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素质测验

综合素质测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素质测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素质测验

综合素质测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系统

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信息收集,将之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权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以此考核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所得到的数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细化,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的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践运行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测评的自动化、科学化。具体而言,研究该系统的目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的可持续追踪

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普遍是每年一次,在每一学年末进行。通过系统对反映大学生该学年的综合素质的数据进行保留,直到毕业当年,该生可查看其大学四年的素质变化的记录。而这份记录可作为大学生找实习岗位时,用人单位通过这份记录了解该名学生之前在校的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体现的优势或优点,给予合适的岗位。也可以作为毕业生求职时,用人单位衡量其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依据。通过这份记录,可避免部分学生大学期间表现好,但临场考试发挥不理想而错失工作机会的情况。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除了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估得以体现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德、智、体这三方面的权重要均衡。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偏向于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则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体”这方面的权重要扩大一些。但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学习为主,“智”这一权重要绝对性的比其他方面大一些。但这三方面的权重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侧重点确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比例。

(三)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

通过对各班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影响的量化,可以衡量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四)实现学生的自我衡量和示范作用

通过每一学年的综合测评,学生总结过去一学年的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衡量,找出与标准的差距,发现自身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通过综合测评,个别学生在德智体这三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显示出其独有或强大的优势。这些同学将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既有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的问题,又有实践操作上,如系统设置、系统需要人工操作所需要的结合环节等方面缺陷。

(一)测评指标体系不科学

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不科学;这表现各个学校难以将自身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设置测评指标体系,造成测评指标权重比例不科学。如有些学校都把“体”这方面的权重设置较低,这造成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略自身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较强的心理素质的保障,其他素质都是天方夜谭。又如有些学校把“智”这方面的“实践类课程的参与”比重设置较低,这会使学生只追求学业上的成绩获取测评分数,而忽略关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参与或创新。

(二)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引入量化的方法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后,不仅提高了测评效率,而且避免了之前测评方法中自评、互评、班团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评定这些主观行为所夹杂着的个人色彩。但由于每位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能动性也是不同的,而且测评技术上不尽完善,存在局限性,有些量化指标还比较笼统抽象,造成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如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如何量化,如何赋值,而专业素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测评,实践及创新方面的赋值也较难把控,是否存在滥竽充数、谎报的现象。

系统方面,有些学校的测评系统,在自评部分本应由学生自己评价,但是系统设置为学生本人自评后还要由班委再评,结果由班委定夺。这难免会造成偏差,班委可能会以主观判断、与某位同学的友谊深浅,给予片面、带有个人色彩的分值。

另外,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工作都是在每学年年底进行,对过去一年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种方法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素质是通过心理现象体现的,因此它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某个素质在量的积累后发生质变的时刻,采用这种每年年末再进行测评的方式,无法及时反馈。另外,某些素质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有明显表现,而需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样的评估方法往往预测性不高。

三、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表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指标重要性调查统计表

(一)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本项目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遴选了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要求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强调集体的认同感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实践类的课程积极性较高,希望自己在科研成果上有所收获;注重身体素质、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调查情况详见表1。

对各个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及频数统计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在人员评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它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保证了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所做出的权重计算和评价也更科学和客观。因此,在本文所构建的测评体系中,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在将决策问题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基础上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后由他将之引入教育评价领域用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把问题层次化,按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对同层次中各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相对重要程度,并把比较判断结果按给定的标度量化;最后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

在对本校学生对所设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各层级指标重要性的调查基础上,本项目组织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各班辅导员老师,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再分析,确认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关于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已有很多参考文献,如孙咏梅等(2011)《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赵洁等(2005)《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等都详细阐述了此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使繁杂的数学计算过程变得容易操作。本文确定的各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本文在此不做详细的过程推导,仅以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为例做简单说明。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标度系统(相同:1,稍微好:3,明显好:5,强烈好:7,极端好:9)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分析,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表2 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λmax=2?摇CI=0?摇CR=0

