必要对此进行一定的模式创新。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探索后。具体的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也变得科学完整,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体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有多项工作所共同决定,并且也比较普标,效果也比较平衡。也可以说,从某种角度来看,对德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也是实际的教育创新需要。

三、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拓展

德育是教育整体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恰巧是实施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自从我国颁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以来,其中就对艺术教育面进行了具体的解释与规定。对于学校实施美育以及德育教育来说,艺术教育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以及实现德育与美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对于整体的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体上也可以加强社会的综合文明建设,从而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提升学生的治理与身心健康水平。在教育的整体体制中,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当对我国的音乐教育功能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其向多样化发展。其中对于音乐教育的内涵也要有所重视,通过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拓展加强对于音乐教育的内涵灌输,使其具有的德育功能更加完善。综合当前的德育情况,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人们所无法忽视的,需要在这一教育领域中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保证音乐教育在德育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整体上从教育入手,改善社会的德育情况,同时对德育与音乐教育进行合理的整合,保证其教育体制的完善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的影响下,德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可在最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综合德育情况进行完善,并整体上加强社会的德育进程与水平。音乐作为传递德育的重要教育形式,还需被我国的学校以及教育机构所不断重视,以此保证我国综合教育实力。可以说,将德育与音乐教育进行整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也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建,张浩.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的理论支持[J].民族音乐,2014,No.24202:125-126.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学审美修养

众所周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音乐教学又是美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中,将美育溶于音乐教学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运用音乐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

要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首先要培养学生音乐文化学习心理。笔者运用音乐教育理论,把学生引导到对音乐欣赏的氛围中。例如:在欣赏《党啊,亲爱的妈妈》一歌时,笔者有意以“唱段”与“讲析”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美感,向学生明确的指出,通过歌词的续、断、强、弱、旋律、节奏、和谐、配乐等等,来表达演唱者以及人民大众对党的赞颂与感激之情。在聆听《十面埋伏》时,笔者又借助乐曲中的氛围,让学生渐渐地感受到当年十里沙场、战马驰骋、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惊心动魄情景,体会到凄壮悲愤的激烈感情,为当年项羽的战败而感慨,从而思索历史给予后来者的启示。如此以来,学生便在音乐的欣赏中,随之悲而悲,乐而乐,更好的充实了知识,加强了音乐与美学的素养,明确了审美意识,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与生活的激情。总的说来,学生在音乐欣赏与讲析中,明白了音乐是一种听觉意识,它主要以音调的高低变化和强弱关系来揭示社会,反映生活,在直接感受到音乐形象美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美。

二、发挥“三势”,强化音乐的审美作用

所谓的“三势”,是指音势、手势和情势。它们对强化音乐的审美作用,帮助审美主体(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起到关键作用,笔者在指导学生演唱中,首先示范,用音乐美、手势美和情势美去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无表情而痴呆的演唱是没有美感的。尔后,再指导学生借助“三势”的演示、强化,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曲妙而观者知其善”明白了音乐的真谛,扬善弃恶,学生的心灵在“三势”的沐浴中得到了最大的陶冶,笔者指导的团队,曾在本县的多次独唱合唱的比赛中获重奖。

三、利用演唱技巧,加强学生对美学的认识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现实意义

在知识经济日渐发展强大的21世纪,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理所当然的被人们高度重视。

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在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还有净化心灵和教育等美育的功能。音乐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适应社会能力的社会素质,并提高了人的品德修养,对人的审美评价与鉴别力、表现力、想象力、认识学习能力、创造力、协调能力与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起到其他智力因素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一个人综合素质,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通过培养个体思维能力、社会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等方面,提高个体的素质,从而达到当前形势下的“育人”的目的,也即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并有效的影响着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使实施素质教育迈开了重要一步。但在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日渐显露,使我们在对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推进作用不得不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问题

(一)开设特色班

学校、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是做好培养每一名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只热心于做 “选尖培优”,集中开办音乐特色班。上课按“尖子”“苗子”的层次施教,以期能多选送几个考入音乐院校,而漠视了多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偏离了基础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二)轻视音乐教育的作用

从教学方法和设施方面来说,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没有明确音乐教学目标要求;不按国家规定开设音乐课程,不上足音乐课,或者课程表标上音乐课,实际上是改上其他课程。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资料几乎是零,音乐教育设备奇缺;音乐师资匾乏,有音乐教研组的并不多见,而校长或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对此却往往熟视无睹。

(三)一味追求竞赛获奖

一些部门为显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举办一些和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多大关系的竞赛,学校缺乏正常的活动训练,临赛抱佛脚,早、中、晚练,节假不休,甚至影响上课也不在乎,以求通过少数参赛学生为学校撑门面,给自己争名声。过分追求获奖名次反而伤害了音乐教育本身。偏离了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面对音乐教育存在于素质教育中的不同问题,如何做到音乐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正确与学校教育结合,并通过音乐教育手段提高个人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以上情况不禁要探究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方法。

三、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创新

在正确地把握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音乐教育的创新,从而更加有力的促进素质教育。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教师、学生、社会氛围的综合体,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产物,必须综合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将音乐教育推上更高的台阶。

在协调音乐教育教师、学生、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主要运用因材施教方法,针对层次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教材、运用多样的教法和教学手段、并加强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等方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应首先着眼于学生对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要让学生摆脱被动的接受学习,使之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创造式学习,关键问题是要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让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情感体验,也要给学生创造很好的活动空间。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尝试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走出一条音乐素质教育的新路,不断丰富和完善音乐素质教育的体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触及人们心灵的教育。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对塑造高尚的人格,陶冶美好的心灵,提高全民族的修养和素质具有强大的渗透作用和推动能力,人们在音乐活动的熏陶和感召下认识美、创造美,陶冶情操,使精神得到升华,以达到完美崇高的境界,音乐对人的智力发挥,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方面都有帮助,这就肯定了音乐教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方面具有的特殊能力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关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任务与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努力,才有可能达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完美结合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程彬.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