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声势律动的运用理念
声势教学的理念起源于卡尔・奥尔夫所建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它是把身体当成一种乐器,把拍手、跺脚、拍腿这种身体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肢体动作加入一些有规律的节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改善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也叫做体态律动教学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提升,学生可以通过律动来表达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从声势律动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来理解音乐。
声势律动教学法探究
听音乐律动 听音乐律动就是选一些节奏性强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去听,自己去感受音乐,然后在这个听音乐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空间,用自己的身体、手脚把音乐表现出来。在班级实行这种教育方法时,可以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我发挥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思维创造性、肢体协调性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样就使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而节奏律动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例如:在进行义勇军进行曲教学时,可以在音乐中设计跺脚、踏步的环节,帮助学生认识节奏,理解曲风。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节奏比较轻快、爽朗的音乐,帮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看视谱律动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乐器、歌唱这些音乐欣赏外,还需要把握音乐的节奏,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视谱的律动呢?教师在视谱律动的教学上,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教师可以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例如:肩膀、手臂、腰、臀、腿等部位的拍击,拍击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把这些动作重复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声势律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音乐鉴赏中,想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就要使学生对音乐有源自内心的感受,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每首音乐的主题不同,那它的意境也就不一样,所以只有通过律动来理解歌曲的意境。比如:在音乐实践过程中,《牧歌》这首歌曲里面有我国丰富的文化背景,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们了解意境,就要在动作中加上蒙古族柔肩的动作,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歌曲中去,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这些律动的动作和知识会增加学生们学习音乐的乐趣,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知识水平。
声势律动的重要作用
挖掘训练所有学生的节奏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行走、跑步、跳动都带有着节奏,这也就给声势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节奏训练就是通过对于人体动作的训练来强化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可以让学生们的表现更加敏锐,对于初中学生这个最好的接受期来讲,这种节奏训练的方法是最好的、最有效果的。
发展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 学生在经过声势律动的训练后,在听到音乐后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的身体反应,这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们能拥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也更加能够通过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结构。
可以提高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渐有了自己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的兴趣,所以对于音乐的辨别能力和听力也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育,表现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初中音乐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但是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改善了原有的课堂气氛,使教学模式不再像之前那样单一,促进了中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 声势律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量的高低、速度、节奏等都可以通过动作反应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听力,更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让每位学生对感情的表达更加细腻,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律动;兴趣;创造力;表现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段音乐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学生,兴趣是驱使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他们坚持不懈学习的保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做做、动动中能有趣地进行音乐学习。几年中,我在低段音乐教学中实施“体态律动”的教学法,让学生用律动的感受音乐,用律动表现,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体态律动,新歌导入的前奏
唱歌教学在低年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唱歌教学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教唱一首歌曲,能够融进许多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因此,怎样使学生对新歌的学习产生欲望,提高兴趣呢?导入是关键。在新歌教学中,借用要学歌曲的音乐,让孩子先动一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小象》的学习中,先请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小象行走的动作,孩子们就特别想学歌曲,自动提出要学歌曲了。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新歌的过程也就快乐。
二、体态律动,歌曲学习的动力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最易普及、最为简便,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歌唱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姿势、呼吸、咬字、吐字外,还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表情动作。歌唱时适当地配合身体动作能更好的使感情外化。特别是新《标准》还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地背诵歌曲,首先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好不容易记住了,没两天就忘了,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如在一册教唱歌曲《布谷》时,让学生从想像、模仿布谷的飞舞的节奏及动作上感觉所描述的可爱的布谷形象,让学生在唱唱、动动及过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的美好境地。我先启发学生对“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布谷鸟,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飞”的模式,孩子们飞得各式各样,音乐一停,要求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猜“布谷鸟”在干什么?由于动作不受限制,每个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孩子参与性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是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个性能力。而教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则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唱边做。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已牢牢记住,只要我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学习过程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
三、动态律动,处理歌曲好帮手
歌曲处理的一般方法有:讲解词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风格、特点、注意强与弱,活泼与抒情的对比,作品稍大的还要注意“”的到来等。但由于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三拍子歌曲还要注意歌曲的韵律感等,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一册《小青蛙找家》,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要唱得轻快,学生就可以用青蛙轻快的跳来表现。“跳跳、呱呱”的符词仿佛是小青蛙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学生跳的动作就可以大一些,脸部表情很着急。最后一句小青蛙总于回到家,心里很喜悦,学生又回到轻快的跳。这样,孩子在边唱边跳中马上就掌握了这首歌的情绪,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
