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设备采购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生命周期管理;采购风险;采购成本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过程中涉及到合同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过程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合同是作为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件,是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管理是一个过程,它保证合同按照一定标准履行,从而充分达到医院(买方)和供应商(卖方)约定的合同目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质量、工期、进度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最终促成采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合同的定义:

1、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2、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要保证合同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还必须充分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合同行为,分清权责,在合同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伙伴型关系。合同管理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管理的原则:

1、诚信原则

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应该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这里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层意思:一是量力而行作出现实、可行的承诺;二是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认为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都认真阅读和理解了合同文件,都明白该合同的各项条款的意义。一般应该认为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都具有善意,遵循对等原则,不刻意添加隐瞒或故意疏漏合同条款。

2、公平原则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维护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公民、团体之间的公平。根据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是无效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时,应该兼顾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对合同文字的相互矛盾或其他缺陷,如果按合同约定的解释顺序和有关整体解释惯例进行解释后仍含糊不清,则可按不利于合同起草一方(业主)的原则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业主故意使用了这种有歧义的词句,因此他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效率原则

经济合同其管理与实施当然受经济学原理的约束。经济学讲究的是效率,及如何以尽量少的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目标,或以既定的资源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维护的是整个项目的效率,即实现项目质量、成本、进度、范围等目标的综合最优。根据效率原则,有时需要比较灵活地执行某些合同规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追求项目整体的效率,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率。由于项目各分目标的相互矛盾,某一个分目标的优化可能必须以另一个或几个分目标的损害为代价。

三、合同生命周期管理在医疗设备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对项目采购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到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争议解决、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合同生命周期。通过对合同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条款和条件的措词,尽可能的回避或减轻某些可识别的项目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项目有效的完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设备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通过需求论证、效益论证和市场论证,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同在产生和完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严谨,发现误差及时纠正。同时,合同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环环紧扣,流程畅通,执行及时、准确、快捷。并且在设备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重视了以下几个环节:

3.1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1)需求论证。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从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及与医院等级和品牌相匹配的需要几方面着眼,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

(2)效益论证。引进设备前,医院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财务预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现有同类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利于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需求度,避免医疗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等,造成资源浪费,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市场论证。在进行需求论证的同时,设备采购部门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引导科室开展业务。对确定购买的设备,设备采购部门必须对购买的设备进行综合调研评估,如:使用科室、已知商家及历史价格等,同时要求参加投标的商家提供全套资质证件及待购设备的主要用户名单、业绩,了解其市场份额占有率。经严格审核后,再在医院领导牵头下,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学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医疗设备招标选型或商务谈判,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家,确保引进设备的功能先进、质量上乘、价格合理。

3.2设备购置合同的形成

(1)合同签订。医疗设备确定购置后,医院和供应商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上详细注明购置设备的产地、品名、规格型号、配置清单、付款方式、安装调试、技术培训、质量保证及维修保养等条款。

(2)合同交接。设备处将经使用科室认可,供应商和项目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领导、院领导逐级签署的合同定点存放,由专人编号、盖合同章后进行分发。在合同交接过程中,注重细节,对合同交接的每个环节进行书面登记,谨防在交接过程中的遗失和误差现象。

(3)合同录入。建立设备合同管理台账,及时录入新的合同信息,以便于及时、便捷、准确、科学地查找和执行合同条款。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编码规则进行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确保没有疏漏。

3.3设备购置合同的执行管理

(1)设备验收。设备送达指定地点,由相关人员和项目工程师共同进行到货、安装与技术验收,列入《检验检疫机构商品目录》内的进口医疗设备需进行商检,调试正常运行后,凭验安装验收单和发票,录入固定资产管理库。

(2)设备付款。合同付款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不拖欠款项也不在不具备付款条件的情况下预付合同款。

(3)合同核对。为确保设备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无误,我们建立健全了查对制度,定期由设备处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处等相关人员参与合同核对,要求账实相符、合同条款有效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设备购置合同的收尾

