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区体育;社会经济;关系;发展
社会经济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而社区体育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社区体育的发展繁荣,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休闲锻炼体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因而本文从社会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制约性以及转换性三个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关系。
一、协调性
社区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具有相互协调的关系。社区体育集社区服务与体育休闲活动两种功能一体,不仅为社区公民提供了锻炼身体、增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促进社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现阶段而言,社区体育已经被逐步推广和普及为一种主要的体育活动形式,开辟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体育产业的新市场类型,社区体育不仅受到了基础群众的广泛欢迎,同时其影响范围也逐步从社区向整体社会发展。社区体育的发展能够吸纳不同群体的再就业,为下岗人员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和岗位,进而使得社区经济得到保障和提升。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体育消费,使得体育消费者市场组成更加多元化。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例如体育锻炼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地投入越来越大,为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而社区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具有相互协调的关系,二者的相互协调,使得我国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保证了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二、制约性
社区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社区体育受场地和资金的限制,使得社区体育类型偏少且大多是基础性、简单化的体育项目。而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社区服务形式,也是社区经济的来源之一。社区体育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活动平台的同时,也在引导居民进行消费,而不同的体育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然是不同的。通常而言,投入越多,回报越大,这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例如,社区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室内篮球馆,那么以篮球为基础,首先可举办大型的篮球比赛,为社区带来潜在的经济消费,然后可以与赞助商、广告商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吸引赞助和投资。其次,篮球馆还可以用于各类文艺演出、社区活动等方面,以此促进社区和谐。此外,篮球馆的修建,会持续引导社区居民的消费热情,通过购买篮球用品及装备,达到刺激社会体育消费的目的。社区篮球馆能够为社区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益处,但若只是一张乒乓球桌,那么自然完全无法与篮球馆带来的效益相比。因而,社区体育项目类型决定了经济效益,社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社区体育类型的限制。
社会经济决定了社区经济,而社区经济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建设及发展的资金取决于社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社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则在社区体育建设发展方面的投入就高,反之,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低,那么在社区体育方面就不会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投入。而社区经济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受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水平。
三、转换性
社区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具有相互转换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大量的自动化机械和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劳动。这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使得现代社会的人们缺乏必要的锻炼,使得全民身体素质呈现整体下滑趋势,各类疾病患病率增高。社区体育为人们提供提高身体素质的平台,通过体育活动和锻炼有效改善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说社区体育为社会经济发展转换提供了更多的有效劳动力。
同时,社区体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整体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社区体育的发展拉动了体育消费,例如一些常用的运动器材、服装、工具甚至是运动饮料都随着社区体育的发展,逐渐地开始普及。人们为更好地在社区进行体育锻炼必然会进行相关消费。因而社区体育将体育活动转换为了体育产业的重要发展动力,进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例如,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引入商业模式,就获取了超过2亿美金的回报,体育产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结束语
社区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具有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密切关系。因而社区体育与社会经济需要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规划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建华,谭宏,严小波.三峡库区社区体育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8-10.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是高信息化、高智能化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行政管理的内容、模式、方法等相应协调一致。既要充分发挥依法行政管理对知识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又要大力促进依法行政管理智能化、科学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步入世界经济发展先进行列。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政府该如何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如何依法行政,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处理好知识经济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是搞好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具有四大特点:科学和科技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力资源及其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爆炸,使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将取代知识含量低的实物产品,知识产业的高知识含量和创新性促使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超动力。知识经济财产是无形性的,具有依附性、流动性、扩散性等特点,知识经济的活动更为活跃和自由,因而决定行政管理不能再固守原来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模式,而应从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前提,制定一套合理的产业政策,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很好地引导和支持企业朝知识型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在经济行政关系方面,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必须由直接控制的经济发展。