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贸企业会计实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范文第1篇

一、全面收益的涵义

早在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报》第号.,后被第号所取代《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就提出了盈利和全面收益两个不同概念,盈利是指现行会计实务中的净收益,全面收益.中的定义是指“一个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由于交易、其他事项以及来自除股东外的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除了所有者投资和对所有者分配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之外,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全部的所有者权益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中”,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的业益净资产的变动。

根据提出的全面收益概念,全面收益二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前者是已实现的收益,后者是未实现的,因此,全面收益不仅包括现行会计实务中确认的净收益,还应包括在各个会计期间内的其他非业主交易引起的权益变动,如持有资产价值变动、未实现汇兑损益、衍生金融工具持有损益等。或者说,全面收益将基本接近于经济收益概念。与传统收益概念相比,全面收益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而且包括企业与其业主之外的其他主体的交换与转让,以及因偶发事项、物价变动等的结果。

二、我国企业收益确定的特点

从现行会计实务来看,我國企业在收益确定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因此可以说,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历史成本原则。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已经的具体会计准则,从稳健性原则出发,要求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在其发生减值时计提资产减值路备,应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突破。

第二,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企业会计准则一收入》中规定,对于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等,应在相关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要求确认的收入必须是已实现的或可实现的、已赚取的。而对尚未实现的利得,如资产重估增值、权益法下的股权投资准备等计人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对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由于其在性质上是尚未实现的,因此,我国《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报表折算调整不计人当期合并收益,而在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中单独列示。

第三,净利润是衡量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根据我国公司法和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在公司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暂停股票上市和终止上市以及对公司进行监督评,价等方面都特别重视利润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也使得如何真实、公允地反映收益信息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是以净利润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因此,现阶段在我国引入全面收益表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三、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与收益报告的改进

随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提高了,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广大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从长远看,应该把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摆在重要位置,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实际上,财务报告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

在所有可获得的企业财务信息中,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与收益有关的信息,满足使用者投资决策需要是我国收益报告改革的方向。葛家澍教授指出,全面收益的特点是除净收益之外,还包括已确认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后者由于已产生,尽管在当期未实现,但它很可能在下期或近期即可实现,从而就成为投资人预测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一个可靠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今后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或全面收益信息比原先的净利或净收益数据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用户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更为有用。根据国际上会计收益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情况,我国应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立足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研究探讨全面收益理论,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考虑分阶段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制度。现阶段,我国收益报告改进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系统地列示那些已经得到确认但未直接在利润表中进行报告的收益项目,二是收益表应当反映的项目内容。从当前和发展的观点看,报告全面收益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其意义在于:

⒈报告全面收益可以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现行企业收益报告是按照传统会计模式反映的,主要反映企业的经管责任和业绩,已不能适应使用者对收益信息作为决策有用性的需求,而报告全面收益,则有利于满足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需要。关于这一点在金融工具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随着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广泛运用是不可避免的。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合理的计量属性,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则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如果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就必须解决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报告等问题。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经验,在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中增加“第四财务报表”或“第二业绩报表”或采用其他方式,即通过提供全面收益信息,反映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便于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

⒉报告全面收益可以促进证券市场有序发展。投资者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前提。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很普遍,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的业绩报告,无疑会起着严重的误导作用。全面收益报告把绕过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分类,单独报告,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以体现公允与充分披露原则,并可减少证券市场利得交易现象,限制上市公司随意操纵利润。

⒊报告全面收益有利于实现会计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过程中,始终注意积极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加入,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商贸规则,会计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要求非常紧迫。为实现会计国际化,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接近国际化标准。我国已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具体会计准则,都很注重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了实现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对于财务业绩报告,从西方各国的改革趋势看,,尽管各国的会计实务在收益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别,但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在收益概念上已取得了一致,关于收益报告的方式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代表着业绩报告国际协调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已有经验,在条件成熟时考虑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改革的总体思路

由于我国某些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利润操纵问题,如果按照全面收益的要求编制收益报告,则让人们担心会加大企业利润的虚假成分。对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全面收益不能等同于净收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他收益项目会逐渐增多;其次,会计准则的责任不是杜绝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而是为资本市场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行为,收益报告就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现象,并通过适当、科学的分类,提供便于投资者分析利用的信息。当然,现阶段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规范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健全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等等。另外,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制度也需要分几个阶段逐步进行。

纵观西方各国的改革过程,改革收益报告的总体思路是制定《全面收益报告准则》,规范全面收益的列示和报告方法,全面收益各组成项目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则由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予以规定,这是英、美等国家的作法。英国、美国和采取的这种思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由于没有解决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标准问题,使得全面收益报告不够完整。因此,如果缺少相关准则规定,全面收益报告就会有名无实。

