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本综合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素质;创新能力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不断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加深他们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可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化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通常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科研意识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首先为科研意识的培养,即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地学会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化学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有效途径。而在有机化学实验前严抓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和预习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进行科研意识培养的关键。实验预习报告内容包括明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查找一些有关反应物、产物、溶剂等的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并了解其理化性质、毒性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化合物性质的习惯,从而有助于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的预习工作还包括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校园网的丰富资源,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认真查阅资料,查看该实验有没有人研究过,有哪些实验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些实验各有什么改进,从而促进学生科研意识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发挥出较好的思维水平。
二 动手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单元操作包括蒸馏、洗涤、干燥、过滤、重结晶、熔点和折光率的测定等,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应该规范操作,严格要求,从简单的仪器操作抓起,同时结合有机化学的特点,仔细、正确地进行解讲,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动作是规范的,什么样的动作是正确的,通过教师周到细致的描述与学生多次练习使之变成他们牢固的实验技能。操作时要求学生既要大胆动手,又要细心认真,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操作,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这部分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这些都能为以后的专业实验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科学态度的培养
科学研究需要实事求是,这种品质在需要讲诚信的今天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实验开设包括基本单元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验证和综合设计实验四大部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是告诉学生如何操作,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这时教师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只看实验数据而不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学生就会一味地追求完美结果,弄虚作假,这样就谈不上科研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正确教导他们,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若没有得到理论中预想的结果,就要想方设法找出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解释。要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即使得不到理想的实验结果,但是总结到实验失败的原因,也对他们的科研素质培养意义远大。
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思维的灵活性强,才有应变能力,才有创造性,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通过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有利于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演示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现象所产生的好奇感,启发学生寻找疑问,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做实验时不能只重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捕捉现象,总结发现规律,利用实验手段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通过分析可知其为平衡反应过程,根据平衡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学生容易想到采用过量的酸或醇,或除去反应生成酯和水的方法提高产率,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想象出分水装置的雏形。同时,让学生思考能否有更好的装置完成同样的操作,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学生在实验课上由等待老师告诉答案变成主动找出答案,实验过程不再是简单重复课本的要求,而是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通过实验,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有了清晰的概念和深刻的认识,然后在生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形成了理论与实验辨证统一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探索、不怕挫折、锐意进取的精神。
五 团体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
现代化的化工生产及工艺开发设计涉及到工艺、工程、水电气、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运用,一个人是难以胜任的,即使能够胜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具有协作精神的工程人员在人际关系融洽的环境中,更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因此,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怎样当好助手的素质,配合他人做好工作。在做有机化学实验时,每次有机实验一般都是一个学生或最多两人一起完成实验,学生之间缺少相互合作。如果教师能将一个实验系统化,分成几个平行部分,将学生分成几组,协作、合作完成一个实验,最后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汇总,这样实验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团队的共同行为。例如在肉桂酸的合成实验中,我们根据文献将肉桂酸合成实验设计为正交试验,根据相关因素设计正交试验表格,将学生分成九组进行试验,让学生合作完成正交实验表格,最后由他们共同探讨该实验的影响因素排序并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同学们共同分析、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合作建立起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六 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 质量管理 基本原则
ISO9000标准是国际化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诞生于工业行业,在吸收各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做了多番修改,形成最新的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1.2指明了其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①然而综合档案馆的质量问题一直被忽视,档案工作者更多的是关注档案这一客体的质量,对于其他各方面,如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还未关心。作为党和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储备力量,综合档案馆更应该适时地引进先进理念完善自身发展,但是在引进先进理念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标准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及基本原则,秉承“吸收、引进、借鉴、发展”的原则,制定适合综合档案馆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确定
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要素,即组织、产品、顾客。这三大基本要素是任何一个组织所具备的,但是综合档案馆是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其在组织管理、输出产品及服务用户上与企业略有不同。