合同收尾管理就是结束合同管理并结清账目,结束合同工作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采购审计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存档供未来使用,包括解决所有尚未了结的事项。采购结束后,未决争议可能需要进入诉讼程序。合同收尾管理包含以下几点:

(1)财务结算退还质保金。

(2)合同建档设备购置合同及时归档。同时设备处对设备购置的申购报告、论证材料、订购合同、验收清单、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一律登记、编号、建立索引、归档。

(3)定期开展采购审计是对从计划采购过程到管理采购过程的所有过程进行结构化审查。其目的是找出可供其它采购项目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4)根据合同实施过程的情况,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

四、结束语

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同临床科室、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务部门积极合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依法管理,实现对医院设备采购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主席令9届第15号,1999.

[3]许锋,等.医疗设备合同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77-79.

[4](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4版.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7-79.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范文第2篇

医院要想提高采购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要加强对采购人才的培养,重视预算这方面的人才。在编制医疗设备采购预算时,预算编制人员要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地方卫生规划,要经过科学论证,凡设备支出一律要有项目可行性报告,从而避免其他原因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造成国家资金的无效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否则设备采购预算审核不予通过。医院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所属单位的财务监督和检查,促进有关单位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提高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

医院要细化采购预算到具体项目,如在可行性报告上涵盖固定资产品名、规格、单价、采购时间、付款资金来源等。要想发挥预算制度的超前性和实用性,就应该完善和规范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预算制度,同时增强对采购质量效益的重视程度,在执行预算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预算法规执行,严格按照预算所列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报价执行,避免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超标准采购的违规情况。

二、固定资产盘点要严格按会计准则规定实行

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时,应将盘点结果直接记录在固定资产盘点清单上,并且相关盘点人员要在清单上签字。进行实地盘点后,应将盘点清单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如果发现盘点的实际情况与固定资产卡片所记录情况不一致,就要和财务的账面情况进行核对,相应的以医院HI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作为参考,和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交流,查明具体原因之后,经过领导的审批,确定一个合理的处理意见,进行相应的账面调整。每次盘点生成的盘点清单应及时归档保存。

医院的固定资产品种繁多、专业性强,不同于其他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其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医院的HIS系统和财务系统已经实现了联网数据资源的共享,所以可以定期通过这两个系统核对固定资产的现状,毕竟全面清查一年一次,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但是财务系统和HI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核对就简单多了。这样可以动态的实施固定资产盘点,更有利于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也是未来的趋势。依托网络技术优势,可以随时查询固定资产的情况,还可以轻松实现物资设备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转移、报废自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动态信息化管理,这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盘点的工作量,更好的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对未经审批的理财产品及固定资产出租进行整改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范文第3篇

对医院而言,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尤其在向现代管理转变过程中,医院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问题越发显现,给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医院内部控制审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1内控环境差,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医院医疗专家型人才领导的占有较大比例,其管理受传统经验影响较大,尤其行政指挥占主导,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系统的管理制度。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医疗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部分医院为提高办事灵活性,甚至干脆不遵守规章制度,内控工作存在较大随意性。另外,因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支撑,医院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站在全局角度分析问题,导致相关制度的落实效果很不理想,仅停留在表面。

1.2内控基础差,措施落实成效差

医院内控涉及很多内容如实物资产控制、授权控制、业务记录、预算控制及报告控制等,上述内容的落实均需医院相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积极的配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内控控制落实成效差,运行成本与灵活性是面临的突出问题。部分医院以灵活性为借口,随意跨越内控的相关环节。另外,部分医院内控措施虽相对完善,但因其富有成效的落实建立在一定的成本之上,因此,部分医院管理层减少在内控方面的投入,致使内控措施落实受到一定限制。

1.3评价机制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

研究发现,评价机制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医院比重较大,尤其无统一的体系与标准进行约束,导致评价及监督工作停留在表面。例如,制衡机制较差,给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制衡造成不利影响。总之,无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会严重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