向间接控制转变,更多地利用非权力性的行政方式作为“依法行政”的补充,更好地发展“依法行政”的作用,引导企业朝知识型的经济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加以政策扶持,使知识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政府部门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自觉推行由单纯的行政命令向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转变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对知识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使企业与生产者从行政命令被动服从关系中解脱出来,与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相适应的具有高创新、高互动和高合作化的新型的经济行政关系;激发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融企业和生产者的意见、观念于行政决策之中;为企业和生产者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保障知识经济朝健康方向发展和运行;行政性指导能使知识经济的发展更科学、合理、规范。
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不适用的管理模式,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订一整套灵活性强、管理性全面、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管理方式,调整管理思维,优化管理职能。
1、转变观念,培养现代行政意识,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作用
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的行为,属于“积极行政”范畴。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政府为了平衡公益与私益,兼顾公平与效益,势必要求行政管理机关从社会发展的目的出发,实施积极的行政指导,以补充单纯的法律强制性手段的不足。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这与知识经济时展的特点和需要十分融洽、适应。因而,正确使用行政指导的管理模式,树立行政指导的工作意识,十分有利于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现阶段知识经济发展状况及法制建设状况来看,要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必须先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审议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种行政政策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把各种专门知识引入行政实务,确保协调各方面行政相对方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沟通行政机关与相对方之间的联系,使相对方的意见能充分反应到行政决策中去。(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告示制度。充分利用行政机关在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方面的优势,尽快建立起行业、地方和全国的各种行政信息、告示制度,为相对方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正确引导相对方的行政选择,保障知识经济健康运行。(3)建立行政建议、劝告、告诫制度。行政机关可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对相对方进行建议、劝告,以促进其成为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为保证此类行政指导的效果,行政机关的建议、劝告、告诫行为应力求规范化、定型化,使受指导者明确地知晓行政指导的内容和要求,以便作出正确的反应。(4)建立健全行政奖励制度。知识经济不同于管理性经济、惩罚性经济或制裁性经济,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在依法律、法规予以管理的同时,应予以正面引导、指导。所以,行政机关通过正确的表彰、鼓励、奖励(包括非物质性奖励、鼓励)等方式来引导和影响相对方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是非常重要的。(5)健全行政计划制度。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合理使用行政计划,仍然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在 日本、法国,不排斥行政计划。在我国,行政计划主要是指导性计划,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进一步健全我国行政计划制度。法律应对各类行政计划作出更明确的专门规定,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使行政计划对知识产业的发展起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2、加强行政立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我国虽然已基本建立起较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所提供的法津保护尚欠周全,其立法活动因周期费用和知识等局限不可能完全满足目前知识经济发展对立法的需求,难以为“依法行政”设定面面俱到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对策,因而,在知识经济管理领域迫切需要而法律调整不能及时跟上时,国家行政机关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制定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服务,以实现真正的“依政法治”或“依法行政”。
3、优化行政管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政府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主要起三个方面的作用:(1)运用优良的管理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知识产业的发展。(2)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灵活的指导模式,维护产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秩序。(3)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引起组织决策内容的重大变化,即以单纯生产决策向知识化决策转化。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行政管理提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要求,它可通过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动态进行预测,制定一系列的组织制度与组织形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连续发展与创造的过程,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营造和完善适应知识经济运行的环境,以推进新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立足于通过投资教育及技术培训,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知识是一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的秘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贫苦的病根。全球正在发生的知识大爆炸既可以帮助世界上成千上万穷苦人摆脱贫困,也可能造成知识鸿沟的进一步扩大,使穷国家越来越落后,并且指出,国民收入低不是造成国家贫富差别的唯一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真正缺乏的是获取和利用经济技术、社会知识的能力,而正是这些知识激发了世界上许多成功发展的例子。如日本二战后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民族工业,复苏国民经济,并逐步跻身世界经济先进行列,正是植根于引进消化科学技术,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结果。