(二)减少测评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公平的因素

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是每年年底举行一次,学生多,且每个学生要涉及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各指标的评定,信息量大且复杂,会出现为了节省时间,而对谎报或假报的情况没有进行查实就给予评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本系统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通过系统功能的设置,每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一次认定,由学生申请,提交系统,进行认定。将繁重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既避免堆积到年底,信息量大,又减轻测评工作压力。

在系统设置上,避免由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委定夺的情况。系统设置时,可以设置自评和班委各占一定比例,且系统最后要由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才能最终将数据提交到系统并进行计算分析。自评所占的比例大些,达到由班委确认各班学生所填项目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而非由他们定结果,而系统需要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是确保在自评和班委评定出现冲突和不一致时,由老师确认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使数据更客观和全面。

四、建立实践运行系统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在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后,如何将这套体系通过软件系统在实践中运行起来,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一)采用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

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方面被普遍使用,是Web发展后出现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用于在安装了Web浏览器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库软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操作。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用户信息反馈到浏览器上。这种架构,只要有网络,有浏览器的地方,学生就可以登录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操作。

B/S结构其主要的特点有:简单的维护和升级与较低的开发使用成本,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在模块化设计管理方面具有容易实现的特性。本项目采用该架构的模式如图1。

图1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组织架构

(二)实施方案

服务器:通过VC编程作为一个界面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数据库:采用MSSQL Sever 2015做一个数据库平台,把学生填的数据及系统对其进行计算的结构储存到这里。

操作界面设计:学生输入用户名、密码之后进入素质测评系统的界面,界面现实几大模块,由系统管理模块、测评成绩管理模块、基础管理模块、加减分管理模块及留言管理模块五部分组成。

系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四个方面。依据这四项指标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每项一级指标下分属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

黑盒测试:随机抽取学生测试该系统,看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有漏洞。

该系统设计了三个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修改个人信息,进行各项素质测评的数据输入;教师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所属班级学生的信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修改和分配权限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管理。管理员业务流程图如图2。

图2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五、结语

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指标的测评体系,以全面测评大学生素质的一种评估方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能使这种评估方法得以成功实现。随着高校任务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大学生综合素质系统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题,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

[2]赵洁.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3]梁晨.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丁汉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6]丁旭.基于B/S架构的软件项目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综合素质测验范文第2篇

王静(1983-),女,汉,学士,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涉外事务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方法为例,分析并探讨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改进方向。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高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一种测量评价标准,既是学生对自身发展情况的评价总结,也是高校、用人单位等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一方面,因为综合测评的结果经常作为学生评定政府奖学金、学院奖学金、助学金、评优、入党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生非常重视综合素质测评,关注自己的测评结果。另一方面,高校也希望通过综合素质测评这个工具,将育人功能融入其中,希望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以学业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

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分析

(一)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行方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能力素质四个方面。德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纪律情况;智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情况;体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的情况;能力素质主要反映学生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

学生综合素质得分量化考核具体的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德育素质成绩×25%+智育素质成绩×50%+体育素质成绩×10%+能力素质成绩×15%。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湖工职院的测评工作主要由学院的各系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所有的全日制在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进行一次测评。

各系部成立系级、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系级测评小组由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工办、辅导员、系团总支学生会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组织部署本系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对各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审定、公示、上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学生干部代表(一人)、普通学生代表(普通学生代表需占班级学生人数20%)组成,主要负责具体落实每班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做好各项指标的评分,上报系部本班级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及相关材料。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存在功利化导向

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现了高校的育人功能,在各项测评指标的设置上都有加分和扣分项目,希望并鼓励学生多做加分项的内容,如: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项比赛,多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等;希望学生不做扣分项的内容,如:打架斗殴等违法违纪的事情,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等。

随着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希望能将测评的内容深入地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素质提升相结合,希望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活动做成测评项目。因此,在实施中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加分项目越来越细化。这样做可以使综合素质测评比较容易量化考核,学生对测评打分的结果争议较小,但也导致学生参加任何活动都问是否纳入综合素质测评,若有加分项就积极参加,若是没有纳入测评加分,则消极对待。为了测评加分而有选择性地应付参加活动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测评加分流于形式,背离学校测评体系设计初衷。