除了这一改革方式外,还可以制定综合性的全面收益准则,包括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这种作法可使收益报告内容比较系统。由于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是一个难度较大的会计问题,制定全面收益准则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资产和负债计量属性的确定,现行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条件,已产生但当期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能否确认,何时确认,等等。西方各国准则制定机构至今都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和其他会计职业团体为此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收效甚微。我国财政部办公厅于××年月日的《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征求意见稿,虽然没有按照全面收益的要求编制收益表,但体现的也是规范收益列报方法的思路。我们认为,我国目前应借鉴西方国家的作法,只对全面收益的报告问题进行规范,条件成熟以后,如实行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后,再考虑制定综合性的全面收益准则。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会计人员;基本素质;对策

企业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工作必须坚持和适应市场化导向。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增速换挡时期,“新常态”对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从业人员也必须努力适应新常态,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一、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市场竞争化环境里,良好的财会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企业保持相对长久的竞争力。因此,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的会计工作,必须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做到精益求精,这就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会计工作从根本上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更是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会计人员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应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对新时代财会人员提出的更高的政治素质要求。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人员直接与企业发展命脉息息相关的财务数据打交道,会计人员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端正从业态度,坚持用哲学观和方法论看待和解决工作问题,以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主动、灵活处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三是要坚持原则和实事求是。会计工作的本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如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必须坚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正确执行有关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自觉抵制弄虚作假行为。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何工作岗位,爱岗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会计工作也不例外,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敬业才能尽职尽责。二是熟悉法规,依法办事。熟悉法规是财会人员依法办事的前提,其关键在于能够严格依法办事,要讲规矩,讲程序,不唯上,不唯权,不唯情,不唯钱,只唯法。三是诚实守信,客观公正。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决策,但当前财会信息失真是财会工作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诚信做事,老实做人。四是清正廉洁,自警自重。会计工作是一项高风险职业,也是极易发生腐败的岗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从小事做起,自励、自强、自警、自重。五是忠诚单位,搞好服务。要视单位利益高于自身利益,严格保守单位的商业秘密,在工作中更要主动、热情、耐心,面对矛盾时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做到以理服人。

(二)专业知识与实务经验素质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是纷繁复杂的,会计人员必须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一是要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涉及到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组织监管、人事人力、文字写作、信息化等多方面,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广泛涉猎,不一定样样精通,但至少都要有所了解。二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确保会计工作有序开展,这也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应学习和掌握会计、税法、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实务经验是在不断的会计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也是会计人员将业务知识付诸实践得来的反馈。一是要有一定的会计实务技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具备会计基础和专业知识还不够,还要有将理论转化是实际的技能,遇到问题,能妥善运用所学予以解决。二是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与决策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会计工作进入电算化时代,会计人员除了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编制报表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编程技术,具备解决和优化会计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自学创新与沟通管理素质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该加强自学创新和沟通管理素质的培养。一是创新创造能力,经济形势是变幻莫测的,新情况也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拓宽知识面。二是沟通协调能力,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深奥的财务理论、财务数据报告给企业管理者,配合好领导工作。三是分析判断与参与决策能力,会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作为会计人员,时刻与企业财务数据打交道,应善于发现财务数据中的规律,参与经济活动决策。四是灵活变通能力,任何规章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特殊情况,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要在坚持原则和灵活处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二、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是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会计职业道德是保证和促进会计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约束力量,会计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着重反映了本职业特殊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是搞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要建立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人员“他律”。当前,新《会计法》、《会计基础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单位也应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特色和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活动划定权限边界。二是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加强会计人员“自律”。无论是国家还是本单位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最终都要落地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应自觉把这些外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内化于心,并把相关要求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逐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确保能严格、按程序准确地处理会计业务,解决实际问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贯穿会计职业生涯的始终,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要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通过加强“他律”和“自律”,确保会计人员严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遵守会计职业行业规则,爱岗敬业,认真负责,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去。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新形势下,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会计人员必须掌握大量的会计政策、财经法律法规、会计业务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熟练使用会计实务技能,才能准确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作出合理的会计决策。一是要组织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新形势、法律法规的变更,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岗位交流及轮换,财会工作不同的岗位业务区分度大,如报账人员与管理科室人员具体经办的业务是完全不同的,但都是围绕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促进岗位交流与轮换,能较好地解决财会人员知识面窄、有助于职工熟悉全盘业务,培养业务多面手。三是发挥传、帮、带作用,能使新人的专业既能迅速提升并快速进入岗位角色,提升整体业务水平。四是鼓励学历和职称考试,新时代、新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思想维度都必须跟得上经济发展形势才能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通过学历和职称考试,是财会人员自主拓宽业务知识面、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继续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当下大部分的行业而言,相应的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化新形势,才能深刻领悟和把握行业发展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对会计人员而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继续教育也是适应经济变化新常态的必然之举。一是要加强对新进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特色,每一个企业也都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色,加强新进人员业务培训,能帮助新进会计人员迅速熟悉了解企业财会工作特点,并迅速适应角色变化和岗位特色。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总是不断变化的,新变化也会对会计工作带来新要求。与之对应的,国家或行业也在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企业要通过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帮助会计从业人员了解新变化、适应新变化,不断提高应对各项业务的能力。三是组织其他培训学习,企业可以组织研讨、调研等,帮助会计人员开拓视野、强化业务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四)加强财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财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会工作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要通过组织文化兴趣小组、开设文化建设专栏、举办趣味运动会、新年晚会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增进财会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强企业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业余活动,丰富员工生活,逐渐形成凝聚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出高效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正丽.探究新形势下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J]. 中国商贸, 2015(04).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目前的上市公司监管和企业管理现状不够完善,资产减值政策给予了企业会计方法选择权和较多职业判断,会计人员的判断余地和活动空间较大,会计应用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未明确资产减值确认标准,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较差。研究和重视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1.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不足和问题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有较大进步,但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难度依旧很大,信息披露也不全面。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可操作性较弱。又由于管理上的缺陷,资产减值准备出现了许多漏洞和问题。

