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学生综合素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师做生看,师说生做,师想生写”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学生生物学习的需要。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必须从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出发,不断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途径,从而为开展有效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必定要落实到教学模式的彻底转变上,由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转化为发现式教学。新课程标准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相关问题。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型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实验教学始终坚持和倡导的教学方式。

一、依据学情特点,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实验的作用主要指通过演示、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掌握生物规律,形成实验技能。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实验过程的流畅性,就必须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生物基础,注重形式活泼性与内容有效性的有机统一,过程全面性与细节完整性的有机统一,知识讲述性与问题探究性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分组实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重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接近实际又能激活思维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由不同思路,甚至用对立的、逆向的思路解决同一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遵循新的教学观,从认知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以哲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武器,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索和研究的学习过程。

1.让学生提问题。这种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生命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其形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表现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生成性特征。

2.注重探究过程。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其评价活动既重视实验的结果,更重视实验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认识和思维的阶段性、连续性是一致的,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承受能力。根据有限的探究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运用证据对问题合理解释。决策属于认识论的现代范畴,既是认识与实践的桥梁,又是认识的结果。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处理到形成解释等方式、方法上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人类已经发现且成熟的知识,要设计成逼真的探究过程谈何容易。科学探究过程很可能蜕化成形式化过程,求证变成证实,这违背了科学探究的本意。

3.课题要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要有目的、有条件、有前提、有基础,并与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紧密联系,使研究性学习具有社会性、实用性。

科学探究过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由教师预料到。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有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处理不妥容易误入歧途。教师必须预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应对措施,发挥好主导作用。在探究之路的三岔口,要把握得当、调控自如,这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所在。从一个知识层面向另一个知识层面跳转,要找准知识支点及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点。

实验内容的改变,往往受到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局限,但为了保证知识的连贯性、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引进少量过渡性内容,原则是不增加学生负担。提倡阶梯式、渐进式教学,也不排除跨越式教学。但是,知识的延伸,思维的发展,必须有合适的起点、支点和基点,既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高不可攀。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本位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三、改变试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经典实验,按教材中所提供的材料、方法、操作过程做实验,多数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但有些实验存在材料采集难度大或反应速度慢等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采用新的实验方法以消除原实验的弊端。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即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包括不受老师的支配。自主学习指学习从目标、计划的制订到最后的评价、交流,整个过程均由自己做主。自主学习要有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且有部分知识、能力及经验,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相近、互相关联;还要有自创的适宜的学习环境;更要有一定的目标、方法、策略,用于评价所学内容;也要有与外界交流、交互的渠道;以及有一定的人文基础做支撑。自主学习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和规划性。

五、充分挖掘教材的研究价值,发挥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生物素质的载体性价值。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学讲计划;成长成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徐州市大力推广的“学讲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教改模式,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动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学讲计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以“学讲计划”方向为指导,有效转变教育理念

“学讲计划”的核心理念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的环节学得自主、生动,在“讲”的环节讲得透彻、全面,从而实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综合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还停留在应试理念的思维中,教学缺乏深入研究,将目光局限于应试知识点的掌握这一层面,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探究能力等方面培养不足,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学讲计划”方向为指导,转变陈旧、滞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素质化的高效语文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首先,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能够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内容,原则上教师不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相互研究,自主获得学习成果。其次,笔者注重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打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合作小组这样的模式组织学生分析研究、讨论交流,既能够提高“学”的生动性,同时也发挥了“讲”的有效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对于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以及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三,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学讲计划”要求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则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度以及难点,及时采取个别点拨或是集体提示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

二、以“学讲计划”要求为抓手,有效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入贯彻“学讲计划”,一定要深刻、全面领悟其精髓,牢牢地把握住实施要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发挥好合作学习载体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课堂上及时检测,获得学习反馈信息,最终进行梳理总结,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要点,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了语文教学成效。

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并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将学习的环节前置。与许多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一样的是,笔者将课前预习环节作为重要的抓手,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基础知识,熟悉教材内容,以及按照预习思考题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初步分析。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够解决基础性问题,节约课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能够帮助学生在预习环节明确学习的难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具有积极作用。其次,笔者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明晰的思维引领,组织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为了配合“学讲计划”的顺利实施,笔者专门设置了合作学习小组,将优秀生与中等生、学困生均衡搭配起来。教学中,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思考题提供给学习小组进行分析研究,在牵头学生的引领下,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进行了积极思考,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相互讨论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最终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集体研究形成的学习成果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补充与提高,更加准确。第三,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报以及质疑拓展,将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汇报的过程与辨析、补充的过程同步,其余小组可以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或者纠正。存在观点不一致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辩论,给予学生思维碰撞的平台,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明晰答案。第四,进行检测反馈与总结梳理。针对一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书面作业纸检测或者提问检测(视课堂剩余时间长短而定),以此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的实际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提炼重点难点,总结学习技巧方法,以这样的总结梳理,实现学习成果的提升。

