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习会计实操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问题;措施
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是由信息技术系统架构中的电脑计算机,借助相应的会计信息统计系统,代替原有的以人工为主的信息数据处理方式,从而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数据信息加工处理效果[1]。中职教育追求实用性的特征,决定了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具备一整套完整详尽的教学方案。
1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不够完备。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在教学体系架构上进行合理设计,在确定并满足中职教育注重实践这一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中职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水平。但多数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制定中存在过于重视考核及考试的偏颇。一方面,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片面化严重,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单一地以会计电算化上岗证为目的的实操教学,容易使学生陷入为考而学的误区,最终不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养成。
1.2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健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用性强,对教学设施具有较强的硬性需求。中职院校受限于自身办学能力及经费情况,一是在课程课时设计上存在压缩,理论与实践课时不匹配现象,二是硬件设施配置低,如电算化教学实验室配置较为滞后,这就会对学生的实操演练造成影响。在越来越注重中职学生实践技能的就业环境下,如何更加健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硬件设施,关系到学生的实训效果,也关系到学生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是否能够实现无缝对接。1.3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能力尚需强化。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不是单一地局限于会计学科的教学,而是融合贯通了信息学、金融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学等多种学科,这就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而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中职院校电算化教学师资资源中,计算机教师占比较大,其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但涉及到会计学知识领域,往往涉猎不全,这就会严重制约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受此影响,中职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就会停留表面,无法使学生掌握更深层的知识点。
2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进措施
2.1合理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设计。首先,在设计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时,要考虑到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比例关系,不能单一地以电算化职业资格考试为唯一教学目标。本着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从案例中提取会计数据,借助相关的会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罗列、对比,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案例时,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实际素材、调研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与时效性。
2.2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3]。学校应增加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投入,做到全方位的模拟现代化的工作流程,保证学生每次的上机质量和数量,这样学生走出学校面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时才能淡定从容。为此,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先利用多媒体介绍本次教学内容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说明如何操作,然后布置练习,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给予评分。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从做中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2.3强化中职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师应立足中职教育实际,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财务、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以此增强自身的教学技能。首先,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师资分配上,要挑选兼具会计学与计算机知识俱佳的教师,使其能够熟稔会计知识和电算化软件模块;其次,要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掌握最新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提高其实操水平;最后,学校可以多方面组织一些教师培训课程,如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使用培训、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数据维护培训等,以此来提高学校财会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03):100~101.
[2]韦素琴.浅析中职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资讯,2014(01):195~196.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会计技能是指会计人员顺利完成会计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包括会计心智技能和会计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主要是指认识活动,以思维为核心,是在人的大脑内部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指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是操作技能的调节者。就会计学科而言,心智技能主要体现在对账务处理任务完成的独立性和会计实操技巧的灵活运用性等方面;而会计的动作技能是通常所说的会计动手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制票、填证、记账、编表等账务处理时的一系列动作应符合会计动作程序、动作方法和规范化要求,力求达到熟练、协调、迅速、准确。由于会计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会计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本文着重谈谈会计动作技能的提高。会计技能的提高,除了有赖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会计的有关理论原理、规则外,还要求学生学能致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会计教学的实用性。
二、提高学生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以下几种账务处理能力:掌握和运用经济法规和财会法规的能力;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的能力;建立账簿、开设账户以及记账的能力;正确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会计核算程序的整体驾驭与协调能力;计算正确性和准确性的能力;书写规范性和整齐性的能力;会计档案的整理、分类、归档、装订及保管的能力;会计资料的检查、分析和利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会计综合实操技能,就要加强作业练习、利用综合案例模拟实操、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沟通,这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1.加强作业练习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训练质量的基础手段会计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加强作业练习是提高会计技能训练质量的基础手段。作业练习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及时性、活动性强。从内容上以会计有关理论法规、原则为主;从题型上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编制分录等。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模拟实操打下基础。2.利用综合案例模拟实操教学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有效途径会计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利用企业的综合财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实操,通过处理复杂的经济业务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缩短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增强会计教学的实用性。以《财务会计》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操技能,这时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上。可以把企业从筹集资金到采购材料、生产产品、结转成本、销售产品、分配利润整个过程的主要业务综合起来,让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练习,模拟填制和审核支票、收料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发料凭证汇总表、工资结算等,并据以登记记账凭证、过账、更正错账、结账、对账,到编制会计报表,装订记账凭证。这样较为复杂繁琐的过程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在学生操作实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给学生合理的提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分析、纠正。最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换凭证、账簿等实习资料,彼此检查对方的账务工作,要求学生在校对时发现遗漏、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作详细记录,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在课堂上综合点评。这种模拟仿真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3.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沟通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重要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习得,单靠学校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和简陋环境的实习,无异于“痴人说梦”,是极不现实和没有可行性的。同样,会计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际会计操作和真实会计环境的训练。企业既具备比较齐全的会计实习设施,能够满足学生实习操作的需要;又拥有大量会计技术人才,他们除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的职业能力和极强的技术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企业高层会计人员到学校讲学、指导,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熟悉会计环境、会计工作,有机会可以让学生参加企业的部分财产清查,并根据清查结果填制财产清查盘存单,也可以让学生帮助企业财务部门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等简单的账簿等等。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既提高会计技能又能够感受会计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增强他们的会计专业信心和确定今后的职业方向,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就业竞争意识和职业道德,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基地的相互信息反馈,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相互参与、相互渗透、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三、提高学生会计技能,增强会计教学实用性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操能力