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能熟练掌握和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的人才,在各个领域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知识孕育经济的必然结果,而人才的成熟得益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石。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充分履行依法管理职能过程中,应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好教育、科技发展工作。首先在国民经济发展投资计划结构中,合理定位,有计划地投入适量的资金,改善教育、科技硬件水平。其次不断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培养大批知识人才,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而创造足够的条件。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经费投入 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但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2.7%,和发达国家比,有较大的差距,而且科技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占31.87%,达到 370亿元。其它中小城市、边远地区的科研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表现发展不平衡和人才培养上缺口过大。这种状况的改观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确实把提高民族文化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
关键词: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服务区域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标志所在。[1]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贴近市场办教育,聚焦产业育人才,针对产业办专业的宗旨。近年来逐渐在“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建设模式基础上,结合中山社会经济需求和产业特色,通过“政校企”高度合作,共建起了四所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生力量,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许多个性化的要求,需要通过服务资源条件、服务绩效两方面建立院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体系。[2]
产业学院是依托“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建设模式,依托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相关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作举办的,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实体机构。[3]产业学院的产生的前提就是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产业学院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产业学院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目标
中山的个别专业镇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名气。如古镇的灯饰、沙溪的服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成立的四个产业学院都与当地区域经济相关。如古镇灯饰学院、沙溪服装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和小榄经济学院。为保证就业,产业学院培养的学生必须超过或者最起码要达到能为当地产业服务的水平。中山市地处珠三角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山各专业镇的收入水平虽然不见得比周边的城市高,但中山市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等,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相当之大。据麦可思公司近几年的跟踪报告,本地生源一般超过9成留在本地工作,外地毕业也有超过4成留在本市工作。[4]想留下来的毕业必须要达到当地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产业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助力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本身就是当地“一镇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的产物。因此,产业学院抓住专业镇“一镇一品”的产业聚集特色,通过在企业门口办教育,有效解决了专业与课程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兼职老师聘任与管理等实际问题。[5]这些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现实环境。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在真实的最新技术中学习,毕业生的技能水平跟着提高非常快。同时,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结合生产实践,在学习理论中激起的创新火花很快可以在实践中得以尝试,也最容易产生创新成果。古镇灯饰学院很多师生的专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提升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超过预期的效果,随着日后的不断发展和探索,应该还有提升发展的空间。
三、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前文提到,产业学院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都留在了当地工作。这股有知识有文化有持技能的劳动生力军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人才支持是非常有力度的。
首先,产业学院的毕业生掌握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技能。他们本身就是为了服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培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老师很多就是当地企业的技术能手。
其次,产业学院毕业生在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都融身其中,对当地工作生活的认同使得离职率比较低,很多学生毕业前已经在所在企业工作或实习过,这样的经历使他们与企业减少了磨合,增强了企业用工效率,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
四、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研、技术支持
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势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高校的科研能力相对对企业而言是有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结合之后产生的科研动力和对先进技术的改良与追求都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品牌效应
产业学院有师资,有科研氛围,教师有科研能力。真正与区域经济融合后产生品牌效应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沙溪服装学院“第十六届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王荣老师的“敦荣DUNWIN”品牌,荣获“2016年度品牌大奖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奖”。王荣老师2014年成立了敦荣工作室,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品牌设计,熟悉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6]
其他学院如灯饰学院等也不断有新品牌出现。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品牌效应必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如何将发展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联系起来,切实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实事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参考文献:
[1][2]吴建新,易雪玲.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究――基于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2,31
[3][5]林仕彬.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专业镇产业学院的实践为例[J].职业教育,2015,7.