(一)关于组织的分析
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同一目标、按照一定的形式、分工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档案法》第八条已明确指出了档案馆的性质、目的、组织形式、职责。“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②可见,综合档案馆是具有自身服务职能及管理权限的组织,同样存在着“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接收、收集各归档单位形成的文件,经过一系列的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宣传等工作,最终形成有序的、方便利用的案卷,以达到最终为其他组织和个人利用的目的,是完全符合ISO9000标准所明示的组织体系。
(二)关于产品的分析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并非有形的实物产品,而是为用户提供具有凭证及参考价值的信息及服务,二者都是无形的。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③从文件到档案本身就是一组输出的过程,档案信息也就是这个过程的产品,档案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存在形式,档案信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取决于不同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服务是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另一产品。档案馆所提供的服务由三个要素组成:档案馆、用户及档案馆与用户之间完成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与服务过程都是在与用户的接触中发生的,不同的档案用户对档案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价值形态及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档案馆也要及时更新服务观念、服务方式,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关于顾客的分析
顾客是指享受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档案馆的顾客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档案信息服务的各层次、各类型的利用者。综合档案馆的顾客主要有以下四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查找先前的记录,从中得到依据及参考信息,以保证各项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术研究者,寻找古今中外可借鉴的信息以填充学术材料,以传承历史文化;影视、新闻工作者,借助档案馆丰富的资源制作回首往事、展现地方特色的剧作、记录片、报道材料等;其他个体,个人利用档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借助原始档案以提供凭证,解决争端及棘手事件。
二、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0 标准的精华思想,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的理念与经验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精炼准确的语言所表述的、具有一般通用性质管理准则,是建立与实施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结合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把握八项基本原则,是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严格遵循的准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点
以顾客为关注点是ISO9000标准成功运行的指导思想,也是综合档案馆存在的动力,只 有用户有效利用档案,才能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档案馆的发展依赖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一切工作围绕用户的需求展开,了解用户眼前的及长远的需求,明确用户潜在的、隐含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综合档案馆保存的大多是党政机关形成的档案,相对于企业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来说,综合档案馆的用户相对分散,且具有不确定性,有组织,也有个人,对档案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综合档案馆在实施本原则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不同方法调查、识别不同类型档案用户现行的及潜在的需求与期望
档案利用群体不同,档案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而言,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治作用;对于专家学者而言,档案具有文化、教育作用;对于个人而言,档案具有凭证、参考作用等等”,档案用户的期望主要体现为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实用性。分析档案用户各群体的比例、查档方式,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2.确保档案馆的质量目标与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相一致
最高管理者在制定质量目标时要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宗旨,以实现用户满意为最高目标,并在全馆范围内建立沟通与理解的平台,确保用户的利益为档案馆工作的方向。档案用户的需求是具有时效性的、是不断变化的,综合档案馆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要时刻与用户保持联系,了解用户需求动态,及时更新服务方式方法,始终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最高管理者及各层管理者的重视度,领导者应求真务实、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确定综合档案馆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为确保组织的宗旨与运作方向相统一,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具有创新、发展、挑战性的战略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在全面考虑各方(包括供方、员工、利用者、社会等)的因素,为综合档案馆制定具有本馆特色、创新发展、富于挑战性的战略目标,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策划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2.创造适合员工发展的内部环境
为员工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空间,对员工在本岗位所作出的特殊贡献给予肯定并加以褒奖,营造竞争的氛围,鼓励创新,激发员工潜能的发挥,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员工在融洽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各部门之间权责分化、互相推诿,各岗位员工擅离职守、工作怠慢的现象发生。
3.建立具有良好道德伦理、价值共享的管理文化
尊重人才、吸引人才是综合档案馆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将综合档案馆的管理升级为馆内文化,使得员工在软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办公。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可利用的相关软硬件资源,让员工在自范围内发挥其创造性。
(三)全员参与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馆创新发展的源泉,是档案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从人力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本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人本管理是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通管理模式。综合档案馆在进行人本管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让档案工作者明确自身在馆中的价值
树立档案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明确其所处岗位的重要性,对本职工作的职责、权利有所了解,勇于承担责任,面对挑战,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本岗位的工作目标,并配合好下一步的工作,正确处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让档案工作者主动进行自我鉴定
档案工作者的自我鉴定主要是指档案工作者根据各岗位的目标对其所完成工作进行鉴定,肯定其对档案工作做出的贡献,让档案工作者在完成任务与目标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继续工作的热情与斗志,同时也是档案工作者发现不足并予以改进的有效措施。
3.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自我修养
自我工作意识、服务意识的提高,要比强加的责任更有成效,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单凭某一领导或组织去发现新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档案工作者自主思考、领悟的能力,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四)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是将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档案工作从接收直至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采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可以确保每个过程都按照最终目标组织运作,达到预期的结果。