2.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分析

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尤其以下三个方面较为突出,接下来进行深入探讨。

2.1促进医院管理制度完善

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价,进一步审核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健全性,尤其针对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业务流程结合医院实际加以充分完善,制定多套涉及风险防控、医疗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了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医院内部控制对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避免了医院经营风险的出现,显著提高医院风险管理及经营管理水平,为医院的稳定、安全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促进内部控制流程完善

遵守性测试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认真分析制度执行与目标存在的差距,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落实期间出现的疑难问题,在程序控制、事物资产倾注更多精力,不断实现医用耗材管理的细化与优化,进一步增加医院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使得医院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

2.3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立足医院内部控制可行性、合法性测试,加强对内部控制效果、控制责任、控制过程的评价与监督,尤其在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时,可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考核对内控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奖罚,实现与其工资的挂钩,可充分激发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对策

3.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对策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1)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措施及流程,以及可操作性情况如何;(2)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有力的执行,尤其应从医院日常经营活动出发,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加以检查,以确定其能否充分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3)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处理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内部控制办法及控制程序是否贯穿医院的整个经营活动环节。

因此,应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价与监督,立足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及实施流程,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避免舞弊、遗漏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尤其应重点评审实物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物质采购等,分析内部控制流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存在的不足,评价其可能引起的后果,通过制定针对性措施,实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医院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3.2建筑工程内部控制审计对策

对医院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不仅是效益审计的重点,而且是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关键。受建筑工程环节多、投入大、周期长特点的影响,使得内部控制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对医院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可委托有资质的结构进行。

审计医院建筑工程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内容:立项前建筑工程建筑项目是否站在医院发展的全局角度研究其可行性,是否认真考虑项目投入后获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筑项目是否进行招投标管理,以及招投标管理的方式及程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另外,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等,尤其新增加的项目应经过医院领导审批,与此同时落实会签制度。

审计时工作人员亲临施工现场,及时准确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所用材料的价格、质量及型号,认真审查进度款是否严格依据合同相关条款进行支付,有效避免施工期间的财务风险。

3.3医疗设备采购内部审计对

医疗设备是医院从事正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调查发现,我国实力雄厚的医院中,医疗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占的百分比为30%~50%,由此可见医疗设备采购是降低医院成本的重要环节,在防范医院经营风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3.1 事前参与

审查评价医院招标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确保招标管理的可行性,保证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的合理性,是招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应发挥制度规定的整体合力,对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分解,及时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使制度约束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审查时应将以下内容当做重点:认真审查职能科室采购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明显漏洞;采购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不同岗位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重点环节的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机制,如付款执行、付款审批、采购和验收等;是否对采购环节的审批权限加以明确。

3.3.2事中监督

对采购招标环节进行监督,可避免漏洞的进一步扩大,避免国有资产的无端流失及采购风险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经济利益免受侵害。对采购环节进行监督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3.3.2.1设计设备立项及购置化解。审计设备立项审计,可杜绝盲目采购情况的发生,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具体实施时应注重以下的落实:审计设备立项的手续是否健全及符合相关规定;是否成立专家组对立项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尤其针对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决定是否进行充分的用户及市场调研,是否严格认证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以及售后服务。总之,通过审计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可杜绝资金浪费情况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

3.3.2.2审计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进行审计可保证招标文件质量,降低招、投标单位间纠纷的发生。审计时应注重以下内容:与投标报价、投标人资格、投标设备等要求是否具有实质性;招标文件中涉及的评标标准及要求是否规范与合理;招标通知书和招标文件是否存在出入。

3.3.2.3审计标底价。标底价准确度会给招投标行为的公正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将标底当做审计的重点加以落实,尤其对标底计价原则、标准及依据引起足够的重视。

3.3.2.4审计开标。对开标进行审计,为开标过程的透明及公开提供保障。实施时注重以下内容:开标操作是否经专业技术、设备部门、财务、审计等组成的评标小组监督;投标文件接收是否存在截止时间;是否对招标文件密封情况进行当场检查;唱标程序是否公开以及投标人的资质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3.3.2.5审计评标。评标时进行审计可确保投标者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审计的重点在于在于检查评标内容全面性与否,评标标准科学、合理与否,尤其应将重点放在是否存在排斥或倾向投标人的内容,是否给投标人之间的正常竞争造成阻碍。