2.评价方法及评价主体的不科学性

虽然在湖工职院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所有的测评项均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完成,但是在学生的操行品德、干部工作加分中仍然是主观定性评价。学生的此项得分往往是由辅导员、主要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班级测评小组的人打分衡量,在赋分过程中,难免存在对综合测评标准认识不足、评分标准模糊、打分掺杂个人感情因素等现象,使综合测评打分的准确性、权威性、透明度遭受质疑,甚至有可能引发学生之间因测评打分引发的矛盾,使综合测试失去原有的意义。

学院现行的智育素质成绩基本分由学生本学年各门考试课程的成绩平均分构成,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确存在疑问。智育素质成绩是以“考试课”成绩为计算项,那么“公选课”如何体现?完全以“考试课”成绩代表智育素质分,导致的不良影响是学生为了追求综合素质测评的高分,只重视“考试课”,而忽略了“公选课”。但是“公选课”的开设恰恰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知识的延伸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公选课”的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没有任何体现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需加以改善。

3.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激励性不足

在测评结果的使用上,多数高校只将其直接与各项奖项评比挂钩,多属于奖励式的激励方式,这些测评得分高的学生也多属于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对有机会得奖的学生,他们自然会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地学习及工作,以期获得更高更好地奖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而对于一般普通的学生,因受到奖励数量等条件的制约,他们往往与奖励无缘,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对他们仅仅代表着一个分数,也不会因测评结果不佳而受到惩罚,渐渐地也就漠不关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综合素质测评对他们起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由此可见,高校和学生往往更关注测评打分结果的排名,而忽视了通过综合素质测评来了解自身,寻找自身差距,测评结果的运用缺乏激励作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改进方向

(一)加强引导、规范学生行为

针对学生测评中出现的功利化行为,建议还是要从各个高校倡导的核心办学理念出发,关注哪些活动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核心素质,针对不同系部人才培养方向,各系选取有价值的代表性活动予以加分,严格控制加分项目,设置最高加分,避免加分情况过多过乱的现象,减少因综合测评导致的学生功利化行为。

(二)增加测评主体的参与,科学设置测评指标及权重

为了使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更具准确性,建议一学期进行一次测评,在班级测评小组成员给同学打分时,应采取临时抽签的形式决定评价者,班内学生互评,并且每位同学的得分应由两名以上的测评组成员给出,测评时间及地点随机通知,测评过程应保密,尽量避免出现或拉帮结派的现象。

在智育素质测评指标的选择上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更全面地考查学生,要将素质拓展类的课程纳入测评指标,科学设置权重,每学期进行一次认定。对于在专业学科领域外取得成绩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其成果,给予加分,促使学生不断努力,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动态化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应逐渐由静态化向动态方式转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套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网上测评系统,实行数字化动态实时管理,学生可登陆进个人主页查看自己的各项表现情况,辅导员老师有权限进入系统,对学生考勤、参与各项活动情况予以及时上传,后台程序可以根据相应指标分值,自动计算出学生的测评分数,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关注测评成绩的构成,认着分析解读分数内涵,使学生对测评结果排名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均衡发展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上来,对有扣分表现,测评得分低的学生及时进行预警,督促其做出改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生评价自身,指导自我发展的测量工具,是高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通过较为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一步的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对照寻找差距,不断进步,全面地发展、提升自己。因此,只有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尝试,设计并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才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导航作用,使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涉外事务系)

科研项目:此文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KB12.

参考文献:

[1]王新伟,王艳芳.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革探析[J].青年论坛,2013(8):40-41.

[2]任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认识和思考:以河海大学学生评价体系为例 [J].青年与社会,2013(3):143.

