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建设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精品课程 稳步发展 内容改革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开放和共享”的精神,旨在建设一批集合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精品课程的特点是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示范性,其中示范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精品课程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这无疑会推动高校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务规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2003年以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建设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已经颇具规模,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精品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它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更不是短、平、快的一次性工程,因此为保证我国精品课程稳步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
认真研究课程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考虑课程体系的衔接,实现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科学性,很好地处理经典与现代、新与旧的关系;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践动态,更新并充实应用案例的内容;注重将科研引进课程建设,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开发和组织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
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各精品课程负责人要带领自己的教学团队认真学习、调研,根据课程性质精心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满足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二、建设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课程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
要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服务或到企业脱产实习,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培训获取相应的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重视师资培养力度,让一线教师和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人员更多地参加各种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训,加大经费投入,出台各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 转贴于
三、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注重“双语教学”的应用;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四、教学条件上,应重点考察实训大纲、教材、学生指导书等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及实训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要符合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学校应充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专业群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需要。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要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设计和不断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营造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完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运行激励机制
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各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各高等学校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目前许多学校都制定了诸如经费配套补贴、教师业绩评定依据、教学改革立项支持、评优评奖优先考虑等激励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尚停留在激励精品课程申报层面,而对保证精品课程持续发展、提高课程可用性和有用性层面的激励不足。可采取如下措施:1、专门设立精品课程运行基金,保证精品课程持续稳定运行;2、适当发放工作量补贴,鼓励教师开展课程网站推广、网上答疑反馈等工作。
六、教学效果上,应考察理论和实践环节
考核方法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应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考核方式、方法应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考核的重点,除了“三基”内容外要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真实反映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
建设精品课程本身应该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以实践所取得的理论来推动其前进。总之,我们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依托,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老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步伐,争取有更多的优质课程加入精品课程的行列,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本科整体教学水平的促进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2]施晓秋 薛伟 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关键词 电脑多媒体;和声课教学
我们期待在一节音乐理论课中既能听到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听到真实而优美的声音和音乐,同时还可以看到直观的文字和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影片,进行随心所欲的音乐创作,并聆听个人创作的音响效果。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期待变成了现实。例如,多媒体电钢集体课教学,电脑音乐创作及录音系统,电脑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等等。随着电脑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它将被广泛地运用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
