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1)加强基础

基础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即文化素质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素质基础教育。文化素质基础教育又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于文化素质基础教育,主要通过公共平台得以体现,在课时上优先保证,要求占总学时数的30%以上;在内容上精心选择,为学生的发展打下通识教育的基础,以培养思想道德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核心。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沐浴经典、计算机基础等。对于专业素质基础教育,主要通过专业平台的专业基础课模块得以体现,构建以工程制图、AutoCAD、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及相关实验、实践环节等组成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适用于所有机械类专业,以培养专业基础为目的,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占总学时数的25%以上,两部分之和不得少于55%,充分体现加强基础的原则。

(2)拓宽专业

专业任选课模块,又称为专业拓展课模块。由于机械学科与其他学科日益综合、交叉的趋势,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机械工程课程的基础上,在专业平台设置专业选修模块,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其中专业任选课的目的就是拓宽专业口径,开设包括企业管理、汽车新技术概论、质量控制与管理、光伏科学概论等课程让学生选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空间。

(3)突出实践

一是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占总学时数的18%。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技能拓展与创新活动两部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并行、相对独立。开设技能拓展与创新活动课程目的在于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明确,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增强了实践教学实效性;二是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设置了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要求占总学时数的16%。两项之和为总学时数的34%,通过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4)注重特色

特色一,服务地方经济特色。新余是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设置光伏科学概论、光伏机电设备概论等课程;特色二,紧跟行业发展特色。近年来,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汽车制造行业,开设汽车制造新技术课程。根据以上思路,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合理,每一模块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特色鲜明。

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体系建立起来后,还要落实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只有提高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课程的建设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通过特色精品主干课程建设,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制定具体课程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每门课程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由2-6个成员组成,实行传帮带,集体备课,共同提高,完成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接受评估验收等工作,确保所有课程符合教学要求。

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每年确定两门对教育质量影响最大、学生受益面最广的主干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二级学院重点课程进行建设。通过一年的建设,再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每两年申报一门省级精品课程。经过5年的时间,使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二级学院优秀课程达到总课程的30%左右,校级重点课程达到总课程的15%左右,力争能有2门课程进入省级精品课程。

为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每年将拿出部分资金作为专项经费,对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资助。经费集中管理统一使用,主要用于教材、网络课件、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建设。凡列入重点建设的课程,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设备投入等方面也将给予优惠政策。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实施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既具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它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而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掌握和运用好这样的特殊语言,对于机械、机电类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期准备,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机械制图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设计师可以表达设计意图,工艺师可以进行组织生产,工人则可以根据图样表达的形状、尺寸要求进行生产,检验人员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鉴定。

对机电类高等职业而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为企业培养机械制造、生产、加工一线的高等应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作为专业主要基础课程的《机械制图》,同样必须服从人才的目标。根据调查可知,其工作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和识读简单图样,通过学习机械制图,正确理解图样内涵,忠实执行图样要求,准确实现图样设计目标,因此在课程中通过设置与生产过程一致的工作情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作为机械大类诸多课程的选修课,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类、机械制造类和工程实践类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课程主要教授对象为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为了更好地实施该项课程,制订《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组织骨干教师修订已有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构建新的课程标准,了解行业岗位能力对本课程知识与技能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并结合教师调研及学生现状。由于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是初涉专业知识的新生,读图能力和专业知识都很有限,对专业领域只停留在感兴趣和普遍的表面认识阶段,因此在教学实施中,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分析进行相应课程设置。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较好地达到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课程的教学改革。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要实现三个中心的转移,即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转移;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工作过程和工作现场为中心转移。在理清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些新思路和新观念的基础上,对《机械制图》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行项目化教学。

一、教学总体设计思想

1.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布置多种开放性的训练题目,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研究问题,自觉拓展知识,最终解决问题。

2.采用结合工程实际的实践性教学方式。结合工程实际中典型的形体结构,通过与产品的加工过程紧密结合的工作任务,进行测量绘制,引导学生将形体结构和表达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制图基本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供内容丰富的、有针对性的项目任务书,使学生自主学习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达到“会学、会用”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做到课程建设与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把画法几何、公差与测量和金属材料学三门课程进行融合,将制图和测绘技术融为一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课程的特色,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重新确定适合高职特色的教学内容。

为了改变过去将制图传统内容与现代产品实际分开,教材各章节之间的系统性、典型性的不足,根据工程上常见的零件种类和实际,把机械制图中涉及的内容分为轴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与装配图五部分。通过讲解零部件读图及绘制方法,布置相应工作任务,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进一步掌握常见零部件识读与绘制方法,使课程更具先进性、适应性及针对性。

三、教学形式

课程组织形式以集中讲课、集体参观和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研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

1.集中讲课:教师集中讲解机械制图基本知识,零件图、装配图及标准件等的绘图方法,使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2.集体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典型的机械加工过程,融入情境式教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3.独立学习:独立完成基本形体的分析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谨求学的工作作风。