综合素质测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市级图书馆 馆员制度 图书馆精神 和谐

1.现阶段地市级图书馆馆员状况分析(以大同市图书馆为例)

地市级图书馆历来是城市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人才配置的合理与否是衡量图书馆队伍建设强弱的标志。以大同市图书馆为例,我馆现有编制31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0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助理级8人。目前,我市图书馆馆员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阻碍了馆员的成长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文化层次方面。近年来,馆员文化层次逐渐提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了馆员人数的大部分,我馆现有大专以上学历17人,占大多数。因此,他们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也较迫切,希望图书馆能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提供发展的机会。而在图书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计划的培训制度,使馆员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形成消极被动,得过且过的状况。

1.2社会地位方面。图书馆的社会地位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定位,也导致了部分馆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各种不安定心理、自卑心理和委屈心理的因素,随之引发出消极的服务心理。这种对图书馆前途失去信心的心理,必然导致服务意识弱化。

1.3自身价值的实现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要求,但是图书馆的一些现状严重挫伤了馆员的工作热情。馆员通过对图书的整理、资料的发掘、文献的搜集、信息的传播等劳动,创造着精神财富,而同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目前这种劳动由于得不到或者说是部分得不到肯定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必然会受到伤害,服务信心就会受到挫折,当然也就会影响其服务意识的发挥。

1.4从工作环境来看。图书馆作为重点防火单位,房子的空间、面积都很大,冬天北风劲吹,图书馆却不能使用取暖设备;夏天,气温高升,却又没有降温设备,这种状况影响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低下。

以上种种状况所造成的服务意识的低下可以说都是现行馆员制度的弊端所引起的,由此也极易造成图书馆内外环境的不和谐,因此馆员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2.馆员制度改革的目的——在和谐图书馆的背景下培养一支以人为本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馆员制度改革,即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制度,促进馆员制度的系列化、规范化,使馆员制度的管理工作走向理性发展的轨道,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为:

2.1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意识而提出的一条自律口号,一条最大限度提高服务效益的准则。

2.2理顺工作职责,调动工作自主能动性。由于工作职责不明,使得有的岗位出现有人做不完,而有人无事可做的局面,因此要利用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业务的方法,调动广大馆员的工作自主性。

2.3适应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为了适应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彻底改变图书馆工作“时效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有认同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图书馆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图书馆员的作用,只有重视人性化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公共图书馆馆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具有渊博知识的结构,具有开拓、进取、创新的复合人才。当代图书馆人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因此造就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优秀图书馆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使我市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地长足发展。

3.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图书馆发展

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与支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构建和谐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

3.1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在图书馆中,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消费者”,“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素,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

3.2以馆员为本,构筑和谐温馨的服务群体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较多地注重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以读者为中心,方便其使用,而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重视不够。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他们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服务质量。一个馆员的水平,是看他能否帮助用户建立起通向信息资源的桥梁。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3.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4.弘扬图书馆精神以促进图书馆发展

贺小兰在《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一文中认为:“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不断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百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主线并延续至今。”[1]胡军在《图书馆精神刍议》一文中把图书馆精神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的凝聚精神。[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叶继元教授所著《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学人的考察,进而把图书馆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精神。程焕文老师则常将中国的图书馆精神概括为“四爱”——爱国、爱馆、爱书、爱人。[3]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是图书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4]

创建一个管理民主、公平阅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正是图书馆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我们大同市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和谐有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小兰.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图书与情报,2004(6):46.

[2]胡军.图书馆精神刍议.津图学刊,2004(1).

