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军工企业信息安全

军工企业信息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军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军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第1篇

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辅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经营过程对有价值信息感知、筛选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运营等成本。

1.1 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 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 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 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 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 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 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 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 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 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工程标准、验收与监理标准、测试与评估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与认证标准等。

军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宣传;保密;微信公众号

“内树信心,外塑形象”,做好宣传鼓动,调动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不断增强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历来是军工单位宣传工作的目标。而该项工作在军工单位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日益严峻的保密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紧迫,且富有挑战性。因此,如何处理好宣传和保密工作的关系,在严峻保密形势下做好宣传工作,便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军工单位宣传保密工作的严峻性

军工行业新闻宣传保密工作呈现四大主要特点:一是涉及范围广、载体多;二是泄密渠道日趋增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渠道;三是泄密速度快、损失严重,危害巨大;四是分寸和时效性难以掌握。

据不完全统计,军工行业现有上万种媒体,可以说每时每刻都通过报纸、刊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图书、广播、电视等工具和手段,采取多种形式与社会发生联系。内容涉及本行业的重大成果、重要活动、军民结合,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试验,涉及军工科研发展规划,生产能力、结构、布局、产量等,存在巨大的失泄密隐患。

(一)军工单位新闻宣传的特殊性

一是政治性极强,高度敏感,对时机、分寸、频度等的要求高。没有哪个行业的新闻工作能与军工单位相比,稍有不慎就会对国家安全带来损害,留下隐患或者授人以柄,压缩我国在国际上的回旋余地,影响国际形象、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影响我技术引进,造成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损失。

二是科技含量高,蕴含的新闻价值极高。军工单位所从事的往往是尖端技术,代表最新成果、最高水平、未来发展方向,是大国角力、竞争、争夺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一经公布就会成为获取信息、开展研究的重要来源,某些性能特点、技术指标就有可能被人分析掌握。

三是社会关注度高,冲击力强,国际影响大。由于军工行业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国人的民族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重要信息一经公布就会引起轰动,形成关注热点,并产生强烈的放大效应,在国际社会产生影响,引发种种解读和议论。

(二)军工单位新闻宣传中泄密的主要原因

一是保密意识不强,敌情观念淡薄。

二是保密知识不够,培训学习不足。

三是执行保密制度松懈,审查把关不严。

四是名利思想作怪,法制观念不强。

我们知道,媒体的特点是追求新鲜刺激的东西,而军工行业尤其是关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消息,恰恰具有这种价值。媒体在报道时会主动取悦于大众,千方百计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不爆料就觉得不过瘾。新闻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有价值的重要新闻,恰恰在时间上保密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如果片面追求新闻价值或轰动效应,稍有疏忽或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泄密、失密。

军工单位部分宣传人员对保密缺乏认识,只看到新闻,看不到敌情;只注重新闻的价值和时效性,而忽视了保密和应走的流程;只重视宣传自己的成绩、经验、效益,而忘却了其中包含的国家秘密,从而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严峻保密形势下做好宣传工作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和保密是贯穿于军工单位新闻宣传工作中一对相依相存的矛盾。客观地讲,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外宣传)与保密要求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矛盾:宣传部门有责任将本单位改革发展的实绩和职工拼搏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宣传出去,在外界树立良好形象;而保密规则则要求“能不说尽量不说”,甚至“只做不说”。

然而,二者的根本目的又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因此,正确处理好新闻宣传与信息保密的关系,必须坚持“保放适度”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实现本单位安全利益、竞争利益和发展利益为准绳,既要做到该保的坚决保住,不以新闻宣传为由排斥保密;又要做到该宣传的宣传好,不以保密为由阻碍宣传。

要做到万无一失,必须执行“六个一”纪律:

建立一套责任体系――严格执行“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逐级审查的保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保密职责。

确定一个保密范围――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严禁公开报道涉及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性能技术指标,我国国防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产量、发展规划等内容。

完善一套保密制度――建立健全采访(含拍摄)、发稿、存档、销毁等一系列工作的保密制度文件,做到“有规可依”,控制泄密源头,管住各个环节。

规范一套审查流程――作者自查、部门领导审查、单位主管领导审批、保密管理部门备案,不能出现任何空缺、代替项,不能推诿,严把出口关,不走形式。

坚持一项批准原则――对所有公开的新闻、照片、视频等,均要坚持“凡事必批”“先审后批”的原则,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只考虑单位、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利益。

养成一个保密习惯――宣传人员要靠良好的素质和训练养成良好习惯,要以“保密就是保生存、保安全、保发展”的态度开

展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二)在保密前提下做好对内宣传的途径

军工单位做好对内宣传,首先要严格按照军工单位新闻宣传的报道范围执行、并严格使用各项目的非密代称;其次,宣传要多关注项目推进中出现的管理、手段、工具方面的创新做法和超常拼搏的典型事例,避免直接关注技术问题或节点。

具体来讲,应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对刃传:一是企业文化;二是本单位改革发展动态及行业、上级机关相关信息;三是先进典型事迹。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宣传报道的亲切感和接受度,通过“快”、“鲜”、“高”、“深”、“广”的策略,使新闻宣传真正真正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三、在严峻保密形势下拓展对外宣传的方法途径

军工单位做好对外宣传,首先要在不的情况下提升对外投稿的质量和命中率。要认真研究包括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行业媒体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媒体的定位及需求,提前策划,研判效果,从更高的立意看问题,发掘好材料不同侧面的价值意义,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及篇幅撰写稿件,做到有的放矢投稿。

在此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是:凡是涉军型号相关事项的内容、包括可能产生联想的内容对外一律不报道。对于创先争优和大干百日等活动涉及军品的,要严格审定文字、图片、摄影摄像,特别要注重摄影摄像背景的审核,严防失泄密。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媒体对本单位武器装备信息的报道,抓好对敏感信息披露造成影响的预警和前期干预,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上级部门。禁止内部媒体跟随社会媒体炒作武器装备研制进展,对外部媒体报道的内容要做到不转载、不评论,避免出现印证性泄密。

军工单位做好对外宣传,还要以审慎的态度办好本单位互联网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二者是军工单位进行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其自身完全可控的平台。特别是微信公众号,不仅与当下“移动互联”的时代特征及大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相吻合,而且包容性极强。因此,军工单位要适应移动化传播趋势,创新文体风格、编排方式和传播渠道,善用图文、音视频、漫画等形式,推出更多生动形象、鲜活有趣的融媒体产品,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其对外宣传的“到达度”。

四、结束语

在严峻保密形势下,军工单位既不能麻痹大意、轻率不该的信息;也不能因噎废食,在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外宣传中毫无作为、错失塑造形象的良机。而应该通过努力,真正做到“把该保的保住,把该说的说好”,积极将军工单位的最新成就、奉献精神、领军人物宣传出去,唱响“军工好声音”,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军工、理解军工,为军工单位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杰克・富勒[美].陈莉萍译.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萨尔坦・科马里[美].姚坤,何卫红译.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