针对医院专业设备的招标,审查时应将设备的性价比当做重点审查内容;进行评标时在考虑报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在使用寿命期内设备的管理、维修、运营费用,禁止过分追求低价格,而忽略考虑后期可能产生的费用。对于一般的卫生耗材及通用设备的招标,尽量选择低价格者中标。

3.3.2.6审计定标。对定标环节的审查包括定标方法、定标程序等内容的审查,确保定标价格在满足市场行情的同时,达到医院采购目标的要求。

3.3.3事后跟踪。通过事后跟踪有助于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减少经济纠纷发生机率。事后跟踪应充分做好以下内容:

3.3.3.1审计经济合同。对经济合同内容进行严格的审计,可防止双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设备采购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签订的经济合同是否符合规定及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签订是否依据中标及招标相关文件实施的;合同条款内容是否健全,表述是否有歧义等。

3.3.3.2审计经济合同执行过程。对经济合同执行过程进行审计,可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审查时重视以下内容:供应商供货是否依据合同要求进行;主管部门的入库手续、办理验收等工作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执行仓储保管工作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等。

通过对医院设备采购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环节实施内部审计,深入分析不同环节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医院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同时,避免采购成本的增加。而且还能防止招投标过程出现商业贿赂、弄虚作假等不良问题。

3.4审计资产内部控制

对资产内部控制进行审查时重点放在是否审批实物资产动态变化、实物保管以及会计记录是否相互分离和制约,是否存在实物资产流失、毁损及被盗情况。审计医院耗材管理内部控制时,应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及管理业务流程,制定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认真检查不同科室是否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确保所有需要控制的环节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遵守实物资产管理要求进行耗材的管理。另外,账务人员应每月和仓管人员进行耗材出入情况的核对,并认真检查账务的相符情况等。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范文第4篇

一、公立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目的

(一)充分合理利用资金资源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决定了其提供优质服务和相对合理的收费水平,不能按照商业化的经营方式开展业务活动筹集资金。国家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发展所需资金来源主要是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收入。但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的定价不是以成本为基础的,还不能完全补偿医院的实际消耗。资金不足是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普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或者由于资金不足不能更新设备,使现有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或者采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购置设备,还款付息既增加医院财务风险,也可能加重患者负担。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合理配备医疗设备,缓解资金不足和患者诊治需求成为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必须通过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加以解决。

(二)规避利益驱动下的盲目攀比,加重患者负担

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可以满足广大患者的诊治需求,加快诊治效率,提高诊疗准确率,开展新医疗项目,缓解“看病难”。同时医院也需要通过高、精、尖的设备吸引患者,提高竞争力,争取医疗市场,寻求经济利益。医院间相互攀比,过度追求医疗设备的数量和先进性,加大医院资金压力。为收回设备购置投入,必然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也将阻碍医院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必须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将医疗设备购置和使用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领域和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医疗设备的购置成本是一次性支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后期费用,如配套设施费、零配件和能源的消耗费、维修保养费等是长期性支出。开展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可以避免使用设备时只关注收费和经济收入,忽视成本核算;重视采购成本,忽视运行成本管理;不重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造成设备超负荷使用,过度消耗,影响治疗效果;

(四)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益

购置设备时不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忽视设备的实用性和应用条件,可能造成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开机不足或闲置,致使设备因自然力或技术进步而产生有形或无形损耗,造成医院投资损失,既不能满足患者需要,产生社会效益,也不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二、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概念及原则

(一)概念: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是通过购置前期的计划论证、采购中的招标和监督,到使用中的维护、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反馈等程序,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业务环节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重点强调设备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纠正偏差,理顺工作流程。

(二)原则: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医疗发展,满足患者诊治需求原则;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事前评价原则;权利制约原则;节约资金原则。

三、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重点环节管理

我院把医疗设备管理分为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个环节,对医疗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进行全方位管理。