三、以“学讲计划”反思为依托,有效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讲计划”的运用与实施应当注重灵活性与实效性,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还要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一课、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要对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反思:一是要反思教学流程、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有没有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如果存在不够完善之处,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改进。二是要反思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有效激发。这是“学讲计划”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多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以及体现对学生学习要求的差异性,从而激励学生更加投入。三是要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操控技巧。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是否完全放手,该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环节是否存在缺位等,不断提高对教学课堂的有效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学讲计划”要求,紧扣实施要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3(5).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范文第3篇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以及强健的体魄。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为基本目标。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

一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第一,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

第二,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三,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第四,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以上四部分只有均衡发展才能做到全面发展。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二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二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三是过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四是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要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是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达到统一,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应从提高六方面的能力入手。

1.充分的表达能力

充分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2.完善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3.初具组织管理能力

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等各个环节,在具体繁杂的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4.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正确的决断能力可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辍,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地应变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范文第4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76-02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2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是护理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踏入社会,从教室走向医院,是帮助护生将学校所学的医学知识、护理理论,护理操作运用到临床实践上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成长为一名护士极为重要的一步。如何搞好实习期的教学管理,将护生培养成医德高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这是教学医院的重任,也是每一位带教老师的责任。教学医院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接收一百多名临床实习护生。这几年,通过不断的改进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并严格管理、规范培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实习效果。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质量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是教学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质量标准得以实现的关键[1],我院实行学校带教老师-护理部教学干事-病区护士长-病区总带教老师-病区带教老师的五级带教网络。根据实纲的要求做好教学计划,学校带教老师定期到各实习点进行抽查并考核护生每个实习阶段的情况,定期召开全体实习生联系会议;护理部教学干事负责督促检查,宏观调控,协调关系,每月对全体护生进行多媒体授课,内容包括:各科疾病护理常规、护士礼仪培训以及规范服务、健康教育指导、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程序等;病区护士长主要负责实习计划的执行,具体工作的安排,抓好带教的管理;病区总带教老师负责管理科内的带教工作,护生的入科教育,每周进行业务小讲课或护理查房1次,内容为专科知识、健康教育指导、操作示范及讲解、负责对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的考核,以及做好护生出科鉴定及有关实习记录;病区带教老师负责执行实习计划,跟班指导,培训护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以及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能力。通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了临床教学和实习的顺利进行。

2.重视岗前教育以提高护生适应能力 ①实习前培训:近几年来我校护生比较多,这对临床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实习前培训很关键,学校在每一批护士去医院前进行为期两周的阶段见习。通过见习能巩固和加深所学基础理论,使见习护生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各科室的工作特点及护理工作常规,了解《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内容及要求。学会与病人沟通,熟悉晨晚间护理工作,为下一个阶段打下良好基础。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实习计划:在下科室之前均举办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生的职业态度、护生的素质、医德医风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医院的规章制度、护生的职责以及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的管理等。介绍医院的环境以及各科室的情况。同时加强了护生的安全教育,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合格为80分,合格者方能进入科室;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护生操作能力,在岗前进行一期操作培训,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各项操作的规程,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3.注重护生技能的提高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绝大多数内容是通过护理操作来完成的[2]。护理部很重视实习护生的操作培训、在没下科室之前进行55项操作培训观看视频,并把主要的护理操作分解到各科室重点培训,作为项目进行出科考核。各科负责培训的护理操作,在护生进科室时集体培训,先由总带教老师示范,重点讲解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按具体情况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放手由护生操作,每项操作完毕,带教老师应指出其优缺点,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必须做到“两个到位”即讲解到位,示范到位,示范前讲解一遍操作要领,示范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并强调关键动作,无菌观念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在执行每项操作时都必须认真进行三查七对。通过培训,要求护生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和技能,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讲清每项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每个学生都掌握过硬的本领,较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4.注重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需要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全方位的服务,对临床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还要有更好的服务态度,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如何提高护患沟通能力,需要从实习阶段开始培养,护理部要求护生在每个轮转科室必须跟专科护士上责任班两周,除每周进行的理论知识讲座外,每天跟随带教老师到病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入院宣教,术前术后病人的健康指导。并要求护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随时满足病人的需求,特别强化护生对新收病人及手术前后、出院等病人反复多次做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通过沟通增加了护生直接参与护理病人的机会。通过深入病房,接触病人,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护生能逐步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以后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5.加强理论培训和抓好出科考核 经常组织护生参加科内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小讲课,通过讲座和教学查房,帮助护生强化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使护生对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和护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同时采用提问方式,训练护生分析、归纳、综合及推理思维能力。通过集中学习、讨论,提高护生们的业务水平和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护生出科前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考核及护理操作的考核,并根据考试成绩及平时表现、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等作出科鉴定,同时组织护生召开会议作出科小结,带教老师将护生在该科的实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生,听取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根据实习生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管理和带教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进一步提高。

