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范文第1篇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音乐理事会的附属机构,是一个国际性的音乐教育组织。目前有80多个国家及地区参加。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下设七个学术委员会。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及各类音乐教育工作者参与,至今已召开了28届。

根据国际惯例,大会将分为两个阶段举行。

第一阶段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下设的七个委员会的专题研讨会,分别于7月25日至31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举行:音乐教育研究专题会议,社区音乐教育专题会议,早期音乐教育专题会议,专业音乐教育专题会议,学校音乐与教师教育专题会议,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音乐医学专题会议,文化、教育与大众传媒音乐政策专题会议。第二阶段为全体大会,在北京鸟巢畔的国家会议中心和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第二阶段大会的会议内容丰富精彩,包括四位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进行主题演讲、60余节优秀课例进行现场展示、100余场工作坊和论文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60余场来自世界各地、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会。

大会期间,还将同时举办第二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并在中国音乐学院设立“北京传统音乐节”专区。北京传统音乐节是继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之后,推出的大型国际性的传统音乐活动,其宗旨在于打造北京市音乐文化精品项目,搭建国际传统音乐文化交流的平台;集中展示北京、中国及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研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及全球范围内传统音乐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对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师资、文化工作者及文化干部进行传习和培训。北京传统音乐节加盟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将给此次盛会增添浓烈的色彩。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15个传统音乐演出团队,和来自国内的十余个传统音乐表演团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音乐家、音乐教师共同参与音乐节的演出、研讨和大师班传授,向全世界展现传统音乐的精彩风貌。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范文第2篇

今年,展会系列活动中将保留行业论坛、NAMM大学课程、华乐论坛等原有传统项目。同时,MC音乐课程首次开课,将开创音乐教育新天地。在E3提琴馆内特别搭建的“大师工艺坊”将为热爱提琴和收藏提琴的朋友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同期还将举办的近百场演出,激情澎湃的电子音乐,轻松愉快的钢琴曲以及悠扬舒缓的弦乐器表演,都将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承民族器乐经典

弘扬中华璀璨文化

作为上海乐器展的经典活动之一,华乐论坛每年以重量级的嘉宾、高品质的内容、全方面的定位,吸引了大批民族音乐爱好者。今年的华乐论坛也将传承历年来的经典,力邀行业顶尖音乐大师,带来涵盖古筝、琵琶、胡琴、古琴主题的四场名家讲坛。目前,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中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章红艳、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致俭,已经确定莅临第四届华乐论坛,他们将为广大爱好者奉献一场民乐盛会,在金秋十月刮起一阵最强“民乐风”。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一直以来都是上海乐器展的特色之一。今年的E6民乐馆内,将会搭起以“玉笛飞声”为主题的工作坊,现场组织并邀请制作师展示笛子制作过程,让广大观众体会到传统民族乐器的诞生所蕴含的历史韵味。此外,乐器展还将邀请一流的竹笛演奏家进行现场评鉴活动和鉴赏活动。观众除了能够目睹民族乐器诞生的过程,还能学习如何选购音色优美的笛子,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夯实企业基础

促进行业发展

今年的上海乐器展将邀请行业知名企业家为大家带来行业论坛,以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学习分享行业先行者和领先者的生存发展之道,深入探讨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针对广大来自琴行的朋友,展会准备了8节NAMM大学培训课程,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琴行经营者带来一系列经典、实用的课程内容和商业指导。这些课程既能帮助一些刚起步的新琴行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又可为正在发展阶段的琴行提供经营管理上的进阶培训课程,以促进整个行业多层次的阶梯式发展。

MC音乐课程首次开课

创建音乐教育的新天地

主办方不仅致力于为展商提供完善的商贸平台,更将眼光放大至整个行业,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挥各个领域在行业内的作用,全方位促进行业发展。今年新增的MC音乐课程就着眼于服务并开拓音乐教育领域。首次课程将侧重于以社会培训机构、琴行/艺校为核心的社会音乐教育体系,请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吴斌理事长来演讲,以及由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古筝学院院长、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九拍音乐教育全国连锁机构创始人李红育,罗兰数字音乐教育中心代表,带来的3场专题演讲。展会将着眼未来,为所有音乐教育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进修课程,以培育音乐人才为己任。