4.分组学习:学生以分组的协作学习方式,完成花键轴、泵盖和齿轮油泵拆装分析及表达。通过协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5.课堂讨论: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各种讨论,交流讨论不同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加工过程,分析表达侧重点,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教学模式方面,采用研究式和抛锚式教学,由于制图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突出直观性和应用性,需从课程特点出发考虑教学方法,通过在情境中,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问题与他们自身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修订教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积极采用基于项目化教学内容,同时制定项目任务书,通过指定工作任务、目的,布置相关工作内容,提出任务要求,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合作创新的工作意识。项目化教学的最终成果质量虽然很重要,但项目化课程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成果的“加工制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积累及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才是我们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项目化课程评价应更重视对实施过程的理性评价。在项目任务书中,在评价该项目时,分为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两部分,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程度、课堂参与情况、合作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改进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五、课程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从课程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及实训设施建设规划四个方面着手。

在课程建设方面,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修订完善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吻合、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或认证考试的内容相对接,学生获得“制图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在师资建设规划方面,通过大力引进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级技术职称的,具有企业操作背景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同时不断提高在编教师的专业素质。采取在岗培训,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短期培训,在职进修,脱产进修,攻读硕士研究生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

在教材建设规划方面,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1.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行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内容相衔接,具有鲜明的地方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色。

2.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3.根据课程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课件。

4.建立习题库,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在实训设施建设规划方面,职业教育中关键是实训教学,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教学应强调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为进一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目前对主要零部件及测量工具进行补充,作为长期发展应建立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实验室和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六、主要特色及创新要点

1.建立基于应用背景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在本课程中注重以生产实际为背景、以产品加工过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

改变单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研究型教学方式,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布置了一些开放性的训练题目,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研究问题,自觉拓展知识,最终解决问题。

3.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有参观、动手拆装、测绘等。这种在实践中学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采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取代粉笔和板书,显著增加了讲课信息量,提高了讲课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乐山、眉山两地市场为主,四川其它地区及省外市场为辅

二、调研内容及任务

(一)调研专业

拟新开设专业或调整专业及2010年拟招生专业。

(二)调研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要求、行业标准及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2、就业定位:就业领域、就业方向、就业岗位。

3、开办条件:师资,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情况。

4、在办专业就业学生质量问卷、就业状况调查。

5、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相关人才需求(量)情况;学生家长需求情况。

(三)任务

1、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就业状况、专业市场需要问卷调查。

2、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形成本系(部)“*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应包含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学生家长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及学院专业建设现状及支持条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今后本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调研结论等。

3、制作PPT进行专题汇报。

4、根据专业调研的情况提出新申报专业方案和2010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或修改专业导航。

三、时间安排

2009年11-12月开展市场调研、进行专业调研分析。

2009年1--2月底形成调研报告、制作PPT。

2009年3月作专业建设汇报。

2009年4月拟定新专业申报材料初稿、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及编制模板要求形成2010年拟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修改、专业主任审核修改、(系部)主任审定并签署意见后上报教务处审批。

四、调研方式:社会、行业企业、医院考察、座谈、问卷

五、调研牵头部门

(一)牵头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二)协助部门:学生处

六、调研承办单位:各系部

七、说明

(一)以专业(群)书写调研报告,收集、整理、统计问卷调查情况,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或申报新专业资料,制作专业建设PPT汇报资料。

(二)以上资料准备齐全报送教务处备案后,才能给予经费报销。

(三)2010年3月全院随机抽查PPT专业调研及建设汇报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 资源平台 初期 建设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体系,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从目前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建立时间一般较短,工作重点常立足于开发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等外延建设,作为内涵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专业资源库建设虽然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职院校的重视,但从建设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对专业资源平台建设的理解不到位,容易将课程资源库和专业资源库混为一谈。专业资源库不仅包含了课程资源库,还应包含本专业的企业资源(如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表、企业名录、生产场景等)②对专业资源平台建设的目标不明确,没用充分考虑和发挥平台用户、资源类型及配套硬件之间的联动关系。③对专业资源库的建设过于乐观,没有脚踏实地建设属于自己的资源库,单纯为了建而建。有鉴于此,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专业资源库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建设目标

从目前各院校整体情况来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都是系统且完整的,因此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课程资源——即课程素材。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将整体建设规划为三个阶段:课程素材积累、特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

课程素材积累是指以课程为核心,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按照各任课教师的实际需要,积累电子版素材,一般包括视频、图片、文档等。这种积累应该以其与课程进度的关系进行同步,素材怎么用,在哪个阶段用,都应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加以注明。这个阶段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现有素材“用起来”,并按照需要进行补充。特色资源建设是指在用起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将各种渠道搜集来的素材进行重编和整合,把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资源“做出来”。网络课程建设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就业以岗位为指引建设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应至少包含课程讲述、习题库、实训方案等视频音频资料。