1.1披露会计信息不够全面

一些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了资产减值分类、计提依据、计提金额和方法,但内容过于简单,未曾有实质性效果。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时,企业只披露固定资产转回和计提减值损失,而无形资产只披露当期计提减值准备。这一类信息无法让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报表,违反了会计目标决策原则。同时,并非所有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都了解资产减值计量、计算和确认方式。披露不全面资产减值信息会使得他们无法了解计提资产减值是否反映出企业资产情况,对企业信用度和了解不够。

1.2企业借助资产减值会计操纵利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专业选择。在某些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较大时,会计人员和企业会以自身利益和目的,找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计提,以此操纵企业的利润,用虚增资产模糊财务报表。如果将其他坏账计提和应收账款百分比进行比较,计提坏账较少,企业利润也很高。同时,企业可操纵一些自由控制损益项目,使得利润表现自由。企业用这种方式少计、不计或者多计坏账进行盈余操纵,实现最大化的企业利润与价值。

1.3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和确认难度大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较为复杂,需要依据大量市场价格和资产信息做出正确职业判断。依据我国的相关经济性标准,当资产可收回金额比账面价值要低,则可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很难确认,这是由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入账时会受到市场价格下跌和技术更新的因素影响出现贬值。它们需要外部专业评估和多个部门确认,一般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无法对其进行计量和确认。同时,因为企业资产种类多,需要逐级计量和确认资产减值准备,实现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确认更有难度。

1.4审计未起到有效监督

尽管国家政策规定了执行和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内容,但因为环境、时间、选择标准和方法的影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需选择多方式有效组合。相关准则的减值计量与确认标准未明确规定,致使资产减值提取和确认多了许多主观因素。企业实际操作内的资产减值准备,其公允性难以衡量,致使结果大大不同。外部审计机构再次审计企业资产时,审计资产价值会因为提取证据不足使得审计浮于形式,很难证明企业内部的操纵利润行为。这会致使审计缺乏权威,无法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作用,无法客观完整、真实有效、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现状。

2.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但操作性不强。为了健全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一是要在准则解释内阐述清楚资产减值理论,补充资产减值准则,让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减值原则实质。二是要细化减值准则,加强自身操作性,并降低资产减值难度。在经济性准则中,若资产发生减值,需加强确认。要适当的提升资产减值的层次,并规范好资产组现金的确认方式。根据多样性表现资产减值特征,完善好各方法操作规范。在提高企业资产减值披露信息质量时,需进行一对多和一对一的企业会计信息计量,做好政策和制度管理,这样能创造更好的企业会计环境,促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发展。

2.2独立审计为主的外部监督

企业会计计量,特别是资产减值会计实际操作,不仅要进行内部财务分析,还要监督外部机构和开展再次信息审计,规避受直观利益影响出现的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完整、不及时现象。有效开展企业审计,能够将独立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审计有效利用。这样更具体和完善的分析企业资产减值状况,实现更好的组合利用,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部独立审计可以发挥出会计信息审计师职责,监督和管理好企业。同时,外部独立审计还能合法规范好资产减值计提的方法,规避营私舞弊的违法行为。