(一)事前论证。

事前论证包括设备资本预算、投资效益论证两方面,是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最主要环节。

1.设备资本预算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决策性浪费是最大的浪费【1】。大型医疗设备投资大,变现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经过严格论证和测算而盲目购买,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投入与医院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必须与医院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统筹安排。我院每年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设备投入的资本预算,维持设备购置投入的一定水平,保证医院发展需要。

2.投资效益论证

我院制定了《中日友好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暂行办法》、《中日友好医院医疗设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设备购置前的论证程序等。

(1)临床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经所在科室集体讨论,提出设备购置申请和设备购置基本论证;

(2)设备管理职能部门根据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资本预算,参照大型综合医院设备装备标准,按照科室发展需求、环境条件、效益等因素,结合医院和各科室的现有设备数量、使用率、完好率等实际情况,对申请计划严格审查,提出预算草案;

(3)相关职能部门对纳入预算草案的设备按照基础性设备、效益型设备、科研性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填写“医疗设购置综合评价表”;

(4)医疗设备经过综合评价,达到标准者(85分)才准予列入购置计划,报院办公会审查批准,购置款项纳入医院年度预算。

3.医疗设购置综合评价表

“医疗设购置综合评价表”设置不同的指标分值和权重,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填写,关注设备的医疗需求、使用率,与国家政策的相符情况、配套设施和条件等。

(二)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包括招标购置监督和使用监督,是降低设备采购和运行成本的最直接环节。

1.招标采购。医院对准予购置的设备纳入招标采购程序,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管理办法,120万元以上设备采取社会公开招标,120万元以下设备执行院内采购程序。院内成立院领导、相关部门参加的招标采购小组采购,完善采购流程,加强采购监督。在招标中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价格,节约采购资金。

2.医院建立设备维修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维修原因、维修次数、维修配件和维修费用,在维持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节约运营开支。

(三)事后评价

事后评价指对设备投入使用后的配置是否合理、使用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进行评价,定期编制综合分析报告,向科室进行反馈和沟通。

1.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

财务部门负责审核仪器设备规划、年度购置计划,监督、考核、评价仪器设备。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验收、维修、调剂、报废、事故处理、安全检查,按要求提供设备的管理信息,做好绩效评价的准备工作。

设备使用科室负责维护、保管,并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2.设备现状分析

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对已有医疗设备的使用现状开展全面调查,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清理调配闲置设备,并与新购设备配备相结合。

3.设备使用分析评价

(1)医疗设备分类评价:医院根据应用的性质不同对设备进行分类,对50万元以上的设备,按临床应用类、科研类、基础类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

(2)评价指标值的制定:结合类似规模医院同类设备的使用率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指标值,开展单台设备效率和效益考核。

(3)评价指标的选择: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包括:

成本与收入:净收益、成本收益率

运营成本结构:人员经费占总支出、设备耗材及维修占总支出、管理费用占总支出

盈亏平衡:单位边际贡献、保本业务量、目标业务量、安全边际

设备运行及利用程度指标包括:

运营效率:人均职工收入、人均职工成本、次均收入、次均成本、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

(4)评价方法:净收益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投资回收期分析

(5)规范评价流程: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步骤实行二级负责制,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按月向财务部门提供评价所需的各种数据财务部门根据提供的数据,按年度计算考核指标,进行评价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医院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效果

买好、管好、用好医疗设备,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2】,也是公立医院作为政府职能延伸的微观层面职责之一。我院以点带面,积累经验,以便逐步建立医院全部大型医疗设备从采购、投入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的日常绩效管理和我院医疗设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工作规范,在科学决策、充分利用医院资金、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通过加强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综合评价、招标竞价等程序,增加了医疗设备购置前的理性思考,规避设备购置中的“人情关”和“拍脑袋”决策,抑制医疗设备的盲目攀比、盲目购买,促进了医院资金合理使用;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状况分析和日常管理,帮助各临床、医技科室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合理选择增购设备和所开展的诊疗项目,避免重复购买及设备闲置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改善成本结构,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通过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使院领导、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随时了解、掌握每台大型医疗设备的经济运营状况,有利于建立医疗设备动态监测系统,为医院投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将为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降低病人负担提供数据基础。