1.必须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方法
增值的活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实现档案工作质量管理的增值活动,是基于对每项工作环节遵循相应的准则与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用户提供超过其期望的服务。采用过程的方法,降低工作中的成本、减少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工作时间、优化工作流程,确保过程间的协调运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持续改进提供动态的循环过程,进而使档案馆的整体工作处于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每一次的循环都是一次增值活动,为档案用户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务。
2.将档案管理的所有活动及相关资源视为过程进行管理
档案质量管理工作由用户需求分析、立卷归档、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过程监控、反馈、持续改进十二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视为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的输出都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也可以是多个过程的输入,将这十二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的环节,不断循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档案工作的十二个过程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四大基本要素,以顾客的要求为输入,顾客满意度为输出,同时也要将各种资源纳入到过程控制中,包括人员、方法、设施、环境等。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链形成的过程网体系,综合档案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个部门都是它的子系统,各个科室又是下一层次的子系统,直至每一位馆员也是系统构成的一个部分,各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利用系统的方法实施管理,以提高档案馆工作的整体效率。
1.确定分析系统内各个过程的运行状态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过程可以说是系统的基础,每一个过程的运行状态都对整体的系统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确保每个过程都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为综合档案馆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综合档案馆系统功能发挥的前提和保证。
2.识别与控制各过程之间的“接口”
档案工作的每一个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档案工作质量的形成依靠每个过程的有效实施,每一个过程都有各自要实现的目标,且这些目标都是以满足用户为宗旨的。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对接是保证系统运行的重要节点,控制、协调档案质量管理各过程的运行,使之有效的运行,减少制约,加强合作,实现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
(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综合档案馆发展的永恒不变的目标。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用户需求的更新与提高是持续改进的内在动力,持续改进的核心是提高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提升综合档案馆的竞争力、迎接外界挑战。
1.将持续改进作为一种制度加以强化
持续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测量、分析、改进不断循环的过程。培养档案工作者持续改进意识,对档案工作者进行持续改进方法的培训,将持续改进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深化理解,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每一次循环改进都有一个设定的目标,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每一次改进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不懈地贯彻持续改进,使综合档案馆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提高档案馆的应变能力,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整体意识。
2.将各类评价结果纳入到持续改进的范围
持续改进是每个过程、每个系统都需不断坚持的,因此,每一个过程的测评、每一个阶段性的测评都是持续改进的动力。基于档案馆总体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通过对内部审核、用户满意度测量、第三方审核结论等相关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定,并将测评的结果纳入到持续改进的范围内,这些结论是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直观结论,是持续改进工作最准确的数据支撑。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决策贯穿于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始终,依靠决策才能持续改进每个过程的业绩。可以说,没有客观的、基于事实的决策,质量管理体系很难取得有效的管理,最终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1.确保信息、数据来源可靠
在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保证相关信息、数据来源、获悉渠道、接收方式准确无误。决策是以所采集的信息、数据为依据的,弄虚作假的信息、数据将会阻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务必要保证所采集的信息、数据源于基层工作及真实的工作记录。
2.确保分析方法正确
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技术分析,确保其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改进提供凭证。科学的统计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分析、调查、取证等方法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寻找需改进的方面,防止决策失误。
3.基于事实的分析
基于事实的分析,要求避免主观的直觉判断与经验判读。客观的证据是支持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真实性数据,完全依靠经验或直觉得来的数据往往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比较片面,难以准确地说明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利因素,不利于体系的检验与改进。
(八)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综合档案馆最关键的供方是同级党政机关,是案卷的来源,也是资金的来源,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综合档案馆与其供方是隶属关系,二者虽然有互利的关系,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次是相关设备的投入方。在综合档案馆在与关键供方建立互利关系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权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立档单位形成的案卷是档案质量的关键,综合档案馆不能脱离各级政府而存在,同时,党政机关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其服务理念同样是满足用户需求,这与综合档案馆的质量管理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文书部门与档案部门相互扶持,案卷质量的不高将严重阻碍综合档案馆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收集案卷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深入指导立档单位进行规范化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长期的互利共赢的工作机制。
2.与供方建立合作基础上的互利
与供方部门所要建立的互利关系,首先是合作,只要有效的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互利。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行透明地、开放式地交流,与同级党政机关共同理解用户的需求与期望,肯定党政机关在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共享成果,增强双方共同创造价值的能力,密切合作,实现成本最优化,共同取得档案用户的满意。同时关注同级党政机关的状况,为其便民服务提供帮助,增强党政机关提供高质量案卷的积极性,以达到互利的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档案馆具备建立与实施ISO9000标准所描述的三大基本要素,ISO9000标准适用于综合档案馆。同时有效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用户为关注点、加强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倡导全员参与、采用过程方法与系统方法、以事实为决策方法,坚持持续改进,是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档案馆服务模式的最佳途径。
注释:
*本文为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1028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①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1.2条款.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1996:第八条.
采用SPSS16.0软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单组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结果
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首先需检验数据是否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如果不满足“球对称”假设,需用“球对称”系数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Mauchly的球形度检验结果V2=3.181,P=0.204,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不需要再校正自由度。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素质是不同的(F=190.201,P0.001)。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综合素质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
本研究中,综合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6个分项素质组成。各分项素质中,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1.126,P=0.570,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类似的,不同时间点的专业素质是不同的(F=110.592,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专业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F=21.013,P0.001),结合具体均值,心理素质水平呈先上后下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F=40.353,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可看出,身体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基本能力素质是不同的(F=539.046,P=0.000)。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讨论
3.1研究方法的选择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某一观察指标在不同场合(如时间点)进行的多次测量,可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更好地集中于处理效应。而前后测量设计是一种较常见的重复测量形式。本研究中,对同一学生群体在不同时间点(每半年1次,连续3次)进行素质评估,属于前后测量设计的资料,由于处理因素只有1个(素质教育),适合应用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进行重复测量分析,可以比较素质教育前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发展情况,研究素质教育的效果。这种考量素质教育效果的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应用的有益延伸。
3.2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对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分项素质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可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各分项具体素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都是不同的。2012年5月相比2011年5月,综合素质和各分项素质都有提升,可见,素质教育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若将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前期(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和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有效,而且开展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3.3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
素质教育虽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对各项素质发展状况的测查中,我们发现各分项素质的发展不尽相同。在观察的1年中,始终稳步直线上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后期得到大幅提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呈上升趋势,即“先下后上”的是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发展则与众不同,在前期有所上升,后期反而有所下降,即“先上后下”的趋势。 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对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滚雪球”效应(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尽管前期有所下降,但后期大幅提升,在观察的1年中,素质教育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总体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较为特殊,刚开始有效果,呈上升趋势,接着又出现反复现象,学生的心理水平有所下降。这提示我们,现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效果不确定,也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水平的发展不稳定,存在反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今后的素质教育中及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4本研究的缺点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独立学院;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037-01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扩招既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又导致了高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一部分公立老牌本科大学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调动民间办学积极性,进行合作开办的院校。独立学院主要是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主要领导模式,其管理人员很多来自母体高校.他们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基本上是照搬母体高校的经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基本是克隆母体学校,在学生工作上的管理制度也多数是从母体学校借用的。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一项在我国各高校运行多年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是学生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参照标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条例基本都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是基于现行的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或“记实考评”的基础上进行的,测评主要涉及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等多方面。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
综合素质测评一般是由各高校制定的一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独立学院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是在母校测评条例基础上,根据本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修改的。综合素质测评主要也是围绕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测评成绩的权衡和分配。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大多数独立院校设定为25%、60%和15%。这种指标的权重分配既重视智力因素的评价,也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在具体的分类评价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制定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内容主要包括品德表现、学业表现、文体表现和能力表现四个方面。其中品德测评得分占15%,学业测评得分占65%,文体测评得分占10%,能力测评得分占10%。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为: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品德测评得分×0.15+学业测评得分×0.65+文体得分×0.10+能力测评得分×0.10。品德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表现;学业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文体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能力表现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还设置有加(扣)分项,而各个测评指标中,基本分与加(扣)分所占的比例又不一样。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需求,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