一、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履行会计岗位职责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中小企业应用型会计工作人员,然而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企业对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持不满意态度,主要表现在实际操作能力太差,难以履行岗位职责,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一) 中小企业对中职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较全面。
通过对录用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他们对会计岗位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都比较全面。具体来说,企业希望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如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税务处理能力、会务文书处理能力等。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还不能达到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能力要求。
(二)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的准备不足。
1. 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学生完成在校学习后就要走向工作岗位接受考验,然而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前景并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倾向于基本理论,没有信心胜任会计岗位实践工作;二是在就业招聘面试过程中,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企业提出的会计岗位要求表示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甚至有学生认为企业的岗位要求过于苛刻。
2. 就业能力准备不足。
通过对进入工作岗位后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调查统计发现,学生普遍不能适应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在接受调查的100多名就业于会计岗位的毕业生当中,能基本达到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各方面能力要求的约占4%;能基本胜任中小企业会计岗位主要工作需要,即日常记账、算账、报账及税务处理工作的约占20%;能简单完成日常记账核算工作的约占30%;而几乎不能独立完成会计岗位核心工作的约占46%,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虽然学习了会计知识,可是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会计岗位的工作。许多毕业生需要在企业经历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的会计岗位工作培训后,才能够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所以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成本等各种原因,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 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
1. 重理论教学轻实训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的教学往往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会计工作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在以追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高通过率为教学目标时,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训教学的现象尤为明显。这就导致学生即使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却仍然不能胜任会计岗位工作的现象出现。
2. 单项技能教学与综合技能教学相脱节。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往往只是注重单项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如票据的填写、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却对综合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有所忽略,如会计核算流程的应用、财务税务业务的综合处理、会计核算信息的汇报与反馈等。由于人为割裂了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面对连贯的综合的会计岗位工作要求时就束手无策了。
3. 忽略了人文素养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显然是不够的,人文素养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同样重要,比如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和训练内容。
二、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建立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的实训教学体系,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是帮助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要求的关键所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转变实训教学思路和模式,推广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 注重综合技能的训练。
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单项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更重要的是综合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应该说单项技能是综合技能的基础,但综合技能绝不是单项技能的简单叠加。除了单项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以完整地反映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的模拟业务数据来给学生作为综合实操练习用,目的也就是为了学生能亲身体验到企业对会计岗位工作的各项要求,避免人为割裂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实训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等。通过创设模拟教学情景,建立模拟的企业会计部门岗位,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岗位模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下,学生既可以体验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更可以在实训中更好地理解工作要求的实质内涵。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设置实训教学内容,能有效缩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求距离。
(二) 建立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型的实训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必须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建立任务驱动型的实训教学体系,以模拟岗位责任制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考核,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激发学生主观学习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深入到企业当中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岗位要求,并把这些信息融合到教学工作当中,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三) 深化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要求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职业学校贯穿始终的重要教学任务。学校通常将职业素养教育放在公共德育课程中,与专业知识的教学脱节,而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必须把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去,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作态度、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核心职业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强锦. 有关《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索[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2).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实践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6日
教学的本质是知识、思想、方法、技能的结合,也是一个由教师教授向学生学习转化的过程,其成功应以学生的掌握和运用为标准。因此,转化什么、转化到什么程度、怎样转化就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会计实践教学是以会计实际操作为主,结合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制、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必须有较为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基础。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1、实践教学对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周济曾经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关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会计教学的特色,通过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纳税筹划等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搞好实践教学,完成好教育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3、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在岗位需求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改进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1、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培养的学生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因为良好的实践教育必须以理论教育为切实的保障;第二逐步调高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建立以全国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依托,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实训教材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也是施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实训教材的选取应将职业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涵盖本专业各项核心技能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和谐统一,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我院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目前已出版的会计实践教程有:《出纳实务操作》、《会计学原理实践教程》、《会计综合实操》。新编写的会计实践教程,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的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地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得到学生的好评,在我院会计专业普遍推广和使用。
3、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会计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因为这类企业是高职学生求知的主要去向,同时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会计比较贴近现代会计,教师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有利于实验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要求。