提琴活动全新亮相

大师作品汇聚现场

作为上海乐器展全新活动之一,今年的提琴系列活动将隆重登上乐器展的舞台。展会将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被国际提琴制作协会授予“国际提琴制作大师”称号的郑荃先生,携手集提琴制作、演奏、收藏、鉴赏方面的多名大师为广大提琴爱好者带来一场涵盖提琴制作过程、演奏技巧、品鉴经验、收藏展示等多角度切入的提琴主题论坛,以圆桌交流的形式为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提琴家对话。除了名家大师的登场外,E3提琴馆内特别搭建“大师工艺坊”,由国内外提琴制作名师为大家呈现提琴制作工艺,更有荣获国际、国内提琴制作金奖的提琴作品展示,这将成为提琴爱好者们的一次盛会。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国外 国内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 we hear in music,Faulkner A.S.),“幼童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for little 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Music appreciation taught by means of phonograph,Kathryn E.S.),“课堂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school room,Jeedins),等等。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音乐教育”(The Kodaly 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orff-schulwerk music for children,Orff,C.& 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3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的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新的教材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初中阶段,听认包括各种风格音乐曲目的作曲家和曲名;听音乐时集中较长的注意力;通过听觉,分析音乐演奏;使用恰当的音乐术语来分析音乐;分析、比较和对照各种风格与时期的音乐,并借助非语言媒介(例如视觉艺术、律动)等。[1]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各学科课程的国家标准,作为衡量到2000年各学科内容和成就的质量标准。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中等长度和难度的音乐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作品内容时间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等。[2]

总之,国外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历史较长,理论比较全面,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广大音乐教师多年的实践总结,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很多,如:曹理与李朴民的《中学音乐教育》(1987),曹理与崔学荣的《音乐教学设计》(2002),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2003),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张开军的《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2003),王安国等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与案例评析》(2003),郭声健的《音乐教育论》(2004),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2005),吴锐淼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等等。其中,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最具代表性,在该书的“音乐欣赏”一节中,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欣赏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欣赏教学的方法、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欣赏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在各种音乐和音乐教育期刊上,内容涉及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徐惠英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昌继光的《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曹理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等等。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

第二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钱建良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尹新荣的《“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王加宁的《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等等。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在倾听的欣赏习惯。[4]

第三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心理学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从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李庆如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蒋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一文中,作者指出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5]

第四类,以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结合新课标和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张晓莉的《〈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曹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红绸舞〉教学设计及评析》,罗义亮的《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等等。

总之,这些论文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对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根据各个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2,101.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131.

[3]曹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4]王加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J].中国音乐教育,2001,(3).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钢琴基础课程;国内外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47-01

一、国外部分院校钢琴基础课教学现状

(一)钢琴要求达到一定水平方可入校

德国埃森艺术大学、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德国纽伦堡音乐学院、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等一些音乐院校除了钢琴专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入学前均进行钢琴考试。巴赫平均律赋格、变奏曲等是考试曲目,已达到了钢琴专业水平,可见,德国的素质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其他专业的学习中,对钢琴演奏水平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学生入校后不需再花费任何人力物力来进行钢琴基础普及教育。

(二)学制长

美国密西根大学、莫斯科音乐学院、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朱利亚音乐学院、俄国格涅辛音乐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等钢琴副修课是学制很长的,从入学开始学至毕业,一直辅助本专业综合性发展。

钢琴发源于欧洲,钢琴艺术是欧洲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钢琴基础教学普及率高,程度高,这与西方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国内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两级分化情况比较严重,有的院校只是一对一、一对二上小课,有的院校只是利用数码钢琴教室一对多上大课。学习时间短,有的专业还不开设钢琴基础课。

2、学生程度不同但是教学形式没有相应的变化,没有因材施教。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琴房满足学生的练琴需要,教学设备的有限与学生数量的增多不成比例。有的教师只注重程度高的学生,程度低的往往不被关注。在加上学生对钢琴基础课程不够重视练琴时间少等因素使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三、钢琴基础课教学的原则

(一)坚持基础性的教学原则

钢琴基础课是音乐表演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学生打好音乐技能的基础,因而构建此教学模式时,必须牢记钢琴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体现钢琴教学本质上是专业音乐的基础教育这一特征,从学生各自的特点出发组织教学。

(二)坚持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形式方面有小课(1-2人),小组课(3-5人),大课(10-20人)的多种上课方式,在各院校中基本上都是其中一种上课方式,就会出现各种弊端。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各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考核分到不同的班级与不同的授课方式相结合,配以相应的教学内容,就能达到钢琴基础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化。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原则

就钢琴基础本身而言,它也具有整体性特征。钢琴基础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为音乐活动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和技能支持,它是从事音乐活动的基本条件。钢琴基础的学习水平取决于钢琴基础和基本乐理等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的程度,以及教学的合理性,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学生从事其他音乐活动的能力。

(四)坚持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践需要出发首先就是以音表专业学生不同主修方向、不同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通过多种形式关注学生的技术需求,了解他们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题,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就是在基础教学曲目的选择上要多加入其它乐器的合奏,以免学生在单纯的技术性练习时仅仅只能听到钢琴的旋律,而对其他乐器的音色不敏感,以此提高其演奏的听觉分析能力。最后要运用到实践中,组织学生参加创作与表演的机会,对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快的提高。