四、律动教学,欣赏教学中拓展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教学;高效课堂
在现今新课程实施的教育中,律动教学是指教师课堂上的教态肢体,其作用极大,尤其表现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老师的语言多,音乐少,律动少,那这节课就没有了音乐的氛围,结果只会是学生对音乐作品表现与理解不到位。而教师运用各种形象的律动,比如点头、拍手、跺脚、跳舞等来学习音乐是一种有价值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律动教学更易表达音乐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合理的巧妙运用“律动教学”,对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律动教学熟练记忆音乐歌曲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唱歌曲,并且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来具体的背唱曲目。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音乐课堂上的歌曲学唱,再进行背唱并不是太困难,但是对于刚刚踏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背唱歌曲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并非易事,这时恰当的运用律动教学帮助学生背唱歌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唱一年级的歌曲《亚克西,巴郎》时,歌曲的曲风欢快活泼,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兴趣很是浓厚,于是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背唱歌曲。歌曲是两段歌词,内容都不一样,真不好背。我就想何不借助动作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呢!于是创编了几个简单易学的与歌词相符的律动教他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做律动特别起劲儿,一会儿就学会了,边做着动作边记忆歌词,果不其然,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很多小朋友要争着上台背唱歌曲并表演呢!当时的我特别高兴,运用律动帮助学生记忆歌曲的方法效果很明显。
二、运用律动教学准确感知音乐要素
音乐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它需要我们去感知,去听辨,为了便于形象地掌握其音高及各要素,运用律动仿佛又成了通往成功的一个捷径。比如在教唱《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的第三句歌词“阿里里”时,学生对音准很难正确掌握,于是我通过手势和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示音高,学生一做手势就来了兴趣,音也一下子唱到位了。还有在教唱其他一些有很多高音的歌曲时,学生有时总唱不上去,我同样通过手势来带领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唱上去了,这使我欣慰不已。比如在教唱三年级歌曲《小伞花》时,歌曲中出现了断音记号,通过文字理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像拍皮球一样的动作,要求学生唱得轻巧跳跃富有弹性,学生很准确的表现出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再比如我在教唱一年级歌曲《小鼓响咚咚》时,第二段歌词我是要求用p的力度去演唱歌曲,因为小宝宝睡着了,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这个地方要唱得轻一点,学生未必能体会,于是我在这个地方加了一个“嘘”的动作,这个动作一出来,学生的声音马上就弱了下来。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运用律动教学深层感受音乐作品
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在一段时间中我甚至害怕触及这类教学,因为它不同于歌曲教学能直接让学生接受,在欣赏教学中有时一味地让学生聆听或者教师一味地讲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作品、感受其内涵,它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和一定的方法,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本中的音乐欣赏《快乐小队》时,要求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我边放音乐边随着的节奏踏步走,并且状态积极饱满,学生在听赏一遍之后,马上就能说出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在第二遍时,我再让同学自己随着音乐走一走,学生个个神气极了!由此可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起来,能更深层地、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
四、运用律动教学培养音乐创造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为了传播音乐知识,让学生掌握其音乐技能,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的音乐课堂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所以我认为音乐课堂应该不同于其它课堂,并不需要学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应抓住学科特点、注重学生个性,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玩、去动、去独自思考实践、去感悟音乐,帮助学生培养其音乐创造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运用律动,能让学生发散思维,达到意想不到的创新。一年级课本中有一首欣赏的打击乐《鸭子拌嘴》,在欣赏的后半段,我要求学生随着打击乐表现出小鸭子们的形态,于是我将学生分为几组,并派发不同的打击乐器,每组按指定任务分别去表现鸭子不同的形象,原以为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像完成任务似的没有任何积极性。而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时,我索性让学生通过聆听,通过自己的感知律动起来,去模仿表现喜欢的鸭子形象,我以为学生们会乱成一团,谁知他们的表现却出乎我的意料,一个个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活泼俏皮,有的憨态可掬,真是太棒了。于是我就在想,通过律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们既然爱于表现自己,教师就应该给他们提供想象、创造的舞台。
关键词:音乐课堂 律动教学 运用
体态律动要求学生不仅要利用听觉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还应该利用全身的肌肉和心灵去感受音乐,并通过自己身体的运动去感知包含其中的音乐元素,利用身体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和旋律变化,进而达成身体与音乐的协调一致。体态律动教学在日本已有了30多年的推广和运用,是帮助幼儿进行全面音乐训练的重要教学手段[1]。随着我国音乐教学新课标的推广实施,小学音乐课堂律动教学也越来越被音乐教师重视,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律动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上有十分重要的运用[2]。音乐教师应该掌握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方法,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律动教学实践中。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总结了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开展律动教学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律动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合了唱歌、表演等多门艺术,符合小学生爱动爱跳的特点,有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
在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个模仿观察的环境,帮助学生学会系统、有序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音乐《捉泥鳅》时,教师可以示范捉泥鳅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引导学生想象捉泥鳅的场景,并随着音乐的节奏改变动作,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并通过音乐节奏的律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律动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音乐训练时,教师可以在音乐伴奏中运用各种优美的造型来配合,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和动作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音乐《洗手帕》教学中,让一些学生表演洗手帕的动作,其他同学围在一起观摩学习,帮助他们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方法。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并且还提高了审美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优良品质。著名教育家荀子说到音乐可以“正身形、严教化、美风格”[3]。音乐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能力,还应该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小学音乐课堂律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外,还要求学生养成主动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律动教学中很多项目都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任何一个学生没有认真学习都会影响音乐的整体美感。教师将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淘汰出局,可以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这样学生可以自觉地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例如在音乐教学《保护小羊》中,需要学生一起配合去捉大灰狼,手拉手发挥团队的作用将狼制服,通过相互协作感受团队的力量。同时经常进行各种音乐排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创造能力,帮助一些学生克服任性、自私的缺点,培养相互帮助、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质。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有效开展律动教学的方法