五、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存在的困难

行业标准的缺乏性和比较数据的不宜获得性;医疗设备是高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快,设备的无形损耗影响了设备绩效评价的应用性;评价数据依赖于PACS系统的建设,在其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展评价工作量较大,数据的准确性也受到一定影响;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和可应用性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赵广宇 李捷玮 刘吉祥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及利用评价方法简介[J].医疗卫生装备,2003,12

[2]裘 嵘 用VB程序实现大型医疗装备的成本效益分析[J].医疗装备, 2000,3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机构; 成本构成; 价值系数

一、我国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分析——以镇江市6家社区卫生机构为例

(一)我国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本文按照以下分类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进行测算,即:劳务费、公务费、业务费、房屋及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等费用和药品费。药品成本需要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进行采购,因此不在本文成本控制探讨范围之内,其他六项则需要进行成本测算。

1.劳务费

劳务费是社区卫生机构为职工发放的工资、奖金和缴纳的社会保险,以及聘用临时工、其他人员服务所支出的报酬。

2.公务费

公务费指为维持社区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水费、电费、燃料费、职工培训费、交通运输费、印刷费以及其他不能归类的费用。

3.业务费

业务费是指社区卫生机构必要的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宣传费等。

4.房屋及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社区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社区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三类。按照杭州市区房屋重置面积平均造价1.2万元/平方米,房屋折旧固定资产重置成本的2.5%计提。设备分为电子医疗设备、电动辅助诊疗仪器和其他设备,电子设备按照20%计提折旧,电动设备按照15%计提折旧,其他设备按照10%计提折旧,其他固定资产按照10%计提折旧,房屋及设备维修费用按照1.5%计提。

5.卫生材料费

卫生材料费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一次性消耗品的费用,主要包括生物制剂、氧气、输液器、血液、消毒材料、熬料类材料等费用。

6.低值易耗品

社区卫生机构的低值易耗品是指核算金额在固定资产起点以下,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耗费的可多次使用但使用期限较短的物品,根据其使用对象又可以分为公用低值易耗品和医用低值易耗品,其中公用低值易耗品包括拖把、暖水瓶、扫帚等;医用低值易耗品包括扩张器、刮匙、拉钩等小型器械以及被服、床单等医疗辅助用品。

(二)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测算方法

为了在测算过程中保证成本测算的准确性,将以下支出剔除: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这部分支出应予以资本化,不在日常成本测算中核算,测算时只按照其应提折旧额测算;(2)对外投资的支出;(3)罚没支出;(4)捐赠支出;(5)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六大类成本测算方法如下:

(1)劳务费,劳务费包括正式职工的薪酬、临时雇用人员的报酬;(2)公务费,包括水费、电费、暖气费、燃料费等;(3)卫生材料费,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领用情况进行统计;(4)低值易耗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领用情况进行统计;(5)业务费,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账簿记录进行统计其差旅费、宣传费等;(6)房屋及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按照房屋及各类设备的折旧费用与实际发生的维修费用之和统计。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分析

笔者以镇江市的6家社区卫生机构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成本按照上述分类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6家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如图1。

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和图1可以看出,劳务费在各个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了六类成本总额的49%左右;其次是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比例为27%左右,其他四类费用的合计仅占24%左右。由此可见,劳务费与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应该是进行社区卫生机构成本分析的重点。下文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项目进行价值分析,以探讨这些成本支出是否有相应的价值收获。

(四)社区卫生机构成本构成项目的价值分析

根据对6家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统计数据,按照价值工程方法对其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1.确定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系数