首先,由于测评体系指标的量化特性,必然存在着考核中某些定性要素无法用数字来准确全面的体现。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的一些基础素质很难量化。例如学生政治与思想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因此,个别要素的定量考核内容指标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和完善。
其次,由于德育、智育、体育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所涵盖的内容在测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平衡,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独立学院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一般智育素质所占的比重最高,这样会误导大学生只注重学业的学习,而忽略能力的锻炼。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第三,重静态评价,缺动态评价。独立学院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采取静态的评价,即在某一时点,采用条条框框去规定学生测评中的加(扣)分,以单一的排序手段去评价学生,忽视了被测者的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向。
三、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议
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建立科学的独立院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以“人”为本,结合专业特色制定测评内容。
为了避免以偏概全、造就“克隆人”等后果,本着以“人”为本,注重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独立学院制定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应实行“学院—系部—专业—年级”四层细化的程序。首先,由学院制订综合素质测评统一框架;其次,系部在此框架基础上,根据本系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然后,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系部修订的测评体系上进行完善;最后各年级根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确定适合本年级的测评条例。
(二)定量测评与定性测评需紧密结合。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评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时,不能仅靠条例中的文字规定。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育指标,如:政治与思想表现、道德修养、劳动观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能定量地去评分,应根据学生的舍友、班主任、任课老师等群体或个体的意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测评方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做到客观、公正。
(三)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能力素质。
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中,大多数智育素质、德育素质、能力素质等指标所占权重分配畸形,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出现偏差。根据党的十六大与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测评条例中各指标所占权重进行调整,尽量均衡各指标权重,强化能力指标比例,引导学生在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锻炼个人能力。
(四)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静态评价,可以看清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以及他们是否达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动态评价,可以更清楚学生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向。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测评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在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方面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综合测评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需根据本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修订并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双,李斌雄. 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2]张润.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1国外高职护理教育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1.1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确认了全球医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7个领域
近年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成为医学教育的一个研究热点。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在2001年的文件。GMER着重于医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将其分为7大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4]。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属于医学毕业生的范畴,因此高职护理教育及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要围绕GMER开展,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上述7大领域最基本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
1.2国外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1.2.1综合素质教育现状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威尔市鲍伯琼斯大学的办学宗旨是:除教授学生知识外,强调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标准为每一位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质量、优秀的,没有好、中、差之分,学生必须做到诚实、正直、有信用、谦虚,愿意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掌握专业技术并且努力工作。护理是一项需要与人交往并且需要极富爱心的职业,因此这所大学非常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5]。
1.2.2考核现状
在国外高等教育领域,以美国为代表,进行毕业生社会评价已成为各学校常规的教育活动,教育评价已形成较系统、完善的制度[6]。例如,由Neibors等所做的研究中,对在工作场所护理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护士和护理管理者所希望毕业生达到的护理技能水平和在护理院校所教授的护理技能水平存在着差异。Ryan等[7]进行了有关雇主对具有学士学位的护理毕业生的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在临床技能和护理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综上所述,国外的护理教育机构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较为重视。他们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考核活动,加强教育部门和用人机构的联系,建立社会对毕业生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据此不断指导护理教育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改革,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临床护理水平[8]。
2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2.1国内高职护理教育概况