2同步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支撑,主要指覆盖全校的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教室等。把前期积累的课程素材“用起来”,就必须有一个方便使用用和播放的硬件平台。从目前各高校建设现状来看,一个能良好运作的网络多媒体环境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无法达到绝大部分覆盖,甚至网络的使用也很滞后,导致所积累的资源仅局限于特定时间和特定个人,无法达到使课程素材在使用过程中检验和改善的目的,也就无法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3分解目标责任

目标责任的分解应以课程体系为主导,在各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资源积累的效果,有必要将一门课程的素材积累工作分配给全部任课教师,然后定期讨论课程素材,最终以最优素材的规划教师作为该门课程资源积累的负责人,并由负责人及若干成员共同承担后期资源开发与制作和网络课程建设任务,逐步形成以贡献为主导的资源建设团队。

4引进专业团队

从各高校实际情况来看,课程资源的建设,尤其是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制作,已经不是教师团队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整体安排解决方案,一种效率较高的方案是引进课件制作专业团队,如各种专业素材,尤其是电子素材制作团队,能够较快速的实现教学团队的想法,甚至是整个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都可以借助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来完成。

5小结

国内外同行认为,平台不是结构越复杂、档次越高就越好,应重点研究其使用要求。资源库建设目标之一是通过IT技术将重点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有序集中起来,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在建成后,能实现任何一个专业资源库满足同时在线多用户访问的需求。在建设过程当中,应积极学习技术领先单位的建设经验,少走弯路,走有自身特色之路,建好、用好专业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周建.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06).

[2]戴勇.高职院校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3).

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机电装调技术》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实验

《机电装调技术》课程以PLC控制为主线,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主要选取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的主体内容,将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结合具体的控制对象,完成机械手、机器人、电动机、自动流水线的装配与调试。本文围绕该课程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设备更新与教学效果四方面阐述课程改革概况,总结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和发展方向。

一、《机电装调技术》课程改革概况

(一)校本教材编写。

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材,该教材的特色是基于工作工程,以行动导向为教学实施原则,课程内所有学习情境的项目都紧密联系现场或直接来源于现场研究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例如:机械手PLC控制、送料小车自动往返系统、物料传送分拣系统、十字路通灯等项目[1]。

(二)实验室建设。

结合学校实验室建设,对课程原有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采用散件自行设计、组装和制造了与三菱PLC配套的控制实训板,取代了一些内容陈旧的理论性过强的实验,使实训和学生动手设计相结合。另外添置了YL235光机电一体化培训装置、机械手控制系统、平面仓储控制系统、立体仓库系统、自动小车往返系统等多个真实工作项目模型,吻合企业需求,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教学方法。

《机电装调技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以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常见的实例为情境:如电动机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机械手控制等为载体和项目。在具体项目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和企业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时间上将学习项目在不同时段内完成;在空间上将教室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场地结合形成专业教室;在教学方式上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形成工作任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项目[2]。

二、《机电装调技术》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稳定推进,《机电装调技术》课程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1.教学实践与考工结合,积极组织学生技能证书考核。通过考证的督促,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使之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三年级高职学生95%左右取得了维修电工中级工证书,80%的学生取得了维修电工高级工证书,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多维实践方式。

2.学校配置了YL235光机电一体化培训装置、机械手控制系统、平面仓储控制系统、立体仓库系统、自动小车往返系统等多个真实工作项目模型,以现场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以模拟仿真型和真实工作现场为学习场所,学习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

3.学校专门在各班选拔一定比例的学生成立提高班,经过专程老师辅导参加电工技能大赛。形成了学习与竞赛、学习与技术服务的实践模式,加强了学生技能训练和知识的综合运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4]。

(二)《机电装调技术》课程参与精品课程申报,并顺利通过审核。

精品课程建设使学生学习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将《机电装调技术》的理论教学课件、实训视频、编程软件上传到精品课程校园网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优势。

三、《机电装调技术》课程建设规划与发展方向

在今后课程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划:

(一)重点做好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

第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并滚动修订课程标准,编写与不断变化的课程环境相适应的配套教材,强调按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建立并逐步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库。第二,通过对毕业生情况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适岗能力、职业后续发展能力、技能不足之处,改进课程教学。第三,按照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结合江苏省和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特点,重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利用行业企业提供的资料扩充实训内容,完善实训教材的建设。

(二)进一步推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的技能强化工作。

技能大赛对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要将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4]。

(三)加强课程团队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加强校本培训,以老带新;落实教师进厂实践制度,为本课程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课程主讲教师进修学习等,提高课程团队的整体水平,力争三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四、结语

《机电装调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几年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然而,教学改革是永无止境的,课程组老师将继续努力,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不断进行探索,为培养适应时代、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伶俐,蔡自兴,肖晓明.智能控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0-10.

[2]刘玲玉.项目教学法在PLC控制及应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11.4.

[3]杨国山.从《PLC控制及应用》谈一体化教学实践[J].科教文汇,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