5、提高实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会计实践教学中实训教师应具备较高职业道德和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更应有扎实的会计专业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针对目前实训教师实践能力弱的特点,高职院校可采用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学习等方式进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邀请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师作为兼职指导教师。组织在校教师到各财经院校、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企业培训和学习,使教师能够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养成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的习惯。
三、结论
对于高职会计学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会计学教师要结合本院校的实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院校的培养特色,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而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岩,段素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科技信息,2007.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教育;课程群
以集群理念为指导,基于“互联网+会计教育”的指导思想,综合利用校内外、国内外的优质资源,构建会计核心课程群信息平台,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服务区域性人才培养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凸显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品牌特色,提升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为适应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互联网思维为理念,以国际化和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互联网+教育”为发展路径,以互联网“教”、“学”互动为手段,打造“互联网+会计教育”的核心课程信息资源平台,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化评价体系为保障,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机制,不断提升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优化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会计人才不再限于对会计信息的核算,更应具备经济、管理、儒商文化等基本素质、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分析能力,应成为满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企业战略管理与发展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竞争与机遇并存的社会也为人才的个性培养激发了内在动因,提供了外在展示平台。由此,现代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变更,瞻前谋划,打造人才的多元化管理能力和协作精神。顺应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我们要以能力培养为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改革完善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夯实“六大基础”(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法律、知识获取)、凸显“核心”(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投资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两主两辅”(以会计、财务为主,以管理、金融为辅),开设“十大系列”课程(除两主两辅外,还包括外语系列、数学系列、计算机系列、法律系列、经济系列、互联网系列),以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二、构建会计学课程群平台
1.明确会计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理论课程群。以现有的精品课程、微课、MOOC等为基础,构建会计核心理论课程群信息平台网络,并根据会计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建立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群,如注册会计师方向、理财师方向等。以课程集群的方式建设互联网课程中心,既可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又可强化课程体系的严谨性,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好地理会各门课程的地位和核心内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这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建立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群。在实践教学层次上体现由基础实验到综合实验、由基本技能培训到互联网情形下的在线综合财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形成由基础会计实训、中级财务会计实训、高级财务会计实验、财务管理学实验、财务分析实验、企业管理与投资决策实操、审计学实训、内部风险控制实验、云会计数据处理等完整系列的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互联网资源平台,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搭建互联网实践教学信息与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和网络专业的实习机会。该课程群平台从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从课程模拟实训到专业模拟实训、从课内模拟实训到课外素质拓展,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改革,这不仅服务于校内师生,也可达到服务社会、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完善会计核心课程群资源体系
1.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资源建设。从会计核心课程群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内容,分层确定基本知识、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相应的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资源。根据“两主两辅”(以会计、财务为主,以管理、金融为辅),“十大系列”课程(除两主两辅外,还包括外语系列、数学系列、计算机系列、法律系列、经济系列、互联网系列),设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群,其中以会计、财务为主的核心课程群是建设重点。课程群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逻辑性和延伸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课程群网络平台建设为中心,还可带动课程教材、教学软件的建设,在内容、体系、结构等方面均突出地方高校的应用型特色,充分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建设目标和教学思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程信息平台建设问题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本校网络资源,而是通过对会计学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对现有的课程内涵进行分析,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课程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核心课程群的信息链接网,从整体的规划角度来完善课程信息台的建设工作。
2.从课程教学的实施角度进行资源建设。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相结合,根据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设计方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资源。此外,还可借助搭建的大数据信息平台,精确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规划其未来的发展定位,依托“互联网+会计教育”核心课程平台,广集资源,在满足学生共性发展需求的同时,根据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发展方向定位,实行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普通会计专业班教学之外,开设“实践教学班”、“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等特色班,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分层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培养对象的需求,这有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贯彻与落实,实现会计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另外,还要不断完善网络教育课程内容,打破原有局限于传统面授形式下开设的课程,实现会计学专业课的开放扩展。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不仅局限于课堂内的资源,还需建设课堂外以便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结合现场教学、网络教学、校外实践等多种互联网情境下的综合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最优的教学理念、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最丰富的学习内容,以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从师资角度进行资源建设。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优越性,可通过开放式教学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各类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是本校师资,还可利用其他高校和校外社会单位和团体的师资,实现校内与校外资源相结合,让师生享受到其他优质师资的教学效益。可聘请校外名师和企事业单位专家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教学,实现校内与校外资源共享的集群式教学,由校内外师资根据各自的学术特长和岗位优势,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合理论研究与实验实践、方法学习与问题讨论,充分实现教师教学、督学、导学、引学相结合,切实提升教学效果。要建立每一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制度,以课程负责人为主体搭建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关系,实现课程集群建设的规模和效益。通过以课程群组为单位的团队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创新会计学专业课程集群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现团队教学、教研及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
四、开拓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会计核心课程群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校园网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和第二课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及学科竞赛等项目相结合,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相结合,实现由点带面的指导效应,开拓创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为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对资源的更广泛需求,基于“互联网+会计教育”理念搭建的校内外资源共享平台,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课程平台、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而是以“互联网+会计教育”下的以“互联网+会计课程”、“互联网+会计教学”、“互联网+会计学习”等基本要素为建设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资源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集成网络教学、师生交流互动、答疑和管理等功能,高度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开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实现“互联网+教育”会计人才的“量身定制”,打造“互联网+教育”会计人才的终身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