有声有色的音乐课,是我们几代教师的追求。21世纪的钏声告诉我们音乐教师造嗓子加粉笔的旧模式已不能支撑音乐教学,感受音乐是进入音乐殿堂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课堂已逐步运用了录相机、CD机、VCD机、投影机等现代化设备。但我们的教师上课时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在操作时由于各电化教学设备相对独立,而难免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而且有些资料的编辑和保存也有困难。我们进入了电脑时代,电脑集各种电教媒体功能为一体,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调用声音、文字、图片、图象,可以根据需要使这些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音乐教学的内容变得更有吸引力、更直观、更有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使用视觉媒体的注意率为81.7%;使用听觉媒体怕注意率为56.6%,相同的时间、材料,学生用视觉能记住60%;纯视觉能记住70%;而视听并用却能记住90%。可见视觉媒体注意力高于听觉媒体的注意力,视听并用的记忆力远远大于单项感觉的记忆力。在音乐教学中,若能把学生的各个感官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率无疑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音乐是科技进步最大的受益者,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使电脑多媒体进入音乐教学成为现实。许多专门人才在这方面做出了各种巨大贡献,开发出了适合于音乐教学的软件。可以说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将对音乐教学模式带来一次飞越式的革命。
在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的和声课,尤其是在专科过程中,它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是学生由单线条思维向多声部过渡的重要一环,亦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在和声课教学中,教师主要的用具就是钢琴及五线谱黑板,但是和声课中许多内容仅用钢琴弹奏不足以达到听的要求,尤其在讲范例及批改作业时,实际上就是一种“纸上谈兵”。许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因失掉兴趣而掉队,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和声学的目的产生怀疑。因为传统的和声课教学是以黑板为主的视觉及教师讲述的听觉为主,其次是以钢琴的听觉为辅。
而这种以黑板线谱为主的视觉是单调的。有的习题由于排列方式不同而钢琴无法演奏其真实效果,虽然有的教师利用学生嗓音进行试唱,但其音准、速度、节奏等标准不一,而且每个学生只能唱一个声部,达不到视听全部声部的要求。在讲解范例时的抄谱、修改等五一节在黑板上只能用音符讲述,而没有实际音响效果。所以,用“纸上谈兵”来描述当前和声课教学是比较准确的。以上问题,就电脑多媒体在和声课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意见。
发挥视听作用,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声课中最让教师头痛的是学生缺少感受能力。和声课中最让教师头痛的是学生缺少感受和声序进中美感的熏陶。学生的感受多了自然就向往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事先在多媒体中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范例,在上课时可以随时调出所需范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范例可以显示出五线谱,让学生看着线谱听觉也得到了满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例如,在进行属七和弦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调出许多大师们运用属七和弦的谱例作品进行即时视听作品。感受对属七和弦不同的运用而产生的不同效果,感受属七和弦产生的魅力。我想这才是学习和声所要达到的视和听并举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演示足以让学生从视和听的角度上感受出不同的感觉,教师再丰富的语言也比不上这样的演示。
利用多媒体手段讲解和声序进中不同的排列方式。在和声课的实际教学中,相同的和声序进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声部进行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及不同的声部进行方式演示出来,并体现在线谱上。在讲解时可以用鼠标随心所欲地修改,也可以将所修改的范例随时调出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比较。例如,S-D-T的和声序进时,既可以做开放排列式写作,密储存排列式写作,亦可以利用音的重用和省略的方式写作,并将几种写作方式即时进行听觉上的比较,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做习题时方法单一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和声序进不同的排列产生的不同风格。
利用多媒体线谱手段,可将学生习题作录入,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析和修改,将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习题、习作进行即时视听,使学生的习题从音响上体现。亦可将学生的习题进行修改,让学生参与修改,使其习题在全班进视听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增强学生创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同样,利用多媒体线谱手段,亦可以将教师预先的范例演示出来,对范例的难点进行修改,将范例写作成多种方式进行比较,从视听中让学生感受几种同题型不同作法的写作区别和听觉区别。例如男高音声部与女高音声部的关系,当上三声部密集排列时男音声部突出,当开放排列的女高凌晨声部突出,这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追求写作中前后乐句的排列法方面的应用,在视听中教师还可以分别用不同的音色处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
利用电脑多媒体可以充分演示和声课中键盘和声的写作和训练,键盘和声的写作是由柱式和弦写作开始的,然后由柱式和弦写作的基础将其演变成分解式、半分解式等其它伴奏音型,通过电脑多媒体演变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即时听到所有演变过程中各类音型的音响,教师也可将个人写作的即兴伴奏录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
关键词:公共VB 课程建设 师资建设与管理
一、当前现状
我校教务处负责人要求计科系更改计算机第二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个人认为,这是学校高层对我系VB教学工作的不认可;它的背后,也是我校其他学院对我系VB教学工作的不认可。这在当前各个专业都大幅度削减授课学时的背景下,对我系的公共基础课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会对VB课程成功申报优质课程产生致命威胁。
二、改进措施
我校其他学院之所以不认可我系的VB教学,其依据至少有两:第一,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过于抽象难学;第二,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过低,计科系没有拿的出手、可供各学院和社会认可的成绩。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提高二级等级考试通过率应属见效快、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当前,二级考试的通过率过低,说明我们VB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找出问题并给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当属上上策。个人认为,VB的教学在如下四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理论教学方面