根据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确定其成本系数,结果见表2。

2.计算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系数

功能系数又称为效用系数,是用来衡量成本支出取得的实际效用的指标,具体方法是以成本项目构建矩阵并按照0—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赋值。例如假设有A和B两个成本项目,如果A相对于B非常重要,则A相对于B得分为9;如果A相对于B重要,则A相对于B得分为6;如果A相对于B重要性一般,则A相对于B得分为3;如果A相对于B不重要,则A相对于B得分为1;如果A相对于B可以忽略则A相对B得分为0(如表3)。B相对于A的得分依照上述方法确定。

因为这种评分方式主观性比较强,因此,在具体调查时,应选择熟悉酒店业务,对经济型酒店价值活动非常熟悉的管理人员或者专家,并调查酒店的打分加权平均,以此作为计算功能系数的基础,从而尽可能地使得打分能够客观、公正。

3.计算社区卫生机构的价值系数

按照价值工程的基本公式,价值系数=功能系数 /成本系数,计算各成本项目的价值系数,如表4所示。

4.结果分析

(1)价值系数大于1。从社区卫生机构的价值系数来看,社区卫生机构的劳务费、业务费价值系数大于1。劳务费价值系数大于1,表明虽然劳务成本所占比例较高,但这是由医疗卫生行业医疗人员的重要性决定的,经过调查发现存在医疗卫生人员薪酬相对较低、医护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医疗人员多面手的情况突出,影响了实际的医疗服务质量。

业务费用方面,虽然业务费用的价值系数较高,但这主要得益于其成本系数较低,实地调查发现社区医疗机构用于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支出低,影响了社区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此外,在医疗知识普及、医疗宣传方面的支出偏低,虽然价值系数大于1,但并不利于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

(2)价值系数小于1。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医疗材料费小于1,表明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超过其实际效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医疗设备闲置,采购时追求功能先进,但实际利用率不高,而且部分设备淘汰率较高,应加强设备采购的可行性论证及使用管理。医疗材料费存在浪费现象,应进一步分析节约资源投入的途径,进行系统的管理控制。

(3)价值系数等于1。公务费与低值易耗品价值系数等于1,表明价值活动的功能与成本大致平衡,表明该项成本支出所获得的效用基本匹配,即在功能一定的情况下,成本既不超支,也没有投入不足,成本支出比较合理,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

二、社区卫生机构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补助力度和基层医疗宣传的支持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费补贴,目前按照社区居民每人两元的补助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费需要,尤其是在医护人员薪酬方面。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机构为了控制成本支出,大规模地缩减基层卫生机构的数量和人员配置,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大幅下滑,因此,必须从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效益出发,提高医护人员薪酬水平,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在业务宣传方面,要加强医疗知识普及的宣传,增加宣传栏的数量,定期组织免费出诊活动等,将医疗卫生知识、医疗科普活动送进社区的每一个家庭。人们必须看到医护人员工资成本高是由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当然,我们也必须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以人为本,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避免待遇高能力低的人留在医疗队伍中。

(二)统一招标采购实现医疗物资的质优价廉

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物资采购必须纳入到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体系中来,对于规模小、数量少的社区卫生机构的物资采购,可以由其上级部门进行汇总,再进行统一采购,以此来规范卫生机构的物资采购途径与程序,保证医疗用品的质量并节约采购成本。在采购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在药品、卫生材料、后勤物资、医疗设备的采购上保证公开、公正、透明。目前,镇江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机构已经将部分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一次性卫生材料、检验试剂、办公用品等物资纳入到公开招标采购的范围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医疗材料费用

医疗材料费用的价值系数偏低,是下一步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内容。要在科室实行医疗卫生材料定额管理,通过预算来控制材料使用总量,并对部分材料实行包干制度,切实控制医疗材料费用消耗过快、过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每一名医护工作人员,提高成本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并参与到成本控制活动中来,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

(四)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购置上要充分调研,在通过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再进行资产购置,有效共享可以共用的设备,及时处置闲置、报废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例如中华路社区卫生站通过与市中医院共享X光、CT、B超等医疗设备,极大节约了固定资产开支,并提升了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林山.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研究[J].2010(4):24.

[2] 程晓明,于跃,盛峰,等.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J].卫生经济,2011(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