1.以音乐为基础突出特点
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应该以音乐为基础,突出各个音乐元素的特点[4]。教师在进行音乐律动设计时,应还原音乐的本质和内涵,准确抓住音乐自身的特点,通过平时的音乐教学积累,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把握音乐的特点,抓住音乐的民族风格元素进行律动教学。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可以选择具有草原民族特色的挤牛奶、摔跤等舞蹈律动,让学生先了解蒙古族的特点和草原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反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熟悉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风格魅力和蒙古族的生活特点。
2.设计简单易学的律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音乐律动教学前应做好音乐律动设计准备,设计简单易学的音乐律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音乐的不同特点,设计学生可以完成的动作,让学生在音乐律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一年级的音乐课程教学《动物说话》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各种不同动物的头饰,如小猫、小狗、小鸡等,在课堂上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不同的头饰并做出不同的动物动作,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会主动做出各种律动动作。这种音乐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益。
3.注重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生还处于思想萌芽阶段,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对音乐有自己的形象和感性体验。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5]。音乐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技能实践中进行学习。教师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入到律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对于班级中个别性格孤僻、不敢表现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拍手,通过这种简单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热情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4.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强化律动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应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来强化律动教学。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小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做个有心人,创设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音乐环境,在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创设音乐氛围,将律动教学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课堂上给学生欣赏一些律动与舞蹈结合的音乐模式,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音乐《对鲜花》时,教师在教会学生歌曲后,可以运用“打花巴掌”的特色儿童游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演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能很好地表现音乐的魅力,增加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学生也能在轻松的音乐小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应把握律动教学的特点,加强探究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音乐律动教学中以音乐为基础突出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律动实践中,以此有效开展音乐课堂律动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志江.浅谈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11):87-88.
[2]梁智新.关于“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11,09(12):68-69.
[3]何佳.律动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09):64-65.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作用
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音乐与动作融合,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总是以“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授课,使得本该是有趣的音乐课变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运用体态律动方法,可以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加活跃。小学生本就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比起让他们乖乖坐好听课,让他们动起来会让教学更加有效率。合理利用体态律动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以最好的学习状态置身于课堂中,注意力能够集中,兴趣得以激发。
2. 使音乐教学生动化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很多时候都跟不上成人的思维,很多知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但是利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此大大改善这一现象。例如,教师可以把音调具体对应到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在熟悉动作之后,听到某个音调就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既有趣又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音乐知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具体运用
运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来教学可以在多个方面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可利用体态律动来辅助教学。
1. 培养学生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一般来说,愉快的音乐,节奏比较快一些;悲伤的音乐,节奏比较慢一些。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节奏感的养成是必要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w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形成。 小学生在感情领悟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上还比较欠缺,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示不同的节拍,比如,弱拍拍拍手,强拍跺跺脚等;也可以在进入课堂之前,播放一些节奏轻松愉快的歌曲,让学生起立,随着音乐放松身体,跟随音乐自然律动,慢慢体会音乐的节奏的变化。通过这些动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放松,而且更形象地体会到节拍、节奏。
2. 培养学生音高音准
事实说明,音调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音乐中不同的音调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展现。比如,用下蹲的动作来代表“do”音,用半蹲的方式来代表“re”音,用跳跃的动作来代表“mi”音等。让学生的身体重心随音调变高不断提高,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音调的变化。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愉快地度过一节课,还可以对高低音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3. 用律动表现音乐的主题
音乐中的速度经常与轻松、热情、活跃相关联。慢速会给人些庄重、沉痛、哀伤、宏伟的感觉,中速则给人豪放、柔情的感觉等。实际上,掌握音乐的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地体会音乐表达的感情。低年段学生更加活泼,教师与之互动也更为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音乐的主题。
4. 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在音乐授课中,通过体态律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教师依据音乐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新奇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用这种方式增加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表演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