2.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时,资产减值计量和确认标准在多数情况下要求以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标准衡量,故此会计人员素质高低会影响到资产减值计量合理性与准确性。会计人员不但要精通业务、掌握专业知识,还需有综合分析判断力,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可靠、真实信息。故此,企业要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会计人员要从自身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寻找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提高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素质。

2.4借助外部资产评估

企业经营时会产生许多会计信息计量,而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也属其中。资产减值会计和企业经营中的其他销售、存货信息处理不同,它更多的表现于减值中。究于如何有效对企业资产减值,采取什么依据、标准、准则、方法,确定最终金额又是多少,其中的资产减值金额确定最有争议性、矛盾也最多,很难确定。企业财务人员很难实现公平和客观,特别是一些项目资产很难进行财务预计和价值评估,要以外部资产评估力量分析、判断和解决。外部资产评估需做好专业化建设,提高资产评估工作质量,推动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2.5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外部市场

依照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企业需以内部和外部信息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情况。企业估计资产由内外部信息源进行判断,而我国信息价格市场尚不透明不完善,企业很难确定出资产减值程度。故此,需加大完善和发展信息价格市场,这样才能定期为企业提供合理公正的价格信息和资产信息,为资产减值确定与计提准备依据,及时有效的做好企业资产减值确认,提高会计资料真实度和计量可操作性。

结束语:

因我国目前的价格市场和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和确认难度大、上市公司利益驱动、披露会计信息不够全面、审计未起到有效监督,致使我国资产减值确认难度大。一些上市公司借助于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作,无法反映出资产会计信息问题。故此,必须要实施独立审计、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借助外部资产评估,这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浅议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1,(17).

[2]张旺军.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性研究[J].学术交流,2006,(5).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1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确认问题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投资主要指智力资源以及智力产品,而这种产品具有其特殊性,即无形化。这种产品应否列入无形资产,以及这类产品的会计核算属于不属于无形资产核算范畴,都是亟待确认的问题。对于智力资源应否划入到会计要素当中,高科技企业对于智力资源的投入偏大,智力资源的发挥决定着高科技企业的收益与企业的发展。智力资源如果定性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从理论与实务上面都是应该的。资产是一种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点从智力资源上可以看出。在会计实务当中,企业的智力资源作为会计信息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经济决策起到重要作用。在智力资源怎样把它确认为无形资源,或者是确认为其他资源,主要看人所拥有的智力关系。

2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计价问题

无形资源的计价问题的重要地位随着无形化资产投入的加大而逐渐凸显,但其计价结果如何却没有明确的定论。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就如企业的声誉问题一样既是会计计价的难点同时也是富有争议的焦点。其难点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很难对企业为获得无形资产而花费的资金进行计价,其原因一是企业的薪资设置不能客观的反应员工的无形资产也无法估算无形置产形成的成本,二是无形资产形成有一定的非消耗性。因而现行会计在很难把握计价结果的可靠性,即使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做法。第二,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成品计数难,但追溯会计发展历史却发现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但其价值却需要根据其未来的收益能力进行衡量。因而,无形资本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的大小由其未来的收益和入账现金值为决定,但怎么衡量这些收益和现金数额却又有很大的歧义,也就增加了计价的难度。第三,对于超出企业会计拥有的无形资产难以计价。知识经济条件下,更新最快的就是知识、技术这样的无形资产,这种更新速度无法保证现有无形资产的有效性,也就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3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所面临的问题

人们面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上面,存在着很多非议,因为在目前这种知识经济环境之下,不管是智力资源,还是智力产品这些都被会计核算纳入到无形资产范畴内。这无疑是使本就不明朗的无形资产摊销更加雪上加霜。归根结底主要问题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属于非消耗品类别的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是否应该进行价值摊销。二是,如若摊销,就目前会计的计数不能够准确的计数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这些无形资产价值的情况下该怎样确定正确的无形资产摊销的期限?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摊销。以上两个方面若干个问题都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会计工作的挑战,都需要找出相应的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4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相关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会计发展的形式看,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还不能很好的解决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那么在这个课题解决之前该怎样调节会计计价和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呢?现代会计的重要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有比较泛泛,既有数量信息又有非数量信息。数量化的信息仅给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相关的参考信息,这只是一种信息形式但却不是唯一。对于不能量化的信息,只有通过分析整理这些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量化信息固然可靠,但并不是适用处理所有的信息。就无形资产而言会计计价固然重要,但就目前的会计体系来看采取非量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可能对决策者的帮助更大,因此对此类信息输出时应附有信息批注。而哪些信息需要批注?怎样批注这些问题都是无形资产会计未来很长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杨子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8).

[2]周志宝.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4).

[3]孙立艳.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4]曲艳芳,闫卫星,王晓旭.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