我系VB理论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我系计算机二级培训采取的是“6+10”模式:6个月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打根基,10天的集中培训。在后期的集中培训过程中,新课内容少,复习演练居多,因此,前期6个月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建议在期末考试中,逐步提高前七章考点的覆盖率。当前,在前期6个月的基本理论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们教学的最后进度都是到第七章,因此,现行的期末考试也是考到第七章。逐步、有计划的提高前七章考点的覆盖率,不仅可促使老师们对前七章的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讲解,也可促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前7章的学习水平,夯实基础;而且可以减轻后期培训的压力,使培训老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最薄弱的地方。
2.实践教学方面
往年的二级考试成绩表明,机试的通过率低于笔试的通过率,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应是VB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方向。个人觉得,上课期间,很多老师使用的机试题目难度太高、综合性太强,不利于初学者的练习;此外,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力度还有待提高。
建议将实践上机题目分成基础题、综合题两级,并明确“主基础、兼综合”的指导思想。所谓“基础题”即是考察学生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综合题”即考察学生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者来说,他们起步低、入门难,建议多以基础题练习为主。
建议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实践教学的管理分为“点对面”管理和“点对点”管理两方面。所谓“点对面”的管理,是指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这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绝大部分的老师都做的相当不错。
所谓“点对点”管理,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当前,很多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学生主动提问、老师上前解答的模式。但是,据个人观察,愿意主动提问的通常都是少数学生,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提问,他们的上机问题将会一节课一节课的累计下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一点一点消磨殆尽,最终无法收场。个人的做法是,以25~30分钟为时间点,强行要求每位学生给老师检查一道题,有问题当场解决;相信此举可大大的减少学生上机的遗留问题,为我们后期的上机培训创造有利条件。
笔者在本学期后半段上机过程中,即是采用以基础题为主、加强“点对点”式的管理模式,收效显著。
3.师资方面
建议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活动。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也是关乎VB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认为,开展各种主题的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促使老师之间多交流、多切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而且,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可以让授课老师在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实践内容的设置方面达成高度共识。
建议加强对兼职老师的管理。兼职老师是我系VB教学的重要组成力量之一,他们能否配合我们的工作也直接关乎VB教学改革工作的是否顺利开展。因此,建议兼职老师也参加我们的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活动,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践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同VB课程组达成共识。
4.对外公关方面
建议加强我系与外系之间的交流。据悉,我校的优质课程均是由各学院负责人投票表决产生,因此,我系在其他专业心中的形象将直接决定了VB课程能否成功申报优质课程。作为全校必开的公共基础课程,每位专业负责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走访各个专业,了解他们的想法、解答他们的疑惑、认识VB课程的重要性也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深相互之间的交流,加强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各个专业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三、关于论文和出教材的个人看法
优质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其本质是一种教研活动,教学质量将是衡量其工作成败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这其中,论文和教材只能起到辅助说明作用,它们的存在,是课程教学质量高的例证之一,说明我们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科学、系统,已经上升到理论高度。反之,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四、关于二级培训的个人看法
建议设立培训入学门槛。对于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为期10天的培训应该作用不大,对老师而言也是资源的浪费,对于二级的通过率也没有好处。若是盲目的招收学员,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关键词: 教学录像; 精品课程; 现状; 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3-51-03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to teaching video recording
Diao Xiuli, Song Zhenggu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1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video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xhibit the excellence in one of excellent course teaching video,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recording,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teaching video and make suggestions to teaching video recording by referring to i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on-line Internet access browsing features.