高职护理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掌握现代护理工作方法,满足逐渐增加的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高职护理教育必须按照高职护理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能满足临床护理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干、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9]。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能“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人文素质良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10]。目前,高等教育界已经明确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品德素质、学习素质、业务素质、科研素质、身心素质及人文素质,这些都是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其中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11]。
2.2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
在新的世纪,我们身处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逐渐提高。我国大学生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整体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加强,是适应现代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潮流的。现阶段我国高职护理毕业生整体素质,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4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2.2.1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有比较明确的政治目标,但是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由于思想、文化和知识背景的差别,高职护理毕业生对社会的道德评价不一,整体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在道德行为与认知水平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在坚持主流思想道德的背景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但在这些多元的、多层次的价值中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这就造成了高职护理毕业生缺乏一个对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合理的评判标准。
2.2.2专业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比较注重工具型知识的学习。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现在接受高职护理教育的学生多是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入学前是以考上大学为目的,对专业选择也多是看重社会的需求和潮流,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就出现了许多学生入学后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影响了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肤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护理专业知识缺乏深刻的钻研和探讨,更少见对护理专业的独到见解。
2.2.3文化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在文化素质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他们的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对文化的吸纳有时缺乏辨别能力,影响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在文化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和混乱。因此,他们需要一些健康的社会实践,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素质和方向。
2.2.4身心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的身体素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心理健康素质问题较为突出。有调查表明,约有60%的在校大学生从未或几乎没有独立参加过社会活动[12],他们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影响,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心理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大多显得手足无措[13]。
2.3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关于高职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有所增多,但对护理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黄会明等[14]基于加权TOPSlS法对某高职学院2006级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调研并评价;王萍等[15]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构造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变权评价理论构造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变权评价模型,再将变权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构造出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模型。徐袁瑾等[16]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口腔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调研,为在校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建议;徐朝阳等[17]采用定点函调的方式对皖南医学院近年的本科毕业生及所在单位就医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调研,以反思素质教育,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构建素质教育模块,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张楠等[18]采取问卷法对首都医科大学中药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调查,就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进行评价,分析了中药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状况及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中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料;余凤英等[19]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湖南省28所医院的护理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了用人单位对护理高职毕业生及护理高职教育的看法,对岗位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评价。当今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机构、科学的方法、健全的评价标准、完善的考核方案以及畅通的反馈渠道来进行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2.4国内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存在的问题
2.4.1考核办法、目的不明确
考核学生的侧重与高职培养人才目标不相符,起不到准确考核高职学生的作用。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将以照顾者、决策者、管理者、教育者及研究者等多重角色工作于临床第一线,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已明确,但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办法不是围绕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去考核学生的,使得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明显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钩,没有起到人才评价系统所具有的反馈、调节和指导功能。
2.4.2考核方法不科学
完全量化学生的素质缺乏科学性,很难说综合素质79分的学生就比80分的学生差。把学生的德育、智育、身心、能力素质都分数化是不科学的,这样既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符合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高职人才应该是除了职业能力以外,当他某一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就够用了,并不因他在这一方面的更高水平而改变他的价值。
2.4.3考核结果无效用
考核结果没有成为调节和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风向标。考核办法不仅是检查、鉴定学生的标准,同时还应该是引导学生的路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调整的信号。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工作既是对整个学校教育效果最终的检查,又是下轮教育方向进行调节的依据。因此,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阶段、分层次、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的考核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大事[3]。
3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