综合素质测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一、前言

体育与舞蹈,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育是人们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舞蹈则是以身体动作来展示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形式。体育舞蹈和其他舞蹈艺术一样,随着人类的社会演变和进程而发展。各种舞蹈都起源于原始舞蹈,如模仿鸟兽的舞蹈、祭祀舞蹈、乐舞等,体育舞蹈也不例外。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是社交舞(social dancing),亦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标准交谊舞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国标舞迅速地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后改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

体育舞蹈的内容主要分为:第一,竞技体育舞蹈俗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一种竞技性的体育舞蹈。它既不是传统体育的体育,又不是传统舞蹈的舞蹈,而是体育与舞蹈的叠加,是舞蹈的运动化,又是运动化的舞蹈,是一种按国际上规定的规范化标准舞动作进行锻炼比赛的项目。其内容有摩登舞、拉丁舞和团体舞。第二,普通体育舞蹈具有普及性、流行性、实用性和自娱性。其内容单纯、动作简单、人数不限、形式不拘一格。尤其是它紧跟时尚,能最迅速、最敏感地反映出大众精神面貌的更新变异。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教学舞蹈、实用性舞蹈和社交舞蹈。

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发展到高校,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然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材各异,教学内容定位不够完善,教学效果不明显;加上体育舞蹈理论课缺乏,教师的培训速度滞后、知识结构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教师岗位培训体制,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舞蹈教师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本课题重点研究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为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生活提供参考的依据。

二、南昌航空大学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

高等院校普及体育舞蹈的作用。体育舞蹈这种融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为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提高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高校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会使目前的大学生受益匪浅,高校普及体育舞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美德教育上。从教学上来讲,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搞好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从美德教育上来讲,由于体育舞蹈在高校的普及,因此把它作为向学生进行“美德”和抒发思想情感教育的一个内容,是符合高等教育方针的,与此同时,又具有对大学生们进行的美德教育的作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在高校的普及对学生的知识深度与知识结构及提高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也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体育舞蹈是一项多功能的健身项目,在促进人体心脑血管、肌肉、骨骼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塑造健美的形体、积极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操品德,同时维护了校园稳定,促进了校园的和谐。早在1996年,南昌航空大学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1997年就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2005年公共体育课程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学校有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学校通过体育舞蹈协会组织参加比赛,提升学生舞蹈基础,为学校争得荣誉,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舞蹈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随着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与龙头作用,业余爱好者增多,舞蹈参与面更加广泛,通过高校在校生生的学习,掌握体育舞蹈基本技能,通过学生就业、体育健身活动等让体育舞蹈普及力度大、其健身效果与文化更加明显。

三、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

(一)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体育舞蹈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热门课程,它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优美的动作、文明高雅的风格吸引着学生,当代大学生受家庭、社会、学习、就业等多方压力的影响常出现情绪及精神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通过体育舞蹈的基本功练习,套路动作的学习与提高,表演过程中优美音乐的熏陶,学生武艺的提高对大学生的身心有着促进的作用,使学生降低抑郁、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在自我表演、自信等精神方面得到改善作用,到达了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的功效,为体育舞蹈在高校普及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的作用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寓体育舞蹈教学于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享受中,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教学活动中自觉的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体会的是精神上的喜悦、心灵的满足、感情的激励、个性的陶冶,美妙的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感情,舞蹈通过人身体有韵律的动作抒发内心的情感。

(三)体育舞蹈对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审美价值是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体育舞蹈的美感产生,是源于人的直觉性,也就是大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心理感受,它不但存在于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也存在于对美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美的享受,美的领略来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认知、想象和理解等审美能力。

(四)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培养社交能力的作用

融洽人际关系是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尤为重要。体育舞蹈的练习,可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与人的合作,亲近的习惯,提高社交能力。体育舞蹈是大学生之间相联系的一个纽带。

四、体育舞蹈的普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意识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国家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对体育舞蹈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充满活力的校园加上体育舞蹈的介入更充实了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而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为学生充分地表现爱美的天性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大学生从中得到多样化的体验和收获。

五、建议

(一)学校应加大体育舞蹈课程的建设与投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培养学生骨干加强体育舞蹈协会的作用,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加强专业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更好地为学生教育服务,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威,袁水海.当代国际标准舞蹈课程[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 秦晓松.试析国际体育舞蹈与人体美[M].北京体操.1992.2.

[3] 荆光辉,谢军.从本质的角度认定体育美与艺术美之异同[J].体育学刊.1997.1.

[4] 黄宽柔,姜桂萍.舞蹈、体育舞蹈与健美操[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2.