Key words: teaching video; excellent courses; status; streaming media
0 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示范效应[1]。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需要在网上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规定了教学录像的各项标准指标,包括录像环境的标准、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以及视频上网标准等指标。可见,教育部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建设非常重视。
文献表明,当前已上网的教学录像在技术质量上普遍有待提高,特别表现在动态图像、现场声音、教师板书和教师电脑屏幕等方面[2]。比如录制环境的噪音较大,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不够流畅。光线不足造成画面暗淡、不清晰[3]。本文主要针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性质及其网上浏览的特点,对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的建议。
1 研究思路
1.1 研究资料(样本)
本文的研究资料取自2007-2009年评出的本科精品课程,从中选择了200门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课程分布在25个省市的200个本科院校,涉及法学、工学、教育、管理学、经济学、理学、两课、农学、文史、信息科学、医学以及艺术等学科领域。我们针对所选的200门精品课程,随机抽取其中一节课例的教学录像,分别对其录像环境、录像质量和视频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教学录像的观看、分析和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参照教学录像标准对教学录像内容进行判断分析。内容分析法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制定好的分析类别和纬度系统严格地进行评判记录,最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分析法实施步骤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位、建立分析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定量处理与计算以及解释与检验等几部分[4]。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2 研究内容界定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参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结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性质及网上浏览、学习的特点,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地研究,研究内容框架与具体研究内容界定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内容框架与内容界定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分析内容\&录像时间\&了解国家精品课程是全程录像,还是部分录像,统计调查课程的平均录像时间。\&录像环境\&录制方式\&从录像方式、声、光、信噪比等方面分析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像环境,并分析其是否能够达到学习者学习的要求。\&光线是否充足\&有无杂音(环境安静)\&语音是否清晰\&板书是否清楚\&录像质量\&画面是否清晰\&从录像本身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析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像质量,并分析视频画面是否符合学习者观看、学习的习惯, 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影像有无晃动、抖动现象\&画面切换是否自然流畅\&景别变化是否自然合理\&运动镜头是否流畅(能否跟准、跟上)\&音、视频图像是否同步\&有无字幕\&有无索引\&录像\&可否打开\&从教学录像网上浏览、学习的特点,了解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和运行情况,并通过教学录像的播放格式、播放控制情况等来分析其是否能够达到学习者观看与学习的需要。\&流媒体格式\&视频场景大小情况\&播放是否流畅\&能否交互选择播放视频\&]]
3 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200门精品课程网站中仅有4门课程进行了全程录像,有 3到5节课教学录像(部分录像)的精品课程占92%,这与申报书中规划的全程录像还存在很大差距。从录像的内容来看, 93%的教学录像是教师讲课的实录,其他还有教师讲课大头录像、教师坐在讲台或多媒体前只念讲稿的教学录像和学生实验录像等。
3.1 录像环境
3.1.1 录制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演播室摄制方式(占97%),另一种是全自动录播方式(占3%)。传统演播室教学录像的录制方式与电视节目类似,其画面表现通常是在单独的窗口中显示教师上课的中、近景教学场景,录像中间穿插学生听课场景、师生互动场景及课件画面内容。全自动录播方式的教学录像一般以网页形式表现,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浏览器进行教学信息浏览。浏览窗口分为视频窗口、文本窗口和索引窗口三部分,其中视频窗口和文本窗口可以相互切换,而且二者都可以全屏显示。视频窗口用来显示教师授课录像,其下方有进度控制条、时间记录显示以及播放控制按钮,索引窗口以超链接形式显示主要知识点或章节标题,单击某个知识点的超链接时,在文本窗口区域内就会出现相应的详细内容和学习要点,同时在视频窗口出现关于该知识点的讲课录像。两种录制方式各有优缺点,应结合使用,发挥各自优点。
3.1.2 光线充足情况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光线问题是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研究对象来看,75%的教学录像光线充足,画面清晰,视觉效果好。部分教学录像光线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为了保证大屏幕的显示效果,教室需要拉上厚重的窗帘所致。另外,还存在投影内容曝光过度的现象,其中录像曝光过度或由于后期处理使画面太亮的教学录像占总数的53%,尤其体现在投影屏幕上,课件显示很不清晰,不能很好地辅助教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可见,光线问题是教学录像摄制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技术人员在拍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时应选择光线较为充足的教室,并进行合理布光及调整光线。
3.1.3 有无杂音(环境安静)、语音是否清晰
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清晰、真实地还原教学过程的现场声音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而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摄制过程中,录制人员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视频图像上,对音频录制效果不够重视。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语音比较清晰的占87%,有少数学校的个别课程其环境噪声控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这将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对于现场声音的处理,一般应采用同期录制方式,话筒选用清晰度高、灵敏度好、幅频特性好的电容式话筒;在调音台进行控制合成时,应灵活地调整现场摄制声音的平衡性、清晰性。
3.1.4 板书是否清楚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的板书是否清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在所调查教学录像中,板书清楚的不足50%,主要原因是室内光线不足或镜头没有推近,导致板书不清楚。分别统计多媒体教室和普通教室上课的情况可以发现,多媒体教室中72%的屏幕内容看不清楚,而在普通教室由于光线充足,板书基本清楚。不清楚的原因主要在于摄像技术的运用技巧不到位(录像时需要及时推镜头),由于没有使用推镜头或没及时推近而使板书不清楚的占78%。
3.2 录像质量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视频画面清晰,图像无明显晃动、抖动;景别变化合理,画面切换自然、流畅,视音频同步,才能符合学习者的观看和学习习惯,否则极容易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教学录像质量调查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录像质量调查情况