总之,音表专业是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表专业钢琴基础教学是促进其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课堂授课内容及速度。这种方式的教学既方便了教师授课,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文为:(1)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

目编号:12b006;(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gjxhc110278。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普通高校;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其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近年来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需要传承与保护的传统文化,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高级人才,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得到人们的肯定。其产生的作用不单单是审美教育,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而利用民族民间音乐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文化修养的促进作用。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几千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历代文人视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音乐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文人雅士修心养性的必由之径。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是我们的一些大学生连古琴与古筝都分不清。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明清人称“水磨调”的昆曲,2001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一些大学生却不知道“国粹”京剧与昆曲有何不同。从《诗经》、《楚辞》、《乐府诗》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传世的词调音乐文化,我们的大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当作写文章时能锦上添花的名句,而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一首首包含了古代人民智慧的歌曲。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音乐,这些音乐反映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具有人文研究价值。民歌《绣荷包》、《茉莉花》各地有不同的曲调、唱法与唱词,学生通过欣赏各地不同的曲调而了解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地理环境等。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可以了解各个民族的不同、服饰特征、民族文化等。欣赏古曲就可以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促进作用。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熏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孔子提倡把乐教作为塑造人的心理情感结构和培育“仁人”的基本手段的音乐教育观。孔子重视乐教,他的教学课程中有音乐一门,并且是所谓基本课程“六艺”(礼、乐、书、数、射、御)之一。但是孔子办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技术或艺术人才,是进行道德教育,塑造理想人格,培养“贤人”、“仁人”、“圣人”。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宣示音乐教育是最终完成人的修养、使人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的手段。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指出用音乐来教育人的真善美,比反复的说教来得更有用。大学生通过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进而陶冶性情、美化心灵。

第三,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培养民族精神的促进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音乐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感,中国民族音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了解的科技知识与国内外时事很多,对国内外流行音乐知道的很多,但却对本民族的音乐知之甚少。黑格尔说过:“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有传统。”一个忘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又将如何去发展?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不重视自己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非常紧迫,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自觉自愿地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二、普通高校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现状

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全社会不但重视中小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搬进了普通高校的课堂上,但是现状并不乐观。

第一,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薄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知识极度匮乏。从幼儿园到大学升学率一直是各个学校所重视的,而音乐教育变得可有可无。大学生们能叫的出名字的歌唱家、音乐家非常少,但是对流行音乐的歌星却如数家珍。民族音乐作品知道的很少,如再深度追问作品的时代、地区、风格等就开始张冠李戴、不知所云了。对民族乐器知道就更少了,只限于常见的几种如笛子、唢呐、古筝、琵琶等,而且只是知道这件乐器叫的名字,具体的结构如何演奏就更不了解了。总体上讲,现在的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比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对国外的乐器比民族乐器了解的多一些,觉得欧洲古典音乐比民族民间乐曲好听一些,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很差。

第二,从学校及师资方面来看,一些学校虽然有设置音乐课的想法,但是缺少师资,或者有教师但因资金不足等等原因不能真正实施。即便实施了,又没有教学标准,很多老师想如何讲就如何讲,随意性很大,没有规范性和目的性。从师资角度来说,由于我国各个音乐学院以及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大多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使得培养的音乐人才专攻于某一特殊技能,而不是全面发展。还有沿袭西方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对西方音乐非常熟悉,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不多,让这样的音乐教师到高校讲授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只能是滥竽充数。

三、普通高校实施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一,加大学校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资金投入,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任务中,使其更具有规范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加强师资建设,对音乐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丰富其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知识。可以多设置一些相关课程供学生来选择,如《民歌鉴赏》、《戏曲赏析》、《民间器乐曲鉴赏》等等,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和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第二,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对作品的诠释应该是纵伸的,不要局限于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讲解,应该将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与作品有关的人物、景物、简单的音乐常识等都介绍出来,在这么丰富的知识面里,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吸引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将现代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完美结合的新民族音乐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歌手演唱具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歌曲,使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来完成教学,让学生在视听的全方位刺激下,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校园广播站可以多播放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大学生艺术节时,可以举办各种和民族民间音乐相关的活动或文艺演出,让学生从听课堂的被动中走到实践的主动中来。学校方面也可以邀请一些乐团、歌手来学校开展“民族音乐进校园”等活动,或请一些民族音乐专业的教授或演员给学生进行讲座等。

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而普通高校是我国培养现代化优秀人才的摇篮,因此加强普通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培养德、智、美全方位人才是各高校音乐教育的重任和职责。

参考文献:

[1]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