关键词:会计;经济环境;发展;关系
一、引言
会计日渐成为当今社会正常经济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对于全社会发展和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降低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引起了社会不同行业的不断重视。当今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会计为了适应经济环境也要做适应性的调整,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国家环境会计理论,运用到我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发展方向。
二、社会经济环境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
通过这些年一些专家、学者的认真钻研和研究,目前被公认的影响因素基本为:法律、科技、政治以及经济等几大方面。在提到的几个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经济环境。而会计发展受到经济环境制约的几个方面是:
(一)经济体制的影响
经济体制对于会计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各相关单位在规划会计准则时,基本上涉及到制定的权限和制定的目标两个部分。当作为重要的控制实体制定经济体制时发挥的作用越大,其对会计发展影响越显著,原因在于其制定准则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经济体制对于会计发展的影响,目前总结出的适应准则是:从微观部分来说,主要是不断建立对应的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制度,给会计提供一个非常指的信赖的环境;从宏观部分来说,应该建立一个稳定值得信赖的市场环境,这其中需要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节机制,来实现对经济体制的制定和影响。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经济体制对会计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环境的好坏和发展水平成为了推动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成为了影响会计准则的重要部分。经济越发展的水平越高,就会产生较高的影响对会计相关的内容,进而影响会计的发展。
(三)知识经济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就进入了知识经济,虽然很好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会计行业也在其中。与此相适应,也给会计的快速进步尤其是管理方面提供了巨大空间。知识已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随着知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只是经济将会给会计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除此以外,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应用上也离不开知识经济的影响,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必然知识经济也会给其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受到经济危机以及通胀和经济犯罪等的影响
会计发展的兴衰受经济环境的好坏影响很大,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有利于会计发展;相反如果经济环境恶劣也会极大的阻碍会计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危害是波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一旦爆发经济危机,那将全方面的影响到会计的发展。当然,当今社会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经济犯罪活动的发生也不利于会计的发展。要治理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经济环境,不断完善经济政策及法规,加强监管督促,防危杜渐。
三、现代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
(一)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变化促进会计的发展
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于2001年11月10日经过与诸多西方经济大国加入WTO双边协议的签署正式加入WTO。WTO是世界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定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WTO协议》。它为国际各国之间开展经济贸易往来制定出了基本的国际社会都高度认可接受的规章,有效的约束和引导各国之间开展正当的国际贸易往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会计是全球通用的,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各个经济体都面临到更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同时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我国的会计发展要想更好的和国际接轨,就需要适应国际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完善自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于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极力改善会计信息失真这样的现状,从而推动我国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网络经济环境的发展给会计带来的挑战
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一个经济形式的会计必将有很大的发展,比如会计核算手段、会计电算化、会计模式、财务报告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网络会计的不断涌现,给企业会计提供了不限区域的工作方式,然而伴随而来的就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问题的解决机制的问题。财务报告要求的是多个部门的合作完成,而会计部门作为汇总方和使用方,对其依赖性较高,而在发生偏差时需要询问和协调时,因为网络经济的自由性,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要求。这就给网络经济下的会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正确处理好会计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的关系
环境的存在是客观的,我们不能随意更改也不能改变。当环境发生变化我们只有改变、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方可求得生存。在会计发展中,经济环境对于会计发展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它是企业和促进会计改革发展的动力之源。会计部门要善于处理好各个会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员工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到社会效益,为推动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贡献力量,那么反过来经济环境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也会促进会计的发展。
(四)顺应会计经济环境,树立正确的会计环境观念
为了更好的促进会计法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会计环境观念,要明白会计经济环境和会计发展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怎么样发挥会计有效的核算、监督等职能,更好的存进经济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企业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协同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种语言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信息时代和数字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以网络为主导的“信息化、数字化”经济环境将会影响经济的方方面面,而作为经济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更是会受到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市场环境也多变,企业经营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使会计赖以存在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必然会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冲击。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尽快实现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更好地融人国际惯例,将成为我们今后要致力解决的问题,此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这代人共同努力。
本文是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编号JYWA2012-030)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白秀英,赵丽芳.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05)
[2] 胡权,鲍建青.浅谈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2)
[3] 刘永祥,刘晓春,杨秀兰.论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06)
关键词: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现状
一、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早已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也不容小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当时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一,其实质上,则是科技进步发展程度的不同,接下来,我们就对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
1.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构成要素有积极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构成要素包括:经济中心、腹地和网络,技术进步在对着三要素进行改良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地理环境。具体表现在:
(1)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中心的影响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区域内的主要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经济中心之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技术进步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区域范围内的科术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这样就使其掌握了先进科技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经济中心处于整个地理区域的中心关键部位,整个区域中主要的先进产业和技术部门都集中于此,使其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使它能在第一时间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内在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
(2)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腹地的影响
区域经济中心的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对周追经济腹地的辐射力。第一,科学技术在增强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济能力后,还可以顺势吸收经济腹地内更多的剩余产品和安置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也拓宽了周围腹地的经济发展空间;第二,技术进步促使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势必会造经济中心城市产业的大变革,从而,使得一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开始向周围腹地扩散,这就为腹地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网络的影响
技术进步也同样改善着经济网络的具体形态,以便促进其更快的发展,换一种方式说,技术进步也同样优化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例如,科技的进步使得经济中心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发化发展,经济中心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深化了经济腹地的产业结构层次,这样就可以从经济腹地转化一部分剩余的劳动力,也就相应地密切了经济中心和腹地的关系。同时,对于经济网络来说,也相应地改善了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了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互递和经济交往。
2、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有积极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通常有四种类型:自生要素、再生要素、牵动性要素以及制动性要素。对于再生要素中的劳动者来说,技术进步可以改善其存在的形态,促使其向知识化、技能化转变,再生要素的资金方面,技术进步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在拥有高技能的劳动者和高效的资金利用率的同时,就可以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市场这一牵动性要素来说,技术进步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该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的作用功能;对于区域经济活动中的组织管理而言,技术进步可以不断地促进组织管理的方法趋于科学化、高效化,也就相应地改善和提高了组织管理的功能形态最终,也就使得人们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生要素有了重新的认识。
二、科学技术影响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科学技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区经济的增长规模体现出来。尤其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学者,他们强调经济增长作为经济体系的内部因素,是受内生技术影响的,所谓内生技术就是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等相关的技术进步因素,这些内生的技术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部分学者对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收集了我国2000以来四五年的综合数据,并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他们把全国所有的地域具体分为大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8个大的区域,通过对其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技术创新方面,与东部沿海以及北部沿海等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西南、大西北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而同时,其经济的增长速度与东部地区相比也较缓慢,这就明显地表现出当地经济的增长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相对较弱,也就是说该区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区域内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我国研究学者李国平同样利用Fagetherg的模型对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同样得出技术进步对我国区域地区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也较为显著的结论。
三、科学技术影响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原因分析
1.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人力资源量少,尤其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优秀的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其现有的类似于高等院校中的校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等先进科技力量难以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从而,就很难形成一个从基础科研、实际应用到产业化落实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地削弱了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技术的消化吸收较低
从我国大部分经济落后的区域看,多数企业对科学技术的消化能力较低,吸收强度不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引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其对先进科技消化吸收的投入,其引进和消化吸收之间的比例关系约为1:2:6。而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其在科学技术方面引进经费与吸收经费的比例还达不到为1:0.1,这种引进与消化吸收之间的不合理现象,容易将其陷入“引进一落后一继续引进一继续落后一持续引进一持续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3.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经济落后区域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合作双方的矛盾突出,因为知识产权还未达到资本化、股份化的目标,这就使得先进科学技术发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得到充分的发
挥,进一步阻碍了科研人员原有的技术创新的动力。虽然,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研发机构的技术水平也很好,但合作的道路却是异常艰辛。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不能及时地处理好各自的利益。
4.金融制约因素
多数区域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对风险投资机制的认识不深,该企业发展基金的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受到阻碍,在外资的利用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方面力度不大,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科研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
四、加快区域科技进步的有效措施
1.深刻认识到区域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脱离了科技进步的发展轨道,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总量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是,其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资源消耗高、企业效益低。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技术的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使我国经济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面临着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
2.提高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即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区域经济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东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全国各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同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区域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3.为区域科技进步提供必要的条件
各区域要深化改革,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相关制度。特别是要积极推进与科学技术配套的教育体制、经济体箭等方面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科技、教育、经济三者严重脱节的现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生产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加快科学技术向产品的转化。除此之外,还要改革企业资金的投入方式,对科研项目研究要有选择性的进行资金的支持;加大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