综合素质测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督促;激励弊端;学科评价;即时评价;作业评价;互评自评;档案袋评价;动态评价

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在每一学期的期末都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本人、向家长和向班级或向外界进行公布,不公布就不能产生压力而起到督促作用。这个功能有以下弊端:1.评价的方式单调,采用“分数”和“等级”,只限于容易量化的领域——知识和理解;2.评价缺乏实事求是,以老师好恶为标准;3.评价的标准单一,只关注学业成绩,对思想品德关注不够;4.评价的目的是“选拔”;5.评价的内容是结果。

人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思维,我们应不轻易对人的思维作出评价,这是对人的尊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应该把目光紧紧局限在学生的成绩上,综合素质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应该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注重综合性的评价,不仅起到了督促作用,更起到了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鉴于以上的理解,我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尝试: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不是“筛子”而是“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是“泵”,就是使不同知识结构、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从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提高,是整体行为,是帮助“扬高”,都能有更大的发展,都能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发展。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多样化

首先扩大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外延。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大胆启用了“学科评语评价”“即时评语评价”“作业评语评价”。

学科评语评价——各科任教师结合各自学科教学为学生写综合评价。这一做法打破了班主任一人进行综合评价的做法,真正把各学科教学都摆在了平等的地位,在这里没有主科、副科之分,大科、小科之别。

即时评语评价——协同学校、学生会干部及其他教师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地给学生恰当的评价。即时评语评价强调的是即时,抓住苗头,随机评价;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关注,即对学生成长轨迹的关注。

作业评语评价——任课教师在学生作业或试卷上写上“对话式评语”,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作业或考试、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其指导性很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师生感情的融洽,弥补了批改符号和量化成绩的不足。

其次开展互评与自评。

“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投入到各种活动之中,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评价。

再次开展档案袋评价。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最早起源于艺术家的作品集,艺术家们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收集在一起,其目的是反映自己作品的广度和深度、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在档案袋中汇集了依据特定的目的而收集的个人的相关材料,通过这些材料能看到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个性风格、自我反思等。

(二)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特点

1.档案袋评价是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的评价方法。2.档案袋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种评价方法。3.档案袋评价直接反映了学生当前的状态和变化的历程,成为向家长展示教学成果、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家长了解子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三)建立档案袋和实施档案袋评价的步骤

建立档案袋的步骤:1.明确实施档案袋法的目的和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要选择那些用传统纸笔测验无法评价的目标,如问题解决过程、论文的计划、草稿和修改稿等。2.选择档案袋的内容,包括以什么标准来选择材料、材料的数量、材料的形式等。3.设计确定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和规则,包括评价的具体标准、评价的时间和次数。

要为实施档案袋评价做必要的准备。一是要抽出必要的时间与学生就档案袋评价的使用进行谈话,使学生了解档案袋的意义。二要将实施档案袋评价的计划告知其他教师和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

(四)档案袋的组成

一个档案袋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封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年级、学科领域等,还要有对自己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与进步的总结反思;2.目录;3.档案袋中的材料内容,对每份材料都要标明时间;4.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包括对个别作品的反思和对整个档案袋的反思(在封面中体现),对个别作品的反思可涉及以下问题:(1) 我通过这个作业学到了什么;(2) 我哪些方面做得好;(3) 我为什么选择这件作品;(4) 在这个作业中,我还要提高什么;(5) 我对我的表现感觉怎样;(6) 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最后是动态评价。

动态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强调评价与教学结合,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这里介绍的是第二种含义的动态评价。

(一)动态评价的一般方法

动态评价通常采用预备—前测—干预促进—后测的程序。

动态评价通常提供三种分数,一是前测分数,二是后测分数,三是获益分数,即用后测分数减去前测分数的差。前测分数是学生在没有获得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得到的分数,表现水平应该与在传统智力测验中的表现相同。后测分数体现学生接受了指导、干预之后最终独立完成任务的表现水平。

(二) 动态评价的适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