①录像最基本的要求是画面清晰,色彩还原真实。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画面清晰的比例占68%,还有一些录像画面压缩比例较大,色彩失真严重。对于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授课课件,往往直接利用摄像机对着大屏幕拍摄,导致画面色彩还原差,画面中课件字迹模糊,人物影像曝光不足。
②稳和准是教学录像拍摄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镜头摇晃,会导致被拍摄的人物模糊不清,影响拍摄的效果。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镜头晃动、抖动的占43%。主要原因是推、摇镜头时起幅和落幅把握不准,从而产生晃动、抖动现象。
③教学录像要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应合理使用不同景别来表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全景用来表现教学环境,全面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景用于表现教学部分细节,比如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师活动、学生情绪等;近景、特写多用于强化教学中某些细节,像操作、实物演示等,强调教学中的重难点。然而,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景别变化自然合理的只占43%,其余录像不能全面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达不到学习者群体视觉和心理的要求以及学习的需要。因此,拍摄录像时在构图上应正确处理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④摄像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运动镜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讲课节奏及时切换画面,才能使拍摄画面简洁、流畅。常用的拍摄技巧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其中推镜头在课堂实录中应占较大比重,如引导观察板书,表现教师的动作表情、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实验现象等,往往要利用落幅突出教学环节,起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作用。然而,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运动镜头流畅,能够跟准、跟上的仅占46%,很多情况下镜头跟不上教师的板书或者多媒体屏幕,有时教师走出了录像画面,镜头很长时间才摇过去,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摄像人员拍摄时精神应高度集中,以便跟上、跟准教师,有条件也可采用具有自动跟踪功能的自动录制系统。
⑤教学录像中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音、视频图像同步和到位的占89%,其中RM格式的教学录像不同步的情况较多。
⑥添加字幕可以深化内容突出重点,为声画表意作补充,具有丰富教学内涵,增强教学说服力等作用。如段落之间添加小标题,观看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录像的构架体系,同时也会留下清晰明了的听课思路;重点、难点处添加字幕,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并可以突出重难点。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只1门课有字幕,可见,制作者对教学录像字幕的意义重视不够。
⑦没有知识点索引的学习资源,学生很难进行检索,在一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学录像的索引功能对提高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只有2门课程提供了索引功能。
3.3 视频上网
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强调;制作单位必须把后期编辑完成的教学视频输出为常用的流媒体格式,并到网上,以便展现教师授课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方法。因此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决定浏览者能否看到高清晰、高传输率的教学视频。
目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能在网上打开的比例只占50%左右,而且前一天能打开,第二天却又打不开的情况也常出现。究其原因,学校的网速慢可能是一个方面,但更大可能是域名更改,或是网络空间不够而删除视频,只留下文字部分。
关于播放流畅性方面,所调查的样本中能完全在线流畅播放的不足10%,其影响因素很多,网络带宽视频格式都是重要因素。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只能在线观看占22%,需要下载才可观看占10%,(如上海的多所高校),既能在线播放又能下载播放占68%。
4 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的建议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投入巨资的教学质量工程,要保证其正常运行,教学录像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前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我们拟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思想观念,重视录像建设
文献表明,目前精品课程中有教学录像的占92.04%[6]。可见,教学录像的数量不少,但是调查发现,供学习者学习使用的高质量录像并不多。通过分析也发现,目前教学录像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教师讲课随意性大,教师板书紊乱,精品课程网站基本没专人经常维护,教学录像能正常打开供学习使用的不多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表明,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中,各级相关人员思想上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为了录像而录像的现象。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应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现场教学录像为目标,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4.2 成立录像小组,提高录像质量
要做好课堂录像的整体工作。拍摄前的准备、拍摄过程及后期制作等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教学环境、拍摄机位、景别的选取、镜头的合理运用、视频压缩的格式、课件画面和图形演示等后期处理的操作都关系着教学录像的质量。
为了保证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质量,学校应建立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小组,小组人员应包括录像技术专家、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等。不同人员的分工应明确,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人员保证教学录像符合教学需要,录像技术专家负责保证教学录像的质量,学科专家保证教学录像的教育、教学原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技术人员实现教学录像的网上,并维护其正常运行。尤其是录像技术专家的录像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录像画面质量的好坏,学校应聘请教学录像经验丰富、录像水平高的人员担任此工作。当然,只有不同专业和特长的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录像,实现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高校优秀资源的目标。
4.3 安排专人管理,加强录像维护
学校应安排专人维护精品课程网站,及时更新学习资源,确保教学录像能够顺畅播放。对教学录像的管理,应从开始建设时就给予足够重视,逐步实现全程录像上网,进而实现更多优秀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10)[DB/OL].jwc.省略/UploadFiles/2010129113036277.doc.