经过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规范培训,对临床教学进行科学的管理,护生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与病人沟通能力及护理人际交流等职业综合素质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规范化管理也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好的带教老师会使护生在实习中勤于思考,乐于学习,动手能力提高快,实习效果好。最终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教与学互相促进[3],达到教师、学生知识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丽华.ISO9000用于医院教学管理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6162.

[2]胡靖宇,段长虹,刘艳艳,等.中专护生能力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9):1617.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与反思 真实性 发展性 主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4条明确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该《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要贯穿教育过程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意见》规定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意见》颁布实施至今刚好完整三年,以下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具体做法及反思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真实性为基础

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实《意见》要求,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应有作用,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与成长,应是学校和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思想道德评价的地位,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模式。评价的六个维度中还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身体、心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维度全面具体,但由于班主任事务繁重,每学期末既要忙着改卷,汇总成绩,又要进行学生操行评语鉴定,现在又要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如果教师思想认识没有到位,评价表内容的全面、程序的繁杂反而容易使得具体评价过程出现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造假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的的发生,我校全文印发了《意见》,并组织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学习,同时发动班主任对评价的实施进行讨论和交流。在2007年3月,还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让评价工作做得较好的班主任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以此来推进评价各种的开展,确保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切实落实《意见》的要求。

由于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具体过程(学生自评、小组意见等),如何让学生重视评价工作和评价结果,如何让小组评价客观公正?我们利用年段师生会议和主题班会,对《意见》进行宣读,对评价表进行讲解,努力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指标和维度的意义和内涵。同时,结合学习学校《学生评优评先细则》和《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奖惩结合起来,既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人的发展性

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叹:现在学生越来越“巧”了,也越来越“笨”,越来越难“管”了。“巧”指的是学生视野比以前开阔,知识比以前丰富,动手实践能力比以前强。“笨”指的是学习时间长,效果却大不如前;课外知识丰富,“双基”知识却贫乏;难“管” 指的是学生习惯意识差,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有待提高,特别令老师越来越头疼是“学困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缺乏一种精神,缺乏一种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扬了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性,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把学生切实作为一个精神的生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发展性原则,要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这在“学习能力”指标的评价中更要加以注意。这时的学生评价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辟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而是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同学团结合作,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取得提高和进步。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如果班主任充分意识到人的发展性,善于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成才观念,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将有利与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早日形成。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综合素质评价表》的自评、小组评价等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的主体精神。为此,我们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指标要求,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专门组织师生大会宣传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排主题班会课让同学进行讨论,要求各班依此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和班训,有的班级还编写了班歌,营造浓厚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参照《意见》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二级指标中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文明习惯”,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范,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食堂文明就餐的规定,寄宿生管理条例等等,囊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学生言有所依、行有所依。如宿舍管理,毛巾怎么叠、鞋子怎么放,凳子怎么摆,被子叠成什么形状,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常规检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经常组织常规抽查并及时通报,上下互动,表扬、宣传典型集体和个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有赖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助。让学生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的各级指标进行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照出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日而久之,学生意识到了这些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确现阶段的认识目标和任务并为之努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不足与反思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时间越长,文明意识越强,文明行为越普遍,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像刚毕业的2009届高三学生,就是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届。他们已能乐观积极,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起到了“老大哥”带头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惑。

1.评价工作容易泛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大部分指标都无法量化,主观倾向强。由于指标较多及其它种种原因,评价没有与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起来,使评价活动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载体;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往往时间安排紧张,尤其是小组评价环节,组长较难把握评价尺度,容易应付了事。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