[2] 邓文新.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
化教育,2008.5:101~103
[3] 王晓玲.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非线性编辑
的应用[J].软件导刊,2008.9:68~69
[4] 宋正国,刁秀丽.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研究现状及趋势探悉[J].现代教
育技术,2009.12:115~118
[5] 梁蕊,项国雄.高校精品课程支撑平台的模块建设调查与分析[J].中
国电化教育,2008.2:56~61
[6] 教高[2003]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
[7]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DB/OL].ahedu.省略/down2005/2005jpkc_f6.doc
[8] 李宪武.两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方式比较[J].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体育课程;精品课程;高职院校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2003年4月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的示范性课程”[1]。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是学时比例最多、覆盖面最广、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因此,应大力加强体育课程的建设,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体育精品课程,发挥体育教育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体育课程是面向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学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之一。在高等职业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比例最多,覆盖面最广的课程。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是要重审高职体育的培养目标,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终生锻炼习惯。
2 对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
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
2.1实施“5结合”,提升学术团队整体水平
体育教师是体育精品课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精品课程首先要有一批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成果显著的主讲教师。“5结合”:即校内外相结合、不同学科相结合、不同专项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体育学科队伍的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研意识。建设一支优秀团队,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一批能干的骨干成员。
2.2以先进性和科学性构建教学资源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核心是教学内容的建设。要求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又要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完成《纲要》的共性目标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材建设。必须做到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相呼应。坚持选用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主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编著有特色高水平、体现教学改革经验、新成果的教材。
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要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建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在体育术科的教学中,视频教学资源尤为重要,运动技能的展示最好的形式就是视频呈现,通过视频技术可以将复杂的运动技术清楚地、多角度地呈现给学习者,并可以反复地、有重点地展示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能够很好地替代教师完成运动技能的演示。
2.3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003年――2007年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从教育部启动这次精品课程后,对于精品课程是倡导立体化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网络成为课堂教学的第二课堂。因此,在实践中体育教学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的有效辅助,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授教学内容,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采取多媒体高科技的直观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课程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鼓励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网上开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视频材料和课件进行在线学习,接受教师的在线指导。搭建以BBS和课程满意度信息收集的教学互动平台,为教师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和在线答疑解惑提供了交流的渠道。
2.4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教学管理实质上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先进性的客观反映。教学管理包括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课、教师教学风格多样性、教学形式多样性、教学监控管理系统、学生指纹考勤系统、教师教学、科研、群体、训练考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3] 在教学管理上首先要突出现代化管理技术,依托精品体育课程教学网站,向学生提供直接网上选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增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其次,在教学环节方面,要规范教学体系。应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完备的授课教案、编制各章各节的自测题、建立全面的题库、制作丰富而形象的电子课件、录制现场教学录像等。其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即完善教研制度、听课制度、学生座谈和评教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最后是强化科研考核,高质量的教学必须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依托。我们应该以强化科研来促进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
3结束语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学校的体育教育质量,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以上就如何进行体育课程的精品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利用网络解决学习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探讨建议。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逐步深化的长期过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出发点上,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EB](教高[2003]1号).